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学设计1
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锋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而在一堂好课是需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支撑的,正如李老师所讲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就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所以教学设计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学非常为之重要。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它对我们的教学意义重大,为了更好掌握它,下面来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学上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本人认为某内容是否重要,对有关内容是否熟悉和现成的教学大纲等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它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教学工作的问题和需要入手来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3、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正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地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力。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极大地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这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即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地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师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更丰富,教师专业得到成长。
4、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有着科学性,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这种思想准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DV制作的基本要素。
(2)认识剧本的基本架构及编剧四部曲。
(3)理解剧本写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了解DV编剧的基本架构及写作要求。
(2)小组确定DV拍摄主题,编写剧本。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DV编剧的基本架构及四部曲。
(2)明确剧本写作要求。
2、难点
(1)认识DV编剧的基本架构及四部曲。
(2)明确剧本写作要求。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教室、PPT、视频素材、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主要了解了一下DV制作的选题类型,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编写剧本。第二环节:了解DV制作的基本要素
师:要制作一部成功的DV短片就必须有好的剧本支撑,而写剧本前必须了解DV制作的基本要素。
一、拍摄环境
二、拍摄要为剪辑做准备
三、从多个角度拍摄
四、故事情节波动起伏,捕捉事件高潮
五、围绕中心人物
六、注重环境和细节
第三环节:编剧的基本架构及四部曲
师:剧本是一剧之本,是一部影片拍摄的蓝图,剧本定稿之后影片的基本构架也就定了下来。剧本质量的优劣对影片的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剧本的创作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例子:
故事背景:传言某某学校经常发生灵异事件
触发事件:某一次,小徐夜晚经过某间课室,看到了传说中的鬼影事件发展:小徐第二次,第三次去那间课室寻找真相事件高潮:小徐抓到所谓的鬼影事件结束:虚惊一场
故事结束:学校的`灵异事件传言不攻自破编剧四部曲:第一步:选主题第二步:定基调第三步:题材选择第四步:结构布局:
1、戏剧式布局
2、散文式布局
3、任务式结构
4、剧情安排模式
5、叙事模式第四环节:写作要求
师:剧本只是作为影片的蓝本,最终展现给观众的,是影像而非文字。写剧本时,要避免以抽象的文字的思维去思考,而是以形象化的画面的思维去思考,写剧本过程中要能够在脑海中显现出一个个的电影画面,而受我们现有条件的限制,这些画面必须是我们能够将其拍摄出来的。 写作要求:
1、剧本用语应力求明了。
2、剧本写作应该是写动作而不是写状态。
3、对白用语,应付合人物个性与剧情语境。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举例:麻辣隔壁第1集:因福得祸)
师:每个小组自定主题,编写一个DV短片剧本,为拍摄做准备,在第九周星期五前完成。
六、板书设计
剧本的编写
1、DV制作基本要素
2、剧本架构、四部曲
3、写作要求
七、布置作业
师:每个小组自定主题,编写一个DV短片剧本,为拍摄做准备,在第九周星期五前完成。
教师教学设计3
游戏活动:
洪水来了
活动目标:
1、练将沙子堆高、拍紧、挖深等动作技能和拎沙袋负重走的潜力。
2、在玩沙活动中感受同伴间相互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小猫、小狗、小羊若干),玩沙衣服(红、黄、绿),帽子,鞋子。
2、玩沙工具:铲子、耙子等,尼龙大口袋(人数的两倍),树(用小树枝代替)若干,地上堆好一条低低的'堤坝,堤坝不远处用积木搭房子作为动物新村。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出主题:"据动物新村防汛指挥部通知,洪水要来了,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样防汛抗洪?"
(1)加固堤坝,阻挡洪水。
(2)开沟挖渠,分流洪水。
2、引导幼儿分队练。
(1)加固、筑高"防洪大堤",学将沙筑高,拍紧的技能。
(2)装沙袋比赛。可两人一组,比一比,哪组合作得好,沙子装得又快又多又好。
(3)开沟挖渠,进行引流准备。指导幼儿挖得长、挖得深。
3、游戏:洪水来了。
(1)请幼儿扎好沙袋袋口,两人一组抬到"防汛坝"前,整齐地叠到"大堤"上。
(2)分流排水,指导幼儿把沟渠挖长、挖深。
4、游戏:种树。
(1)"洪水被我们挡住啦!我们的家园保住了!怎样才能保证江边的泥土不被洪水冲走?"
