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06 08:17:27 工作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汇编十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汇编十篇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1

  高三地理教学集中体现了知识密度大、空间建构层次多、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就高考的要求来讲,教学一定要突出三个重视:

  一.重视理论讲解的透彻性与事实之间的联系。

  高考密切注重原理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特别重视在理论上讲解清楚,有所突破。地理原理的掌握,首先要在概念的内涵、拓展(外延)两方面下功夫。如自然资源的定义用以理解内涵,其分类用于加深内涵的理解及拓展外延。国土资源、国土整治的概念内涵,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机制以及防治的`科学依据,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形成原理等等都需认真研究,并在分析的过程当中注重原理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分析到位,讲解清楚,达到讲少悟多、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诱导性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备课时列出教学流程,给学生的思考留下空间和时间。教学中用语要注重启发和诱导性,通过在读图、析图、比较过程当中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的实践能力。诱导性强,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而且还能有效地控制课堂,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重视教学过程当中的师生合作的民主性。

  重视教学过程当中的师生合作的民主性。共同探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对高三学习与总复习有着独特的意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应突出三个重视:(1)注重高初中知识的整体联系;(2)注重读、看、查、思、析能力的自我培养;(3)注重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地理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不断完善地理知识的建构。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2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一总结,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使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一、备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英特网上的,从而选择出理想的教案。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二、上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至于简单易懂的知识,我一般鼓励学生读书找出,然后请学生讲解。这样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效果也不错。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多次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后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即使某节课学生在学习上有不良反应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学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作业、辅导

  认真对待每次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反馈。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迎合高考的需要精讲多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当然,批改练习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讲解题目加深他们的印象.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颖

  五、其他

  及时获取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特别关注名校的教学试题,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经常与其他重点学校教师联系,探讨有关教学的问题。还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不断提高对地理新课标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经常反思分析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和心得,不断地推动自身思想观念转变,与课改零距离接近,从而提高适应新课标的能力。同时,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不断完善自己的从事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收获颇多,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比如: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不是很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

  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面和度等。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我将在下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并在电教多媒体与地理科教学的融合上再学习,再作探索。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3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忙碌了几年的08届学生终有了满意的归宿。综观高考试题及学生考试结果,虽有得意之处,但也留有些许遗憾。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地理原理的考察。我们地理从高二接手文班就开始注重基础知识积累,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地理能力的提高要依赖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离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能力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地理学科来看,知识比较庞杂,自然、人文两大类下包含众多知识点,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认为高三地理学习枯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是根本原则。而能力的积累一是平时需要紧紧抓住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复习过程的合理科学性。

  一、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施的调整

  1、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较多的学生认为:地理和文综的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背背书就行,其实不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探索意识,把思维的全过程展现出来,才能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形成、每个原理的推导、每种物质的运动的规律,几乎都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进程。由于教材知识点的衔接不足,很多知识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不仅给学生以启迪,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得到创造的体验,增强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风”时,我们遵循以下步骤:概念----成因(气压差、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冷热不均(温差)----太阳辐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用丰富知识、高亢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3、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而不要只注意课本的复习;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分专题将相关内容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复习,而不要各自为阵。20xx高考5-7考察产业转移,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内容,但只要我们把握我国产业布局的变化,此题则可迎刃而解。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平时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质和量,必须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须与世界的发展主流相一致,必须能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还应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帮助学生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xx年高考卷Ⅰ39题材料就是电视剧“东归英雄”就是充分体现人们关注生活,平时稍稍留意,答题就应当很顺利。

  5、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阶段考试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

  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课堂上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知识,总结出二级结论,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如今年高考题从坐标图、柱状图、图表、区域地图等类型较多,都需要平时课堂精讲精练,从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既要检测成绩,又要考出学生自信。

  二、二轮复习阶段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回归教材。

  通过回想教材内容,理清思路,适应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回想要目标明确,有计划性,要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不仅教师要自己明白复习的目的与复习计划,更要让学生明白,便于师生配合进行复习。另外,还要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往往对应着考题,实用性强,可作为前种方法的补充。通过回想不仅能查漏补缺,便于知识的迁移,而且学生会感到自己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适应高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调整临考状态很有好处。

