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精选24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牛郎织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
今天,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民间故事教学新尝试。课前我盯着教材,心想:这么长的课文,怎样教学才会既省力效果又好呢?如果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读读议议,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这时,目光转到人物特点上,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好的想法——按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教。
课堂上,我板书好课题“牛郎”“织女”(两人中间空开了几个字的距离)后,说道:牛郎是个可怜的孤儿,在织女之前,谁和他关系最好?它们是怎么形成这样的'关系的?老牛又是怎样报答牛郎的呢?从这里,你能看出老牛是个什么样的人?随着疑问的解答,学生知道了老牛的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接着看牛郎和织女。这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他们俩分别看到对方身上什么优点,才愿意结成夫妻的?学生喜眉笑眼地浏览着课文,很快,就把这两个人的品质特点给概括出来了。牛郎勤劳善良,织女美丽善良且心灵手巧。
在感受了夫妻二人幸福的生活后我加了一个过渡句,假如故事到此结束,我们会觉得结局是多么完美,可是天不遂人愿,此时出现了另外一个人物——王母,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马上说“坏!“”赖!”我示意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谈谈看法,学生在读文后用充分的证据说明了王母的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此时我又加了一个过渡语:牛郎织女被分隔在天河两边,假如故事到此结束,我们又会感到多么可悲,此时又出现了本文中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喜鹊,大家说说喜鹊怎么样?学生说:“很仗义。”
到此,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全部结束,用时三十分钟。这么长的课文,能够使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之中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甚感欣慰。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2
《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分别由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衍化而来,充满神秘,充满浪漫。而整个故事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表达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一个百读不厌的故事。也许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魅力吧,历经千锤百炼,经久不衰,是真正的艺术常青树。如何将这样的民间文学瑰宝展现给学生,我作了如下尝试:
课堂以“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为主线,分为“体会织女之决”“体会爱情之美”,“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三大板块,使得整堂课脉络清晰,结构流畅。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想象说话众仙女劝告织女的情境,以此来体会织女下嫁人间的决心;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中想象人间生活的`温馨美满;想象写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互诉衷肠的感人情景。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走入了文本,走进了语言文字,体验了主人公的情感。
以较符合课文情境的过渡语创设情境,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词、唱词等丰富课文内涵,更好的展现了文本的内涵与人物的情感。因而学生学习投入,情动辞发,学习较有效。许久没有上过如此酣畅淋漓的课了,但是还是感觉有明显的欠缺与不足。课堂前半部分略显拖沓,例如《夫妻双双把家还》音乐放了两遍,另一遍纯属多余,使得后半堂课仓促,特别是体会民间故事特点这一环节匆匆忙忙,草草收场,不可谓是一个遗憾。追寻完美的课堂,这是一个遥遥的梦吧!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3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了解课文脉络后,我想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有的学生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残暴,不顾织女两个年幼的小孩,狠狠地推倒他们,可恶;也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法力无边,划出天河把牛郎织女活生生的隔开。从他们身上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每一次当学生发言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设计的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是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所得。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4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故事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孩子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又应该教些什么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复述故事上了。我想应该是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堂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整个课堂大有辩论赛的意味,作为老师的我根本没有插嘴的份。我边听边思考,我必须得表明我的观点。可是我到底站在哪方才是对的?我觉得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关系到孩子的价值观的判断。
“那么王母娘娘是好是坏呢?”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任何阻止和破坏剥夺别人幸福和自由的人,我都不喜欢。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所谓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群众创作,在群众中流传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听了我的观点,孩子们信服地点了头。
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完本文的感受,孩子们都说,原来读《牛郎织女》,只是觉得故事吸引人,神奇、有趣,没想到故事中还包含着这样多的思想。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5
我在教学《牛郎与织女》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章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问题一出,学生拥跃发言:有的说,他们没有恋爱就结婚;有的说,他们孩子是人还是仙没有交代;有的说,老牛怎样知道这么多的事?有的说,人与仙结合可以生小孩吗?等等。我明知这些问题自己回答不了,也知晓学生会为这些问题所不解,但问题终究是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虽然上述学生所提问题中,不是该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我认为可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且正是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才充分体现了该课的神话色彩,反映了语文课的文学性和浪漫性特征,为今后学习语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熟能无惑?”说明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人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问罢了。”可是传统的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圈圈里跳,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某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足。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所幸的是,课改的春风吹进了中小学校,新课改教育理念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日渐丰富多彩了。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6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进行叙述,情节曲折生动,富于变化。
我首先介绍什么是民间故事,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等。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尝试给相应的'自然段编列小标题,同桌交流编列小标题情况。接着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突出重点段落。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这样能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复述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将课文的小标题自由朗读一遍,再齐读一遍。分四人小组合作复述,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时,尽可能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再请3到4个人小组复述课文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我给学生出了个小练笔:题目是《鹊桥相会》,请设想一下,如果牛郎与织女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并提醒大家,不要写成“牛郎说,织女说……”的对话记录,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当时这两个人内心会怎么想,把当时牛郎织女见面时的神态、动作刻画出来,就更生动逼真了。学生边写,我边巡视,看到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维,孩子们的想法让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最后,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人们耳闻目熟的民间故事,下次课在班上交流。
