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并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能用替换的方式进行仿编儿歌。
3、激发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二、活动准备
1、事先做好折纸鸭、泥塑狗、绘画羊、自制玩具飞机各一个,其他作品若干、PPT课件。
折纸、油泥、笔等。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一)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手工、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1.教师将幼儿带到展示台前,请幼儿观看各种手工、绘画作品。
2.请幼儿说出展览作品的名称及其所用的材料。
3.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好看的玩具和图画都是谁做的吗?(老师)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讲的也是老师会做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诗歌。
2.教师:诗歌里讲到老师的手会做哪些东西呢?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任意指出教具(鸭、狗、羊、飞机)
(三)教师借助教具再次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诗歌。
1.展示折纸“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强调动词“折”与“摇”)
2.展示泥塑的`“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强调动词“捏”与“叫”)
3.展示绘画的“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强调动词“画”与“吃”)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强调动词“做”与“飞”)
5.幼儿在教师演示教具时可以轻轻跟念。
(四)教师针对诗歌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诗歌里为什么说老师的手真巧?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3.教师:老师的手真巧,除了诗歌里说的,你们平时还看到、知道老师会做什么?4.请几名幼儿说一说老师还会做什么。(引导幼儿从班上每一位老师说起)
5.鼓励幼儿认真和教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能干。
(五)引导幼儿用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仿编诗歌。如可以替换为:“老师的手,真巧!剪只青蛙呱呱呱----保护庄稼。”
2.鼓励幼儿将刚才讨论的关于老师会做的事编进诗歌里。
(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师幼合作念。如老师念“老师的手,真巧!”,幼儿念“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2.男孩、女孩合作朗诵诗歌。
3.集体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阅读幼儿用书,继续仿编诗歌。
附儿歌《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
折只鸭子“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
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
画只小羊“咩咩咩”爱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艘飞船“嗖嗖嗖”飞得高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2
设计思路: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
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并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能用替换的方式进行仿编儿歌。
3、激发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二、活动准备
1、事先做好折纸鸭、泥塑狗、绘画羊、自制玩具飞机各一个,其他作品若干、PPT课件。
折纸、油泥、笔等。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一)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手工、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1.教师将幼儿带到展示台前,请幼儿观看各种手工、绘画作品。
2.请幼儿说出展览作品的名称及其所用的材料。
3.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好看的玩具和图画都是谁做的吗?(老师)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讲的也是老师会做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诗歌。
2.教师:诗歌里讲到老师的手会做哪些东西呢?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任意指出教具(鸭、狗、羊、飞机)
(三)教师借助教具再次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诗歌。
1.展示折纸“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强调动词“折”与“摇”)
2.展示泥塑的“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强调动词“捏”与“叫”)
3.展示绘画的`“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强调动词“画”与“吃”)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强调动词“做”与“飞”)
5.幼儿在教师演示教具时可以轻轻跟念。
(四)教师针对诗歌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诗歌里为什么说老师的手真巧?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3.教师:老师的手真巧,除了诗歌里说的,你们平时还看到、知道老师会做什么?4.请几名幼儿说一说老师还会做什么。(引导幼儿从班上每一位老师说起)
5.鼓励幼儿认真和教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能干。
(五)引导幼儿用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仿编诗歌。如可以替换为:“老师的手,真巧!剪只青蛙呱呱呱----保护庄稼。”
2.鼓励幼儿将刚才讨论的关于老师会做的事编进诗歌里。
(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师幼合作念。如老师念“老师的手,真巧!”,幼儿念“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2.男孩、女孩合作朗诵诗歌。
3.集体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阅读幼儿用书,继续仿编诗歌。
附儿歌《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
折只鸭子“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
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
画只小羊“咩咩咩”爱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艘飞船“嗖嗖嗖”飞得高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03-18
中班教案语言活动《树真好》反思08-26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反思09-25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02-04
中班语言教案反思11-01
中班语言教案与反思03-20
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01-1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10
中班活动教案:语言03-02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