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7 12:25:20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精选5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

  要改变长期以来保守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需改变陈腐的教学方法,就必需紧密联系同学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需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同学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同学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在本堂课中,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

  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和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置教材、运用教材。例如活动一开始,我就改变教材平铺直叙的手法,通过课件比较“爱爱”和“淘淘”在家截然不同的表示,感受到作为小朋友要多替家人着想,并发生在家做“开心果”的情感动力。又如在让同学了解相关生日常识时,并不是翻开教材读一读就算了,而是巧妙改变为竞赛台,让同学把课前的调查通过竞赛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强了兴趣,发展了课外搜集资料的能力,体验到胜利的乐趣,充沛提高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出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假如教师能够掌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同学的强烈情绪,调动同学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做个开心果”这一环节中,先让同学通过课件的.对比,讨论怎样才干在家做个“开心果”,然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扮演反馈,展示出同学对家庭和家人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互评的形式,不时对照自身的言行,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

  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同学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同学良好习惯,激发同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在给母亲过生日时,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同学自身动脑筋、自身出主意为妈妈过生日,充沛体现了自主性。在送礼物时,教师设计了让同学自身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礼物,不只燃发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同学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泥工能力、绘画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美术、音乐、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发明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同学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溢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实际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同学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同学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社会中,与家长携手并进,形成家校合力,一起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安排与家长一起填写“向日葵”图:把每天为家人所做之事填入到向日葵中,并将此项习惯锲而不舍,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2

  "好"、"坏"这两个词语是人们对他人进行的经常性的总体评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也经常使用这两个字眼来片面的形容每一位同学,新课程改革进行一个学期以来,静下心来,我再次细心的解读新的课程规范,新课标中对同学的评价也进行了相应的新的改革,《新课程规范》中指出:全面实施评价机制,应该注重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自我评价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相互结合,加强同学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相互评价的提高,还应该让同学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对同学的日常表示,应以鼓励、褒扬等积极的评价方法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由此,使我想起了自身的新课程实践。

  在一节《品德与生活》活动课上,我组织全班同学"憧憬新学期"让他们说说新学期里想学会什么身手?自身还有哪些缺乏需要改进?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有的说:"我想学会打乒乓球。"有的说:"我想学习成果比上学期更好。"有的说:"我想拥有更多的好朋友。"有的说:"我想这学期一次也不再迟到。"突然,坐在角落里的家强同学怯生生地伸起了小手,望着这难能可贵的手,我毫不犹豫地请他站起来,他说:"老师,我有一件事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微笑着点点头,说:"什么苦恼?老师能够协助你吗?"他说:"文吉的爸爸说我的字写得好看,谢军的爸爸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望着平时学习不好,字迹潦草,纠正了好几次都改正不过来的同学,我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这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既然他有此烦恼,说明他就有认真练好字的决心。于是,我恳切地说:"你上学期的字确实不好看,但最近老师看到你写的字进步了。"家强原本怯生生的脸上,顿时从嘴角边露出笑容:"老师,那新学期里我想把字练得漂亮些。"我微笑着说:"老师相信你。"这节课也因为有了我与这位同学的一番对话,课堂气氛更浓了……

  课后,我不得不再一次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对同学的学习成果,以和各个方面的能力,我经常以单纯的"好"与"坏"两个字来评价他们,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从来都疏忽了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对于学习相对比较坏的同学,经常采用"罚""抄"的方式,一味地以追求"快速进步法"来取得自身设想的教学效果。像家强这样的同学,一页页难看的字不知道被自身撕下多少,然而不见效果,同学发生逆反心理不说,自身也被气得够呛,从来没有想到试着用别的方法来教育同学。其实,每一个同学都有他自身"闪光"的一面,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发现和捕获,也许这位同学的作业本从外表上看的确是糊涂潦草,但只要做为老师的认真去找,应该会找到一个或者两个特别工整的字,若能抓住这个字来加以鼓励和褒扬,那可能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新课改提倡:对同学的评价的多样化是从主体多样化、角度的多样化、尺度的多样化来进行评价的,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示。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的方式和家长以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分析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假如说,这位同学的进步是老师的教育,那应该感谢那位给予他鼓励的同学家长与这位同学的求知和进取,更应该归功于新课程的理念。

