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0 12:28:2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2》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的教学设计

《2》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学会保护更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会保护更弱小的人。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了解“弱小”的意思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弱小的?

  2、可是有一位叫萨沙的五岁男孩,他却是一个勇敢的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课题)

  二、共同研究

  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

  2、这个故事发生在“夏天的一个周末。”这里面有我们要学的两个生字,是什么呢?

  3、(ppt中展示田字格,出示“夏”和“末”)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这两个字。(尤其是“夏”字的折文)

  4、打开书,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妈妈为何会夸奖萨沙是个勇敢的孩子。(萨沙保护了比它更弱小的蔷薇花。)

  三、交流归纳

  1、(PPT出示蔷薇花,进行欣赏)文中几次提到蔷薇花呢?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的语句,画下来。<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画的句子?这句子中有哪些词语,我不理解?谁愿意替他解决这个问题。>

  2、这些花真美啊!让我们用甜美的嗓音来夸一夸这些花,读一读。

  3、文中还有哪里提到了这些花,找一找,谁来读一读?

  4、欣赏两张图片,你还觉得那些花儿美吗?你认为这时这些蔷薇花,会说些什么呢?

  5、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这些花变得无力可怜了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答案。能概括出两个词语吗?

  6、看图理解“雷声大作”和“倾盆大雨”,用横线画下来积累词语。

  7、这么大的雨,这么可怜的蔷薇花,如果你是萨沙你会做些什么呢?自读课文的4-9自然段,找一找萨沙一共提了几个问题,把他的问题用波浪线画下来。

  8、谁找到萨沙的第一个问题了?读一读。妈妈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练习朗读“不理解的语气”>

  9、萨沙听后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练习朗读“不甘心”的语气>

  10、既然他不服气,他做了些什么呢?找到那个自然段,将表示他动作的词圈出来。

  11、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萨沙又说了些什么呢?<练习朗读“自豪”的语气>

  12、为何他会从充满疑问变为自豪呢?为何妈妈会夸他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呢?(因为他学会保护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课堂小结

  希望我们也可以像萨沙一样自豪地喊出“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五、板书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夏末

  不解

  弱小不甘勇敢

  不是学会保护更弱小的

  六、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主要围绕着萨沙保护弱小的蔷薇花,抓住萨沙的三个问题,一步一步的语气变化,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到萨沙由不解到不甘,最后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人。学生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要保护更弱小的。

  教师抓住课文内蔷薇花的样子的对比,充分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并在其中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在其中抓住重点词语“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倾盆大雨”“雷声大作”。,让学生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而在文中重点语段,萨沙的三个问题时,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朗读。分角色朗读,不同的语气,抓住提示语,体会情感。

  但是本课在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瑕疵的。比如在细节的重点词语分析上,还可以在如何运用上下下功夫,出些相应练习。教师应更富有激情的去带动学生,营造气氛。这都是教师应继续努力的地方。

《2》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2、学会平移物体,同时学会数物体之间是平移了几格。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平移现象的感知、理解。

  教学难点:

  物体之间平移了几格的数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看一看

  师:同学们,老师领你们到游乐场去看看,好吗?

  游乐场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你们看!(课件展示)

  2、 做一做

  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

  你能给这种动作起个名字吗?平移(板书)

  物体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的叫平移,

  3、 找一找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像小火车跑,小朋友滑滑梯,观光梯的运动等这些现象都是平移。

  还能举出生活中平移的现象吗?

  二、探究新知

  1、 移一移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平移小房子的小游戏,好不好?

  2、课件动态演示小房子的平移。

  三、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格子图(蚂蚁搬家的小故事)

  在认识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向哪个方向平移,移动了多少格?

  小提示:我们先做个小记号,看记号移动了几格,物体就移动了几格。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七的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

  五、小结

  师:同学们学的非常好,我很高兴。请同学们欣赏我带来的图片。(课件播放)

  同学们这节课玩的高兴吗?那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在游乐场里发现了许多平移的现象,游乐场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现象,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六、布置作业:30页做一做

  【教学反思】:

  《平移》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内容:

  《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情:

  此内容作为新课程中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然而虽是学生的第一次学习,在学生的生活中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经常看到很多平移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意识,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对于平移的方向,学生容易理解;但对图形平移的距离,学生往往会把平移前后图形间的格数误认为平移的距离。

  二、说教、学法:

