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时间:2024-05-22 15:07:47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精选]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5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5篇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

  活动目标:

  1.寻找物体的特征,运用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分类。

  2.有参与学习寻找特征进行提问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 绘本《小熊的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白板课件。

  2、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小熊一家和怪物

  1、介绍小熊一家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郊游吗?

  2、师:喜欢郊游的小熊也出门咯,看!他们来了。小熊的一家有小熊、熊爸爸、熊妈妈、还有熊哥哥和熊妹妹。

  3、师:小熊一家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着,但是走啊走也找不到人家,小熊一家迷路了!

  二、猜猜城堡的主人

  1、来到怪物家

  提问:小熊一家走着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一个大大的城堡,一起跟随小熊一家走进城堡,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小结:又渴又饿的小熊一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忍不住大吃起来。

  2、发现怪物的不同

  提问:就在大家吃的欢时,发生了什么事?你们看,熊爸爸的表情怎么样?原来走来了一只怪物。哦,不对,是2只,3只···哇!是20只怪物!看看这些怪物有什么不同?

  小结:他们长相不同(头上有角、长胡子)、穿着不同(衣服的花纹、鞋子)、动作不同(有的双手抱着、有的双手打开)(教师边总结,边出示相关的图形记号。)

  3、猜猜城堡的主人

  要求:原来怪物要小熊用提问的方法来猜城堡的主人。小熊只能问5个问题,怪物们回答“是或者不是”,问过得不能再问。猜对了就放走小熊一家。

  ① :我们来看看小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出示怪物头上的角)

  “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头上是有角的吗?”幼儿根据特征进行初步筛选。

  师:小熊接着问第二个问题:“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是有胡子的吗?(出示胡子)”

  提问:头上有角,没有胡子的怪物有哪些呢?请你们帮助小熊将他们区分出来。

  引导幼儿根据怪物头上有角、没有胡子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师:数一数,头上有角、没有胡子的怪物有几个?现在只剩三个问题了,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来提问呢?先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提问: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来提问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怪物,找出它们的综合特征,并根据:“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是···吗?”句式来提问。

  ③师:剩下的两个怪物长得太像了。

  提问:看看,他们什么地方一样?

  它们都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花皮肤、穿着红鞋子。吵吵闹闹的怪物们嘲笑着熊弟弟,都在咧着嘴哈哈大笑。

  这时,小熊眼前一亮,他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是有牙齿的吗?”(播放录音)只见没有牙齿的怪物马上捂住了嘴巴。

  提问:你们猜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人呢?

  小结:勇敢的小熊和我们都非常聪明。原来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花皮肤、穿红鞋子、捂住嘴没有牙齿的怪物就是城堡的主人!

  3、欢乐派对

  提问:正当小熊一家得意地想走出城门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课件:怪物拦住门口)

  4、小结:呵呵,原来城堡的主人想开一个新年派对,他想邀请小熊的一家。

  三、寻找6个小主人

  1、教师要求: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请幼儿按照信息提示卡上的.内容,来寻找符合三个特征的城堡小主人。

  2、幼儿操作。

  幼儿在提供的6个怪物中寻找符合条件的怪物。(教师引导幼儿可以逐个分类排除来找)

  3、展示找到的6个城堡小主人

  幼儿介绍按3个特征寻找怪物的方法。(1、直接看出来;2、进过分类排除,很快找到相对应的怪物。)