(2)引导幼儿讨论减少水土流失的办法,让幼儿明白最好的办法是植树造林。
(3)幼儿在河流两旁"植树造林"。
教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感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理解,并在交流中产生更加独特的感受。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读中悟出寓意,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
教学准备:课件 小黑板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
师:这个故事有题目是《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揠是什么意思呢?
生:揠是拔的意思。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下课题的意思?
生: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生长。
师:为什么拔苗?怎样拔苗?拔苗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习了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二、检测预习
1、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预习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
多媒体出示:我会读
揠苗助长
巴望
焦急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喘气 筋疲力尽 一大截
枯死
2、学生自由读这些词语-----师生合作读这些词语-------加上动作表情读
师:你们读的真不错,看来通过预习你们已经掌握了字词,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样描写这个故事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一段一段地学习这个故事。
三、细读感悟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4个自然段
师:现在请男生女生分段来朗读,要读出感情。
(一)拔禾苗原因 ,体会“好焦急”
1、师:读了一遍课文后,你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用上:因为??所以??来说 。 (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所以他要揠苗助长)
2、师: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 教学“焦”
3、“焦”字住进了田字格,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写好这个字,你们有什么地方提醒大家注意的?师范写——同桌互评
4、焦急这个词藏在这个句子里 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自由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农夫当时的样子
(2)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农夫还会焦急成什么样子?
(3)交流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农夫的焦急?指名朗读
5、你还能从课文的第一段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他的'焦急?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句子: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焦急?
巴望:十分盼望。比盼望程度更深一点。你能给巴望换一个词语吗?巴望我们还可以说是(盼望、期望、希望、渴望)
天天:每天都到田里去看
(2)刮大风时去吗?下大雨时去吗?烈日炎炎去吗?他这样天天去为的是什么?(为了看禾苗快快长大)
(3)真是个心急的农夫,谁来读这句话,读出农夫的焦急。 指名——男生
4)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农夫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禾苗,希望他的禾苗一下子长一大截,于是他天天到田里去看,可是——出示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从哪里感受到了他的焦急?(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长高)
(2)真的没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不相同。第一句是因为禾苗长得慢没有看出长高来,第二句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
师:是啊,加了一个好像,说明禾苗长高了,只是长得太慢了,一时看不出来。
看来老农真的是太急切了!就把刚才咱们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谁来读?读出焦急。
指生读。
6,我们连起来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焦急。齐读
(二)拔禾苗过程 ,思“好”办法
师:终于有一天,着急的老农想出了办法。走,去看看! (出示老农拔苗的图片)
师:谁来说一说,他在干什么?
指生说。
师:是啊!老农正弓着背、弯着腰拔禾苗!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同学们,农夫是怎样揠苗的?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
师:农夫忙了多长时间?
生:从中午忙到天黑。
师:忙了这么久,农夫有没有停下来?
生:没有
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从一直看出农夫没有休息。
师:忙了这么久,肯定很累,所以我们可以用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来形容他疲惫的样子。(出示筋疲力尽)你能给我们读读这个词吗?
生读词。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生读第二自然段。
(三):看“好”结果,揭示大道理
师:老农这么累,可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生读句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师 :长高了多少?(一大截)难怪他会这么乐呢!好,谁来带着体会读读这个自然段? 指生有感情读。 谁来填一填,一边喘气一边( )地说:“........”
师:农夫把小禾苗拔高了,小禾苗高兴吗?假如你就是小禾苗,你会说什么?
生1:请不要拔我啊,拔了我会死掉的!
生2:不要拔我啊,我是慢慢长的,你想让我快快长的话,就给我施肥点肥吧!
师:多会想象呀!而此时农夫知道吗?(生:不知道)是呀!他正高兴,正得意着呢!结果怎样呢?
师:老农这么苦这么累,结果怎样呢?第二天,它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师:可是农夫正得意着了,他不知道自己忙活了一天居然是这个结果,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师:那孩子你们说,农夫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生长?
