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

时间:2023-02-28 14:46:22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精选14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精选14篇)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很少碰到数学领域的活动,也很少会对数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对数学活动方面的认识很少。很感谢幼儿园给我这样一次上小班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次准备这堂数学活动的前期到最后展示结束的这个过程中,我真的对数学活动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了解。

  这次小班数学活动《装食品》是选自《通向数学》中的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按5以内的点数取物。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具有标有圆点的塑封袋若干,标有圆点三张桌子,还有立体的“寿司”、“蛋卷”还有“鸡蛋”若干,这些立体的食物,放在塑封袋中可以较清楚的看出食物的数量。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想通过请幼儿装食品,学会按点数取物,在按点数归类中,初步体验点子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集体尝试按点数装食品,按点数归类,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幼儿计数能力和判断等量的策略。活动过程主要有四个环节组成:一、点数取物,学习点数。二、点数归类,巩固点数。三、集体操作,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四、检查、评价。

  经过多次尝试活动以后,发现主要问题出现在第四环节检查和评价中。

  问题一: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请幼儿将包装好的食物归类归在三个筐里,然后在集体检查时,先请几名幼儿上来检查袋子有没有放错筐,再把三个框分在各组,每组幼儿检查食物数量。出现的问题是,袋多筐小,导致袋子无法在筐中铺平,阻碍了幼儿检查数量。

  问题二:发现了上述问题后,我将最后集体检验的环节改成个别检验,在展示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将袋子归类到相应的桌子上,桌子范围比较大,能将袋子铺平了放,然后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检验,桌子上有没有放错的袋子,再请个别幼儿上来检验袋子里有没有多放或者少放食物,把错的拎出来再进行集体讲解纠错。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正确数出袋中食物的问题,可是个别检验的进行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我请六名幼儿上来检查袋中食物有没有放错,由于食物平放在桌子上,导致没有请到的'幼儿看不到检查的袋子,而且这样一来没有轮到的幼儿就空闲了下来,变得开始消极等待,无法参与到检验活动中,教师也就只能关注到个别儿。

  解决方法:活动结束后,感觉这种形式的个别检验也并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后来在评课过程中,朱老师建议我将这些包装好的塑封袋展示在黑板或者是立体的板上,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解决之前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集体检验的方法能使每个幼儿都能看到,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检验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集体检验,而且教具也可以换成平面的,将他们贴在塑封袋的外面,点数起来也就更加的清楚,这样就能在检验时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有没有放错的,如有放错就一起再把它纠正过来,也就能够更好的达到活动预设的效果。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2

  近阶段,我园组织开展了数学活动的三优课,以前组织过的是语言活动还有科学活动等三优课,这数学活动还是头一次,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我选择了一个比高矮的数学活动。

  先从这个活动的选材上来说,我预先让孩子们有了初步的胖、瘦、轻、重的概念,再通过迁移他们的经验来学习新授的本领:比较个子的高矮。我准备的示范教具是四只站着的高矮不等的长颈鹿,还有一张大的排序板,而给孩子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是高矮不等的小兔、小猫各四只,另外再是人手一张小的排序板。

  选材和教具都准备好了,接下来是要对整个数学活动作一个更进一步地分析,就比如说,在导入活动时,由于小班幼儿的注意比较容易分散,这时,老师适当的导入活动便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长颈鹿比个子》的活动中,我先出示一只最高的长颈鹿,还说:“今天,有只长颈鹿来我们班做客啦,我们大家拍手欢迎它。”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接着,我再出示其他三只长颈鹿,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看着。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我们小朋友出去散步或是出去玩时都是排着队出去的,可这四只长颈鹿却没有排好队,有谁愿意来帮助他们排队呢?”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其他幼儿也都聚精会神地在看着。

