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8 08:17:0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精选7篇)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1

  在活动的开始,让幼儿对图片进行排序是,幼儿很容易被春夏秋冬主题中以前学到的经验所影响,不是按照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来排序,而是找春夏秋冬四季对应的图片。另外,幼儿都不知道桃树是先开花后长叶子的。所以教了四五个小朋友都没有排正确,但是当我把故事读了一遍之后,他们立刻就排好顺序了。他们可以准确的回答出故事的'每个问题。

  我在他们回答完小桃树的感情变化问题之后,把小桃树的结果子跟他们的学本领联系起来,让他们了解自己只要向小桃树那样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有好的成就。小朋友们对这一点的感受非常深刻!

  另外,回答问题时有些小朋友不够专心,答非所问,后来我使用奖励盖印章的刺激,他们回答问题的质量就有明显的改善。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2

  这堂课以探讨文本主题为要旨,通过课堂预设的: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共同阅读文本,从文字的描述中把握文本的.内涵,从文字的描述中感受作者思想情感的流淌,并由此及彼从作者的文字中体验人生、感悟人生。

  从课堂伊始,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自己与花草树木的情感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学生较容易接受,探讨文本时也能切中要旨,及至感悟时学生的体悟更是水到渠成。然而课堂中对于“反衬”与“对比”手法的理解太过于执着,以致于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沌,还需斟酌。因为本身这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分割,若要细细区分,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3

  初选课题,知道是一篇自读课心慌了好久。虽然听过贾老师上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心中依稀明白上自读课应关注的重点:单元导读、旁批、阅读提示等等,但怎样上好这节课,我仍旧处于迷茫中。

  翻阅了很多资料,观看了很多课堂设计,发现都不是我想要的。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一棵小桃树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趣,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自己的遭遇。那么怎样让学生自主完成“读懂作者”这一环节?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呢?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小桃树的成长经历,让学生自主学习小桃树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从这些经历和磨难中体会到小桃树的什么精神。课文隐藏的暗线“我”的经历学生比较难理解,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贾平凹的有关资料,再让学生到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通过比较小桃树的“身世”和“我”的经历,理解它与我的'情感联系。从而读懂作者,读出“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该给学生的帮助和提示没有到位,导致课堂环节的衔接不够流畅,课堂气氛不活跃。

  上完课,我深深感到自己的稚嫩。我困惑,摸索,我认为一课堂的成功,备课必须充分,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见解。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机地适度地“穿插引入”,就可以让语文课表现得活泼灵动。教学艺术是需要学习总结的,我会在语文教学之路上且行且思!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4

  一棵小桃树的教学,我首先是带领同学们观看了《朗读者》里贾平凹的一段朗诵视屏和作者介绍,然后和同学们聊了聊余秀华后进入文本学习首先,我带领同学们寻找“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能让我如此难忘?”同学们很快便找出来:这是一棵虽然孱弱、渺小、卑微、弱小但是却生命力旺盛、不屈不挠的.小桃树。

  接着,带领同学们找出作者与小桃树在:生长环境、经历、现状等发布方面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我和小桃树都是出生卑微、历经磨难虽然作者现状很失落,但是受到小桃树感染后也充满了动力。自然过渡到作者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后:借用宗璞的话“人和花都会各有各的不幸......”教会同学们:抛开出生环境、人生的种种遭遇对个人的束缚,应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因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5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名篇《一棵小桃树》又回到了初中语文教材里了。作为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很多老师在解读的时候都认为“我”从小桃树身上汲取到了力量,将这篇课文看成了一篇催人在逆境中奋起的“鸡汤文”。《教师教学用书》中也从结尾归纳出一个生活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但仔细揣摩,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的重点并不是“讲道理”,而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给每个读者打开一扇审视自己人生的窗口。与其说本文是在鼓舞人“不要放弃”,不如说它是在告诉人“你很普通”。

  首先,作为主角的“小桃树”和“我”都很平凡,自始至终都不带有任何幸运的主角光环,这正是绝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小桃树本来应该是一颗被吐掉的桃核,它的诞生是充满偶然性的,而且它生长的地方也是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角落。和小桃树类似,“我”从小山村中走出,渴望有作为,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只能慨叹自己太天真、太幼稚,连“人世大书的第一行文字”还没有读完。其实在人类并不漫长的文明史中,有数以千亿的人类个体生命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能被载入史册的名字却寥寥无几。即使在今天,70亿地球人中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家喻户晓,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如“小桃树”一样,仅仅是角落中的生命而已,而且不会像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主角一样开挂逆袭,只会在这个角落中度过一生。

