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8 13:14:53 秀雯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识中国画

  1、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

  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三、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画的分类】:

  按技法分: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按内容分:

  1、花鸟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

  2、山水画(亭台楼阁,自然现象)

  3、人物画 (人物肖像,生活场景)

  【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 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 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

  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

  兼毫:软硬适中。

  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

  【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也就是说和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

  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认识中国画的墨法。

  泼墨法、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泼色、色泼墨)积墨法

  3、认识国画的墨色。(五墨六彩) 中国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中国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

  (四)、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

  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中国画。

  (小组实践,老师随机指导,)

  (五)、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

  教师小结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 脐 。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一、参照范画,临摹其笔墨技法,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二、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即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一、运笔、用水、用墨的方法;

  二、画菜叶;

  使用教具:

  (1) 范画2张

  (2) 步骤图6张

  (3) 白菜、辣椒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提问: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有哪些?(学生答)

  教师小结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引入新课。拿出大白菜和辣椒实物,说明本节课教学任务,并简介其结构,然后,板书课题——《蔬菜》(中国画)(两分钟);

  二、讲授新知识:

  1、师生共同欣赏齐白石,李苦禅的作品,简介风格。然后出示教师示范作品,简单介绍一下。

  2、 教师示范以大白菜和辣椒为题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边讲边画)。

  (1)画菜帮:中锋蘸淡墨勾出,先从中间一块画。

  (2)画菜叶:用大笔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侧锋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注意墨团有浓淡大小的'变化。

  (3)画叶脉: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4)画菜根:中锋蘸浓墨,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下按。

  (5)画辣椒;用大红色画辣椒,尽量一笔完成。

  (6)题字和盖印: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15分钟)。

  3、出示作业要求:

  (1)临摹一幅《白菜辣椒》的水墨画。

  (2)用笔大胆、肯定。

  (3)保持画面、桌面、地面的干净。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20)分钟。

  三、讲评:选出几件好的和差的学生作业讲评,然后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3分钟)。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 墨分五色 的认识。

  三、准备:

  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 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 韵味 ,有 韵 才美,无 韵 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5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画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了解中国画的悠久历史。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对中国画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同样内容的中国画和蜡笔画各一张。

  2、提斗,大白云,小勾线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对比欣赏中国画与蜡笔画,初步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韵味,知道有国画这种艺术形式。

  教师:请你们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认识几种基本的、在幼儿园阶段常用的作画工具。

  (1)认识三种毛笔:提斗、大白云、小勾线笔。

  l在幼儿园阶段,常常用拟人的方法介绍毛笔,如这三种毛笔分别上笔爸爸、笔妈妈和笔宝宝,它们上毛笔一家。

  (2)认识墨汁与国画颜料。

  (3)认识宣纸。

  l可以将宣纸与普通白纸放在一起,引导幼儿通过看、摸、滴水等方法,感受宣纸柔软、易吸水、易破等特性。

  3、幼儿自由探索使用作画工具。

  (1)引导幼儿用于毛笔刷刷自己的胳膊和脸,感受笔头的柔软性。

  (2)用毛笔蘸清水在地板上、宣纸上随意涂鸦,感受毛笔的.笔触与宣纸的吸水性。

  (3)做个小实验,将墨汁轻轻地滴入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感受墨汁溶于水,以及遇水变淡的特点。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的由来和发展过程。

  2、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常见题材内容。

  3、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感受写意画的笔墨情趣。

  4、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体会到花鸟画的人文情怀,并能从画家身上感染到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

  花鸟画课堂实践,让学生能基本掌握笔墨线面的使用,学会使用泼墨和泼墨来完成写意荷花。

  教学难点:

  营造古典艺术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花鸟画家创作的意图,体会花鸟画的寓意,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文化史料,花鸟画代表作品,画家简介,笔墨,生宣纸张,学生准备:生宣纸4尺对开,笔墨,白瓷盘,报纸

  教学过程:

  一、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简介

  教师出示个人花鸟画作品《琵琶》,播放音乐

  以老师作品直接呈现给学生,会给学生更直接的感受,且有一定的亲切感。以此为切入点,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花鸟画的发展,尤其是写意花鸟的形成过程。

  图片展示:徐熙,文同,赵孟頫,(陈白)创新生宣纸作画,徐渭的作品

  【隋唐时期,人物画达到顶峰,与此同时,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画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描绘花鸟,花鸟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绘画科目。

  从隋唐五代到北宋中时期,花鸟画均以工笔为主,描绘细腻生动,色彩艳丽,描绘对象广泛,写实性极强,注重对象的“真实性”,成为花鸟画的主流。北宋中期以后,徐派画风开始发扬光大,工笔花鸟开始衰落。以水墨梅竹为标志的人文画风形成,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明代以徐渭为代表的生宣水墨花鸟的出现是中国写意花鸟画风真正确立的标志。到清代,写意花鸟画得到大发展出现了朱耷,石涛,扬州八怪尤其是郑板桥,吴昌硕,达到成熟阶段,近代有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题材和形式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此内容为老师带领学生回顾。

  设计意图:水墨写意花鸟发展过程复杂,课堂上不能够详尽地给学生讲解,只能够将代表人物的作品以图片的形式(重点人物:徐熙,文同,赵孟頫,陈白,徐渭的作品展现给学生看,让其粗略地了解到真正地写意花鸟画是形成于明代,以徐渭为代表。

  二、花鸟画常见题材

  梅、兰、竹、菊,荷,松,鱼虾,禽类(鹰,鹤,鸽子,麻雀,鸡)

  为什么画家钟爱这些题材呢?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渊源?

