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精选2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教学设计 1
【教材解读】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揭题,读题:
“搭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书不厌百回读”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自己开始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 并想想什么是“搭石”?
3、交流:
⑴ 读词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 请说说什么是“搭石”?理解“脱鞋绾裤”。
⑶ 句子:
① 读一句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② 读一句你觉得最难理解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③ 读一句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说说读得好在哪。
④ 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哪里不懂。
⑤ 读一读你认为本文的重点句,说说为什么。
…………
二、顺学而导,形成专题
读重点句:
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读后说说理解。它为什么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呢?
三、自主研读,互动交流
1、自由阅读2~4自然段,深入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自主阅读──理解体会──同桌交流──概括归纳──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读所划内容──说理解──概括归纳出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全班同学交流互动、评议,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自然段:理解“谴责、懒惰”,感受乡亲们“助人无私”和家乡纯正乡风民风。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第四自然段:感受乡亲们“谦让”、“尊老”的美好情感。朗读理解,“如果、假如”的用词。
“尊老”联系“爱幼”,展开想象:如果(要是)小孩子来过搭桥。
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乡亲们“谦让”、“尊老爱幼”的美好情感。
第三自然段,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美,让我们起来感受:
⑴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想一想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美感?交流感受。
⑵ 看前半句:
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让学生展开联想。
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⑶ 这首美妙的乐曲中,主旋律是脚踏搭石的“踏踏”声,但是还有许多其它的声音,这是一首什么曲呀?
(交响乐、合奏曲、协奏曲。)
这首曲子是在人们上工、下工时演奏的,它演奏的是一首怎样的歌呢?
(一首勤劳的赞歌、一首生活的赞歌。)
⑷ 带着我们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师生评议。
⑸ 读后半句,放手让体会:这让人以美感的画中,除了漾漾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还有什么呢?还有哪些色彩呢?
⑹ 这又是一这幅怎样的画卷?
(是一幅《晨出》或是《暮归》的画卷。)
⑺ 从这幅画卷中、从这首赞歌中你感受到了乡亲们怎样的美好情感呢?讨论交流。
(乡亲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小结全文,提升情感
1、通过我们的用心体会,朗读体会,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的情感,那么乡亲们的美好情感仅仅是这些吗?讨论交流。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交流学习体会:
学习方法上:抓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
文章语言上:优美的描写……
文章写法上:以小见大、以物喻人……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
4、再一次带给对乡亲们深深的敬意(怀念)朗读全文。
五、练习延伸,拓展情感
1、摘录文中的好句子。
2、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召开一个“寻找生活中的美”的交流会,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搭 石
正直纯朴
助人无私
相互谦让 以小见大
尊老爱幼 美好情感
热爱生活 以物喻人
……
自主阅读──理解体会──同桌交流──概括归纳──感情朗读
搭石教学设计 2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搭石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是搭石?(生谈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过渡: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感受美。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句子
二、品读2—4自然段,想象画面体会美
1 、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美丽画面。
2、师: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3、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
(随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心灵美,过渡语略)
(一)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师:即——生:老人。
(2)师:当她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生答
(3)指名读——同桌互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吧!
师: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师总结为——助人
(板书:助人)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这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
过渡: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美?
(二)句子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师:指名朗读。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没有)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a、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谈)
b、师(引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c、这一切没有人指挥,但分明有什么在指挥着他们,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师:体会得好。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这个画面,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美?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①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②师:不错。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生描述)
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
(4)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抽生读句子
(三)句子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你会怎么去读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作者的家乡随处可见,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过渡:那么如果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指名汇报
(四)句子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②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
③读一读。想一想,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敬老美
过度:山里的人敬老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
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 “任人走,任人踏”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这不仅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
四、总结
过渡: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却不熟视无睹,而是用笔从心中流出这么一篇朴实无华的滋润心田的文章,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而更主要是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刘章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助人美、和谐美、谦让美和敬老美,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到处都存在着美。
搭石教学设计 4
【文本分析】
《搭石》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美,一条小溪,几块石头,一群人从文本中缓缓走来,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设计思路】
1、只有品析式的教学风格才能与文本和谐美相得益彰,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指导学生落脚在一个“品”字,而要收获在对平凡美的体悟与认同上。
2、尊重学生认知,关注个性体验,引导学生思维,创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交流。
4、补充:
文中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三、研读课文,自主品位
1、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品读:
⑴ 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一行人走搭石的相关句子。)
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想象感受音乐美和画面美。
指导朗读: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读出诗一般的意境。
⑵ 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相关句子。)
帮助学生理解: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指导朗读。
⑶ 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年轻人和老人走搭石的相关句子。)
3、理解“伏”和“理所当然”两个词。
4、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敬老。)
5、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6、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四、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写一写。
搭石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第21课搭石。