  第二,“小桃树”和“我”成长的经历以及“我”在挫折后的感触,正是每个普通人成长的必然历程。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在“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挫折坎坷。桃树是没有意识的,但“我”却在生活的打击下一步步走向消沉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经历呢?其实,每个人在少时都是有梦想的'人,但绝大多数人又都会在长大的过程中,在现实生活的磨砺中与梦想渐行渐远。此时,在不放弃梦想的同时还要想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普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文中“我”的痛苦,就来源于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而当“我”看到风雨中挣扎抗争的小桃树时,当“我”看到小桃树依然保有一个欲绽花苞时,“我”的情感便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这个过程,就是接受梦想与现实巨大反差的过程,就是在坚持人生梦想和接受人生平凡的杠杆上找到支点的过程,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三,“小桃树”和“我”并未取得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恰恰引导着我们走出名利的误区,去关注生命过程中的意义。文章的结尾处,既没有说小桃树后来如何,也没有给“我”的命运一个圆满团圆的结局,仅留下了一个具有主观色彩的结尾。但就是这个结尾,让读者回归到了自己的生命之中:绝大多数普通人生命的意义是不能用“成功”或“失败”去定义的。一个普通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一个不为人关注的小人物来到这世上一次,可能会被苦难消灭,但却不可以被打败。小桃树在风雨中,用它的行动告诉“我”,开花结果不仅仅是它的梦想,更是它的本能,哪怕花并不会开,果子也遥遥无期,但依然要在风雨中坚守生命固有的姿态。这便给了“我”,也给了所有普通读者怀揣梦想走下去的勇气。个体的生命历程因为有为梦想而抗争的过程而有了独特的意义,至于梦想能否实现,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篇散文是写给每一个平凡的个体生命的。我们绝大多数读者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体生命,读了这样的文章,更应当直视自我,放下包袱,用属于自己生命的本能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6

  《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语言含蓄、寓意深刻的借物抒情散文。虽是自读课文,但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状物的散文,往往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可谓物中有情、情中有志。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实为作者本人的化身。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作为一节公开课,我精心准备。在设计时,重点突出情感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分别是: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的含义;

  3.教育学生人虽然几经磨难,但仍然要百折不挠地追求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在教学内容上从认识小桃树到理解小桃树最后学习小桃树,做到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课堂设计合理、流畅,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度比较高。

  在小桃树和作者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在理解这一点时,我在黑板上列出一个表格,让学生理解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自己的遭遇。但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没有让学生自己总结,而是直接列在黑板上,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善。

  还有问题设计上,也需要进一步精进,比如在认识小桃树这一板块,我提了两个类似的问题,一个是小桃树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哪些磨难,还有一个是结合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看看我的小桃树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对学生而言,第二个问题相对来说好回答一些,可以在文中找相关语句再来归纳,所以在设计问题方面,以后要反复斟酌,多以学生视角考虑。

  当然,一堂公开课难免会有缺憾,最重要的是我们从一堂公开课中学到了什么,反思到什么。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公开课,因为这是对我们自己检验和提升的最好方式,力争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促进自己的成长。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7

  五月十一号下午从四中回来之后,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条动态:昨天讲课,今天评课,全县好课堂大赛算是告一段落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终于可以安心地回到初三的教学中了,感谢这些天来给予我关心和支持的兄弟姐妹们!

  工作十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比赛,紧张之余我更多的是投入认真。认真地研读课文、认真地向老师们请教,认真地一遍遍梳理思路。因为我知道此次参赛,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们的学校。

  我讲的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一棵小桃树》。

  针对七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爱表现的特点,我特意设置了抢读环节,学生在抢到朗读权后,大声地问"我们怎么样?"然后其他同学大声地回答"我们都很棒!"这样,在看似平常的朗读中融入进去了竞争的味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让自己也融入到学生中去、融入到课文中去,我特意深情地朗读了第八段,没想到赢得了老师们和学生们热烈的掌声。

  七年级的孩子更注重展现自己、注重集体荣誉感,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特意设置了"最佳个人展示奖"和"最佳小组展示奖"。我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拿出奖状,是因为前面有抢读环节,足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合作讨论环节亮出两张奖状,我是想再一次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热情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他们终于"上当"了。

  这节课我感觉还有好多地方做得不太好。

  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让学生板书展示。当时想的是从课文中找的段落,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搬到黑板上。但讲完课之后才发现,可以让学生将总结出来的`要点板演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从课文语句中得到感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由于课前我安排了学生预习作者贾平凹先生,所以,课上我并没有过多地介绍他的生平经历。以致于孩子们在研讨“‘我与小桃树的关系”时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地突破重难点。尽管我一再引导,试图让孩子们自己找出它们二者的关系,但最终我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补充和讲解。

  字词处理不到位。平时小组长汇报完本组错的字词后,我会让三个左右的后进生认读,有时还会听写一两个常错字词。同时我还会让孩子们选词说句子,选的词越多得分也会越多。但本节课这一环节我只让学生简单地齐读了一次,基础打得不够扎实。

  小组展示不理想。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课上要认读生字、朗读课文,任务比较重;再考虑学生的实际,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只设置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简单,我设置让一个组展示、一个组补充质疑。另一个问题暗含了三个关系,其中“‘我与小桃树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特意安排了两个小组展示、一个小组补充质疑。但在写任务条时没有特别地加以说明,致使我预设中的展示被打乱。好在整个展示和补充质疑都正常有序地进行了下来,该为孩子们的出色表现点赞!

  总之,整节课下来,虽有诸多不足,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和表达的积极性,让我的课堂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也深深地明白课改之路无止境,我仍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

【一棵小桃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麻雀的教学反思01-25

小露珠教学反思03-28

《小麻雀》教学反思02-19

小松树教学反思04-09

《小青蛙》教学反思04-12

《小蜗牛》教学反思11-10

小麻雀教学反思02-22

《捆小棒》教学反思04-07

《小挂饰》教学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