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通用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1
今天第一节课,上《荆轲刺秦王》,同组的老师来听课,上了一堂很失败的课。
文言文教学怎么办,昨天备课时,我所定的目标是:理清课文思路,梳理1—7段重要文言知识点。
一堂课下来,光从目标来看,就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讲完第二段时间就不太充分了。我反思一下,至少有以下几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1、开头的检测预习,不如用填空题的形式,直接问“对于《战国策》我们应当掌握哪些内容”,学生不知所云,根本无法把握重点;
2、第一段还可以简略一点。想让学生在学文言文的过程中多诵读,但是对朗读缺乏有效指导,不如简单处理,腾出时间重点理解第2、3段;
3、对学情缺少了解。高一的学生对文言知识掌握太少,在分析第二段时,不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字词上的问题,太多的疑惑,让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似乎什么都有疑惑。教师的问题没什么价值,虽让想通过质疑的形式工,突破重点字词,但实际还是把第二段所有的知识点都讲了一遍,倒是浪费了时间。
还记得上个星期的集体备课,我们就讨论过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印象较深的是刘姐提出来的“做死地擂”,我当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既要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还得重视对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的人物、情节进行赏析,以调动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现在看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做到两者兼顾,真的很难。龙其是《荆轲刺秦王》与《鸿门宴》,要掌握的文言知识点太多,也是学考、高考比较青睐的文章,光是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得两三节课。
从我今天这节课来看,我起初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让文言文的'课堂多一点活力,也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在文言知识这一板块,抓住学生问题重点攻破,没想到,最后还是纠缠在了文言字词的教学中,不能自拔。
课间问了一下学生,初中文言文都学了些什么,他们告诉我,主要是背诵,文言知识讲得不多,所以到了高中,讲这么多知识点让他们一时很难接受。其实,反思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我觉得初中老师的这种做法比之我们,更能体现古文味。我们在文言知识这一块,都是花了大力气的,以往每届都是如此。因为高考,学考这两根指挥棒在文言文阅读上重在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重点在“言”的层面读懂文言文,对于文章中的古人的智慧与思想,涉及的较少。于是我们就很“怕”,怕学生不能掌握常考的文言知识,怕“误人子弟”,怕学生在考试中拿不到分,于是文言文教学就很难潇洒起来。
哎,文言文,究竟该怎么上呢?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2
《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前两个课时完成对字词句的梳理、故事情节的熟知、文本结构脉络的把握,第三个课时重在分析荆轲这一人物形象,赏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初步设计如此。既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又考虑语文的人文性。另外,在设计分析荆轲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时,我考虑到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什么要分析他的形象,为此我曾苦恼了好长时间,在导入的涉及上确实花了功夫,正如韩淑华老师在评价说我的导入经过精心设计的,确实是。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探求荆轲这一人物独有的魅力、荆轲作为英雄经久不衰荣耀史册的原因。我在想,为何逢到作品只要涉及到人物的总要分析他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分析来分析去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了解他、认识他么,或许意义远不止此。我们每做一项工作都要明确我们的目的何在,不要只是跟风只是一昧做,而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如果说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哪,估计是导入的设计上。
20分钟的展示确实能展现一个人的素质,通过评委老师的点评、自己听课后跟同事的比较,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很大的不足:
1、授课语言欠斟酌:这是我这次讲课最大的缺点,如果是一个新登讲台的老师犯这错误还能原谅,而对于我来说,我真的无法原谅自己,
在讲塑造人物的手法时,用到了“对话、表情”这样的词眼并写到了黑板上,我无法原谅我的以讹传讹和粗心大意。幸亏秦老师提醒,让我恍然、让我顿悟。确实,这样的低级错误是不应该犯的'。
2、情感不充沛,讲课没有气势:韩老师的谆谆告诫我铭记在心。我清楚感情这个东西是语文课堂上或者一个语文老师最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有情的投入才会有好的互动、有爱的投射才会有共鸣、有气势的课堂才会招人喜欢。有谁会喜欢干巴巴的、索然无味的课堂。既然自己都鄙视这样的课堂,那么今后就要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自己要积蓄自己的情感,并适当的释放,以此感染学生,这是我最需要用功的地方。
3、树立文本关,要有强烈的文本意识: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时刻联系文本寻找答案,不能游离于文本,这样缘木求鱼的结果伤害的是学生,因为这样做让学生学会了不切实际。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树立起文本观念。
4、教态拘泥,不够大方:很多次不管评委也好、同事也罢,都曾对我说起过,我应该怎么才能把它彻底克服呢?看看新聘的几位老师,从容不迫、落落大方,在他们面前既殷羡又惭愧。如果是靠实践的磨练能克服,我真的期待这一天早日实现。
秦老师、韩老师的评课让我感怀在心,她们的赞美、她们的恳切鼓励使我深受鼓舞,尽管我知道我还十分的不尽如人意、离学校的期待还差很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一定会努力:努力学习、努力上好课,争取早一日成为语文教坛中的奇葩,担起为一中发展效力的使命。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3
在高一7班和学生共同学习了《荆轲刺秦王》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关于文中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荆轲刺秦王”的结局为什么不成功两个问题的探讨。
因为最开始准备课的时候就把它定义成一堂常规课,所以就根据之前第一课时的故事情节,把第二课时内容梳理为对于人物及其性格等的分析。
作为高中阶段语文课本必修1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教师讲授方面,需要一点一点、不慌不忙的整理好后先告诉学生,这样逐渐建立起学生对于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的点滴印象及相关步骤,随后学生才能在之后的高中学习中形成独立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而对于课文内容梳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建立起一些思维方式,教师只需要在内容角度稍微点拨即可。
这节课针对的是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分析。首先给学生3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从文中一系列人物中找出自己喜欢或欣赏的,说明原因,并指出课本中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基于前一节课故事情节的输理和确定,学生能很好的把握人物形象,并且在语言表达上能够做到准确到位。他们的这一点倒是让我很吃惊。因为总觉得很长的一篇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可能难度会很大,但是我忽略了一点:关于荆轲的故事,孩子们在初中阶段肯定已经听过很多,或多或少会形成自己的一些理解。之后在讨论完人物性格,剩下的时间共同探讨了一个现在依旧被人们提到的问题:荆轲刺杀秦王为什么不成功?学生站在当下角度,思考已经过去千年的问题。自然而然在考虑时会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想法,都可以言之成理。最后的一点时间,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综合归纳并指出“荆轲刺杀秦王,试图用一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历史车轮的滚滚碾过,是不可能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生在归纳之后更好的懂得了这个道理。
上完这节课,坐下来思考关于新课标下语文课该如何开展的问题。我承认,新课标中更多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上,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真正吸纳者。作为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课堂,此时应该更多的还权利于学生。但是在面对这样一篇刚刚开始接触的文言文的.时候,我有些茫然。到底教师该不该有些引导,并且引导的度该如何恰当把握。宁老师听完课,对课堂把握没有提出意见,而是针对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他提到的这一点,是我在上课时忽略的一点,或者说没有完全引起注意的一点。
高中阶段的第一节课,尤其又是文言文,应该更多的给学生以朗读的时间,让他逐渐的形成对于文言文文字的语感,逐渐的学会句读停顿,逐渐的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
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开展,我依然有些迷茫,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建立起清晰的脉络分析,逐渐的清醒一些吧!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12-11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10-06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04-02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06-04
荆轲刺秦王教案02-16
《荆轲刺秦王》教案09-13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15篇[热门]10-18
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10-06
荆轲刺秦王教案15篇02-21
《荆轲刺秦王》教案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