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3-01-03 19:24:2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5篇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目的】

  1、德育点: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理解生命的内涵。

  2、能力点:理解排比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知识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 狂舞 闪射 火烈 亢奋 晦暗 羁绊

  碰撞 搏击 烧灼 奔突 辐射 翻飞 淋漓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即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2、放教学录像。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三、正课研讨

  1、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想。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⑴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⑵ 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⑶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然后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3、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分成四层:

  第一层(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

  第二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4、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6、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

  7、作者是怎样写的?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8、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9、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

  空气:冰冷~燥热;

  阳光:恬静~飞溅;

  世界:困倦~亢奋

  10、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11、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怎样写?

  虚写。

  12、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3、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开放的。

  四、课堂小结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的性格特征。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

  忘情( ) 闪射( ) 火烈(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搏击( ) 辐射( )

  第二课时

  一、抽查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三、正课研讨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 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4、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于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6、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因为江南的流水已经蚀消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7、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8、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9、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0、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12、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13、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14、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可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

  ⑴ 铿锵的短句;

  ⑵ 激昂的排比;

  ⑶ 疾猛的节奏。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2、写出了面词的反义词:

  晦暗( ) 束缚( ) 闭塞( ) 欢乐( )

  摆脱( ) 冰冷( ) 恬静( ) 困倦( )

  3、简答:

  ⑴ 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⑵ 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⑶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⑷ 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方案2

  一、揭题导入:

  1、 出示课题:老师:今天我们学习-----《杨氏之子》。指名读题,齐读。

  2、 解题:

  老师:知道题目意思吗?

  学生:杨氏的儿子。

  学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老师:马老师父亲姓马,马老师就是------生(马氏之子)

  老师:(指名) 你父亲姓 ----王,你是-----王氏之子

  老师:你是----李氏之子 你是----

  二、节奏诵读文言文:

  1、 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觉得可以了就举手示意。

  2、 检查自读情况。

  老师:有人读就有人听,读文言文时要要有停顿,同学们要仔细地听。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读得太快。

  学生:句号处要停顿。

  再指名朗读,评价。

  老师:有没有什么地方和他们读得不一样?

  学生:……

  老师:有些地方没有标点,但你们有停顿,是哪些地方?

  学生:孔君平 ? 诣其父 中间有停顿 (老师马上在中间处打上问号。)

  学生:家 ?禽

  学生:杨氏子? 儿? 父?

  3、再读课文,释疑,读出节奏。

  老师:文中有个多音字。为wèi 而不读wéi 同学们,有问题我们就要读课文,下面我们再读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看注释,想想意思,你肯定会有收获。

  学生再读课文

  老师:读着读着,想着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自学互助,读好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学生:孔君平是人,后面要有停顿。

  老师:孔君平是去干什么?

  学生:拜见杨氏。

  老师:拜见,怎么知道的?

  学生:下面注释写着诣就是拜见。

  老师:现学现用,马上就知道字义了。

  学生:孔君平拜见杨氏,杨氏不在,把他儿子叫出来。

  老师:再读这句,上面的问题解决了吗?

  学生:解决了。(老师划去先前画的问号)

  老师:是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好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那 夫子家 ?禽呢?我们现在家禽要连起来,指什么?

  学生:鸡鸭鹅

  老师:听说过养孔雀吗?(没有)孔雀是指什么?(鸟,会飞的鸟。)那么夫子家禽就是----

  学生:夫子家的鸟。

  齐读。

  老师:知道句子的意思吗?指名说。

  学生: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父子家养的鸟。

  读好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老师:君家 后面要停顿吗?

  学生:要

  学生:君在古文中是对别人的称呼。

  老师:这里谁为谁设果?

  学生:为孔君平设果。

  老师:谁为孔君平设果?( )为( )设果,果有杨梅。课件

  学生: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

  老师: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之后感觉怎样?学生:简洁明了。

  师 :为什么不是孔君平为杨氏之子设呢?

  学生:应该主人为客人设。

  老师:你很会学习,感谢你。

  老师:同学们,读读注释,想想意思,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会意文言文:

  1、 齐读课文。

  2、 了解文章大意。

  老师:古文跟现代文写法上有些相似,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是围绕一个句子来写的,哪个句子?

  学生:第一句。

  老师:浓缩成一个词是什么?

  学生:子九岁。

  老师:是吗?

