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1 16:47:4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几减几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

  “十几减9”是人教课标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7、6、5、4、3、2打好基础。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在本单元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材的编排也非常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刚刚过完的元宵节里都去了哪里玩,玩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全部出现在眼前。

  接着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提问题,然后提炼出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探索15-9=几时,我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过程。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 15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学生也都能说出了这三种计算方法。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两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计算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凑十法”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因为在做“圈一圈,算一算”这道练习时,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部分学生圈成了以前学过的凑十法的圈法。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这节课的内容我一定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巩固。总之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我会发扬优点,改善缺点,力求做到更好!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2

  推荐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也有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不过还是有学生说出了平十法,但说得不是很到位,其他小朋友没有办法听明白,在经过我的引导后小朋友就对这个方法有些了解了。但我对这种方法没有进行特别的强调,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在教学中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但在这个方面我做的不怎么好。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这就是 我的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课后,想着这样几个问题: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计算是来源于生活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对于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活泼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兴趣。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计算,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发展数学意识。

  在教学《十几减9》导入时创设情境:“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边摆了个水果摊。”出示动画ppt,老师接着叙述故事:“由于他笑脸迎人,生意一直不错。这不,没几天货架上的水果就没了,猴哥心里盘算着:看着这时节,桃应该也熟了,去摘几个桃子吧!”,老师激趣到:“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猴哥摘几个桃子吗?”,孩子们兴趣马上提上来了,很自然的进入对旧知的复习,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摘桃情节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孩子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得非常的开心。

  在教学计算时,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相对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的、动画的情境,会直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能培养孩子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增强计算的兴趣。

  二、加强学习活动,深化算理。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计算方法。同时知识的德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社对算理不断加深。为了使一年级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较好地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课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学生都知道13-9=4,这时教师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提供让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资料(一盒桃10个和外面的3个)自由、独立地去探索,尝试计算,找到解题的方法,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师生交流,寻找不同算法。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难点的破十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不用急于板书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把计算思路说清楚,继续追问其他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师及时小结,用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板书计算过程。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揭示-操作-说-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并不合理,但却是学生自己的方法。

  教师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运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各自发表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计算13-9的方法。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十几减9》在新授的时候应该多呈现不同的方法,有一个一个减的方法、先减3再减6的方法、“破十法” 、“想加做减”等方法,在呈现了不同算法以后教师再着重介绍“破十法” 、“想加做减”。在不断训练和相互交流中让学生了解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应用这些算法时,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算法进行类似的计算。在教学“凑十法”时,个别基础薄弱数感不强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给大数凑十能过关,遇到6、7这样的数反应就不快了,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着数”方法也是不错的。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创造意识的形成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必“索要”算法多样化,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而强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多种算法。那些低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学没有必要走回头路。

  四、优化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只有学生自己喜欢并能灵活运用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在呈现算法多样化后,随着练习的不断加大,孩子慢慢能从自己的计算经验中体会出最优的方法来,教师有必要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到最优化,或者得到调整和修改,并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五、练习有针对性,提高计算能力。

  ?十几减9》的练习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层出示两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困难的孩子可以借助小棒计算,再指名汇报。培养学生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的同时,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并能从交流中获益。第二层出示4题加减法对比练习,让孩子计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运用观察法这种题用“想加做减”比较简单。第三层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四层列出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并引导孩子们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引导孩子思考“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个1从哪儿来的?”从而巩固“破十法”的计算,在随后的计算中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计算速度明显增强。通过这四个层次的练习,孩子们说说“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让孩子自己谈感受,孩子们说到:“一个一个数简单,但是没有图,没有小棒就不能计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简单,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个位的数就可以了”“想加做减的时候要细心,要把9的加法记牢固,不然就会想错做错”……在交流讨论中孩子们对算法进行了优化。

  教学建议:

  1、在设计练习时,第一部分应该设计做一做第2题的形式,借助直观的水果图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计算十几减9的表象。

  2、本课是十几减9的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算得又对又快。

  3、从学生后期计算来看,想加做减在十几减9时孩子们应用较多,但是十几减几很多孩子还是选择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们上学期的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时间长,生疏了,建议开学初或者在第一单元教学时有针对性的进位加法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4、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学习资料,巧妙使用学具。如教学例1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料是一盒桃(10个)和3个,小棒是10根蓝色和3根红色。当学生要计算出13-9的结果时,自然想到用10来减9。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4

