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的课文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的课文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落花生的课文反思1
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在课前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从而让学生知道花生名字的'来历。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教强的教育意义。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积极发言。
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的课文反思2
本以为自己的声音很清脆,看录像时发现自己的声音很大,缺乏张力,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缺乏层次感,连带着课堂就不是太能吸引人。想起盛新凤老师说的.话,课堂上说话一定要轻轻柔柔的说,不要太用力,这样课才有美感。这句话早就记在心里,可是当局者迷,自己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太在意。这次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看这节课,才知道自己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以后一定努力改正。
教学总结花生的可贵品质时,我估计孩子们可能会结合课文内容来说,准备在学生们自由发言后总结给出“不图虚名、默默奉献”这些词的。没想到上课时学生们直接就把这两个词说了出来,我当时把这两个词板书后,这一环节的教学就结束了。课上完后,我很后悔,当时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说他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因为课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前看课课通都把这两个词写到了书上,其实大部分同学似懂非懂。因为缺乏教育机智,这个环节没处理好。
落花生的课文反思3
一、棒棒、胖胖比一比(在此环节区别两位天使特征的不同,理解反义词)
1、出示两位天使,提问:仔细看看、比比,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2、出现胖瘦、高矮两组字,并理解反义词。
3、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用故事里的语句小结天使的不同特征。
二、天使、幼儿共游戏(在此环节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理解,了解更多的.反义词)
1、看图片,说相反
连续逐页看故事画面,教师用故事中的语句简单介绍画面主题。
提问:两位天使在玩的时候发生了哪些相反的事?
幼儿自由选择画面,并说说画面中的相反意思。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点评自己在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中所上的语言活动"棒棒和胖胖天使",我觉得那便是"赋有挑战性"。
落花生的课文反思4
这节课我以火车带领学生去游玩为引子,引出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发声练习、主题旋律的教学、歌曲新授的教学。这样可以根据主题教学内容紧紧的抓住孩子们的心。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唱旋律的乐趣。歌曲反复聆听,加深孩子们对歌曲的印象,这样孩子们在学唱的环节就能掌握的.更快,同时在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让孩子掌握一定得伴奏方法,并且也丰富了孩子们的音乐内涵,舞蹈的加入,让孩子们了解到人们经常用载歌载舞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不足之处:作为教师的我课堂节奏掌握不好,细节地方不会及时处理,例如:在孩子出现了跳舞旋转动作夸张的时候,不能及时制止,存在一定得安全隐患。提问的方式还是存在着提问的问题过大,孩子们不知从何回答。在这两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积累,多记录,希望自己能为孩子们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落花生的课文反思5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二、抓住诗眼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落花生的课文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落花生》的教学反思03-31
课文《落花生》的教学反思3篇05-30
课文《落花生》优秀教案05-15
落花生课文教案03-11
课文落花生教案(通用10篇)04-21
阳光课文反思06-17
藏戏课文反思07-10
《母鸡》课文的反思03-25
灯光课文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