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26 18:10:12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周三年级的孩子对分数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初步认识,如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在上课的前一天,我给孩子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因为我觉得孩子们从上小学开始一直接触着整数,初次接触分数还是先在脑子里对分数有个印象才好。这节课是以情境导入新课的:秋天到了,学校组织了一次秋游,同学们都非常开心,他们带了自己最爱吃的食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丽和小华都带了哪些好吃的吧~情境图展示了野餐的图片,四个苹果、两瓶水和一个美味的蛋糕。我引导着孩子们:”他们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要一起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怎么分才是最公平的.呢?“我们班的孩子纷纷回答:”平均分。“听到学生的回答我很满意,可以等到下一个问题时我就笑不出来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我问:”那么这里有四个苹果,我们要平均分给他们俩人,每人分多少个呢?“话音一落,就听见几个孩子中气十足、十分自信的回答道:”二分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当时我就有一种后悔的感觉,早知道不让这群孩子回家预习了,预习的后果居然是答非所问"…后来我让他们好好想想到底是多少,他们才思考了一下,回答我每人分两个。虽然有前面这个小乌龙,纠正之后,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分数的认识中。学习了分数的组成,学会了判断涂色部分占了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也学习了如何判断几分之一的比较大小。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对分数学习的热情,仿佛分数是一个新奇神秘的玩具,孩子们都对探索其中间的奥秘乐此不疲,这种学习的精神让我十分满开心!加油孩子们,相信后面分数的学习你们会学的更棒!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结合情景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在教学中我做的好的地方有: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进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看书”、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提出了“他们拿出的支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支,一个是4支,这是为什么呢?”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充分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1、还是不敢大胆放手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没有让学生进行总结,总是怕学生说不到位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教学流程。

  2、对于每一部分每一阶段的强调总结不够,缺少知识的提炼和升华。

  3、对于每一部分每一阶段的过渡不够自然,衔接的不够顺畅。

  4、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学生回答完选择题后,应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其他同学好好听一下,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关分数的知识,它也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我们所学的数的概念补充和扩展。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单元的关键就是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创设一个猴子分桃的场景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充分直观的理解分数的概念,加强平均分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希望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图片,并找其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其实离自己很近。也使一些害怕学数学的同学漫漫的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但这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教师虽然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但是没有及时地注意对差生的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的活学活用,更要注重对一些基础知识的加深巩固和练习,在课上解决一部分的差生。

  而另一课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锻炼、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整堂课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

  1、从生活情景出发,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76页、77页和78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有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本节课,我采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去化缘,看到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时问学生一份是其中的几分之几?(复习分数的意义)紧接着,孙悟空分桃子,6个桃子分成两份,一份是其中的几分之几;12个桃子,一份是其中的几分之几;100个桃子呢?一筐桃子呢?学生总结:一些桃子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接下来的活动内容,学生按照要求各自在图上分一分、涂一涂,再重点讨论操作时的思考过程,突出:把一盘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是学生认识到:不管一盘桃有几个,只要是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盘桃子二分之一。

  教学例2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认识二分之一的学习经验,主动开展思考和讨论。可以先要求学生在教材提供的实物图上各自分一分、填一填,再通过交流,引导他们把三分之一的含义表述清楚。最后,还可组织适当的比较:例2和例1都是分6个桃。使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也就不同。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整体方面: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上课开始先出示了一些水果的图片(一个苹果、四个桔子、一串香蕉等)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学生认识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接着,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进行对折,问每份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回想上学期学习的分数: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把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把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1/8,……,如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它的1/20。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让学生有效地复习和回顾上学期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教授新课时,创设小猴分桃子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呢?是小猴最爱吃的水果,猜猜是什么?(桃子)把这袋桃也来分一分,应该怎么分?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一呢?(四个桃,四只小猴)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为什么是四分之一。请学生再说说。指出:把四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个小猴分到其中的一份,是整体的四分之一。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接着分四个桃给两个小猴,他们看到这盘桃子,马上在脑海中建立这样的联系:这里有4个桃子。而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时,他们又建立了“每份是两个”的信息,所以他们认为每个小猴应占这4个桃的四分之二。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后,用直观的教具让学生亲自上黑板分了分,再比较1/2和2/4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要用1/2?让学生讨论后从意义上自己进行了纠正,明确把四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猴分到其中的一份,是整体的二分之一。紧接着在课本例题的基础上有进行了改动:6个桃,分给两只小猴,每个小猴分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如果有12个桃,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桃的数量不断地变化,可为什么结果都是二分之一?学生又陷入了沉思。趁机让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经过交流,学生明确了:不管具体有几个都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只要把这些东西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要知道一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关键要看平均分成几份。接着就进行了几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中强调学生用虚线分一分。通过动手操作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在这一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体会到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通过练习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的总结时,提出: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上学期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吗?再次让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分数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一、直观地认识分数

  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结果时说,我们这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学生会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同学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决赛等等。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出直观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

  师:你知道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多少么吗?