  今天,丰满区小教部王玉宏校长,刘老师和李老师三人同行来到我校,听了一节我讲的《十几减9》的数学课,听我课是因为我作为我校数学教师代表成为了丰满区典型数学教师培养对象,这节课算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个摸底和了解。应该说之前的两位教研员对我比较了解,对我个人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她们认可我的教学能力,个人素质,两位教研员还说,今天要听我课了,心情很美丽,也就是说她们很期待我能带给她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可是今天的我好像有些让她们失望而归。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身心疲惫,这是身体上的,更有心灵上的“创伤”,这课上得我不满意,不足之处太多,然而这份失落都源于我自身,学生的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

  反思这节课,让自己感到失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正是教研员们在评课中提到的。

  一、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学会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纵观整节课,教师都显得有些急躁,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病,稳不下来,着急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和内容,就好像没有完成,教学不完美一样,其实,我们细想,即便完成了,但前面的环节处理得毛毛躁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走过场,又谈何完美呢?这节课重点教学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当一个学生表述自己算法后,教师急于进行巩固,没有再找其他学生来重复,其实这个环节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检验其他同学是否都会,另一方面也变相检验学生是否听课了,教师如果多找几个同学来说,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及时来调整教学。教师不可以着急,用自己的总结和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回答,要学会等待,放慢脚步,也许等来的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教师要多关注课堂上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课堂教师其实就是解决未知问题的教学,错误的'出现反应了学生学习知识上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关注了错误也就是更多地了解了学情。比如这节课上,有个学生在计算13-9=()这道题的时候,答案说错了,我便让他坐下,没有做任何评价,随后找了另一个同学回答的,教师完全不用这样,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是正常也是好事,教师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让这个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答案,我们也要给时间表达,因为它可以折射出教学上的问题。我们不怕学生出错误,如果一节课进行得如此的顺利,不合乎常理,听课教师也会感觉好假呀!人们不都说: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恰恰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电教手段的应用要考虑到时效性和趣味性。一提到公开课,很多教师马上就会和课件联系起来,就好像是公开课必须要有课件才可以,才能算是公开课。所以接到讲课任务首先考虑的不是选课,写教案,而是绞尽脑汁地做课件,甚至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件的制作上。对于教材的钻研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得更好。这恰恰适得其反,作为公开课,我们把课上好靠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当然课件应用得当确实也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但它不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课件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真正能发挥其价值,为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课件的时效性,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趣味性也是需要的,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师的指令语言要做到准确和清晰,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上教师每发出的一道指令都应该是准确和清晰的、到位的,学生才能根据你的指令进行思考、回答。相反如果教师的指令模糊不清,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偏离教师的初衷,从而给教学带来麻烦。比如这节课上,在观察图片环节中,我本来的意图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但是我没有这样直接提问,而是这样问的:你看看缺了什么?学生好几个站起来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于是我马上改变了提问方式:你能提出问题吗?学生一下子就回答上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表达多么重要。

  五、复习要做到精细,能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这节课,在复习环节我用了两种形式出现的,一个是进位加法开火车,一个是进位加法点蜡烛,虽然形式出现的不同,里边的试题是一样的,为了能让学生在后面“想加算减”方法的理解上更容易些,这复习的题目是不是可以改成填括号的形式呢?比如9+()=14,教师如果这样处理,那么新课的学习就会相对轻松些,也不会出现班级没有一个人想出这种方法来了。所以复习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这就是我这节课下来后的一些感受和反思,课堂教学需要失败,需要有遗憾,有不足,有失落,因为这些就是你今后讲好课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需要有缺憾的课堂,这也是一种美。我将把这些缺憾化为我今后讲好课的动力,让它们陪伴我一次次迎接属于真正的成功。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5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比较容易枯燥,本课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在课的开始我通过一些小练习来复习了上学期的知识。如: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通过开火车的方式巩固20以内的加法。在这部分,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设计,9+1、9+2、9+3、9+4、9+5、9+6、9+7、9+8、9+9、9+10,让学生开火车报得数。学生很快感受到算式的变化,并且回忆起得数的个位上数比加号后面的数少1。既可以让学生熟悉9加几,又能够为接下来教学想加算减埋下伏笔。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意,自己描述图意并列出算式13—9,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记录过程。学生在经过无从下手,到有了一定的思路过程中,我给予了提示:想一想,上学期我们在学习10以内减法的时候,是怎么进行思考的。(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想加做减”,以及“运用分合”拆数的方法。并且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小棒,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有一定的依靠。渐渐的,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不仅计算出了答案,还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交流算法过程:有学生提出10—9=1,3+1=4;13—3=10,10—6=4;不少学生都能想9+4=13,所以13—9=4。但书中出现的一个一个减,没有一个孩子说出,说明孩子在自己内心就开始选择优化方法。当我在大屏幕展示这种方法的时候,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太麻烦了。学生多数选择想加算减的简便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只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没有上升到找规律的环节。但我认为,找到规律,对于学生的计算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练习的时候我有意识的把想想做做第5题□-9=□放在首位进行练习,当把十几减9的所有题目都罗列出来后,让学生寻找规律。很快,表面的规律出来了:被减数依次变大,减数不变,差依次变大。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被减数的个位和差用红粉笔进行标注。观察能力强的学生马上有了新的发现,差就是被减数的个位加上1。我顺着他们的思路进行提问:为什么会多1?学生联系计算的过程,得出“1”其实就是10里面的1,如果把9凑成10,那么就是减10,现在减多了,就是补个被减数的1。难点消除了,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飞速的发展。最后,我们进行了口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能运用规律来进行计算。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6