  学生作答……

  教师归纳: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松—长青树,喻长寿。梅—--象征傲骨。兰---古人指君子品格。竹---比喻刚直不阿、正直、不屈眉折腰。菊---清雅,隐士,不问世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净。这些都是形容人品中的高风亮节,都是好的品格,十分符合文人对道德的追求,所以画家会画这些被人们赋予特殊意义的花鸟。

  三、重点作品赏析和画家简介

  本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水墨写意花鸟画有一定认识,理解中国人文画的特点,理解作品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画家是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与民族感情寄托于画里的。对比以往的小写意或工兼写的花鸟画,感受大写意画的豪迈奔放,简练概括,洒脱无拘无束的特点,体验画面不拘于形,追求神韵的意境。

  关于花鸟画意境:(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被描绘的对象只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通过特殊的构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画面上,使画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这就构成了意境。)

  徐渭:“青藤画中圣”

  作品欣赏《墨葡萄》

  画家简介:【徐渭,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号名很多)。他是诗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军事家,他是戏曲家,他是民间文学家,他是美食家,他是酒徒,他是狂禅居士、他是青藤道士、他是旅行家,他是历史学家,他是精神病,他是杀人犯。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不过象徐文长那样,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却也颇为难得。他的诗,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画家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徐渭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7

  课前准备:

  图片、课件、笔、墨、纸、砚、调色盒以及范图和示范用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画螃蟹和金鱼的方法和步骤。

  2.使学生热爱中国画,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 引导学生欣赏范图和笔墨特点。

  2. 教师一边讲螃蟹的结构,一边示范。螃蟹的头胸甲圆而带方。前阔后窄。用笔蘸浓墨点出,由三大点组成,用笔要聚在一起,不能分散。蟹性横强,用浓墨点钳柄,八条腿须用直线来表现它的坚实,钳、爪要画的锐利,最后用浓墨点眼。

  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范图画一只螃蟹。

  辅导要点:

  1.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作画过程,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及时纠正。

  2.强调整体的描绘,用笔用墨一定要肯定、大胆。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描绘出姿态各异、生动可爱的螃蟹。

  五、 小结:

  作业做完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作业上的得失,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作一定的要求。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是否齐全、摆放有序,安定学生情绪。

  二、 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金鱼(中国画)。

  1. 引导学生欣赏范图和笔墨特点。

  2. 教师一边讲金鱼的结构,一边示范

  大红三角形画头,宽笔淡墨画鱼背。

  鱼鳃鱼腹用线勾,四笔画出金鱼尾。

  淡墨勾出大圆眼,重墨点睛再勾嘴。

  3、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范图画几条金鱼

  辅导要点:

  1.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作画过程,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及时纠正。

  2.强调整体的描绘,用笔用墨一定要肯定、大胆。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描绘出姿态各异、生动可爱的金鱼

  三、 课后小结:

  作业做完后,展示好作业。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8

  活动过程:

  1、能大胆尝试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了解水与墨的相互关系。

  2、在体验、探索、欣赏中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美感。

  活动准备:

  1、两幅幼儿水墨画作品;大师的水墨画作品一幅;

  2、水墨画常规用具(毛笔、墨汁、抹布、洗笔桶、宣纸等);

  3、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引出主题

  1、出示两幅幼儿作品,对比:“这两幅画在墨的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

  二、探究水墨

  1、交代要求: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杯水,请你让水和墨一起做做游戏,看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尝试、探究。

  3、交流,小结。

  三、欣赏水墨

  出示大师的画,讨论:画上画了什么?墨的颜色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四、表现水墨

  1、交代要求:请你运用我们刚才调好的`不同浓淡的墨去画画自己最想画的东西。

  2、幼儿作画。

  3、展示作品,同伴间互相交流。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感受画家在自然美中表达内心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讨论和分析,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以及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主观情感。

  【难点】

  体会中国画中的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之美。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山水画和一幅西方风景油画对比欣赏,体会不同。结合资料卡介绍相关中国画的特点,从而导入课题《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新知

  1.认识中国画

  课件展示多幅国画作品,并提问:结合相关资料,谈谈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学生总结回答:中国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精神文明创造结晶之一。画家有着自己特有的观察、感受、认识、体验和评价客观世界以及表现自己主观思想感情的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使用中国特有的笔、墨、纸、绢、砚等工具材料,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语言体系。