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学生也比较有兴趣。只是时间有些匆忙,学生编写小标题的时间没有给足。因此,学生概括的小标题不是很准确。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7
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的是《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它通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内涵。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情调查”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以便课上阅读的时候,知道从何处入手去阅读民间故事。第二个题目是回忆故事情节,完成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复述课文。第三个问题是为本节课做准备而设计的。
在“设疑探究”环节,我也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的设计,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了解人物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个题目是想通过具体的段落阅读,认识王母娘娘的性格特点,体会细节描写,便于写作。第三个问题是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学生乐学,敢于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了解了人物关系。学生们根据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不仅找句子,还写批注。在回答的时候,能通过文中句子谈个人体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学生不仅能走进文本,还能走出文本,不单单是以往的“读句子”,而是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个人看法,畅所欲言。尤其是一些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并敢于交流,我觉得这是我班学生一个最大的进步,这显示了学生阅读能力在逐渐提高。其实,我一直在追求这样的课堂,今天这一节课上,我至少看到了希望,所以感到很欣慰。
二、教学节奏不够紧凑,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整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从从容容开头,匆匆忙忙收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学设计存在欠缺。“学情调查”中关于复述课文的一项耗时太多,这属于我课前估计不足造成的,事先我想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足够了,但没想到居然用了十多分钟,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再者,在理清人物关系问题的设计中,我以为学生会抓住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没想到学生太想表达了,重复性回答等致使耗时太长而我又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到后两个重点问题时已经没有时间认真解决了,只好草草收场。
三、学习方法及情感价值观体现不充分。
由于时间匆忙,因此所设计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取向的教育没有体现出来,使本节课失去了灵魂。另外,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写法,也是应该让学生了解的,也没有点到,感觉整节课容量太小,这是一个失误。
四、提高备课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刻不容缓
通过此次公开教学,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如:教材处理、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我们进行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还需下一番功夫。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8
记得一位美国学者有过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有所成长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经过这两年的教学,我也的确有所感悟。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是无意之举却有了意外的收获。《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如同往常一样,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按部就班的上课,似乎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考虑面面俱到,唯独没有想到学生的表现。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一男孩把“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的“一齐”读成了“一起”,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把两个词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在读音上能加以区分,可孩子们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一个女孩是这样说的,“如果织女是心甘情愿的跟王母娘娘走的话应该用‘一起’,而在文中织女是被迫飞向天宫的,在这样一个语境下,‘一齐’与‘一起’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没想到这一字之差,让孩子们感触颇深,同时也给我以深深的启发。我想这源于孩子们对“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熟悉,对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早已先入为主了,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对上述两个词语感情色彩的定论。
由此让我联想到一句话,“不要教师范读“,其观点是教师的示范已经让孩子们先入为主,抑制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能力和个性化的朗读能力。但是我觉得,范读,既是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感悟,体现现代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又是在多媒体技术盛行的今天让我们的课堂安静下来的有效教学手段。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9
今天上到了《牛郎织女》一课,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民间故事,也许是没有什么新鲜感的缘故,学生有点懒洋洋的样子,读书也没精打采的,虽然已经备好这一课,但照目前看来,学习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我突法奇想,决定换一种教学方式。于是我对学生说:“今天让同学们来教老师上这一课,你们来设计问题,看谁的问题设计得好,我们就按他的设计去上,好吗?”同学们听我一说,瞪大了眼睛,一下来了精神。
第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牛郎和老牛怎样相依为命?”等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课文内容,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又发现,能提问的大都是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同学,怎样扩大参与面呢?我又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大胆提问,大胆思考、作答的同学给予奖励,还采取了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问题都能围绕主要内容,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把课推上了高潮。
我惊喜于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这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享受,我在这节课中成了真正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是啊,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0
《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后被王母娘娘强拆散,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在熟读的基础上,先在全班集体交流的基础上疏通文章脉络:名字由来——老牛指点——树林相识——幸福生活——王母强拆——鹊桥相会。在此基础上,逐步分析交流课文内容。在细细品味人物形象时,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通过想象、情境表演等形式,逐步体会感悟,也学到了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其中,想象的环节深受学生的喜欢,比如,让他们想象牛郎织女林中相识时的对话,想象王母娘娘知道织女私自下嫁凡间之后的.暴怒,想象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时的倾诉,等等,学生们竭尽全力,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说的有理有据,比较到位。