  学生:聪慧

  学生:十分聪慧

  指名读,齐读。

  老师:甚聪慧就是---

  学生:很聪明。

  老师:这么简单的故事,杨氏之子甚聪慧又从哪儿知道的?

  四、领会妙处,运用文言文:

  结合学生的体会,引入人物对话,感受语言的精妙。

  再读课文,杨氏之子甚聪慧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从对话中看出了他的`聪明。

  老师:谁愿意和老师合作?(以下是师生合作读的内容。)

  老师: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学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此是君家果。”

  学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此是君家果。”

  学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 “此是君家果。”

  学生: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笑。

  老师:为什么会心地笑?

  学生:老师一次比一次读得重。

  学生:比较好笑。

  学生:老师说个没完了。

  学生:老师把提示语去掉了,同学也把提示语去掉。

  老师:你觉得老师在刁难他吗?

  学生:不是。

  老师:你更感到什么?

  学生:他们两个在开玩笑。

  老师:孔君平把玩笑开在哪里?

  学生:开在姓氏上。杨氏姓杨,杨梅中也有个杨字。孔君平的玩笑开在水果上。

  老师:琢磨一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他把杨氏子和杨梅联系在一起,杨梅和杨氏成了一家人。

  老师:这么会听的孩子。用一句话就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老师:仅仅表现他会听吗?

  学生:他还很会说。

  学生:也跟孔君平开了个玩笑。

  老师: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杨氏子说,------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老师:杨氏子真会听,回答得如此巧妙。他的聪慧还表现在哪里?

  学生:应声答曰就是马上回答,脱口而出。

  老师:还有其他词吗?

  学生:不假思索 毫不犹豫

  老师:多么聪明的孩子!不仅会听,还会应答。这真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读,感受一下。老师是孔君平,你们是杨氏子。角色朗读。

  老师:我们换一下,老师是杨氏子,你们是孔君平。角色朗读。

  学生:此是君家果。

  老师: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这样可以吗?

  学生:不可以。

  学生:未闻不仅让孔君平下了台阶,还不让他尴尬。

  学生:不能去,杨氏子是个小孩,应该有礼貌。

  老师:语言要婉转,像张老师这样,太没礼貌了。

  老师:杨氏子只有九岁,但他却说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真的很聪慧。

  五、背诵积累,延伸拓展:

  老师:这篇文章出自一本书《世说新语》,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看看。文章中的生字我们再来记一记。出示课文填空题。

  此时铃声响起。

  老师:课文填空题同学们可以课后填一填。

  老师:这篇古人一共只有55个字,会背诵的同学面朝下面听课的老师背诵一下,不会的也没有关系,可以看着读一读。

  老师:谢谢聪慧的孩子们!

教学设计方案3

  课题名称:家

  活动过程: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励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儿歌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每人一个

  3、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

  过程:引入主题

  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

  2、 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3、 对了你们说对了,

  4、 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好朋友起一做个游戏吧。5、 你们玩完乐也累了,

  6、 现在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家。教儿歌

  7、 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 现在我们帮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9、 教师提问?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茂密的树林是谁的家?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红红的花朵是谁的家?美丽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10、 幼儿看图分组说

  11、 幼儿看图连贯的集体说

  让幼儿充分想象,创编儿歌

  1、你们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请你们在动脑筋想一想,蓝蓝的天空还是谁的家茂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绿绿的草地还是谁的家?清清的河水还是谁的家?红红的花朵还是谁的家?美丽的幼儿园还是谁的家?

  2、明天我们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说给小朋友听,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吧。

教学设计方案4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生活所迫 第一次挑煤 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决定挑煤

  旧社会的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穷孩子也被迫从事艰苦劳动的悲惨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

教学设计方案5

  通过近阶段的国培学习,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更明确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多次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什么样的设计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将学习的点滴思考作一小结。

  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只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了一套老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既便老师讲得再精彩,也只能说授课教师讲得好,不能说学生学得好。

  2、讲练结合的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有时讲得过多,练得较少;有时认为课堂上训练得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这样的设计就是成功的。现在想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听课、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被剥夺了。

  3、从过去的教学计对语文课标研究不够,对学情分析不够,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过程与方法,对教学反思不够。

  二、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1、作好学情分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学会学习。因为,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