  2、重基础,抓热点

  高考前的学习,要根据自身各科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一方面可以夯实自己的强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要处理过多的高难度习题,而应把自己模糊的知识点回归课本,确保每个基础点都过关。比如20xx年高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无一不是在基础知识上做文章。热点问题不可避免,这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做大量工作,针对热点,我做了以下专题:粮食问题、西气东输、雪灾、地震、南水北调、北煤南运、交通等。为考前稳定军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在教学中,往往不是教师的忽视,而是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等到临近高考或高考时注意就行了,实际这种不良习惯已养成,在高考那种紧张的氛围中,这种不良习惯会不知不觉地"复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的做法有:第一,慢审题,快答题。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写。慢审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找出"题眼",即解题钥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如20xx年高考卷Ⅰ1--4题,图中很多信息(油菜、中年人口比重)是题的答案的关键。对于新题型,教师应该讲透,还要提醒学生重视。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切准高考的脉搏,切实落实双基,培养学生解题的策略意识,形成良好的考试心理,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严格按高考要求规范学生行动,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三、要重视地理学科知识的把握,有条不紊地安排复习㈠扎实地理功底,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框架的知识体系从20xx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来看,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系统地理考查。

  要重视复习基础知识,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同最能体现素质倾向的,具有永恒的,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可能从事这方面的思维活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虽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具有较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但每年考试中总有一些基础知识被作为命题的对象,如20xx年全国文综卷

  (一)的选择题1、2、3、4、5、6题,20xx年的全国文综卷

  (二)的综合题36题。其次,据资料显示,考生失分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也不是跨学科的综合题,反而是大家认为最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的试题。学生在考场上出现的问题,正好反映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还有很多“死角”,个别知识复习还不到位,需要改进和加强。

  强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高考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何为主干知识?其实主干知识就是牵一线动全局的知识。例如大气环流知识就是主干知识,因为一个地方在什么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就有什么样的气候状况,就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活动。此外还有地形知识、河流知识、工业知识、农业知识、城市知识等。在复习中,以主干知识为线,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形成知识框架。

  ㈡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今年高考第36题,该题以某区域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为切口,不仅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而且要求考生“简述”剖面特征,并“综述”整体特征,既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辨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同时要想准确完成第2、3小题,还必须结合平面图上的村庄、小路的分布及地形剖面图,想象出小区域的整体地貌特征,分析出此地有“口小袋大”的特征,具有建设水库的良好区位。这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因此,高考复习应培养:

  1.地理计算能力。用数字说明地理、描述地理,可增加地理的精确度,运用数字是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学习地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

  2.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20xx年文综全国卷中有8幅图,其中涉及地理学科的就有6幅,充分展示了地理图表的学科功能。因此,在复习时必须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十分注重在复习中的图文转换训练,构建空间概念,扩展空间想象,进行空间思维。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

  ①明了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

  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

  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

  ④会判断地理区位;

  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强化审题过程中的地理信息提取以及进一步的判断、推理、归纳、分析等信息处理能力,平时训练要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过程,不能只看答题结果。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5

  20xx届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满意的回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取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命题更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注重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点通过基础知识反映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8、试题体现人文精神。

  9、考查对人的素养和潜能,不会强调覆盖面。

  10、试题越来越强调探究型,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自然地理比重和开放题有增多趋势。

  二、精心制定备考复习策略

  1、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如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自然带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飞机场、疗养院)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

  2、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习

  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等。

  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自然灾害的问题,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印巴问题等。

  4、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随着过程性、条件性开放题的出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显得日趋重要。

  5、加强图文题解题、答题技巧的训练

  近年来,学生在图文题失分较多,追究其原因大多学生是由于不会提取、加工、整合图中有效的信息。因此加强图文题材的解题策略、答题技巧的训练显得十分必要。

  6、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本图表进行提问;在对照比较中去寻找问题;进行假设性提问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爱问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7、加强自然地理的复习。历届高考及最近消息给我们重要启示,自然地理复习一定要在扎实的基础上深化、活化,将初、高中地理

  有机结合。通过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以点带面、以线穿点,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能力。

  8、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①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上学期,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强调学科内综合,抓基础,准确练习为主,并注重知识迁移,抓好基本概念,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②下学期的专题复习训练,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高考大纲》,用其精神指导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进行学科内综合,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

  ③通过综合训练(年级月考),补缺补漏;引申迁移;适度提高;加大学科综合的力度,注意解题技巧;学生非智力因素,应试心态的适应性训练。

  三、在复习备考中强调以下问题

  1、等值线的判读

  等高线、高温线、等压线(面)、盐度、降水、等震线,等深线等图的判读,分析其分布规律,得出正确结论。

  2、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强化对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

