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汉字,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我长大了一岁》。
2.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会用词义区分生字,用偏旁帮助记忆生字。培养学生组词和说话能力。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其理解成长的含义,并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比较、区分“妹,抹”两个字。
策略方法:创设生日聚会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运用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学习生字。运用多样的游戏和练习巩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丁丁的生日,过了今天,他又长大了一岁,你想知道都有谁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了吗?(边说边画一个生日蛋糕)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先听老师来读一读,课文中都提到了谁?(在老师范读的时候要求学生用手指着认真听。然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围绕蛋糕贴小鸟、小弟、小妹、爸爸、妈妈的图片)今天还有一些生字朋友来参加生日聚会,你认识他们吗?
(二)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1》。自己用手指着读一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和小组同学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一学。(小组同学之间互教)
2.学习反馈。谁来告诉大家,哪些字你不会,小组学的时候学会了?你是怎样学的?还有哪些字你们小组的同学都不认识,让大家来帮帮你?(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这个生字的卡片。带领全班齐读。)在读生字的过程中,灵活穿插下列内容:你能用“岁、乱、孩”这几个字组词吗?能用“欺负、眼泪”说一句话吗?谁能说一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捉、再、弟、都”几个字。 “妹、抹”这两个字很象,你能找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吗?
3.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既然大家都认识了这些字,先和你同位相互考一考。(同位间用生字卡片相互提问,一个人拿生字卡片,另一个人读,如果遇到还不认识的字相互再学一学。也可以一个人挡着生字的一边另一个人猜字。)你能用你手里的生字卡片把他补充完整吗?(课文第二段中包含本课9个生字,把生字部分空出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补充完整。然后把用生字补充完整的一段话在全班展示。) 生字朋友我们认识了,下面也请同学们参加丁丁的生日聚会。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
1.用手指着自己读课文,想一想在聚会上丁丁对他的好朋友还有爸爸妈妈们说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2.请你再仔细的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和你小组的同学一起读一读,比比看谁读的最好。(分小组用不同形式读。)
4.丁丁说:“我长大了一岁,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哪些大孩子做的事丁丁都要学会? 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三、拓展练习:
今年在你自己的生日聚会上,你也长大了一岁。你会怎样对你的朋友们说呢?你能像课文中那样说一说,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吗?(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续编儿歌。)
四、实践作业:
按照课文中那样,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我长大了会做什么了,不用爸爸妈妈再帮忙了。(如:爸爸妈妈我长大了,不用你们送我上学了。)然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并请爸爸妈妈监督反馈。
语文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形(音)近字。
2、初步学习辨析词语、词语搭配。
3、复习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句。
4、认识与植物名称有关的字若干个;描写4个“提手旁”的字。
5、学生自我评价识字和背诵课文的情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1、小朋友,这节语文课老师要带着你们到一个充满了快乐的地方去参加几个游艺宫的活动,有找朋友宫、穿外套宫、换兄弟宫、打擂台宫、识字乐宫、写好字宫。你们感兴趣吗?那么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呢?(出示题目:语文快乐宫)学生齐读。
2、希望你们能在语文快乐宫里玩得快乐、学得快乐,掌握得牢固。让我们首先进入找朋友宫吧!
二、快乐活动:
1、宫:
(1)出示例子:桃跳
(2)读读这两个字,再睁大眼睛看看,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比较“桃”与“跳”得出:部首不同,读音相近。)
(3)看看有点像,其实不一样。那么你能为它们找找朋友吗?(出示桃花、跳舞)
(4)出示一组词,先交流音形上的不同之处,再分别为他们找朋友。
说明:
区别形(音)近字。八个字分成四组,两两相似。练习时揭示形声字的规律,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每组字中音形上的区别,特别是部首的不同。再通过组词初步了解它们在字义上的差别。
2、宫:(多媒体出示五只可爱得小兔)
(1)瞧!可爱的小兔宝宝向我们蹦跳着来了。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2)(多媒体出示带有形容词的外套)兔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五件外套,谁来读读外套上的词语?
(3)你能给每只小兔穿上属于它的合适的外套吗?老师先来试一试:(出示例子:金黄的——菜花)
(4)学生再分别给每只小兔穿上外套,并以各种形式练读词语。
说明:
练习时要注意词组中词语的正确合理的搭配,一只小兔穿两件外套(或没有外套)的情况也允许。
3、宫:
(1)看!我们的游艺宫里来了四个小兄弟,他们是——(学生根据画面齐说:欢乐、欢快、欢呼、欢迎。)
(2)仔细想想这四个小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有“欢”字,表示高兴。)
又有什么不同吗?(“欢快”中有“轻快”的意思,“欢呼”中有“呼喊”的意思。“欢迎”中有“迎接”的意思。)
(3)这四个小男孩真是几个小迷糊,竟然不看门牌走错了房间,你能帮它们换回来吗?(学生自由读句子,换词语。)
(4)大组交流。
第一句:欢乐(参加晚会很高兴)第二句:欢快(鱼儿摇尾巴很轻快)
第三句:欢呼(球队赢了,观众们会欢呼。)第四句:欢迎(老师欢迎学生进校)。
说明:
引导学生准确地运用近义词。换词语时,应让学生先读读词语找出它们的异同处,再多读几遍句子,并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如果有的学生一时分不清楚,可让他先知道答案再来理解。
4、宫:(多媒体传出一串锣鼓声)
师: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擂台赛)
(1)明确是个打擂台的主题:背诵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和诗句。
(2)了解打擂台的形式:
(3)集体交流比赛。
①小组内的同学接龙背,比一比哪个同学积累的古诗多?
