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例题3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乘法运算定律的最后一个内容,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性认识远远不够,且定律的叙述又比较繁琐。教材是按照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植树”问题、列式解答、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从例题3的知识点看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及用字母表示的2种情况,但从做一做中体现出了把乘法分配律从右往左运用的情况。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发现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算。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但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概况、归纳能力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乘法分配律又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更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同学间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与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干旱图片,使生感受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课件出示问题(一):一号井5吨/小时、二号井10吨/小时,两口井一共出水多少吨?请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师相机板书),说出算理并计算,发现两种方法表示的意义和结果相同,得出可以用“=”连接两个算式。接着请同学感受用那种方法计算更快?
3、课件出示问题(二):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一共有几名同学参加植树?请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师相机板书),说出算理,猜测结果,计算验证得出结果相同,同样可以用“=”连接两个算式。请同学感受用那种方法计算更快?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新知
1、引出课题。通过观察得出2个等式都是由3个数组合而成的,这样的等式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知——乘法分配律。
板书:乘法分配律
2、发现和归纳乘法分配律
(1)请同学们观察这2个等式,等号左边、右边是怎么算的?请生算一算,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好吗?
(2)请同学自己任意用三个数试着组成这样的算式,验证是否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3)生举例并展示,共同验证并读一读式子。
(3)具有这样特征的式子能举得完吗?讨论是否存在不符合这样规律的式子?
(4)同桌互相试着说一说规律,请生汇报,总结得出乘法分配律,请生打开书P36读一读。
3、用字母a、b、c表示这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4人小组讨论,请生汇报,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并读一读。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观察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简洁的表示出来。下面同学们敢接受考验吗?
四、分层练习,逐级达标
1、填一填:习题卡第一题
巩固乘法分配律并使学生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了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呢?习题卡中的例题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请生选择方法,说一说理由。
2、看一看:习题卡第二题
3、应用:请生完成书P38第7题。使学生感受学习乘法分配律的用处是使计算简便。
五、回顾课程,进行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学习了新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
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第一小题,右边的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7×28+7×72
7×(28+72)
(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7×28+7×72=7×(28+72)
(3)命名猜想。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猜想。(板书:猜想)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是否也成立。
2、商场“五一”举行让利大折扣,王老师趁这机会去为参加校园歌手比赛的五位同学挑选服装,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1)看到这幅图画,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想提什么问题?
(2)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
(3)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65×5+45×5(65+45)×5
(5)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
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
(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
(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同学,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
(4)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各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
(5)大屏幕出示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总结,学生齐读。
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
(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
(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
(8+4)×2534×72+34×28
(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四、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全班共同校对。
明确: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第1题和第2题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判断。然后请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每位学生都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
明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符合什么规律?
小结:通过长方形周长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也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乘法分配律我们早已不自觉地在运用了。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各自按运算顺序计算,指定两人板演,共同订正。
提问: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
五、总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