  2、完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突出语文课的特征,灵活恰当选

  择教学方式,重视语文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重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3、做好教学设计及反思。努力实现“从经验性到规律性的跨越”。

  课前反思:

  学生的学情?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课中反思: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反应不积极,师生之间争议等,预想不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重新审视,重新观察,发现和总结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为什么,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课堂变得有序且高效。课后反思:我的教学高效吗?哪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反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也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成长。

  国培给了我一个好的学习平台,我收获很大,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反思教学,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设计方案6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目标: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估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增强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师生一起说说复习单元的的内容: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估算乘法。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并逐一展示,最后全体评议。

  (1)先出示口算乘法算式,分小组指名回报,全体评议。

  (2)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3)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4)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5)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6)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7)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估算乘法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三、测评训练

  1、列竖式计算

  24×5=? 123×3=? 412×6=? 324×5=? 138×6=

  108×6= 204×5=? 150×6= 300×3= 235×3=

  39×5≈ 302×8≈ 599×6≈ 71×9≈? 108×4≈

  2、解决问题

  (1)小红每天上学骑7分钟自行车,他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红家和学校距离多少米?

  (2)老师把全班分成9组做实验,每组5人。后来有改成每组9人,这样可以分成几组?

教学设计方案7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 激情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读铺垫

  1、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

  3、学生相互挑战读

  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

  (二) 学法指引

  ① 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

  ② 教师引导学法 “问题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学生分组探究学习

  ②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引导的重点:

  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

  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

  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8

  成功训练学科是以地方课程资源为教学基础,以各地区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发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同时结合市教育局提出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实施精神,本着“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理念,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逐步提高与发展成功训练学科的课堂教学,以此制定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设计方案理念。

  成功训练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取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地方课程的教学理念的转变,能否在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中,把手把手的“教”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主体的教学,创设更多学生喜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在自主选择,自由发展的想象、创造中主动学习,真正体现成功训练学科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活动形式、不同的发展目标中更好地体验、探究、反思和发展。

  二、课堂教学制定的目标与任务

  1、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成功训练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活动式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地方课程教师仔细研究教育教学,通过创设不同年段学生喜爱的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在每一次课中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2、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

  无论高低年级的学生,都对活动有着不同的期盼,在教学中能否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在心里产生挑战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适合学生发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挖教材,巧妙地设计出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起到“引入及时、激发有度”的教学效果。

  3、做好备课、反思活动

  认真了解教材的教学内容,仔细分析教材,在备课、说课中改进教学方法,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找到解决事件和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案,真正做到有“备”而来。同时做好课后的反思教学工作,全面反思教学过程,认真审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查找中研究教学方案,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4、加强教科研活动,培养学科教学骨干

  积极参加备课、出课等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自身各项素质,以较高的教育理念和业务能力来参与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培养成功训练学科的教学骨干教师,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为地方课程成功训练教学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堂教学制定的内容

  (一)、备课

  1、要备课的目标。认真了解课的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哪项素质,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有梯度地通过不同的活动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2、要备学生。仔细了解掌握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在不断体验、探究中自行发现和解决问题。创设出既能符合学生发展,又能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

  3、要备教材教法。吃透教材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掌握教材,就确定了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创设出符合教学发展的的教学方式。仔细分析教材,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预备课堂效果。仔细审核课堂教学的设计,合理体现课堂各个教学环节的使用价值,预设学生在各教学环节的发展状况以及教学进行时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例,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上课

  根据成功训练学科以活动为体验、探究的教学特点,基本的教学设计应按照: 激趣导入------引入新课------初步体验-------反思活动-------交流体会------探究实践-------获取成功------反思感悟-----拓展思维(成功加油站)的教学程序进行。

  各环节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发展模块进行调整与增减,教学时采用层层达标,围绕课的.总的发展目标精心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体验发现问题,在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中自行解决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扩大学生的想象、创造的学习空间。

  上课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

  每一次课都有它独特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课的内容,仔细分析教材,科学合理地设立不同课型的发展总目标,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分层巧妙地设计课的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分层达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各项素质,更好地获取成功的喜悦。

