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5 12:08:02 赛赛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精选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1

  《我是一张纸》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这一单元与环保和节约为主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到一张纸的作用,从而来唤起学生对纸张的爱护和节约。从而升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主题。

  在上课前,我咨询了王X老师备课、上课的情况。她说,在“停课不停学”线上直播课堂中,这一课已经讲过了,但是她去上课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参加线上直播课堂的学习,都记不清《道德与法治》讲到哪一课了。但是如果直接讲第12课的时候,这一单元就剩下一课了,单元主题就会不清晰了。介于此,我决定从第11课《我是一张纸》开始上课。

  这一课我先让学生读课题,问学生“题目中的‘我’是谁?”从而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采用纸的自述的形式编排的。然后引导学生从主题图入手,初步了解纸的用途,并谈谈自己身边的用纸情况,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张的作用很大。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第43页的图画,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看出制作纸张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是木材、是森林。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纸张?让学生懂得节约用纸就是爱护树木的道理和节约用纸的'道理。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在调动探究愿望上,我首先让学生阅读42—43页下边的《你知道吗?》,让学生圈出描写制作纸的工艺流程的动词,让学生了解纸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激发他们研究纸的兴趣。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造纸过程的视频。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纸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要节约用纸。

  在44页—45页的学习中,我没有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而是给学生播放了以前和X老师录制的《节约用纸》的情景剧,告诉孩子们纸浪费完了我们就没有纸可以用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就会很不方便了。情景剧是二三年级学生表演的,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观看,内容含义也很浅显,学生看完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末我向学生提出了:希望同学们把节约用纸的好方法告诉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动中来,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2

  二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有一个单元全是环保主题的。我校参与的是《我是一张纸》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课件评比及课堂展示。

  初拿到这个任务时,我们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是:

  1知道纸的各种形式。

  2.纸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要珍惜纸。

  初看书上的图似乎是这个目标,然而再仔细看,发现在纸的各种形式中书上出现的四幅图的目的指向并不是各种各样的纸,而是在生活中、学习中、游戏中……都有纸陪伴在我们身边,纸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又改变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从两个维度来体现纸的无处不在。从生活圈看,在生活、学习中纸无处不在;从地理空间看,家里、学校、社会,由小及大中发现纸无处不在。以点带面,层层递进。再细看第二页,讲的是纸的原材料有很多,它们大多来自大自然。最后有一幅图是纸回收后进行再生纸制造。原来它的目的指向是我们以前造纸的原料是来自大自然的,但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想办法减少用大自然的材料来制作纸张,目前就是把回收的废纸进行处理、加工变成再生纸,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也可以这样思考,再更多地少使用大自然的资源,用科技的方法来改造,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所以工序复杂等都不是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解读教材,吃透里面每一幅图,了解每幅图的意图,这样才能明晰教学目标。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3

  几次磨课的过程,回想起来,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提醒以后的自己。在备课准备的过程中努力做加法,在磨课过程中舍得做减法。

  课前、课中、课后任何一个实践活动都应该围绕课程目标,为国家课程服务。纸张的苦与乐标准要明确,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很多社会现象出现两可,或者仍然存在争议的。有研究价值、探讨价值的很多,但是超二年级孩子能力水平的,在课堂可以一句话概括,让孩子大概了解。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应该以书本上的图例出发,从教材中来,体现教材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例子更有利于创设情境。确定节约用纸的标准为:充分使用、循环使用、适度使用、回收使用。确定好后再去找相关的资源,并且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候的补充。

  教学的时候,有几点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本次上课采用的是自己的班级,通过一年的不断努力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等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如果是借班上课,我应该怎么做?没有前期活动铺垫,怎样在课堂上设计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这是今后的一大挑战;在教学语言上,要注意,特别是过渡语、小结语始终要回扣教学目标,每个大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尊重儿童的认知水平,采用拟人式的评价,沟通式的评价,创设童话的情境,让学生体悟纸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前课后活动要更好围绕教学目标科学设计。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4

