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8 23:35:5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律动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律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律动教学反思

律动教学反思1

  现场描述,发现问题:

  小小班的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集体组织观念还是一片空白。组织这群刚断奶的孩子进行集体活动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因此前段时间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我总是觉得不是很理想,总感觉孩子们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而且师幼间互动也不是很好,总是我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听的场面。

  原因分析,解决问题:

  直到经过了音乐活动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之后,我才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活动中我先出示生动的图片,这些图片足以充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我又用夸张的语言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逐步引出歌词,让幼儿跟着哼唱,再配上些简单的动作,加上教师自身的感染力,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良好的互动因此而产生了!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更我觉得在小小班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小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理论支持:

  以直观的教具,生动形象甚至是夸张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自身的感染力来感染孩子们的情绪,这样一定能使活动更精彩,让孩子得到更大的收获!

律动教学反思2

  《包饺子》是中班艺术领域的一节泥工活动。泥工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在幼儿手中被团、捏、搓、压等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状,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发展。

  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幼儿吃过饺子,也见过包饺子,对饺子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将传统文化与泥工活动相结合,通过团圆、压扁、捏等技巧学习用橡皮泥包饺子,幼儿一定会乐在其中,轻松愉悦地感受泥塑的乐趣。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更将活跃地课堂气氛推向了**,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

  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图片,可能呈现的图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图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律动教学反思3

  经过第一次的上课和评课,让我对自己的这节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有设计了本次的活动。由于第一次在别的班级上课,由于对幼儿的`了解不够充分,我之前预计的幼儿“包饺子”的操作环节时间为最多五分钟,因为之前在我班上时,孩子很快就完成了。

  可是这次花了快十分钟,有部分孩子还没做好,所以在展示环节就是匆匆而过。另外由于之前的环节浪费的时间太多,在最后环节我就是一带而过,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是总的而言,我认为孩子们在这节课堂上感受到了快乐,这也是我希望达到的,也让我感到欣慰。

律动教学反思4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和感知队形图示的基础上,用动作和队形表现音乐形象。

  2、创编舞蹈动作,并选择合适的动作变换队形。

  3、学习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活动准备:

  1、音乐、音响设备

  2、队形示意图、磁性底板

  活动过程:

  一、理解队形示意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张图,这是跳舞用的队形示意图,你知道图中的标记表示什么吗?黑的表示什么?白的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出来,这表示什么队形吗?这"两横排"是怎么排出来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排队的时候,横排要对齐,竖排要对齐,每个小朋友之间还要空开一定的距离,这样跳舞的时候才好看。

  师:有没有哪组小演员愿意来试一试,排成这样的两横排呢?

  师:排好了吗?"观众们"觉得他们排的怎么样?

  师:其他两组想试试吗?这次我可要提高难度啦!我数到10,就要站得像这组这么好,可以吗?

  师:刚刚,我们的"两横排"已经排的非常好了。那会不会排其他队形呢?大,考吧、幼师,网出,处!看,这是什么队形?哪些小演员先来试试?注意间距哦。

  二、创编动作:

  师:今天,老师收到一个通知,森林里面要开舞会了,请仔细听,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听音乐!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啊?他们跳舞时会做什么动作呢?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各种小动物吧!(自由模仿)师:小朋友,这么好玩的舞会你也想去参加吗?那我们也要排练个节目,要不我们也来跳个舞,怎么样?就刚刚听到的音乐,你最喜欢做什么动作呢?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三、变换队形:

  师:现在我们要来站队形跳舞了。看,这张队形示意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先是"一横排",再变成"圆形",那刚刚做的2个动作哪个更适合换队形呢?好,我们来试试看,哪组演员先来挑战?

  师:小朋友,你们还会做什么动作呢?那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换动作呢?

  出示新的队形变换图,边换动作边换队形。

  师:好,再请一组小演员上来,记住,要换动作变队形哦!