  2、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

  地方课程学科教学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是整个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总学生是否有序地按照课的设计环节而逐步培养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如果教学中只设计了有趣的教学活动,没有结合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及时引导,学生虽然在感兴的活动中自由发展、主动参与,就很容易导致学习过程中费时费力进入学习的“盲区”从而导致白白浪费不必要的课堂学习时间,同时也给我们正常的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地方课程成功训练学科教师在每次课的设计和实践教学中必须做到课堂教学过程及时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3、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是否紧密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上一个环节的接续,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求必须做到两点:第一、“严谨而开放”,也就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一环扣一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环节要适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通过“跳一跳”的思维发展过程中自主体验、拓展思维。 第二、“紧张而不松散”,是指教学环节设计有序,“活”而不乱,教学过程紧张而不松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状况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

  4、查找是否有没有挖掘到的教材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备课时没有预想到的实例,这就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教学查找教材中没有发现的资源,及时总结归纳教学思路,为以后创设更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准备条件。

  5、学生是否达到预设的发展目标

  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发展状况,是否达到了备课时的预设目标,还需如何改进,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预设教学环节中的能力培养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6、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否合理

  成功训练学科教学的发展目标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许多不适应学生发展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课后仔细反思教学,不断积累和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更合理的教育教学。

  7、拓展思维发展是否科学

  学生通过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可以根据课的内容和预设学生的发展状况来大胆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此环节可以以教师的参考资料、教材的资料包,又可以收集一些与本课教学发展模块相关的学习资料来补充教学,以此来引领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

  (三)、评价

  1、师评:在每一个活动后,教师都要对本次活动给予或多或少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同活动中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起到接续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能力提升的作用。

  2、生评:学生的反思性自我评价、互评,在教学中也是成功训练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反思性自评、互评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激励性评价:针对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及时准确地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评价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可以在活动中或活动后进行,根据不同的环节采用多种不同的激励性评价,不要套搬套用,避免学生感到无味无启发性。

教学设计方案9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

教学设计方案10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 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附:《黄河颂》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 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教学设计方案11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二、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⑴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⑵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⑶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四、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五、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复习

  1、字词:

  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

  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

  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教学设计方案12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设计】

  1、朗读(设计说明: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揣摩(设计说明: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3、迁移练习(设计说明:模仿课文大量使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师

  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课文朗读录音。

  二、学生

  1、掌握生字词;

  2、搜集安塞腰鼓的有关知识及作者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腰鼓的表演片段)同学们,欣赏了这幅精彩的表演场面,你的心中必然会有所触动,那么请用语言描绘一下这场表演。(交流评议)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要形象地描绘出来,确实有困难。不妨让我们一同欣赏刘成章是怎么把安塞腰鼓写得有声有色有气势,竟至于使我们如痴如醉。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提问:这是……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说明:如“亢奋”、“豪迈”、“惊心动魄”、“震撼”、“火烈”等等。

  2、自由大声地朗读:

  找出描写“腰鼓”部分。

  三、研读全文

  1、理请结构(师生齐读)

  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2、内容赏析:

  ⑴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如:

  ①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 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 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 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⑵ 提问: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有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必患得患失。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无须面面俱到,只要有所体会、领悟即可。)

  3、品味语言:

  ⑴ 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请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入手)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⑵ 学生间互相交流。

  ⑶ 教师作适当的归纳:

  句式上:作者多用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修辞上: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汪洋恣肆,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结: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4、配乐朗读,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四、作业(迁移练习)

  1、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2、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3、模仿课文的排比句,仿写句子。

教学设计方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掌握不同的折纸方法及染纸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导入

  小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魔术过程:教师展示宣纸,折叠——浸染——展示染纸作品。)

  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奇的画笔第三课美丽的染纸。

  三、学习新知

  1、了解纸性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这是普通白纸,滴上水,怎么样?

  师:再来看看在宣纸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师:看来宣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所以我们要使用它来进行染纸。

  师:还有哪些纸也可以用来染纸?

  生:(餐巾纸、毛边纸等吸水较强的纸。)

  2、展示范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师:看来,想染出美丽的作品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3、研讨制作过程

  师:先请回忆一下,刚才染纸时老师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

  生:……

  师:先折后染。

  教师板书——折、染

  四、研讨折法:

  (1)、介绍“米字折”

  师:老师刚才是先对折,再斜折,展开就像“米”字,我们称之为“米字折”。

  (2)、折纸竞赛:还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师:嘘!别说,下面我们要求来一个折纸比赛。

  师:好,请坐好,听比赛规则:请用纸将你想到的折纸方法折出来。比一比,看谁折得又快!又好!(注意边要对齐)

  师:不要打开。(为后面的染纸作准备。)

  教师简单讲解,并同时出示板书: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辐射折等。

  师: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决定了染纸的效果。

  五、研讨染法

  浸染法:刚才老师是将纸直接浸入颜料染色,这种方法称之为浸染法。

  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

  点染法:用毛笔点的方法。

  师:一点、一滴就行了吗?如何染透?

