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
《生命 生命》是第八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围绕着对生命的感悟组织教材的,本课更是身残志坚的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独特的感受。本文充满哲理性,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通过“由题入手,关注生命”“品读词句,感受生命”“拓展资料,情感升华”三个层次,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一、由题入手,关注生命。
课一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了“生命”这个词,然后问学生,“你们想过生命是什么吗?”“这篇课文的课题和以往课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用这样的问题初步引发学生对“生命”这个词的理解。结尾处我又回归课题:“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生命是什么?出示课件,说说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对生命独特的感受,形成了一句句属于自己的格言。
二、品读词句,感受生命。
1、紧抓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句中重点词语,那么对句子的理解就更加轻而易举了。例如在理解第一段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只要”、“稍用用力”来体会飞蛾生命的脆弱,抓住“极力”一词来感受飞蛾的生命又很顽强,这样一个既脆弱又顽强的飞蛾在学生头脑中徐徐而飞了。
2、展开想象,深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如果你是飞蛾,你会怎么想呢?”孩子们把自己当成飞蛾,想到了飞蛾虽然生命脆弱,但也和我们的生命一样宝贵。飞蛾也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事情。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把对生命的感悟引入更深一个层次。
3、联系生活经历,感悟生命真谛。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是什么意思?怎样做是糟蹋生命?怎样做又是好好地使用生命呢?我让学生用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算白白地糟蹋,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举例,讲到了上网、不写作业,犯罪是糟蹋自己的生命,在举例讨论后,学生能更好地感悟文中的含义,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活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三、拓展资料,情感升华。
令我们的心为之一震的文章,我们必须具备与文本背后更广阔的作者思想对话的意识。只有将文本架构与作者思想的坐标中,接轨与作者的文化视野中去审视、去解读、去对话,文本才会变得丰厚起来,才会真正形成内心深处最永恒的`内容,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品味也才能更准确、更具有魅力。所以我讲完不能糟蹋自己的生命后,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说“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几乎所有学生的表情很惊讶。我们完全可以推想到此时此刻学生内心的巨大震撼和撞击:一个对生命的体认如此敏感、如此精细的人,一个连小虫小草的生命意蕴都能严肃地加以关切、加以思考、加以感同身受的人,一个对生命充满了无限敬畏、无限珍爱的人,竟然会跟“最有理由放弃生命”连在一起,这怎么可能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出示了杏林子微笑着的照片,讲述了她与病魔顽强的作斗争的一生,此时惊讶,更大的惊讶又一次写到了每个学生的脸上。此时此刻,我们才有足够的理由坚信,对于生命意蕴的解读,学生迈向了一个他们从未到达、从未领略过的视域,而这样一个凝重却不乏温暖的心灵视野,已经和杏林子的生命视野融为一体了。
四、不足之处。
课文讲了三件事,在处理这三件事时,我侧重不太明显,在授课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第一段,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谈感受。而第二件事应该引导学生感受瓜苗的顽强,在三件事处理时各种侧重,这样才能避免千篇一律。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文之前我就害怕我们班学生恐怕感悟不到点上,不能领悟文中的深刻含义。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通过读、理解、悟、读,学生虽然不能很深地感悟,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的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一、读书多遍,其义自见
因为感觉这篇课文实在太深奥,学生无法领悟,就先安排读通、读熟、读透课文。利用预习、早自修、课堂多个时间段让学生自由读;通过自由读、默读、集体读、分组读、个人比赛等多种方式读;通过带着疑问读、重点词句作上记号读……一切的读都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含义,才能深入感悟。
二、联系实际,注重感悟
