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云梦森林公园参观。
用多媒体出示表格,问: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
(1)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算法:
(3)教师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算前面两个,再算最终结果;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比较简便。
2、课件出示下表:
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
地控类别蓄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其他
森林7/201/42/5
裸露地面?11/202/5
师:从表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展示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你能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由小组派代表评比。
出示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1)从6/7里减去1/2和1/7的和,差是多少?
(2)4/5加上3/5减去1/3的差,和是多少?
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4、水果店运来5/8吨水果,其中梨占1/4,苹果占1/5,其他水果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学生能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会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垃圾情况的调查、分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以及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内容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34和720512和38
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通分的?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2、先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口算。
15+25=27+47=18+38=
47—17=215—215=712—512=
为什么上面这样的分数相加减,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呢?
3、出示23+19=揭示课题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1、课件出示各种生活垃圾图片
2、课件出示生活垃圾分类和危害的资料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生活垃圾扇形统计图
废金属等14
纸张危险垃圾
310320
食品残渣310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3)试着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并共同完成导学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展示汇报,重点解释
(1)各位小组代表汇报
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他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课件演示,解题过程
2、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要化成整数。
三、练习检测,巩固应用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3+12=25
(2)815—13=815—515=315
2、你能计算以下各题吗?(后面两题验算)
23+19=35+37=512—18=
3、解决问题
春天到了,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第一天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14,下午浇了38,第二天上午浇了310,一共浇了所有果树的几分之几?还有几分之几没浇?
四、整理回顾,反思提升
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今天×××同学过生日,你准备怎么过?你想请哪些人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
2、请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这些分法都可行吗?如果都可行的话,怎样比较合理?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最合理?
5、计算,算式怎么列?
6、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7、我们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为什么?
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这些算式都是连加的,比较麻烦,我们先来研究两个分数相加的,根据黑板上这些数,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们研究。
2、请你任选一个算式来进行研究。
3、请你先将你选中的两个分数用阴影表示在老师发给你的两个圆纸片上,然后把它们合起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和。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4、生汇报结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6、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7、练习。
8、这几道题怎样进行验算?请大家试一试。
9、这几道题其实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他们做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先通分?
10、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应用:
(四)、自学书本。
(五)、提高练习:口算
(六)、发展练习:找规律
(七)、课堂小结。
五、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上的教学材料是这样安排的: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2+1/4=
想: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于呆板,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
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
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少,练习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07-2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04-1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4-0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02-24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案09-2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优秀教案02-26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教学反思04-2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