  在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如地球的公转轨道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和区域地图(有时还会出现景观图和逻辑框图)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升(如同一类图的各种变式),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联系等),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

  3、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又回到课本

  源于课本就是在第一轮复习中,按初中、高中一章一节地复习,立足书本,训练到位,不留死角,讲练结合。

  高于课就是在第二轮复习中,用专题的形式,初中、高中的知识融化一体,将内容相关的章节,放在一起复习。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时间飞逝,转眼间,半年紧张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段的教学工作,我们高二地理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在学科教研室直接带领下,认真进行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改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为探究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群策群力、扎实工作。现将这一段的教学工作作一总结,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下半年的教学更上新的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理论学习,继续全力投入高中新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是否能达到全新的高度,这是人们的共识。锻造打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主动寻求自我发展,才能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秉承教研组从新课程改革至今的一贯作风,坚持每周利用组内教研时间进行新课程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着重学习了新课程关于教学评价机制的相关理论,努力改变传统的考分定一切的评价观念,实行课前评价、教学中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的同时,努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我评价意识,又锻炼了老师,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二、将集体教研落到实处

  深入细致地开展了以校本教研为核心的集体教研活动,并落细落实。紧紧抓住教师反思、同年级互助和理论引领三个主要环节不放松,使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自我反思既包括教师个人的反思,也包括同年级教师群体间共同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是否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未能达标的原因等等。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年级的横向交流互助使教师及时学习,取长补短。

  三、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教学团队整体智慧的有效途径。本学期我们按照学校教务处期初制定的总体要求,认认真真进行了集体备课工作。每周进行两次,分别安排在每周二的1、2节和周五的7、8节。每次集体备课前先做好预先布置,定主讲人、定内容、定教法学法设计者、定资料补充者,在周五的组长计划中做好计划与安排。主讲人负责整体设计该部分内容教学思路,组内所有老师适当补充,及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教法设计者根据主讲人的思路加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适合相应环节的教法学法;负责资料补充的老师根据提前在互联网上或教学资料中搜集的信息进行资料补充与习题设置。整个教研组发挥团队优势,集思广益,资源共享。集体备课过程中认真作好记录,并在周五的组长汇报中写清本周的主讲人、内容、教法学法设计。集体备课记录连同组长周计划、周汇报在周五一并上交教务处。

  四、精心组织,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检查并督促组内教师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教案。教学设计强调教法学法,不漏过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的“教”真正为了学生的“学”(新教师的教案每周五检查,老教师的教案月检查)。从“激情引趣”、“知识探究”“深化提高”到“课堂讨论”,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带领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在学校组织的每年一度的创新课大赛活动中,组内教师人人精心准备,经过组级初赛,选送韩志利老师参加校赛,取得了二等奖的殊荣,这与教研组的团队合作是分不开的。在准备校赛的过程中,韩老师自己负责教学设计,魏延良负责教法学法,卢佳负责习题推荐,李猛负责课件制作。在试讲的过程中,邀请高一及高三教研组的老师听课,认真吸取意见,及时修正。在葫芦岛市“创建教学情境年”活动中,李猛所执教的“海岸带的开发”作为成果展示课,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方式新颖受到了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五、积极参与班级教研

  本学期,学校组织并开展了班级教研工作,使班级教研工作在我校蔚然成风,组内老师与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沟通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班级教研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布置,班主任的安排,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准备。先对当月的月考及近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小结,找出差距和不足。之后再对自己近期的教学工作自我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听取班主任的分析,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即使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适应学情。分析班主任提供的临界生学习状况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可行性出计划,为班级下一段的发展献计献策。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成绩整体提高的协作体。

  六、真心真意抓“补弱”

  首先,通过动员,使每位老师明确补弱的重大意义;其次,通过谈话、问卷、课堂提问、作业及检测等方式明确弱情,找准弱点。理清是共性存在的问题,还是个别学生个体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把问题落到知识点的层面,不大而笼统,使学生在补弱的过程中真正能了解清楚、学得明白;第三,制定具体措施。先制定整体补弱计划

  。根据所了解的弱情,作好具体分工,使每位老师明白自己所负责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先期着手准备,以利补弱工作的顺利展开。指导组内教师制定个性补弱计划,要落实到学生姓名、弱点、解决的措施、实现的目标。

