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晓》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晓》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春天,塑造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活动,增强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春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演唱歌曲《春晓》。
【难点】利用声音、身体律动、打击乐器创编情景剧。
三、教学用具
图片、杯子等供学生创造的教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杜鹃圆舞曲》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表演《杜鹃圆舞曲》。
老师设置问题:春天除了有杜鹃还有那些声音?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春天万物复苏,大地绿色盎然,同时也带来了美妙的声音,比如河里小鸭子的声音、小燕子的声音、春雨的声音、小草发芽的声音等等,都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展示图片)
(二)新课教学
1、朗读《春晓》
学生朗读歌词,由老师引导体会诗歌韵味和意境。
学生跟随音乐表演诗朗诵。
2、欣赏《春晓》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描写了春天的景物,你们说说描写了春天什么样的景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在音乐中我们听到了小鸟的叫声、风雨声,还看到了落花,好像给我们展示了春天雨前、雨中、雨后三幅画面。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的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歌曲的速度是比较慢的,优美、抒情的的旋律好像是在歌颂春天、赞美春天。
3、学唱歌曲
(1)老师弹奏、范唱歌曲
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从歌词和旋律中有几处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歌曲分三个部分,从歌词中可以看出X部分是诗歌,比较抒情优美;第二部分是以“啦”的形式展开,速度稍快,情绪也变得欢快起来;第三部分又是X部分的再现。歌曲有回归到了优美的氛围中。
(2)学生学唱歌谱
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唱歌谱,纠正学生歌唱时不正确的节奏和“fa”和“mi”的音准。
学生完整的演唱歌谱。
(3)为乐谱填词
老师引导学生注意一字多音的旋律,并进行示范演唱。
学生学唱歌曲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为歌曲配伴奏乐器。
(1)老师根据歌曲,将学生分为四组。
老师为X组的学生分配三角铁和串铃,表演歌曲的X部分;为第二组的.学生分配木鱼和碰钟表演歌曲的第二部分;第三组的同学分配三角铁和串铃表演歌曲的第三部分;第四组的同学演唱歌曲。
(2)学生自由排练,老师指导。
(3)学生表演。
师生评价:三角铁和木鱼X好在每小节的开头,强拍上演奏,串铃要注意时值,不能太长。结尾处大家一起演奏,让声音更加饱满。
(4)学生完整的演奏。
(三)巩固提高
1、创设情境
(1)老师将《春晓》设置为三个情景:雨前、雨中、雨后。
(2)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代表雨前、雨中、雨后。
2、发挥想象,创造意境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已经说过了,春天有很多种声音特别的美妙,大家回忆一下都有那些声音可以放在雨前、雨中、雨后?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春天的雨是非常的清晰动人,小鸟在欢呼、流水声、蛙鸣声、风声、小雨的声音小鸭子的声音等等很多,请同学们发挥小组的能力,根据乐器和材料创造出动人的旋律。
3、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自制乐器,并创作乐曲。
4、学生表演情景剧:由老师独白每剧的情景,学生投入的表演。
师生评价:将《春晓》的三部分背景音乐分别设置为雨前、雨中、雨后,学生表演时要有表情。
5、学生完整的、有表情的表演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小杜鹃寻找了春天的足迹,聆听了春天的声音,随着《春晓》的歌声感受到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美丽的春天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在优美的歌曲《春晓》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春晓》的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认识个生字:晓、眠、闻、落、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磁带,展示仪。
生:每人一张白纸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睁开你那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生:举手回答。
师:“春天到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滋润着万物,小草绿了,桃花开满了枝头,春燕和小鸟在空中翻飞,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看到了这美丽的春景,不由得写下了《春晓》这首古诗,你们想学一学吗?
生:想!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多媒体出示课题:《春晓》
二、理解诗意:
1、品古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孟浩然的《春晓》。(播放多媒体课件)
2、学古诗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行诗句,谁来读一读?
生:(读)“春眠不觉晓”。
师:学习古诗要从字、词入手,你觉得第一行中什么字不理解,需要大家的帮助?
生:“眠”是什么意思?
师:提得好。古诗中的一个字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词,“眠”是睡觉的意思。
生:“不觉”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
师:“觉”是多音字,“不觉”在这行古诗中可以解释为“不知不觉”。
师:谁能把这一行的意思告诉大家吗?
生: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就到了早晨。
师:学懂诗句要从字、词入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地加上一些字词,有时还要调整一下顺序,最后根据大意来理解古诗。
师:试着学一学下面的三行,要是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怎么办?
生:可以问老师。
师:是的,俗话说“学问,学问,边学边问”。正好,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在场,小朋友们可以大胆地去请教。
生:也可以和同学讨论。
师:对,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可以产生智慧的火花。
学生讨论,自学略。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你们的自学情况:电脑闪烁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谁知道第二、三、四行诗的意思?
