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通用6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语文教学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1
《大学语文》是我院为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学期我担任09英语教育1、2、3、4班,09英语旅游专业,教育与教育技术系09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一学期的教学任务结束,小结如下:
一、尊重学生人格,注重民主化教学”
根据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强,自尊心、好胜心更强的特点,高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民主化”教学的原则。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情感渗透。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民主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带进去,让学生能和作品的情感达到共鸣,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文本,慢慢地体会,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其次,在课堂上建立师与生,生与生和谐友爱的关系,人人都能受到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这样,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创造性自会得到激发。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往往并不一定正确合理,这时,教师不能横眉冷对,应把否定的批评变为和善的话语去激励,如“你的想法很独特,能够做到多方面的思考,如果你能换个角度去想,那会更精彩”等等,这样的语句能让学生感到个体行为得到了尊重,而且能鼓励他们更进一步去思维,逐步使学生敢于和勇于创造性的.思考。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教学形式上不同,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形式灵活。同时,它又是重感情的,在教学中需要师生用心体会,心口交流,让学生不断质疑、解疑,在共同讨论中析疑、解难,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是注重导入,提高兴趣,激发潜力。除以名人名言导入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诗词、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是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兴趣须从微观人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我在讲《论语》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孔子的言论,上课时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简洁而充满哲理的句子,并设置诸如“你心目中的孔子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于是有关孔圣人的言行举止就像一幅幅逼真的图画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教师根据学生对孔子言论及个人形象的描述,因势利导地补充有关《论语》的内涵及社会功用,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关于“君子”的话题中。
三、应用文精讲与多练、正面与反面相结合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除了经典作品学习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应用文的学习。应用文的教学,我主要采用应用文精讲与多练、正面与反面相结合的方法。精讲并不等于少讲,而是精要地讲析,对教学内容有详有略,“多练”是应用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光讲而不指导学生多练,学生只听课而不多练习写作,是教不好和学不好应用文的。因此,必须把精讲和多练结合起来。其次,应用文教学教师只指导学生学习正面知识和例文,而没有向学生提示要注意什么问题,容易导致什么毛病等,就不会引起学生的警觉和举一反三,更谈不上加深学生对应用文的深层次认识,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2
本学期我继续教授选修课《大学语文》,每个班90人,二个班共180人选了此课。每班32课时,时间是每周二的7、8与9、10节课,选材选用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步高主编的高职高专适的大学语文教材,现将本人教学情况做个小结。
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学生的实际,选择的课文是经典的名家名篇。从诗经、楚辞、庄子、大学、汉魏六朝诗歌、到唐诗、宋词等,以文学史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个清晰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知。
二、在教学中把增长知识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相结合。中学阶段,教材大致只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以一个声音说话。大学语文教学中介绍一些争鸣的意见,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克服思维的片面性与绝对化,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即使是文学精品,也介绍一些批评意见,让学生不迷信名家、迷信书本。
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上课皆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的教学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如讲庄子的山木篇时,插入庄子的动画片。讲陶渊明作品时,引入南京大学教授《诗意人生五典型·陶渊明》。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播放著名播音员的朗诵。讲唐诗时,插播唐诗专题片《唐之韵》,让学生课后观看百家讲坛中的.李白、杜甫、苏轼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少数爱学习的学生开点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的、上课空手而来的,点完名就走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今后要强化管理,严格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大学语文课成为学生爱学的一门文化素质课。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3
这一学期我担任服工0908、服工0909、多媒体0901和雕塑0901班的《应用写作》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应用写作》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平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备课过程中尽可能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基本上是一课一练一查。因为应用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练习。只有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应用文文种的格式和写法。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基本了比较常用的应用文写作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堂的困惑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加强课堂艺术,但是课堂又不是表演的课。如果课放得太开,就会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少。还有课堂上如果对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就会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学生真正获得了什么呢?
