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1
《荷塘月色》是篇诗化般的散文,其语言自然是很美。所以想到要从鉴赏语言着手来赏析这篇课文,对语言的鉴赏是多方面的,好像突然又不知如何下手,刚好看到孙玉老师曾经也对《荷塘月色》的语言进行赏析过,所以就有借鉴,最后定下来。
自上课以来也有近两个月了,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今用新课程标准来给学生上课,虽然有努力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但仍是有很多不足。尤其在这次“先锋杯”卓越课堂“小组成效度”专题赛课活动中,在众多老师的评价中,各种问题都突显出来。以前没人听课,发现不了问题,如今,经各位老师的提点,才发现,原来问题很多。下面我就说说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心理的紧张。平时面对学生倒也没有紧张心理,但是面对后面坐着的一排听课老师,突然就感觉心快跳到嗓子眼来了,喉咙发干,就怕说错了什么。慢慢的也平复下来,跟着自己的思维来。由此,不得不说,教师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好。
其次,新课改虽然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但也是对教师的自身素养的更高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生掌握到的基础上,拔高他们的高度,而不是说完全让学生学,教师不需要参与其中。这也是对教师素养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学,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他们方法。就如在荷塘月色这节课上,我应该给学生一些明确的意见,不能说只是让学生展示。
最后就是,各个评价环节要落到实处。在这节课上,小组互评和最后教师对这节课的评价完成得不是很好。
问题很多,要学习改进的依然很多,只能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要注重对自身语文素养的培养,做一个合格的,新型的教师。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的老师也非常喜欢用这篇课文上公开课。但是,如果讲的不到位,特别是朗诵引导不到位的话,讲课是出不了彩的。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许多老师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从何讲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众多散文中比较难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课喜欢找突破口。你从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但不好继续讲下去,想去开导学生,课堂死气沉沉。你从作者行程开始,显得单调肤浅。你从朗读开始,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真的难,难于上青天了。大多老师上公开课喜欢分析描写荷香月色的那几段,因为比较好驾驭。
今天我也上了《荷塘月色》,总的感觉不好,不喜欢这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不是百家讲坛唱独角戏,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学生去探究合作。但是我在课堂上这点做的很少。
2、本课应该突出朗读,要学生读去体味作者的情感和优美的散文语言。让学生读了,但是读的效果并不好。
3、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要突出文中的情和景,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情感,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注意到了这点,并且作为难点来进行处理的,但是在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我自己讲了讲,没有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如果让我重讲这篇课文的话,我会先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抒情的句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主要是要学生体悟作者的心理波动,设置高潮应该在“蝉声和蛙声”、《采莲曲》以及“妻儿”的沉睡处,作者用反衬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反应。那么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内心“不宁静——宁静、孤寂——不宁静”这种矛盾的徘徊的过程。
不管成功的课,还是失败的课,在反思中都是一种成长。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是必修二中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中的一篇散文。
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素雅、超凡脱俗的月下荷塘图。教材中要求的是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使注意从意境这方面进行切入来学习欣赏这篇文章。“意境”顾名思义,即“意”与“境”的组合,意为作者的情感,而“境”则为外在事物,所谓“意境”即为作者内在情感与外在景物的有机结合,情景交融。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注意让学生体会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在描写荷塘月色时所用的语言之美,并探究语言刻画的手法,其次是让学生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探索朱自清先生在本篇文章中蕴藏的情感,紧扣开头的第一句(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对全文进行思想感情上的分析,因此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鉴赏文章的语言,欣赏美丽的荷塘月色之景,第二课时从景入情,对其情感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古人说“文因质立,质资文宣”。散文的美表现咱内容和形式上的完整结合。《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最为得意的地方就是评点这一环节。
让学生在评点课文时,学生对于文章的点评非常到位,甚至于有些学生的点评替代教师的讲析,例如:有一位学生说:文中的第四段中曲曲折折的荷塘,“曲曲折折”写出了荷塘形状的.不规则也写出了荷塘回环曲折的美感,而田田则写出了荷叶之多,亭亭写出了荷叶之高,荷叶的动感,荷叶的美,叠加了袅娜,节奏羞涩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娇羞之态,像少女一般的美,而写流水则脉脉一词来描述,把水写活了,写出了人的感情。
得意之二便把文中使用叠词的句子让学生改写,对比改写之后与之前对照,有什么不同,领会叠词在文中使用的作用,并让学生举出使用叠词较多的诗词,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学会从语音,语言节奏的角度来鉴赏诗词、散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好处,此处教师的预设在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发生成,避免了出现老师预想不到的事情并且学生在对比中也学习到了方法。
而谈起本节课的不足,则有很多,试举一两个作为典型代表。
