好朋友活动反思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好朋友活动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好朋友活动反思1
社会活动《好朋友一起玩玩具》旨在通过玩具的摆弄和好朋友一起积极探索不同玩具动起来的秘密,并通过分享,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玩具的快乐。这是整个教学活动主体的目标要求,也是通过此教学内容孩子们都应该努力进取和达到的、体会的。
但在课前思考整个活动流程时我发现,这还是一次很好的提高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机会。孩子们还小,他们喜欢玩玩具这是天性,可更多的时候玩具、积木完好之后从不会自觉、自愿地为它们“找个家”,于是我想何不利用这次让孩子们超感兴趣的活动,一方面提高幼儿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发展孩子们自我服务的意识呢?!
于是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穿插了“为心爱的玩具找个家”的延伸活动。
“孩子们今天的活动你觉得有趣好玩吗?”我问道。
“有趣,好玩,下次还要玩。”差不多所有的孩子都争先嚷了起来。
“听——是谁在哭呀?”我顺手拿起一件倒在地上的玩具小熊,“小熊为什么这么伤心?”
“它可能受伤了吧!”一个孩子说,“要么是它还想和我们一起玩。”又一个孩子说,“它想回家了。”更多的孩子补充道。
“对呀,现在它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小朋友们,你们都想到了吗?”我紧接着说。
这时我听见孩子们小声地开始议论起来,我鼓励孩子们:“我们心爱的玩具都还没有回家呢,小朋友们帮它们找个温暖的家吧!它们的家在哪,怎么住合适呢?”
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在这些小家伙的手里突然变得那么容易解决。你瞧,孩子们俩俩合作或是几个成群,边商量着,边在班级的区角中找寻它们各自的家:他们会有意识地把娃娃摆放在一起,把电动小汽车们安置在一块儿,还会让小飞机们住在稍高的地方。一眨眼的功夫,玩具们都住进了称心如意的“新家”。看着孩子们如此神速的举动,我想说能力是需要激励的,关键是寻找恰当、可行的突破口。
今天我很欣慰,因为我在教学中找寻到了一个教育的契机,而且孩子们还能彼此合作商量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能力的提高,虽然只是一带而过,却让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又一次得到提升,所以满心欢喜。
好朋友活动反思2
一天,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发现,原来只有三三两两的小朋友玩耍,竟然一下子挤进了五六个孩子,他们围在一起摆弄玩具,还把仿真水果拿出来吃吃喝喝,很是热闹。原来,孩子们自发地开始了“娃娃家”中的做客活动。
继周末聚会活动之后,很多孩子仍相邀一起游戏、玩耍,有些孩子还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这成为孩子很喜欢的一种交到新朋友的办法。于是生活中同伴交往、做客、游戏的情节,在孩子们的区域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出来。
“娃娃家”里,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经常开展邀请好朋友做客的游戏,可是游戏却经常发生问题。
一次,阿福跑过来告状:“老师,宝宝说‘娃娃家’的玩具都是他的,不给我玩那个变形金刚。”宝宝也愤愤地说:“阿福来做客,就是玩玩具,该吃饭了还玩。”原来阿福扮演的是小客人,宝宝扮演的是小主人,小客人光忙着玩玩具,难怪小主人有意见。教师问:“谁是爸爸妈妈呀?爸爸妈妈可以帮忙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这时旁边的小米和仔仔说:“我们也是小客人,都在一起玩玩具……”
针对这起事件,教师利用区角讲评时间请幼儿帮忙解决一下小主人和小客人之间的问题。
“他们扮演的角色不对,应该有爸爸妈妈在家里。要是只有小朋友在家会发生危险的。”“是呀,妈妈可以在家为小伙伴准备点心、饭菜。”
看来,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审视活动的能力,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他们还是很能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还是因为幼儿生活经验的欠缺,他们缺少现实的做客交往活动的支持,迫切需要真正地体验做客是怎样的。于是在孩子的自发和教师的支持下,孩子们喜欢的真实的做客活动展开了。
前期的聚会活动让家长之间也相互熟悉起来,他们由衷地感到在目前独生子女众多,孩子缺乏交往经验,自私、独霸性格比较普遍的今天,“好朋友”主题给了孩子一个学习交往的机会。当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做客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热烈拥护,表示要积极配合孩子的'需要参与活动。
在孩子的期待和渴盼中,孩子们自主协商、邀请的做客活动开始了,几乎每天都有孩子带来自己前一天做客的体验,滔滔不绝地向老师和同伴解说自己做客的经历。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把自己做客的经历做成了信息报,记录下了自己做客时的点点滴滴,并且把信息报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交流。通过这种信息报的呈现,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别的同伴是怎样开展做客活动的,通过同伴之间的学习,更加丰富了他们做客的经验。
经历了一次次的锻炼,孩子们的交往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交往中,他们能更加宽容、理解,学会了轮流、谦让,有了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情绪的意识,真正地感受到朋友越多越快乐的美好情感。
好朋友活动反思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难点:学习与伙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小班小册2号挂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2)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儿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