  师:你们还想换什么动作呢?(再请一组)师:小演员们可真厉害,跳的舞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参加舞会吧!

  活动反思: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通过活动我有许多感受,回想课堂,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记下。

  一、活动前的.充分准备:

  1、音乐的选择。音乐活动中音乐肯定是首要的,原本教参中设计的音乐有四段,我仔细听了这四段音乐,觉得四段音乐区分不太明显,对孩子来说欣赏起来有难度,于是我从网上找了一下,把音乐设定为三段。三段音乐描绘了三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音乐描述的是天亮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慢慢睁开了眼睛,洗脸、找吃的……开始一天快乐而忙碌的生活场景;第二段音乐描述的是森林之王——狮子来了,小动物们纷纷逃跑,躲藏的画面;第三段则描述了狮王走后小动物们又汇集到一起,跳起了快乐的圆舞曲,情绪转为活泼欢快。音乐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个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表演的好教材。

  2、道具的准备。这个活动之所以能比较成功,还有一个原因是道具的准备。在活动前,我发了一个通知,请爸爸妈妈协助孩子每人制作了一个动物头饰,并让孩子模仿该动物的动作。所以在活动中,他们的角色意识非常明确,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特别高,气氛特别活跃。

  二、活动中的循循善诱

  刚播放第一段乐曲时,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乐的光芒,是孩子们在告诉我:他们喜欢这首曲子。在倾听的时候,许多孩子都跃跃欲试,脸上的表情显得很丰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澜一下,让我的孩子们尽情表演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有许多类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动的进度。我请孩子们静下来,带着问题仔细地又欣赏了一遍音乐,请孩子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通过提问,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再一次表演时动作就丰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树的、散步的等等。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赏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时孩子们更有把握。这个音乐活动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大,因此我力求以各种途径使幼儿参与其中,主动地听、说、想、看、做,尽量迁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积极思维,充分想象,感受音乐旋律,积累和丰富新经验。

  活动在快乐中结束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幼儿的每一节课,都饱含了我们老师的心血,都有我们企盼孩子得到快乐、得到成长的美好愿望。成功的课很重要,但是觉得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快乐,我开心。

律动教学反思5

  1、 “从你会包水饺吗”引出幼儿(橡皮泥)包水饺。这一环节中减少了孩子在集体行动中的等待现象,并再次给予了每个孩子动手、说话、想象的机会,这也令我领略到了孩子间的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动手能力强的,饺子丰富而又有创意;想象能力强的,饺子不怎么象样,但一经表述却令人折服。

  2、“从羊妈妈包水饺”引出儿歌《包水饺》。这一环节中,有过前面的铺垫,儿歌教学就变得很轻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手指动作使孩子们感受了儿歌的趣味性,同时又通过个别与小组间的互助回答、图书阅读加深了孩子们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3、“从老师包水饺”引出儿歌的创编。考虑到这首儿歌较为简单,因此尝试安排了儿歌创编这一环节。实施之后感觉这样的尝试还是可行的!一开始借助示范做饺子,给予了能力弱的孩子一种引导;通过投影仪的展示,也充分调动了幼儿想象的空间,为创编儿歌降低了难度,同时也增添了儿歌教学的趣味性。创编的`儿歌有:羊妈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朵花、有的像把扇;黄老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座桥、有的像扇门。

  本次教学之后,自我反思了一下,这样的调整还是可行的,当然还有一些课堂方面的常规和细节有待改进:

  1、个别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有待我们步调一致地常‘抓’不懈。

  2、幼儿语言表述的完整性需要我们每节课都持之以恒地去关注。

律动教学反思6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创编动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

  一是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二是多渠道的调动幼儿多个感知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动作创编,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就用暗授学法,通过包饺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创编。

  根据我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的相应可行的学法:

  一是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二是融合韵律、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能让不善于表演的孩子也能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现,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好的韵律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好的音乐韵律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律动教学反思7