生:回答。
3、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评价)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师带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朗读,背诵古诗)
三、领悟想象:
师:春天的早晨,鸟语花香,风雨过后,落花满地,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那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师:(旁白)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你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只听到窗外到处是鸟儿的叫声,鸟儿多快乐,可是昨天夜里……播放情景音乐(生作陶醉状)
师:闭上眼睛的.这会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是啊!这就是春天的气息,这就是春天的脚步。《春晓》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面上花红柳绿,活泼可爱的小鸟停在树枝头,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播放情景音乐)
生:读古诗。
四、拓展应用:
师: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生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天的美景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好吗?
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又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小朋友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1: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蝴蝶飞来了。
生2:春来到了,柳叶变绿了,青蛙从洞里出来了。
《春晓》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诗意。
3、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与乐趣,培养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挂图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
(学生自由背诵)
2、揭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古诗──《春晓》。
3、解题:
看了题目你能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吗?
(春季)
那它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
(告诉学生“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那一定很美吧!快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
孩子们,你们的音发得真准啊!想把这首诗读得更美些吗?
好,我们先来瞧瞧诗里说了些什么吧?
三、指导朗读
1、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是呀,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啦,(出示挂图)你瞧,花开得多美呀,到处都是鸟儿飞来飞去。天气这么美,你们昨晚睡得舒服吗?你看,这位大诗人睡得也很香,连早晨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谁把它叫醒的呀?(小鸟)对啦,到处都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学生自由想象)大诗人一起床,就听到这么好听的叫声,精神真好呀!可他突然记起昨晚上听到了刮风下雨的声音,就想:园里的花开得那么好,被这风吹了一晚上,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下来呢!
2、指导读第一句:
春天的早晨,睡得这么舒服,一醒来听到这么美的叫声,心情真舒畅呀!来,试试看,第一句如何读好呢?
⑴ 生试读。
⑵ 指名读。
⑶ 全班读。
3、指导读第二句:
诗人在回想昨晚听到的声音,可以把“回忆”的感觉读出来:
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4、把1、2句连起来读一读。
5、男女生赛读。
四、导背
1、看图试背。
2、分组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齐背。
《春晓》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越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2、电脑演示: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古诗。
3、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学生注意听):《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二声。(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2、指名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思考)。
三、深入理解
1、结合插图与实际理解前二句诗。
(1)边读、边看电脑演示,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什么意思(看图自悟,讨论)。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所查字义来分析)充分想象。
(3)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
(4)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电脑显示古诗,学生答出来词义后,电脑再显示答案,最后,屏幕上清楚地展示古诗及注释,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2、仿照上面两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两句。
四、准确把握。
1、自读全诗,说说诗的意思。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1)确定读诗情感(赞美、喜爱) (2)自己试读
(3)和同学交流 (4)指名读,读读评评,并配乐朗读。
五、课外拓展:
古诗中,描写春天景色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说一说大家自学一下,如《春夜喜雨》《咏柳》(学生自学,师点技)
六、总结方法:
掌握了阅读方法后我们就能自学古诗啦,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学古诗。
设计说明:
遵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两个画面(电脑资料,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画面)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师充分利用电脑课件,将春天早晨的绚丽图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看图,读词,品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本首诗并不难,因此我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当堂课就安排一首难度相当的诗,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春晓》的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遵循学习古诗的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理解字词在古诗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在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采用听读,借助拼音自读,重点句跟读等不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顺全诗。
2、抓住重点字词,借助插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提示,逐句朗读领会,再联想全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诗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句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难点:了解古诗语言颠倒、减缩的特点,能把省略的词语补进去,颠倒的次序顺过来,间断的意思连贯好。
教学突破:在朗读和现在语言习惯的对比中,了解古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乐曲《竹林春晓》、诗歌填空《春天的乐曲》。
教学设计: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齐诵古诗《春雨》,说说诗意。
