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文章,在描写小兴安岭的美景的时,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描写,条理非常清晰,因此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讲课完后,听课的苗校长和徐主任却对我这种讲课的方法提出了质疑:一篇文章,全部放手给学生小组学习,究竟能学到什么?
虽然自己在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中,是本着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但是听了苗校长和徐主任的对自己提出的质疑,我也不禁对自己这一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曾几次在大规模公开课上听到教师说“同学们,我们现在上课,可以吗?”似乎上不上课是学生决定的,谁都知道,不论学生怎么回答,课是一定得上的,这样问,只不过是摆出一副尊重学生的架势而已。而且现在课上“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选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喜欢哪段就学哪段”等等的所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语言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竟扬言“学生愿意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这节不想学语文,想上体育,就可以到操场去。”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没有错,但是,不难看出现在有些教师只喜欢那些鸡毛蒜皮的只言片语来点缀课堂,让孩子开心,自以为是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从暂时看,教师的做法无可非议,因为这样可以摆脱孩子成长的压力。从长远看,这是否是真正关心孩子?自己的这种所谓的尊重孩子主体地位的做法是“镇痛剂”,让孩子免于暂时的.苦恼,或许将来会因此而面对巨大的苦难。这些平日里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一旦走向社会,怎么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真正得快乐是认识到自身的巨大潜能,发现真理的乐趣,而不是浅表的感观享受。尊重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遥想蔡元培、陶行知、张伯龄、晏阳初等人进行的教育实验,把教育改革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学生当做社会的主人,这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把他们看作未来社会的栋梁。近观现在的课堂,老师为什么要尊重学生?也许是为了迎合教改的潮流,也许是迫于领导的口味,有多少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考虑问题呢?或许教师的力量有限,但着眼于知识能力的发展这一权宜的核心总是可以做到,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内容还是可以考虑的。而在自己以后的课堂中,所要做的正是这些。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小兴安岭是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然后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第一次尝试这一课的教学时,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春天和夏天的景色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抓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显得不尽人意。一方面是为了有试教的时间,班级而匆匆赶场,三(2)班学生课前没预习影响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能是我驾驽于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够,预设的不够充分,而使很多教学环节走过场不到位。如:词语教学环节,由于我设计时以词语不加拼音的形式出现,这样词语落实就不到位。更不用说写生字这一块了,连时间都没有。又如: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教学时处理得挺到位的,但运用上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小兴安岭的夏天时简直是走过场,没有很多的时间给学生去学习。
虽然整堂课看来还算完整,但这节课下来,发现了问题多多,自己的课前预设,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力,怎样与学生很好的进行配合,都是我需要学习和改进的。
第二次教学这一课,教学内容是学习第一至第二自然段,即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为了拉近与小兴安岭的距离,本堂课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课文的阅读积累了直观形象。因此,课伊始,我便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吧!从老师激情的语言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不仅产生对旧知的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的向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让他们从向往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读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提问:"初读完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了解学生对课文初步感知的程度,从他们的回答中获取信息,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这里,也随机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了整体的印象。在落实生字新词这一块,我也有层次,有梯度地进行教学,学生学得好,学得有味,课堂氛围浓厚。
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对文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我就用很简单的导语过渡到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教学这一段,我首先让学生从读中找出写了小兴安岭春天的哪些景物交流之后,又让学生再读这一段,找找你感兴趣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接着让学生欣赏品读。在赏读过程中,学生能学习作者抓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如春天里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等词语,学生抓得十分到位,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进行朗读,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反复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同时,我也渗透学习方法,为下节课做好充分地铺垫。但也有不尽意的地方,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说:"有位作家给小兴安岭整体画了一张像——"这时,有位学生就问:"这位作家是谁呀"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没了随机的应变能力。又如:为了我的课堂,让学生时时跟着我的预设进行,感觉课堂不够放开。最后的写字教学也留一点小缺陷:没有时间给学生写字和交流反馈。
通过课堂展示,让我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不仅仅需要老师能很好理解文本,了解学生,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停地积累教学经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去丰富学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3
课后练习有一题是理解和体会“抽出”这个词语的妙处,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可是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不够恰当、流畅。这一点,我的反思有:除了带领学生深入课文去理解感悟之外,还需要多训练、多给机会让学生积累词汇量,学会用比较贴切生动的语句表达想法。
另外有一点,是我从这节课延伸出来的想法:我觉得教师在生活中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去感悟大自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儿童应该是成长在天地之间的`。从一年级开始,在校道上或者带着学生去吃饭的路上,我会经常引导他们观察校园草木的变化,后来他们也形成了习惯,比如他们发现操场边上有一株小小的牵牛花、发现办公室门前的大榕树上有一个鸟窝……更令我欣喜的是,有时他们会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作文写在《周记本》上,我给他们的当然是鼓励和赞扬,至于这些作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我也会针对性指导。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4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很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刚开始学生发言有些拘谨,回答也缺乏层次性。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才逐渐地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3、今后要培养学生动笔写话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课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谈谈教学设计前后的得与失:
一、阅读教学自主化。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如:秋冬两个季节,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感悟并且汇报。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读中感悟。
三、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
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学生在比较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也学习了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体会了作者的用词准确。如,第二段“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里的“抽”,我通过让学生比较“抽”与“长”,想象树木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会怎样长?学生们说道:“会兴奋地长!”“会一个劲儿,拼命地长。”“会迅速地从树枝里钻出来,想快点看看美丽的春天。”他们理解了树木长的速度很快,并感受到了嫩叶勃勃的生命力,所以课文中用了“抽”。第三段“学生对“浸”的理解也很到位,说是森林“泡”在浓雾里。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再现,很精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是重难点的突破还存在问题,在“春、夏”两段中,有大量的'词句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了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但有些环节的引导还没有抓住中心问题,以致在学习这两段时耽误了时间(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有些前松后紧。如在理解“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这个难句时,我只借助了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以下这个比喻句,却没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夏天太阳光的强烈,更说明了夏天树木茂盛,这和前面的句子都是有联系的.