首先第一处便在引导学生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的时候教师只注重了自己的预设,而忽略了在此中的引导,以至于教师一味的把学生往自己设定好的路子上引,却引不过来,学生不明白教师在想的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此,让我感觉到在预设与生成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略。
另一个是上课时的语速太快,提问时没有注意语言轻重缓急,让学生不能抓住问题的要点,使得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较慢,无法达到预设的理想状态,让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语言中体味到文章舒缓朦胧的意境美。这也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4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历来颇受人称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向来是重点讲解篇目。然而,看过很多老师的讲解,都是讲重点放在了4到6这三段经典段落上,虽说老师的讲法各异,不乏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者,这三段还是有些被“讲烂了”的意味。而作为这篇课文其他往往被忽略地比较多的部分,其实也同样是精品,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例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样的经典语录便出自这篇课文的第三段。
因此,我在准备这篇课文的讲解时,不从名段切入。我设计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对文章整体脉络的把握,并且把回忆江南采莲事这个部分放在了前面讲。在对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家生平的了解方面,我采用的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先自己找,分析到作者心中不宁静的原因时我再进行适当补充。另外第一课时,我本来还设计了仿写环节,即在讲解第三段时,让学生们仿写“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我先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弄清楚它前后的对应和对比关系,学生们不难仿写出很好的句子。遗憾的是,在试讲过程中,有时间限制,我未能安排好时间,将这个环节放进去。
美文美读,《荷塘月色》写得如此之美,正适合这样的教法。反观我在上这个课时,却是将读的'环节设计过少,既没有名家朗读,也没有自己的范读。另外,这篇课文如果能够配上适当的图片和音乐来讲,效果也应该更好。我之前倒是想到这一点,后来没有做出让自己满意的PPT来也就放弃了。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课下来,我说话的语气太平淡,显得很没有激情;又多说长句,不便于学生的接受。
总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节课讲得固然有可取之处,然而,更多的是缺陷和不足,接下来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还有许多。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5
教师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学科教学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就会陷入重书轻人、机械操作的误区。这三节课教学处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本,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对语言的揣摩,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均能打开思想的闸门,知无不言,又言无不尽,再佐以教师的推敲,因而,精彩纷呈,常闪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学习课文的一员,积极参与讨论,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要言不烦,意在点睛,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有时明说“不过我也不知道,因为这可能永远是个迷”,(绝非搪塞,而是列举种种研究成果),意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继续学习的空间;有时提出“现在,我能不能也提几个问题啊”,意在深入开掘,弥补学生探究的不足。教师、教材、学生三维空间碰撞、交融,奏出了美妙、和谐的语文交响乐。
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两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语文教学的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品味、鉴赏,感悟是灵动的,具个性色彩的.;指导朗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研究作者与创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陶冶融为一炉,发挥了语文的实用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多方面获得培养。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不仅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循循善诱、逐步深入,探求真知,更在于教师能把自身的文化积淀融合于教学之中,提高课的质量与品味,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对课文作者的总体认识与评价,对课文意义的阐发,对通感收发的比拟,对重点词句推敲的延伸,对媒体相关报道的评论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平日勤于阅读、积累文化的必然展现。而这些挥洒自如的讲解,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感染力,最有启发性,也是课最能发光的亮点。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不学无以为师,教师学识丰厚,学生终生受益。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6
我受瑞安市立信财会学校的邀请,给成人高复班上课,今天我上的是朱自清的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教学反思如下:
第一, 备课准备充分。
备课首先是备学生。我了解了这个班级学生的基础,有初中毕业的,也有高中毕业的。我制作的课件是符合中等生,使每位学生都能适应,且能围绕考纲作教学设计,搜集了写作背景和五四散文有关知识,下载了荷塘月色美景图,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目标明确,落实到位。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积累叠词,赏析美文佳句,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始终把握目标,逐层深入的教学思路,课堂预设落实到位。
第三, 课堂教学轻松活泼。
课堂教学由写作背景导入课文,学生自然把握了本文的文眼之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学生沿着作者颇不宁静的思路,理解了院中的自我,路上的自我,学生还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畅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烦闷之事应如何排遣苦闷彷徨的心境。在欣赏荷塘月色时,配上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在讲到修辞方法时,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学习了特殊的修辞方法—“通感”,理出了描写月光下的荷塘的写景顺序,分析比较了描写荷塘上的月光中“泻”、“浮”、“洗”、“笼”用词的好处,这些都是主要的考点之一。从情感方面体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作者联想到江南采莲的事,这是一个热闹而又浪漫的场景。与学生探讨时,课堂也是一个活跃的场面。