②各小组推选代表接龙背,比一比哪组背得多。
说明:
学生在交流中所背的诗句可以是本教材的,也可以是课文中选取的。对于学生背出的课外自学的古诗,或能背整首古诗的学生教师应加以鼓励。
5、宫:
师:刚才我们从描写春天的古诗里欣赏到了许多美丽的春景,瞧这儿有许多在春风中抽出新芽、竞相开放的.花草树木,你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1)出示图画和文字,
(2)认一认树木和花的名称。
(3)开展花卉展览会:学生独立绘画熟悉的植物并写上名称,再展示在黑板上。(学生边认识花草树木边识字。)
说明:
本练习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进行识字活动,使学生养成利用周围的环境来识字的好习惯。举办小小展览会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识好字,还可以增长学生有关的植物知识,对植物产生一定的兴趣。。
6、宫:
(1)出示田字格内四个汉字,指导学生仔細观察4个所写字的共同点:提手旁、左右结构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屏幕上提手旁变红色):注意“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出示学生书写的字,通过相互评价,颁发星级,提出不足之处。
说明:
通过观察、比较、描写三部曲的指导,重点帮助学生写好“提手旁”的字,使其进一步认识左窄右宽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这部分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进行比较较为重要。并要在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同时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放在重要位置上。
三、自我评价:
1、同桌选择自己喜爱的识字游戏相互复习本单元69个生字,以读为主。如果都认识了就奖给自己一艘小飞船。
2、用“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复习本单元两首古诗,以背为主。允许学生自我奖励:如果会背了,就奖励自己一艘小飞船。
说明:这一环节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生字做一系统的复习。要求学生即可自我检测又可相互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和古时的背诵情况,可让学生自己完成,自主评价。
语文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学情分析
《花钟》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其中第一自然段在介绍花开的样子时,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法,语言优美,对于训练学生的多种表达能力及积累优美语言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是什么?(板书:钟)
2、你见过用花做得钟吗?(板书:花)齐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花钟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同桌两个互相检测课后生字。
3、老师把课后生字组成了词,你们会读吗?在屏幕上出示词语:暮色、干燥、淡雅、昆虫、艳丽、传播、吻合、大致、欣然怒放
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指导书写致、昆、播齐读。
4、把词语放到句子里还会读吗?重点朗读以下几个句子。
屏幕出示句子:“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屏幕出示句子:“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三、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那几种花?用笔把花的名字画出来。(指名说)
2、想看看这些花吗?屏幕播放课文第一段中写到的九种花,让学生认识
3、师:有个小学生,也看到了这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他写了一段话。
用字幕出示这段话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这段话与课文第一段相比,你觉得哪段话写得美?(学生自由说)
4、写花开,不能都用“开了、开了”,该怎么写呢,我们好好向作者学习学习。
屏幕出示牵牛花图片及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牵牛花了,作者却不说“开了”,而是说“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样写,把牵牛花写得像个调皮的`孩子,有趣多了。指名读。
屏幕出示蔷薇花的图片那我这样说行不行:五点左右,蔷薇吹起了红色的小喇叭。(学生自由说)
师:写花开,要写得生动,但不能乱写,要根据花的特点来写。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课文第一段还有很多像这样描写花的句子,自己再去读读,然后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美美地读一读,过一会儿,咱们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四、迁移运用,练习说话。
1、师: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段中,有两种花作者写得也很简单?你们能不能仿造书上的写法把句子写生动?