在研读重点句子的时候,学生提到“极力”时,我问学生在什么时候会极力,学生讲到了在百米冲刺的时候,在遇到抢劫的时候,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乒乓球比赛的时候……自己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拼搏,我又问那飞蛾是在什么情况下极力挣扎,学生说在生命可能马上结束的时候,这种求生、这种拼命会更强烈。在说到高潮的时候,我让一名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这一句话读出来,果然很有体会,接着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学生也能激情高昂地读好这一句。在讲到“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等重点词时,我让学生用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算好好地使用,怎样算白白地糟蹋,刚开始学生不能很好举例,只是笼统地说到为祖国做贡献就是好好地使用,浪费时间就是白白地糟蹋。经过讨论和引导终于从身边的小事举例,讲到了捐钱捐物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公车上让座等是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上网、无所事是是糟蹋自己的生命,在举例讨论后,学生能更好地感悟文中的含义,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活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3
《生命生命》是“生命”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堂思路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感悟生命力的顽强,理解生命的`真谛。通过畅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抒写对生命的感言,提升对生命的认识。
课后,自己静静反思,从中悟出一些感受。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牵引的少了,孩子自主的多了,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来谈感受,在没有脱离文本的情况下,也能入情入境地读文,既没有丢失语文味,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个性。最重要的是,老师打开了学生交流的平台,没有了老师这层屏障,孩子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交流的空间更为广阔。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想到达的吗?与上次失败的课相比,自己还是前进了一大步,找到了感觉,学生也正在我的指导下,一步步学会自学。正如老师所讲,这才是有生命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人。
反思这节课,有些地方还需要提升。课上孩子依赖教辅,要让孩子慢慢丢掉拐杖,学着自己去走,即使会有跌倒,但失败过后总有收获,总会成长。在朗读方面还要让孩子潜心多读,有层次的读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在交流三个故事时,如果每开始交流一个新的故事,孩子能再突出一下本文的主题,这样就不会显得太突兀,这样教学目标就能在一次次汇报交流中更扎实,更便于孩子进行理解。有了这样的信心,我相信我能更坚实地走下去,希望我和孩子们一起走得更远……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4
《生命生命》这是一篇涉及到生命教育的课文,对于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启发,这就容易让我产生错觉,更加偏向思想启发而减弱语文课程的教学,会达不到学生在语文层次上有增量的效果。这次有李老师的提醒才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由此可见我需要加强语文教育的认识,去知道怎样才能在立足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去让学生得到增量。而后来在教学过程中,也太过倾向语文教学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升华,导致了在与学生交流文本的时候显得太过浅显,并没能让他们有所体悟。所以我以后要更多的注意情感态度与语文教育之间的比重关系,争取能合理分配,让学生在知识与思想方面都有所收获。
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我还不能够完全的抓住课文的知识点。比如课题《生命生命》中就含有反复的写作手法,这是我开始没有注意到的,说明我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有所欠缺的。我需要更加系统的去掌握阶段课程所需要掌握的学校目标,让我能更好的知道去给学生带来什么,让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学到合适的知识。还有就是我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欠缺经验,会主次颠倒,或者是掌握不好详略的度。比如我对课文新的词语的处理,在我的教学设计第一稿中我把词语教学作为一个重点,花费大量课时在词语中,但实际上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词语已经相对没有那么重要了,可以让学生自学,之后我再加以纠正强化就可以了。到了第二稿,我的教学设计对词语教学只是稍稍带过,对重点词语的比较解析都没有了,显得太过简略,可能造成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词语的后果。另外在对课文的理解上,我显然还是过于表面,没有深入的理解课文。在教师自身都没有很好的理解的课文的情况下,怎么能要求学生能够去很好的理解课文呢?我想我以后需要对教科书进行好好的研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那就是对板书的处理。第一节课,我甚至忘了板书的书写,导致第一节课是在没有板书的情况下结束的,我想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需要我去强制的养成。