生说方法。(施肥、松土、拔草、浇水)
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而会失败。希望我们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揠苗助长,像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却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大道理,我们就把这样的故事叫——寓言
今天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一则,另一则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师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又是沟通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中间环节。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研读,探究文本的智慧路径。研究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如何才能烹饪出浓汁浓味的语文课呢?
一、抓住文本的“基础点”
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标、走进文本,教学设计也就抓住了语文的根——识字,读书,朗读,背诵,作文,简单地说也就是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这“七字经”。这七项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基本方面:基本的语文能力,基本的语文积累,基本的习惯素养。这就是语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态下的教学设计要求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而不是形式上花样翻新,表面上热闹非凡的动嘴不动手的“君子课”。在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体会文本本身的内涵,删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如一位老师在初教《学棋》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两种观念交锋)。生1:喜欢那个走神的学生,因为他有个性,不喜欢的课,他没有假装认真听讲。生2:那个学生做事不专心是对的吗?生1:假如那个老师讲课很有吸引力的话,他还会走神吗?假如他很喜欢下棋的话,他还会分心吗?……表面上看,这样的设计,是对文本的拓展,但拓展不能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在这节课上,学生会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存在两个问题:一.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课文,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是比较明白的,作了这个辩论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上,其他任何形式和内容的东西都应该为语文服务的,不管使用何种手段都要深入思考一下:我设计的这个环节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责任感?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若偏离了这些基本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丢掉西瓜去捡芝麻。再活跃的课堂也只是老师的“独角戏”,最终的结果是“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园”。语文课的根基是文本语言,是学生不断走进文本的过程,将文本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二、切入生活的“链接点”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课标”和教材,把功夫花在发掘文本的语文因素上,力求发掘切入生活的“链接点”:文本中所有的文字、符号、插图、注释、提示、课后习题,都具有召唤性,蕴涵着吸引读者去采撷、加工、拓展……阅读文本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不去潜心读书,精心设计,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在文本中探索、发现、汲取资源呢?又怎样实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的“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我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设计了这样的片断训练: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投影出示)身上那么湿,为何还那么高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 这句话听起来挺深奥的,你真的读懂了吗?考考你:
A.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老人,祝愿他(健康长寿)
B.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姑娘,祝愿她( )
C.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小伙,祝愿他 ( )
读懂文末这蕴含深刻的一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如果要把这段文字植根于学生心中,只是简单的读一读,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够的。文本中所表达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链接呢?上述的教学设计,把文本的解读至于广阔的背景之下,让学生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发现文本切入生活的“链接点”,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体味生活的真谛。
三、架设课文的“互动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课标》的召唤下,教师注重于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语文、探究语文、感受语文时,架设课文的“互动点”,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在充满情趣的百花齐放的学习背景中学习、积淀与创造。
曾见一位教师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给家乡孩子的信》两篇课文后设计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选感动我们的十大课文人物,以“感动中国”为蓝本,写下了一系列的颁奖辞: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英雄”的真正含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拥有灿烂的阳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司马迁:风雨人生,祸福难料。为了父亲的遗愿,他忍辱负重十八年;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热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铸就了他的辉煌。
……
在经历了这样一段感人心扉的语文历程之后,学生和教师将收获生活中的感动,并把他们讲出来,写出来,告诉大家,让感动延续。这也正践行了《课程标准》阐明的“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统一。这样的设计理念注重于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言语表达实践,做到了目中有人,师生互学,多元发展。读着这些颁奖词,我们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拉近了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宽了视野,促使文与道的交汇与融合,收获万紫千红的春天。
