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提问:有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说明了什么?
2、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
3、提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
4、组织交流
二、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1、组织学生阅读P216的《阅读方法介绍》,要求:用勾画圈点法将要点划下,准备与大家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
3、引导:除了书上所介绍的方法,也许你还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可否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4、小结:“方法”并不深奥,人人都能掌握;“方法”要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小试牛刀,用这两种方法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
三、组织学生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
1、引导:虽然掌握了阅读方法,但独立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是否仍觉得无从下手?那么,阅读一篇文章,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呢?(引起注意思考即可,不要求学生给出严密的答案)
2、教师明确:一篇文章,无非“文”(语言)和“质”(内容)两方面,我们既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和主要意思,也要学习文章的语言、布局等方面的优点,也就是我们既要弄清文章写的“是什么”,也要弄清文章是“怎么样”写的。后者往往被我们忽视,所以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阅读课文2遍:
第1遍,勾画圈点:生字词、词汇;关键句;佳句;段序;生疑处……(不必面面俱到,看有没有必要;不必到处勾画圈点,要精要、有价值。)
第2遍,生疑发问:每人提2~3个问题(提问一要有价值,二要“小、新、奇、特”。)
3、巡视、点拨
4、组织交流
(说明:教师要作两手准备,以防学生做得不在点子上。如果学生提问没有价值,教师可将预先准备的问题混在学生的'问题中,让大家一起讨论哪些问题提得好,然后再一起解决问题)
附:本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苏步青教授为什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
②本文属于什么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应该怎么写?
③“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错……”,这句话说得好不好,为什么?(一是比喻精妙,二是用语严密。)
④“文盲”与“科盲”有什么区别?扫除“科盲”,从我做起,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避免自己沦为“科盲”?
四、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所提问题整理在文后,自问自答。
2、为自己和同学的练笔集写一篇序言。
关于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关于教学设计 篇3
一、听写生词,复习导入。
1、老师与同学一起听写(在家里已复习好的同学给大家读词)。课下请会默写的同学督促写错字的同学修改(个别字重点强调)。
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读课文,说出不懂的地方。
二、学习文章,品评语言。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于海洋:“莲蓬”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后齐读。结合课文插图解释“莲蓬”意思--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里面有莲子。
王政勋:“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朗读后做动作理解。
李泽齐:就是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你理解的不错。仅仅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吗?
李晓然:在地面上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也可以。那么这两个同学的意思合起应该怎么说?
李西:就是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做做这个动作理解一下这个词。谁还有不懂的地方?(巡视后没有再举手的了。)你感到哪些地方写得优美?
金起明:开始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通过这一段描写,我觉得作者被眼前美丽的荷花迷住了,他也想变成一朵荷花,加入到里面。”
师:你说得真好!可从你的语气中,你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没有?(没有。)你再试读一遍好不好?(练读,较有感情。)通过他刚才的阅读,你们被这美丽的荷花迷住了没有?(没有。)。嗯,请同学们闭上眼,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画面。
生:老师读完后,睁开眼学着老师的语气练习朗读课文。
师:谁能告诉我,假如你是一只蜻蜓,清早看到这么美丽的荷花,会告诉它什么?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从这么美丽的荷花脚下游过时,会对荷花说些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想象的真丰富!我想你肯定是被这一池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作者为什么会被荷花陶醉?除了你们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外,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呼文妍:“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这一段,我看出作者写荷花的样子非常详细,就好像我们也看到了一样。
毕凯鹏:这段话里作者把荷叶想象成了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感情练读一下这一段。一会儿咱们要合上课本画一画这一段中荷叶、荷花的样子。(学生练读课文。)
师:指名四个同学到黑板上分别画出文章中作者所描写的荷叶及三种荷花的样子。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开始画画。画完后根据课文内容排出顺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读出荷花充满活力的语气)。
师:这么美的`荷花各有各的姿势,所以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谁能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具体说说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徐海歌:这一池荷花长得很旺盛,有生命力,像一幅画。
师:你理解的不错。还有吗?请同学们想想:荷花先从花骨朵,长成展开两三瓣花瓣的样子,最后再全都展开,并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这荷花的绽开过程也就是什么?