  《我是一张纸》是部编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第三课,在《小水滴的诉说》《清新空气是个宝》两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触手可感的资源出发,了解纸张的来源及纸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纸张来之不易,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运用观察的方法,体会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感知纸张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蔡伦造纸的故事,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了解现代造纸流程,体会纸张来之不易。

  4.运用调查、比较、换算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纸与树木、森林、环保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爱护资源的意识。

  《我是一张纸》编写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第6条“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以及第7条“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5

  《我是一张纸》是二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到一张纸的来之不易以及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来唤起学生对纸张的爱护和节约。

  这节课我用唱歌曲《找朋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纸张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看图片寻找我们的朋友——纸,谈谈自己生活中的用纸情况,由此得出结论: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纸,纸张的作用很大。

  在介绍纸的来历的时候,我使用了网上下载的小视频,生动活泼的画面,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学生对纸的来之不易了解的更透彻。

  通过做小调查、课堂表演、交流的形式,加强了纸和同学们学习、生活的联系,并且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并且把课堂讲授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后设计一些小活动,使同学们真正成为保护森林、爱惜纸张的人。

  总的来看,本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达到了教学目的。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6

  《我来造一张纸》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有强烈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从交流、反思和评价活动的描述看,学生对造一张纸都有经历、有体会、有发现,更可贵的是还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探究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反思我的感受是:

  1、教学设计必须体现“用教材教”的意识。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只能“用教材教”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我来造一张纸”在教材中是安排在“不同用途的纸”的前一教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纸的特点、用途,激发起学生造一张纸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我要造一张纸的欲望,特地将两个教材调了一下,先认识不同用途的纸,再来开展造一张纸的实践活动。“我来造一张纸”的活动,我没有让学生看课本上介绍的造纸的过程,而要求学生先在课外进行探究,课内主要由深学生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价活动。将实践环节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能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有不同的假设、计划、实践和不同的结果,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所以在课内交流时,才有那么丰富精彩的场面。

  2、课内外结合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科学,确实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学生在课外独立开展探究活动,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的心理需求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没有旁观者,人人是主角,都要经历自己去提出问题(例:我用什么原料来造纸?我怎样来造纸?......)、进行假设(例:能不能用旧报纸?是不是需要加入胶水?......)制定计划,(例:把报纸捣烂,倒在布上,用毛巾压干,放在太阳底下晒......),动手操作,并进行实践操作后的反思和在课堂上参与交流评价活动等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创造性的心理得到了发展,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在课堂中,我们一般都是由4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从平时观察发现,小组中真正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总是这么一二位学生,有个别学生一直处于旁观的状态,特别是那些动手能力比较差,或者比较内向比较胆小的学生,只是扮演了观众的角色,没有积极参与到当前的探究活动中去。所以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时,应根据活动的特点做到课内外的紧密结合,给每一位学生有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获得教学的公平,让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形成和发展。

  3、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思,能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探究实践活动在课外开展,在课内一定要开展好探究过程的反思。在课外的造纸活动中,有的同学能在第一次实践失败后,及时修正自己的活动计划,并再一次提出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取得了成功,这样的同学在课内需要反思,说说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让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有个别的同学首次不成功后就放弃了探究,这样的同学更需要反思,找一找自己造不出一张纸的原因是什么,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毅力。在探究过程的`反思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描述,激活他们的思维,对自己的造纸过程进行评价。例在造纸的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想到了看课本,只是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过程尝试了一下,当听到同学们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后,知道自已不一定按照书本上的方法去做,可以另想办法去尝试、去创造。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来于不断的探究,争取成功才能成功。在每位同学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成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欣赏进而确信自我价值时,这种成功感和满足感会激励着学生继续进行新的探索。这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造更大、更薄、均匀的一张纸吗?再一次造纸可不是上一次造纸活动的简单重复和模仿,而是有了更丰富的动手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将有更高的动手兴趣和成功欲望,使探究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在结构上遵循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认识纸的属性,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纸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介绍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逐一探究纸的共同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出纸的基本特征,即有物美价廉、工艺简单、用途广泛的特点,最后,以拓展的方式在补充各种纸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水平。