【教材分析】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写作风格,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握好作者的风格,才能事半功倍地引领学生领略文本,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正因为《搭石》一文的作者刘章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所以他才能用那样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么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人间真情,前面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对于人间的离愁别绪有了初步感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学习《搭石》,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同时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惰。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重点】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
(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温州,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
搭石
4、学生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再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检查反馈:
⑴ 课件出示: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
⑵ 理解脱鞋绾裤: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
脱鞋绾裤
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
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绾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⑶ 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
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
⑷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然后把脱鞋绾裤带入课文中心句朗读,再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三、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⑴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⑵ 自由朗读,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⑶ 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出示下节课需要研究的话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四、学习写惰,规范书写
1、课件演示惰的写法,介绍与惰字相关的文化,观察字形,并得出要点。
2、学生书写。
3、点评。
(设计意图:写字是中年级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可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这个训练要求。中年级的`写字教学应该有重点进行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选择惰进行书写指导,除了要求写正确之外,还要求写美观,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指名朗读)。
2、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2~4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的风景?你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构建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本课时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三个板块的学习。
预设1: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相机板书:
善良
2、理解踏:
师:你现在就是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
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预设2: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板书:
协调有序
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师(引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相机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预设3: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谦让、尊老、理所当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是的,家乡人把尊敬老人、互相谦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不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与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 ,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老的风景。
(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文本人文内涵。)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板书设计】
(圆圈可以画成搭石的样子,文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
【设计评析】
1、抓住中心,反复咏诵: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句进行:导入新课时,出示的是(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研读课文时,出示的是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的风景;在词语学习是,让学生把那些优美的词语,带到句子(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去读一读,既检查了字音、理解了词义,还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研读课文时,吟诵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每次都有不同体会,每次都有新的感悟。经过这样一咏三叹,学生对这道风景的理解应该能深刻且有深度的。
2、读悟结合,增进实效:
美文应该美读,但不是机械重复读,那样只能造成学生的疲惫。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再把这些人间真情发自肺腑的朗读出来,才能与文本质朴的语言、秀美的意境协调有序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关键句子的理解上,设计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预设1用了采访引读,预设2用了想象画面,预设3用了写作迁移。三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进行朗读指导,让朗读教学的增量尽可能的放大。
3、写法指导。
(是不是应该还可以写一些练笔上的设计,但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说。)
搭石教学设计 6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短文创作于1980年,是作家刘章回忆家乡生活的一篇文章。文章清新质朴,充满乡土气息,处处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带来的温暖与快乐,并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媒体应用:
本次教学将“按按按”高互动评量系统与powerpoint充分结合,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将课文中的冲突点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论,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前后,通过学生在不同阶段做出的选择,结合对“按按按”高互动评量系统,及选择结果的量化统计图的多次应用,一方面掌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通过选择结果的对比突显教学效果,推动教学环节的进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乡亲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美德,从中感受到美。
2、想像情景,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的意思,体会无论、总会、只要、一定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乡亲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美德。
教学难点:
从乡亲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美德。
媒体准备:PowerPoint Ezclick Eztest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搭石。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搭石。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Ppt: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就是这样的一排石头,你同意吗?
同意不同意
2、读读这段话,体会重点词语
Ppt: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如果你就是家乡的人,你为什么这么做?说说你是怎么考虑的?
你们考虑得真周到,就是这样在小溪里摆上的一排石头就是搭石,是这样的一排吗?(师摆搭石)
你认为该怎样摆,为什么?
(方便人们行走)
你真是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啊!
3、再读这段话,读出乡亲们选石的`精心,摆石的细心,读出家乡人们一心为他人的善心。(指屏幕)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发现美、感受美
(一)自学思考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2-4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描写了哪些情景,这些情景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作者描写了: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面对面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
这些情景都是围绕哪句话意思写的?
Ppt: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我们都知道风景是可供人们欣赏的美丽的景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风景之中,去体会这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吧。
Ppt: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像,哪些情景让你感到美,画出感受深的语句,可以做简短批注。
(二)交流体会
1、摆搭石
品词:早早谴责
继续读读你画的句子
2、换搭石
ppt: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⑴边读边想像情景,人们为什么这么做。
自由读
⑵上了点年岁的人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吗?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Ppt: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3、一行人走搭石
⑴Ppt: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理解协调有序
理解人影绰绰
人影绰绰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体会人影绰绰在句中的含意思做出选择。
人影绰绰就是人影之间宽绰,距离远。
同意不同意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
4、谦让过搭石
⑴读读文中的句子。
⑵家乡的人们每次遇到这样的事都会这么做吗?