  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我的活动也在无形中被进行到下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长颈鹿们排好的队伍并说说看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的。有幼儿回答是从高到矮,但大部分幼儿说是从大到小,抓住这一点,我及时对孩子们做了引导,告诉他们比个子的时候要说高或矮,不是说大或小。在这一还节中,我要达到的'目标是灌输给孩子们这样的一个概念:分清最高的、高的、矮的、最矮的,让孩子们初步有个这样的意识,也能用这些词来说出每一个长颈鹿,所以,当有孩子在回答从大到小排列的,我虽然及时纠正了,但并没有详细地解说给孩子们听,因为在下一个环节,我将通过一个游戏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并理解个子的高矮,那就是师生一起比个子。我找了三位个子不一的孩子来和我站一起,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来排着站好的,当我问:“看看谁是最高的?”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是最高的。”接着又引导孩子们依次说出高的、矮的、最矮的。就这样,一连几个问题,大部分孩子都能很清楚的说出这些词了。在这一环节结束后,我作了一个总结,告诉孩子们,不论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们来比个子,必须是站立的,这样才能比出个子的高矮,像我们现在这样坐在小椅子上是看不出个子的高矮的,只能看出大或小。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来和老师共同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直白的说教效果要好,并且能让孩子们快速地接受。活动进行到这的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轮到孩子们操作了,我先介绍了操作材料:有排序板、高矮不等的小猫、小兔各四只,并且我在黑板上示范操作怎样排队,引导孩子们可以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也可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最后讲解操作要求:给小动物排队时不能把两种小动物混合在一起,要边排队边边说出它的高矮。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在排队时似乎把我刚才讲的话都忘记了,只顾拿着小猫、小兔看,看完再将他们放于排序板上,我还发现,大部分幼儿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仍有小部分孩子是乱排的,可是几乎没人再说个子的高矮。过后我自己想,如果我在示范讲解操作材料时能多重复讲述几遍个子的高矮,孩子们就会记忆深刻一点。

  虽然,这次的活动导入环节挺顺利的,可到了孩子们操作时,我大意了,对于小班的孩子还是应该多费点口舌,不过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又多了一点经验了,把每次活动中的不足累积在一起,争取越来越好!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3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 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4

  练习环节:初步尝试身体在垫子上连续滚动,发展幼儿协调控制力及灵活性。

  《纲要》对于教育内容的选择有明确的原则: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力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自主地滚对于小班的孩来说是有经验的,也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借助垫子来让孩子们连续地滚,这样就在孩子们原有的水平上增加了挑战性。因为垫子表面是软的,在上滚增加了难度,同时有了垫子也就意味着滚动的时候沿着直线滚,无疑又给孩子们带来了挑战。

  但只要是在孩子们能力范围内的挑战,孩子们越感兴趣。毕竟是第一次,有的孩子们难免会有生疏的动作,于是老师的手把手引导是本次活动的关键。在活动中,练习的要领我同样采用儿歌的形式,即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把枯燥的动作要领解化成朗朗上口的语言,使孩子们更好地关注到,为他们掌握要领更有效的练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巩固环节:借助游戏,进一步练习、巩固翻滚的要领,体验活动的乐趣。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是《纲要》对于健康活动的一个要球。而游戏的方法永远是孩子们最喜欢和最愿意接受的。借助游戏《刺猬摘果子》来进一步让孩子练习翻滚的动作是本次活动的高潮。如何让孩子们更大程度地进入游戏活动更是关键。

  因此,我首先创设情景:帮兔妈妈摘果子来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从练习滚动的环节自然转入到巩固练习环节。而是否有效掌握、领会游戏的规则又是游戏成功的首要条件,因而我又通过兔妈妈讲解规则——老师借用兔妈妈的话讲解规则的两次讲解,有效地让孩子关注到了规则,从而能正确地开展游戏。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兔妈妈自然地介入游戏活动,不但有助于游戏的真实性,而且大大解决游戏时老师关注孩子们程度,正是如此“双管齐下”的方式,巩固练习的环节顺利、有效,孩子们成功地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同时,在活动中我积极实施“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原则,让孩子们在数一数中转动关节、让孩子们找一找、动一动的探索发现、请孩子们按颜色种类放置果子、引导孩子和兔妈妈说谢谢等礼貌用语,注重孩子全方位发展。当然,在活动中还是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再去推敲和思考的,因为细节的处理的.好,对活动的有效起着更大的作用。

  “让孩子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是健康领域的一个目标,而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和灵活要我们教师平时的一个个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来达成。但可能我们纵多的教师都有惧怕开展体育活动的现象,因为这是相对其他领域来说是比较开放的活动,相对来说对孩子的“收放自如”实施较其他领要难!而我通过以上活动的实施,在这个问题上有了较大的收获:创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平台,引导孩子有效地锻炼。