  在讲授这节课时我做了一些调整,先让学生来做实验,然后再进行书本中的第一环节,这样子学生会更清楚地接受知识,但是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不规范;

  2、本节课的材料分别是牛皮纸、餐巾纸、作业纸,目的为了感受不同纸不同性能,但是有的学生滴水的水滴数量不统一,实验结果就有误差;

  3、填写表格了解纸的性质,学会利用纸的特性为生活服务,这一知识点个别同学还是不会分析。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8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用折叠的方式对纸进行加工改造从而改变它的性能,经过简单的折叠变成瓦楞纸,从3个环节体验性能上的提升:“按一按”指的是瓦楞纸相较于普通纸弹性更好;“放一放”指的是普通纸经过这样的改造之后承载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摸一摸”主要是从隔热能力来体会瓦楞纸的优势。在这三个环节中有一些科学词汇如弹性、缓冲力、承载力、隔热能力,虽说不用学生掌握,但老师还是应在课堂中使用,让学生以后也更有意识。

  拓展环节是为了启发学生能用更多的.方法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使材料具备更多的功能,我想到了之前听唐老师的课上,她用到了蜡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运用了这个方法,学生们觉得神奇的同时,大大激发了课后改造材料的兴趣。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9

  本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学生急于动手操作。因此一上课我就出示一张纸,让学生发挥想象,卷出不同种类的卷,学生制作出许多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圈、圆柱体、圆锥体,有胖胖的圆柱体,有细细长长的圆柱体,还有宽宽的圆柱体等,虽卷的'比较随意,但都了解了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之一——卷。

  接着出示老鼠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老鼠的外形特点,用纸卷来制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学生卷的纸卷组合成老鼠,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也想试试。再通过欣赏学生卷纸作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卷纸去表现各种动物,也可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同一种动物,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作业效果也比较好,整节课上下来后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1、通过学生动手卷一卷,观察像什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2、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使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手工课,其实就是在学中和孩子们一起玩。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学生“玩”在一起,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成为了“表演者”、“探究者”、“生产者”。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10

  我执教的综合实践的设计制作活动,通过课上的实践活动,我和同学们设计和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纸桥模型。用面积相同的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了纸张的形状,纸桥面的承重情况差别很大。由此我们得出了设计纸桥的理念是利用力学原理,把纸张尽量变成纸卷形状提供更大的支撑力,这样的纸桥才会结实耐用。

  纵观本节活动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活动的'要求应该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次活动我只安排了一次总体要求,忽略了学生们在实践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错失了层次的把握,应该分阶段设计活动内容,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改变形状”是承重力不同的关键。

  2、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给予客观的评价。本节课中我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记录单”的办法给学生一个评价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评价他人和自我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今后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个“评价单”会起到一个无形指挥棒的作用,让合作学习在有序的组织下,和谐的进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操作,使我认识到我对综合实践学科特点的把握还有不足之处,今后我会严谨的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将最新的理念运用到活动设计上,提高自我的设计综合活动的能力,提升业务素质,做一个践行综合实践改革的教育者。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11

  一次纸团画活动中在鼓励幼儿尝试自己撕纸、团纸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撕报纸充满兴趣,但是能力比较弱,因此我决定进一步锻炼幼儿的手指协调性,进行撕报纸活动。

  报纸能使小小班的孩子做出什么样的东西呢?而且报纸是平面无趣的,颜色也不鲜艳,怎样能激发幼儿对报纸的创作热情呢?为此,我们班实施了“制作食物计划”。告诉孩子,今天我们来做“面条”,并示范把报纸撕成条形。孩子十分乐意跟着我们这样做,并在撕的过程中不停地说:“老师,你看我的面条好长;老师你看我的面条好大……”别小看小小班的'孩子,撕出来的报纸还真是不错,于是我们把孩子撕好的报纸用棉线绕成一个个纸团,把纸团一个个串起来挂好。这样的作品既漂亮又环保。 除了撕,我们还是撕。这次我们做的是“饼干”,让孩子把报纸撕成块状,并告诉孩子饼干是一块一块的,你们可以做不同味道的饼干,例如:草莓饼干、巧克力饼干等。孩子们高兴极了,边撕边“吃”:“我这个是桔子饼干,给你咬一口……”撕好的纸块,我们让孩子贴在板上,完成后就是一面既有艺术性又环保的墙饰了。

