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1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中小学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认识当前毒品泛滥蔓延的严峻性,切实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我学校德育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主题开展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禁毒意识和拒绝毒品自控能力,打造平安校园。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组长:何兵
副组长:
张秀文
彭开慧
杨彩霞
孙耀文
杨顺兵
组员:李勇
杨银菊
龙刚
戴启康
龙正芳
杨智勇
蒋芳
张庆规
各教研组组长、各班班主任
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把禁毒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通过校会、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黑板报、广播站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把禁毒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相结合,做到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使广大师生了解毒品基本常识,无人参与涉毒、吸毒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四、集聚合力,加强教育。
我校注重以活动为教育载体,在活动中落实毒品预防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邀请司法人员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学校老师结合研究性学习开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教育课,引导学生们通过查阅、展示资料,讨论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增强禁毒、拒毒意识。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分析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学校还依托家庭、社区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合力。
学校认真落实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禁毒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规范化、有特色、有实效、群众参与率高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每次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六有”,即:有领导参与、有音响设备、有图片资料、有横幅标语、有宣传记录,有信息上报。做好“五个一”活动:
1.上好一堂禁毒教育课。学校要求各班利用班会课上一节禁毒教育课。
2.看一部宣传片。组织全体同学通过观看“拒绝毒品、关爱未来”禁毒专题片,让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势的严峻性。
3.读好一本书。5年级至6年级组织学生看书学习禁毒知识,让学生切实掌握毒品知识和国家对禁毒的法律法规。
4.开好一次主题班会。三至六年级各班活动课举行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开展禁毒讨论,提高防毒、拒毒意识。
5.写好一篇心得体会。3年级以上学生每人完成一篇心得体会。
精心组织“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通过观看禁毒展览、禁毒影视片等形式,结合班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开展一次禁毒拒毒宣誓签名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要求每名学生在家里开展一次“不让毒品进我家”的宣传活动。
总之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扎实有效地把这项工作搞好,为巩固“无毒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2
在多年的教育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多维和立体的整体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应。反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势必会造成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作用互相抵消。因此,我校的“三结合教育”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架起教育的桥梁。通过校内外、家内外、课内外活动使学生成长为会学习、能工作、知美丑、爱生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校教育——品德修养的重要园地
在社会化大的实践中,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得到强化,但不能由此削弱学校的作用,相反,在社会学习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坚持学校教育这块主阵地,围绕新时期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1、文化育人。把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我们从学校传统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开掘课程资源,开发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
学校在环境方面实现了立体的教育氛围,有看、有听、有动、有学。我们用传统的民间游戏引导学生的课余活动,每班配备跳绳、毽子和铁环,学生自带一些小游戏的器具,让活动,活动起来;和专用教室的布置也相对紧扣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让学校一切的时空和资源都成为传承文化要素和资源。
2、活动育人。我们引导学生参与制订、参与执行制度和检查制度落实情况,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小主人。在落实制度方面,我们积极让学生参与检查、指导工作,有时甚至把检查权、评比权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检查中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让每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执行制度情况的检查。全校统一安排,全员参加。内容有十多个活动项目。学校还从德、智、体、美、劳不同角度入手,开展了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民族勤劳美德的熏陶。“我为校园添光彩”、“我是小雷锋”等活动很好地在校园内形成了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使之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
二、家庭教育——品行养成的首要阵地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人的终身教育。家长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热情,和学生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他们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其自身经历以及社会关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家长的沟通与教育。
1、制度保障。我校的工作主要依靠三支队伍,一支是以为首,参与的家庭教育管理队伍,负责家长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一支是家长学校讲师队伍,由校长挂帅,德育骨干、社区代表、心理工作者及好家长代表、组成,做到师资队伍多元化;一支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负责监督家长学校各项工作、沟通家长与学校适时组织家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支队伍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的科学网络,为家庭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形式多样。
家长活动灵活多样,受到一致好评:
(1)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帮助家长确立新的理念,确立新的质量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观。
(2)根据不同情况召开小型座谈会,召开部分学生,从各角度探讨学生的习惯、品德的养成。
(3)平时及时与家长联系:一方面鼓励家长校访,一方面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各方式(、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发家长信、)及时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邀请家长来校参加活动。家长开放日。我们邀请一年级家长来校,观摩学生上课,欣赏每一位学生的特长表演。学校有重大展示活动,也邀请家长参加,一方面宣传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工作中寻求家长更多的支持。家长通过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的特长,又欣赏到别的孩子的擅长,倍受鼓舞,调动了其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自身文化素养。
(5)通过向家长发放问卷,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看法与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扬长避短,开展工作。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调查问卷、家长对教师评价的调查问卷、家长对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体活动的评价问卷等。