四、尊重个性的“差异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个体。有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设计时基于“以生为本”的精神,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个性的“差异点”,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学《月亮湾》时,我发现学生读“游来游去”的语调不同,一个读得的轻快,表现了小鱼的滑溜,“做游戏”时快乐,自由;另一个学生读得慢条斯理,应该怎样读?成为一个“差异点”,如何解决这个“点”的钥匙呢?“谁能帮他说说理由?”教师将球抛给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话题成为一个“争论点”:怎样读?有学生说因为小鱼在河底散步,看风景,所以游得悠哉悠哉,要读得慢…… 最后竟有学生从游得开心、悠哉中领悟到环境没有污染。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对读书的理解,曾国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学生在读文之中对月亮湾的美的体悟,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在运用中学,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倾听给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平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的教师要真正地把心贴在孩子的身上,这‘帖’不只是爱,还是研究,还是为了发展。(叶澜语)”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时想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还要想到文本的语言会带给学生怎样的情怀,怎样发掘学生的言语禀赋,怎样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一个美好的境界,怎样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怎样让学生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发现语言的美,怎样让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心中发酵,形成物我两忘的精神场……带着这些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交融,迸发出的灼人火花。
五、倡导教学“本色点”
郑板桥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经历了对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教师的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之后将语文简单化,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本色语文”的最佳的注释。“本色”是浓缩,是提要钩玄,是减去“非语文”的肿胀。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课堂。再教《学棋》,我就注重于教学过程,渗透学习方法,走进课文情景,获取真实感受:1.读课文第二节,将学生怎样“学棋”字、词圈出来。2.轻读课文,边读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学棋的?3.学生交流:两个学生学棋的情况。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这一环节,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进语言,渗透学法指导,让静止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教学设计的本色点是着眼于学生的言语发展,扎根于语言文字,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走进文本,获取真实地感受。
有诗云:“轻拢慢捻抹复挑”。在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潜心研究,静心思考,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引导学生从“三味书屋”走入“百草园”,使语文课堂进入精彩纷呈、博大精深、魅力四射的佳境,分享那浓汁浓味的语文课!
教师教学设计6
英语的决心和信心,也怀有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实质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研发。所以,作为高一教师要尽快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期待和欣赏学生。赏识教育在教育艺术中具有独特魅力,教师要从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展现自我,肯定自我,要让全班学生都树立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一视同仁,热情鼓励和表扬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关爱他们,不歧视和挖苦学生,帮助和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一句话,在英语教学中时刻渗透情感教育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石和前提。
其次,抓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新生入校通过学月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大致学情,及时给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初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及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暂以初中教材为主线,高中教材为辅线,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在课堂中形式多样复习初中知识,根据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抓好基本知识和能力“双基”工程,根据各班学生学习水平情况实行初高中学习的“缓冲期”。教师一定不要为了赶进度匆忙教学,而忽视了重书本,重规范,重过手,重基础的“四重”原则。再次,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是督促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养成。如何引导学生预习课本,听课,完成作业,复习总结,作笔记等方面都是我们教师应考虑的话题。所以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多指导学生预习的习惯,朗读和背诵范文习惯,如何查阅和使用工具书习惯以及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要指导他们如何作笔记,如何整理和规范作业本,笔记本和错题本,要求所测试或运用过的'相关试卷资料汇集成册,用不同颜色的彩笔钩画出所讲的语言点。在讲题中多传授解题方法技巧,在适当引申中寻找规律。再者,课堂注重实效,形式丰富多样化。高中起始阶段着重落实“双基”和“四重”上下功夫,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的互动性,在练中学语法,重点突出,精讲易懂,以趣味性教学进行听说训练,适当运用口语,举例通俗易懂有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记忆范文比赛,戏剧表演,对话或圣诞晚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的用语方面上抑扬起伏,激情四射也是高质量课堂的保证。上课内容要有特色,形式各异,要始终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和适度的紧张感。要多让后进生展示自己,多鼓励和赞扬他们,让其实现价值和荣誉,体味成功的喜悦。在评讲试题中多运用启发式设问,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不能一味讲下去,成了全堂课是“填鸭式”教学方法。高中学习能力培养要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在听说训练方面借助多媒体听歌曲,听精美范文和看英文片等多样化训练,学生每天的英语值日报告和讨论迫使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教师教学设计7