  撕不够痛快,我们还搓。告诉孩子今天我们又做好吃的,让孩子学搓“肉丸子”,把报纸搓成圆形。等孩子搓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让孩子把自己搓好的纸团蘸上浆糊,然后粘贴在纸碟上。这样就完成了一道美味的“炸肉丸子”。 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在情景中愉快地学习。并把报纸千变万化,做出各种各样既环保又美观的作品。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12

  上午第4节是三(1)班的科学课,根据进度,上到了“纸”这一单元。

  我一走进教室,学生眼睛一亮,大声拍掌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分别两个月的第一次见面,学生让我很感动。教室里刚安静下来,立刻又有学生站起来说,“高老师,你不在的时候,老师都不让我们到外面去观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解释。是不是他们把科学课理解成了游戏。

  纸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陌生,他们一口气说出了纸的.很多特点:很滑、有点硬、有点软、很白、什么颜色都可以。

  我让他们把我提供给他们的实验纸揉成一团,然后再展开,观察有什么变化,他们又说出一大堆来;我让他们将纸撕开一个边,观察边缘有什么特点,他们惊喜地跳了起来:“有毛毛!”其他孩子立刻也撕开看毛毛,有的孩子不断地揉纸,然后惊喜地举手告诉我,不用撕开,只要使劲地揉,纸也会“生毛毛”的。教室里立刻出现了“嚓嚓嚓”的揉纸声,立刻又出现了一大片的惊叹:“真的有毛啊!”“老师,‘纸毛’是从哪来的?”“从树上来的,因为纸是树做的,对吧,老师?”“哎呀,好多灰啊,不要搓啦。”

  我无奈而又欣喜地看着这群调皮蛋,心里好开心。教室里的声音很吵,我注意到在我的提醒下,一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将纸的特点向科学本上记录了。这个习惯,是我最想他们培养的:及时记录,及时思考。

  下课了,一个孩子突然跑上前来,搂着我的脖子,附在我耳边说,“老师,我知道一个秘密,明天,有一个人要送你礼物。”说完,他飞似地跑回座位。

  这群可爱鬼啊。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篇13

  总体来说,对这一课的教学,我实现了自己的预期计划。在情景引入的环节中,不管是音乐还是影片画面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所有的学生都被影片所吸引,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在探究的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尽管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现在学生的头脑已经被所谓“正确答案”禁锢起来,他们的创新只能是以再现的形式出现,所以我呈现给学生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刺激下,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把学习任务详细地展示给学生。在具体的指令下,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可以随时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在这节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一节约了教学时间,二以此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三是对某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可以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作业的展示与评价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好机会,由于是小组合作的成果,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被很好地激发了出来,纷纷推崇本组的作品,也能够对其它小组的.作品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

  拓展一向是我比较喜欢的环节。我觉得,在拓展的环节,可以把整个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结束教学,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实现情感的升华。在一片惊叹声中,我讲述彼得卡罗森的作品风格,介绍他的观念,下课后学生询问彼得卡罗森的网站,那一刻我很欣慰,因为在学生心中,艺术与探索的种子已经萌芽。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班级都能够实现我的计划,这让我开始思索,在我的教学中一定存在着问题。深思之后有所悟:

  1.学生小组人数规定4人以上,创意不容易统一;因为要求学生准备的是A4纸,所以在制作过程中有些效果达不到,学生感觉困难。这两种情况使制作过程感觉拖沓。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小组人数可以不作要求,可以提示学生准备多种材料,并且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制作情况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实现创意。

  2.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分工不合理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提醒、帮助学生调整分工。

  3.学生作品展示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恰当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展示并点评。

【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是一张纸的作文10-06

我是一张纸想象作文01-21

一张纸10-05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10-05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4-02

小班《纸球》教学反思09-28

最新《纸的发明》教学反思10-06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范文10-06

科学《纸》教学反思通用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