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课课程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历史课课程总结范文(通用11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课课程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1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一个学期行将结束。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谈一谈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大力贯彻新课改精神。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历史课的趣味化。历史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二、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2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初三历史课学的是《世界历史》,几个月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我还在教学中采用简单的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尤其是本学期学习的世界历史,对学习好的学生还比较感兴趣,问这问那,对于偏差的学生他们就如同天书,没有兴趣,外国的地名,人名、事件、时间等学生感觉难以掌握。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学生感兴趣我就多讲一些,拓展教材没有的知识,比如,凯撒大帝,矮个军事家拿破仑,华盛顿等。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要求学生用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课后也没有作业,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
五、成绩分析:三次月考,我所教的班每次及格率在80%左右,优生率30%左右在同年级中属中等。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好。
2、审题不清。审题能力不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不足,理解偏差问题严重。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概括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差
二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
三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差。
六、采取的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崇高的理想。
3、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4、进一步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做好转差工作。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3
作为教初中历史课的教师,明白自我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经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趣味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研究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本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此刻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厌恶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教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进取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我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进取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本事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本事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5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教师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教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
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进取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趣味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忙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忙他们找出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我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提高,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构成了良好的学风。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高二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中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向学科的教师请教,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到达更加的完善。
第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认真的结合新课标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进取性,校长以往对我们说:“一堂课的资料对教师来说可能要讲几遍甚至几十遍,可是对学生来说可能他这辈子就听这一次。”所以我深刻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所以,每一天我都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本事,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上课必须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资料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我每一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第三,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在课后,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梦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学习靠努力更靠兴趣,掌握方法历史很好学。
第四,认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认真听老教师讲课,认真写教案,教学反思。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有系统的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迎接阶段性考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五,加强和各班主任的沟通交流,把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汇报给班主任最终取得他们的帮忙共同为学生成绩的提高做努力。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一名新教师,经验不足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我深知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谦虚谨慎”是校长告诉我的.真理。
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是:
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针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阶段性复习课,力争经过阶段性复习巩固充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第三认真的进行试题测试研究,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使自我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做到为战而练。
第四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突出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感悟到教和学之间的互动性的重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相长”,“我与学生共成长”,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我,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我的一份努力!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5
本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高三年级组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轮复习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较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就一期来本人对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一下:
一、做好第一轮复习,贵在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根据本人所带这届高三文科班(6)班(7)班(8)班的学情实况,由于本届高三学生历史学科基础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保证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的进度,我针对各班学生不一样的学情特点,精心设计不一样的教案学案,做到有重点有分别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不一样基础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具体学习要求和任务。根据本届高三历史教学组的规划,我将新课教学与复习合二为一,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本事要求,每一章都有针对近年高考题型特点和要求的相应的检测训练,做到学以致用,由知识型向本事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进取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本事有机的统一齐来;注重学科内知识归纳、综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考本事,为第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作好铺垫。
二、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本事的培养