  四、延伸,送礼物

  1、教师:“怪物要送给我们小朋友礼物。”出示课件,礼物盒,请幼儿观察这些礼物的不同之处(系蝴蝶结的、正方体和圆柱体、大的和小的、红的和蓝的)。

  2、请幼儿用提问的方法来猜礼物盒。

  3、猜到礼物,给小朋友送礼物。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趣味性很强的数学绘本课,故事中讲到了小熊一家迷路了!突然遇到了一个大城堡,里面什么人也没有,但有一桌子好吃的。小熊一家乐坏了,吃啊吃!就在这时怪物们回来了,提出谜题要它们——猜猜谁是城堡的主人。小熊也不慌也不忙,分类再分类,找出城堡主人好轻松!最后大家一起玩,热热闹闹好开心!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教会小朋友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概念。通过分类的方法来“找出城堡的主人“教会小朋友复合分类的方法,将数学知识融进绘本故事书里,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一边读着精彩的故事书,一边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本次活动中增加了一个二次分类板的介绍,让学生学习看标记把图形分类,事物有很多特性,但由于幼儿期的孩子只注意最显眼的那个,所以他们缺乏同时考虑几个属性的能力。所以刚开始时把最显著的特征:头上有角的和没角的作为标准进行分类活动,再逐渐把分类标准详细化。然后把两个以上的分类标准一起展示出来,让孩子体验二次分类的过程。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2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2、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已掌握8以内的数字及数数,配合圣诞节到了圣诞老人送礼物的的情景主题,激发幼儿数数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在愉快有序地操作中,体验动手数数的有趣。

  2、能在收圣诞礼物的游戏情景中运用各种方法点数8以内的物品数量,说出总数。

  3、能不受物品空间排列、颜色、形状、大小等的干扰正确进行点数和数物对应,初步建立数的“守恒”概念。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不受物品空间排列、颜色、形状、大小等的干扰正确进行点数和数物对应,初步建立数的“守恒”概念。

  活动准备

  1、角色扮演圣诞老人、种类不同的“圣诞礼物”、圆点卡片、实物卡片等

  活动过程

  一、寻找各种物品,自由数数

  1、以要过圣诞节了圣诞老人来送礼物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师幼随圣诞歌入场:

  师:宝贝们,什么节要到了?;圣诞节的时候最想见到谁啊?

  2、圣诞老人进场送礼物,先观察圣诞老人的衣服有什么不同,衣服上的各种装饰品的数量:

  师:哇,圣诞老人的衣服好特别哦,小朋友快来找找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泛答

  二、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数数,初步建立数的“守恒”概念

  1、收到圣诞老人送来两组分别数量相等但排列、大小不同的礼物。(引导幼儿有礼貌的'接受礼物)

  师:现在请宝贝们找个位置轻轻的坐下,我们来看看圣诞老人给我们送来了神秘礼物。

  2、出示第一组,大小不一数量一样的两串糖果,提出要求鼓励幼儿先轻声点数第一串鞭炮,再出示第二串幼儿大致比较哪串多哪串少?最后一起验证不受大小干扰一样多,同上第二组幼儿默数并比较两串雪娃娃谁哪个多,哪个少,不受排列稀疏干扰。

  三、分享圣诞礼物,幼儿点数自己所得到的礼物,并进行按数取物。

  师:哇,宝贝们,圣诞老人送了你们这么多礼物啊,请你悄悄的告诉你旁边的小伙伴你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多少。

  1、师以不同方式出示数量,幼儿用收到的礼物按出示的数量取物并摆放。(数字卡5、4声猫叫、直接报数、圆点卡片、实物卡片、比2多1等。)

  四、找数字相等的礼物,练习数物对应

  师:宝贝们太厉害了,现在请宝贝拿着卡片去旁边的礼物找找看那些礼物和你们的礼物是相等的。

  教学反思

  1、材料礼物盒的准备不够合理孩子打开时比较麻烦

  2、 个别幼儿在数物对应上经验欠缺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4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初步感知和理解序数。

  2、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清楚地进行表达。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排队、坐座位等活动中体验过第几的概念。

  物质准备:教具:火车图片,小动物图片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活动难点: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感知和理解序数。

  活动过程:

  1、小动物坐火车教师出事火车图片:这是什么?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幼儿目测并讲述。

  教师出示小猫图片:小动物要坐火车去游玩。小猫坐第几号车厢呢?引导幼儿观察小猫手上的票的数字,理解小猫坐第2号车厢,请幼儿找第2号车厢,并把小猫送上火车。

  教师再出示几个小动物图片,分别引导幼儿观察火车上的小动物,说一说谁在第一个,谁在第二个……

  2、小组操作活动找小猫。观察画面,找一找小猫在哪儿,说一说小猫排在队伍的第几个。

  住在哪儿。请幼儿看看楼房里每一层住了哪些小动物?请连线表示小动物居住的楼层。并给居住在第三层和第五层上的小动物涂上红色的星星。

  活动评价:

  请7个小朋友上来排一排,请大家说说每个人排在第几个,进一步理解序数。

  表扬能清楚地讲述活动的幼儿。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5

  活动目标:

  1.对数量在10 以内的两个集合进行多少的比较。

  2.尝试正确说出两个集合的数量多几少几的关系。

  重点难点:

  《我的.数学》第4页。

  活动准备:

  《我的数学》第4页。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幼儿和椅子的数量帮助幼儿进行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比较。先请几名幼儿站上来,再在幼儿面前随意放几张椅子。请其他幼儿判断幼儿和椅子的数量谁多谁少,以及他们之间相差的数量,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最后请幼儿坐到椅子上来验证结果。

  1.这里有几个小朋友(椅子)?你是怎么数的?

  2.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为什么?

  3.小朋友比椅子多(少)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小朋友坐到椅子上,多出了几个小朋友(几张小椅子)?你说对了吗?

  二、再随意拿取教室里随手可得的物品,带领幼儿继续做练习,两个集合的数量都不要超过10,如果幼儿整体能力很强,教室可以尝试增加数量。但不要超过15。

  三、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至第4页,数一数画面上的椅子和被子分别有几个,并说出多出的数量。

  活动反思:

  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效果很好。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6

  活动目标:

  1、用英语认读数字1―10,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数字的用处大。

  2、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物品;

  2、电脑课件(打电话的情景)

  3、英语儿歌

  活动过程:

  一、 英语儿歌引出。

  提问:说说这首儿歌里有哪些数字?

  二、介绍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

  你收集的'材料上有哪些数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此进行提升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食品袋上的数字代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药瓶上不仅有保质期,而且还有剂量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字用处很大。它可以表示顺序、日期、时间等。如果没有数字,生活就会变得乱糟糟,甚至还会出事故呢!)。

  三、给“哆啦A梦”打电话,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出示三组数字相同但排列不同的电话号码,说说它们有什么秘密吗?怎么知道哪个是“哆啦A梦”的?)

  四、和“哆啦A梦”交朋友。 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大声告诉“哆啦A梦”(人机互动)。

  附:英文儿歌

  One two one two go to the zoo , Three four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 Five six five six give me a ki , Sever eight sever eight put on my hat , Nine ten nine ten clap my hands 。 (此儿歌每句都要重复)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7

  活动目标:

  1、认读6以内的数,了解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6数字卡、1个大骰子、动物图卡若干、包装袋(上面有数字)、糖块若干、 房子6座、盘子若干、小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一根棍

  二、认读6以内的数字,通过看看说说动动,了解6以内数字的实际意义。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幼儿认读6以内的数字

  教师: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请xx 小朋友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小结:不同数量的圆点,表示不同的数字,那么所有不同东西都能用不同数字表示。

  2、游戏:贴卡片

  幼儿动手操作数与量的对应

  3、游戏:投骰子

  幼儿投骰子,投出几,其他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三、游戏:给小动物送“食物”

  幼儿操作,数物配对,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幼儿根据食品袋上的数字,放入相应数量的食物,送给小动物们,进一步学习数与量的对应。

  四、游戏:送小动物回家,通过游戏再次提升获得的数学经验

  教师:小动物们吃饱了要回家了,请小朋友送它们回家,小动物身上的数字表示它们住的房子是几号,

  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活动结束:小动物找到家了,小朋友也该回家了和小动物说再见。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从始至终一直由游戏贯穿,游戏活动吸引孩子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幼儿都乐意参与活动,目标完成良好。活动的操作材料也提供的很充分,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对活动的材料感兴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寻找法,探索法,通过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对6以内数的正确认识。从而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8

  活动目标:

  1.能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借助折叠的方法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变化。

  2.活动中喜欢思考,尝试在动手操作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方巾一块、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大图形板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方巾魔术——复习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幼儿交流三种图形的不同特征。

  1.出示方巾引导幼儿观察方巾的形状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拿什么变呢?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手帕?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们看这四条直直的边,一样长短吗?