屏幕出示午时花和夜来香的图片,指导学生进得说话练习。
2、学生反馈。
3、这段话写得这么美,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来读读。(师生合作读)
五、总结
六、作业: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仿照课文的写法,把它写生动。
语文的教学设计4
上课三周下来,觉得不听课的大有人在,“埋头苦干”的、动摇西晃的、吵吵闹闹的,学生不按老师的路子来,很多人根本没把老师放在眼里,也不知道有学习这回事,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常规训练时没有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第一周没有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所以以后加强常规训练,小事简单的事能马上训练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书、拿笔、拿本子等事情必须做到快又静,课前准备必须把书放在左上角,笔放在笔槽里,上课后立即进教室做好静习等等,如果在课前和平常的训练中不抓严落实在课堂的纪律是可想而知的,这点我深刻体会到了。其次,对孩子的要求不够具体明确,比如:坐好的孩子才是最认真的孩子,一个好字在孩子的脑中是没有概念的,我必须说只有背打直,双手端正放桌上,双脚并拢,眼睛看着黑板的孩子才是老师喜欢的孩子。翻语文书本的时候说明多少页,必须指着书上按怎样的.方式读,比如:书上12页,请自己指着书,每个音节拼读两遍,老师还要做好示范,每个细节必须老师强调指导,只有不断在孩子的头脑中强化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老师才能在课堂才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任务上而不是像我这样的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适应加应变课堂的学习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只希望每天有进步,在不断思考中成长自己成长孩子。
语文的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
“加一加”、“换一换”。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读准字音。
3、看拼音,理解字义,正确书写汉字。
4、熟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归纳识字方法。
2、读拼音写汉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让生自主观察,同桌讨论,说说各自的发现。
2、全班交流:
归纳“加一加”、“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3、还可引导学生用其他识字方法,交流课外认记的生字。
4、让生充分自学七个生字,检查生认读、识记情况。
(可用词语:评比、家访、挤进、邮车、局长、轿子、钱包。)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词语:
说说都是有关哪个季节的。
2、小老师教读,更正字音。
3、交流还收集到哪些有关春天的词语。
4、“开火车”读词语。
三、我会写
1、生自读拼音: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师可范写一句。
4、生独立书写:
注意书写笔顺正确,字迹工整,姿势端正。
5、全班交流,同桌互改。
四、读读背背
1、生自读短文。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抽生读──小组读──比赛读。
4、背诵短文: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按要求进行表达和交流。
2、结合口语交际内容进行拓展训练。
〖教学重难点〗
注意语言表达流利、通顺、完整。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歌唱春天”:
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春天的旋律。
(如:《嘀哩嘀哩》《春天在哪里》)
2、“我看到的春天”:
① 说说自己关于春天景物的观察所得。
② 将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交流介绍。同桌介绍—全班展示。
3、“我们听到的春天”,找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4、“我画的春天”,把春天的图画作品全班交流介绍。
二、展示台
1、展示内容不限:
商标、名字、招牌、书名等。
2、展示方式不限:
同桌轮流出示自己认识的字。
3、比赛方式:
同桌打擂、小组打擂,每周选出一个擂主。
语文的教学设计6
[文本解读]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是用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以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在文中有“赞颂”的意思。教学这首诗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理解诗的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兴趣,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得益于自然知识。教学中采用“朗读法”和“联想想象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那神奇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有关化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
1、出示始祖鸟化石及其复原图。(第一张幻灯片)
2、师述:一块坚硬冰冷的石头,因保留了动植物的遗体、遗迹而成为化石。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推测、大胆地想象,复原出远古生物原本美好的形态。看来,地下宝藏不仅指金银珠宝,还指这各形各色的化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化石吟》。“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在这里有“赞颂”、“咏叹”的意思。
二、读课文,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读后的感悟。
以“这是一首……的诗”说话。
2、指导朗读。
①教师出示一二节的诗文,示范朗读。(第二张幻灯片)
②学生仿读其他各节。
③展示朗读效果。
3、比较朗读,体会开头的好处。
比较原诗和改动的.诗,看有什么不同?(第三张幻灯片)
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没有腿/最早的树儿不开花
明确:用一系列的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也能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还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感染读者,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一万年前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的奇妙的故事。
三、合作改写
1、我们常说写文章要开篇点题,那么这篇文章点题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师述:是呀,化石开口讲了话,帮助我们解答疑难。化石都讲了些什么?我们来探究一下。四人为一组来合作学习。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诗,根据诗的内容,将诗的语言改为自己的语言。怎么说?这样说: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化石啊,你的存在,否定了上帝造人、上帝造万物是多么荒谬。其实,生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这是你告诉我们的最平凡的真理。
2、学生合作,分组读诗,讨论,说话。
3、学生自由交流。
4、老师小结:通过合作学习、朗读与改写,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歌的内容。那么同学们知道恐龙、猛犸的故事吗?给大家讲讲吧。(随即补充有关资料与图片)
恐龙是远古爬行动物的一种,原来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为初期发现和记述的这些爬行动物个体比较大,看上去有点“恐怖”。其实,现在知道,恐龙有大有小,有的长达数十米,有的不到一米。有肉食的,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陆地上或沼泽附近,也有在空中飞的翼龙。两千多年前,它们曾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们生存了上亿年之久,足迹遍及世界各角落,又突然间全部消亡,留下无数令人伤感的化石和让人猜测的迷团。
猛犸又称古象,作为大象的祖先,它们体形比象大,嘴里伸出的獠牙比当代象要长得多,看上去,给人青面獠牙的感觉,而不像现在的大象那样温驯。
1901年,人们发掘出一具完整的猛犸化石。猛犸头骨有损伤,肌肉中有明显的充血,嘴里还有没来得及咽下去的青草。科学家推测:在远古的某个秋日,一头猛犸漫步在河岸边,不时用长鼻子将青草卷进嘴里。突然,河岸边的土层发生坍塌,这头猛犸毫无防备地陷了进去,但它奋力挣扎总算站起来的时候,又有大批的岩块砸在它的背上……它就这样遭遇灭顶之灾,陷入深渊中,最终窒息而亡。
四、拓展练习
1、出示鱼化石或琥珀化石的图片,让学生复原其形象或想象其成因。
2、下面是艾青写作的《鱼化石》比较其与本文的异同。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埋进了土层;
过了亿万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中发现了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动弹不得;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五、总结本文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作者以诗的形式,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那令人神往的让人惊叹的生物世界。诗人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化石文章开篇就以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进而将读者引入对远古生物世界的探密中,具体抒写了遐思的内容。最后回答问题,呼应开头,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总之,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颂,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板书:
(1)提问
揭示生命起源
化石吟(2)遐思提供研究资料首尾呼应
描画生命档案
(3)回答
科学的神奇人类的伟大
语文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雪梅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放图片)
师:美吗?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生回答。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板书课题。“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认读标拼音的字。
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去掉拼音指名读。
当小老师领读。
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自己读,读出节奏。评: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男女生接读。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齐读。
背读。
领背。
同桌互背。
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悟道理。指名说。
师: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梅坡,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梅坡”应该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因为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原名是什么。虽然不知道他的原名,但是他的作品却流传千古,成为不朽诗篇,来看他的第二首《雪梅》诗。
2.师读诗,简介诗意。
3.生齐读。
