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分享。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篇幅较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来指导朗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
由于是第二课时,复习词语导入,上节课已经认识了自然界中的魔术师。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
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接着问看后的感觉,读出美感。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进行动作演示,学生能直观地体会这三个动作的轻重从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在过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学生好奇,我还会变出什么?借助多媒体引起学生注意学下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我采取范读的形式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通过表演形式理解朗读,活跃课堂。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
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我”,男生读暴躁的.“我”,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顺势积累反义词。课文中反复出现“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朗读课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了课文内容。精心的课文设计,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整堂课下来没有完全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这是一堂不够理想的汇报课,却让我从中受益很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还要有丰富的表情与学生融合。
通过绘声绘色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丰富,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结束时也接受了组里老师的意见,平时多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吸取经验,将教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加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2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科普文章,题目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能够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孩子们通过阅读,不难猜出谜底。但是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在教学完这一课后我的感受很多,虽然有一些优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下面反思如下:
一、优点:
1、猜谜激趣。课前,我给孩子出了一条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出了是雨。然后我接着说:“谜语有长有短,我们刚刚猜的是短谜语,而今天的课文却是一则长谜语,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猜。”这样,孩子们带着任务读,对课文也有了兴趣,整个学习过程就变得更积极,更主动。
2、通过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例如:在指导朗读“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一句时,我给孩子们欣赏美丽的白云、乌云、彩云三幅图片,让孩子们通过图片感受到云的变化,云的美。从而让孩子们读出快乐的语气。
3、注重知识的渗透。在说到彩云时我给大家介绍彩霞、朝霞、晚霞。在介绍水的变化时我抓住了重点的`动词,因为雪很轻,所以用飘,因为雹子很重,所以用打。通过欣赏图片,又让孩子们了解了许多水温和和暴躁的另一面。这样学生很感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对新知识产生向往之情。
二、不足之处
1、没发挥范读的作用。我在朗读指导中注重了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对朗读的指导作用,但回过头一想,老师亲身的示范很少,虽然小朋友们有体验,但老师如果能起个示范作用,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读的方法。
2、没有设计出很好的随堂练习。整节课老师和学生其乐融融,相互交流,探讨着“我是什么”,学生也很主动。但没有进行语言训练是我这一节课的遗憾。因为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
孩子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自然界的种种现象都是那么神奇。《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课文在叙述时用了一个“变”字,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小魔术的方法来吸引大家。然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同时,我还将“水”的变化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不同形态。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中,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根据水的形态变化,让学生理解起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抓住重点词“落”“打”“飘”,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从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时要重点;读“雪”飘下来时要轻点、慢点;读“雨“落下来时不慢不快,从而让学生明白用词要准确。
随后又引导学生体会、思考“我”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四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过拟人的手法,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体会到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的。通过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让学生理解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好。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4
语文课就是应该始终围绕语文学习的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等,始终运用语文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文的味道。
对词语的理解这一部分,我提示了一些方法,在具体的语言情况中理解,通过比较进行理解,用词语说话等多种方法理解,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词语的理解是学习语文的重点,逐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词语的意思,通过慢慢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我是什么反思得、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多样,朗读层层提高。在读第一段“我会变。”时,刚开始学生读得比较平常,之后当学生了解了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启发学生“孩子们,你会变吗?”学生无奈地摇头说“不会”,我又说“水宝宝就会变,那它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说“很骄傲、很了不起…”我又启发“现在你就是水宝宝了,你能把它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各个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傲气十足。在第二段中体会“落、打、飘”的不同用法时,我先让学生找雨、雪、雹子下来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练读,之后采取“采访”的形式去和学生对话。“雪宝宝,你是怎么下来的?你为什么不打下来呢?”被采访的“雪孩子”说:“因为我比较轻,所以我就轻轻地飘下来了。”之后又采访了好几个学生,我听出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让学生展示“既然三个宝宝下来的方式不同,那读起来该不同了,该怎样读呢?”我从学生练习之后的展示读中听出了他们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也从中学会的正确使用词语。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5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和多音字“没”,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由水变化形成的,感受水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3.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理解文中的动词“落、打、飘”,并能说句子。
