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反思浅析
内容提要:
一、反思的含义与实质
二、反思的形式
三、反思能力的培养
四、反思结果的文本化形式
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有的学者甚至明确提出这样的观点:“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余文森 2003)。反思、或教育反思、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新词汇。本文拟就有关教育反思的若干问题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反思的含义与实质
所谓的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余文森 2004)。反思的实质就是自我批判——自己与自己对话,并借助自我对话来检讨自己、改善自己,是教师个人“专业自修”的一种方法、技术。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如果想要在专业上尽快地成长起来,那么,他就必须掌握“反思”这种方法,并在实践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能力,即“反思能力”。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经常反思的内容更多的是指向于自己实施的教学活动,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行为与效果”进行一番的审视与分析,即常说的教学反思。而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包括了“教学、游戏、生活、”等),如果将幼儿园教师所做的反思,也参照中小学的提法,将之也称为“教学反思”,则明显会犯“外延大于内涵”的逻辑错误,相反,如果能采用“教育反思”、“活动反思”这种说法,可能会比“教学反思”一词来得严密一些。
二、反思的形式
给反思的形式作具体的划分,其目的是更进一步地理解反思的含义,并更有目的性地做好反思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反思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形式。
根据在教学的进程,教师所发生的“行为与效果”有即将发生(即将作出)、正在发生和发生后三种形态,其所相对应的反思,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前反思、中反思与后反思”三种。所谓的前反思是指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中反思是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调控和应变能力;后反思是在教学后进行的反思,在行动结束后进行有批判地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根据反思是否有他人参与这一维度,可以将反思分为“内省式反思与外援式反思”。所谓的内省式反思,是指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即自我对话、自我批判。外援式反思,是指通过与他人交流(包括专家引领)来进行反思。幼儿园平时的“教学观摩与讲评”活动,其实就有点类似于“集体会诊”,即借集智慧来帮助执教者更深入地反省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有的学者将反思的形式分为“内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学习式反思、研究式反思”,我觉得将“学习式反思、研究式反思”与“内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划分在一起是不对的。因为“学习”、“研究”本身就是反思的内在属性。也就是说,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研究,反思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的过程。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我们可以将反思理解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即通过反思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职业工作实践经验)与理论性知识(现成普遍经验)有机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见效的,而是需要放在实践中再去印证的,即将“反思”得来的认识(“知识”)再次付诸“行动”去验证……如果从这一意义上来理解,那么,这种反思式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带有”行动研究”的性质。因而说,反思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研究。这正如,我们不能将房子划分成“大的房子、小的房子、有门的房子、有屋顶的房子”,因为“门和屋顶”本身就是房子的内在属性,换句话说,有房子就必然有门、有屋顶。前述这种划分所犯的逻辑错误就是“同一层级的划分标准不统一”。比如,我们可以从“门”这一标准来划分,将房子分为“拱形门的房子、非拱形门的房子”、“大门的房子、小门的房子”等等。
根据反思内容的信息覆盖面,又可以将反思划分为“局部性反思与整体性(总体性)反思”。所谓的“局部性反思”,是指仅对某一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主要问题进行反思;而“整体性反思”,指的是对某一活动过程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的反思。
三、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措施
1、应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过程是一种痛苦的,同时又是高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反思就意味着教师要对其发生的教育行为和已形成的教育观念进行一番剖析,特别是对一些老旧的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更要作深刻的自我批判,才有可能将其改变。而要真正地做到与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决裂,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并将新的理念准确地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行为,则要付出大量的艰辛的脑力劳动和痛苦的意志努力。可以说,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是不可能自觉地“自讨苦吃”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2、应明确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向
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是促进教师自觉进行反省的内驱力。掌握一定的反思性知识,则会直接影响到反思能力的培养。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向应是:能自觉地检核个人在组织半日活动中的各种外显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并能深究其相应的内隐的教育观念是否合乎时代的要求?具体需要反思的内容有:工业活动目标制订的合理性及达成效果,教材的选择和对教育资源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的发掘与利用情况;能否依据幼儿实际水平,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既订的活动目标等,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形式、手段组织好活动,以及对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在处理师幼互动关系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情况;在半日活动中有否体现保教合一的原则和渗透式教育的原则,环节安排是否紧凑合理等问题。应当清楚的是,幼儿教师对这些反思性知识的熟悉与熟练掌握是需要他人的指导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特别是个体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深刻的反思体验,是促进反思性知识得以内化的催化剂。是故,在指导幼儿教师业务成长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写反思日记”等方法,来加深她们的反思体验,以巩固反思性知识。
3、应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
所谓教育教学的自我察觉,是指教师能够自觉地对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整体的业务素质状况进行清楚而具体的认识。它是教师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是整个反省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的前提条件,提高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自我察觉水平,是培养教师反省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自我察觉能力是属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样也遵循着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从她控到自控,从敏感性差到敏感性增强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告诉我们,一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的有效办法是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应充分运用亲身实践、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小组研讨、录像分析等方法,让教师积极参与,并引导她们就教育行为及其背后的教育观念进行体温、讨论和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逐渐去培养教师的自我察觉能力。并在察觉的基础上,让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得以进一步巩固,错误的教育行为和观念在与新的教育理念的相互“碰撞”中去进行自我的整合建构。二是应善于根据教师自我察觉水平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注意培养刚才的渐进性。
四、反思结果的文本化形式
反思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同时反思也是一种过程。为了能使教师的反思工作做得更有效,在实践中,我们一般是要求教师要用尽可能详尽的文字将反思的结果表述出来,以便于更好地交流。文本化的反思结果是属于什么样的文体呢?也即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文体来表达我们反思的结果呢?