总之,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我发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很重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这要落到实处,读书训练不能流于形式,有层次地读书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读书都要有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水平。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6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通过描写小兴安岭的美表现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欣赏美和理解情这两个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在教学之初我就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玩好吗?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小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师演示课件)转眼之间,我们就已经到了小兴安岭了,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生纷纷发言:小兴安岭非常美!景色优美!………)这样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更快的进入课文,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
2、然后,我让学生画出在小兴安岭中,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同位之间说说为什么觉得美?并读一读。
3、学生说到哪个地方,我就抓住着重讲这一部分。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这一部分美?并随时指导朗读。而且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美呢?逐渐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
4、在教学完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呢?他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写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都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要有证据,从课文中找到证据这才是最棒的`!
5、最后,同学们都认为作者是非常喜爱小兴安岭的。并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现作者感情语句,并感情朗读了一下。
在现在的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美感教育。我认为语文这门课的作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用汉语,更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以上是我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几点浅薄的看法,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7
《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的热爱。要让学生体会到,必须创设美的课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春天的小兴安岭,充满了生机,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1)初看。看小兴安岭春天的录象,初步有点印象。
(2)初读。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你喜欢春天的什么?学生浅谈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并接着进行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美。
(3)精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学生在说西黄的句子的时候,让学生不仅仅只是从文字面上理解,更能从图片、肢体动作中感知作者的用词的准确。配合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再次读这一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如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充满了美的旋律。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纵观全局,主动、活动、互动是这节课学生呈现的基本状态,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使学生生情入境,使他们在学习中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真正地投入了学习。整节课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提供给学生更多样化地参与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当中。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感情朗读,使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了语言之精妙,领悟了语境之灿烂,陶冶了美的情趣,“言有尽而意未尽”,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总是以自己的知识储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着课文的意蕴。在课文曳然而止时学生的情思仍意犹未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总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8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我在课堂上具体从几个方面来引导。
1、美的图片来助阵,感受“美”: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比如: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插入了茂密的小兴安岭的图片;在第二自然段中我插入了淙淙的流水,散步的小鹿,抽枝的树枝……;在第三自然段中插入了从山谷升起的雾、利剑一样的阳光、各种各样盛开的野花;在第四自然段中我插入了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在第五自然段中我插入了四幅美丽的雪景图和可爱的黑熊、紫貂、松鼠;最后一段中我又插入了两幅美丽的风景图,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尽情说出自己感受到得小兴安岭的美。
2、关键词句来品读,读出“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贯穿全文。我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能把描写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句子读出来吗?谁能大胆读读?”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们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中尽情享受着小兴安岭夏天非同别处的美。
(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我又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3.创情境读悟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爱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
(1)读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幽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
(2)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4,知识延伸全发动,创造“美”: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9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本来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要让学生去感悟,去读出其中的韵味是最好指导的。可是整堂课下来虽说书声琅琅,但仅仅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读而读,学生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有感情的读。
本节课课堂气氛比较冷清,学生的发言支支吾吾的,语言支离破碎。反思以后原因有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本节课我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大问题“默读课文第二到第五段,①用横线画出一年四季中树的变化的句子,②再读一读所划句子,用三角号标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想一想好在哪里?”去学习一年四季中同一景物树的变化的句子。学生句子都能划得出来,但是对于词语“为什么好”,很难用语言表达,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支支吾吾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的确,很多话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2.局限于课内的语言文字,没有进行积累拓展。
在学生学完课文的某个季节树木的变化之后,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的再创造。比如:学习“夏天的树木”这一段时,让学生想象画面,“如果,此时你来到了夏天的小兴安岭,你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相信学生一定会用自己的话,再运用课文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好词来表达他所想、所思的`内容。
3.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写法迁移。
当学生找出四段中描写树木变化的句子,不要逐句出示,逐句分析。可以在学生说出这些句子后,全部出示,让学生去读读这些句子,试着把这几个画面读成一个词语,如“落叶飞舞的秋天”“大雪纷飞的冬天”等。再让学生读读句子,能不能把这些句子读成一个画面,边读边想象课文这幅画面。最后,进行写法的迁移,教师出示一个题材,如小兴安岭的花,提供一些图片,让学生有内容的仿写课文中对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0
1.简简单单学语文,讲求教学的实效,给学生实惠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手段简便。教学目标高度集中,学生学有所得清晰可见,
2.教学目标三维整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整节课紧紧围绕写字、背诵和段的训练三个要点展开,每个要点都体现了三个维度的整合,即不仅获得知识、语言积累和语言认识,同时注重方法的习得。
