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时间:2024-04-04 07:25:17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例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例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例文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例文1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现用的语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重

  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例文2

  随着期中考试落下帷幕,在批阅试卷的偶尔沉思瞬间,蓦然间发现原来一学期的一半时间已经过去了……,而作为一线年轻教师的我,在如孔子般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后,更应当静下心来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且行且思,方能成长进步。

  一、 教育教学理论方面

  这半个学期我阅读了不少教育教学论文、书籍:比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等,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其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大多数文章的主题,这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于身处教学一线的我们来说,就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就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必然要求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思维特征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效率归根到底不是教师“教”的效率,而是学生“学”的效率,我们的课堂容量应该是以学生能接受的容量来确定,讲多讲少,如何讲,应当围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来考虑。通过读陈漪明老师的《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一书,我学习了“什么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好历史课”、“怎样提高历史教学中的导入技巧”、“怎样利用历史图片、图画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等,作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讲述分析,理论应用于实践,着实让我受益颇深。

  二、 教学实践方面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过“教育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前行,在解决问题中前行”。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上一定要结合教学一线的实践,唯有反思才能成长。因此这学期我在阅读相关理论书籍文章时,也着意把这些理论用于实际教学中。比如在讲到《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其重点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学习,多数老师采取的方式就是“灌输”:“全会内容包括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三条,同学们在课本上标记一下背过来……”这样站在老师角度可能会觉得很清晰明确,只要背过就是了,但在学生看来其内容却是别扭拗口,难以记忆理解,参取这样的方式只会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厌倦,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我对此知识点作了如下处理:首先与学生共同学习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背景:如的结束、“两个凡是”的提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在此基础上把问题抛给学生:“如果你是当时国家重要领导人,此时要组织一次会议,请你确定一下会议发言提纲”,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言,由我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指导归纳,最后再展示会议的内容加深记忆。这样一来会议内容的学习就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了,效果也比“灌输”更佳。

  我把我的整个教学实践总结为三板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每一次新课都力求三方面的完善。而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它的时间定位是在课前,是在理解课标,并分析教材学情后,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和教学过程的方案。特别是在“教学过程”部分,要体现如何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织活动、释疑解惑和归纳小结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有设计充分完备了,才能在上课时有充分的把握与自信,正所谓“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嘛。

  三、 作业批改方面

  在作业批改方面,坚持以“勤”为主,加上一双“发现”的眼睛。即对学生作业及时批改,决不拖沓,并做好批改记录;同时在批改中注意学生出现的问题、易错点、难点,善于发现新课学习后学生掌握情况,做好反馈、纠正与巩固。

  四、 德育工作方面

  虽然我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注意了学生的德育情况。说课堂上,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本身就担负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从中发掘可利用因素。比如《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中“模范人物”一框题的学习,在学习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人物的模范事迹时,要善于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学习的楷模,甚至可以联系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此外,在课下也可以采取与学生谈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清初教育家颜元说过:“教之功有限,学之功不已”,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新课程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如此,学生才能实现更好地发展。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相关文章:

期中考试语文初二反思02-18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03-23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精华)11-02

期中考试语文初二反思6篇05-15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5篇)03-23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5篇03-23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通用10篇)11-24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范例【6篇】02-27

初二语文考试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