第四, 课堂练习,效果极佳。
课堂练习设计了辨别字音、字形,修辞方法,阅读赏析第四、五两段,紧扣考纲。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研讨结果表明,有85 %以上的学生无错误,有两位学生几乎不会做,后经指导,能听懂一些,课堂练习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五,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出门——游荷塘看月色——回家
(身心烦闷)(自我超脱)(情感失意)
我认为,今天这堂课是成功的,源于准备充分,功底深厚,更主要的是学生的配合,这样的课堂是一种享受,是教学水平飞速提高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7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公认的美文,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可见其重要性。如何上好这一节课对于后续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结合单元的学习目标,我将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
2.理清作者的行踪并从中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设计如下:
在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齐读、自读、默读),体会这篇文章的情趣美、语言美、画面美。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文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塘风光)面对这样一面荷塘,我国著名诗人杨万里感叹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叹了荷花的娇美。而周敦颐则发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感叹,赞美了荷花的高洁的品质。同样一片风光,在不同人的眼里风光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在作者的眼里,这一片荷塘又有怎样的景致。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诗句的导入,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先播放朗读带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感情基调。
二、让学生带着“作者的游踪是怎样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结合作者的游踪,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的句子,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学生概括文章观荷塘部分描绘了哪三个画面。
五、重点分析观荷塘部分的“月光下的荷塘”的画面,品味语言美及画面美。
六、总结全文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1. 课堂时间较紧张,学生未能充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 学生朗读不足,未能充分体会画面美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把观荷塘部分的分析放到第二课时中,把剩下来的时间进行诵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把握作者的不同情感进行诵读,从而体会文章的情趣美及画面美。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8
今天我上了《荷塘月色》,总的感觉不好,不喜欢这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其一,缺乏激情;其二,重点不突出;其三,分析不透彻;其四,学生活动不够。
现细细想来,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好好反思的。
第一,课堂教学不是百家讲坛唱独角戏,而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学生去探究合作。
第二, 散文教学要突出朗读,要学生读去体味作者的情感和优美的散文语言。如何读,要课前设计好,面要广、要意义。
第三,抒情散文教学要突出文中的情和景,如何梳理把握情感,怎样品味文章的景物描写,中学语文老师不是大学教授不必要那么深奥,要讲得通俗易懂。但也不能流于表面毫无启发。
第四,教学要设计亮点和高潮,教学要有波澜,有余味。
第五,教学要选好突破口,设计好有价值的提问。
第六,散文教学不需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第七,《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可以从找出文中抒情的句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主要是要学生体悟作者的心理波动,设置高潮应该在“蝉声和蛙声”、《采莲曲》以及“妻儿”的沉睡处,作者用反衬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反应。那么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内心“不宁静——宁静、孤寂——不宁静”这种矛盾的徘徊的过程。
第八,第二课时重点欣赏描写部分通过诵读来感受散文的美以及作者描写技巧。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9
《荷塘月色》的第一节课主要是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并找出作者的情感线索,疏通文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而第二课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写“写景状物散文”,重点研读第四、五自然段,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和“练字”进行写景状物。
课堂上结合学案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最后的当堂训练“以月色下的张北或月色下的私立一中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字”,却不能完成,于是,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在第三节课的'时候,我让小组先自我选拔,每组选出1-3篇相对较好的,并一起帮助改正,然后再讲台上给大家展示,这堂课让我感觉挺满意的,发现了学生们不一样的一面,虽然学生们的文字并不是那么完美,还需要打磨,但是,我看到了我上节课的影子,我知道上节课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打下了烙印,并且学生已经开始尝试着学习怎样去写,我给予了朗读的同学以充分的肯定,“我看到的好多大家的作品也不过如此,今天大家写的片段都很好,这说明只要大家认真去写,并不比那些大作家差,没准那一天我们班的那位同学会成为一名作家,到时别忘了送老师一本书啊?”我所说的话是由衷的,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很大的,关键看你去不去开发它。