  "一切为了同学,为了一切的同学,为了同学的一切",让我们关注每一位同学的生长,多用鼓励和褒扬,注重对同学的过程性评价,把同学的优点和亮点用爱去"筛选",加以肯定并且"发扬光大",犹如播种希望,将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循序渐进的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改实践中,使课改下的同学真正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3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标准,新的教材,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教学生命力更加旺盛。作为担任《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老师,我也在努力探索、实践,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少一点距离,多一份亲切。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是师教生学,进行权威性的“对子”交往,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则变成了平等的师生参与性交往。教师放下了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如在教《拉拉手交朋友》一课时,为了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学一开始,我先自我介绍:“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华庄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杨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各科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你们愿意和杨老师成为好朋友吗?”一席话,师生之间的距离顿时拉近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也始终作为一位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整堂课的气氛热烈融洽,学生学得更积极了。

  二、少一点束缚,多一份空间。

  《品德与生活》与以往传统的思品课相比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如《我们的校园》一课我就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方式。参观时,我根据学校实际设计了几条不同的参观路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分组开展参观活动。在参观校园过程中,我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适当的记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从不同角度思考、观察,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生们在表达校园中自己喜欢的地方时用了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剪一剪、贴一贴等多种方法,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选择性,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同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

  三、少一点说教,多一份体验。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是通过一两个生动的故事或事例来传授一个道德观点。尽管这些故事大都是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但这些事例毕竟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同于直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品德与生活》扫除了空洞说教,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使思想品德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像《盼盼迟到了》、《上学路上》等课文都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自觉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来体验,我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就开展了“坐立走比赛”,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体验,自由展示其潇洒、优雅的仪表,最后评选出班内“坐立走”小明星并颁奖。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在颁奖时,充分体验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少一点呆板,多一份童趣。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的评价更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和表现,重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更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单调机械地重复“你真棒!”“你真好!”等套语少了一份童趣,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类似颁奖、送礼物等比较生活化的激励方式却常常能掀起意想不到的高潮。在《送给新年的礼物》一课中,我就针对学生喜欢童话这一特点扮成了童话里的新年老人将准备好的有关的“小明星”证书、奖状、小奖品等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学生。送礼物时,我更关注那些“不起眼”的学生,尊重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让他们增添信心。这堂课上,每一位学生都欢欣鼓舞,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充分体验到了当“小明星”的喜悦。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一堂生动有趣、充满热情的课,能对思想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让教学发挥出最大效能。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4

  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开学初的第一节思品上进行了班委干部改选。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本册教学的主题是“家乡”,在上课之前我事先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我们渠县的文化、风土人情,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查资料、问父母、问同学等途径认识了解我们的家乡——渠县。在课堂上同学们能滔滔不绝的讲解宕渠文化、渠县黄花,有的同学还讲到汉阙遗址。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5

  品德与生活应密切联系生活,品德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也必定有道德,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第一、课堂上,教师珍惜可生成的以及突然生成的教学资源,可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达到教学从知识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待学生要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小心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真的是这样,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但却非常脆弱,稍不小心,它就会滚动破碎,永不存在。联系自己幼小的学生,他们稚嫩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小心翼翼的对待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它可以激励人们积极行动,从而大胆展示、大胆探索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教学反思《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第二、了解学生内心所想,张扬个性。孩子总有独特的想法,他们的那些在成人眼里的“错误”,总有自己的想法和动机,我们作为育人者一定要了解他们内心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展开个别教育的同时,也会因势利导的对其他学生产生教育作用,达到同受教育的`机会。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启发、诱导教育他们。孩子都是有各自独立性格的,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下结论,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并且在身心留有深刻的影响。

  第三、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真正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学中教师抓住教育教学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的言行,使他们既是对自己言行进行评价,及时自我调节,又能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从而有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压抑自己。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04-10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反思10-07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反思范文10-07

品德与生活《平安回家》教学反思10-07

品德与生活《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10-07

品德与生活《看我多精神》教学反思10-07

品德与生活《我为家人添欢乐》的教学反思10-07

《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04-07

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05-21

关于品德与生活课我自己会整理的教学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