  2.教师表演魔术,分别变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小朋友准备好咯!老师要开始变了,眼睛睁大,你们帮我数一二三好不好?看,这是什么形状的呢?

  三角形有几条边?谁来摸摸看这三条边是什么样子的?

  那有几个角呢?我请一个小朋友把它点出来。这个角摸上去什么感觉?

  三角形有三条斜斜的边,三个尖尖的角,我们现在请三角形在这里坐一会,还想不想看老师继续变?

  (2)很有趣的对吗?再来,有没有?没有东西,你们帮我数到一二三好吗?这是什么形状?从哪里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呢?

  (3)好的,正方形坐一会,再来变好吗?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这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宝宝说你们帮我和正方形比一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教师直接用方巾变出长方形,吸引幼儿。

  (1)接下来还想不想看我再变?还拿这块手帕变好吗?这回变什么呢?看清楚了,你们帮我数一二三。

  (2)老师把什么形状变成了什么形状?谁来说说看?把一个正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刚刚我们说长方形是两条边长,两种条边短,是不是这样子的呢?你们会不会做小魔术师和老师一样变呢?

  二、幼儿尝试折纸变魔术——借助折叠的方法表现图形的基本特征

  1.幼儿尝试折叠,表现图形特征,鼓励幼儿折出不同的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

  (1)折叠长方形

  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个是什么形状的纸?你能和老师一样成为一个魔术师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都变好了,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你们看她是不是把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是怎么判断的?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变的?

  你们和她变得方法一样吗?原来把一个正方形边对边角对角的对折一次就会变成一个长方形。

  (2)折叠三角形 那如果要变三角形该怎么变呢?请你们动动脑筋试试看好不好?

  我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三角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你们变的方法跟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3)折叠正方形

  现在请你们将纸头都打开来,我给你们一张这么大的正方形,你能把它变成小一点的正方形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介绍下你是怎么变出小正方形的?还有没有不同变法的?2.第二次变图形,刚才我们已经变出过三角形,长方形,还有小的正方形,我们再来试试看还能不能变出更小、更多的形状来呢?可以是小小的正方形,也可以是小小长方形或小小三角形。

  3.相互交流经验探索折叠中图形大小、数量、形状的变化。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将变好的图形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变出了一些怎么样的图形,好不好?

  (2)请你来介绍下你变得是什么形状?你是怎么变的?

  (3)将基本的几种折法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一张正方形的纸,将它边对边,角对角折一折就能变成2个长方形;再折一折,可以变成4个小正方形;角对角折一折,可以变成2个三角形,再对折可以变成4个三角形,图形折的越小,数量就会越多,将这些小的图形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变成一个更大的图形。原来图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三、超级大图形——尝试合作拼搭组合图形

  1.教师分别出示大的图形版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幼儿分成三组完成图形的拼搭

  (1)介绍图形组合的规则

  我们分成三组,每组一个大图形,用你们手中的小图形去把大图形铺满。你要把小图形变成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这三种图形里面的一个,大小你自己决定。只要把你组里每个人的图形,都放到大图形上,正好把它铺满,不多也不少,就能够成功了。

  (2)幼儿自主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怎么变?几个人一起商量商量,大小由你自己决定,如果多出来怎么办?要把它怎么样?

  3.相互揭晓拼图,交流拼搭方法,体验成果快乐。

  现在三个大图形都铺满了,每组请个代表来介绍下,你们是怎么成功的?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图形把它拼出来的?几个图形是怎么配合的?