4.初步感受科普童话,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童话的兴趣。
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2.理解文中的动词“落、打、飘”,并能说句子。
1.识写生字
认读生字“滴”和“溪”,宜采用部首归类法认读。通过观察字形,明确部首中带有“氵”的字都是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认读“极”和“越”,宜借助比较的方式认读。认读“晒、傍、坏、屋”时,宜用组词法认读。认读“毁、奔、猜”这类与动作有关的生字时,宜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在具体表达中识字。
对汉字间架结构进行简单归纳是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10个会写字中,“极、傍、海、洋、作、坏、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左窄右宽。“变、带”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关注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重心要稳。“片”是独体字,应写好关键笔画“竖撇”。
2.朗读课文
本文的朗读重点主要有两个。第一,长句朗读的重音把握。学生通过辨析的方式,发现句子中需要读重音的词语,并通过模仿读等方式学习把握重音的朗读。第二,短句连缀时朗读语气和语调的把握。例如,第3自然段中:“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句话由4个短句连缀而成,在朗读时语调由慢到快,要注意到音调轻与重的变化,读出句子的节奏。
3.迁移运用
《我是什么》用拟人的手法,以“我会变”为话题,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表述了水的形态变化以及水与人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身边人或事物的变化,学会借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表达。
准确运用动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落、打、飘”的比较,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设置语境,让学生学习运用“落、打、飘”;设置语境,引导学生拓展运用其他表示下落的动词。例如,一阵大风吹来,把一件衣服刮了下来。
1.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文中难读与难理解的词语。
(3)思考:“我”是谁?“我”会变成些什么?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晒、极、傍”等14个生字和多音字“没”。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理解文中的动词“落、打、飘”,并能说句子。
一、猜谜导入,激趣入文。
1.同学们,你们会猜谜语吗?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猜谜语的。
2.聊天引出谜语,说说猜谜的方法。
总结:猜谜要看完整的谜面。如果看到一半便猜到答案,可以从下文去寻找证据,不急着说。
3.我们一起来猜猜下面两则谜语。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直到得到正确的谜底。最后把答案代入到谜语中念一念。
课件出示:
一
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从天上来。
二
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
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4.师生分别将“雪花”“冰雹”这两个答案代入到两则谜语中,逐行验证。
设计意图:
用猜谜语导入,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本课既是科普童话,同时也是一则谜语。从两则简短的谜语入手,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猜谜方法,迁移到课文学习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看到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课件逐段出示课文,学生初读课文,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谜底“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学生虽然读过课文,但不一定能猜对答案,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逐段排除,那就好比教师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掌握方法,而这种猜谜方法无疑会迁移到孩子以后的猜谜活动中。
三、链接预习单,检测字词。
预习单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文中难读与难理解的词语。
1.请大家打开课本第5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链接预习单,检测字词。
(1)预习单反馈: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标自然段序号的情况。
①可爱的水宝宝出生在池子里,它很想去小溪里散步(出示小溪的.画面),你们能帮帮它吗?
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链接预习单,解决难点。出示孩子们圈的难读与难理解的词语。(预设:“灌溉田地”“淹没庄稼”)
灌溉田地、淹没庄稼
(3)寻找规律,猜猜词意。找一找: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三点水)
(4)偏旁归类识字:出示文中带有三点水的词语:水滴、小溪、池子、海洋。(正音)
水滴、小溪、池子、海洋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自己预习课文的能力,利用“课前预习单”及时了解预习情况,基于学习起点进行字词教学,精抓难点,提高效率。
四、指导朗读,感悟水之变化。
1.朗读体验,感受水变化之丰富。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水的变化。
水娃娃会变,它变成了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完后把变化后的名字圈出来。
①生朗读并圈画。
②交流反馈。(师在黑板上简笔画“汽”“云”)
(2)结合板书,了解水变成“汽”“云”的过程。
①师随机教学生字“晒”。(师出示“晒”生字卡,正音——组词——想办法记住)
②生结合板书,说说水变成“云”的过程。
③师随机出示词卡“极小极小”,教学生字“极”。(读准字音;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意;并通过“小、极小、极小极小”的大小排列识记“极”字;还有哪些极小极小的东西;读出小的感觉。)
(3)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词语。
①读句子,提取信息。(了解水变成云的过程)
②随机教学生字“傍”。(读准字音——结合字理识字——理解“傍晚”词意)
③联系生活,积累词语。(穿上白衣服的“我”叫——“白云”,穿上黑衣服的“我”叫——“乌云”,早晨披红袍的“我”叫——“朝霞”,傍晚披红袍的“我”叫——“晚霞”。)
(4)指导朗读,感受水变化之丰富。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云的名字。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人们叫我(白云);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人们叫我(乌云);早晨我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朝霞);傍晚我又披上红袍,人们叫我(晚霞)。
①师生合作读。
②男女生配乐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等方面的影响。这一板块设计了随文识字,“晒”结合太阳图片识字;“极”结合生活经验识字;“傍”结合字理识字,字理采用微课形式呈现,多种方法识字,有趣且有效。
2.朗读体验,感受水变化之奇妙。
学习第2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提取信息。
(1)创设情境,出示动画:“我”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你听,风伯伯来了,“我”越来越冷,“我”又要变啦!