⑶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家乡的人们
每当
总会让对方先走。
遇到带着重物过搭石的人,
三、总结、升华
1.搭石还只是:……这样的一排石头吗?
2.请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它们区别在哪儿?
Ppt::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连接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文为什么用“联结”这个词?
3.能给搭石换个名字吗?
四、感悟写法,拓展运用
请你打开电脑用简短的一句话写一写你所发现的平凡事物及从中体现的美,然后交流你的感受。
平凡事物从中发现的美
一块橡皮同学间的友爱。
一杯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平凡的事物,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其中的美。请你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
21、搭石
一排石头
一道风景
美好情感
教学反思:
《搭石》这篇短文创作于1980年,是作家刘章回忆家乡生活的一篇文章。当作者来到城市后,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家乡人们秋凉摆搭石、换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过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生动情景。作者难忘家乡,不仅仅是难忘搭石,难忘的是在这个钢筋水泥铸成的城市中所缺失的乡亲们的那种淳朴互助的乡情。文章清新质朴,充满乡土气息,处处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由回忆课文内容什么是搭石入手,通过对重点短语的理解初步感受到家乡人们选搭石的精心,摆搭石的细心。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开学习,从作者对家乡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面对面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的情景的描述中体会家乡人们的美好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其中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多次运用“按按按”高互动评量系统,及选择结果的量化统计图,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动教学环节的进行,同时也显示出了教学效果。并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朗读、感悟、积累、运用。
其中一个重点环节是针对文章题目展开的。文章的题目是搭石,搭石是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道路,全文围绕搭石构成的风景展开了细致的描写,于平凡中显深意,展现出了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渗透出人们纯朴、勤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正如作者刘章所感叹道的:“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这不由得让人想到搭石名字的'由来。“搭”是连接在一起的意思。那么搭石连接的是什么,仅仅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道路连接小溪的两岸吗?文章的最后一段给了我们明确的表述:“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乡亲们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感,正是通过搭石连接、传递的,也正是搭石这个平凡事物中所见的“深意”。由此可见,搭石这个名字正体现出了连接美好情感的含义,蕴含着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对于搭石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认为能给搭石换个名字吗?选项是:能或不能。学生做出选择后再分别说说理由。如果学生选择“不能”,则需通过对搭石名字中连接含义的理解说明原因,从而理解文章所体现的美好情感的主题;如果学生选择“能”,那就需要想一个名字来代替,而对这个名字的构思要体现出文章的主题,选择这个选项的同学给搭石换的名字是:爱心石、情感石等。这就是在深刻体会了文章主题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创新与发散。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考察并引导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又训练、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发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一般而言在选择题中,总会有正确的和错误的答案,给人以直观的认识,而在本节课中这一问题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是与非,对与错的简单的概念的划分,选项均有道理,答案不唯一的选择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发散、创新,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他的一言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在不经意之间对学生形成误导。“按按按”高互动评量系统在教学中彻底地杜绝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就以这个环节为例:你认为能否给搭石换个名字?不管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同学选择是能还是不能,在他说出理由,教师给予肯定的同时,就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在不良的影响中,轻者会致有不同想法的同学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严重的就会导致有些同学停止思考认为答案就是唯一的,潜意识中认为肯定一方就是否定另一方,或者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按按按”高互动评量系统可以在教师不发表任何意见,不做任何表态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环节的展开,顺利完成这一教学环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给每个学生最大的空间,自由地去思考,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而避免不利因素的干扰。
搭石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通过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开教学活动,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当你看到这陌生的名称,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怎么样?作用?)
2、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读课文,这些问题就能在课文中得到解决,请同学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这些词语会读了吗?(谁来读?谁还想读?一起读。)
4、读了课文,刚才的问题你已读懂了哪些?(最好用自己的语言。)(生:什么是搭石?该怎么搭?引导说。师:仔细读,你会发现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搭石的作用。)(出示:进入秋天)
二、研读课文,感受美。
导语:虽然搭石与桥有着一样的作用,但比起雄伟、美观的`桥来,它实在是(怎么样?引导学生说:普通、不起眼、简陋)
对呀,它只不过是摆在小溪里的几块石头而已,可是作者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而想象起家乡小河里的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它们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
作者是这样说的。(出示课文第二节的第一句。)一起读,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先引入文本,找出,再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欣赏美吧,默读课文二至四小节。发现美了,用笔划出,可以在旁边写写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交流: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
①这是老人在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美?(善良、质朴、勤劳)
师:能读出这种美吗?(出示句子。)
②听出了你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能说说理由吗?生:说明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默读用△标出还能体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词语。
A、踩到不稳的搭石,老人心想,别人一不小心踩到这块搭石上,掉进水里,那该多麻烦啊!我来摆好它吧!真是一位一心为他人着想,会关心他人的老人啊!