  四、延伸活动

  你们本领很大,这么难的任务你们都完成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难的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它是什么形状的?你们能不能用自己手里的小图形将这个大梯

  活动反思:

  这个教学活动主要目标是能够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够借助折叠,让孩子们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变化,也鼓励孩子们在活动当中能够喜欢思考,尝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去解决问题。本次活动是源于幼儿的,中班的孩子对于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他们这个图形的区分已经能够较好的掌握,但是当遇到一些图形的拆分,图形的变化,拼搭的时候,这一类的经验对他们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所以,我想借助今天的活动,给孩子们在这一方面,能够得到相关的经验体验。

  首先第一个环节,就是在引起孩子兴趣的同时,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三角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三种图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之后我就很自然的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那就是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尝试利用这些图形的折叠来进行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变化。到了第三个环节,应该说,对孩子们来说是挑战性最大的,也就是同组的几个小朋友合作,把这么一个手中的图形通过不断地变化去拼成一个更完整的图形,整个过程都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那么孩子们在之前的一个环节中积累的经验能够更好的运用到第二个环节,第二个环节的经验运用到第三个环节,使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就是比较自然的融入到整个活动的设计当中。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在学数学的活动过程当中,还要注重的是情景性的创设,所以我是以变魔术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从一开始老师变魔术到孩子们变魔术,到合作变魔术,整个情境孩子们都是融入在非常愉悦的这么一个情绪的过程当中,也让孩子学数学的过程变得非常的轻松有趣。另外材料的选择就是孩子们他们平时的一个手工纸,非常简单,但是这样越是低结构的一个材料,越能够让孩子玩出更多的方法,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的翅膀得到发挥和发展。

  在课后我得到了各位听课老师的指导,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教师的主导意识还需淡化、现场回应能力还需加强,语言可以更加精简。在第二个环节中,还应留给了孩子们更充分的操作和思考的空间,在给孩子们操作的要求的时候,不用规定孩子一定要变出怎样的图形,而是只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能不能变出更小的?更多的?之类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这些问题,他去思考和探索,我怎么样去通过折叠的方法,去把图形变换出来。最后环节当拼搭“三角形”的小组发现问题时,如果当时能将这个“点”在集体面前分享,引发生生互动,师生共同解决困惑,可以使幼儿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体现得更加充分!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9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学习资源帝18-19页、操作卡《水果列车》。《火车开来了》音乐、数字卡片1-5、水果列车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学习5的序数。请幼儿操作数字卡,用序数词说说每个数字在“第几”的位置。

  2、欣赏水果列车图片,让幼儿看看水果在第几节车厢上。

  3、变换“车厢”位置,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4、播放音乐《火车开来了》。教师控制音乐播放,让幼儿说说是第几节车厢。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玩数楼房、开火车等游戏,增进对序数的理解。

  活动反思:

  以《指南》理念为指导,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轻松地感知五以内物体的排序,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生活中学和游戏中学数学的理念。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0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并能不受物品摆放形式、位置的影响进行正确点数。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7、8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动物磁性教具各8个,数字1--8磁性教具图片

  2、教室里摆放一些数量是8的物品,如:8盒水彩笔等3、操作材料、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动物故事导语:森林里最近非常热闹,因为动物王国要开演唱会啦,情景一定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请你们拍7下手欢迎小动物们出场。

  二、创设情景,学习8的形成。

  1、出示小兔子图片,师: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用数学几表示?瞧!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是几只小兔子?用数字几表示?本来有7只小兔子,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变成8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7添上1是8"(幼儿跟说)。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与数字8之间的关系,理解7与8之间多1少1的规律。

  师:小兔子要吃胡萝卜,我们帮小兔子送胡萝卜好不好?请幼儿一一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7个)用数字几表示?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7比8少1,8比7多1)怎样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7添上1是8)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8的形成的认识。

  4、变换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让幼儿排除干扰正确点数。小兔子要为大家表演了,它们能够边敲跳边变换队形呢(师将小兔子排列成圆形),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几只呢?(师再变换一种排列方式让幼儿点数总数)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样变换队形表演,小朋友们谁能上来帮助它们摆出新队形?一起数一数小猴子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5、认识数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总数是8的物体今天有几只小兔子,几只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呢(8)我们可以用数字"8"表示,小朋友看一看"8"象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巩固理解小动物们表演完了,它们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

  1、听音说总数老师弹琴,小朋友认真听听弹了几下?