学生练习用“越____越____”说话。师相机出示“变”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淘气可爱的水娃娃又变成了什么呢?(读课文并圈画)
(3)交流反馈。(师板书:“雨、冰雹、雪”)
水珠,水珠,你叫什么名字?
小硬球,小硬球,你叫什么名字?
小花朵,小花朵,你叫什么名字?
作者用这种写法,把冰雹、雪花的样子写得多生动呀!
(4)播放微课,了解“冰雹”。
(5)指导朗读,感受“落、打、飘”用词的准确。
1.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2.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3.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6)想象画面,体会“落、打、飘”用词的精妙。
师:老师读到第1句的时候仿佛看到小水珠撑着降落伞从天而降。你们读读第2、3句话,说说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打”的速度最快,“飘”的速度最慢)
雨点宝宝、冰雹大哥、雪花妹妹是怎样落下来的呢?请把“落、打、飘”对号入座。
飘落打
1.小水滴聚在一起()下来,人们叫我“雨”。
2.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3.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①口头填空,说说理由。
②多种形式地读,体会水变化之奇妙。(指名读——加动作表演读——配图朗读)
借助情境体验、趣味填空、表演朗读等环节,引导学生重点感受水变化中的不同形态,在交流、游戏中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标。
五、小结巩固,趣味延伸。
1.同桌合作朗读第1、2自然段。
2.谁能完整地说说“我”的变化?
3.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连起来说一说。
4.其实,“我”还有很多本领呢!“我”还会变成什么呢?
5.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交流。
水娃娃真神奇,真是千变万化!
(音乐律动起)师生在律动操的趣味问答中,体会水变化之奇妙。
小水滴,落下来,人们叫我雨;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叫我冰雹;
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叫我雪;小薄纱,罩下来,人们叫我雾;
小盐花,洒下来,人们叫我霜;小彩桥,架起来,人们叫我彩虹。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学习和探究新知,才能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此环节既是对第1、2自然段的回顾梳理,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延伸。
第2课时
1.会写“变、极”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会给人们带来灾害。
一、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1.正确朗读长句子。
水娃娃就这样循环变化着,多么有趣呀!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想想“我”的家在哪里。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2)师生交流。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读出长句子的节奏。
(1)指导读出节奏、轻重。
提示: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这些词语重读;“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语速放慢;“在江河里奔跑”语调激昂;“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语调轻快。
(2)学生自己试读、点读、个别展示读、全班齐读。
3.读出长句子的画面。
平常我
在池子里睡觉,
在小溪里散步,
在江河里奔跑,
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1)观察句子,水有什么变化?
(2)说说“我”在不同的家里,都会做些什么。
(3)联想画面,语言表达。
(池子)(小溪)
(江河)(海洋)
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图,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指导读出不同的场景,男生读、女生读、男女合作读。
指导读连缀式语句是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通过正确朗读长句子——读出长句子的节奏——读出长句子的画面,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深入文本。将长句转化为诗歌,便于学生掌握朗读节奏。
二、品读课文,积累运用。
1.出示第4自然段,水宝宝到底有什么脾气?