B、自己不是正急于赶路吗?摆好搭石干嘛还要踏上几个来回?而且一个来回够吗?两个来回呢?要怎么样才肯离去?多么认真细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老人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
A、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感受到了什么美?(出示)
B、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如诗如画的情景。(配乐范读。)
每当上工、下工的时候,天边的霞光倒映在清清的小溪里,溪水潺潺,闪着缕缕的光彩,一行人走上搭石,动作是……把眼睛睁开看这段话。
C、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美就美在动作是……,美就美在踏踏的声音,像……美就美在清波……,人影……
D、美美地动情地读一读吧,自由读,谁想读(个别配乐)谁还想读,一起读,带动学生读。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A、这是过搭石的人们,你感受到了什么美?(谦让,尊老)
B、如果两人同时过溪时,招手礼让,假如偶遇老人过搭石,年青人背负过溪,是不是只有一个年青人会这样做?读。
从哪里看出不是、总会、总是,理所当然,给理所当然换个词?很平常,很自然。可见助人为乐已成为一种习惯,读出这种美。
C、想象一下,还会遇上哪些情况?乡亲们也会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出示,说)学生先说,相互说,全班化,多元化。自己说,相互说,谁来说?
三、升华美“一排排……”
①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搭石不仅仅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石头,这搭石的确是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哪。这每一块,每一排搭石都印着乡亲们勤劳、谦让、无私、尊老的美德啊,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一起读。
②这一排排搭石还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它联结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它把人们的心牢牢地系在了一起,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一起读。
③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奉献,毫无怨言,这不正是乡亲们美好心灵的真实写照吗?让我们再一次由衷地赞叹“一排排……”。
四、小结、拓展:
①本篇课文,与其说作者是在赞美搭石,倒不如说他在赞美有着搭石精神的乡亲们呢!(板书人)
②同学们,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搭石是那么不起眼,作者却发现这么多美好的情感,你我的生活中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请同学们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中的美,写一写。
构成了家长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搭石道具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
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搭石教学设计 9
一、教学内容《搭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课前三分钟: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5课《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什么是搭石?
生2:搭石搭在哪?
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助学单,反馈字词:
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
师:课文里的生字词都读准确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出示词语)同桌互读
有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语吗?
生1:“俩”念liǎ。
生2:“脱鞋绾裤”的“绾”
师:“绾”是什么意思?
生3: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
生:就会着凉感冒。
师: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这么重要啊!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谴责
师:放到课文的句子里读一读。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就是在——
生:称赞勤劳。
(齐读句子)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人影绰绰的绰。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别忘了字典这个好朋友啊!“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那“人影绰绰”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的`影子的姿态柔美。
师: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绰绰有余”的意思就是“很宽裕,用不完”。把这个词写在书上,积累下来吧!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怎么摆搭石,第三段和第四段写了人们怎么走搭石。
师:那第一段呢?
生:写了什么是搭石。
师:那就是知搭石。最后一段呢?
生:赞美搭石。
师:课文就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写的。能完整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摆搭石、走搭石,最后赞美了搭石。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
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师:能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就是放在小溪里的石头,方便大家过小溪用的。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生:我觉得“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很美。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生1:我得把这搭石搭好。
生2:要不别人走到这该掉水里了。
师: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生:可是,如果我走了,别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多急,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
师: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
(齐读句子)
生:我觉得人们走搭石很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现在我们就走在了——(生齐)搭石上,别忘了,这搭石原本就是——(生齐)天然的石块,踩上去难免会——(生齐)有所活动,所以家乡有句俗语叫——(生齐)“紧走搭石慢过桥。”可要小心了。
师:我们来合作。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于是就发出了——
生:踏踏的声音。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
生:没有。
师:没有人指挥,大家走的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能读出这种美吗?