(1)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集体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找一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活动反思:
活动根据中班发展情况而选择,比较容易熟念。在学习儿歌时,结合相应的儿歌图片,幼儿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能达到活动目标。启发幼儿创编时,也结合了鲜明的图片,幼儿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标。而不足之处,是在选材时,应选些较肯定的儿歌,教具,做起来也比较鲜明易懂。总的来说,整个活动还算是很成功的,活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
好朋友活动反思4
活动目标:
1、对磁铁吸铁现象感兴趣,初步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制品。
2、尝试用记录表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魔术用的帽子(里面贴有磁铁)。
2、记录纸、操作盒(包括回形针、泡沫、铁夹子、铁制钉子剪刀、纸杯、橡皮擦、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变魔术
1、变魔术 教师在一顶帽子下放一个铁制夹子,扣住帽子转两圈,“变变变”打开帽子,夹子不见了。
2、请幼儿猜猜夹子哪里去了?
3、教师公布答案:被帽子里的.磁铁吸住了。
二、认识各种各样磁铁
1、取出帽子内的磁铁让幼儿认识。
2、请幼儿说说:你见过磁铁吗?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磁铁?
3、教师出示U形、长条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请幼儿观察。
提问:这些磁铁是什么形状?它们像什么?
三、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1、介绍操作材料:磁铁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这里有这么多东西,你认识它们吗?
2、介绍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你能帮磁铁把它们找出来吗? 能被磁铁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儿预测: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画有“?”的第二列。
4、幼儿操作:用磁铁去吸这些东西,把操作结果记录在画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结
1、集体交流。
什么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什么物休不能被磁铁吸住?
2、教师总结。
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做的物体。
活动反思:
这节课教师在备课从注意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生活,以增长知识和认识能力着手。充分利用幼儿好奇,爱探索的心理,提供直观教具让幼儿和磁铁亲密接触,在活动中考虑到4岁儿童活泼好动,有一定独立能力,富于想象,这些都是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从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看,幼儿认识事物具有直观形象特点,认识事物多信赖于感知觉,而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中物体的形、色、声、味等为幼儿感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材料要体现所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概念属性获得的较为丰富感性经验。
好朋友活动反思5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4、学习8的组成,并知道一个数被分出的两个数小的数之间的'递增与递减的互补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
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
(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
葫芦、眼镜、雪人……
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2)、多角度分类。
4、幼儿自由创编8的组成故事:
8象葫芦,葫芦娃妈妈带领小宝宝去消灭妖怪,1宝宝和7宝宝用千里眼观察妖怪的动向,2宝宝和6宝宝用顺风耳听见妖怪们在说:羊妈妈不在家,它们想去吃掉小羊。于是葫芦娃妈妈派3宝宝和5宝宝变成隐身娃藏在小羊家里保护小羊,4宝宝和4宝宝等妖怪来了,一起吐火消灭了妖怪,从此小动物们过上了开心快乐的日子。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好朋友活动反思6
活动目标:
1、知道音阶的高低变化并能学唱。
2、学唱歌曲,能够按照歌曲节奏变化做相应的动作。
3、乐意与好朋友互相交流、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1、音乐《好朋友,行个礼》
2、火车头饰2~3个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身体弹琴的游戏。老师做弹琴状,请幼儿将自己的身体当琴键,带领幼儿边唱边以双手轻拍与音符对应的身体部位。
So Fa Mi Re Do Si Do头 脸 肩 腰 膝盖 脚 膝盖
二、学习歌曲
1、师:如果你遇见了好朋友,你会怎么做?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可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师:让我们来听听歌曲里的好朋友是怎么做的?