《阅读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浅议》由胡明道老师为我们讲授,整堂讲座贴合实际、案例典型,论述精辟、点评到位,令人咀嚼回味。
胡明道老师是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前,我特意查阅了她的相关资料。作为“学长式教学”的创始人,她出版了《语文学习100窍》、《中学作文操练词典》、《听名师胡明道讲语文》等著作,比较经典的论述在本次讲座中也有所提及,她不仅指导我们设计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案,还引导我们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突破自我。
一、案例典型,贴近实际
为深刻说明青年教师在课堂中易出现的误区,胡老师还原了几个典型片段。教师为让学生体会《米诺斯的维纳斯》中的残缺美,花大量时间让其回忆残缺美的表现,造成空泛偏移的结果。讲到教学方式上存在的误区,胡老师提出了两个层面: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教师一味提问不同人对邹忌外表的评价,学生不需动脑即可找到答案,这是显而易见的填鸭;有的教师结论先行,一开头就给人物下定论后来再让学生自由探讨,终究也跳不出变式灌输的牢笼,这就变成了另一形式的填鸭。谈到教学情感把控时,胡老师指出,有的教师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分析修辞手法,硬生生地将文本肢解,造成情智分离的后果,还有的教师固守讲话,坚持用标准答案框住学生,甚至连诗歌解读这样多元化的个性发挥都用标准答案加以限制。
这些行为看似简单粗暴,却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位初中老师讲授《湖心亭看雪》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时,让学生把此处的“痴”与《红楼梦》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中的“痴”对比,全不顾《红楼梦》在初中生中的普及程度,这种违背规律的行为很多时候被我们当作创新举措加以推行。究其原因,我们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对学情认识不深,很多时候开展教学活动只是照搬教材,难以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又贴合目标。在平时的听课交流活动中,我往往难以系统地理清前辈们上课的程序设计,学习效果不佳。这些缺欠要想得以解决绝非一朝一夕,还需在日后加强操练,提升素养。胡老师提出的这几个案例在不同层面上揭示了青年教师易碰的雷区,由此触发了我对同类错误的`思考。寻找课堂中的遗憾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遗憾,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二、指导明确,易于操作
了解教学课堂中易出现的误区后,胡老师开始归纳阅读教学的高效方式,她提出阅读教学不仅是活动更是一种过程的理念。以前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课堂活动上,老师指导学生以文本为基础来分析归纳,共同探讨以开展学习即可。胡老师提出,阅读更应强调学习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获得新知,习得能力,掌握方法。达成具有个性化的意义建构,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学习过程,这个角度看阅读便有了质的提升。
为了向我们理清阅读的生成过程,胡老师循序渐进地从三个层面展开讲述。一是当下阅读教学的缺陷,二是阅读教学的特点,三是阅读教学的方式。为何我们总是教不好阅读?首先,是我们对阅读的认识不明确。阅读教学的本真价值不能彰显出来;其次在于我们的教学模式没有改观,应倡导采用现代教学方式探索教学。我们对于自身角色的把控仍不到位,需力争彻底更新教师的角色职能。提倡科学阅读,就是提倡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提升人生价值,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共同探究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往往采用灌输、串讲或诱答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多是教材与教师、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互动,即使是诱答,也只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因为所有问题都是老师提出的,答案也由老师预先设定,不敢由学生自主设计,这样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只有采取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同伴间实现多重互动交流,才能带活课堂。所以,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呈现不同的教学现场,确保实现准确、由创意的设计是确保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语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学们想听吗?(讲述故事《虚度的日子》)同学们,你倾听出了什么?谁能告诉我?
(浪费时间,不再回来)
你说的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关于时间的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你来告诉我,读了几遍课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读完了,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的怎么样?()
你说的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下?
4、小结: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的出自己的体会。收获真不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二、精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
师范读(配乐朗诵)
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走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3、生再读课文(配乐)
非常好,能体会散文的意境,诗一样的语言。
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句子
B、词
C、段落
读第三段,你觉的哪些句子能体现匆匆呢?(交流讨论)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4、小结:
同学们做的真好,能做到边积累边运用,全体训练,从而感悟时间的匆匆。作者又发出怎样的感慨和叹息呢?(徘徊、叹息)是啊,不能只是徘徊和叹息,他决定不能白走这一遭。我们呢?我们能吗?
对,不能。
三、拓展延伸,情感倾诉
1、同学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2、老师寄语:
时间的宝贵就在于它的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时光吧!