在这里,留下你们的痕迹,希望你们将来能走的更远。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10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
直接抒情的语句在文中不多,学生找出来后也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故转而去寻找体会文中作者描写环境的语句、语段,鉴赏作者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运用涵泳法,让学生个别朗读、分组朗读、集体朗读,对作品进行整体的反复感受和体味。在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后,注意朗读的指导,语音高低、舒缓、急促、长短的把握。尤其是在对4、5、6三段的朗读指导后,学生可以做到声情并茂,阅读感受、体验品味后学生可以领略视觉美、音韵美、情理美。
叠词,在文中的运用巧妙之处,学生比较难理解。通过反复朗读,可以领略音韵美,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黑板上,教师进行点拨。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在老师的.点拨下,对叠词的作用有深入地了解和感悟,为《听听那冷雨》一文叠词的妙处就迎刃而解了。
基于学生基础较差,可在整体背诵4、5、6三段的前提下,再开始本文的教学。
尽管学生基础不好,但是大部分同学在熟悉课文、查找资料、互相交流的前提下,对文本的解读深度不断加深,故教师无需担忧课堂的冷场。个别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文本的解读,达到了在阅读文本中学生自觉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11
《荷塘月色》的第一节课主要是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并找出作者的情感线索,疏通文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而第二课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写“写景状物散文”,重点研读第四、五自然段,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和“练字”进行写景状物。
课堂上结合学案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最后的当堂训练“以月色下的张北或月色下的私立一中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字”,却不能完成,于是,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在第三节课的时候,我让小组先自我选拔,每组选出1—3篇相对较好的`,并一起帮助改正,然后再讲台上给大家展示,这堂课让我感觉挺满意的,发现了学生们不一样的一面,虽然学生们的文字并不是那么完美,还需要打磨。
但是,我看到了我上节课的影子,我知道上节课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打下了烙印,并且学生已经开始尝试着学习怎样去写,我给予了朗读的同学以充分的肯定,“我看到的好多大家的作品也不过如此,今天大家写的片段都很好。
这说明只要大家认真去写,并不比那些大作家差,没准那一天我们班的那位同学会成为一名作家,到时别忘了送老师一本书啊?”我所说的话是由衷的,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很大的,关键看你去不去开发它。在这里,留下你们的痕迹,希望你们将来能走的更远。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篇12
《荷塘月色》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篇上乘的美文。我想她的美恰如徐志摩《沙扬娜拉》中那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能把这种美传达给学生最好的方法便是朗读。做到以情感人,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但如果毫无技巧,一味的朗读,效果也是甚微的。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朗读氛围。
1、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我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一开始就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篇美文,美文就要美读,然后通过听录音,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感知了课文后,模仿录音大家齐读,教师作适当的点评,但不管学生朗读得如何,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都应该给予肯定,给学生以充分地信心。
2、精心设计导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准确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古往今来有许多优秀的散文家,他们有自己饱蘸深情的笔,写下了许多诗情画意的篇章,在名家们的笔下一草一木都含有深情,富有灵性。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这一点。
二、重视教师的范读。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其中范读就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相当的影响力。老师如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从而不断提高读书的兴趣。
三、对个别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
在整体朗读课文之后,分析重点自然节时可抽几位学生读,然后先让同学发表意见,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其次教师归纳、总结,再次讲明朗读时掌握的技巧。同时,抽取的几位学生可先挑选一下,有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和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的过程,促使学生更好地朗读。
其实,优美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而且它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除此之外,我认为这篇文章要讲的内容非常多,应该有一个取舍,最好不要面面俱到,要善于把握重点,让学生体会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这两节,从月下荷塘中朱自清不写一个月字,却能够尽得月之风姿说起以品味他的高妙。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01-29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精选24篇)02-13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通用5篇)10-07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0-04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范文10-06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0篇10-06
荷塘月色10-03
化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最新12-27
乌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9
荷塘月色赏析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