(生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
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生3: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生4:我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
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
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
(配乐齐读)
(四)总结:
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那么,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课堂练习:
见助学单:美在身边
搭石教学设计 10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是啊,家乡的山美水美,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刘章爷爷的家乡也是个美丽的地方。你瞧,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课件出示图片)可是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引出:什么是搭石?)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搭石呢?为了更好的了解什么是搭石,我们先来看一看字词。(出示字词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协调有序、伏下身子、猛涨、脱鞋挽裤、一行人)红色的字是要求会写的字,你觉得哪个字难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3、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章爷爷的家乡,这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什么是搭石吧。
二、自主探索、细读感悟
师:自由读课文找一找(1)什么是搭石?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2搭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先解决)什么是搭石?对了,你们找的很准确!好,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什么是搭石。(课件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2.搭石用来干什么的?(搭石用来过河的。)那同学们再自读第一段,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样过河?(出示课件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理解“脱鞋挽裤”)哦,那就是说,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 (脱鞋挽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 ——(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很不方便)是的,小溪里没有搭石会给人带来很多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可那些都是在夏天,到了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搭石的魅力吧。(齐读出示课件什么是搭石那句话)
3.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是的,普普通通的搭石不仅仅是家乡人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家乡的`人们一起走走搭石吧。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至4自然段,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美,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师:好的,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认真思考,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谁来汇报哪里觉得美?(重点交流: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才肯离去)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同学们在这段话中哪些词让你很有体会,你体会到了什么?(“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老人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踏)老人在来回地踏搭石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什么?(我得试试稳不稳,不然别人就会掉进水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无论怎样着急都会摆搭石,那忙完农活的的中年人会不会像老人一样来摆搭石?下班着急回家的青年人呢?着急上学的你呢?你来演一演。(引出摆搭石,平整方正,二尺左右)都会搭石。乡亲们这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位什么样的人呢?(老人一心为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是啊,真是一位善良的老人,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的心灵美,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为人着想的行为吧。有没有同学通过朗读把老人的形象读出来呢?(读这一句,指名读)谁再来试试读出老人一心只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指名再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位虽然急着赶路,但还是放下手中的东西来摆搭石的老人。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老人的敬意齐声朗读。
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
(重点分析: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哪个动作你觉得美?
2.理解“协调有序”:
(1)师(质疑):怎样走才叫“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如果不“协调有序”,那会怎样呢?(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师:是啊,让我们也来协调有序的走一走吧!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有人在指挥吗?(没有)
师: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所以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师:乡亲们走搭石协调有序,这动作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踏踏的声音走出了音乐美,这儿的景色美不美?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呢?
(3)、 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说明这儿的水怎么样?(清波:水波很清,漾:荡漾。“清波漾漾”:清清的水波荡漾开来。)
“人影绰绰”: 绰”是个生字,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指哪一个?(人影的姿态很美。))
透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水光,人影两相印的美,像一幅画一样,能读读吗?
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你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够把我们带到画里?(指名读)(范读)(再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乡亲们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走出了乡亲们之间的和谐美。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一下吧!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一起走进这美好的画面中去吧。(男生前面读,女生接着读) 师:一行人走搭石如诗如画,你还觉得哪个地方美?
(重点分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1)、指名朗读。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呢?(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
(2)如果大家不互相礼让,那会怎样?
(3)我们班上有互相礼让的现象吗?你看到了后心里是怎样想的?
师: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画面永远烙在我们的心中吧!(齐读句子)
师:还有什么美好的地方?(重点分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4)、理解:理所当然
师:年轻人怎样背老人过河的?(生做“伏下身子”状。)老人过河以后,他需要对年轻人万分感谢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老人年轻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呢?(他背别的老年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年轻人老了以后他怎么过河呢?(别的老年人背他过河)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从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情中,你感觉到这得人怎么样?(尊重老人,还爱护老人。)(和谐美)
师: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尊敬老人的画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美好的瞬间吧!(齐读句子)
师:好一个“理所当然”,乡亲们还认为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呀?指板书--生接:为人着想、相互谦让。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课件出示:)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小孩子来走搭石……还有哪些假如呢?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师小结:这一排排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块吗?(不是)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透过搭石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感受到乡亲们的美德,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师:同学们,作者从身边不起眼的事物搭石中,无论是人还是景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板书:箭头)
2、课文学到这儿,相信你一定深有感触,谈谈你的收获吧?
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次齐读课题。
3、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例如今天,老师站在我们班的讲台时候,看到同学们把书和文具摆放好了,正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我感到了美好,因为我感觉到了你们非常尊重我。同学们,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像作家刘章爷爷一样,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生汇报)
四.板书设计:
21搭石
景美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人美
搭石教学设计 11
【设计理念】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指导书写“暴”。
2、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质疑,培养学生读中质疑的能力。
3、指导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搭石上的风景美,人情美。
4、领悟作者留心观察事物并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搭石上的风景美,人情美。
2、领悟作者留心观察事物,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情景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当作者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吧。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收获
1、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本课字词。(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词语难不倒大家了)
第一组:俗语 谴责 懒惰 汛期(平翘舌音读的很准确)
第二组:间隔 联结 一行人
你发现了什么?(这组字中都有多音字)
第三组: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2、指导“暴”字。(上下结构,下面是个日子,要写的扁一点,下面有两部分组成,撇捺要写的稍微长一点,最下边是个象水底,水字发生了变形。写完的同学,自己对照一下课本,看看是否写正确写漂亮,写不规范的同学,课下在练习)
三、初步感知,寻找美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1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听明白了吗?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你找的非常准确,读的也很流畅)板书,搭石简笔画,边画边一起说说什么是搭石。
3、提问: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课件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4、“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明确:卷起)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脱鞋绾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
5、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会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
6、你们都有自己的感受,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写了搭石很美,找找看。“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啊,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中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它还构成了家长的一道风景。想不想去欣赏欣赏这道风景呢。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跟随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四、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找找人们走搭石的有关语句?用笔画下来。
2、生自由读。
五、细读课文,体会美
过渡: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已经走进了大家的心里。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你都找到了哪些语句?