1、“教育方案设计说明”,或简称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主要是用于表述前反思的结果,是教师在活 动实施前,对其所设计的教育方案进行反思。即对其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一番深刻的解释,以保证即将实施的“实践”是处于一种“自觉”的状态之中,而不是“己已昏昏”。为什么我要开展这一活动(选材的理由)?为什么我要采用这种(些)方式(比如游戏、教学,主题、领域等)?为什么我要采用这种(些)形式(集中、小组、个人等)?为什么我要采用这种(些)方法?为什么我要选用这种(些)手段(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等)?为什么环节要作这样安排呢?等等。“设计说明”与“设计意图”不同,“设计意图”指的是教师在设计该方案时一些个人的主观想法,主要是所想要达到的预期的效果是什么。
2、“课堂智慧”、“教学智慧”
“课堂智慧”、“教学智慧”主要是用来表述教师中反思的结果,其所展示的是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是如何机智地处理好一些具体情况,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事后我对我当时的“机智”有何感想。它的写作要求:①要清楚地交代出当时的具体情景;②要清楚地交代出在当时的这一情景下,我本来是怎样想的?又是想怎样做的?③在当时的这一情景中,后来我是如何机智地处理的,效果怎样;④事后,我个人对这见事是怎样看的?怎样想的?即这件事对我有何启示或感想?这一部分一般要求简单交代,能点题即可。比如下面的例一,该教师对这件事的机智处理后的感想就是“怒止于思”。前面的①②③三点是属于“叙”的写法,第④点是属于“议”的写法。
例一:怒止于思
汉语拼音教学课上,学生正听着起劲,家长们也坐在教室里。面带笑容地听着、听者。学生小明,今天好像患了多动症,当他家长出去后,一直没坐住的他,反而变本加厉,竟然在地上爬开了,我将他扶到座位上,并没有因他而停止讲课。谁知,他在众目睽睽下,又跑到窗边玩开了暖气管。我努力克制着自己,讲课依然在进行。可当我问“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在哪里还发现过字母m的形状”时,没等同学们回答,他就迸出一句话,让我苦笑不得:“小玉的脑袋就像m。”同学们哈哈大笑,而家长们也什么表情都有。他一看有人响应,更加得意,笑得更欢了。就在这一二秒种的时间里,我想:决不能斥责他,也许他说的有道理呢!于是,我顺着他的目光向前面的女生望去,突然,我发现小玉梳着两个长长的辫子,竖在两耳上方,两个小辫子和中间分的印,正是字母m的形状。于是我把小玉叫到前面,让她背对同学,请大家观察:“你们看,小明观察得还真仔细,他在这里发现字母m,你们看到了吗?”同学们观察了一会儿,也真的找出了m。于是我说:“小明,你不仅认真想问题了,而且还能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知识,请你快回到座位上,我们要为你鼓掌。”在同学和家长的注视下他回到了座位上,听课认真起来。(选自《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1期第62页)
3、“教后感”“课后小结”
“教后感”“课后小结”主要是用来表述教师后反思的结果,它既可以是对某活动的整个过程作总体性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某活动中某一环节、某一问题进行反思。但一般来讲,如果能从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片断或教学(活动)细节出发,可能更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对教育教学活动作独到的探索与思考。即能“反思到‘点子’上去”,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不管是总体性或是局部性的反思,都务必要交代清楚本人所“感”或所“小结”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可以是好的经验,也可以是存在的不足。如果是好的经验(做法),那么,这一好经验(做法)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好的经验(做法)即通过反思,将经验理论化。如果是存在的不足,那么,所存在的不足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在寻找这些“不足”,应主要从自身找原因)?怎样办?
4、“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札记”“教育(教学)手记”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札记”、“教育(教学)手记”●“教育(教学)手记”记述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动态的教学活动中,如何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完成学科教学活动,并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反思。它要求●主要是用来记录教师后反思的结果,是针对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某一情景片段),而且,这一件事是与自己是有密切关系的,本人是这件事的当事人,而不是这件事的“观察者”。在这件事情上,我对我的所言所行,在事后我是以怎么样的态度来审视的,我从这件事获得什么样的触动、震撼、启示。要大胆地暴露自己的不足,可以这样说,暴露得越多,反应一个人反思得越深刻。但是,我们更经常看到的是不大敢暴露自己,粉饰自己的过失,把“我”隐藏起来,而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作不痛不痒的反思。这显然与反思的本意是相背道而驰的,失去了反思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如果离开了专业进取心这一前提条件,是不可能真正地提高个人的反省能力。我始终认为,所有的工作如果沦落到“应付”两个字,那么,这项工作是绝对不可能是高质高效的。
【教育反思浅析】相关文章:
英语教学浅析教育心得10-06
浅析从社会信任危机爆发反思德育工作10-06
教育教学反思12-22
幼儿教育反思10-09
继续教育反思10-07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10-07
教育教学反思材料10-07
大班教育教学反思06-11
大班教育活动反思06-11
教育教学活动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