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23 07:42:38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通用

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通用1

  如何唤醒学生、感染学生?好久不来了!人啊!一旦松懈了勤奋的脚步,就会越来越懒!

  这些天在构思《扁鹊治病》的教学设计。当我“绞尽脑汁”终于完成了教案之后,却无意间又重温了被遗忘很久的一本书《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吓一跳!其中她谈到“如何唤醒学生、感染学生?”这一节时,这样写道:

  “教者的作用显得至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情感储备和调动——悲喜哀乐,酸甜苦辣;教师必须让自己、让学生通过文字“怡情养性”,让性情在“怡养”的状态中健旺起来。可以打这样的比方:如果说教材是“泉眼”,课堂就是一条有待引发出来的生命之河。既然是生命之河,“河水”的状态一定是恒温的,而不是忽冷忽热的。为了这条河的畅通与灵魂,教师还要为它修筑“岸”或“桥".有了岸的“约束”,桥的“搭建”,孩子们才如这生命之河中的生灵——水草丰茂,鱼虾成群,与天光云影共在这源头活水之中畅游”。

  “教师和孩子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完全沉浸于学习之中,教师的激情并不在于渲染,也不是教师的.刻意追求,激情只能缘于一种真实人的外露。那就是,无论什么性格的教师,其眼睛里流露的一定是对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而这,就是他(她)个体化的激情”。

  “听过太多的优质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

  我常想着:语文课堂,我们到底应该留给孩子们什么?是能力,是伴随着他们一生的学习、生活的能力!这个答案今天再一次得到了理论提升!我也会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通用2

  说到备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钻研教材,但在《扁鹊治病》一课的教学中,我更感受到的是,备课除了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生的盲点,让课堂教学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拿到《扁鹊治病》的第一稿,导入和初读课文的环节基本一致。在切入课文学习是这样设计的:

  1、同学们,课文中扁鹊给谁治病,结果怎样?

  2、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故事中知道扁鹊是一位神医,他能从死神手里把人救活,这次神医为何治不好病?是否徒有虚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扁鹊的句子,细心体会,动笔写写;你从这些句子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了解扁鹊的医术高明,具有先知先觉的智慧。)

  看起来较满意,板块也较清晰,因而一开始也没试教。等到试教时。第一个问题一出示:同学们,课文中扁鹊给谁治病,结果怎样?很多同学都纷纷举手:扁鹊给蔡桓公治病,可蔡桓公不让他治,最后蔡桓公死了。学生都已知道了是蔡桓公不让扁鹊治病,接下去我们还怎么去找原因呢?这些环节不是形同虚设吗?

  于是,这天晚上霍老师和我一起修改教案稿。当我打入“同学们,课文中扁鹊给谁治病,结果怎样?”脑中立刻跳出白天试教时学生的回答,自然而然地打入“你从哪儿看出蔡桓公不让扁鹊治病呢?”学生的一句句回答仿佛响在我耳旁……“扁鹊那么有名,为什么蔡桓公不让他治呢?”思路越来越顺畅……

  第二天,我拿着修改稿去试教,感觉课堂十分融洽。其实,里面的内容我没换,只是提问的切入口改变了。

  这堂课又一次让我感受到:备课真的要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通用3

  感受最深的教材处理介绍或教学片断摘录:

  《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在教学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在这堂课上,学生提出了几个较有价值的问题:

  1、蔡桓公为什么总是不听扁鹊劝告?

  2、既然蔡桓公根本不愿听扁鹊的话,扁鹊为什么还要几次三番对蔡桓公说他的病呢?

  3、扁鹊可以直接告诉蔡桓公不治的后果,为什么要一次次地说?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第3个问题引起了纷争,学生需要重新回到文本,仔细体会蔡桓公的性格。有的说,蔡桓公根本不会听的,一位是天方夜谭,因为当时他觉得身体很健康。有的说,这样将会使蔡桓公误会更深,以为他又在故弄玄虚。有的说,如果那么直接,说不定蔡桓公一怒之下会把扁鹊拉出去杀了,不是说“伴君如伴虎”嘛。最后再回到扁鹊这个固执偏见,自以为是,最终导致小病不医,一命呜呼的结果。这个问题深化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

【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扁鹊治病》教学反思03-27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02-05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10-07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精选15篇)10-03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通用17篇)12-15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07-24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02-05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01-01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