(1)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融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识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逐渐构成知识体系网络。这种网络是多方面的,高三教学应侧重与专题性知识线索,强化专题复习,比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线索,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衰的线索,世界近现代史中某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或政治制度演变的线索等等。这些资料是极其丰富的,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兼顾基础知识、侧重创新思维本事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可把复习资料划分为若干单元。其实每个专题也是一个单元。其实每个专题也是一个单元。横向的单元是局部的面。纵向的单元是线,线的交织构成立体的知识体系"。在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体系基础上,教师应加大本事训练的力度,讲清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求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把握由"知"到"识"的飞跃,让学生自我去探求历史的启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思考和辩论,应给学生预留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
(2)发展的阶段性使历史呈现出它的阶段性特征,这特征将导向对历史发展的本质性和规律性问题的认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就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如封建社会的构成和发展时期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隋、唐;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同一历史现象在上述各时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而各个时期表现出来的相同历史现象也各具特色,如农民起义,表面上看,他们都成了封建王朝换代的`工具,实质上其口号和纲领,也就是斗争水平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我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本事。
三、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正确处理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的关系,不能因覆盖面降低而漠视全面复习,也不能无视新情况的出现而照搬原先一套复习方法,重点复习应建立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之上。原有的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仍可沿袭,但教学计划应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本事训练的力度。
四、充分利用课外辅导,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针对不一样
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个体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薄弱,根本上说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为缺乏适合个性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6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6个班的《中国历史》学科教学工作。
虽说这一学期的教学时长将近四个月,却也是转眼即过,一学期已经结束。回顾本期学科的教学工作,兼有得失。本学期以来,我本着以学生成长促进自我成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当说圆满完成了教委及学校制订的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抓常规教学,有备无患
1、做好课前“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备学生:就是指用学科的眼光去了解班级特征、观察学生对于本学科的爱好程度和理解程度,并实时的为备教法供给信息参考。我所教的五个班,特征各不相同。结合《中国历史》的学科特点,男生的理解本事和爱好程度普遍高于女生,所以我在六个班的教学过程中,在xx班会下较大的劲来活跃课堂气氛,而在xx班,课堂气氛不太需要我的调动,就会自然而然的融入。所以,做好了“备学生”的工作,课堂上就会比较简便。
备教材:就是指教学工作者要对自我所用的教学参考书要了解得清晰、深刻、透彻。学生所理解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对于知识的把握不清晰、了解不深刻、讲解不透彻,学生就很难理解,并且还会对学科产生厌烦情绪。故,我十分重视备教材。开学时,我只拿到了一本教科书,没有任何相关参考资料,为了给学生上好丰富的历史课,我进取在网上查找课时资料、观看学习教学视频,没有参考书,我就自我在网上下载电子书,然后打印装订,尽最大努力充实自我、完善课堂、丰富学生知识。
备教法:有了教的对象和教的`资料还不够,要活跃课堂、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良好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中国历史》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这就要求任课的教师不能过于死板,那样只能把本应当活跃的课堂上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体现。哪一个知识点该用平铺直叙、哪一个知识点结合历史典故活力飞扬、哪一个知识点又该融入神话传说丰富课堂资料、哪个时候应当把学生的互动列为重点活跃课堂氛围,等等,我都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必要是还要课前演练一番。
2、多听课,勤学习,善反思
学校关心新进教师的教学成长和本事培养,为我们指定了一帮一指导教师,我的指导教师是谭道书主席。不管什么层次、什么学科的听课,我都尽量抽时间去听,这样不仅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定期的教研活动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重视尖子、鼓励后进,优差结合,整体推进
虽然是《中国历史》学科,但我决不忽视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学期初,我就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我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对于个别班里的后进生,我一向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同学帮扶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力争每一名学生不掉队。
三、课堂效果与教学成绩
本学期,无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我五个班的孩子都取得了梦想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又异常是这次期末考试,近半数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致认可。我自我也不断钻研业务,进取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教法的进一步成长与提高。
四、深思自我不足与来期教学目标: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社会瞬息万变,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追寻更新,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我。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优差生的差距还很大。
3、进取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学习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有人说过“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学期还未开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我,让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7
2003年9月,辽阳县各乡镇25所中学(现24所)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选用人教版教材作为实验教科书。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新理念。为了落实新的教育理念,使新课改一开始就步入正轨,早在2003年10月末,教师学校中学部栗丙林主任就深入各中学对各校一线教师进行有关实施新课程的培训。我当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参加了培训,之后还进行了交流、讨论。让我们受益匪浅。之前,只是知道课程改革是必然,是趋势,却不知怎么改、改什么,培训后犹如在教学的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之后,历史学科教研员徐恩元老师多次到校组织听课、讲课等研讨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关键是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积极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转向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课程标准的实施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发挥教研导向作用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使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历史学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教学导向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首先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我们作为研训人员,都有自己负责研训的学校。走下去,走进教师之间,亲自参与集体备课,具体做法是一人主讲一课,众人共同参与。对教材分析、教材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教学全过程进行研讨、分析,这样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得到了锻炼,又使集体智慧发挥了作用。其次是通过开展大大小小的历史教学观摩,在讲课、听课、评课过程中体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检验备课效果的得失,从中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方法,这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2005年4月在首山镇一中搞的一次大规模全县历史教师参与的教学观摩,课题是《三国鼎立》,效果就特别好。再次是通过撰写教学心得体会,积累教学案例,重视案例的导向功能和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料。这个途径我们主要是由一些骨干教师来完成,进而带动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交流、总结、提高,从而逐步实现观念的转变。
三、时刻关注教师的发展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随着下乡调研次数的增多和对基层教师了解的深入,让我越来越真切的认识到教师能否快速成长,对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可以说起着决定作用。因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是一个由国家课程转为教师实施课程再转为学生学得的过程,而教师是中间的桥梁、枢纽,其地位举足轻重,所以说,课改的成败,教师肩负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使命。那么,课程改革对教师有哪些要求呢?