  生:半个

  根据学生的关于一半的回答趁势导入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例如,有的学生用纸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认识的分数。

  我认为通过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举出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例子,这样的'反馈不仅能体现其对学习的体验过程,还能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或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学生的举一反三,不同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变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击变式、拓展思维训练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①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图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师: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过变式、拓展思维例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数学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数感的培养,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因此实际上是“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认识并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是概括和理解分数的意义需要,同时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颇费脑筋。由于单位“1”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最后借助实物“1个手指”,埋下伏笔,通过对“1个手指可以代表什么”的探讨,来帮助学生对单位“1”概念的理解。这样的处理,自我感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学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在本节课中,我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本节课由于没有面面俱到,该放手的时候我放手,该我讲的时候重点讲,自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好的,重视理解单位“1”以及分数的单位。学生表述分数的意义还是比较规范的。但这节课依然没有能够让学生说充分说彻底。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争论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行为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参与、思维的参与。因此一上课我以“1根小棒能用1来表示,4根小棒能不能用‘1’来表示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愿望。当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单位“1”时,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习兴趣由此而生。

  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上,我没有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创设各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尝试、争论、比较、思考中逐渐完善对分数的认识,思考逐渐走向深入。如:学生认识的分数的基础是分东西时,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就产生了分数,那现在分得结果是整数,为什么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当学生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分西瓜和分桃子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是不是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怎样用分数表示呢?最后通过让学生画出你喜欢的东西,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进一步认识到分数是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数表示的部分可以是整数,也可以不是整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不断地争论中发现原有认知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和构建了新的认知网络,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刻的发展。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维。

  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如学生对是用四分之一表示还是用八分之二来表示的争论时,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来摆一摆,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再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示出其中的`二分之一,让学生通过拍手游戏、找出生活中的分数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这些活动为学生思维的具体化、深刻化提供了机会,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有了深刻的认识。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这包括思考什么,如何思考,直至进行深度思考,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我们在课堂上永远的追求。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利用多媒体,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体验“裁定”的滋味。这样,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展开。

  二、在教学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初步感知新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折几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把哪些东西平均分?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课一开始,对分数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复习,接着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去平均分,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说和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值得改进,比如:复习时间安排不妥当,以至于设计的精彩练习没有时间进行;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有点重复嗦,总害怕担心学生没有掌握;还有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师取而代之。其次,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地磨练。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分数的再认识,再一次看到这一课的时候,自己还是感觉这么的陌生,心里的感觉真不是滋味?为什么怎么说呢?记得自己五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新教师会教的时候上的就是这一课,那一次没有上好!在那之后,自己看到关于这堂课最有价值的就是上法,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夏老师上的这堂课,给我的体会非常的深刻?今年,张齐华老师也演绎了这堂分数的意义。最近再看黄老师的《活的课堂》,看到了黄老师的`这堂课。三节课看下来,自己似乎还是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简单清楚的理解这样课。给我最为深刻的理解就是一节课反映的是一种理念。

  夏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就是分数。张齐华老师的课最为明显地方就是单位“1”,老师直接从单位“1”入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1”,当单位“1”规定之后,2表示多少?3表示多少?二分之一表示多少?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的课堂为出发点,把学生的课堂资源进行吃哦过分的利用。想到这里,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要上的课是什么?要反映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自己简单的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回顾以前已经知道分数的含义,学生似乎说不出来,这是,教师马上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说一说分数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材料时候,再让学生知道,这里的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信封就是单位“1”,做到单位“1” 的认识;环节二:让学生猜一猜,一直一个图形四分之一是一个小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应该是什么?这之后,让学生思考着先画一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反馈,教师提供出四个孤立的小正方形,问学生?这样可以么?讨论?出乎意料,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四个小正方形不是一个图形?一时间有点束手无策,但是马上追问: “能不能看成是一个图形呢?”从而做到单位“1”整体的提升,并让学生举例深化感知;环节三,出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让学生提升分数的意义,不断完善。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饼”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折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为他们开辟探索实践的天地,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对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引导他们亲自经历了分数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探究有趣的数学。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通过分月饼先谈谈对1/2的认识,了解1/2的意义,知道1/2的写法和读法。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在1/2的基础上,通过习题中的'问题:一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是其中1份,能否用1/2来表示?这样来认识1/3,又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认识各种图形的1/4,讨论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不足的是评价的重点还不是很到位,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速度还有待提高,学生倾听的习惯还要加强。如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具匠心,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规范,板书还要多加练习等等。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课前谈话:上个星期同学们做了一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春游)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喜爱春游呢?(有好吃的,自由自在地玩…..)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谈话:今天4只小猴也上山游玩来了,瞧,他们正在吃桃呢!只有一个桃怎么分呢?你知道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的几分之几吗?