  十几减9退位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教学,由于算式的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在计算减法时是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引导学生做减法想加法,这也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7

  本课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9”。

  先进行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组织学生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组织学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汇报:“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计算1+5=6”“因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计算1+5=6;想加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再布置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8

  十几减几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讲完这节课有以下感受:

  1.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8、7……的计算上来。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3.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在备课时预设的方法都出来了。学习减9时,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进行方法的择优。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课中,我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能用多种方法来算同一道题,以此来感受几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思考与转化的思想。同时也让这些学生有一些挑战,而不至于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4.课后的练习创设了“小丸子”过生日的情境,把各种练习题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样,以课件来演示,学生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的来回答问题。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探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算法优化”也不是统一成一种方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

  算式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我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找规律减”等),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悉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这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我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的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是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计算出结果,跟着相应的导游出游”,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9的计算学习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这次创设的操作情境,让学生经历了“13-5=8”的算理,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点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学生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我们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块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等),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32道退位减法熟练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本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师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方法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0

  十几减9是在学习了9加几、10以内加减法、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册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十几减9,学生在新课之前对本内容也已经有所了解。在课中学生共出现四种算法:a、9+4=13,所以13-9=4;b、10-9=11+3=4;c、13-3=1010-6=4;d、13-10=11+3=4。

  这四种算法的出现与我课前预设基本吻合,第四种想法,我没想到学生也能想到。但是这四种算法有多少学生能理解?又有多少学生能主动去运用?这才是我所关注的。每种算法我都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结合主题图来解释,如:第二种算法可以这样理解:小兔要买9个桃,一盒是10个,小猴便从盒子里拿出1个,让小兔连盒子一起带回家。小猴就剩下盒子外面的`3个与盒子里拿出来的1个,共4个。这样叙述学生都能理解。第四种算法算理略有不同,小猴给了小兔1盒桃,小兔退回多给的1个。这样直观到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十几减9还有着特殊的规律,在练习环节安排学生找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与速度。但在练习中,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计算的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表达,有的学生会算出结果,但不会表达自己的算法。

  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有待练习课加强训练,弥补不足。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1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剩几个气球?”的问题,引入算式15—9=口以后,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5—9”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点数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还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2、既鼓励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3、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用的学具是别具匠心的。如教学例1时,教材提供的是一幅颜色相同的风车图(12个),而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则是10朵红花、2朵黄花。当学生要计算出12—9的结果时,由于受颜色的诱导,很自然从10朵红花中拿出9朵,剩下1朵红花和2朵黄花合起来为12—9的结果。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4、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2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丑卖气球引出问题15—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两种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5—9=6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6=15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5—9,先用10—9=1,1+5=6。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两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我给学生补充了另外一种方法,减9去10尾加1,这个方法学生很感兴趣。但是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5—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5—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3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

  ②想加算减: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连续减:13-3-6=4,13-9=4;

  ⑤简便计算:13-10+1=4,13-9=4。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课堂提问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还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方法,针对这部分学生,课后还得加强算法的指导。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4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8、7》。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学得较好,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学习十几减8,7比较轻松。本课练习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数人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来完成十几减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学对不同的题目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根据题目来选择相对简单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当被减数小于15时,大多数学生用想加算减,因为他们对加法比较熟悉,而被减数大于15时,选择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学“试一试”15-7,13-7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5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三、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四、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还寻找到了十几减9的秘密: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整堂课下来,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04-12

《十几减几》的教学反思10-27

《十几减8》教学反思04-27

十几减9教学反思04-17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04-03

《十几减9》教学反思04-03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5篇01-21

苏教版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01-19

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