3、请幼儿说说歌曲的好朋友是怎么做的?可以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视幼儿回答情况,可以再欣赏一边歌曲。)
4、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歌词并规范歌曲动作:
好朋友我们行个礼:两人互相行个礼握握手呀来猜拳:两人握手石头布呀看谁赢:两人先握拳准备猜拳,再互相猜拳输了就要跟我走:猜拳赢了的人就在身上"弹音阶";平局就抱在一起,小脸对小脸左贴一下、右贴一下并回到位置
5、幼儿尝试跟着录音演唱歌曲并做动作,演唱后教师点评,提醒幼儿不足的地方。
6、幼儿以各种形式练习歌曲:小组唱、男女生分唱等。
三、游戏:好朋友火车老师拿出火车头头饰,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请2~3名幼儿做火车头,戴上头饰,去邀请朋友做游戏,随着歌曲进行。谁赢谁可以戴上头饰做火车头。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好朋友活动反思7
今天上午的教学活动是美术《好朋友》。我想应该是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吧。于是我在示范的时候先画头部、再画身体、然后画手和脚、最后画人的头部。考虑到小班小朋友的圆的大小及头部的位置很难控制,所以我在白纸上先画好了两个圆,当做两个好朋友的头。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没有想到在幼儿作画的时候,发现很多小朋友嚷着“老师我不会画,你来帮帮我”。这下我可着急了,是小朋友的能力有限还是我讲解地不够清楚?我只得耐心地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他们画。
画画结束后,我仔细地看了小朋友的画。发现有个别能力强的小朋友画得还算过得去,但是很多小朋友的画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好朋友的脸上没有五官;好朋友的衣服都是同一种颜色;不会画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本次活动目标“学习用构线画出我和好朋友一起玩的情景”,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点不合适。(主要是备课时自己没有经过思考,直接抄了书上的目标)我想可以将目标改为:在观察的基础上,尝试学画好朋友的头和身体。活动中我的示范步骤错误使活动的重难点颠倒。本次活动的重点应该是在人头部的五官,所以应该先画头部的五官,再画人的身体。活动中我直接教小朋友怎么画五官,幼儿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很难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我觉得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请小朋友上来示范画,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原来美术课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师不在于讲得多,要重在于激发幼儿内在学的兴趣。以后今后在备课时,要多思考自己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小朋友出现的用同种颜色画画,这也是小班孩子画画的正常现象。可以在下次活动中给他们一点提示,画画时用多种颜色画,这样我们的画才会漂亮。
好朋友活动反思8
教育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初步理解什么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和美好。
2、初步引导幼儿在身边中寻找好朋友,并激励幼儿勇敢讲述。
活动准备:
大书一本,自制图片若干,《找朋友》音乐带,阅读光盘。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有哪些好朋友呢?你和朋友在一起时会做什么?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同伴来拓展(限本班,外貌、特征或其他均可),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说了那些好朋友,他们间发生了那些事情?
2、 出示图片,逐页分享交流。
(1)第1页;图片上有谁?请幼儿讲讲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玩的怎样?这样像他们那样经常开心在一起玩可以成为好朋友。好朋友还可以是谁?