毕凯鹏:荷花绽开的过程就是它的成长过程。
师:说得真好!叶圣陶爷爷和某些同学一样,思想爱开小差。不过,个别同学在课堂上是胡思乱想,他是被眼前美丽的荷花陶醉了,所以,想做一朵荷花。下面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遍课文,仔细体会、想象一下荷花的美丽。
生:自由朗读课文。(剩余几分钟时间背诵)
自评:
通过和其他老师探讨和学习网上的一些教案,现在上课终于又有了一点儿眉目。鉴于孩子们记挂着要去看电影(第二节课刚下就站队),所以,课堂效果感到不错。下午教研活动观看了靳家言老师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感到又受益匪浅。看完后再叙吧。
关于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
2、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
3、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⑵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⑵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⑷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
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⑴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⑵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⑴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⑵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训练
1、小练笔:
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
2、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四、总结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关于教学设计 篇5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我想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教学反思:
1、兴趣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我认为教师要根据时令和季节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认识、体会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东西,开阔他们的视野,以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以及认识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仅能观察单一的物体,还要引导其观察物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如在画《活动中的小朋友》时,幼儿以某一处小朋友玩的情况为主要创作对象,但在丰富画面时还要再画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使布局得以更加合理有序,内容更加丰富。
2、创造愉悦、宽松的心理环境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些想法在幼儿头脑中原本就没有。如果成人不横加干涉,我想他们会自己创作,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正确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错位”的现象。儿童作画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小孩的耳朵画成小动物的耳朵,鸭子长成尖嘴巴;兔子尾巴细又长;白天时画出个月亮……出现这种情况时,成人往往无法理解,有人甚至急于纠正,但我觉得我们教师不应打断幼儿的绘画活动,急于纠正其绘画内容,应该在事后引导他去观察、了解相关事物的特征,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我认为教师要多加鼓励。
3、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术活动中,把握好幼儿的“说”,对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师在运用多种手段、媒体给孩子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孩子进行自由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时要给孩子有充分说的自由,教师千万不能说“不可能”、“这是不对的”等话语来否定孩子的想法,对具有创造性的、离奇古怪的想法,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感觉到这样的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孩子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我想可以采用自己说,和旁边小朋友说、小组说、以大家说的`形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同时也吸取别人的想像力。
4、以开放的形式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如在画《手指造型想象画》时,教师用手摆出几种造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想像什么,幼儿则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得出不同的答案。新颖有趣的提问,可使幼儿感到新鲜,促使他有兴趣去探究,极大的调动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5、教师不能忽略的一种绘画形式——意愿画
意愿画教学既能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又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于教学设计 篇6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这种理念要求我们的政治教学必须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然而,我们的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较大的距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我们平时可以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很多学生课外谈起美伊战争、全球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问题滔滔不绝、劲头十足,而在课堂上却死气沉沉、无精打采。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情境有效的结合起来,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
2.思品学科自身发展的现状
在现实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又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组织的全国性的调查中,政治课被学生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这项针对我国10个省市10岁---18岁的中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5学生表示最不喜欢的科目是政治。另据调查问卷显示:50.71%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里,学习政治没有什么用;31.55%的学生认为政治课太枯燥,即使无事可做,也不愿意学习政治;35.33%学生上政治课常常走神。当然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同样的面临着这样的尴尬。政治课并不是一门学生感兴趣、受欢迎的课程。针对这种现状,面对新课改,如何将这些课内外的资源有效地去利用,更好的为政治课堂服务,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是促进我校政治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基本前提。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地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情景创设,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的强化功能。
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教学情境,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在开放、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敢于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意志,产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愿望。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情景创设,改变了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强烈的印象,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在脑海中不断获得加强。
2.通过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情景创设,有助于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情景创设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和谐协调发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快乐的情境体验,师生之间的隔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从而形成一种愉快、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最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情境的创设,使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情景创设,有助于提高我校政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从实践层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许多问题,难以有效的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设想。尤其对地处宁南山区的我校来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参加研究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其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该课题如果能够实施推广和应用,将对我校乃至宁南山区的政治课教学具有一定的辐射和指导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对于引入高治课堂中的“情境”,指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政治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的“政治情境”。