  2、听音做动作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做相同数量的动作:拍手、跺脚等3、看数发音请小朋友看数字卡,发出与数字卡相同数量的声音:如学小猫叫、小狗叫等四、操作学具,让知识得到进一步内化。

  1)投放自制操作材料"春姑娘的朋友",请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检验幼儿学习成果3、点评操作材料:《春姑娘的好朋友》。

  谁是春姑娘的好朋友?请将数量和春姑娘身上的数字一样多的物品与春姑娘连上线。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1

  一、活动的优点

  1.注重操作和游戏的趣味性

  皮亚杰认为:智慧发端于动作,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学习序数,不是仅仅满足于幼儿掌握了序数词,而应注重让幼儿在积极操作的过程中,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我注重通过操作和游戏进行巩固,并尽可能多的考虑趣味性。“小动物排队”、小动物住楼房”、“翻花片”等一些列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师幼互动良好。

  2.关注序数词的掌握

  序数词的掌握是序数教学的重点,活动的第一环节,教师充分抓住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关键时间,结合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习使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较好的把握活动重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2。

  3.利用标志直观地说明判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我们知道,物体所处的位置与判定的方向是有关联的,因起始的方向不同,物体排列的位置也不同。但是,中班幼儿对于“左右”空间方位的判别还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注重运用手势、标记或箭头标志等辅助指导语,帮助幼儿直观形象的理解“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开始数。在游戏巩固环节,我为幼儿提供了带有标记的操作板,很好的解决了因为幼儿座位方向不同导致左右方向的变化问题。为幼儿的.操作和自我检验排除了干扰。

  二、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引导幼儿区分基数和序数

  在序数教学中要引导幼儿区分基数和序数。我知道要抓住这个要点,但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困惑。经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在“翻花片”的游戏环节来突破。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请从红旗的标记开始翻出2个红花片,把从右边开始数第二个花片翻过来。

  数一数,红花片有几个?(3个)从左边开始数红色花片排第几(第三)?

  通过这样的操作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有几个”是问东西一共有多少?“第几个”是问物体排在第几个位置。

  2.要进一步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

  序数判定中的相对性: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于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为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从星星的标记开始数,小狗排哪里?(第二)

  从月亮的标记开始数,小狗排哪里?(第四)

  为什么小狗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排第四?

  小结:原来,同一个东西从不同的方向数,它的顺序就不一样。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2

  活动目标:

  1、巩固6—8以内数量物品的点数。

  2、能进行6—8数与物的对应。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6—8以内数量物品的点数,能进行数与物的对应。

  活动难点:6—8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活动准备:

  1、6—8的数字卡片,6—8的点卡。

  2、带数字的房子、各种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冬天快到了,天越来越冷了,小熊要开始找自己的`家开始冬眠了,可是小熊发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房子,小熊想进去可怎么也进不去,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帮它住进那个房子里面去。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带数字6的房子的图片。

  教师:这个房子方面有什么?(数字宝宝)

  教师:数字宝宝几?(6)它像什么?(6像哨子嘟嘟叫)它可以表示什么?(表示6只长颈鹿、6只小羊……)

  教师:那带数字房子里可以住几只小熊呢?(6只)

  教师:请你们把它安排在房间里吧!(教师拿出小熊的卡片和幼儿一边数一边将小熊的卡片贴在房间里面)

  教师:请你们数一数房间里现在有几只小熊?(3只)

  教师:房间住满了吗?(没有)

  教师:房间里还可不可以住小熊呢?(可以)

  教师:还可以住几只小熊才可以住满呢?(3只,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剩下的3只小熊也贴在房间里)

  教师:现在房间住满了吗?(住满了)

  2、教师出示6数与点的卡。

  教师: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上面是数字宝宝几?数一数这上面有几个点?

  教师:点子的数量和小熊的数量一样多吗?