3、同学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
教师教学设计9
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为 了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尽快提升我校教师对教材的自主研读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更好地锤炼教师备课基本功,实现教 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构建我校教师成长的平台,结合 我校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经研究,决定举办以“优化教学设计, 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现场教学设计比赛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顺 利进行,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校本培训计划,促进我校教师 的专业成长,展现我校教师风采,特举办我校教师现场“教学设计” 比赛。比赛宗旨在于提高我校教师教材分析能力、课标理解和运用能 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李宗英
成 员:杨生贤 杨洪武 王正虎 马勇裁 李 青 马元斌 马玉江
王正虎 李宗军 杨 东 杨自成 马彦明 王正宝 马全平 李宗发 虎旭东 马彦全 买耀玺 邢彦明 罗风科 罗进财 丁生波 马金平
三、参加对象
全镇所有在岗教师(学生在300名及以下的学校拟报送1名教师参赛;学生在600名及以下的学校拟报送2名教师参赛;学生在600
名以上的学校拟报送6名教师参赛。拟定参加中心学校复赛教师名单10月31日之前上报中心学校办公室,与此同时上报本校活动资料。)
四、竞赛学科
语文、数学
五、比赛时间
1、初赛时间:
2、复赛时间:
六、复赛地点
中心学校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七、比赛内容
本学期课本中某一内容(篇章)的一课时内容,赛前5分钟公布。
八、比赛形式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不得带任何资料。
九、比赛要求
现场教学设计时间为60分钟,请老师们在规定时间准时到达比赛地点。比赛只允许带书写和绘图工具,不允许带书本、教参、教案等参考资料。赛前10分钟抽取考号,答卷上不得写真实姓名,只能写考号。
十、教学设计要求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下面几个主要环节: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课时
5、教学准备
6、教学过程
7、作业布置
8、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能按新课改 的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体现新课程标准 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 性。教学过程步骤清晰,对主要教学环节要求写清教师活动的内容与 方式以及学生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设与应对策略。
十一、评奖办法
1、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奖。
2、评审方法:学校邀请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师根据评审内容和标 准对所有教学设计进行评比,比赛将综合考虑各学科参赛人数按语文组、数学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十二、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加强对这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重视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
2、在岗教师要全员参加这次大赛活动,做到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岗位练兵、在职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全学校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者,需提前向中心学校办公室请假、备案。
3、本次活动要和构建高效课堂结合起来,要和校本研训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的教师培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教师的业务评价结合起来。
附件1: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王团镇中心学校 20xx年9月20日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学科:撰写教师:
教学设计课题 :
评委(签名):
日期:
教师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教师教学设计11
一、英文书写及教学技能
英文书写技能指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匀笔斜体行书字母的大小写笔顺、规格和书写方法,以及按照格式熟练地进行硬笔书写的技能。能否写规范、流畅和比较美观的英文匀笔斜体行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因此,此技能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备的职业基本功。
二、英语歌曲教唱技能
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及朗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音高、音长、重音、节奏、速度、连读、失去爆破等知识和技能。学唱英文歌曲不但能自然而然地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陶冶情操、活跃课堂教学和课余生活、寓教于乐,是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英语游戏组织技能
英语教学游戏是指以辅助英语教学为目的、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英语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广泛运用的游戏。它能紧扣青少年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潜意识,将英语教学交际化、游戏化,寓教于乐,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学习英语教学游戏不仅能使自己的英语学习的方法多样化,还为下一课的英语教学游戏的组织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四、用简笔画辅助教学技能
简笔画简单、快捷、易学、易画、形象直观、而且风趣、幽默,寥寥几笔就能表达很多的信息,引发丰富的联想。将简笔画应用于教学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视听结合、印象深刻,是英语教师直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五、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技能
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技能是指在传统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运用、修改或编制多媒体演示课件,用计算机加电视机(或投影仪和银幕)将课堂中教师需要演示的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影片等有机结合到英语教学中,以取代录音机、放像机等传统电教仪器和大部分板书。由于多媒体的音像功能特性,教师易于用影片或录像剪辑创造情景、反复播放某一词、句、段的录音,还可选择伴有文字的演示。在此基础上加上字体、字型、字号和各种演示特技,可使教学生动有趣,重点突出,艺术性强,信息量大,同时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多感官学习,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好。因此,计算机辅导课堂教学技能是合格的英语教师的必备技能。
六、英语课堂教学技能
1、呈现演示技能等等。
呈现演示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如讲解、简笔画、挂图、手势、实物对话表演、录音机、录像机等创造情景与环境,介绍新的目的语言材料(综合语音、语调、意义、书面形式及功能),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呈现演示过程中,教师既是讲解员,也是示范表演者。清楚生动地呈现演示,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获取新的语言材料和知识。TPR”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如,教big,small,short,long,tall等单词时,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等,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汉语意思,并且,学生也在一起跟老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听说的技能。
教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第90页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在学生回答时,可以举例说明各种运算的意义。如:
“为什么说整数的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为什么说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如:
“加法与减法有什么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与乘法有什么联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与除法有什么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把四种运算的联系整理成下图。
加法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 除法
2.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指名分别说出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教科书第90页的.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仿照前面整数四则运算的讨论,分别说一说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联系。然后与整数四则运算进行比较。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和除法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小数和分数的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比有所扩展。)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