温和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暴躁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2.检查学生能否将整个词连起来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温和”“暴躁”。
(1)看“灌溉田地”的图片,说说庄稼会对水宝宝说些什么。
预设:庄稼会对水宝宝说:“水宝宝,谢谢你让我喝饱了水,让我快快长大。”
(2)课件出示水发电的情景,说说水发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我”脾气温和时还会做哪些事情?
(4)“我”脾气暴躁时会怎样?指名读句子。
(5)课件出示洪水暴发的情景。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6)师生合作读。
有时候我很温和,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做过许多好事。
有时候我很暴躁,淹没庄稼,冲毁房屋,做过许多坏事。
4.句子训练,进一步感受水的“温和”和“暴躁”。
水宝宝脾气温和的时候,它会_______________,会____________。
水宝宝脾气暴躁的时候,它会_______________,会____________。
因为水宝宝会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温和。
因为水宝宝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暴躁。
5.指导朗读,感悟水的双面性。
(1)男女生合作读第4自然段。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合作读:学生读水温和的部分,教师读水暴躁的部分。
(4)教师小结:朗读的时候,如果能把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完全不同的特点,用声音表现出来,你就是出色的朗读家啦!
6.为了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了哪些办法管住“我”?
提示:教师可先自己列举出一个人们管住水的办法,引导学生回答。同时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只有管住水,保护好水,才能好好地利用水,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成为人类的好朋友。
预设一:修筑水电站大坝,既可以蓄水、防洪,还可以利用水力发电。
预设二:修河道、河堤,可以用于防洪,也可以用于运输。
水电站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师借助图片、视频让学生对水的双面性格更加了解,增强了朗读的效果。在读中积累句子,在积累语言中内化文本,锻炼表达,凸显语言训练的梯度。
三、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比较结构,发现相同点。
(1)生自主观察生字“极”“傍”,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归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极”字,学生当小老师评价。
(3)归纳书写要点。
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穿插。
(4)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描红,练习写字,师巡回指导。
2.展示评价,二次修改。
(1)师选取典型作业进行展示。出示“写字评价卡”,生对照进行评价。
(2)生生互评,二次修改。
3.呈现儿歌,生字复现。
水娃娃
水娃娃,变戏法,变成蒸汽上天耍。
春天变细雨,染绿小春芽;
夏天变露水,荷叶珍珠挂;
秋天变白霜,地上撒盐花;
冬天变飞雪,小树穿白褂。
变来又变去,还是水娃娃。
读儿歌,巩固生字“变”,再次了解水的变化。
二年级的写字更应关注字的间架结构。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会比较,归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三要点”。注重二次修改,关注书写态度。最后出示儿歌《水娃娃》,既让学生复习了本课的生字,又让学生复习了水的部分变化。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基于以上考虑,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感受科普童话语言的优美、准确的特点上,着力构建“关注语言特点,感受学习乐趣”的语文课。
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猜谜导入,整体感知。
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先教会学生猜谜语的方法,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急切想知道“我”是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式多样,主动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学得快、忘得快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识字教学要增强复现巩固的意识,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认词,开小火车,找朋友,随文识字等,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识字,不亦乐乎,让识字灵动起来。
3.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是一个“变”字。全文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第3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经验,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湍急;而海洋是汹涌澎湃。通过指导朗读,学生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4.多媒体辅助,提高课堂效益。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的科普短文,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我将课件、微课、视频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一目了然,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6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本导学案设计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欢的谜语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体验、感悟。力求做到少讲多读,用不同语速、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从二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做游戏的特点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带到课文的猜谜情境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识字环节,我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通过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赛读识字等,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教学中,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强调练字,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本课设计是让学生得到充分信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联系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了水的.用途。同时通过直观课件的帮助和教师情感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个性化的朗读和表演,课堂效果好。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7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0课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 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板书设计独特新颖。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不但用贴图展示了水的六种变化后形态,还用四个字卡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总之,作为一名教研人员长期与教师对话,能够有这么珍贵的与学生近距离的课堂接触,将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难能可贵,一节课下来,我为之感到收获颇丰之余,体会到教学研究任重道远!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8
