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6 12:59:4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剖析人物内心活动,了解小说主题;

  2、探究小说的喜剧性与悲剧性,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表演和讨论等方式来分析探究人物内心世界,了解小说主题;

  2、结合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同时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与价值观。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已经不陌生了,对于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写作手法的探究也是驾轻就熟。但虽然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情感世界也很丰富,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可是对小说的主题挖掘上还是有所欠缺,不能认识范进及范进那个时代的悲剧性。而且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这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时候,那种无助与渺茫感使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产生了懈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人物内心的剖析,了解小说主题;

  2、结合社会现状分析范进的心理活动。

  难点:小说的悲剧性与喜剧性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本节课文内容

  范进中了举人,高兴得疯了,他的丑态在作者的描述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既可怜又可悲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人物的心灵,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板书课题)

  二、走进范进,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1、当范进看到报帖时,他说了一句:“噫!好了!我中了!”为什么说“中了”就“好了”呢?在这一瞬间,范进想了些什么,你能说出他的内心活动吗?

  (先请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演一演,模仿范进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来演出人物的内心独白)

  2、范进的“疯”病治好了,他就有官做了,试想一下,他会如何做官?

  (请深入范进的灵魂,代他说说他的“为官”之路)

  三、合作交流,探究小说主题思想

  3、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那么,范进中举是悲剧还是喜剧?他“中了”真的“好了”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4、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的癫狂丑态及众生相,是什么目的?

  (明确:是作家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轻蔑和否定,是作家愤世嫉俗的感情。)

  5、小结:疯了的范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清醒后的范进。他时来运转,得到众人的簇拥,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而且,他的灵魂已经扭曲,他会变本加厉,把这些年的贫穷和屈辱加聚在老百姓身上,会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走狗。这才是最荒谬的。这样的现实、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制度、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民族心态,这不仅仅是范进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这个民族思想上的灵魂,这个灵魂被窒息扼杀,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

  四、拓展延伸,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那么,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你觉得怎样读书才算是真正的“好”,你想给范进一点忠告吗?请以“范进,让我告诉你”为开头,写一段话,奉劝范进该如何读书、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写一段话,来谈谈自己的读书观、人生观)

  (师:是的,读书不应该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谋求荣华富贵,而应该让情操得到陶冶,修养得以提高,让视野得到拓展,才能得以增加,能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会读书、读好书,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

  五、布置作业,课后深入思考探索

  1、小练笔:假如范进没有中举,他该怎么办?请发挥想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2、课后阅读鲁迅的《孔乙己》,将范进与孔乙己比较,探究人物形象的异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第三课时,第一二节课了解了故事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把握写作手法。此节课通过对范进的内心活动的剖析,来探究作品的主题,期望挖掘更多更深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正确的读书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中了’就‘好了’?”让学生揣摩范进的内心活动,再通过范进的“为官”之路的分析,看到他被扭曲的灵魂,再探讨“‘中了’真的‘好了’吗?”来分析范进中举的喜剧性与悲剧性,揭示小说主题,抨击、鞭挞封建科举制度对于个人、社会、民族的悲剧性。在拓展延伸环节,又问,如何读书才是真正的“好”?自然过渡到当今社会我们如何读书,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的认识。这样一线贯穿,思路很明确,而且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很好的了解文章思想内涵,并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课上,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活动方式,说有表演内心独白,有合作探究与交流;写分课内练笔与课外练笔。这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分析探究中获得收获。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上,学生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分别从读书的目的与价值上来发表看法,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认为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是为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读书不应该死读书,要培养能力,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健康、积极的观点,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读书观与人生观价值观。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

  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电教手段】

  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

  【课件制作】

  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MX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MX、CUTEFTP。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

  二、明确任务

  1、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2、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3、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三、协作学习

  1、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BBS交流。

  2、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⑴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

  ⑵小组成员阅读《范进中举》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

  ⑶故事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⑷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⑸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在网络课件中列出如下资料:

  《国王说再来一次》──马克·吐温(美国)(短篇)

  《官场现形记》节选──李宝嘉(清朝)(中篇)

  《报应》──佚名(现代讽刺小说)(短篇)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

  ⑹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请做出总结。

  ⑺创作并讨论。模仿并运用小说讽刺手法,小组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最后到讨论区发布小组结论和作品,和同学们交流。

  四、探讨交流,给出评价

  小组成员在BBS上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总结性评价。

  课后,根据小组的课堂表现、发言记录、课件中“评价标准”给优秀小组鼓励。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⑵学习对比写法。

  2、难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复习小说的常识,后以“彩票”引入,它可以一夜暴富。联系到古代的“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再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

  ⑴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⑵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五、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束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二、整体感知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以下问题。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中举前和中举后。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

  3、读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

  胡屠户。

  4、胡屠户可笑在哪里?找出课文句子来回答,并归类。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

  5、胡屠户的表现可用四个字概括,哪四个字?

  前倨后恭。

  6、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7、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8、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9、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三、课堂小结

  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么,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自己先自读分析。

  四、布置作业

  1、自读分析范进的形象。

  2、体会小说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授新课

  1、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

  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是喜极而疯。范进中了举,几十年来的贫苦屈辱一旦改变就惊喜得发疯了。

  说明他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圆滑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同流合污。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悲剧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

  ⑴对比:

  上节课分析的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⑵夸张:

  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⑶细节描写直接写实:

  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十几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三、课堂小结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态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预习《香菱学诗》。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5

  【设计思路】

  1、长课文教学讲究适当的取舍,尤其要注意精讲。本文的教学,应在“中”和“好”字上下工夫,应重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并与孔乙己进行比较。

  2、方法上以默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点,理解范进中举的悲剧及其社会根源。

  2、体会作品的讽刺性和戏剧性效果,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3、提高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知、欣赏艺术形象的能力,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举。几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兴得发了疯,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范进中举》。

  二、教学重点突破

  1、从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切入:

  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的变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认识全文主题。

  师:范进中举后发疯时说:“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他发疯的根本原因?谈谈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是什么。

  2、从品味对联切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这副对联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体现了文章主旨。从中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

  3、从人物形象比较切入:

  比较《孔乙己》《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的异同。(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

  三、教学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理解对比手法,鉴赏讽刺艺术。用引导点拨法和讨论法来突破难点。

  师: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

  学生讨论后明确: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对比形式:

  1、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份的对比,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2、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揭示矛盾,形成对比。

  四、拓展延伸

  1、英国作家爱德华·福斯特写过一本小册子《小说面面观》。他把文学中的人物分为扁平的和圆形的两种,称那些类型化的、容易辨认的人物为扁平的,而称那些有多侧面的、性格复杂的人物为圆形的。

  2、阅读《儒林外史》全书或与范进有关的章节。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03-03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03-09

范进中举的教学设计范文10-31

《范进中举》优秀教学设计03-08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12-07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通用11-14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12-06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5篇03-09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4篇04-23

《范进中举》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