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游春踏青,高兴吗?春游不一定要远行,“身未动,心已远”,咱们今天就用耳朵去试着感受春天。闭上眼睛,仔细听(播放乐曲《竹林春晓》)。轻轻睁开眼睛,说说你从歌中听到了什么?仿佛见到了什么?(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蕴含春日特点的乐曲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在动听的歌声中使学生感受春天美妙的情景,和诗人一样从声音中走进春天,为学生理解《春晓》的诗意作好铺垫。
3、老师这儿有首没完成的小诗——《春天的乐曲》
(出示课前准备的打印稿)
你能用春天是什么声音来补充完整吗?别着急,咱们看看学了课文能不能对你们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孩子细心观察感受、大胆想象创造、优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看图,了解图意。
1、打开课本,仔细观察插图:从图上看这是什么季节,图画中都有谁?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3、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板书课题《春晓》(齐读)。
4、课题中的“晓”是个生字,伸出小手跟着老师按正确的笔顺写写这个字,注意“晓”字的右上角没有点。
5、作者具体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诗中。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鼓励他们有序观察、完整表达。同时,随文识字,及时指导“晓”字的正确笔顺与书写注意点。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古诗。
2、发现了吗,诗中还藏着一个多音字“觉”,在课文中读“jué”。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他是咱们熟悉的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李白的好朋友。孟浩然一生都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解题是理解古诗的第一步。简介作者,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素养。
四、读中入境,理解诗句之意;境中体情,体味诗中之情。
1、听课文朗读,结合图片想想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诗指早晨(在课题旁板书:早晨)。那么诗题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仔细读读诗的前两行,想想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没读懂的,同桌一起商量。
(2)汇报交流。
眠:睡眠,睡觉;所以“眠”是目字旁。 晓:天亮。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亮了。可见春光美好,连睡觉都那样舒服,不知不觉就天亮了。注意课题里“晓”的意思和这儿不同,要联系句子来解释。
(3)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春天的天气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4)早晨醒来,作者耳畔传来了什么声音?闭上眼睛听录音,体会“处处闻啼鸟”,说说自己的感受。
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鸟叫。
“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到处听到鸟的叫声。)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是呀,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起来有些别扭。写诗是要押韵的,读来才琅琅上口,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把“鸟”字放在句末。)
【设计意图】抓住看似简单的词序变化,使学生对古诗的语言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
(5)你能连起来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吗?(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从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处处闻啼鸟”,可以让人感受到背后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仿佛满目春光映入眼帘。
(6)从诗的前两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儿看出?(春色之美,诗人对春光的无限喜爱。)你能读出诗人对春色的喜爱吗?(板书:爱春)
(7)指名读,点评激励,读出诗句中美好的感觉:1、你读得真棒,老师仿佛听到了鸟儿们动听的歌唱!2、老师听出来了,有几只鸟儿应经在鸣叫了,可好像还不够多,不够热闹,再试试!3、咱们一起来读,小朋友们清脆的读书声和在一起,仿佛无数只鸟儿在婉转歌唱呢!……
【设计意图】诗歌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引导学生透过处处的鸟啼声想象无边春色,走进广阔的大自然,使学生自己去想象、去体味诗中那鸟语花香的烂熳春光,产生与诗人一样“爱春”的情感共鸣。
4、过渡: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5、学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观察文中插图:地上有什么?作者回想到了什么?
(2)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3)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么样呢?结合图片,试着说说第四行诗句的'意思。(经过风吹雨打,不知不觉又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从诗的后两行你又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启发引导:想想此刻你就是大诗人孟浩然,昨天还是百花盛开,一派争奇斗艳的美好景象;今晨醒来,一场春雨却在夜里不知不觉吹落了多少花瓣,庭院里的落花飘了满地,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呀,落花总是叫人惋惜,大好的春光不能长驻,应加倍珍惜(板书:惜春),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板书:一年之计在于春!)
【设计意图】“夜来风雨声”转为写回忆,“花落知多少”又回到眼前,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由爱春转为惜春。正是因为爱极而舍不得这大好春光,惜春即是爱春。此处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启发他们将自己置身春日一夜风雨过后的庭院中,面对满地飘零的花瓣,体会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从而与诗人心意相通,产生美好春光需倍加珍惜的感悟。
五、领悟内化,诵读出自己的感受。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节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感受春日清晨的美好,诵读古诗,提醒自己加倍珍惜这明媚美好的春光、爱惜时间!
【设计意图】在配乐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配合诗意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把对诗句的感悟融会贯通。
六、拓展:争当小诗人。
1、春天有迷人的色彩、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写春天的声音,那处处鸟啼、那潇潇风雨,婉转悠扬、悦耳动听。耳朵里听到的声音,用心去感受,真美!你也能当一回小诗人,完成咱们课前交流布置的小诗——《春天的乐曲》,从声音中去描绘春天吗?可以怎么写呢?(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提醒,比如“春天是清晨鸟儿动听的歌声……)大家在你们4人的小组里讨论讨论,一人贡献一句合作完成精彩的小诗,别忘了完成后在“作者”后面端端正正写上你们的名字,大家争当小诗人哦!
2、学生4人小组讨论、填写。
3、交流、点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同学们用心书写了最自然的诗篇,奏响了春天最动听的乐曲!
【设计意图】紧扣主题,引导学生像孟浩然一样从细节处、从听觉里亲近春天、珍惜春光。激发学生自由想象、自主创作的兴趣,重视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创作诗歌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孩子用充满童趣而又优美细腻的笔触在语言文字里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呢?
【《春晓》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晓》教学设计12-07
春晓教学设计02-02
《春晓》教学设计12-12
《春晓》教学设计精品09-11
《春晓》教学设计(精)07-12
《春晓》教学设计及反思03-10
【推荐】春晓教学设计11-25
《春晓》教学设计15篇03-08
《春晓》教学设计(15篇)03-10
《春晓》教学设计(精选15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