l,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每种运算各要注意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如
教师:“仔细观察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如果学生说得不清楚.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整数加、减法数值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也就是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相加、减。)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把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
教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只是在计算小数乘、除时,需要根据参加运算的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计算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2)分数乘法和除法。
教师:“分数乘法有几种情况?请分别说出它们的计算法则。”学生回答后可以继续提问: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为什么适用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因为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l的假分数。)
"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1页的中间试算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4.口算的复习。
教师:“整数、小数的加减口算与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满十向前一位进l。从前一位退1当十。不同点:笔算一敏从低拉算起3口算既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做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口算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l,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教师:“在四则运算中关于0和1的运算,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谁能说一说是怎样规定的?”指名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教科书第92页上面的三组题,再让学生说一说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颊:。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根据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形式进行板书。
然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分别整理。如: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把这些关系整理成下表。
教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四则运算进行验算。请分别说—说对四则运算应该怎样验算。”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l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权.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算的。使学生明确一道计算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验算,自己认为哪一种简便就用哪一种。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2、4、6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二十的第13_、14_题。
教师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
1.通过写景,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通过接触、描写、赞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习作让学生掌握一定写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课前准备 :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景,观察景。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重点观察。
2.准确地把握景物特点。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者有意识地的在课前让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减轻了课堂习作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课件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二、交流信息,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想必你们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快乐时光,与其回忆,还不如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那样看起来更清楚,对吧?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自己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写作内容,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其中一个地点和内容作为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臵,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去公园所看到的景物。
4.范文引路。(出示范文)
秋天是迷人的',也是五颜六色的。
记得上次去公园玩,我看到了一片火红的枫林,一片片枫叶看上去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像天边的晚霞,像梦中的油画。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哦,秋天是红色的!
我继续往前走,路旁开满了雪白的百合,闻一下,还带着露珠的芬芳。百合虽然没有菊花的灿烂,也没有牡丹的华贵,但他们清新脱俗,形态高雅,令人百看不厌。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停下来,坐在路边的木椅上想,现在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的稻谷已经熟了吧。恍惚间,一幅画浮现在我的眼前:沉甸甸、黄澄澄的稻穗压得稻秆抬不起头,秋风吹过,掀起阵阵稻浪,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哦,秋天是金黄色的!
啊,秋天,我是多么迷恋你!我已经醉倒在你色彩缤纷的怀抱之中了!
(1)同学们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秋天美吗?要怎样写才能把秋天描绘得更美呢?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了素材,只能解决言之有物,而怎样使文章写得更好,需要教师的指导。课堂上采用范文引路的方式,对写法加以暗示,使学生明白了该怎样表达。】
四、学生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并适时给予引导。
五、品析评价,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品读自己的文章,将最满意的句段朗读出来,让他人分享,方便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推荐、评析同学的作品。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下面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点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6、将最佳作品推荐给老师,并在班级展板上展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互动,将作文臵于一种交际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广泛地交流,抒发了真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板书设计:
用 心 观 察 真 情 表 达
. .. .
教学反思:
张开想象的翅膀 品味人间的真情 梁爱梅。
教师教学设计1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2、(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3、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3、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4、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5、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避让扔在一边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教师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学生准备: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I.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
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
电脑显示讨论题:
1.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
(二)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
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思想10-21
关于教师教学设计01-31
教师教学设计【热】03-06
【精】教师教学设计03-06
【荐】教师教学设计03-06
教师教学设计【精】03-04
教师教学设计【荐】03-04
教师教学设计【推荐】03-04
【热】教师教学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