(2)第2-5页直接猜图,请幼儿看图说说好朋友还可以是谁?说说他们在一起时表情怎样?心情怎样?教师梳理内容整理句子(好朋友可以是--------)。
(3)第5--7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好朋友在一起时喜欢做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边表演内容边整理句子(好朋友喜欢一起-------)。
(4)第8---9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谈谈自己伤心难过时好朋友是怎样安慰你的?你有困难时好朋友怎样帮助你?教师整理句子。
(5)第10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和好朋友吵架时的心情。
(6)第11页:请幼儿看图说说他们吵架后怎么样了,说说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分享图画中两个好朋友和好后,受到好朋友游戏邀请时的快乐心情。
3、出示大书
欣赏"领读光碟"朗读一遍,集体有感情跟着老师读一遍。
4、总结分享
故事里说了那些好朋友?让幼儿知道好朋友除了可以是自己班中的好伙伴,还可以是大人、动物、玩具等,你还有那些好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或伤心了,身为好朋友,你应该怎么做?
5、音乐游戏"找朋友",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是分享阅读读本《好朋友》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学期分享阅读课中最难的读本。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围绕画面的信息大胆想象,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浓,孩子们能积极发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老师能根据读本的情节分三部份进行,层层深入导出好朋友的事情。能抓住读本的难点和重点开展。
好朋友活动反思9
放假回来以后,孩子们好像又长大了一点,同伴间的话题和交往活动越来越多,教师时常能听到他们有关“朋友”的交流:“××,我们一起玩,我们做朋友吧。”“这个座位是我给××占的,你不要坐。”与此同时,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多了起来。这些需求成为我们实施“好朋友”主题活动的开端。
“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为什么你们是好朋友呢?”在“好朋友”主题开展之初,教师首先和孩子们谈起了好朋友的话题,了解孩子对于“好朋友”的初始认识。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讲着自己好朋友的名字。从幼儿对好朋友话题的理解和感受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幼儿有好朋友,而幼儿之间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交流之后,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心目中的好朋友,教师及时将孩子的作品用墙饰、展台等方式展现出来,方便孩子互相欣赏、讨论。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观察同伴,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我们开展了“请你猜猜我是谁”“警察叔叔找朋友”游戏活动。请幼儿描述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喜好、本领、特点等,请其他小朋友依据典型特点猜猜好朋友的名字;或是请幼儿扮演警察叔叔寻找走失的小朋友,通过描述小朋友的特点引发幼儿观察、猜想。
一天,王子小朋友带来一个魔术玩具“神奇骰子”,透明塑料盒里装着红色大骰子,轻轻一摇,就会变成四个白色小骰子。这个玩具吸引了小朋友,好几个孩子围着王子,想和他一起研究骰子是怎样变化的。于是很多小朋友也表示:“老师,我家里也有有趣的玩具,我也想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
中班幼儿有了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在与同伴合作玩玩具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交往的问题和需要,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学习契机。于是我们发起了“好朋友玩具分享”活动,在班级中创建了“玩具分享区”。孩子们纷纷带来想和同伴分享的玩具,并为大家介绍玩具的特点和玩法。面对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们的眼睛都看花了,眼神中透着兴奋和激动,迫不及待地开始玩起来,尽情体验分享玩具的乐趣。
随着分享活动的展开,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玩具被弄坏了,有的玩具被玩丢了,同时孩子们对玩具的一些无意识损坏行为伤害了同伴的感情。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自主讨论,请孩子们说一说发生在玩具身上的事情。