如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左右结构字宽窄布局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写好“三点水”旁(偏旁三点水,结在弧线上),指导学生写好“立刀旁”(要又长又直)。这些都是给学生以方法规律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写好本课生字的同时,掌握一般的写字方法。再如,背诵,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立桩记忆的方法,提高了背诵的速度。在立桩记忆法中,学生还学会了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等多个记忆要点。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构段规律时,教师也不是停留在理清段落层次的水平上,而是让学生探究课文为什么,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其它景物”,从而领悟,树木是小兴安岭的主体,而有了其它景物,则使小兴安岭更加丰富,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体现了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的主题。这样,对于段落结构的认识,最终与文章的主题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
的“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目标(虽然是构段规律表情达意的作用)。
3.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并使之与阅读教学紧密融合
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写字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从从容容地写字。写字教学不是做秀,不摆样子,在教学“汇”字时,采用课件的方式,引导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汇”字的意思,还通过想象,感受了“汇”的图画,感受了春水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汇进了春天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汇成春天的画卷”等处,是引导学生在适宜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汇”。这样,“汇”字达到了读准字音、记住字型、理解意思、体会在情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1
核心提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此为本,在上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学生,反复揣摩后决定采用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此为本,在上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学生,反复揣摩后决定采用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去领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有得有失,撷取点滴如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图像、声音很感兴趣,我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课盛满了美的因素,装载了美的语言。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课件中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如多姿多彩的景色画面展示时,我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聆听孩子的心声,从他们的语气和丰富的表情中我感觉到他们已经融入了课文,从入情入境的感受美、品悟美到发自内心的热爱美,进而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使情感目标落到了实处;结课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视频演示伴着柔和美妙的音乐,加上教师及学生动情的旁白真实的再现了课文内容,既在整体感知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再次用美景感染了学生,使他们感情得到了升化。
总之在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下,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先教后放,循序渐进。
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较大,但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于是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选取其中一个季节细致地分析学习,如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感受、积累语言等环节,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三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地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指导,之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并对重点词句加以指导点拨;然后放手学生自学其余段落,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师生共同赏析;最后教师来个总结。先教后放环节清晰,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实现了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3.重视积累,提升素养。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在理解课文后我及时指导学生积累美言佳句,如:在美丽的语言熏陶下及时出示背诵提示,在学生感情投入的状况下是很容易背下来的,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不需要多少时间,学生都能在提示下流利的背诵出文字。这篇课文还是一篇很好的习作示范,所以在总结了作者的写作特点、方法后我出示了“习作小窍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课下“作业超市”中也设置了“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无论是从语言的“纳”还是“吐”我都注意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正因为有课前的周密预设才获得了课堂上可贵的动态生成,孩子们在课堂上学的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尽管如此,课堂中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模式化的方式没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继续在探索研究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祝愿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堂!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2
核心提示: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但我恰恰就没有抓住这一点,没有直观的让学生去了解小兴安岭。
另外,用心品读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美文的美。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太合理,在解决“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自己说得太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留的有感情朗读的时间不足,对美文品味不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3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尽情说出自己感受到得小兴安岭的美。
2、 抓关键词句品读,感受“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木?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行吗?”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教师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3、创情境读悟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爱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幽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4、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4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情感朗读品味“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4,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要让学生体会到,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我集中指导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二课时通过看视频,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深入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与富饶。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动静结合。学生再次朗读每一自然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接下来让学生想:“小兴安岭的四季再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文中一句话说。这样,很巧妙的将第六自然段如入课文中。这样一来让学生带着这个大问题阅读,各个部分最后又回归到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阅读各个部分的过程中,我先集中指导阅读“春天”这一段,学完后总结学习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为这三段的结构特点如同“春天”段,这样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落到了实处。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能够自学,且自学效果很好。自学卡片内容填写正确率较高)然后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的过程中,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学生不仅能读出形、也能读出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表情朗读中得到落实。最后让学生又一次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才开始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最直观的写作指导。就这样,让学生一课一段,就不愁掌握不好语文这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