  2.形神兼备

  结合画面,理解一下“形、神”分别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形”是指表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神”是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这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古籍中有“存形莫善于画”的说法,又有“形具而神生”之说,因此自东晋顾恺之以后,“以形写神”或者“形神兼备”便一直作为重要的指导理论应用于人物画领域,之后又逐渐扩大到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

  3.气韵生动

  出示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以同桌俩人为一小组,讨论画家在作品中是如何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使画面具有生命力?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遵循绘画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的绘画理论。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作品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画里有音乐的韵律。

  环节三:总结归纳,体会气韵

  提问:如何理解绘画中体现的气韵生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南齐谢赫进一步发展了“形神兼备”理论,把“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气韵原是品藻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所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时的用语。

  在绘画中“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及其所刻画的形象要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到后来,气韵的概念渐渐涵容更多的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合的艺术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能够表现物我为一的生动气韵,至今也是绘画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环节四:学生实践,自主欣赏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5分钟时间,结合今天所学,赏析顾恺之《洛神赋》,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意见。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人,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画面以长卷的形式,非常出色地表现出一种现实世界所不可能有的综合审美意象和神话意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画面充满浪漫色彩,天上是风神屏翳在“收风”,水面是水神川后在“静波”水中文鱼戏水,空中水禽飞翔。洛神云髻高耸,衣袂飘飘,手执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潺潺,青松黄菊,垂柳芙蓉,构成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视听参照,闭眼联想,然后互相交谈,感悟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2.课后了解本节课后续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探讨。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中国画梅花的象征精神,掌握梅花的花朵、枝干的画法,能够用中国画的形式完成梅花的作品。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和实践练习,学会中国画梅花的绘制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托物言志的人文精神,体会中国传统绘画所蕴含的情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难点:体会梅花的象征精神。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朗诵王冕的《墨梅》,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1.作品主要以什么为主题?(梅花)

  2.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傲骨独放的坚强意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中国画中梅花形象是多见的题材,梅花多为文人志向的载体在诗歌绘画中多作表达,是中国艺术载体中的重要表现元素。梅花以其高尚的品格备受尊重,大家想不想知道在中国画中梅花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创作出来的,想不想也用梅花表达自己的情操志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梅花。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感受梅花寓意

  教师展示清代吴昌硕的《寻梅》,提出问题:

  (1)《寻梅》作品中的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傲寒独放、坚韧不拔)

  (2)作品和现实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水墨勾勒、黑白无色)

  (3)画面由创作要素组成?(诗书画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梅花拥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吴昌硕先生以其特有的笔力遒劲表现更加彰显梅花的傲骨,画面结合诗书画印的创作要素,更加体现了作品的文人情怀。

  2.分析创作技法

  教师展示作品《寻梅》以及点画和勾花法创作的梅花,提出问题:

  (1)作品中的梅花由哪几部分组成?(枝干、花朵)

  (2)在进行枝干创作时需要注意哪些变化?(用笔急徐的变化和墨色浓淡来表现枝干的俯仰穿插)

  (3)作品中的梅花创作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勾花法、点画法)

  (4)作品是怎样表现出花朵不同变化的.?(表现出了梅花正、背、俯仰的不同姿态)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在进行梅花创作时有点画和勾花两种最基本的画法,分别表现梅花不同的姿态,但是两种画法的共同特点是在创作时构图有都要注意花朵的俯仰、聚散之分;笔墨有浓淡、粗细之分;这样才会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谐。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分别示范讲解梅花的枝干以及花朵的点画及勾花画法:

  1.枝干:中锋写枝(用笔急徐变化,墨色干湿浓淡结合);

  2.点画法:侧锋点画梅花花朵的正侧,花蕾和花蕊;

  3.勾花法:中锋画花瓣、花蕊(注意表现花朵的不同姿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绘制一幅中国画梅花作品,可以选点画或者勾画任意一种表现方式。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用笔的中锋侧锋、用墨的浓淡干湿、花朵的聚散、提款压印等。

  3.完成作品后举办“傲骨寻梅”中国画梅花画展,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涵寓意、笔墨色的应用方法。

  4.其他同学从画面的布局、表现方法、用笔用墨及用色等方面加以点评。

  (如《无处可寻》:画面简洁生动,一枝梅由右下方穿出,用勾画法绘制、枝干遒劲花朵聚散有序。)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传统文化发新芽,梅花是我国传统花鸟绘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当我们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时会发现画面中的梅花不再是那支傲寒独放的野梅,而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而为之奋斗的“你我他”。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是值得我们继承弘扬的一门高级艺术。

  2.课后请学生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话说中国画》教学设计10-08

《认识比》教学设计03-05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0-01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10-01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9-18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03-20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03-13

0的认识教学设计03-21

《0的认识》教学设计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