“老师听有的小朋友说自己的玩具被损坏了,这是怎么回事呀?”“是小朋友玩的时候不爱惜,看到玩具东一块西一块没有收好,我心里很难过,我想把玩具带回家,不放在这里玩了。”“小朋友不爱护玩具是不对的,我不想给不爱护玩具的小朋友玩。”孩子们表达着玩具被损坏的不满。“那你们还愿意把玩具和小朋友们分享吗?”有的孩子回应道:“其实和小朋友一起玩挺好的,就是玩的时候小朋友要小心一点。”“玩的时候要用一个拿一个,就像我们平常玩幼儿园的玩具一样。”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观点。他们开始讨论玩具分享区的游戏规则,并且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有了规则的约束和同伴间的相互提醒,幼儿的玩具分享活动变得井然有序了。
愉快的周末聚会
孩子们彼此之间的朋友关系在交往中逐步地建立起来,随着幼儿之间的朋友情谊逐步加深,他们已不满足于日常在幼儿园中的交往活动,越来越盼望能像童话书中的小猪、小老鼠、小公鸡那样一起出去探险、游玩。
于是下午离园时,有很多孩子相约在幼儿园里继续玩耍,还有的孩子央求父母周末也在一起玩。追随着孩子们的渴望,家庭间的周末聚会活动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开始了。
活动之初,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同伴形成活动小组,并在讨论过程中协商制定活动计划。接下来,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外出游玩要做哪些准备。最终确定了计划内容,包括聚会时间、聚会场所、主要活动、准备物品、大家的联系方式等。每组还推举了一个小组长负责记录,并确定了每个组的名称。
因为是在幼儿园外开展交往活动,所以教育者将由教师转为家长,我们邀请家长分组进行了沟通和讨论。利用下午的离园时间向家长分别介绍了组织周末聚会活动的缘由、问题和需要,看到孩子们的计划表,家长很感动,对幼儿园组织的活动特别支持。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请家长注意捕捉好朋友之间有意义的交往行为、遇到的问题,拍成照片或者录像带回幼儿园,为之后的分享回顾活动提供资料和支持。
周一早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带来了精美的“周末聚会”海报,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自己周末聚会的经历。
“我们一早就去了极地海洋世界,一起看了海豚表演。”“我和好朋友一起爬浮山了,我们看到小草发嫩芽了,春天来了。”“我们在书城画沙画了。惠萱还把她最喜欢的一幅送给了我,我把我的也送给她了。”
小家伙们说得兴趣盎然,玩得都非常开心,当老师想听听他们有什么不愉快的经历、不高兴的事情时,孩子们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看来,出去游玩的喜悦冲淡了他们间的小矛盾。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听到了与孩子们迥异的回答。
乾乾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过于霸道,乾乾在海洋贝贝中游玩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冲上去,毫不理会前面的小朋友,甚至还和翔翔发生了争执。旭旭妈妈说:“本来准备了很多的小包装点心,说好了给小朋友们一人一个,但是让他分的时候,他不太愿意了,后来得到康康的小点心之后,才又主动地和小伙伴分享。”晟晟妈妈觉得孩子可能是因为平时比较调皮,一起玩的时候,这一组的孩子都不太喜欢和晟晟玩,甚至有小朋友还向她告状:“阿姨,上次户外活动时,晟晟还推我呢,把我都推疼了。”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发现,在幼儿园的情境中,幼儿已逐步开始具有分享、轮流、合作、谦让等意识,但是在更加放松的家庭环境中,他们仍然会出现问题。这说明幼儿良好交往行为的形成需要一个发展、渐进的过程,经过前期活动的开展,幼儿行为虽有所改善,但还没有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交往行为,仍然需要在生活情境中不断强化和学习。
好朋友活动反思10
活动目标
1. 认真观察,发现5的组合方法。
2. 在操作中发现5 的组合排列规律。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里朋友多》幼儿用书或 电子书第 13 页。
2. 每个幼儿一套 5 的组合和分解图卡。
活动过程??
1.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3页,请幼儿描述图画内容。
2. 向幼儿提问:
图中有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小朋友戴眼镜?有几个没戴眼镜?
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女孩子?有几个男孩子?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小朋友穿黑鞋?有几个穿白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穿外套?有几个没穿外套?