首先,教师能否经受住了职业道德的考验。
在刚开始课改时,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十几、二十几年的历史,可谓倒背如流,一味固守自己原有的上课模式。他们或是“填鸭式”、“一言堂”,不顾下边学生的反应如何,一骨脑地把课“讲”完,或是,讲的少之又少,用题海战术“狂练”,把原本教材中的大字小字面面俱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做了,还会振振有词:“我都累死了,讲得嘴丫子冒沫,你还不会,那怪谁呢?”“所有题型,我们都练到了,‘修行’就在个人了!”殊不知,新的时代需要真正意义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背几个人物、几个年代、几个事件等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才”,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你的.学生将如何适应现在乃至未来的社会这一层面,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并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与些同时,就要考虑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需要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驾驶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设置问题,设计思考讨论题目,并指导学生搜集、查阅、整理有关新课程内容,而这无形当中就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倘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很难担负这一教育任务的。
其次,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的主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并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指出: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如此。那些灵活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学方法、手段的教师,他的学生也被带到了当时的历史氛围中,兴致盎然地学习着。比如同样是讲夏商西周的文化时,涉及到日食、月食的发生、记载,有的教师依照教材或是自己描述或由学生讲解,一带而过,而有的教师此时启发几位学生走到讲台,分角色扮演太阳、月亮、地球(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其他学生饰演此天象出现时当时的老百姓的状态(惊恐、四处奔逃等),并及时提出问题:出现这种惊恐现象的原因?这样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学生精彩(教师一定要坚信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的表演,这样创新的教学,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心扉,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反之,那种千篇一律的泛讲空讲,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再次,教师要博览群书,形成厚积薄发的文化底蕴。
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走进新课程,参与课堂活动时,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另外教科书的一些隐性问题含而不露也需要研究。开放性的教学使历史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心理、科技、文化、自然、地理等学科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教师如果没有广泛的各领域的知识是很难师生交流、讨论合作的。比如在讲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中,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涉及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理论;经济决定政治、文化的政治理念;新航路的开辟涉及地理中的空间知识;殖民地建立后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军事侵略等等,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各领域的知识是很难上好本课的。所以教师,尤其是做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勤思考。授以滴水,应有滴泉。
第四,要有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能。
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强化其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虽然我们只是县内各乡镇学校,条件有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县教体局本年度加大远程教育的投入,运用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电化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因此,现代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标实施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
四、实施新课程标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理解继续与创新的关系。
历史是发展的,历史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任何教学改革都是在吸收原有教学方式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原则。因此,必须正确理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主要转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但不能因为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谈“讲”色变,似乎一“讲”就背离了课改精神。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教师自己讲,关键在于怎样讲,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象,有利于学生理想情操的熏陶,那么这样的讲述也主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在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中,要注意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要避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二)如何认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有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理论: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但在具体操作时却不知从何处着手,或者做得还不够。奎里特说:“在课堂上,一名教师应该告诉他的学生应该怎样看世界,教师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还要和他们并肩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在理解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创设情境,点击学生灵感火花,质疑设问,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最佳状态之中。而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则要求教师在微观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他们对书本的怀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有创意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使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发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如何处理个别与群体的差异关系
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多姿多彩,使那些天资聪慧,勤勉好学的学生有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新感觉。他们在课堂上情绪活跃,思维敏捷,积极发问,抢答问题,个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发挥,而大多数的学生却因受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局限了他们的接触资料、图片、信息等教学资料的视野,限制了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如何面对这大多数的学生,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呢?这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四)如何衡量教学过程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改成败与否,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给予评价。而现在应试考试的评价机制,一张卷纸定成败仍然成为束缚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更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来应用,才能更好的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8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自2004年秋季宁夏普通高中进入全国新课程首批实验省区,我校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三年多了。