2、教学情景创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是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新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的一种教学环境和氛围。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1.综观近几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情境教学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切入的为多,而从实践的层面,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将情境教学真正落实在课堂中,使之常态化,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提高的一种常用教学模式,研究得还比较少。
2.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校教师在有关情境创设的教学方面也有过零星的、点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但没有以理论高度系统地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此,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分散的、零星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情境创设教育理论体系。
(二)本课题预计研究工作突破
1.通过反思新教材实践效果,找出情境教学设计的不足与不成功的地方,并提出优化方案。
2.贴近课堂教学实际,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能力。
3.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情境教学需要坚持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人、关注人的思维、关注人的发展。
五、研究预期总目标
本课题主要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展开。课题将通过调查研究、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学生方面:
1.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使学生在开放、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敢于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意志,产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愿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3.改进学生的政治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政治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并提高思想品德素质。使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情境参与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意识进一步增强,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师方面:
1.转变教师的政治教学观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课堂观念的转变,参加研究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认识到深化、运用,把新课程理念进行吸收、内化,转变教学观念。
2.提高教师的政治教学水平。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创设情境的能力,教师能正确地、有针对性地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争取使参加研究的教师能够熟练而有效地在课堂上运用比较高质量的情境教学模式。使其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能充分地利用课程资源,灵活地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使课题组成员对影响课堂的诸情境因素有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课题成果。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思路为:
1.教学情境创设遵循的原则。
2.整合教材与课程资源,创设优质学习环境,以典型课例、案例引路为典型突破点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3.针对情景设计有效问题。
(二)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资料法。重视理论学习,积极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信息,研究中外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
2.实证研究法.课题组集体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典型课例、案例引领法。通过典型课例的公开示范课,及对个案的评析与研讨跟踪认识本课题发展变化进程,尝试一些积极的改进措施,为课题的整体推进提供好依据。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七、研究实施的步骤
1.筹备立项阶段:(20xx.7-20xx.2)
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开展情境创设和学习方式变革的学习研讨活动。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开题论证阶段:(20xx.5-20xx.7)
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明确分工职责,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研究重点,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继续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组织学习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在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分析和理清相关研究问题的概念,完成开题报告书。
3.组织实施阶段:(20xx.3-20xx.3)
(1)理论研究及调查分析(20xx年3月——20xx年5月):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通过理论研究的方式对政治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组织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情境教学的反思与经验总结;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以往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实施情况,并进行分析探讨总结,有针对性提出高治课情境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特征及具体实施思路,并重点探讨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展示形式: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读后感、论文等。
(2)实践研究:
①20xx年6月——20xx年6月,前期研究。
在我校高中各班的政治课教学中,针对高治四个模块进行实验。全面倡导情境教学理念,并开展情境教学的实践,比如观摩实验课、公开课、教学研讨,以及其它研究交流活动等,及时总结、反思、修正课题进程;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包括座谈、观察、问卷调查等),及时发现问题适当改进教学策略。
展示形式:案例集、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等。
②20xx年4月——20xx年7月,阶段性总结。
各成员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围绕本课题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交流,做好阶段性小结。
展示形式:经验总结、案例集、教学设计、论文、课堂实录等。形成阶段性总结材料。
③20xx年9月——20xx年6月,中后期研究。
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继续实践研究。举行校、县范围内的课堂教学示范观摩,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把实践研究的相关资料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做好总结。
展示形式: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光盘、案例、论文等。
4.结题鉴定阶段:(20xx.7-20xx.10)
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并进行归因分析,汇编教学案例集,展示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完成结题报告。为课题的结题鉴定作好充分的准备。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结题报告或论文。
关于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设计理念
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在“找朋友”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学会背诵的技巧
(注意让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生学会巧背。)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六、复习巩固
1、看谁读得最快:
⑴ 乌鸦口渴要喝水。
⑵ 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办法喝着了水。
⑶ 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2、看谁写得最好。
【板书设计】
19 乌鸦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
【课后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关于教学设计 篇8
【教学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两、雨”4个生字,认识偏旁“饣、牜”。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花盆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要说、我要问、我要读。
一、揭题
1、播放歌曲“生日快乐”,师生一起轻声合唱:
唱完后,问:生日指哪一天?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讲讲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
2、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预设:生日怎么可以借?谁向谁借生日?有没有借到?