最后,我还问了学生,为什么织女放弃天上的“富丽堂皇”。而喜欢人间的平常生活,学生们的回答也让我刮目相看,有的说有牛郎相伴,抵得上任何金银财宝;有的说人间自由自在,纵没荣华富贵,但有爱人在身边,也是幸福的。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平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
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是一则民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2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教会孩子们些什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似乎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要求。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读全文,让后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能说出故事的大致情节。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人物评论的环节,让孩子自己阅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说这几个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时有的.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有的认为他破坏了牛郎和织女美满的生活很恶毒;有的认为她没有人情味。当看到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时,同学们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当看到他们在七夕相会时孩子们又为他们欣喜。学生在一句句的评说中,学生读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孩子们的每一句评说都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得出的体会,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3
《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对于文中所涉及到的几个人物,学生也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几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在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再次去体会感受。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小组合作完成对课文的脉络的把握,列出小标题,展示汇报后,全班一致通过“名字由来——相依为命、老牛牵线——树林相识——幸福生活——隔河相望——鹊桥相会”这样的提纲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方便复述课文。为了降低学生复述课文时的难度,对于“隔河相望”一部分,我又引导学生按照“知道下落——发誓抓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的顺序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以分散复述课文的难点。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对于课文的结构层次,文中的人物等内容,学生都能比较好地去掌握,但是我总有一种感觉,学生好像对于任何一篇课文都不怎么感兴趣,好像都是在应付老师,没有多少的主动。在《上好课的智慧与策略》中的“课堂教学中的师德修养”一文里,我看到这样的话“要能低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听课时最想知道什么,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学习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近教师。”读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在问自己:在上课之前,对学生我了解多少?在上课时,对学生我知道他们掌握了多少?在课后,对学生我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对于学生,我知道他们希望我怎样去教他们吗?……一连串的`问题之后,我如坐针毡。原来我的教学是处在空中楼阁,对学生我一无所知,我怎么能上好课呢?怎么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调动起来呢?“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交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思想单向灌输的过程。”这种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是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
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后来,我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新的知识已经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或是想知道的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我该怎样去备课,怎样去上课。
但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情况会有所转机。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4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了,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文章的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说说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切都按我预设中的进行着,同学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了评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很多同学都说牛郎非常的善良,勤劳;织女也是美丽贤惠;而老牛是知恩图报。所以他们三个人的`生活过得很愉快。我一一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但在举手的学生都回答过后,我发现他们说的要么是牛郎,要么就是织女或者老牛,却没人说另外一个人——王母娘娘。于是我就问学生,那王母娘娘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几乎没有没人举手。等了半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了。
一生说:我认为王母娘娘脾气十分暴躁,因为课文第八自然段中说了,“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如果王母娘娘心不狠,她就不会暴跳如雷,对织女进行严厉的惩罚。于是我乘机引导学生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的场面,更加深了王母娘娘的形象。
另一生说:老师,我从课文第九自然段看到:“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所以我认为,王母娘娘是个六亲不认的人,她连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也不认,她太坏了。抓住这个句子我组织学生说了另外一些描写王母娘娘的词语,如“铁石心肠、心狠手辣”等。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对王母娘娘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在潜意识中对一些正面的人物比较欣赏,而不愿面对一些反面的人物,思想确实很单纯。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5
在《牛郎织女》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成功之处在于,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深入理解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牛郎的勤劳善良和织女的心灵手巧,也为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所感动。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分析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时,没有充分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入探讨,导致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不够全面。另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方面做得还不够,例如可以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改写或续写,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知识理解文本,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6
教完《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对牛郎织女相处细节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爱情的美好。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但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加强对民间故事特点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优化课堂讨论的组织方式,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7
《牛郎织女》的教学结束后,我认真总结了经验和不足。
优点方面,我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如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故事中的细节,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然而,这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导致对故事结局的`讨论不够充分。在教学方法上,略显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8
在教授《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有不少收获,也有需要改进之处。