4.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5.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6.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语文的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这是本教学设计重点之所在。所以,通过讲故事引领学生加深对母爱的深切理解;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的;通过模仿诗中对母爱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一天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摔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
如果说这是一则虚构的传说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吗?(学生回答)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呢?(两三个学生举手。)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无一人举手。)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纸船》与母亲倾情对话。
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交流探讨
1、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诗人是用什么具体意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的呢?
明确:纸船。(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3、你认为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呢?两人为一组互读,结合例句来谈谈你的体会。
4、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浓缩在纸船里,同时还蕴藏在字里行间里。诗中有哪些词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请默读。
5、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诗,就是要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来朗读诗歌。那么如果请你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乐曲或怎样的旋律?
6、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听时,请你发挥想像,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将当时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
(天风吹卷,海浪涛涛,一如我那波澜起伏的心。我此去远涉重洋,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啊纸船,你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你能漂入我母亲的梦中吗?)
7、大家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让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个小故事!冰心小时曾问她的母亲:“你为什么那么爱我?”母亲回答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道理就这么简单,就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儿女,所以父母就得为我们操心劳苦!我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女儿的父亲,读了这首诗后我也禁不住写了几句诗来表达我对“母爱”的感受。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
8、这就是诗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人的体验皆不同。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此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下面就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与各位在座的同学们以及听课的老师们共享!!
(相信学生肯定能够答出精彩!!)
布置作业
把今天读诗的感受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写一段心里话,收集到你的《心灵小语》中去,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孩子们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目标离现实可能有点远,有句话说得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愿孩子们在这节课学习之后会有所收获!!
语文的教学设计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带六年级一个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人,女生人。通过五年多的的学习与训练,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大都比较高,学习意识较强,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因此,本学期将继续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学习目标教育、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等,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力求让全班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各方面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尤其在写作方面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注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有每个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再加上生活背景、学习环境、成长经历、世界观等的不同,造就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注意并重视这些不同,因人而异,个性发展。因此,要改革教法,注重学法。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根据学生不同的类型,设计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重视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教材分析
新统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xx年春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17篇,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5篇。这六组教材,每组基本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不定,有的单元没有略读课文,有的单元有1——2篇略读课文。其中,第三单元安排了习作例文,所以没安排语文园地。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未安排语文园地。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阅读链接”四次,未安排“资料袋”。“口语交际和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整册共安排口语交际三次,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
全册6个单元便安排了5次习作,除第六单元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习作,另外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一次是学习了《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种最喜欢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四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学期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10篇古诗词诵读内容。本册要求学会12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知识方面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12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
(3)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完成课文配套课外阅读30篇)。
(4)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5)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6)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7)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8)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2、技能方面
(1)会使用字典、词典进行识字,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9)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作品梗概、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四、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
12.24—2.28《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
23.2—3.6《藏戏》、《习作》、《语文园地》
33.9—3.12《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1)
43.16—3.20《习作》、《语文园地》、《快乐阅读吧》
53.23—3.27《匆匆》、《那个星期天》、《习作例文》
63.30—4.3《习作》、《古诗三首》
74.6—4.10《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
84.13—4.17《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94.20—4.24《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
104.27—5.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口语交际》
115.4—5.8《习作》、《语文园地》、《难忘小学生活》
125.11—5.15古诗词阅读:《采薇》、《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江上渔者》
135.18—5.22古诗词阅读:《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
145.25—5.29复习
156.1—6.5复习
166.8—6.12复习
语文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积累四个字的词语,体会它们的用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冯婉贞是怎样机智、勇敢、沉着地打败英国侵略者的故事。
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冯婉贞的机智、勇敢、沉着。
教学难点:
了解冯婉贞“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机智勇敢打退英国侵略者的经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吗?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什么事呢?(冯婉贞机智勇敢地带领村民们打败了有洋枪、洋炮的英国侵略者。)
2.好,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课件一)出示:冯婉贞武艺高强,人也非常聪明。(让学生跟着老师说)
3.过渡:那么,为什么说冯婉贞武艺高强、聪明过人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这节课老师带着你们去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女英雄。
三、学习2—6自然段。
1.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她聪明过人、武艺高强的重点句。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冯三保是怎样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2)引导想象:冯三保回村是怎么布置大家迎敌的?