师: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生寻找答案,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交流。
3、质疑,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预设:妈妈为什么忘了自己的生日,是真的忘了吗?
小云把生日借给了妈妈,自己过不过生日?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告诉全班。
集体评议、总结。
重点抓两处:
⑴ 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⑵ 小云第二次说的话(可启发想想,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2、随机指导朗读(可用多种形式):
重点:
⑴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
⑵ 小云最后对妈妈说的两句话。
活动二:互相帮助学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2、小组合作,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教师出示“今、正、放、班、快、礼物”等生字卡,请学生帮老师认读,并说说是运用什么方法或通过什么途径记住这些字词的。
4、大声朗读生字词。
5、指导书写。
6、出示贴字的花盆图片,请学生用“放、班、正、快”等字组词,并将组好的词写在花形图片上。
评选花“开”得又多又快的一组。
大声朗读词语。
活动三:制作小礼物,写句心里话。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想象故事中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3、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母,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
关于教学设计 篇9
设计思路:
健康的身体来自适当的运动。这是孩子从小就应建立的一个观念,同时孩子也需要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读本《国王生病了》通过有趣的图画故事,说明人需要运动,需要确确实实的运动。主题虽然严肃,但故事幽默风趣,令人轻松愉快。
结合读本特点和幼儿的阅读经验,我们从四个层面着手设计活动方案。
目标:
1.关注细节,结合推理、猜想初步读懂图画书,提高对图画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2.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准备:
课件,图片(运动计划表)。
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生过病吗?生病时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干什么?
2.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
3.人为什么会生病?
师小结:人不运动容易生病。
二、利用课件引导幼儿逐页观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上说了一个人生病的故事。
2.(出示大书封面)是谁生病了?旁边的人在干什么?
3.逐页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床上躺着谁?坐在旁边的是谁?她有什么感受?她会怎么办呢?
(2)他们把谁喊来了?你怎么知道他是医生?他手上拿着什么?“处方”上有什么内容?
[教师出示放大的“处方”(图片),幼儿按顺序讲述。]
师:医生为什么开这个处方?猜猜看,国王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3)画面上有谁?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
(4)星期一王子带国王去干什么?你看到国王与王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爬到山顶看到了什么?国王怎么说?
(5)这是星期几?谁陪国王干什么去了?国王怎么说?
(6)你们觉得国王的病好了吗?为什么?其他的`人都怎样了?国王因为不运动生病了,但其他人运动了怎么还生病呢?
(7)国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是怎样运动的?医生听了国王说的话会怎么说?星期一到星期曰其他人干了什么?他们怎样了?
(8)后来国王怎么样了?国王的轿子呢?国王在做什么?
(9)国王的病好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三、师幼一起完整地看大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关于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直至背诵。
2、揣摩语言,口味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
【教学重难点】
1、对诗歌语言意境的感悟。
2、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⑴ 导读,把握节奏停顿。
⑵ 自读,整体感知诗意。
⑶ 合作讨论,领会诗歌意境,学会诗歌欣赏。
2、媒体设计:
⑴ 计算机课件:
① 配乐朗读(教师自己朗读录音)。
② 音乐、画面、朗读相结合的意境欣赏。
③ 诗歌欣赏小结。
④ 课堂小结。
⑵ 投影胶片。
3、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亲爱的同学们,带着憧憬和希望,我们已走过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拜访了夏日山中的朋友。今天,就让我大家走进宁静悠远的秋天。
解说:
这一段导语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二:
1、激发学生在学习完《春》和《山中访友》后对《秋天》的学习兴趣;
2、提示了《秋天》一诗的意境是宁静悠远的。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出示课件A,听朗读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待。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朗读,学生可轻声跟读。
解说:这是为了正音,明确节奏,让学生初步课文。
⑵ 出示投影胶片,补充注音:
栖息 撒下 小桨 芦篷
⑶ 让学生朗读课文1~2遍。
⑷ 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想想写景的次序: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的背出。
2、课文研讨:
(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发言。)
问题设计:
⑴ 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⑵ 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⑶ 你注意观赏过秋天的景象吗?你印象中的秋天景象与这首诗是否一样?