(6)学校关心爱护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全力帮助,建立下岗、失业、残疾、外来人员及其特困户、特殊家庭子女的档案,实行跟踪教育。对困难家庭,学校组织党团员教师进行慰问,给予关心与帮助。
3、效果显著。家长活动每学期活动不少于3次,出席对象稳定,出勤率达95%以上,受到家长的普遍重视。家长通过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家庭教育技能。同时,学校与家长多角度、多方面的沟通,也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和自己孩子的品德、习惯、学习等方面的近况,从而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而学校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也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教育学生。
学校近年来,在强烈的竞争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其中就能显示出学校重视家庭教育,扎实开展家长活动的重要作用。
三、社区教育——品质陶冶的基础环境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家庭是基础,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学校教育是主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社区教育对促进和沟通地区的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德育的格局与网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社区教育是学生品质陶冶的基础环境。
1.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性。
学校社区互动的核心,是社区服务学校教育,教育服务社区发展。采取双向参与,互相帮助等形式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水平。结合学生和社区实际,由社区牵头,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常规活动方面,如植树节、日、六五环境日、敬老爱老活动。主题活动方面,如七一党的生日、廉洁教育、八一节。如上个学期,社区就组织我校全体学生参加了爱国卫生日活动,庆七一党的生日等。通过一系列联合社区的活动的开展,使队员们学会了交流和沟通,培养了队员们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补性。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弥补了学生校外教育的失调。据统计,学生的课余时间在逐渐增加,一年中有160多天在校外渡过。社区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和育人过程。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之家,供学生开展校外活动。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是一种多元互动的关系。三者既要各司其职,独立作战,又要重视联系和结合,联合作战,形成教育合力。也许我们目前的教育,还无法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出类拔萃的模范生,让今天的每一棵幼苗,都长成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但我们会继续认真落实、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全的人格,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片叶子都快乐地歌唱……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3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多维和立体的整体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应。反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势必会造成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作用互相抵消。因此,我校的“三结合教育”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架起教育的桥梁。通过校内外、家内外、课内外使学生成长为会学习、能工作、知美丑、爱生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校教育——品德修养的重要园地
在社会化大德育的实践中,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得到强化,但不能由此削弱学校的作用,相反,在社会学习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坚持学校教育这块主阵地,围绕新时期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1、文化育人。把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我们从学校传统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开掘课程资源,开发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
学校在环境方面实现了立体的教育氛围,有看、有听、有动、有学。我们用传统的民间游戏引导学生的课余活动,每班配备跳绳、毽子和铁环,学生自带一些小游戏的器具,让学生会活动,活动起来;班级和专用教室的布置也相对紧扣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让学校一切的时空和资源都成为传承优秀文化要素和资源。
2、活动育人。我们引导学生参与制订、参与执行制度和检查制度落实情况,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小主人。在落实制度方面,我们积极让学生参与检查、指导工作,有时甚至把检查权、评比权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检查中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让每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执行制度情况的检查。全校统一安排,全员参加。内容有十多个活动项目。学校还从德、智、体、美、劳不同角度入手,开展了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民族勤劳美德的熏陶。“我为校园添光彩”、“我是小雷锋”等活动很好地在校园内形成了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使之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
二、家庭教育——品行养成的首要阵地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人的终身教育。家长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热情,和学生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他们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其自身经历以及社会关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家长的沟通与教育。
1、制度保障。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主要依靠三支队伍,一支是以校长为首,参与的家庭教育管理队伍,负责家长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一支是家长学校讲师队伍,由校长挂帅,德育骨干、代表、心理工作者及好家长代表、班主任组成,做到师资队伍多元化;一支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负责监督家长学校各项工作、沟通家长与学校适时组织家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支队伍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的科学网络,为家庭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形式多样。
家长活动灵活多样,受到一致好评:
(1)、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帮助家长确立新的理念,确立新的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观。
(2)、根据不同情况召开小型座谈会,召开部分学生家长会,从各角度探讨学生的习惯、品德的养成。
(3)、平时及时与家长联系:一方面鼓励家长校访,一方面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各方式(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发家长信、)及时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邀请家长来校参加活动。家长开放日。我们邀请一年级家长来校,观摩学生上课,欣赏每一位学生的特长表演。学校有重大展示活动,也邀请家长参加,一方面宣传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工作中寻求家长更多的支持。家长通过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的特长,又欣赏到别的孩子的擅长,倍受鼓舞,调动了其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自身文化素养。
(5)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看法与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扬长避短,开展工作。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调查问卷、家长对教师师德评价的调查问卷、家长对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体活动的评价问卷等。
(6)、学校关心爱护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全力帮助,建立下岗、失业、残疾、外来人员及其特困户、特殊家庭子女的档案,实行跟踪教育。对困难家庭,学校组织党团员教师进行慰问,给予关心与帮助。
3、效果显著。家长活动每学期活动不少于3次,出席对象稳定,出勤率达95%以上,受到家长的普遍重视。家长通过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家庭教育技能。同时,学校与家长多角度、多方面的沟通,也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和自己孩子的品德、习惯、学习等方面的近况,从而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而学校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也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教育学生。