成功之处在于,我能够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把握主要情节。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分析,学生对牛郎织女的形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但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民间故事的传承价值和文化意义方面做得不够。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还可以更加深入,让他们更加珍惜美好的情感。
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渗透和情感教育的深化。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9
完成《牛郎织女》的教学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复述故事,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不足之处在于,对文中一些优美语句的赏析不够细致,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引导学生评价人物时,缺乏多元化的'视角,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语句赏析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评价人物。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20
在本次《牛郎织女》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通过对牛郎、织女以及老牛等角色的细致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了他们的善良、勤劳和勇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
例如,在分析牛郎的形象时,让学生从他的身世、日常劳作以及对织女的感情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牛郎的坚韧与善良。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讲述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他们相会时的'场景和心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有的学生想象到了银河边璀璨的星光,牛郎织女激动的泪水,还有他们相互倾诉的深情话语。
二、不足之处
1、对民间故事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
在教学中,仅仅侧重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探究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以及社会背景。
比如,对于“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与牛郎织女故事的关联,只是简单提及,没有深入讲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小组讨论的效果有待提高
在组织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例如,在讨论牛郎织女爱情的伟大之处时,个别小组只是简单地列举了一些表面现象,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对民间故事文化内涵的研究和教学
在今后的备课中,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元素,通过多媒体资料、文化讲座等形式,丰富学生对民间文化的了解。
2、优化小组讨论的组织方式
提前明确讨论的主题和要求,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21
《牛郎织女》是一则经典的民间故事,在本次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优点
1、注重朗读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故事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和对文本的理解。
特别是在牛郎织女相会的段落,让学生带着深情朗读,更好地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
2、巧妙运用多媒体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了牛郎织女的形象和相关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故事情境。
比如,在讲述老牛的神奇之处时,播放了一段相关的动画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二、不足
1、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讲解故事的细节部分花费了过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和总结环节略显仓促,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
例如,在分析织女下凡的原因时,学生们讨论热烈,我没有及时收住,影响了后续教学进度。
2、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课堂提问和互动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三、改进策略
1、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在备课过程中,精确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并且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充分的讲解和探讨,同时也为拓展和总结留出充裕的时间。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的方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22
教授完《牛郎织女》这一课,我有以下的思考: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问题引导,激发思考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提问“牛郎织女的爱情为什么会受到阻挠?”引发学生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2、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能够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评价方式单一
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主要以口头表扬为主,评价不够具体和多元化,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三、改进方向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爱情、友情和亲情,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丰富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书面评价、小组评价等,并且评价要具体、有针对性,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23
回顾《牛郎织女》的教学过程,以下是我的反思:
一、成功点
1、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通过讲述民间故事的特点,如口口相传、情节夸张等,让学生体会到民间故事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牛郎织女之间坚定不移的爱情,以及他们为了爱情勇敢抗争的精神,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
1、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
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拓展阅读不够
没有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民间故事,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对民间故事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多的自主学习环节,如让学生自主分析人物形象、总结故事主题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加强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的民间故事书籍或文章,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24
在完成《牛郎织女》的教学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优点
1、设情境,增强体验
通过创设情境,如让学生扮演牛郎织女,模拟他们的对话和心情,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将《牛郎织女》与其他类似的民间故事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共性和个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不足
1、对故事中的语言描写分析不够
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品味故事中的优美语言,感受民间语言的独特韵味。
2、课堂互动形式较为单一
主要以师生问答为主,缺少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展示等多样化的互动形式。
三、改进办法
1、加强语言描写的`教学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精彩的语言描写,分析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2、丰富课堂互动形式
设计更多的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0-06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4-06
《牛郎织女》教后反思10-06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03-30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0-07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03-30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04-24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学优秀11-18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