  补弱时间,精讲精练,有的放矢,按照既定的补弱计划认真执行,在教学后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快速调整,为下次补弱做准备。利用学科自习,指导学生复习预习,学会自主学习。

  对补弱工作做好纪录备查。

  七、全情投入抓帮带

  帮带工作是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本学期,组内安排李猛、魏延良帮带青年教师卢佳。以集体备课思路为指针,帮带教师和被帮带教师作好课前教案准备、教材重难点处理的交流及教法设计。被帮带教师上新课前或重要习题课之前原则上必须听指导老师示范课(每周至少听2节课)。帮带教师听被帮带教师的新课,并及时按“六评”(评教学思想理念、评教学目标、评教学方法、评教学程序、评教学特色、评教学效果)的标准评课。在评课的过程中,即评优点,更评缺点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纠正类似错误再次出现。每次考试(或测验)之后被帮带教师应及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试卷,提出改进对策。组长对帮带工作实施跟踪指导,作好纪录,在周汇报中标清写明。

  八、强化教研组日常管理

  业务方面:狠抓教研、科研,把集体备课集体教研落到实处,作好周计划并严格按周计划实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狠抓帮带工作,督促“结对子”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及时检查帮带教师和被帮带教师的听课簿及新教师的周教案,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带领组内教师听高三教师的课至少每周一节,提升业务水平,作好向高三年级教学工作的过渡。行政方面:约束组内教师严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不旷岗。做好考勤登记。办公室内保持安静,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要求组内教师作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按时上课,不得随意调课代课。树立主人翁思想,爱护办公物品。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7

  回顾20××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尽管之前几年都有机会上高三,可是由于自己长期在行政兼职,在专业上研究和投入不够,一直是到去年自己才觉得有实力上高三任教。记有位老师说过,一个没有上过高三的老师,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中学教师,他的教学生涯是不完美的。到一中任教以来除做好行政工作外,一直私底下暗暗使劲,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关注高考信息,坚持每天都要做一份试卷或一道地理高考题目,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业务水平,以较充足的信心上高三,不要误人子弟。尽管在高三任教期间经历了许多的煎熬和挫折,但是,自己总算挺过去了,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让我也成长了许多,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细节、讲求效率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好每节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更深入,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网上的。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充分考虑学情、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课前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如知识点是否讲清楚,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同时,尽量与其他老教师错开课,经常去听课,向他们请教。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2、“讲清楚、说明白”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复习课的每节课容量都是很大的,涉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非常多的,从我的角度而言,我总是强调:讲清楚、说明白,注重条理、高度概括总结。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和掌握。

  3、及时检讨、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希望在课堂上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力求完美。上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映、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疑惑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并通过一些经典题目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全批全改、及时面批

  坚持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练习的批改,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经常利用课间操、下课期间、自习课等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面批,及时反馈并加以辅导。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精讲精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及时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我坚持每天课后在黑板布置一道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附加题,让学生在课后研究探讨,然后利用自习课前几分钟讲解或让学生上台为同学讲解;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错题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并经常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将好的错题集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如何科学地做好个人的错题集;坚持利用每天中午时间从网上收集各地最新高考模拟题,并从中挑选出一些较有能体现高考意图的题目及时穿插到日常复习课中,或进行筛选处理后,整理成单张练习让学生课后及时练习,并抽空讲评。从高二年开始,任课班级较其他班多训练的题目在上千题以上,这为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全程辅导、点面结合

  对于文科生而言,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部分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就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舒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地理学科薄弱的同学更是多表扬,多鼓励。

  注意跟踪辅导,特别关注那些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利用上下午放学时间下班辅导,全程跟踪他们的全部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完成、复习等,在下班辅导期间,特别观察差生做作业的过程,及时给予辅导。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缺漏,精选辅导材料,给他们“开方”发单张练习,并独立讲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知识缺漏。对于优生,则不定期给他们各省市最新模拟题,并精选后组卷让他们练习,讲评提升。

  二、全面介入,一同成长

  在高三(13)班任教地理期间,作为一名科任老师,我全面参与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经常参加班级的班会和学生日常教育,主动协助班主任对一些行为表现较差进行帮助教育,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协调优秀生和差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出谋献策,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释疑解惑。经过高二高三两年的时间,学生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更加喜欢读地理,并经常与老师交流学习情况,这对日常课堂教学更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在过去的一年,我始终与他同呼吸,共患难,与他们一同成长。

