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体会利用特征解题的优越性,明白优化知识的便捷性。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表演三种集体舞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明确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争取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4)题目的是让学生根据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第5)题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首先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第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利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
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总结及概括能力,初步体会“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前独立研究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所有倍数。这样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孩子就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在预习作业中我还布置了另两个问题:自学书本,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思考能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课始,我问学生,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会研究什么问题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班中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研究偶数和奇数”,有同学在位置上窃笑,我没有立即否定,接着问,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数和奇数吗?(我的本意是在让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再顺势而导,偶数和奇数都是与哪个数有关,哪我们这节课只是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吗?让他自己发现回答的.不全面)可没想到的是又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2 的倍数是偶数,5的倍数是奇数。既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此不理想,我决定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跳出“学程导航”的模式,重新用老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再一次经历探索的过程。但从课堂的练习看,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于是我就有些困惑,究竟是我的教学安排出现了问题,还是在预习作业的布置中语言的交代上不够清楚呢?我们虽然主张“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倡整体预习。但我还是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还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而一味盲目地让孩子独立研究,而老师又不在旁边加以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而在认知形成的初始阶段,一旦在认识上有偏差产生错误的结论,再想反它纠正过来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现在强调课前预习我并不反对,毕竟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了,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肯定会得到提升,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上有些弱化,另外,缺少了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总觉得知识的习得过于直接,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数学预习应因学习内容而宜,因年级而宜。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4
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总结及概括能力,初步体会“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前独立研究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所有倍数。这样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孩子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在预习作业中我还布置了另两个问题:自学书本,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思考能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课始,我问学生,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会研究什么问题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班中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研究偶数和奇数”,有同学在位置上窃笑,我没有立即否定,接着问,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数和奇数吗?(我的本意是在让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再顺势而导,偶数和奇数都是与哪个数有关,哪我们这节课只是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吗?让他自己发现回答的`不全面)可没想到的是又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2 的倍数是偶数,5的倍数是奇数。既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此不理想,我决定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跳出“学程导航”的模式,重新用老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再一次经历探索的过程。但是从课堂的练习看,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于是我就有些困惑,究竟是我的教学安排出现了问题,还是在预习作业的布置中语言的交代上不够清楚呢?我们虽然主张“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倡整体预习。但我还是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还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而一味盲目地让孩子独立研究,而老师又不在旁边加以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而在认知形成的初始阶段,一旦在认识上有偏差产生错误的结论,再想反它纠正过来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现在强调课前预习我并不反对,毕竟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了,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肯定会得到提高,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上有些弱化,另外,缺少了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总觉得知识的习得过于直接,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数学预习应因学习内容而宜,因年级而宜。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5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2和5的倍数特征,这是一节概念课,对学生来说是极其枯燥无味。于是我在备课时深入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们通过观察百数表,用 ○和△分别划出5和2的倍数,通过与同桌讨论来交流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然后请同学总结各自的发现。在这样的观察——发现——归纳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在练习时,我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游戏,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得到加强和巩固。我任意说一个数字,请同学们通过击掌迅速判断出它是不是5的倍数,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一个个全神关注的听我报数,迅速做出反应,学习的`气氛非常活跃。趁着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我又让同桌间一个报数,一个做出反应,来判断出2的倍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6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但是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现在“百数表”中找规律,再再比100大的数中举例验证。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经过于老师的倾心评课,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思考实践:
1、对学生已经发现的的问题不需再重复,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教学时间。
2、偶数的定义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对奇数的定义理解一定要讲解透彻,为以后分辨质数打下基础。
3、0,2,5排能够被5整除的数要说说排序方法,以免丢漏数。
4、第一题的问题要求再明确一些,学生答题可能会更快。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7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7—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能
力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
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教学重点 掌握2和5倍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顺序数字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二、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数学游戏吗?我们今天玩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可以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如果同学们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学生分别报数:32、485、674、260??)
师:32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485是5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674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26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你们用计算器验证的结果和老师判断的'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老师你是怎样迅速判断出来的呢?
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齐答)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媒体出示课本第4页的百数表,学生拿出学具中的百数表。)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吗?利用自己喜欢的表示方式在5的倍数上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找5的倍数并做记录。)
师:谁能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5的倍数?
生:5、10、15、20、25、30、35、4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1:这些数都相隔5。
生2:这些数个位上有的是0,有的是5。
师:(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你们说的都不错,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引导学生验证举例)刚才我们观察的是100以内的数,也就是说观察的是一位数或两位数。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或5呢?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大家判断一下。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组1:我们列举的数有:500、4500、605、125这四个数,通过计算,发现都是5的倍数。
组2:我们验证了5个数,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0或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
??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发现5的倍数特征的?
生答
小结学习方法:列数字——归纳特征——验证特征
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去寻找2的倍数特征。
3、自主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动手做。)
师: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
生:2、4、6、8、10、12、14、16、18、2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观察上面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2的数是2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个位上是4、6、8的数是2的倍数。
生3:我发现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引导验证结论)请小组内的同学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也叫双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也叫单数。 师:谁来举例说一下生活中的偶数和奇数。
生1:我今年12岁,12是偶数。
生2:我17日出生的,17是奇数。
生3:我们班有50人,50是偶数。
生4:数学课本107页,107是奇数。
生5:珠穆朗玛峰8848米,8848是偶数。
师:那么0是偶数吗?说出你的理由。
生:0不是奇数,0是偶数。
师:你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所以0是偶数,也是最小的偶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棒,0是偶数。
4、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下面的两组数。112、25、248、60、72、90.)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两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60、9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应用拓展
1、观察、交流、合作。(学生的号码从1——50)
(1)请号码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2)请号码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3)请号码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4)请号码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
(5)请号码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说出你的号码,与同学们交流。。
生1:我24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站起来2次。
生2:我11号,是奇数,站起来1次。
生3:我20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同时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所以我站起来3次。
师:请站起来3次的同学说出你的号码。
10、20、30、40.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数的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8
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单,很适合让学生预习。因此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学生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1.观察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2.观察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上课就小组交流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一小部分同学利用知识的能力欠佳,例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这些学生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的。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9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啰嗦。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因此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啰嗦。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1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重视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但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明确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现在“百数表”中找规律,再再比100大的数中举例验证。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经过于老师的倾心评课,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思考实践:
1.对学生已经发现的的问题不需再重复,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教学时间。
2.偶数的`定义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对奇数的定义理解肯定要讲解透彻,为以后分辨质数打下基础。
3.0,2,5排能被5整除的数要说说排序方法,以免丢漏数。
4.第一题的问题要求再明确一些,学生答题可能会更快。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2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3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体会运用特征解题的优越性,明白优化知识的便捷性。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表演三种集体舞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4)题目的是让学生根据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第(5)题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04-13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03-09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4-21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06-20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06-21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04-11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4-11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04-07
2、5倍数的特征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