(3)抓住“喊声震天、纷纷倒下、连滚带爬、狼狈逃跑”等词语,体会乡亲们的勇猛以及敌人的惨败。
(4)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如谢庄的人真的很聪明很勇敢,英国兵中计,狼狈不堪等。)
(5)指导朗读这段。(读出乡亲们的勇猛,敌人的狼狈。)
3.过渡:打败了无恶不作的英国鬼子,大家可高兴了。可是冯婉贞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表现?
(1)指名说:只有冯婉贞站在一边不做声。
(2)她为什么不做声,她在想什么?(指名谈谈感受。)
(3)她又怎么说?(指名回答。)
4.(课件二)出示句子“冯婉贞说:‘虽然敌人被我们打败了,但是他们决不会死心,一定会派大队人马来报仇。咱们的枪很少,又没有大炮,要是敌人拉着大炮来轰,咱们村就毁了!所以咱们得想个对策。”
(1)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2)提问:通过朗读你明白了什么?(如:冯婉贞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她想到敌人必定还会卷土重来,就想出了对付敌人的好办法。)
(3)从这儿可以看出冯婉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机智,考虑问题十分周到。)
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冯婉贞的聪明。
6.过渡:聪明机智,考虑问题十分周到的冯婉贞是怎样指挥乡亲们抗击敌人的呢?在4—6自然段中,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请你读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的读,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课件三)
①冯婉贞带着一队勇士,拿着雪亮的刀剑,在离村子四里远的地方埋伏下来。
②冯婉贞他们一动也不动。等敌人走近了,冯婉贞大喊一声:“冲啊!”大伙一齐冲了上去,举刀就砍,拿剑就刺。
③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花招,大声喊:“乡亲们,敌人想离我们远一点好开枪,别上当,快追!”
④他们个个奋勇当先,紧紧地追击敌人。
7.同学们,以上就是冯婉贞指挥乡亲们抗击敌人的好办法,你能说说冯婉贞的这个办法好在哪儿吗?
结合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开始她和勇士们埋伏在离村子四里远的隐蔽的地方,敌人没有防备。等敌人走近了,用锋利的刀剑打他个措手不及。敌人有洋枪洋炮,可是冯婉贞这个计策让敌人的枪炮派不上用场。敌人想钻空子后退些再开枪,可是也被我们的女英雄识破,被穷追不舍,没有喘气的机会。这叫做“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让学生自由谈,能说出一点两点就可以,鼓励发表独特见解。相机板书重点词。
8.在整个战斗中,你又体会到冯婉贞是个怎样的人?
在学生讨论后小结: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冯婉贞就像一个聪明机智、沉着勇敢、临危不惧的军事指挥家。
9.再来看看敌人在我们的女英雄面前的表现吧!指名读读描写敌人的句子。多么狼狈的敌人!
10.指导朗读4—6自然段。女生读冯婉贞指挥战斗的句子,男生读描写敌人的句子,通过朗读表现出冯婉贞的.机智、沉着、勇敢,表现出敌人的狡猾、狼狈。师生评议,指名读。
11.武器精良的英帝国主义侵略者被冯婉贞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谢庄的老百姓,你想对她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出来,好吗?
