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教学反思1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秋天》是学生进入七年级后接触到的第三首新诗。和前两首相比,这一首,更加注重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表达。诗不长,仅三节。但很精粹,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诗人将视野投向农家生活,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在明朗纯净的诗意中表达了对秋天、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全诗以“秋”为主轴,平行地展开三幅画面。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学生对于秋天的认识比较少,因为温州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秋天的季节特点并不明显,而对于生长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农家的秋天更是遥远,所以如何增强学生的对秋天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秋意,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氛围,是本课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本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本课主要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实际上是打破了传统的“一书、一板、一粉笔”较为枯燥的教学模式,而把优美的诗文、美妙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等美好事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进而创造美。
这堂课主要包括了引入秋天——寻找秋天(看秋天——品秋天——听秋天)——感悟秋天几处环节。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就用一曲《秋日私语》配上一幅充满秋意的唯美画面,开始秋的旅程,一下子将学生的情绪带入秋日的宁静悠远中,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这片宁静悠远的秋意中正式上课,揭开了秋的第一幅画面,我用带着恬静而又悠扬的曲子,用蓝天、白云、蜻蜓、稻谷等组成的FLASH动画,用诗般的语言营造一个诗意的秋天,既让学生沉静在诗意之中,又为下面学习诗歌、解读秋天做好了铺垫。假若用传统的方式导入,是将秋天“讲”给学生听,那么秋天也就不能快速地走进学生的心理。有了信息技术的加盟,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学生的情感就会随信息技术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自由驰骋。
“寻找秋天”是本课的主要环节。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寻找诗歌中有秋天意象的词,通过对这些词的品味,通过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感受到作者所营造的秋天的意境,并品味到作者优美的语言。传统的教学仅能依靠文字,解读方法单一,学生会越学越枯燥,而我借助了多媒体手段,介入图片、文字、音乐,运用对比的手段,不仅让学生欣赏到美,更让学生在图片与文字的比较中,在文字与文字的对比中,在不同音乐的选择中,更深入理解文字。从而达到对诗歌语言的感悟。以第三节诗歌为例。前两节诗歌侧重于描写外在的景物和人事,第三节诗歌则重在写人的内心微妙的变化、感觉,提升了全文的情感。而这种微妙的情感定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帮助学生解读。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用音乐,因为音乐最能走进人的内心。我用了两首不同的音乐,一首是明朗欢快、情感激烈的乐曲,而另一首则是略带忧伤,情思飞扬的《少女的祈祷》,让学生在两首具有强烈对比的乐曲中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将诗歌中含蓄表达出的少女的思恋之情解读出来。在这三个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的朗读为基本步骤,用个别读、配乐读、朗读评价、朗读技巧指点、集体读等多种朗读方法穿插使用,在课堂最后以仍以学生的配乐朗读为高潮,避免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忽略语文所强调的文字本身。课堂结束时我将秋天进行到底,仍用诗文、音乐、图片相配合,点出秋天在每个人的心里。秋天迟早会离去,但秋天也永远不会有终点。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因而我让学生将秋天的感受延续下去,在网页上提供学生大量的与秋天的有关的图片、音乐、文章等,供学生课后学习,丰富学生对秋天的认识,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秋天而逐渐形成自己对秋天的理解。上完课后,我有如下体会。