  《蚂蚁搬豆》这首儿歌深得幼儿喜爱。我先让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歌词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学唱歌曲,幼儿学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有了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急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蚂蚁把豆子搬回洞中?幼儿都积极帮小蚂蚁想办法。吴景山说:“用力一搬,就能搬回洞中了。”林振慧说:“叫它妈妈来帮忙,就可以了。”王承恩说:“叫多多的'小蚂蚁来帮忙,一起搬回洞中。”

  幼儿帮小蚂蚁想出了许多许多的好办法。在这次活动中,随乐曲合拍的做出蚂蚁走路、打招呼的动作,合拍这个要求没有达到。经过反思,如果课前帮幼儿设计好理解的图谱,那效果就会不一样了。现在想来,图谱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律动教学反思8

  《唱游与律动》教学反思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将用音乐去渲染。我们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理论研讨,在“碰撞”中拓宽工作思路。

  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教研活动,集中了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强化了合作意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从不同角度研讨,集思广益。既有相互间的合作,又有教师个性化的`发挥,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频频碰撞。这样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广泛切磋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

  (一)、教研促进结合学生直观形象思维比较明显这一特点,我们开设了彩色谱的课程实验,通过在班级的实验,我们发现彩色谱效果很好。彩色谱是把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通过有趣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学生的乐趣。我们将使用彩色谱的实验,并将逐渐推广。

  (二)、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国共产党同进步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各组之间的合作,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优化教研组团体,才能优化团体中的每个个体——教师。

  (三)、与时俱进,弹奏音乐教育的新篇章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1、每次评选优课,每堂课领导都耐心指导,反复听评,提出好的见解,让我们精益求精。

  2、在课件的制作方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最优越的条件,筹备购置硬件,制作软件。在音乐校本教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转变观念,创新形式,让校本教研充满活力这是校本教研的关键,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新问题会层出不穷,我们会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改进我们的做法。音乐,是心灵飞翔的绿地;歌声,是心灵飞翔的翅膀。让歌声放飞希望,唱出我们的热情,在特校这座瑰丽的百花园中;百花齐放,人才辈出。我们要让学生的甜美的歌声唱响特校的每个角落,使这朵奇葩愈开愈艳。我们愿意永远做音乐的天使,给孩子们传播快乐!

律动教学反思9

  一、 活动目标

  1、 学习唱名旋律的模唱,感应下行旋律。

  2、 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

  一、 活动准备

  1、 音乐CD、CD播放机、挂图第二页。

  2、 鼓、掉镲、唱名卡、布球。

  3、 啦啦彩球、节奏卡、软垫。

  二、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通过肢体律动感应下行旋律。

  2、 难点:有节奏地创编舞蹈动作。

  三、 活动过程

  1、 暖身活动:老师伴奏,幼儿听音乐做律动,学老树怪的模样进场。

  师:在森林里有许多老树怪,它们一摇一晃地出现了。

  2、 唱名背唱:老师指唱唱名卡,幼儿手持布球指唱。

  师:老树怪好开心,嘴里哼唱了旋律,它唱的是什么?出示唱名卡,幼儿模唱旋律。

  3、 故事导入

  师:一只贪玩的'小风筝故意挣脱小主人的绳索后四处游玩,它在天空中飞得好高好高,在穿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被一个老树怪给抓住了。小风筝挂在树枝上动弹不得,书上飞来许多乌鸦。小风筝害怕极乐,于是请求猫头鹰帮它把一根紫色的羽毛交给了小主人,小主人看到了紫色羽毛,就会知道小风筝有危险了。小主人收到紫色羽毛后,为了救小风筝,找了好多好多小朋友帮忙。

  4、 律动即兴模仿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老树怪的地下,请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风筝从树上滑下来?