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3. 幼儿每答完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将 5 的组合的图卡摆在桌面上。如:
有1个小朋友戴眼镜,4 个没有。—— “1和 4 合起来是? 5。”
有 2 个女孩子,3 个男孩子。——“ 2 和 3 合起来是?? 5。”
有 3 个小朋友穿黑鞋,2 个小朋友穿白鞋。—— “ 3 和??? 2 合起来是 5。”
有 4 个小朋友穿外套,1 个小朋友没有穿外套。——“ 4 和 1 合起来是 5。”
4. 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5 的组合图卡,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少)
活动评价
能掌握 5 的组合。
能发现 5 的组合排序规律。
活动建议
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和掌握 5 的组合和排列规律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多注意采用一些能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如设计盖印章的小游戏,让幼儿边做边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数的概念。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好朋友活动反思11
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
2.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重点:初步朗诵儿歌。
难点: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准备:手偶。
过程:
1.教师出示猴哥和猴弟的手偶,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师: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
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2. 教师用这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了儿歌的内容。
3.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2遍。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3)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4.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幼儿自由结伴,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改编第四句内容。
5.小结。
反思:
《你是我的好朋友》是主题活动《上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而对于入学不久,才刚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好朋友”的理解是浅层次的、模糊的,甚至是可笑的。我在课前向一些幼儿问起这个话题时,他们的反映各不相同。有个平时很善于言辞的小朋友他的答案居然是其爸爸的名字。父与子成为好朋友,它所体现的是现代社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无间、平等与理解,是如今十分提倡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如果话从一个十八岁的青少年口中说出,是令人称赞,令人羡慕的,但对于只有五岁的孩子来说,我感到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好朋友”的概念。在我的提醒下,他说出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也是他的邻居。而其他小朋友似乎更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我针对现有的情况,修改了原来的教案。原设计的导入是说说好朋友的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导入比较呆板,而且小朋友之间的名字也不熟悉,很有可能说不出来。因此我改为以两个布袋木偶的形象出现,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孩子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于是我还自编了一个小故事: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在第二环节,我就以这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了儿歌的内容,整个活动以布袋木偶贯穿始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同时也对“好朋友”这一概念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
虽然孩子们会用秩嫩的口气较连贯地表演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了,但我想,这只是一个表层的反映,“好朋友”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深厚的感情。因此,如何培养这种社会情感更具有现实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它的意义是显见的,它所提倡的是赋予幼儿一个良好的“社会的界定”,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他人眼中的自我”。孩子们渴望爱,渴望对他人的归属感,“好朋友”正是这种渴望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应该多为他们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且加以指导。“千里难寻是朋友”,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许多真诚的朋友。
好朋友活动反思12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今年9月刚刚开班,幼儿年龄较小再加上大部分幼儿未上过幼儿园或早教班,全段时间处于分离焦虑期,哭闹现象近段时间才有所好转,不过,最近发现,早晨入园时,教师热情的孩子打招呼,部分孩子却不说话,只是瞪着眼睛看;晚上放学,爸爸、妈妈来接时,看见家长就跑出去,也不跟老师道别。结合我班的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教学活动形式,让他们懂得说“您好”“再见”学习良好的礼貌用语。同时也促进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
活动目标
1、通过招手、拍手、握手、摆手等与词相符的动作,使幼儿知道交友中最简单的礼貌用语和行为。
2、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儿歌的学习、礼貌用语的运用
活动准备
小鸡、小鸭头饰各一个、草图片若干、黑板、儿歌(裁成字条)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感知和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礼貌用语。
幼儿看木偶表演,熟悉儿歌内容。
师(小鸡):“叽!叽!叽!我是谁?”
幼儿:小鸡(听声音,辨别动物)
师(小鸡):小朋友真聪明,(出示木偶小鸡),并与幼儿问好。
师(小鸡):“我一个人玩真没劲,我要找个好朋友。”
师(小鸡):哎,前面来了小鸭子,让我向它问个好:你好,你好!(招招手)
(木偶小鸭上场)
师(小鸭):小鸡,你好,你好!(招招手)。
师提问:小鸡小鸭,它们见面了,说了什么?
幼儿:你好,你好!(招招手)
(出示字条:你好,你好!(招招手))小朋友模仿小鸡小鸭的声音打招呼)
(师)小鸡:小鸭,小鸭,我做你的朋友好吗?小鸭说:欢迎,欢迎(拍拍手)。小鸡听了真高兴。
师提问:小鸭和小鸡成为朋友了吗?小鸭是怎么回答小鸡的?