第二节课,虽然有了板书,但也暴露我在板书上的第二个短板,那就是粉笔字的功底不够。当然写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我想我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把字写清楚。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样才能够保证一节课的流畅性。在第一节课中,我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所以不管怎么说第一节课在诸多的毛病中也是流畅的进行了下来。但是第二节课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由于对第二课时的教案没有那么熟悉,会忘记一些教学中的小环节,导致第二节课的进程有些磕磕绊绊。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与教案磨合是有多么重要,即使刚开始认为自己已经差不多掌握教案,但后来也会由于一些疏漏而让课程有些停顿,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与教案的磨合一定要非常的深入,这样才能确保不出现上述的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平时不注重细节的我就在细节的处理上吃了亏。教师用语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细节,也是体现一个教师的水平的一个指标。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利用细微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生讨论完后的交流中,应该用“我们”而不是“你们”,用“我们” 可以让学生觉得我是跟他们一起的,我们是平等的,而在平等的关系里对话就变得轻松,使课堂气氛变的更加轻松,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学习,学的更加快乐,而教师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我要学习的还很多,而这些都是我在见习中可以得到的,所以我要多听课,多从成熟教师那里学习。教师的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虽然也是属于教师用语,但我想单独讲讲。平时我就不是很会表达情感,更何况在教学过程中。而小学生的学习是需要鼓励与支持的,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他们足够的鼓励支持,也就是我对他们的肯定,所谓的评价语。小学生不同与成人,对他们的肯定是要表现出来的。所以我在表达肯定的态度的时候是要带有一些夸张的情绪在的。而这正是我所不擅长的,不仅情绪调动有些僵硬,而且关于表扬的语言也很匮乏。前者我需要慢慢的调整与适应,而后者是可以现在就做的,我可以到网上收集这一类的话语并进行背诵,开始的时候就算只是生硬的用出也没有关系,到后来一定会越来越自然的,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
以上是我对我上《生命生命》这堂课的反思,当然还有很多我还没有意识到的不足,我会在以后上课后多做反思,争取找出更多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5
执教了《生命生命》这节组内课后,受益匪浅。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并阅读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品短文用心品读,让学生对人生,对生命有一些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减少课文教学的难度。开始授课时,我自己用杏林子写的生命格言激情导文,借“题”发挥,故意将第二个“生命”用有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大一点,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让学生再次感受生命,思考生命,从而顺理成章进入文本。当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并动手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通过抓其中的关键词咬文嚼字谈感悟,并进行范读、个性化朗读、赛读、评读等方式,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瓜苗顽强的生命力和作者积极的生命观。最后将总结段同一组有关生命主题的图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议和观赏的基础上谈全文读后的收获。
应该说,课前我做的准备是充分的,课中我的思路是明晰的,但纵观全课,仍感觉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调动未能达到期待的效果。这使我大为震惊、深感疑惑。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问题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中质疑不到位:课文一开始,作者就设问:“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此处完全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对每一种回答予以充分关注和肯定。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并激发他们探索文本的兴趣。再如,第一个事例不妨设问:作者起先是怎么对待那只飞蛾的,为什么这样对待?后来又是怎么对待的,那又是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想作者之所想,深深地感悟到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感受到“蝼蚁尚且惜生”!