解说:这些是有一定开放度,能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通过这些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诗。
⑷ 试为诗中的几幅画面各拟一标题。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念图。
⑸ 每一节诗的最后一句所起的是什么作用,均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每一节诗的最后一句所起的是总结,画龙点晴的作用,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体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必须对秋天饱有什么样的情感才能写出如此诗意的画面?
明确: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出示课件B:
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让学生完整的欣赏《秋天》。
4、逐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出示课件C)
⑴ 反复诵读,整体理解。
⑵ 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把握意境。
⑶ 还可从其它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5、课堂小结:(出示课件D)
全诗以“秋”为线,通过对不同场景,画面的描绘,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令人心动!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秋天》。
2、比较阅读《秋天》和《秋景》(狄金森)。(课后练习提供)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栖息在农家里 农家丰收图
秋天{ 游戏在渔船上 霜晨归渔图 } 宁静
梦寐在牧羊女眼里 少女思念图 悠远
关于教学设计 篇11
音乐家是贝多芬,他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音乐史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通过对《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的欣赏,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同时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引文,能够说出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以及作品的特点,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及其他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体会作家用生命和灵魂作画。
学生课前搜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录音、光盘或文字资料)了解贝多芬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列表概括三位艺术大师的姓名、文学艺术、国家和代表作,以巩固知识,提高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托尔斯泰作品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培养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不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关注同情弱者。
欣赏《向日葵》,培养热爱生活、善待人生、生命的意识。
感受贝多芬身处逆境却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呐喊,那种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可以克服成长道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当你沉浸在《战争与和平》和描述中留连忘返的时候,当你面对《向日葵》绚丽的色彩而感叹敬佩时,当你被《命运交响曲》所震动时,你一定想知道是谁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如此巨大的财富?是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伟大的人吧!利用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课的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教师课前搜集的关于本课三个人物的部分资料,有文学作品、人物图象、绘画作品、《命运》《英雄》等光碟。问学生“你们想最先了解哪一位艺术大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贝多芬”。根据学生的兴趣,我们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3、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以及他创作的作品。然后我又稍稍补充了一点儿他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对贝多芬的影响。接着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听完之后,问“当你听这首交响曲的时候,脑海里呈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了交流。最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贝多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之后,达成了共识:贝多芬那种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以及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孜孜不倦的追求、顽强地同命运抗争、身残而志坚都是我们日后学习的动力。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成功的经验,使自己以后的路越走越好。
4、关于凡高。
由于在美术课上学过他的作品,所以提到他学生能知道一些有关的事。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凡高的自画像,马上就说“他是一个狂人,他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了。”我抓住这个机会,让他给大家讲讲凡高的这段故事,这个学生于是就给大家讲述了自己所知道的故事。这既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加了他在人前展示自己的勇气。随后我把我搜集到的凡高的画册一一展示给同学看,同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凡高为什么喜欢向日葵?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与他一生的经历有何关系?”学生在认真观察之后,又前后左右讨论了一番,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向日葵是阳光和生命活动的象征,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像一团炽热的火球燃烧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象往。接着我又问“你喜欢向日葵吗?请你写一段关于向日葵的小短文。”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构思,然后做一个简单的交流。这样不但学到了一些历史知识,也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感到充实。
关于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记一件事
记叙文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它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记一件事是七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写叙事性的记叙文。本单元的习作,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熟悉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叙事要有真情实感;文章脉络要清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渋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中心要明确,事件组织始终围绕中心来取材;详略要得到,所叙的事情的关键部分要详写。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写出真情实感。
2、注意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完整地写出一件事。
3、明确叙述中心,始终围绕中心来选材,记叙的详略要得当。
4、学会观察,注意细节的刻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生活把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中心要明确,材料要围绕中心来写。
四,教学策略
此次教学,主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生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使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把生活中感受最深刻的事件记录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于已学过的课文,并配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五、 教学设想
90分钟的作文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学习,把学与练相结合起来。整个过程主要是:唤醒动机---口头表述---模仿美文----下笔成文按这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再现生活
1、揭题。板书习作主题《记一件事》。看到这个题目,你有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吗?可以通过读表现出来。
评析:引导学生通过读分别强调“记”“一件”、“事”几个词,进行必要的审题训练。相对与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提出了“习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的新要求。
2、发散思维。师: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哪些事曾经掀起你情感的波澜?这些事是让你感动不已,是让你羞愧难当,让你愤怒无比,还是让你感到神圣庄严,感到妙趣横生?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一会儿,曾经的哪件事让你有过刻骨铭心的感受?