  选用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 教学设计及整合说明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在课堂的一开始,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观光电梯、抽屉、窗户、扶手电梯、电脑光盘区等物体运动的小动画。动态的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中进入第一个学习环节:感知平移现象,得出平移的特点。之后让学生通过找生活中平移的例子,用动作表示平移现象,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平移的特征。最后总结出平移的特点。

  (二) 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正确地画出在方格纸上平移后的图形。我设计了由“点”的平移再到“面”的平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点的平移。

  首先出示一个格子图,创设帮小圆点找礼物的生动情境,通过正方形的提示明确礼物的方向,让学生在疑问中得出:确定位置,不但只了解方向,还要知道距离。然后补充长方形的话,明确距离,让一生上台边找边数,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规范数点的标准,即起点表示开始,是0的象征,不能算作1。然后再跟着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感受点平移的方向并能正确数出点平移的格数。这样为图形的平移作了第一次准备。

  2、面的平移。

  对于三角形的平移,我先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礼物所在的具体位置,然后让他们用准备好的三角形片先试着自己进行平移,让一生上台展示他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在跟着电脑老师演示完毕之后,我让他们按住平移后的三角形片别动,沿着三角形片的边用虚线把三角形画下来,这个过程不但能让学生先感知平移后图形的画法,而且为接下来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好素材。接着让他们同桌讨论,拿开三角形片,你能一眼看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吗?怎么看?看哪里?在学生交流中,得到规律:只要根据一组相对应的点就能判断了。

  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随后接着抛出问题:想要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单单找一个点平移够吗?学生会发现单找一个点在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了方便起见,可以找出所有的.点,然后一个一个移点,最后用虚线连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用自己的话小结画的方法,然后用方法实践,巩固画法,这样一来,难点自然攻破,剩下的只需仔细认真就够了。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对判断图形平移的格数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4、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在练习这一环节中,首先全班一起解决小树图,得出看箭头确定方向,根据一组对应点确定距离,然后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已解决轮船图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我把课本中的小鱼练习题拿来,首先让学生自己先把能和红色小鱼重合的小鱼涂上颜色,然后让他们说说能重合的是怎么进行平移的,而不能重合的又是为什么?再一次让学生用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判断,之后运用动画演示进行验证。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次自我反思。

  (三)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创造

  最后,我向学生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找找游乐园中的平移现象,并揭示另一种特殊的运动现象——旋转,让学生明白其实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很多,平移只是其中一种。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空间与图形更需要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信息技术能让抽象变生动,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但我也觉得疑难问题一定要找到症结所在,如何设计,化难为简,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2》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 忘归

  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 不发

  江浸月

  五、分析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

  板书: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六、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

  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板书: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对比、反衬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二 、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

  板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结合全文,让学生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两线,画出结构图

  秋江夜送客──月夜听琵琶──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洲司马青衫湿,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决练习

《2》的教学设计4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为美德和道德困境,热身分为四部分。

  教学重点为:描述美好品质的词汇以及能够了解和谈论道德困境。

  第一部分为词汇。

  我首先通过一个5分钟的英文视频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并借此视频激活学生的已知词汇,鉴于学生所掌握的描述品质的词汇大多为形容词,在此我将补充不同词性的词汇,即名词和动词词组,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句式多样化上更进一步。作为语言交际基础之一的词汇是第一个教学重点。在词汇部分结束后进入热身的

  第二部分,道德困境。

  我会提供三个情境,给学生进行两人合作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通过询问学生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观点表达,进而引出道德困境这一概念。引出此概念的.同时又带领学生对刚刚学习的新词汇进行巩固。在学生对道德困境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提供给学生道德困境的定义、通过解释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接着,结合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君子”“小人”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翻译角度开拓学生视野,以及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讲解完道德困境之后,进入热身部分的第三个话题,作为美德之一的善良,因为该话题为教材听力练习的主题。

  本部分首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不仅在行动而且在言语方面做到善良。在此我通过两句英文俗语向学生指出,美德和善良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体现在言语之中。

  正如中国古话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及英文中的白色谎言,我们更需要做到的是时刻照顾别人的感受,不说伤害别人情感的话。同样这句古话我也给出了两种翻译版本:直译和意译,供学生比较。热身的最后一部分为口语交际技能,讲述故事需要涵盖的信息和注意事项。至此,热身部分全部结束,覆盖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译四方面的训练。