学生当堂写句子。(打倒侵略者!冯婉贞,我们支持你!你真是我们村最出色的姑娘!)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1.师有感情地述:1860年,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备受凌辱,冯婉贞父女带领谢庄的百姓大胜英军的故事大大激励了全国人民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热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谈。(像冯婉贞一样勇敢、机智,像她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学生自由谈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拓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冯婉贞的故事吗?当时和冯婉贞一样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中国人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上图书室,或者上网了解更多信息。课后我们再来交流好吗?如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林则徐禁烟等。
语文的教学设计11
设计思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学习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除了认识长城是我国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外,还要学习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即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让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重点是图文结合,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重点围绕“伟大的奇迹”,展开联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难点是学习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进行表达。第二课时难点是想象建造长城的艰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
1、谈话,激发兴趣
幻灯片:“世界遗产”
提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交流后提出学习任务:阅读语文书第81页,把答案画上横线。
2、主题导入
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学习我国的“世界遗产”。第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长城。
3、齐读课题。长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会被列入“世界遗产”?观察课文插图寻找答案。
二、观察插图,学文。
1、学习观察顺序
提问:书中的两幅插图,为什么拍出的效果不同?拍摄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引导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内容也不同。
教师板书:按顺序。
2、补充问题。
幻灯片出示:远看长城,你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主要事物,有重点去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预计学生观察结果:(长、弯弯曲曲、崇山峻岭)
3、文中第几段对这幅图进行了描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明确写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4、男女生分别朗读第一段。思考:课文是如何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出来的?作者写清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长城很长,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弯弯曲曲的样子,还写出了长城的起止点,具体长度。
教师可通过幻灯片出示地图上长城跨越各个省市的图片,加深理解。也可以通过换把13000里换算成650万米,联系学生课间操跑过的路程1000米,用时4分钟,告知学生跑完长城需要我们连续不断奔跑47小时。
5、再次默读第一段,思考: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打比方列数字长气势雄伟
6、小结后过渡:语言的魅力来自于表达的技巧。咱们的汉语,简简单单一个字词都有着丰富的含义。这个建筑之所以被成为“长城”,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引导学生名字的由来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长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城墙。
7、从“墙”字入手,了解长城的设计巧妙。
提问: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墙?在纸上用简单的图形表示。长城的墙是什么样的?观察第二幅图,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并说说自己画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抓住事物的特点,画出长城与我们家的围墙的不同点来。
8、课文哪个段落对长城的设计做了具体介绍?请读一读,比较自己的描述,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文章不仅按顺序写清了长城的构造,还把设计的好处也写了出来。
9、小结:要求学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思考:这课的学习让你们对长城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用上“不仅------还-----”这对关联词语练习说话。
10、设置悬念:长城被评为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因为它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设计巧妙,还因为什么?下一节课揭示谜底。
三、布置作业,练习表达。
1、谈话导入:回顾课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长城的特点介绍给我们的?
2、学生小结:由远到近、打比方、列数字(按顺序抓特点)
3、创设情景:文明校园申报需要大家说说我们的校园,我们选一个校园中的景观——升旗台,进行介绍。
4、范文呈现。
校园的升旗台
进入学校大门,就看到庄严,肃穆的升旗台。
远看升旗台,在阳光照射下,旗杆闪闪发光。有风的时候,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顶端迎风招展,这让我到国家那革命烈士们付出了生命,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近看升旗台,往上走四个楼梯,就到了升旗台上,升旗台呈长方形,大约长十米,宽四米,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显得严肃、庄重。在升旗台正中间有一个正方形台子,也是大理石做的,旗杆就矗立在上面。旗杆是用不锈钢做的,比四层教学楼还要高。旗杆下面是粗的,越到上面越细。
升旗台的两边镶嵌着美丽的花坛,花坛成“S”形,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花坛里面种着六棵笔直的桂花树,桂花树旁边种着几棵无名的紫色小树。花坛的外围种着一行四季青,春天来了比盆栽的映山红更有精神。每到八月,桂花开了,香气扑鼻,整个升旗台被香味包围着。花坛中的花都开了,让升旗台显得更加美丽。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升旗台,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昌河小学。
语文的教学设计12
《小屋》是作者童年的家。那里是一个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异常丰富的地方。瘸腿的大门,方方的窗子,光光的火炕,木呆呆的箱子……都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忆;妈妈对儿的声声呼唤,儿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书中好听的故事……怀恋之情让作者无法割舍。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力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品味优美词句,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记忆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4.认识“秸、笆、沃”3个生字,会写“巢、沃、蹈、勾”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记忆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同学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期,童年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请说说你童年的快乐时光。
2.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画面“小屋”图片)在那绿油油的田野深处,有一间装满儿童作家王立春整个童年记忆的小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间小屋,去感受作者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标出易读错和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写了童年时在小屋生活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那段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一)细读探究,体会小屋的简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屋的语句,想一想,小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汇报,概括出小屋的特点就是“简陋”。
3.体会小屋的“简陋”。
请找出关键词语,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小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在以下几处引导深入体会:
(1)门是“瘸瘸”的。
因为门是由“几根长短不齐的木棒结成的”,立不稳,所以是“瘸瘸”的,用“瘸”来形容这样简陋的门,拟人化的描写,生动有情趣。
(2)窗口是一只方方正正的大“眼睛”。
窗户只有一个,可见小屋的小;把窗口说成“眼睛”,又让人感觉到语言的生动,富有童趣。
(3)地上站立的两个箱子,木呆呆的,绿色的鼻子,总也不会笑。
用拟人的手法写箱子的笨拙。一切简陋陈设,在“我”的眼中,都是富有情感的,都是充满情趣的,都像是“我”童年的伙伴。
(4)北墙上挂着一面拥满半边花的镜子。
此处要向学生说明,镜子用的时间长了,背面的水银会脱落,留下许多斑块,就像花一样,把镜子上的斑块说是“拥满半边花儿”,可以看出在“我”的心里,小屋的一切都是美的。
4.请再一次快速浏览3、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由屋外到屋内的顺序)
教师小结: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有序的描写,小屋虽然简陋,读后却感觉充满了愉悦,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过渡:这样一间简陋的小屋,为什么会让“我”终身难忘呢?