(二)对如何理论联系实践的困惑。
这学期是应用写作的学习,有的应用问必须要实践以后才能写得出来,比如说写《市场调查报告》,要通过市场的调查实践后才能写,但实际情况又不允许我们带领学生去调查,布置学生利用星期日去调查,最后检查是没有几个是真正调查后写的。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4
根据学校教学安排,本学期开设了《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采用“3D”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强化“动脑、动手、动口”的大语文综合素质训练。在完成了50学时的学习后,我在文章品读、做事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升。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学习中的.收获
1.品读优秀文章,感悟了人生命题。本学期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共同阅读了。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大师名家的人生体悟,而且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同学们谈感受谈想法,师生互动,对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2.策划参与课堂活动,历练了做事能力。作为团队成员,参与策划组织了,在本团队活动中,我主要负责。在配合其它团队活动中,我主要。在以上的系列课堂活动组织、参与过程中,历练了自己的做事能力。
3.大量实训写与说,提升了语文基本素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围绕不同学习任务,我们进行了不同内容的写说训练。根据教学内容,主要进行了应用文的写作,主要有。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发言训练,如。在经过大量的课堂训练后,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和面对人群发言的心理素质都有所提升。
二、几点体会
1.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案例支撑)
2.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案例支撑)
三、问题与不足
1.本团队活动策划与执行中的遗憾。(点到为止)
2.活动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点到为止)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5
本学期五年高职开设了课程《语文基础模块》,共14周课,56课时。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与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小说和其他作品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作品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4.尝试散文的创作,组织交流体会。
《语文》分为八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突出特点。所选的诗歌,在形式上都有突出的特点。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诗歌鉴赏的一些常识,引领他们在领会诗歌的意蕴之外,还能了解诗歌的写法,体会诗歌的技巧,诗歌是“语言的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个单元主要选取的都是抒情散文名篇。如《天山景物记》,是当代散文名篇,表达了作者的那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情感。《昆仑飞雪到眉梢》扣住中心选择材料,真实地叙述了与叶老交往40多年的几件小事,以小见大,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识拔人才、乞求进步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叶老的怀念之情。《沙田山居》全文整篇写景,山居所见到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景物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形式是中”散”的,可凝聚其中的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悠悠情思。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三个单元主要是学习说明文。《奇妙的克隆》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总之,在学习本单元时,主要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反复诵读,细心比较,仔细揣摩和品味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写作方法的多样性,深刻领会它们的作用,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语言驾驭能力。
第四单元主要学习议论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比较典范的议论文。《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党内学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的观点。其他课文在观点的确立和材料的选用上也很典型。通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应该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
第五单元主要是小说单元。这些小说主要的特征是运用多种叙事技巧,表达对生活的感受,给人以生活的启迪。学生这个单元,可以了解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特点的小说写法,领略小说在叙事手法方面的丰富性。其中,《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荷花淀》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注意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事件背后的深意。
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主要学习文言文以及古诗词。《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辛弃疾爱国的思想:自己虽然已经老去,但依然可以为国效力,便如同那不服老的廉颇。而“凭谁问”则体现了一种无奈,无法被赏识的无奈。我们阅读和赏析这些文化经典,学习它们的艺术技巧和语言运用方法,吸收其精神营养,转化为自身的素养积淀。
第八单元学习应用文的写作。启事、广告、求职信、规章制度和合同书、协议书的文种特点和写作方法的学习,让学生能写作简单的应用文。
根据课程要求、课文内容及学情,教学采用如下策略:
1、打破课文编排顺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由于议论文和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我们就和散文交叉学习;根据课文内容也作适当的调整,如将有的篇目结合起来赏析,对比异同。将《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与《智取生辰纲》结合起来分析,学生在感情上更易于接受。
2、根据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学法。诗歌重在读、悟,散文重在读、品。诗歌的朗诵、不同诗作的比较,有关诗歌形象的讨论等,最大可能地形成课堂的互动氛围。文言文“多做翻译、改写的练习,也可帮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小说教学的重点放在作品的三要素分析上,引领学生思考作者采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和塑造人物的手段,作品内涵的讲解当然是重要的一环,不是提供“标准答案”,注重启发,留出解释的“空白”,在意义的不确定中,让学生更自由地进行感知。在作品讲授的过程中,扣紧具体作品的展开,分析作者使用的手法和语言的特点,采用点评和整观想结合。
3、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在学习散文时, 通过品读、表演、体味而至领悟叙事散文、记人散文、写景散文,依次把握不同散文的特征与韵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此外, 口、脑、手交互运用。对诗歌、小说、散文除了读、品、悟之外,倡导学生创作诗歌与散文、小说。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6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各专业的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 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希望各高校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全国许多高校纷纷响应,目前已有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把大学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甚至还有高校做出了“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的硬性规定,这是一个可喜现象,然而,有许多大学生表示不喜欢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或是认为不好学、太枯燥、学了也没用,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教学权威机构重视不够,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上的急功近利,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贬值,教学模式的老化。笔者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及与同行的交流所得,谈谈如何通过教学中的改革,切实发挥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1.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1.1 大学语文课日益边缘化。