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比如,飞蛾奋力求生和瓜苗冒出砖缝两个事例读完后,完全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曾经感受过什么小生命的可贵、可敬。同样的事例,学生发自内心说出来比课件中出示,效果明显不一样。再如,学习4、5节由物及人时,应充分让学生谈珍爱生命、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的人和事。这样不仅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也让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得到提高,同时也为本单元习作作了准备。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6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三件小事,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进而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在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语文对学生精神的熏陶。
一、注重学生对教材的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时间。
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解,我通过和学生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以悟其理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使感悟得到升华,感受得到释放。学生通过朗读,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增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思想得到升华
学生结合作者杏林子的人物事迹,以及生活中其他的人物,来感受生命的价值,使对生命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最后以“生命因──而美丽”,体现对生命的理解,学生谈到很多,例如生命因别人服务而美丽、生命因为诚实而美丽、生命因努力学习而美丽、命因珍惜时间而美丽、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
语文学科是个语言积累的学科,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表达语言的规范,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7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热爱生命为主题,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这篇课文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
教学中我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扰、欲、屈、茁、诊、撼、踏、限”八个字;又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学生能正确书写这八个字。然后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范读的形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习三个事例时设置了想象说话,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可能是因为有老师听课,课堂上学生纪律好,很多同学不敢积极发言,只有几个同学踊跃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由于本节课设置容量较大,所以最后结合三毛和作者杏林子最后不同的命运表现方式给孩子们带来的深刻对比没有时间讲出来,同学们虽能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但没有得到升华,赞叹之情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方面理解认识还不够深刻。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8
胡佳敏鉴于所承担的汇报课任务,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路是: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三个事例,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接着体现清华附小的“群文阅读”最后要根据文本特点推荐相关书目。 在本课教学中我体现了如下几点:
1、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文并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复品读文中2-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学生进入情境,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活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1
遗憾之处:1、由于时间的关系,考虑到后面的'群文阅读的汇报体现,本课教学中,语文知识点有遗漏之处。个别地方处理地有些粗糙。比如理解“糟蹋”“有限”“无限”等词没能引领学生深入理解。
2、感悟生命的价值的文本内容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的确有些深。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教师的点拨调动的能力还需提高。
总之,我尽所能地展示了外出学习中窦桂梅团队的教学走向,对于群文阅读。清华附小也在探索之中,有限的40分钟能否进行群文的比较阅读。怎样进行群文阅读,并让群文阅读体现价值,还有待于探索!我旨在抛砖引玉地告知大家,无论是挤在课内,或是聚在课后,今后依据文本适时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走向。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莘莘语文人将上下求索!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9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三件小事,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进而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本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本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本篇文章原本是初一语文的一篇课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感悟透彻实在很难,在选课时,年组的老师不同意我选这节课,但倔强的我还是想接受这种挑战,我在备课时下了许多的功夫,自己研读课文,阅读教学参考书,上网到中学的教育网络查找关于这篇课文的资料,又经过年组的老师的指导帮助,终于在周二讲完了这节课。课中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同时也有许多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扬的优点。
一、注重学生对教材的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时间。
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解,我通过和学生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以悟其理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使感悟得到升华,感受得到释放。学生通过朗读,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增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紧扣主题