(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透过这个句子,我们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平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才,正是这些关联词,我们更能看出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也正是因为老人的这一善良之举,才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吧!(生齐读)
(二)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请你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们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
2、怎样的动作叫做协调有序呢?
3、这样吧,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咱们合作着读一读。(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走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多么美的句子呀!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不是)
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体会的多好啊!
4、再来看看这个句子,你们还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还是这节课的生字呢,课下你查字典了吗?查字典是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课下也查了查字典,想一想,在这个词语中,绰是第几种意思?
5、“清波漾漾,人影绰绰”,闭上眼睛,你放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听你们一描述,我感受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这画面是多么和谐啊!(板书和谐)再来读读这两个词。
7、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谁能读出诗一样的美,谁来读?
多么美的.画面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8、是啊,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2、从这幅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
3、这份谦让也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那就把这种友好、亲切带进句子里读一读吧。
(四)“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2、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读)
3、读了句子,那个词语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伏下,总要,理所当然)
4、正是这样,老人才能轻而易举地趴在年轻人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5、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也一定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别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6、透过这个“伏”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敬老)
7、正是因为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当成理所当人的事,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升华情感,总结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不是)那它是什么?
2、这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走在搭石上一心为他人着想,相互谦让,尊老敬老的人才是家乡这道风景最美的风景呀,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像作者这样,通过描写身边的小事,让我们见证了人间真情,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以小见大。
七、作业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拿起笔,写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
此课被评为校级优质课。
【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
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伏下”以及“无论”等关联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
2、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象,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
3、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通过查阅工具书,给词语找同义词和反义词、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和关联词理解体会句子,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搭石教学设计 12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永嘉楠溪江。永嘉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地方,村里的人们走亲访友总要过这条清澈的小溪。以前,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呢?搭石教学实录课堂实录教案
师:请看村里的人们就是依靠这一块块石头过小溪的。
师:我们把这一块块石头就叫做搭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刘章爷爷每次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也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师:好,/同学们书读得很认真,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师:你找得真准确。
师:孩子们,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便、很麻烦甚至会很辛苦的,可那些都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读读什么叫搭石。
师:好的,了解了什么是搭石。读了课文以后,搭石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是的,这种渡水的方式给家乡人们带来了方便。
师:是呀,你也有感受。
师:哦,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师:是吗,你们都有自己的体会。
师:方便的、还有很美的、你们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话写了搭石很美,找找看。
师:是的,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里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够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想不想一块去欣赏欣赏这道风景呢?那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article/找一找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有关语句,用波浪线划出来。再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吧。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两句。(行变红)这有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师:不敢肯定了。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那叫做
师:齐读两遍。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谁来读一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这样吧,男同学来读一遍。
师:读准了,要注意整齐。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从哪儿体会美了呢?
师:是吗,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
师:哦,这是你的理解,这样吧,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师: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师:后面的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师:后面的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师:后面的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师:像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后面。
师:前面的
师:后面的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并没有人指挥,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师:体会得多好呀。/sjbwz/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了吗?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它是第几种意思呢?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好的,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好的,还有一个成语叫绰绰有余,这个绰又是什么意思?
师: 绰是宽的意思?再想想看。
师:哦,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是宽裕、富裕、有余了这才叫做绰绰有余。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师:你体会得真形象,这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师:还有吗?
师: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真不错,像画一样(打开手势)你来读读这两个词语。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到画里呢?
搭石教学设计 13
设计理念: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设计特色:以“美”作为全文的主线,以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设计流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配以深情的语言: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板书课题,读题。
(课堂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抬起头,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
二、 初步感知——寻找美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 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 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一)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 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出示课件:学习小帮手
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
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
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我想邀请同学(老师)一起……
我想……
(推荐学习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评议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并结合评议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读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在学生对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来理解句子,句子含义就自然出来了。)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1.听故事:《一个承诺》
2、谈感受。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升华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4、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在温情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
(“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附:板书说明
该课板书为一幅风景画: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每一块石头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写着——善良美、勤劳美、和谐美、谦让美、尊老美、团结美、奉献美、敬业美……
《搭石》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学《搭石》一课时,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随着我的话音落下,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我是值日生,当我想起擦黑板时,发现不知谁已经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也是美!”