  现在进入到读前部分。

  该部分的教学重点为对林巧稚医生的生平介绍,包括其主要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林医生优秀品质的概括。我将先带着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听力练习,之后引导学生就听力练习中提到的道德困境进行讨论,并按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在学生通过听力练习对林巧稚医生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将进一步补充林医生的生平介绍和主要成就,使学生掌握足够的背景知识,为之后的篇章阅读做好准备。

《2》的教学设计5

  [课时]:

  1节课

  [教学内容]:

  表格环绕方式;特殊符号的插入;表格行高和列宽的调整;删除行和列。

  [教学目标]:

  1、通常学习,掌握如何设置表格环绕的方式、会在WORD中插入特殊符号、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并且可以删除行和列。

  2、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表格的调整

  [教学难点]:

  表格行高和列宽的调整、表格的选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表格制作幻方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做一做课本第8页的图1中的5阶幻方。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制作5阶幻方。教师巡视。

  二、表格环绕方式

  师:寻找幻方是一种很有趣的数学游戏,为了便于比较、寻找相邻阶的幻方,我们需要把他们排列在一起。要怎样才能拖动表格,使他们排成一排呢?

  活动一:

  1、让学生先动手试一试!教师或者会的学生来讲解方法。

  2、请学生们用学会的方法,将表格拖放成一排。期间会遇到问题,无法完成排列的任务,教师讲解如何设置表格的环绕方式。

  3、请学生们修改表格的环绕方式,再拖动一次试试。

  师:在WORD中,环绕方式会影响到表格以及图片等的排列,所以当大家在排列上遇到问题时,请先试一试改变表格或者图片的环绕方式。

  三、表格的调整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活动二:

  1、请同学们制作一个4行4列的表格

  2、为了美观,要求把表格中的每一个单元格都设置成正方形

  师:正方形有什么特征?课本中那些内容可以教我们,如何设置出正方形。

  设置中可能会涉及到表格选中的问题,学生尝试失败后,讲解表格选中的方法。

  3、在完成前两步后,要求学生在表格中的任意位置插入6个五角星。用4次的.删除操作使方格中不再有五角星。试试看,可能吗?

  删除方法参照课本第12页的操作。

  四、练习

  1、完成课本第13页的试一试。(提示:注意表格的行数和列数)

  2、完成任务一后,可以在WORD插入20×20的表格,并通过特殊符号中的黑白圆圈走五子棋。

  [板书设计]:

  移动符号

  选中表格

  选中的部分呈现黑色(即高亮状态)

《2》的教学设计6

  二年级英语教案《unit 2》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目标:

1.听说认读单词

  2.通过活动练习运用所学词汇。

  教学准备:

1.相关词卡及中的图卡

  2.录音机及磁带。

  3.活动手册及磁带。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Warm up


Daily oral practice


T:Good morning!


Ss:Good morning!


T:Sit down,please.


Ss:Thank you!


与学生问好


集体回答


加强常规训练


Presentation


1.head ear eye nose face mouth


边画简笔画边用英语介绍五官


观察并理解教师所述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英语语言的感知力



2.认读这些单词并且分清my 与your


借助表情与动作,指着自己的头说:my head ;指着学生的头说:your head 等


学生模仿教师并跟读


进一步巩固单词的含义



3.理解并跟读touch


教师摸自己的头Touch my head .然后摸着学生的头Touch your head .


学生模仿教师并做动作


TPR 教学法的简单运用



4.听录音带,听读单词


播放录音,指导学生


打开课本15页,跟读单词。力求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口到”


听力训练的模仿练习


Practice


1.教师出示头部部位的`图片


教师领读


学生跟读




2.游戏:听指令


教师摸头部的不同部位


学生立即说出相应的单词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听录音Let ‘s do


播放录音,示范动作


学生根据指令做动作


利用多种感官对所学单词进行巩固(TPR教学)



游戏:耳语


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教师向每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指令,如,每组同学依次向后面同学低声传话,最后一名同学快速跑到最前面者为获胜组。


讲解规则


组织比赛


听清规则


参加游戏


培养小组内团结合作的意识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2部分练习


讲解要求


根据听力要求做练习


对本课内容的及时反馈


Add_activities


听录音,仿读句子


教师布置


读给家长听



《2》的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2--93页“练习与实践”3-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2--93页“练习与实践”3-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

  设计理念:

  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描述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价值。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2、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1)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学生个别口答后再整理

  二、整理与反思1、电视节目现在能收看56套节目,比开通有线电视前的5倍少4套,开通有线电视前只能收看几套节目?