教学设计中我仅仅抓住“生命”这一主题,在学生谈到对课文“飞蛾求生”一部分的理解时,我问学生:“此时,作者看到这一幕会想到什么?”在“瓜子破土”的`理解时,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透过自己倾听心态,感受到对自己生命的惊喜(此处,应该再多找几名学生倾听自己的心跳),进一步感悟作者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说出对“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理解,以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怎样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学生谈得很实在,也很深入,特别是王佳月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始有所改变。
在教学“飞蛾求生”、“瓜子破土”的结尾处,通过我的语言过渡,使学生两次齐读课堂,呼唤生命,紧扣课文主题。
四、拓展延伸,思想得到升华
课文结束之时,学生结合作者杏林子的人物事迹,以及生活中的人物,来感受生命的价值,使对生命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最后以“生命因――――而美丽”,体现对生命的理解,学生谈到很多,例如生命因别人服务而美丽、生命因为诚实而美丽、生命因努力学习而美丽、生命因奋发图强而美丽、生命因珍惜时间而美丽、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
但在此处设计中,我没有把我所准备的人物介绍一一介绍出来,总觉得有些失去了课堂的亮点。
五、教学中的不足
1、学生发言有些拘谨,不够精彩。也许是课文难度太大,也许是学生紧张,总之,学生的语言没有平时有序,没有形成很多的亮点。语文学科是个语言积累的学科,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表达语言的规范,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2、学生对教材的分析挖掘不透,教师应及时作好调控,引导学生分析,这样更利用挖掘教学内涵。
3、对于这样的讲课,我以不是一次的经历,但紧张的情绪日益加剧,这与自己的心态有直接关系,欲速则不达,同时,也显现了自己的自信心不足。自己也更要多多锻炼自己。
4、可以说教学设计没有太大的纰漏,还是很合理的。但教学之后我总会琢磨,如果再换一种途径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呢?试想如果抓住“我常常思考生命是什么呢?”这句话进行教学,同时,在课文分析之中,反问学生“作者从飞蛾求生、瓜子破土就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吗?”,也许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明显一些。
其实,每个教师都会在执教之前和执教的过程中很迷茫,教学之后或有深深的感悟,虽然课已经讲完,但这样的反思会促进教学进步。我会通过自己的进一步的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精彩!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0
经过两星期的准备,我上了《生命生命》一课。课后得到了几位老师的肯定,尤其是能得到马老师的肯定,让我激动不已。但静下心来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发现了自己的差距还相当巨大。
一、教学设计环节合理、思路清晰,但课堂呈现还欠火候。
虽然课前备课较完善,但在课堂上却没能完全发挥出来。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语言不流畅,意思表达不准确;没能完全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
二、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不够,学生发言仍不够积极,课堂效果与预期效果还有较大差距。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的状况就不够理想,这节课准备得较为充分,问题的设计经过了较为精心地考虑,但还是没能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原因可能不仅仅是课堂教学造成的,但课堂上对学生的情绪调动考虑确实不够,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实践。
三、对课文的解读到位,但朗读的`指导还很不到位。
本课主题深邃,在老师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内涵有所感悟,但在读者一环节上做得还很不够。原因主要是老师朗读的基本功不够,朗读指导的教学经验不足,今后要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
四、教师语言功底不够,缺乏激情。
更为严重的是,至今我还没搞清具体怎样才能有效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也不知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五、对学生的发言缺乏及时地评价,没能及时洞察学生的闪光点。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方面的问题并不严重,但这堂课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原因是课前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教学时注意力没能完全放在学生身上所致。今后教学准备是还应要更完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锻炼。
六、心理素质不过关,有待历练。
总之,此次“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使我收获很多,我的课堂教学终于踏上了正确发展的轨道。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虚心的学习,积极锻炼自己,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1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如何让活泼单纯,生活无忧的四年级学生通过三件看来平常的小事去解读“生命”,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无疑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始终围绕:“生命”这个中心话题展开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环节,设计了六个板块进行教学:一是话说生命,二是理解生命,三是感悟生命(第一课时)四是表达生命,五是书写生命,六是升华生命(第二课时)。
我特别赞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振国教授关于文科教学的一段精辟的论述:“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存在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正因为语文本身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所以学生也总是以感性的方式来掌握语文。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还文章以画面,还文章以旋律,还文章以意象,使学生在文章的形象、情感、直觉、想象中舒展自由的精神,展现生命的活力,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阅读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享受阅读所带来的种种激情、酣畅和快乐。所以,本课教学,以“读”贯穿始终,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真正做到了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唱响对生命的赞歌。
我看过好多有关这课的'案例,但大多都是才用平推式的读和悟,随意性较大,三个事例的解读学生层面往往是平移式的,梯度和层次性不明,如果太开放的话,会让自己在课堂上失去方向。如何让自己的问题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于是我把三个事例作为一个整体来做纵向处理,使每一次的读层层深入,螺旋上升。第一次是以生命是什么这个话题展开,第二次是作者开始对生命做何思索,第三层次是以一个怎样才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为探究阅读的话题开展三个事例的深度探究。三个事例精读的过程中,又才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比如第一件事例是才用抓住重点词体会感悟,想象情景对话。第二件事是通过以读代讲的方式感悟瓜苗顽强的生命力。第三件事是通过背景资料的拓展运用。当学生了解到杏林子的身体状况,插入杏林子对自己生活的痛苦感受,体会到她生不如死的痛苦生活。再引导孩子们去想象说,当杏林子看到奋力求生的飞蛾时她想……,当她看到墙角砖缝中的瓜苗时,她告诉自己……当她听到自己沉稳有力的心跳时,她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在上文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谈出了作者要顽强活下去的肺腑之言。这些环节都是非常成功的。师生、生生、生文之间开展了深入地对话。这样的对话是成功的。我很高兴。
