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通用1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通用1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1
“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2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课时,认识半时比认识整时难一些。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在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运用观察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体验感悟半时指针位置的特点。我把电子多媒体走进课堂,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线索展开,讲解“8时已过,分针再走半圈就是8时半”,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生联想、推测得出9时半、10时半、12时半,由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既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体验到半时是由整时发展而来的。吸引了学生与教师的目光,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有效地使用了实物投影,学生亲手拔一拔、画一画、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读时间、写时间、画指针等内容,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多侧面积累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感受数学的力量。
本节课由于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认一认,拨一拨,认识了半时,并归纳出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特点。学生通过对主题图整体观察,初步感知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特点。本节课安排了多次让学生动手拨的机会,每次的要求都不同。
第一次:师生一起拨,要求说说时针指着哪,分针指着哪,尤其是要说准时针的位置,即是指着几和几的正中间。
第二次,老师说时刻,学生拨时刻,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拨的。
第三次,看谁拨的快。老师说时刻,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前来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拨好后,代表还要说说是怎么拨的,最后评出优胜组。三次活动,人人参与,人人动口,全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节课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活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老师运用多媒体把“守株待兔”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农夫早上到田里劳动,发现兔子,等待兔子的连续情景。之后,请同学们帮故事写完整。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帮故事写完整的请求”调动了小朋友积极参与的情感。每个学生都认真观察画中钟面上的时刻,都想帮农夫弄清楚每项活动开始的时刻。全班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认识半时的活动中。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着互相帮助的甜蜜友情。
2、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索发现。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形成相关技能,是《标准》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进行多种活动的过程。首先,观察钟面,帮助农夫找准每项活动开始的时刻,让学生在观察中领悟半时这一时刻的特点;接着,动手拨出半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探索时针、分针半时的时候指向特点;然后,学生参与不同的练习活动。如,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做“互动游戏”听一方指令拨出钟面时刻……每项活动环环紧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全班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轻松地实现了认识半时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3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能立即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课件,制作了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课件声音一停,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课的开始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学具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并说一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认一认整时,拨一拨整时,写一写整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3、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新颖,首先是基础练习,进一步巩固全班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其次出示书上情景图,请小朋友说一说小明愉快的一天,他什么时刻在做什么?待所有时刻都说完,随机提出一个问题激发矛盾,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汇报结果。为什么小明7时才起床,6时却在看电视?随后教师说一个时刻让小朋友用动作表演此时自己在干什么?让小朋友对自己一天的活动有个大致的了解,最后再让他们自己回去设计周日一天的活动和时间安排,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课的结尾,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非常感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平常操作实践的活动较少,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个别学生无所适从。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2、板书和语言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及时,如请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整时,学生写得很漂亮,老师应及时做出评价激励学生。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自己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有效课堂,这样才会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4
《认识钟表》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幅学生放学回家后通过电话向老师汇报回家时间的生活情境图引出挂钟,通过对挂钟上不同时刻的直观认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正确读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一年级组的三位老师在形成共案的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又各有特色地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通过课件演示了分针的转动是怎样引起时针的转动的。学生好初步了解了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以便能区分钟面上的时间可以干什么事情。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5
准备阶段:
①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事先对钟表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制作钟表,为教学提供服务。
②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
实施阶段:
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探索操作法、观察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动的一开始,我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交谈进行导入:“你在家中喜欢做什么事情?引出孩子们喜欢的少儿节目《智慧树》,并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准时收看?做哪些事情还需要看钟表?”(提问把幼儿的思路引发到钟表上,很自然的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二、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第二环节我出示实物钟让幼儿很轻松的认识了时针、分针。又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巩固整点、认识半点。(观看幻灯片帮助小动物看时间的情景中,通过让孩子观察、发现、比较得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活动中整点到半点的过渡不清晰,也没有具体让幼儿实际用表拨一拨,缺少的是让幼儿充分感受时间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对时间重要性的探究。在课程的中难点把握上,也有所欠缺。因此在第二课时中我就将认识半点做为重点重新安排并组织了一节活动,并且充分利用了自制时钟来辅助这一教学活动,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孩子们也充分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经验。)