  因此,我们在设计健康领域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到这一点,这样你的活动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孩子们才能在成功的活动中有所收获!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5

  一、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 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

  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提问:

  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找到对颜色。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中,我借用了卡通图片、头饰等辅助教具,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始终,并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游戏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而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学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辨别红、黄、绿三种颜色,并进行分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力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6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结合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创设了“小兔生日会”的游戏形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排序活动与游戏充分结合,目的在于让孩子在积极、主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看小熊一家大小找衣服的能力,同时发展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活动环节流程较流畅,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较高,活动效果良好,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开展的几点反思:

  一、活动内容安排,体现较好的情境性和趣味性。

  本次活动中围绕着参加小兔子的生日会这一情景开展。其中有三个亮点:第一,以小兔的生日会引入,并告诉幼儿小兔的生日会邀请了“小熊一家”,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设置难题,“小熊一家”可多人了需要帮忙找对“小熊一家”的衣服为游戏,再次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让原本较单一的数学活动富于乐趣;第三,创设良好的小兔生日舞会背景,并提出从小到大排队跳舞、从大到小排队跳舞的形式,为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游戏。

  二、活动材料提供,体现较好的操作性和层次性。

  操作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提供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已成为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1、材料的操作性:本次活动设计了3个让幼儿帮“小熊一家”的环节,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小熊一家”一是让幼儿观察小熊一家大小,让幼儿帮助小熊一家从小到大进行排队;“小熊一家的新衣”二是为幼儿提供小熊一家漂亮的衣服,让他们观察衣服是根据小熊一家大小提供的;“小熊小熊穿新衣”三是让幼儿小组操作帮助小熊一家穿新衣。幼儿园小班数学“按大小排序”是锻炼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内容。看实物大小,重要让幼儿有说和比较大小的机会。而小组操作中提供幼儿一人摆弄,一人按大小排队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对操作材料的兴趣,乐意操作材料。

  2、材料的层次性: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我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注意使材料从易到难,从形象具体到抽象,暗示性、游戏性强,主要以幼儿集体操作和独立操作为主。体现在提供五只小熊,让幼儿自由观察小熊一家大小,并引导幼儿可以帮他们排队;再为幼儿提供小熊一家大小的上衣,让幼儿观察衣服的大小,并尝试为小熊“穿衣”;最后为幼儿小熊一家的裤子、鞋子和手套,从衣服大好观察到鞋子、手套小应仔细观察,增加了幼儿学习的难度。充分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当然,游戏中为了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饮料瓶子,让幼儿帮小熊一家大小分饮料。

  三、师幼互动过程,体现较好互动的有效性。

  活动中,我设置了简单的问题,让幼儿观察小熊和衣服的大小,引导幼儿帮助小熊一家穿衣服,衣服大小是否合适,让同伴互相检查、纠错,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摆正教师活动中的辅助角色。

  活动后的反思与调整:

  在活动中可能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和指导的还不到位,今后,我将更注重观察幼儿活动中的情况,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及时的个别指导或提出问题、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7

  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幼儿制作之前,教师让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各种桃花的制作方法及材料,并通过集体交流,及教师的总结,让孩子提升了相关经验,了解了各种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同时,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崇明水乡、森林公园、乡村景色等作为桃花制作的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桃花古筝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教师变换创作的形式,采用手指点画、棉签画、团纸粘贴等不同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同时,同伴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合作的萌芽。在活动延伸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桃花,让幼儿体验表现桃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 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8

  小班幼儿已对一一对应排序、按物体大小排序等排序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平时幼儿的生活中,也无形中接触过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如:小彩旗、串珠等。还不太会自主地确定一组规律并按此规律进行交替排序。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是开放式的,打破了以前每个幼儿一份相同的材料,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也没有进行集体示范,只是让幼儿看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序图片,让幼儿来发现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按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感知序列。

  幼儿第一次操作后再集体来讲评,然后进行第二次操作,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简单规律排序,对物体进行排序,虽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似乎没有按规律排序,没有达到活动目标,但是,他们今天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了材料的特点,通过观察别人的操作过程,感知了物体的规律,在今后的活动中,他能将今天的收获和感知表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目的。