1.本课成功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这我想是本节课的最大特色与亮点,优美的、处处弥漫秋天的气息的课件,尤其适合诗歌的教学,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与体会诗歌的意境。优美的课件为学生的品味、朗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课件用落叶、枫叶、蓝天、白云、稻谷、蜻蜓、果实等等秋天的典型事物渲染秋天的氛围;用音乐渲染秋天的意境;对于学生提高兴趣及体会诗歌语言和情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恰当使用多媒体介入图片、音乐、文字帮助解读。图片、音乐、文字都不是单纯地介入,而是运用比较的手段,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大量优质资源的提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诗歌的语言不能过多地去分析,所以我借助其它手段引导学生去体会。在三段的诗歌中,我分别借助图片、文字、音乐的介入,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品味。如在“看秋天”这环节中用图片和文字相比较,图片既表现了文字,又有很多文字的留白需要自己去想像;在“品秋天”这一环节中,通过文字的删减比较,学生马上领悟到诗歌的意蕴;在“听秋天”这一环节中,通过两种不同音乐的比较,学生既提高了音乐的鉴赏力,又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的体验。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3.以朗读贯穿始终,体现语文味。以朗读为主线,就避免多媒体教学中经常碰到的喧兵夺主的尴尬。使多媒体起到真正的辅助教学的作用。诗歌重在朗读。本堂课以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品味,又在品味之后又能指导朗读。每一节的朗读指导,为下文的朗读作铺垫;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相辅相成;最后的配乐朗读又使整堂课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与自信心。朗读与品味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互相提高。
4.尚缺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课堂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还是缺少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这首诗歌的形式学生比较容易模仿,若能在课堂上展开,让学生查找到不同的关于秋天的文章,能拓展学生对秋天的全面的认识,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秋天。然后再让学生写写,这样就能升华学生的情感,并将之表达出来。
《秋天》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写景的课文相对于其它,更难上一些,因为那种氛围和情景的营造是很难把握的。
我第一课时重在对于课文的朗读,通过读,让孩子的.情感有一定的升华,对课文的整体能一定的把握。
第二课时我先让孩子们看看天空一碧如洗的图片,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好奇心。接着再通过图片引入流云的各种色彩,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引导孩子们写话,有的孩子说像魔术师变出了七彩的彩带,有的说像各种各样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这里我应该让孩子多多想象,并且像这种练习应该多多加强。讲第三段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通过找比喻句来感受河水的清澈见底。第四小节主要是让孩子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同时加以练习,我觉得在练习这方面我还有所欠缺。这段中还要通过高粱、豆荚的写法来体会原野热闹,通过榛树叶子的红来感受人们的喜悦。第五小节主要是“大豆摇铃千里金”与“宝物”的理解,来感受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这片课文我主要是通过图片贯穿全文,让孩子充分领略北大荒的“景色美”、“物产美”。其实在这种氛围的营造上我觉得还是会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以后值得思考的。
《秋天》教学反思3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读后令我甚是喜欢。也许是缘于我偏爱此诗吧,在教此文时,我是热情洋溢的。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进行,想不到在我的热情点拨之下,学生的热情如此的高涨,让我感觉到秋天的热情以及它的活泼。
教学第二小节,我们重点讨论了“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这一句,这样写季节的转换,显得很形象、很生动、很含蓄、很有味,学生可喜欢这句了。此时,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写一句。有的学生写得可有意思了:“东风捻一撮雪花的寒气,把秋天的脚印儿轻轻抹掉”……
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此节运用了拟人手法,我同样让学生用同样的手法描写其他事物,学生可积极了……“春天像顽皮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春天像个大医生,把大地从冬天的昏迷中救醒;春天是个善良的天使,送给了万物活力”,看,这就是学生扪的佳作。
乘胜追击,课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自己也来写一首小诗歌。这样的适当仿写让我知道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如此的强!