  三、关注信息、把握走向

  及时获取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特别关注湖北黄冈、上海、东北等名校的教学试题,通过看题做题、研究题型,加强对高考走向的把握和理解,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经常与其他重点学校教师联系,探讨有关教学的问题。还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不断提高对地理新课标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经常反思分析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和心得,不断地推动自身思想观念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力求每堂课、每份练习的讲解更加有效,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 ,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收获颇多,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任教班级在高考中取得文综第一名的好成绩。对我而言,这一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育人,我都力求做到尽心尽力,尽善尽美,以无愧于学校、家庭和学生。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8

  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学习为中心,思想为先导,身心为基础”的过程。因此,作为高三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我们的学生是经过玉溪一中、市民中、师院附中层层筛选后才招来的,几乎没有尖子生;华宁县又是玉溪市扩招力度最大的县;文科学生大多数又基础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 这样的生源,我们的教 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 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 考。

  (2)吃透《高考说明》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9的综合题中的部分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极盛探讨了二十多分钟的“怎样把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以及关于中学生脑神精衰弱的一些解决方法”。这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作用是巨大的。王树声老师是地理界比较权威的人,我比较敬重他,所以俩人一谈起来就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次谈话比单独坐在台下听讲座十次、二十次要强许多倍,对我的教育、教学、做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精选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最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有许多题 是从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的每个单元的“练习篇”中的题演变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透课本后面的“练习篇”,而且应该把它们作为每类题的典型题来对待。

  各类题要透彻地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作为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老师在分析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

  (5)考试

  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产生怨恨考试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不参加考试。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并且,要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

  答题时,还要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自己所答的知识点是否完整。

  越到高三后期学生压力很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考分低,往往给学生打击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精练后反思,考试后注意分析总结,以使学生尽快找回自信,调 整好心态。另一方面在几次低分后,老师应该出套简单的题让学生做,让学生找回信心。

  (6)总结

  高三复习的内容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把书由厚到薄。通过总结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

  由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实以上环节时,一定要用好地图,要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地图上。单纯从高考角度出发,更是要学会应用地图,因为地理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出现的,所以教学中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4.教给学生做36题和39题综合题的方法

  高考地理试题中单36题和39题的综合题两题就占了56分,这两题抓不住,整个地理考试就完了。其实36题和39题综合题都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所有地理题都只会从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因素(人文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或者其中一方面入手。自然因素又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入手;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交通、人口、科技、经济状况等 方面入手。根据地理 答题的这个特点,构建出答题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和答题时都紧紧围绕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这样学生在答36题和39题时就有方向性,不至于找不到“东西南北”。只要有了这个答题模式,即使在学生不怎样清楚这两个题该怎样答时,靠猜测,也能够猜出些来,如某地方为什么会落后?就从模式中的自然条件方面和经济条件方面中找其中最差的因素来答,如某地为什么会成为沙漠,自然因素肯定有降水少,人文因素有不合理的开发等方面。

  对于39题,虽然说是 综合题,只要多注意一点就分清是属于哪科的题了,分清是哪科的题,就必须按照哪科的思路来回答。39题由于是综合题部分学生有点怕,其实它经常比36题简单,只是平时要多注意分析。

  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老师的教学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魏书生说:“在我的生活中,教书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而自强才是第一位的。”可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何等重要。

  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首先还要先激发教师自己的上进心。学生的许多思想是从教师这里接受的,是老师的思想传给了学生。前年我在云师大读书,74岁的陈永森老教授给我们上课,每天早上的四节课,他是并做两大节来上,即从早上8点上到中午12点,中间总共只休息20分钟左右,下午从14点30分上到17点中间从来不休息,这样给我们连续讲了8天。他能够这样做,完全是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师德完美结合的结 果。

  自从听了老教授的课后,我自己上再多的课也不会感觉有多累了。陈教授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师德能够影响我,我们自己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师德同样能够影响我们的学生。去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那个班,经过我的训练与影响,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整个高三生活的一年中,读书时没有人再叫苦叫累了,更没有一个学生无故缺过一节课,学风之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我自己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评教会上得到了 “父母之师,人本之师”的好评,同时还得到县级的“德育标兵”的称号。