  (1)、幼儿围圈律动。

  A段: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

  间奏:拍手唱“请跟我来”,由上到下拍奏,感应下行旋律。

  (2)两人一组创编舞步。

  A段:跳抓抓舞、扭扭舞、高低舞等等创作各种舞步并互相模仿。

  间奏:拍手唱唱名,由上到下排奏,感应下行旋律。

  5、 结束

  师:小主人说了,我们的人手不够,再去请一些好朋友来帮忙好吗?(幼儿伴随着音乐,一手拿着鼓,敲打着退场)

律动教学反思10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节奏尝试模仿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2、体验泡茶、喝茶的快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课件、图谱、泡好的茶。

  活动重点:

  能跟着节奏模仿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活动难点:

  在圆圈上交换舞伴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这是什么地方?虞山上茶园里的茶叶成熟了,我们一起去采茶吧!

  2、看,这些都是我们采来的虞山绿茶,想不想泡一杯尝尝?泡茶的时候要用什么呀?

  二、分段学习舞蹈动作

  1、找朋友:茶壶和茶杯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一见面就高兴地跳起舞来。

  (1)教师邀请客人老师示范舞蹈。

  (2)刚才你们看到小茶壶和茶杯是怎么跳舞的?师生共同回忆并学习动作。

  (3)、幼儿随音乐两两相对当茶壶和茶杯做动作,提醒幼儿要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踏步拍手。

  2、了解小茶壶和茶杯外形特征

  (1)刚才你们谁是茶壶谁是茶杯啊?他们长的'一样吗?小茶壶是什么样的,小茶杯是什么样的?

  (2)幼儿自由表述。

  (3)提问: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变成小茶壶和小茶杯呢?怎么变呢?

  (4)幼儿自由探索,相互交流模仿动作。

  (5)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教师分别随音乐示范表现小茶壶和茶杯。

  (6)教师小结:茶壶:壶把→壶盖→壶嘴茶杯:伸右手→伸左手→单腿跪下

  (7)幼儿尝试模仿。

  3、探索倒茶和接茶动作

  (1)教师:小茶壶要给小茶杯倒茶了,我们来看一看下茶壶是怎么倒茶的。教师随音乐示范倒茶和接茶的动作。

  (2)幼儿两两合作模仿

  (3)提醒幼儿注意小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4)幼儿再次听音乐模仿

  三、完整表现音乐

  1、请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完整表现动作。

  2、交换角色表演。

  四、加大难度,在圆上交换朋友做动作。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茶壶在内圈,茶杯在外圈。提问:现在小茶杯喝到茶了,可是他还想喝其他茶壶里各种味道的茶,怎么办呢?

  2、在圆上教师示范,幼儿尝试交换舞伴的动作。小茶壶听到我说“走”的时候,你们就前走一步,换一个朋友。

  3、幼儿在圆上随音乐完整表现动作。

  4、交换角色做动作。

  五、结束部分:刚才我们一起泡了很多虞山绿茶,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吧!

  教学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律动教学反思11

  幼儿园的律动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动起来、舞起来,而且律动对于发展孩子的各项能力如: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记忆能力,动作的协调性,美感等都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律动不容小觑,这学期我们语言教研组的老师仍然致力于音乐活动律动课的研讨,因此本月我们开展了小班的律动《洗手帕》教研课,在活动中每位语言教师认真听课,积极研课,对课的设计、重难点的落实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也让我学到很多。

  接下来简要谈谈我在这次教研课中的感受。

  首先《洗手帕》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手帕又是我们小朋友在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因此手帕是密切联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的,但是孩子们只是用手帕来擦手,大多数小朋友并不知道怎样洗手帕,这节课中我把洗手帕变成了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创设了洗手帕的情景,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心情。

  其次,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活动很枯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做着洗手帕时搓搓,拧拧,晾晾的动作,感受律动的乐趣。