【附: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学生作品】
春天
走在春天,头顶上有温暖的阳光;
走在春天,
脚下有美丽的花草。
春风吹过树林,
树林变绿了;、春风吹过小河,
河水变清了。
小草儿绿了,大树儿壮,
美丽的花儿在竟相开放。
燕子儿回,喜鹊儿归,
勤劳的小蜜蜂在采蜜。
贪玩的小松鼠从树洞出来了,
活泼的青蛙又重见了春天……
春天是农民播种的季节,
更是花儿开放的季节。
《秋天》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没有被删减的美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现将自己的教学总结如下:
优点:
朗读指导比较到位,学生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
通过自己的范读,加以图片的搭配,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他们能够模仿教师的朗读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更有惊喜的是——有个别孩子能够对于朗读进行创新,朗读的有滋有味。
遗憾的地方:
1.自己的教学观念仍需开放。
做为语文教师---最简单而又最难的教师的我,似乎总是在重复以前的毛病,为公开而公开,为上课而作课。求全而不肯放下任何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环节。其实当自己走过之后,回顾走过的路,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选择了那条最无限接近目标的路。自己原本可以走的很轻松,但是自己却是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让自己不能在路上轻松而行。如果自己以自己平时的习惯去讲解,这篇课文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所以以后讲课,按照自己想好的方式去做,坚持走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地去做,结果会让自己满意。
2.总体设计还存在瑕疵。
一课时的课绝不要拖到两课时去做,能够在十分钟内做完的事情,决不让他在半个小时内做完。这说明自己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存在问题。而平时讲课可以这样,但是在这样的的公开课的情形下,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思路。
《秋天》教学反思5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1、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 ,无边丝雨细如 。”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2、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我再次把一节不完整的诗歌展示给学生,这是《秋天》一诗的第一节,其中每一句话均被我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3、学以至用,及时巩固:
如果说第一节诗歌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品读诗歌的话,那么后面的环节则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教师在第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引导学生逐渐明确了品读语言的一些方法,那么剩下的两节诗歌则可以交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自主体味了。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全班交流的方式,学生们独立地完成了对下两节诗歌的品读,老师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友情援助,适时点拨的作用。
品味推敲诗歌的语言不但可以用于诗歌的赏析上,也可以运用于诗歌的写作当中。因此在“读诗”、“品诗”的环节之后,我又设置了一个“写诗”的环节。我第三次给学生展示了又一首不完整的诗歌。请大家在结合上下文营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细细推敲之后,把诗句填写完整。学生们通仔细斟酌,反复修改,最后完成的作品颇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我认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以至用,是使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练来熟练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老师可以马上从学生的.练习中了解他们方法掌握的程度,及时予以调整和帮助。
品诗的方法诸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的。而且诗歌强调主观感受,品味语言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它也可以帮助读诗人逐渐养成体验美、发现美的习惯。诗歌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陶行知说:“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我希望当学生学习了《秋天》这个“点”之后,应该能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能主动地去阅读并能较深刻地理解现代诗歌。一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一个“。”,而应该是更多的“?”和“……”,它可以把我和我的学生们引向更广袤的语文天地!
《秋天》教学反思6
本课成功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这我想是本节课的最大特色与亮点,优美的、处处弥漫秋天的气息的课件,尤其适合诗歌的教学,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与体会诗歌的意境。优美的课件为学生的品味、朗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课件用落叶、枫叶、蓝天、白云、稻谷、蜻蜓、果实等等秋天的典型事物渲染秋天的氛围;用音乐渲染秋天的意境;对于学生提高兴趣及体会诗歌语言和情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可能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在本节课上却缺少这一环节。在这堂课的最后,我设计的环节是改编《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似乎不用精心设计,提到秋天的`景色就很容易联想到这首歌曲。
针对初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如果你要求他根据秋天的景物去写一首小诗,他们可能会无从下手,并且在一开始就会将这个问题定位为难题,这样就会使他们失去兴趣,失去创作的欲望。因此我要求他们改编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在优美的旋律中让他们放松心情,收获灵感,同样是用秋天的景物当作歌的意象,但他们的创作热情却非常高涨。当然,初创作的歌词听起来较为通俗,仍需锤炼。
《秋天》教学反思7
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了,它给人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来谈谈成功之处:这次活动,大多数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到大自然中认真地观察记录,或是搜集树叶,完成制作,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也比较积极。其中秋语组的同学完成得最棒,这个组的七个人,人人都作了精心准备,而且他们的朗读水平本身就比较高,课堂上的展示让我沉醉,也带给大家美的享受。秋叶组的部分同学做出了挺有创意的叶贴画,比如袁嘉良的“草丛里的昆虫”,张雯悦的“枫叶飘零”,还有马晓琳的小乌龟,原钰璇的田野等,做得很有儿童情趣感。
不过也有不足之处。班内有少数几名学生属于闭门造车,没有走出去看,而是在家里想着秋天的样子,结果秋实组某同学列出的`秋实有小麦,还有我们这里没有的橘子;秋色组某同学列举西红柿的红色。因为没看,所以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引出笑话。
在以后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向表现良好的学生学习,大胆地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写自己的文字,搞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孩子们年龄还小的这个阶段,能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
《秋天》教学反思8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 学生认知水平