  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活动后的`思考 我认为自己要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今天的排序活动,以往我们都习惯于比较一组物体的外部特征的差异或数量的差异来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认为只要孩子们掌握了一点点排序的规律就行了,没有想更多的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发现一些新的规律,探索一些新的方法,还是不能做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排,不能让孩子自己去想总想牵着他们走,使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和游戏中也存在有很多规律,所以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学习按规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学会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在生活中运用规律。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9

  重点是: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匹配相应数量的数字。难点是:游戏《吃糖果》――包括自己在内的点数。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性。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从准备的教具来看:糖果是小班孩子们最喜爱的零食,其实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如:各种豆类、果实、石头、树叶(通过游戏拟人化)等。

  从幼儿的操作来看:注重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仔细的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鼓励、指导。第一个导入环节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会这个手指游戏,但一遍基本没学会,个别胆小的不敢做,于是我进行了两次,第二次,所有的孩子都做了。第二个环节的游戏一是让幼儿学习点数5以内的数,并按物取数。孩子们掌握得较好。游戏二是点数,说出总数,我发现有一小部分幼儿数完后就马上忘记总数了,经过多次操作及每次老师都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幼儿也较快的掌握了。第三个游戏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幼儿要点数包括自己在内的点数,在活动中因这个班的孩子平时没玩过类似的游戏,有部分幼儿不会主动找朋友抱在一起,而是站着等,还有2个幼儿表示不愿意再玩。于是我预计玩4次的游戏,在玩了2次之后就结束了。并建议本班的老师继续带幼儿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进一步巩固这个环节。最后一个游戏是按数取物,因对这个班的孩子不太熟悉,就没有按孩子的能力分数字卡,但孩子们都掌握得比较好。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0

  秋天到了,许多在秋天成熟的果实也都成熟了。这次的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幼儿学会如何剥桔子。数一数桔子的瓣数,体验一和许多。感知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在活动的一开始,我拿出了一个箱子,请一个幼儿上来摸一摸箱子里面的东西,说一说那个东西是什么感觉的,再告诉其他幼儿一起来猜一猜。由于,我预设的问题的考虑的欠妥当,在一开始没有讲清楚,导致幼儿摸到了桔子以后,一下子就拿了出来。使我的导入显得非常的生硬。我认为在请幼儿上来摸水果之前先讲清楚要求,再请幼儿做,可能效果会更加好。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引导幼儿认识了桔蒂和桔脐,观察桔蒂与桔脐的样子,让幼儿分清了桔脐和桔蒂的区别。在剥桔子的环节,幼儿经过老师的引导知道了剥桔子的`时候应该从没有桔蒂的那一边开始剥。这一点幼儿也能够较好的掌握,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在剥开桔子以后我请幼儿数一数里面有多少桔瓣,体验一个桔子与许多桔瓣之间的关系。在随后,我请幼儿来想一想桔瓣长得像什么。有一部风幼儿想象力非常丰富,纷纷说出桔瓣像月亮,像小船等。但也有一部分幼儿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喜欢说别人说过的答案。我觉得应该在课前先做一下铺垫,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可能效果会更加好。

  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幼儿尝一尝橘子的滋味,有的说酸,有的说甜。然后请宝宝们相互尝一尝自己的橘子,学会分享变得大方,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在整个活动之中,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在活动中都有具体的表现,虽然中间还是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说课堂上的掌控能力还不是特别的好,但是大部分幼儿还是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我感觉还是非常成功的。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1

  设计意图:

  通过一大一小的两种实物让幼儿分辨大小、通过游戏,图片等让幼儿反复认识大小,在熟练掌握了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来按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并感受到数学与大小的紧密联系。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2、学习按大小进行分类。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按大小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鱼缸大小各一个

  2、娃娃大小个一个

  3、奶瓶大小各一个、

  4、神秘袋一个

  5、各种动物的图片人手一份

  6、大小不同的筐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我们今天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大大的铃铛(铛铛)小小的铃铛(铛铛铛)大大的西瓜(啊呜)小小的西瓜(啊呜啊呜啊呜)大大的汽球(噗噗)小小的气球(飞上天)”

  二、认识大、小

  教师:看郭老师有一个大筐子我们看里面都是有什么?