  再次,整首旋律中由于音乐存在快和慢,目标中也有一条是让幼儿分辨音乐的快慢,因此在活动中注重让幼儿多次倾听音乐。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倾听的上面,那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动作。为了让孩子们在不枯燥的反复倾听中听清音乐的快和慢。我顺着音乐洗手帕中的慢节奏,引导幼儿一拍一下地做在搓衣板上洗手帕的动作,并加以有节奏的语言提示,有助于幼儿分辨音乐,但是可能在分辨节奏快慢的环节费时较多,可以再简洁明了一些。

  最后,在学习洗手帕的动作时,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巩固动作。针对幼儿在洗的时候节奏感不强,搓的动作不是很好,我引导孩子搓的力度大一点,跟着音乐的节奏洗,将手帕洗得干干净净等提示语引导孩子专注地洗手帕,最后还让每位幼儿拿好一块手帕,自己来体验洗手帕的乐趣,在活动最后达到高潮,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很开心的,而且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在大家面前洗,这种愿望也得到了老师的满足。

  在这一次律动教学中,从借助图谱到创设情景,听辨音乐,对孩子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在倾听的时候我引导孩子听纯音乐,也有随乐点头或拍手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就比较容易分辨。但是在整个活动中老师本身的过渡语比较贫乏,对孩子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小班孩子,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要多用过渡语,才能使整个活动连贯不脱节。在教研课中各位老师的想法发生碰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此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会,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律动教学反思12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因为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韵律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好生活内容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1.生活经验的重温

  (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过年氛围。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喜庆乐曲,如:《好日子》、《大拜年》等,让过年喜庆的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2)活动前引导幼儿认真看幼儿用书《包饺子》内容,为此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不用图谱

  传统的韵律活动中,老师通常用标记把相应节奏的动作图谱画好,让幼儿跟着老师反复地练习。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孩子自由创编,共选定动作,运用游戏活动突破难点。动作来自孩子本身创编,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不知不觉中掌握韵律动作。

  3.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感受节奏

  启发幼儿用双手在身体各部位擀面皮,如:在肚子上、腿上、胸上等来帮助幼儿感受韵律动作及乐曲节奏特点,并愿意参加韵律活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人的感情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即兴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在这次活动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幼儿快乐的学会、学好此律动,并且能愉快的做身体造型及动作,从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此次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幼儿的动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优美,但我觉得让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

律动教学反思13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创编动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二是多渠道的调动幼儿多个感知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动作创编,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就用暗授学法,通过包饺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创编。

  根据我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的相应可行的学法,一是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二是融合韵律、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能让不善于表演的孩子也能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现,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好的韵律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好的音乐韵律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本节活动《我的身体会唱歌》主要是让幼儿充分了解声音无处不在,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发现制造声音是多么的简单,但却特别的有趣。

  活动开始,我就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从最熟悉的身体出发,探索会发出声音的部位,并体验声音的异同。虽然这个环节我没有任何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却喜欢在自己的身体上探索,他们都很兴奋地寻找着发音部位,找到一个便马上举手告诉老师或同伴。如:拍拍手、拍拍肩、左右脚交替踏地,用嘴发“P”的声音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硕硕在回答问题时说腿能发出声音,原来是用手拍拍大腿。小贝贝说头发也能发出声音,结果很多小朋友都不信,原来他是用手摩擦头发。还有我们班的楠楠做出小时候妈妈教的用手捂住嘴拍了几下“啊吧吧”的声音,引得孩子们大笑一场,随后也跟着做了起来。