“老师为了我们,经常忘我地工作,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在管我们用餐,这种尽职的工作精神就是美!”
“我班的同学了,我天天给她送作业,给她补课,给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使她不再寂寞,这种同学间的关心也是美!”
……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学习了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搭石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
(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检查预习效果。(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
⑵、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⑵、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最佳拍档是哪两个?
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
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谁能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指名说,出示句一)你找得很准,注意不要添字,(不读错字)你再读。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出示句二)
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搭石对家乡的人们太重要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出示句一)
四、品读体味——欣赏搭石
1、这么重要的搭石美吗,请同学们到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概括描写搭石的句子(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句三)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想不想一块儿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吧。(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我看到很多语句上都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1、一行人“走”搭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而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呢,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这样把,男生先来。
(男生读一遍)
师:读准了,来,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句子,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1、“协调有序”的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体会得好。你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出示画面)
师:(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
(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3、朗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出示)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样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1)谁来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2)引读: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更走出了有序和谐美。
(3)难怪,刘章爷爷赞叹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俩人相遇让搭石图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句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师:找得很准。这里的让对方先走仅仅是一次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总会
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好一个谦让啊,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把我们体会到的谦让美送到句子中去。读。
怪不得,人们赞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3、背老人“过”搭石图
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儿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看看那个词语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了?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老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师:说得多好啊!——敬老。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是的,还有很多的假如……人们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放乐)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待会儿咱们再说说。
(生发挥想像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是的。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咱们回去写一写吧。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却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
2、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摆搭石的相关内容,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抄写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搭石教学设计 15
教学设想: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开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穿插的表演和情境对话,也是为了语文而教学服务,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一个板块:
1、知作者,走进搭石,围绕“搭石”提问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根据板书,感悟许多“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和诗句,使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刘章爷爷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静静地躺在溪水中的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2、质疑,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很了不起,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师:读书,这可是个好办法。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弄明白搭石是什么?
2、出示词语:谴责 懒惰 俗语 伏下 猛涨 平衡 平稳 绾裤 间隔 人影绰绰 协调有序 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 多音字 zhǎnɡ 涨潮 涨价
zhànɡ 涨红红了脸 泡涨
jiàn 间隔 间断 间接
jiān 中间 房间
xíng 一行人 háng 银行
tiáo 协调有序 diào调动
4.读句子
(1) 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
(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5. 学生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走搭石?
(三)理解课文
1.解决“什么是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这就是搭石。”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用石头塔成的桥。)
如果没有搭石,乡亲们以是怎样过河的呢?用课文的句子详说说。
随机理解:汛期、拖鞋绾裤(谁可以上来表演一下呢?)
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什么?
可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使用搭石,让我们再读什么是搭石?
过渡: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谁能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一句话来回答。(“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 搭石怎么走?这又是一幅怎样的风景?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什么是俗语?
师:紧走怎么走?为什么要紧走?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小组合作读,男女合作读。(前面的……后面的……)
随机点评,(预设评语:你走得轻快而平稳,真棒。
我能感受到你们小组走得真默契。
你读得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
你的朗读让我觉得真是——“紧走搭石慢过桥。”
这样的脚步声很有节奏,像——轻快的音乐。这样的动作步调一致,是那么——协调有序
后文还有哪句话很美?(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能想象出哪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个别读,全班读)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课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呀,搭石,怎样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一课。
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思考: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有感情地读好它,再体会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二、继续学文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2.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朗读感受美。
3.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谈话,指导想象:
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小结,回扣中心句:(随机板书:谦让敬老见真情)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4.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 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 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 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延伸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师谈话:
是的,真情是明媚的阳光,它给人以温暖;真情是盛开的鲜花,它给人以芳香;真情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真情更是熊熊的火炬,它点燃生命的希望。同学们,美文《搭石》让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本文的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现在,你认为什么是美的?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找到哪些美的事物?
1、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如小草、石桥、香樟树、蜜蜂……
3、小结: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4、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小事物,发现它的美,动笔写一写。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附: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根据本文特点,我的设计主要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
生字词的教学,先读生字词的音。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的相关语句加以巩固。既是对词语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最后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课文的一些词语。
通过自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通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和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读中感悟”这一环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例如: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时,应该让学生多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多读,反复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美丽的画面,在读中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准,在读中感受句子中的动态美。
搭石教学设计 16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三、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出示课件。
2、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生汇报。
(二)、初读文本
1、画面的`内容被写成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搭石》一文,说出你的读后感。
2、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3、检查读书效果。
(1)课件出示新词: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
自由读指名学生领读
(2)放入句子中,能读吗?