1、在识字方面,三年级学生能运用“熟字加减偏旁”、“偏旁置换”、“部件拆分与合并”、“声旁归类”、数笔画、反义词等方法识字,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很多都只能说是一种瞬间记忆,需要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的不断巩固,才能根深蒂固。因此,教学中还需对已学过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并形成一种习惯。如课后及时巩固,隔天复习一次,再隔一个星期再现一次,再一个月后重现,从而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但只能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要以采用家长配合、同学互相交流等方式方法。此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增加学生识字量的一种好方法。
2、 写字指导仍不可忽略。中国汉字千变万化,一点也马虎不得。结构要正确,上下结构千万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哪横长哪横短一定要分清楚,出不出头大意不得。因此,教师对那些容易忽视的地方一定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可通过趣味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印象,如猜谜语、编儿歌等。三年级已经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要时刻关注他们的书写习惯,注意书本的整洁。
3、在阅读方面,三年级的孩子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最喜欢读童话寓言故事,还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本单元是优美抒情的课文和诗歌,要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美好,快乐的心情,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因此,首先就要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运用创设情境,配乐朗读是一种好方法。
4、在字词句段篇的理解上,他们能较好地运用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初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关键词的意思。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不能在头脑中形成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内容,编排一个与主题内容有关的口语交际是不可缺少的。
5、开始练习习作,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多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感受诗歌的优美音韵,完整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2、学习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诗歌要读准节奏,《放风筝》一课要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能背诵两首古诗,《秋天的雨》一课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及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部分。
(4)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5)通过联系上下文、、表演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憧憬”、“垂头丧气”“五彩缤纷”等。
(6)指导通过朗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结合《放风筝》一课资料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如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句、文章、图片、实物等。
(8)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说说自己在秋天里觉得最快乐的事,要求说清楚,说出自己的快乐,最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9)能根据学习伙伴提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活动与同学课后交流。如搜集描写心情的词语、秋游、画秋天的图画等。
(10)练习习作,创设一定的情境,插上想象的翅膀,续写诗歌和心中的秋天。
四、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 以读为本。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如在初读课文时。
(2)想象读。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边读边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
(3)示范读。对重点句子,教师的示范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配乐读。本单元课文优美抒情,尤其是诗歌,配上和谐的音乐,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5)竞赛读。可分小组竞赛、男女竞赛等。
(6)挑战读。如在《风筝》一课中,表示心情变化的句子运用挑战读,可以让学生更加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
2、组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交流的方式有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尤其是口语交际,更要让学生都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
3、创设情境,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
(1)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根据学习内容,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如教学古诗,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秋天、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教学《听听,秋的声音》可以让学生续写诗歌;教学《风筝》,课前开展一次放风筝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也可先举行一系列秋天里的活动,秋游、画秋景、收集树叶等。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建议每学完一篇课文都给学生这么个思考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还可以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问我答”,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好,谁回答得最好,评选出“最佳提问高手”和“最佳答题高手”。
五、 教学资源
1、来自学生的生活积累,亲身经历。
心中的秋天,可以用眼睛去观察,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手去画,并开展各项活动,用心去体会。去放风筝,体会一下放风筝的快乐,去秋游,体会秋天的美好,去采摘果子,体会丰收的愉悦,这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秋天就在他们的身边。
2、来自网络、书刊。
教学中出现的有关秋天的诗、图片、音乐,只需打开网络,便可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如有关风筝的诗,表示颜色的词语。
3、 来自音乐美术教材。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与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主题内容相符,学生也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有关秋天的歌曲来打开学生秋天的大门。在美术教材中,学生还学会了收集秋天各种形、颜色的树叶,并将其拼成各种图形,这些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也达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秋天》教学反思9
《秋天》这首诗,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在作者笔下的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穿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秋天,歌唱秋天,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秋天》教学反思10