  小结:染时笔里要蘸满色和水,可以将纸进行挤和捏,正反染,中间张开加染等。其实几种染法可以结合使用,瞧,刚才这张作品(太空)颜色太淡,我们还可以加染,这样就丰富,更美丽。

  六、研讨色彩

  师: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这一张作品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由一种颜色染成的!

  师:我们称为单色染纸。单色染纸美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单色染纸:质朴明快,单色染纸朴素简洁,清新明快。

  师:再看看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样?谁来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一下!

  彩色染纸:五彩斑斓、色色具全、五彩缤纷等等。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是为什么呀?

  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呀!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染色位置、色块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浅。

  七、染纸作品展

  1、染纸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今天我们自己也来举办一个染纸作品展,好不好?请同学们尝试用各种折法、染法多染几张,最后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最漂亮的作品来参加我们的展览。

  2、作品展示

  3、作品评价

  (1)、你最喜欢哪幅作品?美在哪里?

  (2)、你认为哪些作品还需改进?怎么改进?

  八、课堂延伸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么,这些美丽的染纸有什么用途呢?

  瞧!(这衣服)这些书签、窗花也是用染纸做成的。

  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学们的染纸太漂亮了,课后也用染纸设计几幅窗花吧!

教学设计方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抄写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从福勒的崇高体育道德风范中受到感染教育。

  4.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场面。

  重点难点:有关福勒放弃射门内容的理解和谈出对福勒做法的个人见解。

  教学准备: 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或看电视转播。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虽千方百计要把球蹋人对方球门,可是,课文中却写了一位运动员在场上放弃射门的机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

  板书:放弃射门

  二、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检查生字读音:庸,捅,刁。

  三、检查字词。

  易错字:庸、捅、刁、释、抑。

  理解词语:禁区、足球、国际足联。

  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权这件事的。

  1.利物浦队对阿森纳队的这场比赛关系到争夺冠军,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比赛。

  2.在即将进球的关键时刻,利物浦队的福勒为了避免对手受伤,果断地放弃了射门。

  3.福勒的高尚的体育风范受到人们的称赞。

  五、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六、朗读课文,在不懂之处作上记号。

  一、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讨论: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场比赛的`重要性。

  二、找出描写福勒和西曼在赛场上表现的句子

  1.反复读这些句子。

  2.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点拨:①福勒踢球技术高超,动作蛔熟,讲战术。“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将球向右前方轻轻一拨,想让射门的角度刁一些。”

  ②福勒品质优秀,宁可放弃射门,也不伤对方。“福勒猛地将脚收了回来。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土裁判判罚后,“福勒却向裁判解释,西曼并没有碰着他,他是自己倒下的。”“主罚时显得漫不经心,故意将球正正地踢向西曼胸前”,给了个“温柔”的点球。

  ③西曼舍身扑球。“守门员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西曼明知后果,却还是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

  3.讨论:福勒为什么放弃射门?体会当时他在那刷那间的心理;后来他为什么又漫不经心地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

  三、联系课文内容,发表白己的见解。

  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

  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他第一次放弃了射门,后来又为什么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对错误的见解,不指责,做适当指导。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一项体育比赛的场面。

  1.找出课文中描写比赛激烈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2.想一想,再说一说自己要写的比寒场面。

  3.指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师生评议,指出哪些地方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

  5.学生自己动笔写比赛场面。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没有记住的生字词再抄写几遍。

  资料提供者:罗运煌

教学设计方案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

  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两个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

  3、板书课题:《说声对不起》(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挨 超 陆 铅 措 窘 陈 眶 彼 歉 秒 凑 谅 束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挨打 超越 大陆 铅笔 不知所措 窘迫 陈列 眼眶 彼此 道歉 一分一秒 凑到 原谅

  结束 支支吾吾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习: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4、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讲文明

  说声对不起

  懂礼貌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7

关于教学的设计方案06-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30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1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1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7篇)01-25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1-01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1-01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3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