(板书: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二)、我会选(选材)师出示课件,提示选材
1、对别人有帮助,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事
2、父母亲人对我们的爱。
3、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小摩擦。
4、自己受到表扬和批评的事。
5、操场上是否留下你做游戏时的快乐身影。
6、自己粗心大意,而错怪、冤枉别人的事。
7、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有趣的事。
8、蕴含大道理,不引人注意的小事。
9、你学会了做什么,怎样学会的。
10,街头巷尾听到或者看到的让人感动的事其它的……通过回忆往日的一件件事,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它让你忘不了?一两句话说下来。组织交流。
(三),我能说(说经过)
1、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事,回忆事情的经过,试着自己说一说。
2,小组交流
要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即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交代清楚。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一个同学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讲清楚事情的经过,有不清楚的可以适时提问。小组内交流自由练说。学生小组交流分享。
2、全班交流师:谁愿意把印象深刻的事与全班同学分享?推荐同学说,师生认真听,及时提问,及时点评
(四)、完善提升,锦上添花
1、模仿美文
(1)、如何将一件事记叙的完整、具体、又生动呢?让我们看一段十分熟悉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风筝》选段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的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这段文字朴实无华,却让我们心灵为之一颤,展示了“我”少年时对弟弟精神虐杀的一幕,心中油然升起了悲哀之感。
(2)、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如此深深地感染我们?(很详细,很真实)
(3)、作者抓住人物的什么来描写的?(动作、神态)
(4)、同学们,回顾课文,作者回忆这件往事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沉重、后悔、自责…)
(5)、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所叙述的都是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感情真挚,毫无半点虚假。作者细致回忆了当时弟弟的神态、动作,抓住了当时事件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所以,当我们看着些文字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事情的发生一样。细节就渗透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中。所以我们写作文时要善于抓住人物形象做细腻逼真的描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打动自己,还能打动读者。(教师板书 动作 语言 心理 神态 。。。。)
课件展示:生动描写 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关于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
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⑴ 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⑵ 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⑴ 学生读课文。
⑵ 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关于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使学生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树立建设家乡美好未来的志向。
4、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材料组织能力。
5、教学难点:使学生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教学流程
二、复习导入
1、谈话:如果说这一单元又一个主题,那就是家乡,如果说这一单元又一种情感,那就是乡情——作者爱故乡摇曳的芦苇,爱故乡绚烂如花的萤火,爱故乡充满生机的银杏树,爱故乡那可爱的人们…..
2. 这节课我们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教师出示家乡的课件,学生欣赏。
三、探究新知
1. 明确要求,自选话题
(1)自读文字说明,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搜集的资料。
2. 从实际出发,比对当年与现在的家乡。
3. 互相启发,互相讨论。
(1)同桌交流:注意在倾听时认真耐心,在表达时有条理,语气、声调适度,并能吸取同桌在表达、想象等方面的长处和提出的建议。
(2)小组交流:评出最优秀的或者是进步最大的同学,推荐参与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表达是否又条理,语气、语调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是围绕“当年的家乡”这一话题来开展的。教材由2段文字和1幅插图组成。文字说明让学生在家长那里了解家乡当年在环境、面貌、工农业、交通、文教卫生、生活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与现在做比较。由于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特别是又关家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前也做了充分地准备,有些家长也及其配合帮助孩子找了许多资料,让孩子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这节课对于平时不爱发言或表达不流利的孩子我格外关注,并适时给予鼓励,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增强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
教学设计04-19
经典教学设计03-05
设计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03-09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短文》教学设计02-19
《秋天》教学设计11-26
足球教学设计11-18
争吵的教学设计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