  幼儿:《鱼缸》,出示一个大鱼缸一个小鱼缸让孩子对比

  大小!这是一个大鱼缸,这是一个小鱼缸,

  老师总结:

  利用三阶段教学法反复让孩子练习,这是什么?

  幼儿:大鱼缸等。

  教师:看老师又拿出来的是什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奶瓶。

  幼儿:《奶瓶》

  老师:这是一个大奶瓶,这是一个小奶瓶,引导幼儿自己说出答案。

  游戏:猜猜看,老师举起来的是什么?

  幼儿:大奶瓶,放在桌子上的是?幼儿说:小奶瓶,利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练习。

  教师:郭老师又变出两个,看看是什么?

  幼儿:大娃娃和小娃娃。

  教师:哪个是大娃娃?幼儿:老师举起来的是大娃娃,放在桌子上的`是小娃娃,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游戏:同上。

  三、结合生活经验,学习。

  教师:我们在班里找一下有没有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孩子在班里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请孩子自由的找个别发言!

  四、孩子操作图片

  教师:郭老师准备了几份漂亮的动物图片想和小朋友们分享,有老鼠的图片,有兔子的图片,有熊的图片。《拿出来让幼儿看一下都是大小不同的》。

  教师:分别发给幼儿每人一份,请幼儿自由操作把大的图片放在大筐子里,把小的图片放在小筐子里。(给孩子们讲清分的规则让孩子们自由操作图片分大小)最后一同分享结果!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2

  设计思路:

  枯燥的计算活动不能使幼儿轻松接受,为了锻炼小班幼儿爬的动作,将体育游戏和计算游戏融为一体,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快乐地参与,真正做到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把幼儿置身于全方位、立体化的真实数学情境中,使幼儿从小就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目标:

  1、活动身体,巩固1—4数数,懂得颜色对应。

  2.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经验准备:

  1、有爬的`技能,了解猫的一些特性。

  2、对4以内的数数有一定基础,区分三种颜色。

  材料准备:

  小猫胸饰若干,猫妈妈胸饰一个,小鱼若干多于幼儿人数的两倍,小猫音乐竹篮三个装鱼的小篮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律动:小猫起床。

  2、今天妈妈和宝宝一起学本领。

  妈妈教过你们什么本领?

  二、游戏《小猫捉鱼》:(反复2——3次)

  1、小猫跟着猫妈妈学爬。(鼓励幼儿向不同方向爬)

  2、小猫捉鱼:观察猫妈妈篮中的鱼,知道有许多鱼和多种颜色。

  3、 猫妈妈把小鱼朝一个方向抛,小猫朝这个方向爬着去捉鱼。(第一次要求把鱼捉完为止;第二次要求捉各种颜色的鱼)

  要点:必须是爬着过去捉鱼。

  4、小猫装鱼:分颜色按要求装到相应的竹篓中。

  三、律动:小猫回家

  回家猫妈妈带着小猫听着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把小鱼送到娃娃家。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活动中有趣的故事情节,游戏化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以及活动的积极性。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强调活动的游戏性、活动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在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整个活动孩子始终沉浸在游戏中,兴趣极高。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3

  本次活动在设计思路上我考虑到小班幼儿生活既是学习、学习既是生活的特点,选择了他们感兴趣、又有困惑的内容:《认识白天、黑夜》来开展活动。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我力求在避免数学活动枯燥化的前提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体,以模仿动作——实物对应——生活场景——音乐感受等环节让幼儿从生活中多方面来理解白天、黑夜的时间概念。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是我们组织活动时常讲的一句话,我在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时间、思维的时间、交流的时间充分还给孩子。在第一个导入环节中使用了从幼儿平时生活中熟悉的模仿动作,既放松了幼儿的情绪,又让幼儿感知了活动的内容。在图画感知白天、黑夜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联想,将平时的生活经验导入到课堂中来,在分实物和分卡片的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自由活动、交流的空间,引导幼儿在这个氛围中争论、探究。虽然小班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太足够并没有出现什么精辟的论点,但孩子独具个性的发言还是让我欣慰。他们说出了物品的使用时间,讲出了自己卡片中人物活动的内容,并且知道他们都应该放在哪一个时间里。幼儿在一个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