(二)细读探究,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童年的快乐。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些快乐?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把相应的词句画下来。
2.前后桌4人小组交流画下的语句。
3.全班交流,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预设:
(1)伙伴们在小屋里玩耍的快乐。
从“震天动地地喊”“扭着荒诞不经的舞蹈”“莫名的喜悦”看出“我”和伙伴们玩得自由、尽兴。小伙伴们在一起,不需要什么好的游戏形式,没有像样的玩具,就是放纵心情,就是释放童真,就感到无比的快乐。这种快乐,让“我”终身难忘。
(2)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快乐。
在第6自然段中运用多个“ABB”式词语,写出了令“我”神往的小屋外的世界。语言生动,富有韵律。
第7自然段中连续几个“拼命”,真切地展示出了“我”玩得是多么的尽兴。段尾的反问句,更是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外面世界的留恋。
(3)深入探究:写难忘小屋,为什么又要写小屋外面的世界给我带来的快乐呢?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这是为下文在小屋中读书,体会书给“我”带来快乐做的铺垫。尽情玩耍的年龄,也是需要学习、读书的年龄。先有了“心野野的撒在外面”,再有下文的妈妈要把“我”的心拢回来。既想着要在外面撒野,心中又放不下小屋,所以作者说“梦里我变成小鸟要飞了,小屋却系在翅膀上,好沉好沉”。
(4)在小屋里听书、读书的快乐。
喜欢听妈妈读书,让“我”了解到书中的故事,书中的世界;自己读书,心被紧紧地栓在了小屋南角的那个装满书的箱子上。所以这时的小屋是满满的。
4.从5—9自然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指导,要读出愉悦、欢快的心情。
过渡:小屋,不仅仅养育了作者,也给了作者难忘的童年时光。当作者要离开这与他朝夕相伴12年,给了他无穷快乐的小屋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情呢?到文中亲身感受一下吧。
(三)细读探究,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从哪看出“我”不舍得离开小屋?
2.读文后交流读书收获。
(1)从“车轮卷起一股烟儿,泪扑噜噜掉”看出对小屋的不舍,“我”是流着泪离开小屋的。
(2)从“小屋小了”“小屋远了”看出对小屋的不舍,从“小了”“远了”可以感受到“我”离去时,眼睛一直在望着小屋。
(3)从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和大门“傻傻地踮着脚”看出对小屋的不舍,这样的表情描写,表面是写窗、门,实际是写“我”离去的心情,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要离开。读了让人感到离别的惆怅。
(4)“我”长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背着小屋去逛大海,更深切地表达了“我”对小屋,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3.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请你再一次浏览全文,此时作者笔下的“小屋”又让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异常丰富)
2.谈一谈在你的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5、6自然段。
2.小练笔:写写你自己的小屋。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5、6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二、积累内化
1.学习生字、
(1)先独立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认一认。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3)指导书写。
学生汇报生字的写法,教师重点指导“巢”的字头部分是3笔写成,注意收笔,不要写得太宽。
2.练习,比一比,再组词。
蹈()躁()睬()蜗()
滔()噪()踩()锅()
3.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童年最有意义的事。举办“童年的记忆”交流会,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四、小结
本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在小屋居住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写自己对小屋情感的三个阶段,写出我成长历程和对小屋眷恋感恩之情。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会走入误区: 要么把语文课上成了语言文字训练课,上成了纯粹的技术课,这就使学生怕语文,不愿意学习语文。教出来的学生呆板,没有创新意识,不会运用,知识也成了死知识。要么就是为了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置文章的语言文字于不顾,一味地去“感悟”“体验”,忽略了词句的积累、句式的训练,丢失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教学变得空洞而不够踏实。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
本课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寻找一个结合点,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首先是改变了过去单一开掘人文价值的做法,在教学中尽量辅以对字、词、句、段的训练与品读,同时在训练中蕴涵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热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本文写作方法上始终以儿童视角、儿童语言、儿童心理叙述故事。同时,他赋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个简单的搬迁,写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和牵挂。
但是在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对小屋的情感时,处理得比较简单,不够细腻,应该逐步分析每一个我对小屋的情感变化,从孩子的视角,体味“怀念”这种情感。
此外,在本课教学导入时,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较为成功。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延续这种做法,教学效果就不够圆满。应该围绕“我”对小屋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就会使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训练达到双赢的效果,更加圆满地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将认识的字组成词语,借助拼音,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2、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难点:
1、学会将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2、正确组词。
教学过程:
一、完成“万花筒”的内容。
1、出示“万花筒”的内容。
2、读对话框,弄清题意。
3、开火车认读星星里的字。
4、小组讨论,用这些字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5、小组汇报,师板书:
生甲:大小、草地、大地、白天;
生乙:天地、明白。
6、全班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7、生把词语填写在教材里的括号里。
二、完成“百宝箱”里的内容。
1、投影“百宝箱”里的内容。
2、师读,生注意师朗读的节奏。
3、生借拼音试读。
4、指名读,师纠错。
5、指名背诵。
6、生试背。
7、指导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歌描写的内容背下来。
组词:出 去 走 门 里 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打电话,增强想像能力和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像。
2、对话合乎情理,语句较流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大舞台”,了解本次活动内容。
1、自由读题目,结合图弄清活动内容。
2、交流活动内容及要求。
二、复习《小狗敲门》和《小熊过桥》的相关内容启发想像。
1、小狗和小熊在课文中开始怎样?后来怎样?