一、魔术激趣 整体感知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写的,并且抓住了水是会变化的这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魔术来吸引大家。说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这样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通过读课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让学生明白了小魔术师就是“水”。在讲课时教师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和学生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大家一起变魔术。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学习状态,深入理解课文。
二、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课文。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教师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男生来朗读描写雹子的句子,请女生朗读描写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加强朗读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动作词“落、打、飘”。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教师的范读,大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 、散步、奔跑、跳舞。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就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而言,我理解它首先是改革纲要中所指出的:“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课文内容既是语文课,又是常识课,既是课堂上的书本教学,又是贴近生活的环保教育、节水教育。而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只居于主导和启发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学手段上,既有声,又有画,既有课文,又有谜语,听觉和视觉的交替冲击,适合儿童情趣的方法反复运用,使学生们对“水”的概念,领会得尤为清晰而深刻。智育之外,由“水”的概念引申到大自然的概念,热爱自然,也同步进行了启蒙式的德育。有些地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过于深奥,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浅出、概念清晰,语言得当,就一定能受到预期的效果。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9
得、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多样,朗读层层提高。在读第一段“我会变。”时,刚开始学生读得比较平常,之后当学生了解了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启发学生“孩子们,你会变吗?”学生无奈地摇头说“不会”,我又说“水宝宝就会变,那它是怎样的心境呢?”学生回答说“很骄傲、很了不起……”我又启发“此刻你就是水宝宝了,你能把它的那种心境读出来吗?”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各个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傲气十足。在第二段中体会“落、打、飘”的不一样用法时,我先让学生找雨、雪、雹子下来的不一样动作,让学生练读,之后采取“采访”的形式去和学生对话。“雪宝宝,你是怎样下来的?你为什么不打下来呢?”被采访的“雪孩子”说:“因为我比较轻,所以我就轻轻地飘下来了。”之后又采访了好几个学生,我听出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三个词语的不一样用法后,再次让学生展示“既然三个宝宝下来的'方式不一样,那读起来该不一样了,该怎样读呢?”我从学生练习之后的展示读中听出了他们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也从中学会的正确使用词语。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习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1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小短文,本文以拟人的手法,用第一人称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水的几种形态的变化、水的性格及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篇没有点名“我就是水”,却处处表现出“我就是水”。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提出问题激疑,让孩子在初读课文之后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
由于本课生字较多,且大部分笔画较为复杂,部分孩子在准确识记上可能会较为吃力,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结合第四自然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中,主要采取随文识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及复现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孩子尽量能够自主识记生字。在掌握生字、读通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教学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PPT出示相关图片、学生交流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灾害等,让学生对水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有了初步了解。
本次参加教学技能大赛,我选取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力图在第一课时扫清生字,明白水和人们生活关系的前提下,对“水平常在哪儿干什么”、“水在不同情况下能变成不同的形态”两个主要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FLASH、简笔导图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变化这一科普知识。三个自然段的教学,一段一个重点。第三自然段的导学,通过PPT呈现池子、小溪、江河、海洋中水的不同样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水“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拟人化写作手法,通过指导朗读增强理解,同时对“。.。.在。.。.,在。.。.,在。.。.”(并列说出谁在哪里干什么)这个句型进行训练。随后通过动画和讲解导入水的形态变化,在读、标注、说、画等教学过程中明白水被太阳一晒会变成水蒸气升华到空中,在空中凝结成云,云在不同的时候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云在遇到冷风后会变成雨、雹子、雪等,通过强调不同的形态使用不同的.动词,以及反复地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在学习之后通过板画对文章进行梳理,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水的变化过程。最后,让学生说说学完本课的收获,相机强调节水爱水,珍惜水资源,读宣传标语,写宣传标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进行情感升华。
总体来说,本课教学脉络清晰,重难点明确,教学方式多样,能够充分利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相互结合,注重指导朗读在低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是,上完课后,发现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学容量较大,这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犹豫不决,因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与对教学的结构操控有待提高。