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
第三环节是幼儿动手操作练习。我以幼儿的实际能力分为4个组:画一画、连线、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我说你拨。(准备材料时我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层次不同的四组操作材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的提高,孩子们在操作中跳一跳,够得着,因此非常的投入,寓教于乐中激发了他们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结尾小故事。(又把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故事让孩子一下就能明白他们喜欢有时间观念的小狗,让孩子自己用语言表述作息时间重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要遵守时间并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加强了幼儿的时间观念,思想教育很到位。)
我的体会:
我认为每一次活动结束,教师都应该针对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反思,提出调整、改进的方法。而且幼儿园的一课多研会出许多优秀的教育活动,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在目标的定位上怎么样就准确、活动的重难点把握等,这些意见都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也使我认识到反思确实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如果能把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的话,那无疑会锦上添花。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6
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最后的公开课,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感触,总结如下。
首先,是对于教学常规方面的觉悟。我一直认为,教师的激情是整个课堂的总动力,因为激情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上课”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状态去迎接和面对。但是再好的观点也都有其适用范围,不是绝对正确的,我只看到了它闪闪发光的一面,却没有发现光亮背后的阴影。没错,激情却是能够不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但当习惯慢慢养成后,教师如果不适当的降低自己的“态数”,便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当有一天没有了教师的激情,学生可能就无法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听课,甚至就对学习失去兴趣。适当的激情刺激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连续作用下的刺激,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抑制学生学习动力的可持续生成,同时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所以,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可以适时地调动自己的`激情,让课堂变得更活泼。同理可得教师音量的教学效果。适当的高声调可以抓住学生的耳朵和思想,连续的高音调作用,会让彼此都觉得疲惫。我以后会学要慢慢的调度自己的音量,脱掉小蜜蜂。另外,要继续加强板书的练习。
其次,是教学语言艺术方面。可能是生活中的习惯,让我的话语总是不精简:一句话可以说的事情,我总是得说三五句。以至于把这个坏习惯也带入了我的数学课堂。这样无疑在拖泥带水的同时还很浪费时间(怪不得,我的课总是上不完)。所以应该要从生活入手,学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尽量少说废话。同时,我还发现,在教学知识方面,教师的话越多,越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比如说此次教学中“认识钟面”的时候,我的“多嘴”总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而没有让他们的思维呈发散式的发展,课是上得顺利了,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变“笨”,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越来越窄。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明方向,但切不可把路变得太小,影响了孩子们对沿途风景的观赏。
再者,关于教学设计方面:
1、缺少“合作交流”。
师生问答互动形式的教学比较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却是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认识整时”教学中,“3时”的钟面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交流“这是几时”“分针时针的指向如何”,然后再请几组代表汇报。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诉说和倾听“3时”的情况,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时长超出预定时间,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认识整时”花费的力气过大。在7时这个整时讲透以后,可以适当的加快8时和3时的节奏,为后面的内容争取时间;在课间操强化3时、6时、9时、12时这四个常见的时刻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快速度,逐渐减少中间停顿的时间;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口头上说时间怎么宝贵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关键还是将其赋予到具体的事例中,所以“小明的一天”之前的关于“时间宝贵”的说辞可适当减少,将之渗入“小明的一天”中。
3、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
本节课不仅要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还要初步触及“一小时之前”、“再过一小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儿”这样的知识点。对于前两者,本节课有所涉猎;但对于后两点却是丝毫没有提及。对于有些非重点的知识点,不一定要拎出来单独讲,这不仅会让知识点脱节,也会让教学显得零散。教师可以将之穿插在合适的位置,顺手带过,给学生留下印象后,等遇到具体的问题也就有据可依、顺理成章。比如将上面提及的后两个知识点放入学生拨钟环节,教师可收集不是整时的钟面质疑,比如“这是3时吗”,学生马上就会说“还不到3时”或“3时过了一点点”,此时教师就可顺手规范说辞“快3时了”或“3时过一点儿”。
在“小明的一天”中,教学“两个9时”的时候,可以结合钟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钟表转了一圈后晚上的9时,此时随即抛出“你知道钟表一天转几圈吗”这样的问题,可以马上在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记:钟表一天转2圈。
4、变化非本质的特征: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抓住本质,在完成教学时针分针以后,可变化针的非本质特征,如针的颜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时针分针。
5、数学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一个公式化的过程,但同时也是程序化的过程。
关于“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这句话,在之前的上课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套用这句话完美的说出如何认钟表的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解决不了“不容易”问题,我还可以扔掉这句话,换个角度,换个方式:看来我们要看整时必须得分两步,第一……第二……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7
《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让学生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欣赏了一些各种类型的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以"与钟表交朋友"的方式来认识钟面,让小朋友自己观察学具钟上都有些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但是对于区分时针和分针却不是很清晰。于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针和时针,让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说一根长,一根短,然后我做动作给学生看,并补充到那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时针,为的是便于学生区分和记忆。并把这两根针贴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贴出3时整的样子。(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认识了钟面后就要来认识整时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顺势将之前贴在小黑板上钟表时刻拿出来,请小朋友说说看这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这是3点,但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是怎么认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于是,我但引导他们,看看钟的时针指着谁,分针指着谁。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马上明白怎么来认识整时了:当时针指着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候,它就是几时。已经认识了3时,于是我又让小朋友们认一认4时,并说一说是怎么认的。因为只有会说了才说明学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这里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说、男女生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是几时,是怎么认的,接着根据书中的情境图进一步加深认识。