  2、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分别行120千米和95千米。用计算器算一算,大约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得数保留整数)

  3、长江三峡水库总库容大约是黄河小浪底水库的3倍,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总库容比长江三峡水库少260亿立方米。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总库容是多少亿立方米?长江三峡呢?

  4、完成93页第6题

  (1)理解鞋的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关系

  (2)进行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

  强调:根据题目的情况,合理选择方法,列算式或列方程

  5、完成93页的第7题

  理解“一种药品降价10%”的含义

  6、完成93页的第8题

  强调:(1)两种衬衫的原价相同,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价不同。(2)108原是这两中衬衫现价的和。

  7、完成93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说说1-3每道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以及怎样列方程,每个方程各是怎样解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两人一组,分组开展活动,适时互换角色。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互说体会

  四、拓展延伸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55,已知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都商5余1,甲、乙丙各是多少?学生课后交流、探索

《2》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画有同心圆的纸、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蜗牛爬行是怎样的?它靠什么来爬行的?

  二、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2.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小结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1.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

  2.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3.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四、蜗牛赛跑。

  1.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蜗牛爬得快?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用苹果、桔子等实物引诱蜗牛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在棉线上爬行)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让蜗牛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爬行)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让蜗牛在白纸上爬行,画出蜗牛爬过的路线,然后用细线沿着纸上的路线放好,记下起止点,把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蜗牛爬的路程。)

  3.各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

  五、交流、小结。

  蜗牛是怎样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进行爬行比赛吗?

  教学建议:

  1.棉线要根据蜗牛的大小来选择,不能太细,以免蜗牛掉下来。

  2.蜗牛赛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尽量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局限于一二种方法。

《2》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提高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具准备:图、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5=9+3=8+5=8+3=9+4=

  9+2=8+4=7+5=6+5=8+6=

  2、板书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饿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独立思考

  B、反馈:生1把5分成2和3,3加7等于10,10加2得12,所以5+7=12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

  生3想7+5=12,所以5+7=12(以上3种板书)

  C、小结: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用什么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4、做一做。

  A看图列式(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四、全课总结。

《2》的教学设计10

  师:在写12的因数时,我们可以一对一对的写,(课件出示: 1、12、2、6、3、4. )也可以从两头开始写(板书:1、2、3、4、6、12.)找全了画一个句号。

  3、过渡:12的因数我们已经会找了,那么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找到18的因数吗?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

  学生尝试,独立在本上完成。

  教师巡视,找出几个问题学生和完全写对的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台上展示。

  学生说如何找全的方法,强化“有序”“一对一对的找”。

  板书:18的因数有:1,2,3,6,9,18。

  集合图的形式表示。(课件出示)

  4、及时反馈:写自己学号的因数。

  学生在学号纸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的因数,24的因数,25的因数,1的因数。

  做完的同学,互相检查纠错。

  师:谁刚才帮别人找到错误了?(评价: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真棒!还有谁是最棒的?祝贺你们)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些数的因数,个数有多有少,最少的是谁?(“1”)最大最小都是它自己。“2”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谁还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学生说出“24”和“25”的最小因数和最大因数各是多少。

  通过找这些数的因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其他同学根据发现的规律自己检验,并用彩笔圈起来。

  小结:虽然一个数,它因数的个数有多有少,但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1的因数只有1。因为一个数的因数有最大和最小,所以个数是有限的。(板书在表格里)。

  四、找一个数的倍数。

  1、过渡: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么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你能像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样有序的`找吗?相信这个问题也一定难不倒大家,咱们先来试一个简单的,找2的倍数,看你能找多少个。

  2、学生独立找,找好后在小组中交流。

  3、汇报展示,交流方法。

  引导: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找2的倍数吗?能写得完吗?怎么办?

  明确方法:用2分别乘1、2、3、4……得到的积都是2的倍数。

  4、表示方法:2的倍数有2,4,6,8,10,…(一般写完前5个,就可以用省略号表示);集合图。

  5、写出自己学号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生板演(3的倍数,5的倍数,1的倍数),纠正错误。

  小组合作: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汇报: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2》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和视频。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颐和园给你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大、美)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重点游览了哪些景点呢?(板书)(ppt演示)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ppt演示)

  今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颐和园,继续去领略它的美吧!