  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引导幼儿进一步点数验证)

  3、教师同样出示带有数字7、8房子的图片,同样让幼儿进行操作。

  三、幼儿操作

  有许多小动物都要冬眠,小朋友想不想把其他的小动物请到你的房间里冬眠呢?请小朋友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带到你们的家里冬眠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3

  在中班数学课上,我尝试了一些大家动起来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在活动中,我利用了游戏、运动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很快就理解了数学概念。比如,我利用橡皮筋让孩子们模拟加减法,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当然,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的情况。在反思中,我认为这些问题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充分准备或者没有好好规划所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细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避免出现这类问题。

  这次中班数学大家动起来教学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学会了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好好利用这些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4

  几年前听过这节数学活动,对课上老师的娓娓道来和小朋友的积极参与还记忆深刻。所以这次对家长开放活动想着也克隆一回。说干就干,我找到原来的听课记录,凭记录和记忆开始了课前准备。扑克牌手边就有,就先不考虑了。四种花色标记,就画了35个。最后查牌的大汽车卡片没有,再画。班上35个孩子就要画35辆汽车,不知不觉我的手就有点酸了。一直忙到下午终于万事具备—都准备好了。

  活动开始了,胸口贴上花色标记的小朋友格外地兴奋。我用眼神示意他们安静,他们抿着小嘴忍住笑意。我以旅行社大导游身份开始了导入。接下来是认识四花色,按花色分类,按顺序给各排扑克牌排队等等。孩子们特别积极,每每我一提出问题,就举起了好多小手,一时间我不知道叫谁好了。没被请到的孩子叹了口气,令我有点难过。下面的家长也两眼紧盯着自己的孩子和黑板上的题目,看到自己孩子回答对了,脸上一抹笑,没被请到的则有些失落的样子。看来家长也很情绪化了。

  最后是操作活动选旅客(扑克牌)并送旅客(扑克牌)上车。孩子们孩子观察,怎么贴牌,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赶过来帮助了。一会儿完成了,纷纷到我面前询问:老师,啊对?一节活动就这样热热闹闹地结束了。

  总结活动的成功之处:

  一、活动材料来源与生活。

  扑克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常会看见家长用扑克牌进行娱乐。另外我还提前发通知请家长引导孩子玩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孩子认识熟悉扑克牌。所以当我出示扑克牌时,孩子们都感到既熟悉又兴奋。这些都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以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活动开始,我以大导游的身份引导幼儿当小导游去认识四种花色。这样的游戏性语言轻松愉快,幼儿很快被吸引到活动中来。过程中,我以报名参加旅行社,按规律排队的游戏情境,让幼儿掌握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活动结束时,又以排队坐大汽车的游戏,巩固了看标志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很多缺点:

  一、由于课前考虑不周全,选择的四张教学用的扑克牌和小朋友手中的扑克牌造成了冲突,致使幼儿在排序时造成了麻烦。

  二、最后的送客人上车贴牌活动,有的幼儿找错了花色就使得同伴没有了相应的牌。所以应该多准备一些扑克牌,允许幼儿出错和改正。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5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4、学习8的组成,并知道一个数被分出的两个数小的数之间的递增与递减的互补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

  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

  (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

  葫芦、眼镜、雪人……

  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2)、多角度分类。

  4、幼儿自由创编8的组成故事:

  8象葫芦,葫芦娃妈妈带领小宝宝去消灭妖怪,1宝宝和7宝宝用千里眼观察妖怪的动向,2宝宝和6宝宝用顺风耳听见妖怪们在说:羊妈妈不在家,它们想去吃掉小羊。于是葫芦娃妈妈派3宝宝和5宝宝变成隐身娃藏在小羊家里保护小羊,4宝宝和4宝宝等妖怪来了,一起吐火消灭了妖怪,从此小动物们过上了开心快乐的日子。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0-07

中班数学活动的反思10-07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02-12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05-22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推荐]05-22

(精华)中班数学活动反思05-22

(优选)中班数学活动反思05-22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实用)05-22

《破译密码》中班数学活动反思10-06

中班数学《数字宝宝》活动反思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