预设往往是完美的,理想的。但是课堂却是动态生成的。不同的学生,上课老师不同的心境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在讲读第二件事例时,学生竟然会读不出该强调的部分。由于自己心急,最后的八个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我拼命地提醒,让学生试读好不容易做到了,真有点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现在想想,如果在学生读不出来的情况下,我不去猜测,不去可以强加给他们我的遗愿,只是老师自己示范朗读再与学生读的进行比较,学生不就是一目了然了吗?这就是老师临场的调控能力和教育机制和智慧的缺失。好好努力,我想我会做得更好。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2
本周学校开展了精品课展示活动,与其说是精品课,不如说是集体的智慧,大家共同研究一堂课。经历了多次的磨课,也见证了青年老师的成长。
《生命生命》这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学习了第一个故事,感受了飞蛾绝境求生的强烈欲望。公开课上,我上的时候第二课时,这堂课上我引领学生感悟了瓜苗生长的顽强,从静听心跳感受到对生命的体验,最后去体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明白“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一次试教,那是一个失败的教训,由于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所以感觉是走形式,没有真正把课落实到语言文字上来,在重点的句子理解的时候,没有抓住重点的词语,课堂气氛也很冷清,很少学生“捧场”,这里的原因一是第一课时上好了,过了周末之后再上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开始对前面学过的东西淡忘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没有对准语言文字的重点进行挖掘。
第二次的试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试教。那天,许校来听课,我上了隔壁班,课上得很顺利,也克服了之前语言文字训练不扎实的毛病,与学生在词句之间细细品读、斟酌。学生讲到了两个“竟”字的出乎意料,感受到小瓜苗生长环境的恶劣——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冒”字可以替换成“长、钻、探”,但是用了“冒”字之后,更能感受到瓜苗生长的坚强毅力。联系学生实际,理解了如何“好好地使用它,白白地糟蹋它”,与前一次相比,自己也感觉到这是一次很大的进步。但名师的指点,让我收益匪浅,许校指导:
(1)问题太细,犹如刚开始领着学生走大路,后来走小路,可是这样的小路越来越小,最后可能会把学生的思维领到很狭小的死胡同里去的。
(2)抓重点词句的时候,抓住了细节,但是整体把握欠缺。就像是珍珠,我们要用一条主线把它串联起来才是项链,否则珍珠永远只是珍珠。许校指点了很多,但是我觉得这两点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也是我在平时课堂上就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让学生学会阅读,从整体到局部,我想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这次的试教,我的另一大收获是,我明白了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上课前,我对自己的设计还是很有信心,感觉设计上有不少亮点。如:课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围绕课题,开课质疑,引发思考;结束时学生小练笔“生命因为而美丽”学生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又如:课外资料的拓展展示,出现杏林子的生平,老师深情地朗读杏林子的生平,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感受她的生命价值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但上完课,我感到很沮丧。我感到现实的课堂与理想相去甚远。课堂上我在努力演绎着预设的教案,学生的回答也很合我意。但是教师言语太多,是否会是一种思想的灌输,所以,感觉课的后半部分人文性高于工具性,也有听课老师反应这样的课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老师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是教师“硬逼”出来,而是真实的原生态的暴露,并经历思维逐步提升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不是老师“煽”出来的,而是真诚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
三次试教,一次正式上课为期两个多星期的磨课终于结束了,感觉一阵轻松,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但是轻松过后又是不轻松,因为并不是为这次的公开课而反思。平时的课堂中,我就应该去处理这些问题,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让散落的珍珠成为一串项链”;让语文课堂更加“扎实、朴实”。这是一份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啊!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3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篇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和静听心跳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在课上,我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温不燥地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课教学中我体现了如下几点:
1、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料,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在第一课时我让学生了解作者,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学生接收、内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课上让他们自己讲一讲,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课文并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读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这节课的很大特点。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书,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我注意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
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在感中悟,悟后再读;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专家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的《生命生命》这一课的教学还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对于教学中如何很好的落实教学三维目标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因为追求无止境。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4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篇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和倾听心跳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在课上,我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说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温不燥地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纵观整堂课我自我感觉有两点处理得较好:
1、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做到了条理清晰,有条不紊。而且重难点突出,把教学的重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落到了实处。
2、“在读中感,在感中悟,悟后再读”。这是我设计这一课的宗旨。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书,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如,一入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阶段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思考,在交流个人自学体会时,引导学生品读,注重自我感悟。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在感中悟,悟后再读;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例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当学生提出:为什么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我便引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
尽管本节课有值得高兴之处,但不尽人意的地方还是不少,表现为:
1、有些地方我的启发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而无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2、我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硬把学生既定的步骤上拉,使得某些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
3、对待学生的回答,自己缺少灵活的应变能力,评价的语言太单调。
课虽完,意未尽.回想今天的课堂,有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留给我更多的是思索和改进。今后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会多注意、多学习,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5
《生命 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围绕着对生命的感悟组织教材的,本课更是身残志坚的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独特的感受。本文短小精悍而充满哲理性。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件小事,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通过“由题入手,感悟生命”、“ 抓住关键词,品读生命”、“ 回归课题,感悟升温”三个层次,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一、由题入手,感悟生命
课一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了“生命”这个词,然后问学生,“你们想过生命是什么吗?”“这篇课文的课题和以往课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用这样的问题初步引发学生对“生命”这个词的理解。一开始学生对“生命”这个词没什么感觉,也没什么深刻感受,所以问题提出举手来说自己对“生命”一词理解的学生很少。
二、抓住关键词,品读生命
文章中的三个事例非常清楚,并都采用先叙事后谈感受的模式来记叙,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读,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学习第一个事例时,教师导学这一部分内容, 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批注,学习这种阅读方法,再通过找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等词语和三个“!”,一遍遍转换角色的朗读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个事例,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再在班级里交流,抓住“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又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朗读课题中,切身体会到“生命”这一沉重话题的意义。
1、紧抓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句中重点词语,那么对句子的理解就更加轻而易举了。例如在理解第一段中,我引导学 生抓住“只要”、“稍用用力”来体会飞蛾生命的脆弱,抓住“极力”一词来感受飞蛾的生命又很顽强,这样一个既脆弱又顽强的飞蛾在学生头脑中徐徐而飞了。
2、展开想象,深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如果你是飞蛾,你会怎么想呢?”孩子们把自己当成飞蛾,想到了飞蛾虽然生命脆弱,但也和我们的生命一样宝贵。飞蛾也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事情。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把对生命的感悟引入更深一个层次。
3、联系生活经历,感悟生命真谛。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是什么意思?怎样做是糟蹋生命?怎样做又是好好地使用生命呢?我让学生用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算白白地糟蹋,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举例,讲到了上网、不写作业,犯罪是糟蹋自己的生命,在举例讨论后,学生能更好地感悟文中的含义,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活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三、回归课题,感悟升温
结尾处我又回归课题:“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生命是什么?出示课件,说说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对生命独特的感受,形成了一句句属于自己的。通过学习,孩子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四、不足之处。
1、课文讲了三件事,在处理这三件事时,我侧重不太明显,在授课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第一段,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谈感受,并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第二、三件事上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授之以渔,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简洁明了,有的话说得有点啰嗦。3、学生回答问题后、朗读后,教师的评价还应再多样些,艺术些。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4-25
生命生命的教学反思10-06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2-30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1-15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5篇01-08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10-07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通用12篇)07-04
《生命与水》教学反思05-30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06-10
谈生命教学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