  所以,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首先激发自己的上进心,这样于师于生都有好处。

  要从课本知识中获取调整学生心态的材料,例如在讲高一地理下册中“5.8传统工业”一课时,可以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 传统工业开始衰落”中挖掘出中国为什么没有发达国家发达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已经走过高潮,进入衰落,开始综合整治,而此时我们的传统工业才开始起步,这样的差距,能在一夜之间追上吗?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目的和国外比。我们要追赶发 达国家只有靠你、我和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最后,我想谈谈要用研究的心态去来对待高三教学。教书是辛苦的,高三教学更是辛苦的。但是不能因为辛苦就不用心去研究。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工作起来才会相对轻松,学生的成绩也才会不断提高。

  为了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我除了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外,平时只要一有什么新的想法我都要立即用笔记下,作为资料 。等有时间和有精力时,再把他们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复制、粘贴,再加些连接词语,这样某方面的心得就出来了。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一直坚持以这种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肯定会不断提高。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9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体现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带来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

  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

  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

  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

  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在命题人员的眼里没有热点问题,将所谓热点问题搞得沸沸扬扬、草木皆兵是不可取的,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一、勤订计划,合理安排复习进程凡事预则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进程,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从全局上宏观上把握复习的节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保证主干知识的复习和必要的解题训练。具体做法,需要教师及时制订好各种时间段的教学计划。由于本人是从高一带起的,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设计高中三年的教学总体安排。

  高二第一学期学完选修一后就开始复习世界地理,接着复习中国地理,期间同时进行若干个选修二的主题教学。整个高二学年每周给学生做若干道学科综合题。高三的十月份开始自然地理的复习,一边给学生做近3年的高考题并及时批改分析。第一学期末基本完成高中地理完整的一轮基础复习。寒假补课开始一个月半左右搞专题复习为主,穿插综合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告诉或书面公布我的整个教学计划,或让学生一起来探讨下一步的`教学安排。这样做不仅是教师更使学生无论何时都对下一步的教学、学习任务明明白白。每一时间段大家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最终把他们步步引向高考。

  二、勤于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学实效统考是精心命题、精心组织,统一批改的。统考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统考能提供许多横向比较的信息。通过仔细分析学生在统考中的丢分原因,可以找到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而不是忽略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一针见血的去解决存在的漏洞。减少复习工作的重复,提高针对性。

  对一次大型统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反思。

  一、反思考试的内容范围及试卷整体结构、特点,从中可以发现哪些知识与技能是考查的重点;经常对高考题做这种研究就能较好把握命题方向。确定平时复习的侧重点。认识试卷特点、难度也有利于宏观上分析评价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

  二、反思学生的得分情况,可以发现哪些题是学生丢分最多的,哪些是已经熟练掌握的;从而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

  三、反思学生的失分原因并归类。一般学生丢分的原因有学生自己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教师教学疏漏(盲点)、基本技能不扎实等或者答题技巧问题如条理不清、针对性不强,不能用专业术语表达。也有审题不清、命题不够严密等情况。

  四、反思补救措施,这是最关键的。补救的不仅仅是某几个知识点,而是如何解决那一类问题。让学生尽量减少同类错误的重复发生。五、反思应如何调整下一步教学。典型错题反思案例(以宁波市高三年级06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统考为例):

  一、选择题错误率最高的23题是84位学生错56人。22题错34人。

  原题:读图6,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据此完成22—25题。

  22.A、C、E三地的气候都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3.A、C、E三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受寒流影响降水更少 D.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错误原因:该题考查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三处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与成因,主要丢分原因首先是对22题的气候类型的误判导致。而22题的错误是由空间定位能力不过关和对非地带性气候分布的空间位置缺乏直观的地图感知所致。也是特殊气候分布区气候成因分析未过关的表现。当然,也有学生在选对22题后简单地认为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就是赤道低压控制,而不知道这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分布地区,是非地带性的表现。

  教学对策:(1) 切实加强空间定位的操作训练与引导。空间定位几乎没有一个老师不强调,但关键是重在落实。事实证明,如果缺乏有力的措施。学生过硬的基本功是不可能形成的。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尤其要把有关区域放大,让学生能辨认放大后的区域,说出该区域的大致经纬度。以重要经纬线为线索熟悉总体的各区域的大致空间位置;另一方面找出主要的国家或区域进行重点突破。课外要求学生多进行学生相互考查及自我考查。教师适当进行几次专题课堂小测试,对未过关的学生,要盯住不放,直到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