xx老师在我执教的苏教版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1、一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教学过程。
2、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一定的震慑力量,每说一句话都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的注意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要具有亲和力。当一个学生正在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时,作为教师你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这位学生身上,而忽略了班里其他的同学,这样会导致这部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思维脱离了课堂(有的学生趴在桌上,有的学生东张西望,还有的学生无所事事的随意的做着小动作……)当你想重新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时,就显得微弱了许多,这样就大大地减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4、对于课文中一些重要的字词未能很好的把握,没有完全让学生深入地去体会感受。一碧如洗、抖动、燃烧……当讲到“一碧如洗”这个词时,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天空好象被水洗过一样,非常美丽),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到,天空被水洗过后的那一种干净、明亮。我们不能把重点放在“洗”这个字上面,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干净”这一个词上。说到“燃烧”这一词时,教师没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应该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北大荒的人们那一种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没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原野的“热闹非凡”。在这儿,可采取一种对比的方法,先出现一小片大豆,再出现一大片的大豆,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真切的感受:大豆的多,笑声也就多,进而感受到原野“热闹非凡”,下面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高粱”和“榛树叶子”这两块内容。用这种方法就更能让学生体会“热闹非凡”,然后朗读的时候也就更有感情了。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应教师应该及时做纠正。在教学到“沉甸甸的宝物”时,我提了一个问题:除了大豆丰收了,还有些什么呢?学生中有人回答“苹果”、“香蕉”……这些都是南方的水果,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课文中讲的是北大荒的秋天,而非我们这里的秋天,北大荒的秋天盛产的是大豆、高粱、小麦、山查……一些农作物。
经过xx老师的细心指导,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更要虚心学习,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把一个全新的我展现在大家面前。
《秋天》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一群大雁往南方飞这两个场景,说明秋天已经来到,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文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此,开课伊始,我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开始,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贴近生活,感受秋天。
本课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学生要反复地对课文进行感情朗读。因为学生是初次学习课文,认字也不多,因此,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能有自己简单的体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随文识字,同时针对低年级孩子特点,适当地配上图画等帮助孩子理解课文,这样更形象。
《秋天》教学反思12
第三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写秋天的图画。先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再把图画的内容写出来。
为了教好这次写作,首先我们让学生到郊外去认真观察秋天,因为城里的孩子不知季节变换。如果不仔细观察,不但不会画,而且写不出话来。再根据观察到的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其次,老师也拍摄收集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更直观。
当看到孩子们画的`画时,感觉画得很凌乱,学生说自己画的图时也显得很没顺序,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面,一会儿又天上。因此,我就放映自己制作的幻灯片给学生看。按天空、田野、果园、池塘边、树林等顺序的图片归类,依次按序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说之前,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分析:1、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2、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一句是比喻句,一句是拟人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然后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当学生知道这样可以把景色写得生动形象后,学生说图片的内容时纷纷用上了比喻句和拟人句。
天上,白云朵朵,湛蓝湛蓝,大雁南飞。
田野里,景物有:蒲公英、苍耳、棉花、甘蔗、稻谷、小草等等。是这样写的: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到处去旅行;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秋风一吹,都纷纷出发,像仙女散花;棉花姑娘裂开了嘴,露出雪白的牙齿,远远望去,像繁星点点;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秋风吹来,泛起金色的波浪。
果园里,景物有:苹果、梨子、柿子、橘子、石榴、葡萄等等。是这样写的:苹果红通通的,像小姑娘害羞的脸盘;梨子黄澄澄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小葫芦挂在枝头;石榴也熟透了,咧开了肚皮;一串串葡萄晶莹透亮,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
树林里,景物有:枫树、梧桐树、松树柏树、小松鼠、小青蛙、小蚂蚁等。是这样写的:一片片红红的枫叶像燃烧的火焰,一直连着晚霞到天边;手掌似的梧桐树叶飘啊飘啊,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依然穿着绿衣裳,挺立在秋风中;小松鼠忙着找松果,准备粮食去过冬;小青蛙赶紧钻进洞里准备冬眠;小蚂蚁成群结队帮运粮食,和秋天挥手告别等。
通过出示比喻句和拟人句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把图上内容用比喻句拟人句说出来就很容易了。这样一来,学生这篇这篇写景的作文就非常的优美了,比第一次要他们画一幅图写的话要美多了,要强多了。
看来,要学生写作文,老师应该告诉写生写句子的方法,学生通过模仿,就一定会把句子写生动。
《秋天》教学反思13
今天一班进入了用数学图画题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孩子们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大括号和问号他们的感觉还不是很灵敏。今天教学的时候孩子们对大括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很明确,但对于问号提的问题掌握不好。
例题分析为了降低难度我特地用动态呈现前后变化,但却过分保护了孩子们,牵着孩子们走,不够放开,而作业练习的时候辅导的太少,以至孩子们做题目的时候找不到方向。要进行深刻反思。
情况是这样的。看图解决问题,他们在独立尝试的时候只注意看图,却没有解决问题。没有领悟到问号所提的问题。
原因分析有两点:第一,孩子们的看图表达能力过强,而忽视了大括号和问号,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大括号和问号都是在我的提醒下去有意注意的,明天的教学中我应该提高要求,问:谁能找到大括号和问号?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问号问什么?