幼儿:欢迎,欢迎(拍拍手)
(出示字条:欢迎,欢迎(拍拍手),小朋友模仿小鸭的声音)
师(小鸭):我请你吃虫。小鸡看到小鸭请它吃虫,有礼貌地说:谢谢,谢谢!(握握手)。
师提问:小鸭请小鸡分享虫子,小鸡说了什么?
幼儿:谢谢,谢谢!(握握手)
(出示字条:谢谢,谢谢!(握握手),小朋友模仿小鸡的声音)
师:小鸡和小鸭一起做游戏,他们成了好朋友。太阳公公回家了,天黑了,小鸡、小鸭它们要回家了,会怎么说?
幼儿:再见、再见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小鸡和小鸭一起说:再见、再见(挥挥手)
(出示字条:再见、再见,挥挥手,小朋友模仿)
2、学念整首儿歌。
教师完整示范朗诵。
幼儿学念儿歌。鼓励幼儿声音要响亮,边念边做动作。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教师可轻声提示。
3、结合生活实际提问,加深幼儿对礼貌语的运用及掌握。
师:小朋友,小鸡和小鸭见面了,它们是怎么问好的?你上幼儿园遇到老师和好朋友,你会怎么问好?
师:小鸡和小鸭成为好朋友以后,小鸭说了什么?如果有好朋友和你一起玩我具,你会说什么?
师:小鸭请小鸡吃虫子,小鸡说了什么?有好朋友与你分享食物时,你要说什么?
师:天黑了,小鸡和小鸭要回家了,它们说了什么?下午放学,你要和你的好朋友说什么?
附儿歌:好朋友
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
“你好,你好”招招手, “欢迎,欢迎”拍拍手。
“谢谢,谢谢”握握手, “再见,再见”摆摆手。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时在20xx年10月中旬,家长开放日当天上的.公开课,因面向家长,所以在活动之前已经借班上过此节课,课后,结合老师们提的意见,又将教案进行了调整,家长开放日时也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但活动后自己觉得还有地方有待改进。
既然是面向家长,应该有更多的家长与幼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教具准备也不是特别充分,可以让没个家庭一组头饰,小孩与家长一人扮演一个角色,一起来学习,演绎儿歌《好朋友》。
好朋友活动反思13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倍增,使孩子生活知识知道的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干的很少。我们班的多数小朋友不知道“樟脑球”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衣服起静电了该怎么办等等,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设计了这堂课,把服装拟人化,让幼儿有兴趣学习,并且知道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一些与服装有关的物品,并知道他们的具体用处。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幼儿产生帮助别人的欲望。
3、技能目标: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会挂衣服,会洗小物件,并能够合理的用这些生活用品。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图片能够知道服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
学习难点:动手实际操作,在生活中学会具体应用。
活动准备
洗洁精、透明皂、增白皂、洗衣液、毛线等生活用品。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教师与幼儿边弹边唱歌曲“找朋友”引出关于好朋友的话题:好朋友之间能够互相帮助。
2幼儿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衣服裤子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它们的好朋友都是谁吗?”
二、播放课件
让幼儿认识这些服装的好朋友,鼓励幼儿说出它们的具体用途。
三、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动手解决
1鼓励幼儿说出图片中的.衣服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了:被树枝刮破了,被虫子咬洞,压箱底起皱了,起静电了等等。
2让幼儿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谁会来帮助它们?
3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来选取相应的实物解决问题:虫蛀的毛衣选择用毛衣针和毛线修补好、起静电的毛衣选择防静电的洗衣液、弄脏的衣服选择洗衣粉和透明皂都可等等。
四、动手操作
为幼儿准备几盆清水,几块透明皂,几件小孩的脏衣服,让孩子进行洗衣服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洗的最干净。
五、小结:服装的好朋友们帮助服装解决了所有的困难,小朋友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你们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吗?
