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谈话:同一个长方体,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有三个小动物也从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种情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它们中间谁最能确定这是一个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认识长、宽、高
1、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怎样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计它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吗?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学设想
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
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习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的价值。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
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预测,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
自学内容,P27~29例题1~2
1、同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2、观察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
3、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写下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习
4、有什么疑惑?
三、汇报展示:
(一)导入
1.已经认识过许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形状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
讲台上放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
2.指出: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出示P27图,让学生观察。
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4.小结: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教学实施
1.认识面、棱、点。
师:昨天让同学们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别。
(1)拿出准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平平的面)
(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两个面,一条边)及时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2.汇报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3.汇报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汇报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汇报,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
(1)面的特征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大家的操作、讨论可以知道:(课件出示)
长方体是由xx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xx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图形。
(三)、汇报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汇报下面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让学生指出自己长方体的长、宽、高。
3.总结(课件出示填表内容)
四、反馈检测
1完成P31练习五T1。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综合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后反思:
教学本节内容我主要采用了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学生已经见过的图形,自然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进而也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重、难点:
能辨认出不同状态下的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多种不同的形状(边说边拿出一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的实物,如装墨水瓶的纸盒、火柴盒等)。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能回答可由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以告诉大家,再板书:长方体。教师让学生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形状的纸盒(教师可将自己预先多带来的纸盒分发给没有带来的学生),并提问:“大家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大部分学生随意地一个面一个面地数,个别学生会有顺序地数。教师行间巡视时,要注意发现会有顺序地数的学生。)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让他再数一数。教师再叫会有顺序地数长方体多个面的学生来数一次。
教师:“我教你们一种不容易数错的方法,(边指着长方体的模型,边说)长方体有上、下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一共有六个面。”
教师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教师问:“这也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相对的面一样吗?”教师让学生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实物(教师注意调配一下学生的长方体,使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实物的各个面和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并按照上面的问题提问学生。
这样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着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教师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如魔方、正方体的积木块(或小木块)和药盒等。提问:
“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正方体。要求学生拿出带来的正方体实物,让学生看着实物,教师提问:“正方体有几个面?”进行观察、分析,并要求学生分别回答上面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正方体也有6个面。
3、出示长方体图和正方体图。
教师先出示长方体图,并且将长方体图跟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模型加以对比。使学生知道这样的长方体模型画出的图应该是教师出示的图形的样子。
学生认识正方体图的过程同上。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和一个棱柱体、一个圆柱体的实物。提问:
“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并让学生从中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平时你还看到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哪些是正方体的?”
课间活动。
5、做教科书第72页上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中间一行的每一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把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跟它们所对应的几何图形用线连起来。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中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五中的第2题,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
3、做第3、4题。做第4题时,教师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的大小怎样?(每个面都一样大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摆。
三、小结
教师要学生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一样吗?
接着回忆正方体有几个面?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6面,相对的面一样
正方体:6面,6个面都一样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三、课型:
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四、教学课时数: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第一个情景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
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
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
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三条棱相交,形成一个顶点,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叫什么呢?
小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
4、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当长方体的三组棱都相等的时候,你认为这将会变成什么物体?出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
师:下面,你能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吗?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
5、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20页的表格。
讨论:正方体是在具有长方体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归纳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师:请在小组中,用你手中的长方体完成课本第20“练一练”第一题。
师:接着完成课本21页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师: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2题,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你觉得还需要提醒大家些什么?
七、作业布置
学困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的“基础训练”。
优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顶点面棱
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
86正方形6个面面积相等。12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86长方形(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可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九、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不清楚,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较差,找不到各个面所对应的长与宽,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不会求,特别是应用题中讲到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时,学生不理解就是求棱长总和。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每桌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的认识”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1.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方体的认识。
师: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边,8个角。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对面相等。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同学们的说法都对吗?哪些是长方体的特点呢?我们来研究研究好吗?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板书“面”
师: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板书:“棱”
师: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然后指出,我们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3.进一步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生:先独立数,再由一名学生数给大家看。
师:(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生:点评那名学生的数法。
师:评价学生的点评。注意数法的有序性,特别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板书“6个”
(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06-11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1-14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06-12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06-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02-13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06-2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06-02
关于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09-2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1篇)04-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1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