大学语文虽然被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一方面,学生认为语文课从小学上到高中,早就学腻了,现在大学语文课也没什么新意,很多大学生对大学语文不感兴趣。把学习大学语文当作一种负担。且在大学里既缺乏“两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关卡”。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和学生都不得不让大学语文为专业课让路。
1.2 大学语文教材的不足。
现在这些语文教材有时候教学目的不容易体现出来。也可能是难免的,经过几年的磨合也许能使它变得清晰起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时代的特点过于突出。语文不是政治课,不需要太突出时代的东西,应该还是讲究经典,只要文章好,能把思想错误指出来就行了。我们古代的一些文章难道思想都是正确的吗?不见得思想正确,但是它文章好,就可以选。不要选进来之后就说它什么都好,以便学生知道不同的东西,既知道资产阶级的文章也知道无产阶级的文章。
1.3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教育的目的是传播科学,帮助学生从盲目的感性世界升华到清醒的理性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又成为融合民族精神的一根纽带,蕴含着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精神力量。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很多学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应该定位在人文性上,以传播人文思想和文化观念为主,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但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大学语文课程做得远远不够。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和云南大学学生马 加爵杀人案件就暴露出了当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1.4 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
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成为大学语文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在很多人眼里,讲授大学语文的老师自然也就失去了“研究方向”,在科研上不受重视。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优秀教师不愿意承担大学语文教学,一些高校只好用教学资历较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去上课。有的学校虽然有固定的大学语文教研室,教师队伍也比较稳定,但是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在搞科研、方面都有困难,教师们心理负担较大,积极性不高。
2.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教学思想的改革。
面对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环境,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一味强调工具性或单一审美性的语文教学观念,把“文化”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线,全面打破文、史、哲等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树立“文化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让广大学生在“大语文”教学观中充分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功能,一是帮助学生梳理中小学所学的文学知识,了解中国文学的简单架构,将新老知识系统化;二是传承中华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三是继承宋代以来的“疑古”传统,引导学生不迷信书本、教师,敢于独立思考;四是方便自学,最终要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应建立理论框架,在理论的基础上选文讲解,这样就有点有面,令课程更有深度,而大量的补充例证也可开阔学生知识面。其次应加强写作训练,在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出写作思路,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从实际出发,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改良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考虑各层级学生的水平,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设法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思维方法的改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从兴趣出发,提倡自主学习。各层级教学的任课教师都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的宗旨,采取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比较、鉴赏、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对祖国文化精粹的兴趣。
第三,寓精神品质培养于作品教学中和各层级教学中。要设法渗透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能只是字、词、句的生硬解释,解读中适时适度地融进人文精神,适当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避免枯燥,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更为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审美追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小型辩论会、演讲比赛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直观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美景的意境或投身于社会实践亦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探索。
2.4 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亚于教学过程本身,它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评价上我们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学生平时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展示加进评价体系之中,甚至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全息化评价体系。强调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地位。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了解得出结果的过程,以掌握学生学习的全部信息。与此同时,也要把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创新能力的考察放在同等地位,强调超越前人、挑战权威的意识和做法,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结语
总之,要强化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而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我们希望通过内容、教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收获得更多。我们相信通过教学者的努力,还有有关机构日益提高的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大学语文会迎来她的春天。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大学语文总结02-12
大学语文期末总结10-19
大学语文学期总结08-21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11-06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10-15
【热】大学语文学习总结12-17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热】12-20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热门】12-20
(实用)大学语文学习总结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