  生:把一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1/4。

  【课件演示分桃过程】

  师:你是怎么想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4 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生:4是分数的分母,表示把一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1是分子,表示每只猴吃了其中的1份。

  导入新课: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认识4个桃的1/4。

  谈话:小猴只吃这一小块桃够吗?猴妈妈又从口袋里拿出了4个桃子,你们猜:猴妈妈肯定会把4个桃子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出桃子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指名汇报:因为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

  根据学生汇报,圈一圈,演示分桃过程。

  师: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

  师:这里的“4”表示的是平均分成了4份,而不是总共有4个桃子。

  在黑板上贴出一个桃的分配图片:

  师:这两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都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所分桃子的1/4。

  生:第一次是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一小块;第二次,是把四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一个桃。

  师: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桃平均分成四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我们还可以把四个桃,也就是一些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同样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2、认识一些物体的1/2。

  谈话:趁小猴们吃得正开心,猴妈妈提了个问题要考考小猴们,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如果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

  给学生一分钟思考。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1/2。

  生2: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2/4。

  师:每只小猴分到的,到底是这些桃子的1/2还是2/4呢?你们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生1:我是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桃的1/2。

  生2:我是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其中两个桃是这些桃的2/4。

  师:他们谁说得有道理呢?咱们用粉笔代替桃子来演一演,好吗?

  请这两位同学上讲台,教师拿出四支粉笔,平均分给这两位同学: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转自数学 吧 )

  师:粉笔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齐答:2份。

  师:这2枝粉笔是其中几份呢?

  生齐答:1份。

  师:每个同学分得这些粉笔的几分之几?

  生齐答:1/2。

  师:如果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如果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1/2。

  【课件出示上面3次分桃的情况。】

  师:为什么3次分桃每只小猴都分到这些桃的1/2?

  生:都是把这些桃平均分成2份。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给两只小猴。

  师:猴子的只数就是什么?作分数的……?

  生:平均分成的份数,作分数的分母。

  3、认识一些物体的1/4。

  谈话:老师这里现在有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总数的几分之几呢?

  请同学们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在黑板上贴出桃子图片,指名演示分的过程: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 ,每份是这些桃子的1/4。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张贴的三次分桃的过程,每只小猴第一次分到一小块桃、第二次分到1个桃、第三次分到2个桃。为什么都用1/4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把所有的桃平均分成了4份。

  师:分母“4”表示什么意义?分子“1”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表示这些桃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猴吃了其中的1份。

  师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4、强化练习:

  师:猴妈妈的袋子里还剩下一些桃,如果把这些桃平均分给五只猴,每只猴分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生:1/5。

  师:如果平均分给六只猴呢?

  生:1/6。

  ……

  三、应用巩固,拓展延伸。

  游戏:分一分。

  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12根小棒。

  师:你能拿出这些小棒的1/2吗?是几根小棒?

  生:6根。

  师:你能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

  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指名汇报。

  生:这些小棒的1/3是4根。

  生:这些小棒的1/4是3根。

  生:这些小棒的1/6是2根。

  生:这些小棒的1/12是1根。

  师:你能拿出24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呢?

  ……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分数知识,在生活中找一找,用“谁是谁的几分之一”说一句话吗?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其难点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都有一个或几个物体,受物体个数的干扰,学生往往容易把物体的个数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混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本质,完成分数意义的构建。如何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哪些?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我课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 用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呢?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既能唤醒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同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经过再三思考,本节课上我直接使用了教材提(转自数学 吧 )供的小猴吃桃的场景,小猴吃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素材,分桃的过程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记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分数意义、平均分等概念的复习。在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的同时,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

  二、用问题指引思维的方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好的问题能指引思维的方向,能给思维以动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层层设问,有目的的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点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揭开分数的奥秘。课堂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的空间,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答案。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能拿出24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呢?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

  三、通过对比感悟分数的本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怎样让学生在一次次分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本质含义?我想到了对比,对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本节课通过一个桃子的1/4和四个桃子的1/4的对比,初步渗透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概念;通过4个、6个、8个桃子的1/2的对比,引导学生透彻把握一个整体的1/2的本质含义;最后通过一个桃的1/4、四个桃的1/4、八个桃的1/4的对比,帮助学生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终于在多次对比中感悟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本质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朴实而又扎实的课堂才能反应出数学真正的美。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一起构建一堂朴实、扎实而又灵动的数学课。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意义等内容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巧设悬念导入,有效组织教学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讲起,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不能实现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我在学生认识时,先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上色,让全体学生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出示图形请同学判断能否用表21示,说一说理由。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

  三、设计层次性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判断题,读写分数等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的.相关知识,利用思考题中的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我想通过一系列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何珊认识分数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对后面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学中我从创设小明和小红星期天“野餐郊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再提问:“怎样分比较公平,两人都满意?”,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两个人平均分一个蛋糕,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三张长方形纸片和三个同样大的圆纸片。学生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尤其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请学生将圆纸片当成西瓜,将纸片折一折、分一分,学生就能很快地直观地比较出分数的大小。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思考、去说、去反复实践、去发现。在教学中学生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学生折出了五种方法,这进一步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

  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时间把握不够,有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妥当。如用不同的方法折出四分之一,有的学生没涂色,认为折出四份就表示四分之一了。作为一个教师,我还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0-06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07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09-30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04-16

《认识分数》优秀教学反思10-0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30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09-3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2-0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2-18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