  另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仅仅是语言交流显然是不够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激起浪花。因此,最后一个环节音乐游戏时,教师和孩子的情感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中得到升华,教师和孩子在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里,一起大胆地表达出对白天、黑夜的理解。舒缓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做出了安静睡眠、安静看书的动作,跳跃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做出了跳绳、梳头、上幼儿园等动作。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在教具设计上,我们遵循科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化繁为简,物尽所用。两块白天、黑夜的背景图贯穿始终,既是感知的直观教具,又是标记性教具,还是陈列操作教具,一物多用的同时,保持了概念的统一。最具争议性的一项教具是地面两个圈的使用,我们经历了使用——放弃——再使用的过程,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使用(仅仅是为了游戏的划分范围)——放弃(自由游戏就应该还给幼儿自由)——使用(数学活动就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给与幼儿学习数学的严密性教育)。两个圈的使用既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中两个集合的.概念,还避免了小班幼儿游戏中个别幼儿游离于游戏之外的现象。

  数学活动的严密性还体现在教学概念揭示上,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对白天、黑夜的概念的描述进行了推敲,从视觉、人们的活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揭示方式上也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不仅使用了白天和黑夜两块背景图,还使用了太阳、月亮两个明显特征作标记,帮助幼儿进行理解。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概念比较清晰。

  本次活动中我感觉整个人完全在放松的状态中进行的,我没有死背教案,每个环节的连接都非常自然、流畅。但是我感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些环节组织过程中,没有兼顾到全体幼儿,课堂机智性教育能力也有待提高。如发现个别幼儿特别兴奋时没有能够灵活地将他们引入活动中来,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4

  一、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三只小熊》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三只小熊》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儿歌中唱到的是谁呀?”“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小熊一家人在干什么”

  (二)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师:“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熊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三)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师:“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那它们用什么吃饭呢?我们准备好了三只碗。”

  2、师:“哪知碗给熊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熊妈妈?什么颜色的?熊宝宝呢?”

  (四)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师:“今天小熊一家要吃3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师:“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图形,有三角瓶、正方形、圆形。”

  3、师:“什么图形的瓶子给熊爸爸吃?为什么?

  什么图形的瓶子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什么图形的瓶子给熊妈妈吃?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五)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

  1、师:“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幼儿感知“粗”、“细”:“我们平时说一个人是胖瘦,但是玉米我们要说它是粗或者细。”

  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熊宝宝胃口最小,吃的玉米是最细的。

  熊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吃的玉米是不粗也不细的。

  (六)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师:“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小朋友们想一想,老师觉得呀,熊爸爸吃得最最多,所以给它最多的三个苹果,熊宝宝吃得最最少,所以给它最少的一个苹果,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所以我们给她不多也不少的三个苹果。”

  2、请幼儿尝试自己分一分。

  (七)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小,高矮,粗细,多少,请小朋友们将家里的吃的分给爸爸妈妈们吃,好吗?想一想你们要按什么分呢?”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通过小熊一家人吃早餐的情景,让幼儿给小熊一家人分早餐充分参与活动,感受到物体大小、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在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教学中,对于数学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包括:1、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2、。发现生活中的数学3、理解基本的数的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根据《指南》中对于小班幼儿数学方面的要求: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高矮、多少、长短并用相应的词汇表示。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活动通过分蜂蜜,玉米,碗,苹果,使幼儿感受到物体的大小多少和长短以及数量的不同。本次活动设计较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过程较简单,有的环节稍微有点重复,在活动过程中会显得语句有点枯燥,应改进,增加语言的趣味性。 分6个苹果对于小班部分幼儿来说较有难度,有的幼儿无法将6个苹果多少不一的分给三只熊,应加强引导与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丰富活动的过程,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自体验分配,相信会又更好的效果。还需加强对于《指南》的学习、加强对幼儿的了解。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05-02

【精】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03-01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热】03-01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4篇05-02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4篇)02-27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精选14篇02-27

小班数学活动《装食品》教学反思03-06

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教学反思03-06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