2、就教学方式而言,教师基本能够抓住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教学后仍感觉像雾里看花,点到为止却未运用更合适的方式有力地突破重点、难点。
3、就教学环节而言,本课教学力图通过课件演示及板画将抽象的科普知识转化成直观印象,前期效果较好,如果最后再强调水的变化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应该会更加完整。
4、就教师个人而言,比赛时出现紧张情绪,个人的应赛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师个人状态与学生状态相互影响,课堂组织得不尽如人意。也正是因为比赛中比平时教学更注重教学环节等,对个别学生的言行关注不足,有时希望将学生回答中的临时状况拉回预设,偏离了平时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契机的方向。
课虽结束,收获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认真研读课标及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站在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备课,让学生学习语文更加轻松,更加快乐,同时也能引领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这个过程,即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的可贵过程。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2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0课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不足之处:
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3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这篇文章中明白水循环的规律并不是重点,学生通过读课文就能猜到“我”是水,那么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读好课文,读出水的变化,读出趣味来。觉得今天在教学时有几个环节引导比较好。
朗读课文第一节时,学生对云的变化并没有很好的体会,只是了解了由水到云的变化过程。在指名读和齐读不尽人意时,我觉得我应该范读引领一下了。读了以后,我让他们说说听出了些什么?他们就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师,你读出了云的变化,特别是云一会儿穿黑衣服,一会儿穿白衣服,一会儿穿红衣服,变化很多。”有的说,“老师,你读得很有趣,很可爱。”……于是我让他们就照着我的方法再练练,看他们摇头晃脑读了几遍后,一听,呵呵,比原来好多了,看来有时候理解到位感觉不到位的时候范读可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再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男生来朗读描写雹子的句子,请女生朗读描写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时,我先用课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从平静的湖水到汹涌海涛,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水。他们说了很多,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然后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样的水呢,出示课文描写水不同形态的这一小节,体会拟人句的生动活泼,让学生明白,哦,原来写相同的事物有着许多不同的写法。而有了比较后,朗读也就比较到位了。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4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及朴实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我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5
课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在执教这一段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一)小组合作,读词组句。
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段话之后,我安排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事先准备好的6个词语卡片(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飘),先指名孩子们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试着把这6个词语拼组成3个句子。并安排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拼组。由于学生熟读了课文,对词句已有初步感知,孩子们大都能准确地按上下排列的顺序排列出小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
(二)感知句意,调整句序。
学生组好句子之后,我把握契机地问道:这里面有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孩子们不由地脱口而出:落、打、飘。我又接着问到:那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问题一出孩子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但不一会便有人跃跃欲试地嚷嚷道:不能,不能。并有理有据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来;花朵很轻,当然是飘下来;而水珠自然是落下来了。
而这时我又故做疑惑状说道:听大家这一说,仔细地想一想,这三个句子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妥,能不能重新调整一下顺序呢?讲出你的理由来。孩子们一下子又被难住了,但马上有又一个个喜形于色:我知道了!我也看出来了!接着开始动手调整三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又一个个争着向我和同学们讲自己的发现,说调整的理由。一个小组汇报: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时有的轻有的重,我们组是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第一句是花朵飘下来,第二句是小水珠落下来,第三句是小硬球打下来。另一个小组汇报:我们组是按照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来,小花朵最轻,当然是最后飘下来。但大家都能通过对落、打、飘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的。
(二)朗读感悟,想象情境。
学生读词组句,又按自己地理解重新修改了课文,可这时我又出一招:同学们已经重新排列了这些句子,且理由都非常充分,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又再次被激活,一个个又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并都在飘、落、打这三个字的读音处理上做文章,反复尝试,相互提示,如有的学生将飘读得轻而长,将打读得重而促,我检查上也进一步提醒学生:小花朵飘得还不够轻不够慢。小硬球还应该打得再重些。最后,我又让学生把这些句子放回原文中去读整段话。同学们在交流朗读时的感受和互相评议时,有的说:我读这句话的时候,眼前像是真的有千千万万朵雪花在空中飘舞。有的说:我听ххх同学朗读这一句时,眼前也像在放电影:无数的雹子像子弹一样打在地面上和我们的脸上,硬硬的,凉凉的,蹦蹦跳跳的,真好玩!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9-27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3-30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4-13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3-26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篇)05-28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篇)03-07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篇08-18
课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范文05-04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