新课程体系以全新的理念,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所作的全方位变革,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全面深远的影响。以下对我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1、教师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专职历史教师共参加区、市、县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12场次18人次,撰写学习总结18篇。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和本学科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讨论、自主学习、校际之间的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历史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学要求。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我校专职历史教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
2、历史教师新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理念的转变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阐明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理念,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和要求。在三年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历史教师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化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学的主体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学当中加以运用,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历史感悟、情景体验、学生主体、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等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由于种种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二、新课程教材的选用、认识和课程安排
1、教材的选用
必修教材:按照统一安排,我校课改以来始终选用人民版教材。
选修教材:三年课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先将六个选修模块向学生做简单介绍,广泛征求学生建议的基础上作出选择。一界学生选修两个模块,三年来,先后选修的模块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上教材均为入教版。
2、对教材的认识
新课程教材编写原则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这给了历史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但由于新课程标准不够具体,编写者的理解认识不同,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千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之作为教学工具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
3、课程安排
我校安排在高一年级完成历史学科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及学分认定,每周三课时。必修模块学习完成后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分科后文科班每周四课时,在第一学期内完成两个历史选修模块学习,之后进入全面复习。实践中,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课程教学实践
1、以集体备课和课程整合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习惯于传统教材和课堂的我们,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设计一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备感困惑的我们只能聚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讨论,互相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设计课堂教学。随着课改过程的深入,这种不自觉的商量、讨论,成为自觉的、定时定点的集体备课。集体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推动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优缺点,同时新课程高考方案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课程内容,对比新老教材、各种不同版本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整合。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2、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抛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再把传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以教材为载体,让他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体现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体验。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我们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一切对学生有益的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情景设置、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辩论、合作学习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开发教学课件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推动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3、课堂和课外想结合,以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历史习作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我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注重探索学生历史习作的改革。在传统的习题练习之外,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青铜峡本地实际,在课堂和课外适当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多元化、个性化的历史习作,如: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历史漫画,研究性课题,历史遗迹的参观,本地历史的考察研究等。这些历史习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巩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4、以良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动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追求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原来的一份试卷来判定学生优劣的评价机制已不能适用。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1)每一节课都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做统计,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性等第评价(占20%);
(2)对每位学生的独到见解做统计(与教材课文不完全一致,但又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占30%);
(3)对每位同学做的历史习作做统计(篇数和质量,有较高质量的小习作,还要班级、年级展示、交流,(占20%);
(4)完成有适当容量和难度的历史基础知识试题测试(平时学校统一要求完成的练习、作业或考试)(占30%)。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9
通过近年的远程教育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在新课程要求下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历史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则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职责不在是单一的“教书匠”,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高中历史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不断要与时俱进,且要因人而宜。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行为长期墨守陈规,一刀切,齐步走,不反思不总结不更新,教学效果就会体现低效无效。历史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经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学行为时仅仅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