生甲:小狗开始没礼貌,进布娃娃的家门时不敲门,直接推门进去。
生乙:小熊开始很胆小,不敢过桥,后来大胆地走了过去。
2、他们是怎么变的?谁帮助了他们?
生甲:小狗是布娃娃教育他,进门要先敲门。生乙:小熊是在鲤鱼的鼓励下过桥的。
3、展开想像:
假如鲤鱼给熊打电话,他们在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呢?布娃娃又会在电话里给小狗说什么呢?
生甲:鲤鱼可能会说:“小熊,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慌,勇敢地去做,你会成功!”
生乙:小熊会对鲤鱼说:“鲤鱼姐姐,今天多亏了你鼓励我,我还真得谢谢你!以后我会做一个勇敢的人!”
三、小组同学自由组合,模拟打电话,注意打电话时的礼貌用语,如“你好!”、“再见”等。
四、各组派代表,共同评价。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模拟打电话,不仅让我们懂得了要做勇敢,有礼貌的孩子,还锻炼了大家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懂得了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勇敢有礼貌的孩子。
语文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朗读12个词语,学会辨认形近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朗读比较两组句段,了解句段的不同表达形式,从而体会出不同的表达效果。
3、积累、理解两句名言。
4、指导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运用“浏览”这一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掌握“浏览”这一读书方法,并以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本单元,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了巨大的变化,还感悟到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语文乐园(七)》,看看又会有哪些发现与感悟呢?
二、读一读,写一写
1、(课件出示12个词语)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再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4、指名说:怎样区分这些形近字。
5、拓展练习。
三、读一读,体会句子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1、读题明要求。
2、(课件出示两组句段)生自由读。
3、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4、对比读,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5、指导朗读。
6、拓展练习。
仿照文中的广告或遗失启示,写一组排比句,邀请白鹭鸶再到这来。
四、学习浏览的'读书方法并运用
1、生默读短文。
2、交流: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3、重点理解:浏览的方法。
4、(课件出示两句名言)生自由读。
5、指名读,正音。
6、运用浏览的方法阅读资料,理解名言。
7、交流。
8、熟读成诵。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语文乐园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六、作业
1、认真书写第一题中的12个词语。
2、浏览第23课《心愿》,了解大致内容。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七)
形近字排比浏览
语文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天气的科学小品文。在讲课之前,先让老师来讲个故事: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多媒体显示:小鸡叫不停 不久雨淋淋
小燕钻天蛇过道 不久大雨就来到
蚂蚁搬家山戴帽 必定大雨到
蚂蚁搬家蛤螟叫 燕儿低飞大雨到
突出显出:同时,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1、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2、找出课文中心句。
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二(2-6):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1、观察云的 形态来判定天气 2、|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三(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讨论:这一课的结构形式怎样?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中心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三、云是天气的“招牌”,那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了。好,同学们拿出昨天预习时,要求大家所制作的“云与天气关系”的表格。
晴天云彩简表.
四、同学们通过表格了解了“云与天气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场小组竞赛,老师出示各种云图,然后请每一小组一位同学当一当这个“天气情况发报员”,你来给大伙说说天空云的特点,以此又推断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竞赛图例:
竞赛细则:让每组组长选择,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担当“天气预报员”,例:今天天空中的云如果是微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鳞波,天晴,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五、文章语言特色
师:本课给我们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色彩,可是我们读起文章却显得条理清晰,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一篇课文语言方面特点。
1、 比较阅读
卷云的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成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成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卷云由冰晶组成。卷层云的云体均匀成层,透明或成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积云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由空气对流、水汽凝结而成的云。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是本篇说明文的主要特色。本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
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布置作业 :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教后思
这是我在初二下学期学校开放周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是想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因此在安排这一节课的每个环节时,我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通过这个活动,使整堂课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而这堂课的另一个环节是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本篇课文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同时通过仿句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到提高。
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同一教研组的语文老师的热情帮助,悉心请教,得到了很大提高。
【语文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12-20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09-05
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8-22
语文《画风》教学设计05-06
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02-1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30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01-01
语文的教学设计13篇01-09
语文快乐宫教学设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