活动延伸:让幼儿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回到家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把“服装的好朋友”这些孩子在家里很少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讲得有趣生动,是我重点备课的内容。把它们拟人化,孩子们比较乐于接受。比如我对孩子说“小朋友们,服装遇到困难了,它们出什么事了?”“毛衣被虫子咬了个洞,它都疼哭了,我们快点想办法帮助它吧”。孩子听了以后非常的配合,也表现出着急的样子,而且也能够认真思考“谁会来帮助这些遇到困难的衣服呢?”所以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泼。让孩子在最后环节的动手洗衣服比赛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其他幼儿都在下面不由自主的喊“加油”,洗衣服的小朋友也格外卖力,输了的那位小朋友还一个劲的说要回家好好练练。回顾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一些不常用的用品比如:去污粉,缝纫机等,我没有很好的启发到位,本节课的游戏环节设置较少,让孩子动手实际操作的时间也有些短,使得一些跃跃欲试的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我感到很遗憾,但是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
好朋友活动反思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幼儿会用连贯、柔和的声音表现欢快的情绪。
2.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演,创造性地做出友好、亲密的动作。
3.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友好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头饰36个(小鸟、小狗、小猫等各种动物若干)。
2.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做律动进活动室。
2.发声练习,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俩正在干什么?你们喜欢和它们交朋友吗?”
2.学唱《一对好朋友》,引导幼儿注意声音和表情。
a.教师唱歌曲,引起幼儿学新歌的兴趣。
b.幼儿跟随教师学唱。
3.通过谈话,启发尝试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用动作来演。
a.启发幼儿说出表示两个人友好、亲近的几种动作。
b.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和伙伴做出动作。
4.集体戴上头饰分组进行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评价幼儿的歌唱表现。
活动反思:
本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在两两相互的演唱中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他们很喜欢两个人之间的抱抱、握握手、碰碰鼻等友好、亲切的`动作,所以对歌曲就更增添了几分喜欢,再戴上小鸟的头饰,充分地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使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觉得不足之处就是我没能把所有的小朋友互动起来,有一小部分小朋友不做动作,看起来没有进入状态,今后在教学中会努力的。
好朋友活动反思15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懂得故事的名称,初步掌握故事内容,能结合故事内容做简单表演。
2、教育幼儿要有礼貌,能跟同伴友好相处。
3。、学习新词:碰、撞、踩。短句黑对不起,没关系。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动物贴绒卡四张、树一棵、草地背景等,兔、猫、丹狗、鸡头饰各一个,动物指偶每人一个,并备录音机、琴、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念儿歌轻轻走进教室后,做些简单动作(转手、拍肩、拍腿垢安定幼几情绪。
2、介绍故事角色:教师用歌曲介绍四位分别扮演小白兔、小花猫、小黄狗5小公鸡的幼儿。教师讲述《四个好朋友》,扮演的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二、教师用贴绒教具再讲故事一遍,最后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面有谁?
2、小白兔不小心碰了小花猫一下,小白兔是怎样说的`?小花猫又是怎样说的?小花猫去捡皮球的时候,撞了小黄狗,小花猫怎样说?小黄狗又是怎样说?小黄狗跑着追皮球,不小心踩了小公鸡的脚,小黄狗怎么说?小公鸡呢?(这三次对话,分别请幼儿示范做碰、撞踩的动作)
3、为什么这四个小动物能成为好朋友?(因为它们都有礼貌),那小朋友要不要学习它们呀?对了,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才能和别人成为好朋友。
三、故事表演:放故事录音,教师先套上指偶让幼儿观赏。请个别小朋友听故事录音,进行情景表演。
四、活动延伸:
教师:下课以后请小朋友套上小指偶去找你的好朋友,然后和小朋友互相问好。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
【好朋友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好朋友活动反思15篇01-24
好朋友活动反思(15篇)01-24
好朋友活动反思(精选25篇)03-06
好朋友活动反思集锦15篇01-24
幼儿园好朋友活动反思04-03
好朋友教学反思11-26
大班语言《两个好朋友》的活动反思04-05
小班好朋友教案及反思02-22
我的好朋友教案及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