  二、学习课文

  (1)长廊

  1、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ppt)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长廊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

  2、学生汇报。

  师: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它的长。(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板书:长)

  作者在描写长廊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出它的长呢?(列数字)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师:作者还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呢?(板书:美)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它的美呢?(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

  师:作者除了写出了长廊内部的美,还描写了长廊两旁,又是怎样的呢?(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话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长廊两旁的花儿,这边的谢了,那边的又开了,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景色宜人。

  师:作者在描写长廊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由内到外)

  3、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么长、这么美的长廊吧。

  4、小结:作者描写长廊时,抓住它的特点来进行描写。而且,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观察和描写的。这些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ppt)

  (2)小组合作学习

  1、师:接下来,作者还去到了万寿山脚、万寿山上和昆明湖游览,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抓住哪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呢?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合作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完成以下的表格。(ppt)

  2、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合作填写表格,师巡视指导。

  3、学生用实物投影汇报,师板书,随机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ppt)

  比较: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课文当中为何不用“划船”的“划”字,而用了“滑动”的“滑”字呢?

  因为昆明湖和万寿山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只有这样,游人才能既尽情地欣赏优美的风景,又不会破坏湖面的平静。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动似的。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颐和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美丽的大公园吧!

  三、拓展阅读,打写练习

  1、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颐和园的美,我们国家其实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同样美不胜收,我们现在就一起去读一读吧!

  2、(ppt出示冰壶洞的图片)师介绍:这是全国最大溶洞瀑布,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山的冰壶洞内,冰壶洞的洞口小、肚大、洞深,形似冰壶,又凉气袭人,而得名的。

  师:观察一下这溶洞瀑布,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我们来读读短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冰壶洞的溶洞瀑布的。

  3、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其它几篇文章。

  4、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好文章,现在一定也很想把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点介绍给大家吧,下面就请同学们去练练笔吧!

  5、小练笔要求: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一处景物。

  6、师生共同评议。

《2》的教学设计12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们也认识了不少的成语了,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个成语游戏吧

  2、出示课题。

  (1)师板书课题:成语游戏。

  (2)齐读。

  二、游戏过程。

  (一)带有数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1、同桌互说。

  按规定的时间

  2、交流成果。

  抢答。每答对一个给所在队加一分。

  最后,由老师订正,总结说明举例如一五一十、二话不说、三三两两、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亲不认、七零八落、八仙过海、九九归一、

  十全十美等。

  (二)、填成语,组对联,讲意思。这些对联都是千古名句,对同学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1)忍一言风平浪静,退几步(海阔天空人)

  (2)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赞少年;(3)(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按要求说成语。

  (1)AABB式如开开心心

  (2)ABAC式如多才多艺

  (3)AABC式如头头是道

  (4)ABCC式如历历在目

  1、、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各类词语。

  2、、交流展示,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汇报的词语多。

  (四)、成语接龙。

  1、由老师给每个组指定一个字,进行成语接龙。

  2、由老师出一个字,按一至五组的顺序进行接龙。

  (五)成语运用。

  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段基本通顺连贯的话,看谁用的.成语最好最多,全班交流,好的给小组加分。

  三、小结

  根据量化得分,评选最佳团队,鼓励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积

  累成语、用好成语。

《2》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的知识。

  2、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3、通过典型例题的讨论、分析,牢固掌握第七章知识,初步形成解题技能1.知识点回顾形成知识网络;

  2.知识的应用,1.酸的通性

  (1)酸与指示剂作用:。

  以下以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注明反应基本类型:

  2.碱的通性

  (1)碱与指示剂作用:。

  以下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3.盐的性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注明反应基本类型:

  4.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1)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2)应用

  5.酸碱盐溶解性

  6.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一般要可溶,除非与酸反应。

  生成物:。

  三、总结与反思

  几种重要离子的检验

  离子

  使用的试剂

  现象

《2》的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情景导入。

  借用闭幕式的主持人的解说词:

  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

  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

  可以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等)切入,认读“鸟巢”,并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然后揭示课题。

  “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有可能是谁说的?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课题该怎样读?