  接下来我出示了几张节奏卡,让幼儿把刚才在自己身体上找到的声音和动作有节奏的进行练习,幼儿都非常的喜欢,参与在其中,虽然有的`小朋友还没有跟着节奏的节拍,拍的太快了或太慢了,但是我看到孩子们的高兴劲儿,都能热情、积极的投入在活动中我也觉得很高兴。最后环节,我准备了一首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在让幼儿把“身体的声音”变成一首歌时,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在请了几个小朋友表演之后,发现他们都是用同一个动作来完成一段音乐。所以在表演完成之后我进行了示范,使用了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演奏音乐。既重新感受了“身体音乐”的美妙与神奇,又对接下来幼儿的表演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不同的声音又重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尝试到在自己身上寻找奇怪的声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幼儿会发现制造声音简单、有趣。活动结束后,我还是播放着这段音乐,让幼儿尽情地去表演和感受。幼儿高涨的情绪告诉我活动进行得很顺利,也让我认识并体会到:探索过程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教师则应该充当引导者,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主动,表现得更自然,收到更好的效果。

律动教学反思14

  活动的优点:活动把游戏化、情景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幼儿在学学、玩玩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兴趣比较高。和椅子玩“躲猫猫”的游戏幼儿在平时生活中也比较熟悉,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化。

  活动的'优点:

  最后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比较客观地建议:音乐比较舒缓,对于小班孩子可以选择活动点、节奏感明显的旋律。其次,重点环节就是教师帮助幼儿熟悉旋律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还有很多小的地方也需要改进。

  活动收获:经过我们这次律动活动的开展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1.在律动学习中,音乐的熟悉是基础,要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和风格;动作创编要与角色形象相符,难易程度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范围。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有难点,需要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难点。

  2.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环境既包括空间环境(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中的空间设置等),也包括人际环境(小组形式、集体形式);活动材料既包括教学内容(活动音乐),又包括教学工具(图谱、道具等)。

  3.对于是否规范孩子动作方面,教师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根据儿童表现的情况,组织幼儿互相观摩,并从中提炼出动作要领及动作表现要领。所谓教育的最佳策略就是做到教无痕。

  想要把音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除了自身要有比较好的音乐素养外,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材料的把握,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都需要好好斟酌。

律动教学反思15

  这是新学期以来我第一次在各位教师和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课,心里有些许的期待,还有一丝丝的紧张。

  活动前我做了比较多的准备,设计了图谱、录制了音乐,在磨课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师傅和大班年级组的各位老师还是抽出时间,很用心的指导我,连吃饭的时候师傅都还在教导我哪个环节应该如何处理会更好。

  活动一开始,我比较成功的把幼儿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图片上来,引导孩子们对铁匠有个初步的认识。欣赏音乐时,我通过一些问题让孩子们有目的去欣赏,引导幼儿知道ABA的音乐结构,并且根据音乐联想铁匠是如何打铁的。在分段欣赏与创编中,教师充分的利用图谱,引导孩子们根据图谱中的手、火、锤子的大小和数量来分辨动作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在图谱和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孩子们基本上能够按音乐的乐段律动,协调地合作表演。在音乐结束后,我还请小铁匠们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后在请孩子们完整表演时,我引导孩子们去邀请一位老师一起来表演,孩子们都很开心与老师一起表演。

  活动中,我的情绪相当高昂,也带动了孩子们的情绪,与孩子们相互感染,使活动有很好气氛。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了许多不足:我抛出的一些问题,到最后并没有解决,如我在欣赏音乐前提问孩子们:“听听看,这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但是最后我只是强调孩子们这段乐曲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中间不一样的'这种ABA的音乐结构。还有,活动中我的声音比较高,其实有的地方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代替。另外,我在提问时礼仪表现还不够,有时一不注意就会用手去指孩子。虽然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对于作为工作才半年多的我来说,能够敢于尝试有难度的课,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尝试和挑战,在磨课的过程中更是我学习、前进的过程,更是谢谢师傅对我的鼓励。

【律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律动教学反思15篇03-28

律动教学反思(通用11篇)03-31

中班音乐律动教学反思03-23

唱游律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4篇)04-16

律动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7篇)11-03

大班律动教学反思(通用19篇)04-07

音乐与律动课教学工作总结05-22

中班律动活动教案02-26

小班律动游戏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