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还需要有一定历史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教学理念为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和科学的飞速发展;了解新时代对历史知识的追求,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扬长避短,更新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学生学习的.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不断的监督、评价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对学生学习进行不断反思,从而达到掌握学生,实现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式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主动、能动、独立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生的发展关键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式,单一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心里负担很重,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高分低能、有文化没有素养、有知识没有智慧的人不利于学生自身的真正发展,更不利于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新课程要求建立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理论工程,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成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历史教学反思对历史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历史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历史教师成长为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10
20XX年秋季学期,我校历史课题组研究柳州市课题《初中历史学科打造“幸福课堂”构建“五个一”教学模式研究》之子课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参与教学关系研究》已经满一年了。这一年以来,我校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挤出时间,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这一年以来我校课题研究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克服困难,全力投入研究工作
我校课题组教师都是包班担任政治、历史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相当繁重。自参加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在平时的历史科教学过程中,都尽力按照课题的要求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平时我们课题组成员经常集中在一起学习情境教学的理论知识,讨论研究课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两不误。
二、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一)理论学习和培训
课题组成员于20XX年12月14日参加《初中历史学科打造“幸福课堂”构建“五个一”教学模式研究》之子课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参与教学关系研究》的开题会,这一年以来,还多次到柳州市及柳江县参加课题学习培训。另外课题组还还购买了一些有关情境教学的书籍让各成员平时自学,通过学习培训,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确定研究对象
这一年以来,课题组成员对历史教师及研究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获得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开展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
制定研究方案,同时确定研究对象。把调查来的材料进行分类,把执研人员所带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研究方案中的各个阶段实施课题研究作了周密安排。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活动,丰富课堂教学
20XX年春季学期,我校课题组成员韦海山老师在九年级093班上了一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研讨课、黄萍老师在八年级101班上了一节《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的历史研讨课、覃同惠在七年级113班上了一节《宋金对峙》的历史研讨课,三位老师的课体现了情境创设的理念,都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课题管理
我校课题成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将各执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细化,明确个人研究的重点和目标。同时经常探讨交流,用具体的材料印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在研究中不断完善。
四、课题取得的成果
(一)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真正有课题立项,并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教师积极性提高,参与性增多,教师理念更新了不少。
(二)在研究中认真总结经验。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实践中认真总结,有黄萍老师撰写的《浅谈情境导入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获得了县级一等奖;韦海山老师撰写的《激励对历史教学的影响》获得县级三等奖;覃同惠老师撰写的《点亮你的历史课堂》获得县级三等奖。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课题执研人员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
(二)有的课题执研人员信心不足,想中途退出研究。
(三)材料不够齐全,归档还不够规范。
(四)历史课堂教学还不能和课题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
六、今后的打算
(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研究方案,完善研究管理制度弥补缺失的材料。
(二)做好成果展示的宣传工作,激发师生的自信心。
(三)更新思想观念,制定下阶段研究方案。
(四)有机会多外出参观学习,吸取更多的经验。
历史课课程总结 篇1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仅使对学科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通过课外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现将本年度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年,课外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年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准备,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观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教师要提前备课、备学生。课外活动和课内课程一样,也要有一定内容,但还要更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之前多方搜集材料,精心备课,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以免活动时失控。
2、内容要多样化,促进了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具体如下:一、电化教学。历史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学工具,把声音、图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并通过教学软件所设计的习题、思考题,激发思维,寓教于乐。 二、参观、访问、游览。参观、访问、游览,能把一些凝固了的历史再现在人们眼前,历史由此变得生动,活跃起来。它包括参观历史博物馆、访问革命老人、历史人物后代,游览历史名胜,故居、旧址、遗址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学生所看到的、听到的与历史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并及时进行总结,就地让学生谈体会、谈感想。 三、历史知识竞赛。历史知识竞赛对开发智力、拓展历史知识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竞赛试题可以是课内书本知识,也可以是课外知识。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书面、抢答等。这样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历史发展过程中诸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取得的突出成就。四、历史故事会、历史图片展览会、等,都可以做为历史课外活动的内容。
3、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历史课课程总结】相关文章:
历史课外活动总结01-08
课程的总结05-01
课程学习总结06-16
家长课程总结06-21
课程结束总结04-04
心理课程总结04-04
课程研修总结07-17
课程实习总结10-13
课程教学总结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