最后,教学两种时间的.写法,由于要照顾所有的学生都认识整时,到后面时间不够用了,只好放到下一节课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有些小朋友对":"已经写好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或者把这一内容放到下一节课。
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明白了,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8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多媒体课件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课件所牵引。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专家型的教师来说,课件应该是为他所用,而不是教师的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着课件走。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灵活机动,巧用教育机智。
2、教学重点要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在练习训练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反复说、反复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并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在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在拨6时整的时候,错误地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弄反了,他拨的是“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而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发现。
通过这节课,我也反思自己:课堂上,要多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其实,这是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9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带给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透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搞笑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仅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心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构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持续浓厚的学习热情。
三、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带给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透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几时开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学过于拖拉,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10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有部分小朋友能说出整时,但由于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借助学生好奇的心理以猜谜语吸引学生,导入新课,接着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发现、突出主体
在新课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
3、有12个大格子。这样,学生基本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
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整个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学生对于“早睡早起”、“看电视”、“睡懒觉”等情节都有切身体会,通过“你想对小明说什么?”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把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不足与提高
整堂课下来感觉练习的形式过于单一,一直采取了一种教师出示时间学生读、写的形式,试着变换一种角度——教师读时刻,学生拨时刻的形式。我想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会看不会拨的情况出现,更能有效的增强教学效率。另外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定的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活跃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言也是一种吸引他们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还是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努力使自己更好地成长起来。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11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钟表,在小学数学阶段,认识钟表从一年级持续到三年级。本学期认识钟表的重点是知道钟表的组成,认读整时,学会珍惜时间,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为了方便孩子们认识钟表,给孩子们布置制作钟表的先导作业。在孩子对钟表有了一定前概念认识后开展教学。根据整时的内容,进行了两课时的教学安排。第一个课时着重认识钟面的构成,整时的认读,第二课时认识快几时,几时过一点儿,大约几时等不准确的时间概念,学生体会时间在生活中应用。
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并认识钟表,可以设计先导作业,学生预习课本,制作钟表,从学生预习情况开展学习,你了解到钟表的`哪些知识?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钟表的学习。第一个课时比较简单,学生能说出钟面的构成,整时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钟表的旋转方向,时间前后的不同。经过学生的学习与反馈,我发现多数孩子能认识钟面的构成,会读写整时,但是对一天时间的前后没有概念,之所以出现这样情况,一方面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自身时间的使用不关注,不了解;另一方面,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字不敏感,对顺时针旋转方向不理解,出现前后时间颠倒。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课上课下练习检查,课前三分钟进行听口令拨钟表的比赛,加强学生对钟表时间的认识,比如现在是9时,请你拨出三小时后的时间。这个时候学生很容易出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钟表一起拨一拨,说一说钟表是怎么走的。课下,布置了画一画的作业,学生画出自己的一天并标出时间的两种表示形式。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加强了对时间前后的认识。课下教师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请家长给孩子出题,孩子拨一拨、说一说整时。教师还可以就学生的易错点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交流、质疑中加强对钟表的认识。
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用时间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一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对钟表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建构,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或者利用数学绘本、数学故事,学生在故事中认识一天的时间,既形象具体易于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12
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13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教案没有熟透,加上略有紧张,导致这节课完成的非常不好。
一、情景引入。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二、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三、综合应用。
1、小明的一天;
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
3、大约8时;
4、钟表的演变。
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需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精心备课,是否对教案熟悉,能否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表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对一节课没有准备充分,那么这节课就差不多“浪费”了……
【认识时钟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时钟》教案06-12
认识时钟教案06-21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优秀11-03
大班数学教学认识时钟教案02-28
大班《认识时钟》教案01-20
认识时钟大班教案02-04
大班教案:认识时钟03-14
《认识时钟》大班教案03-24
大班认识时钟教案11-30
认识小时钟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