学校近年来,在强烈的竞争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其中就能显示出学校重视家庭教育,扎实开展家长活动的重要作用。
三、社区教育——陶冶的基础环境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家庭是基础,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学校教育是主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社区教育对促进和沟通地区的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德育的格局与网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社区教育是学生品质陶冶的基础环境。
1、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性。
学校社区互动的核心,是社区服务学校教育,教育服务社区发展。采取双向参与,互相帮助等形式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水平。结合学生和社区实际,由社区牵头,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常规活动方面,如植树节、学雷锋日、六五环境日、敬老爱老活动。主题活动方面,如七一党的生日、廉洁教育、八一建军节。如上个学期,社区就组织我校全体学生参加了爱国卫生日活动,庆七一党的生日等。通过一系列联合社区的活动的开展,使队员们学会了交流和沟通,培养了队员们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补性。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弥补了学生校外教育的失调。据统计,学生的课余时间在逐渐增加,一年中有160多天在校外渡过。社区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和育人过程。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之家,供学生开展校外活动。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是一种多元互动的关系。三者既要各司其职,独立作战,又要重视联系和结合,联合作战,形成教育合力。也许我们目前的教育,还无法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出类拔萃的模范生,让今天的每一棵幼苗,都长成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但我们会继续认真落实、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全的人格,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片叶子都快乐地歌唱……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4
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扎实开展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使未成年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结合教育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学校化、家庭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了我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一、走学校化、家庭化道路,创“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特色一、为加强对三结合工作的领导,社区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的三结合教育工作小组,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在此基础上,要求三结合领导小组在广泛吸收其他社区经验的同时,重点吸纳部分优秀家长和学校主要领导同志加入领导小组。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
特色二、结合社区教育实验,发挥社区志愿服务的优势,通过四点半课堂、读书会等系列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社区。随着辖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的不断增强,社区的教育功能也日益显著。社区积极推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创新方面的培养,并联合高等院校,多次举办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在加强对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培养的同时,提升未成年人的创新动手能力。
二、以活动为载体,确保社区教育的.连续性
社区举办运动会,跳蚤市场等多种家庭式活动,由家长带领孩子一同参加。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孩子结识更多的好朋友。通过活动还可以锻炼孩子参与探索的性格,能让孩子在少年时期,身心健康发展。
联合警务室一起到学校为未成年人进行“禁毒知识讲座”,让未成年人在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清楚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社区以三结合教育为契机,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行动快、求实效,成为我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与法制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举办了道路交通安全进社区知识讲座和宣传过活动;通过小区宣传栏,微信平台等,让孩子和家长们了解法律法规常识,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3、与“假期系列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挥社区家长学校应有的作用。举办青少年学习培训活动,丰富学生假期校外生活。
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使工作计划得到落实。新学期的到来,也意味着“三结合”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也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我们要更进一步提高对我社区“三结合”教育事业的认识,紧密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服务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而努力奋斗。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5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现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机制:
1、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学校教育方面由校长为首,教务处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代表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家庭教育方面,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家长学校,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村委教育组织,由村委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年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形式有:
①进行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常规性访问(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长访问学校(家长会),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学校校信通)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E-MAIL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的途径。
(3)召开家长座谈会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取班级的家长座谈会。
(4)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教导处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担。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与社会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村委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学校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这些单位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学校要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要依托这些单位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4)聘请校外辅导员。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他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社区家庭教育的工作总结12-22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07-02
社区家庭教育的工作总结7篇12-22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5篇07-07
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总结03-06
学校与社区教育宣传标语03-12
社区特困家庭帮扶工作总结12-15
社区关爱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总结12-13
社区学校工作总结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