通过找让孩子们去有目的的.注意到这两个特别的符号,从而接触和理解问题进行解决。当然,解决问题的基础是看图说话列算式。但是解决问题它是特殊的看图题,它对学生的思维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看图去获取一些需要的信息并合理利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这是孩子们所欠缺的。也是我今后需要重点培养的: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发现什么秘密?等等。
明天二班用数学的教学,我认为应该分为3大块。
先感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表示加法问题。并进行巩固。
突出感知大括号和数字一起的意义,为减法问题做铺垫。
学习减法问题。
另外在每个环节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进行信息搜集的引导。培养孩子对数字信息的敏感性。
其实在解决问题最能锻炼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我应该在思维方面多进行引导。具体还没想出来,希望孩子们能顺利的掌握这部分的内容。
《秋天》教学反思14
今天教学了《秋天》,40分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有两点不足,留待改进:
一、课堂纪律跟前几天相比有些松懈。
部分学生自己玩自己的,还有小部分学生在小声说话,授课期间两次停下进行整顿。本来升到二年级心里有些庆幸,终于不用像在一年级一样如临大敌般的整顿课堂纪律了,但是今天的苗头让我感觉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时刻关注课堂纪律,让每一个学生都全情投入学习。首要的一点是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都必须简明可操作,比如指名回答问题,这是让小部分学生最容易开小差,违反纪律的.环节。有个实际情况就是很多学生起立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过小,磕磕绊绊,难免让听者丧失兴趣。我考虑继续沿用四人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的方法。四人小组一站首先就有了气势;因为人多底气足,音量也提高了;由于展示的是集体的答案,个人的脸面也就成了次要的考虑……准备下周培训几次,开始实施。
二、没有预留背诵课文和教学生字的时间。
一节课上完一篇课文是可行的,但是具体的教学环节一定要简明有效,教师语言不能繁荣拖沓,尽量减少与主旨无关的枝蔓环节。具体解决措施就是对下周要学习的几篇课文进行精细备课。心中有数才能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备课思路可以尝试,第一课时完成新授课,第二课时前半部分生字教学或处理上节课遗留问题,后半部分利用配套练习册进行拓展阅读。这样一来使基本教学任务不留尾巴,夹生饭不好吃;二来趁热打铁进行语言积累,回过饭没营养。
《秋天》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是本学期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题材是诗歌。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明确了教学目标,便开始构思教学流程,为了给孩子一个崭新的感觉,我精心备课,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一切准备就绪。当铃声响起时我满怀激情、自信的站在学生面前,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时值今天,回想起来仍激情澎湃。孩子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高高举起的'小手,热情急切的呼喊声,久久回荡在耳边。从孩子们的反馈中,我觉得这节课是成功的。但静下心来思考,还有很多缺憾:例如读的方式有些单一,对于重点词的理解不够到位,重点句子“展露着丰收的笑脸”拓展的还不够深刻。教学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很深邃的艺术,我想只有不断的研究探索,才会找到更适合孩子,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秋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秋天》教学反思04-27
《秋天》教学反思08-31
《秋天》的教学反思03-01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06-02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04-05
《秋天》教学反思范文04-09
《秋天的树叶》教学反思06-06
《秋天的收获》教学反思04-12
《秋天到了》教学反思04-12
《秋天》的教学反思范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