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7 11:27:33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船长教学反思(通用3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船长教学反思(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船长教学反思(通用3篇)

  船长教学反思1

  《船长》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基本可按“遇险、救援、殉职”的顺序来理解。文章词语丰富、深刻,是让学生领悟语言妙处的好载体。

  在学习“诺曼底”号船“遇险”部分时候,我分两部分完成此部分教学。

  1、遇险前,抓住“薄雾笼罩”、“沉沉夜雾”这两个词,让学生结合生活谈“那是怎样的天气?”来理解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遇险中抓住了“突然”、“冒出”、“一声巨响”、“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这些词,让同学们想象,面对突发的灾难,人们慌忙逃生的混乱场面。

  在学习“救援”部分时,重点抓住了船长的语言描写,学生很容易就找了第3自然段中船长指挥时说的话,从“怒吼”体会船长声音之大,内心之急,情况紧迫。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来体会哈尔威船长面对灾难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千钧一发之际,指挥镇定自若,让人敬佩。

  在学习“殉职”部分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并结合具体的词和句,体会船长高大的形象。学生汇报时,大胆质疑:“老师,船头下去,那船尾就会直立起来呀,可书中说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他能站住吗?另外,他是船长,应该会游泳的,他为什么不游走呢?”针对他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作为船长,他不能弃船而去,而是要与船共存亡”,学生们的`争论让本课教学达到高潮,也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中心,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体现了它的实效性。

  船长教学反思2

  这次教学研究课,在众多的课文中我选择了《船长》这一课。什么原因呢?因为读完课文,我就被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长正目光凝然、注视前方,脸上是那么安详平和。试问天下苍生,有谁,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了超然与宁静;能面对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舍生取义?这对于芸芸众生来讲,是望尘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联想起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故事,与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是轮船沉没,也是众人争相逃命,也是船长下令紧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责任在船长,因为是他的错误决策才造成了这一惨剧。而我们的哈尔威船长,自始至终,都是那么完美,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这样的好课文,怎能不精心引导学生去细细阅读、细细品味,学会做人?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深入文本,与我一样有着深切的阅读感受与体悟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上一堂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呢?

  课前,我反复读了课文,阅读教学参考资料,钻研教材,还上网搜寻到了多篇教案。我想,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无可厚非。但感觉实践下来,从模仿学习到灵活地运用乃至创造,这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特别是优秀的教学设计如何适合班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自如,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真正做到“得法”,何其难也?其中对学科性质的认识是前提,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的整体把握与灵活调控是关键,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智慧的有效、高效的活动是核心。这些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仅仅说说而已是无用的,最要紧的是落实在行动之中。

  总结这堂课,如果要说好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表现,他们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我能感受到他们情感的波澜起伏以及智慧的`轻舞飞扬,学生的情感与智慧活动是与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谐同步的。

  这堂课,因为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总想在这堂课上使课文的重点有所呈现,所以教学的容量安排得大了一些。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最大的不足是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存在明显的疏漏,前半部分特别是预习检查这一板块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有些前松后紧,以至本该是课堂教学的高潮部分草草收场。这也是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在这样的教研课上也出现了,真是不应该,以后得认真加以改正。

  另外,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也必须得注意。比如:让学生谈谈对作家的了解的时候,应注意指导学生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让学生交流课前已理解的词语时,要让学生说值得一说的词语;生词最好是指导读写后,还能让学生默写一下,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在训练概括完段意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还需加强;要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发生海难时人们惊慌失措的感觉,朗读指导还要到位;有些问题的提问设计得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

  “典型课例人人上”活动提供给了我们一个锻炼的舞台,一个成长的契机。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学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改变,我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肯定会一点点地改变。每一堂课都是新的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

  船长教学反思3

  梅子涵曾说过:“每个人的阅读可以走到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阅读必须走到高处。”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经典文学的魅力,首先自己就得老老实实的读好教材,读懂教材,占据阅读的制高点。

  我自问:那对于《船长》这篇课文的阅读,是否首先身处高处?是否已经准确领略了其“永远的思想”“语言的魅力”?重新拾起课文,默默细读,我决心向文本阅读的高处行进……

  我发现——哈尔威,哈尔威船长,船长,船长哈尔威。在课文中对同一个人竟有以上不同的称呼。似乎不是作者无意而作,而是有心所为。仅仅是为了避免重复而不断变换吗?细读中发现分明有所侧重,里面各有意味。“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下达第一次命令时,这里的“船长”能去掉吗?显然不能!这时候这样的命令只能有船长来下达才具有威严与力量。作为船长,必须负责所有乘客和船员的安全,这是船长的责任。这里的“船长”在后其实是为了凸显船长的特殊身份。文后“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与船同沉入大海,在这里,为什么又将“哈尔威”置于船长之后,我认为是作者为了强调哈尔威个人的高尚品质和具有卓越的人格魅力,即面对死亡他毫不畏惧!

  我发现——在整个救援的过程中写得几乎都是人物的对话,而描写人物我们通常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那这篇课文为什么没有写到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时的动作和神情呢?显然小说的特定“环境”决定的,因为夜晚,大雾笼罩,其他的描写都不能与环境相吻合。所以,在这篇课文里,雨果正是通过着力刻画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我发现——船长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而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他把自己给忘记了吗?其实没有,我认为船长很清醒,这60人是需要被救援的人,而船长不是,他一开始就把自己当作救援者,他不在这60人之列。

  发现之四——船长与机械师的对话简短有力,有的句子仅用一个词表示,且特别分行显示。这种“电报式”的语言看似简单,其实里面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这是一只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业务熟练的船队,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船长和他的船员才能够表现的如此镇定沉着。另外,值得称道的一点还有,船长故意让灾难危机的所有信息(包括灾难事件本身及其处理过程)都透明化、公开化,使得船上的每一个人在第一时间都得到完整的及时的事件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人们的恐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显然,船长深谙此道,但是这需要果敢与智慧的`,这也是后文救援工作变得井然有序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发现——“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这里的“指挥台”“船长岗位”“舰桥”,都是同一个位置,船长在灾难之前、之中、之后,始终没有离开半步,始终坚守在船长的岗位上!

  我发现——对于课文的结尾,不应该只关注船长为什么选择与船共沉,该不该与船共沉?还可以换一个角度,雨果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一个结局?因为这毕竟是一篇小说,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从塑造英雄的角度出发,将哈尔威塑造成悲壮式的英雄,正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哈尔威最终与船同沉入大海,也让雨果所谱写的英雄赞歌有了震撼灵魂的休止符!

  我发现——《船长》原文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是初一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在初中的教材里保持了雨果这篇小说的原貌,文字没有改动。我倒觉得《船长》的题目改得好,更加能直接体现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那就是船长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精神,哈尔威用自己的生命注解了责任与道义,还诠释了这种职业的操守。这也是船长历来备受人们的敬重的原因,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担此重任。而引发我思考的还有,既然中学还得重新学习这篇小说,那在小学阶段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定位在哪儿呢?

【船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船长》教学反思10-07

课文船长的教学反思10-06

船长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10-06

船长教学反思(通用5篇)10-06

《船长》的教学设计02-07

《船长》教学设计05-08

船长教学设计05-29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学设计01-07

船长教后反思范文10-06

船长教学设计最新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