  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第一步,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激情感染。正音,让学生读通顺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学习生字

  第二步,以组块的形式呈现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如:A缓缓降下,渐渐熄灭;B深情回望,微笑告别;C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D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老师让学生想象读这些词句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画面。

  第三步,播放录像, (2008北京NBC高清奥运闭幕式,时间自行控制。69分时显示圣火熄灭)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场名米机员环表国朋京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5个生字。

  2、完成《补充》

  3、搜集奥运格言、奥运会会旗、奥运名将故事。

《2》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2.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朗读回顾,圈画有新鲜感的词句

  1.诗歌的魅力一在读,二在品,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师:诗歌的魅力一在读;二在品,用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把大家带进这所独特的花的学校;其他同学,边认真听边用笔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汇报时把理由说一说,讲一讲。

  生:读全文(注意情感把握)

  2.交流圈话新鲜感词句。

  生:“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温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人在高兴时就会一边走,一边吹着口笛,从这句中就把东风的快乐与无拘无束体现出来了。

  (多么自由欢快的东风呀,好像写出了人的情感,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欣赏这样的词句,需要边读边想象边品味,方能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新鲜之处,美妙之处。)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碰触是什么意思,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接触、碰撞就是碰触。和同桌一起,轻轻地碰触一下(同桌碰触)动作幅度加大一点,再来碰触碰触。(生做动作)

  现在我化身为东风,你们都化身为一根根树枝了哟!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描写树枝的部分,悠闲的东风走到这儿来了: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调皮的东风走到这来了呦: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东风加快了脚步,又走到这儿来了。)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东风来了,不光树枝开心,绿叶开心,连雷云也高兴地(拍着大手),雷云拍着大手,实际上就是(打雷),我们平时是怎样描写雷声的?

  生:轰隆隆的雷声

  雷声轰响。诗人却说他们是(拍着大手),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他们的快乐,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大家各自读一读,试一试!

  3.文中还有吸引你的词句吗?

  生:“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个句子比较长,在读长句子时,我们要在句中适当的停顿。瞧!老师已经用斜线把需要停顿的地方标示出来了,

  4.想想,这一群群的花,会是些什么花儿呢?把花名放进这个句子中读读看。

  生:于是,一群一群的杜鹃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5.如果添上了花的颜色,那会更漂亮,谁能再来说一说吗?

  生:于是,一群一群红艳艳的杜鹃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生:于是,一群一群金灿灿的油菜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生:于是,一群一群的火红的太阳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6.这真是一场花的盛宴啊!(出示花的图片)瞧!一群一群金黄的向日葵,浅紫色的牵牛花,粉红的荷花,红艳艳的玫瑰,洁白的栀子花,还有些说不出颜色,也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呢,这些五颜六色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你知道无人知道的对方在哪儿吗?

  生:地下。

  师:他们跑出来之前在干嘛呢?做功课,他们是真的在做功课吗?(不是的)其实在地下、在肥沃的土壤里吸取营养,诗人却说他们是关了门做功课,这也是作者的想象。瞧,这朵开放在墙角的小花,诗人说他是被老师罚站墙角的,多么有趣奇特的想象,多么新鲜的表达呀!

  7.那花孩子们会怎样狂欢?想象一下。

  生:花孩子们手拉着手唱歌、跳舞。

  生:他们一边欢呼,一边在草地上打滚。

  生:他们开心地蹦蹦跳跳。

  8.狂欢过后的花孩子又会去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七至九自然段。大家想想他们的妈妈是谁呢?

  生:他们生长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他们的妈妈。

  生:大自然中的土壤给予他们营养,土壤是他们的妈妈;阳光是他们的妈妈,有了阳光,他们才能长得更快;雨水滋润他们,所以雨水也是他们的.妈妈。

  9.狂欢过后的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跑回家,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告诉妈妈自己今天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快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诗人泰戈尔用他的文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花孩子们的自由与欢快,更让我们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今天,我还为大家带了泰戈尔诗集中另外两个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二、链接文本,拓展阅读

  出示泰戈尔《新月集》中的片段,师生共赏。

  泰戈尔的诗歌就是这样地富有灵性的芬芳,所以有人称他为“人类的儿童”,更是一个“儿童的天使”,他的诗充满着童真与童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花的学校》和刚才的两个片段都出自于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诗集里还有更多更美的诗等着你们去欣赏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

  三、布置作业,巩固复习

  认真阅读拓展诗歌,并尝试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写一写理由。

【《2》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教学设计04-23

《习作2》教学设计03-23

《练习2》教学设计05-23

《翠鸟》教学设计2篇04-16

《散步》教学设计2篇05-16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2篇03-03

《看雪》教学设计2篇03-06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篇04-1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