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3、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听了句子有何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来读。(渗透文本的美)
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不知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把感知的美读出来。
组内分工练读(提示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朗读并给出意见)
指名读,自选段落,把自己最拿手的段落展读给大家。(谁第一段最拿手?谁第二段最拿手?……)
生评价,可以二次来读。
四、自读释疑
读的不错,有几个小问题希望大家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搭石是什么?谁搭的?有什么作用?
学生笔答,交流汇报。
五、扎实习字
1、读完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做个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最了解的字(组词书写等)
2、课件分部分范写暴、衡、惰(师生分析各部分占位,交流如何写美观)
3、同学们现在你挑一些最难的字写一下,一会儿交流。
生写字,师指导坐姿。
六、再读全文
自由读,鼓励学生读出新的感悟。
搭石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时,我们对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记到是什么问题吗?生说师板:搭石一道风景?同学们是否去思考过吗?
2、学生交流:
板书:
景美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2~4节课文。边读边用“──”划出直接描写搭石风景美的句子。
2、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谈感受。
板块一:
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协调有序”什么意思?在这段话中,哪个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自己读读这句话。
2、学生交流。
3、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们闭眼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⑴ 体会音乐美:
在这轻快的音乐中,除了踏踏的声音外,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听到了水中的声音,地上的声音,空中的声音)指导朗读声音这句。
⑵ 多么美妙的协奏曲、多么动听的交响乐:
① 体会画面美,动作协调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景物美这句。
② 除了漾漾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仿佛还看到什么?
齐读整句。
③ 也许这是一个黄昏,你仿佛又看到什么美景呢?
师: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虽说身体是疲惫的,但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此时,你觉得,这曲音乐它演奏的.是一首什么歌呢?(勤劳、甜蜜、团结的赞歌)为什么是快乐的歌呢?齐读整句。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中有歌,歌里有画,好一个让人陶醉的画面。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二:
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是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的美,请再读2、4两段,用“~~~”划出。
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请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中体会。)
2、齐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些词。
3、出示:
早晨,一位大叔抗着锄头去翻地,突然踩到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
中午,一位大妈急着去学校接孙子,发现河中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
夕阳西下,一位大伯挑着谷子匆匆回家,发现河中有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
4、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5、师:是啊,那多危险啊,所以上了年岁的人总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你觉得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师:讲得真好!这小心翼翼地“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上了年岁的人一心为别人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要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一心为别人的美丽风景。
6、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三:
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读读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年轻人很好,老年人腿脚不好,年轻人就主动背老人过去。)
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理所当然的事是指什么事?
师:即便是素不相识也让你感到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亲近、那么和睦,好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是自己的至亲至爱。正是这搭石体现了乡民们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又构成了──
3、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全课小结
现在,你们还觉得只是景美才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吗?
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那热爱劳动的美,尊老爱幼的美,乐于助人的美,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亲们的纯朴和善良。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仅仅只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更像一颗颗什么?
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乡民们默默的无私奉献,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一样默默无闻,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练习
我见到的美。
1、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用心体会,却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2、学生练笔。
3、交流。
板书
景美
搭石 一道风景
搭石教学设计 1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的美好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搭石,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让我们再次来到作者刘璋爷爷的家乡,(播放课件)大家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大地,浇灌着农田。咦,这是什么?(指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作者家乡的美丽风光,为下面体会美作好铺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谁能说说什么是搭石?
3、那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谈)
过渡:搭石看似平常,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在它上面,每天都在发生着动人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朗读课文,体会美
1、生读文,找句子。
2.师:刚才我在下面看到许多句子都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来交流交流。
3.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
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即??
生:老人。
(2)师:当她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当搭石摆好了,此时老人又会想些什么呢?此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搭石已经摆好了,她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行为美。)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理解老人的行为美,为朗读营造氛围。)
(3)指名读??同桌互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吧!
师: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师总结为??奉献美(板书:奉献美)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深地感受老人的那种奉献美。)
过渡:还找到别的句子吗?
句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师: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没有)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①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谈)
②让学生通过朗读,试走搭石,感受协调有序的动作美。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美)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走搭石,更好地体会“协调有序”的动作)
(3)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①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设计意图:渗透双基训练,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
②师:不错。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生描述)
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④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中悟美。(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同桌互读。)
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把文段诗化,给文本增添美,让学生更容易读出感情,体会美。)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
句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我想请两个同学出来表演一下这个情景。谁愿意?
(2)生表演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把文中情景再现,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自由读??小组读。)
过渡:那么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句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
透过这个“伏”字,你体会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敬老美。
(2)理解“理所当然”。
①乡亲们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②你认为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呢?
③感情朗读这句话,读中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④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板书:……)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 “任人走,任人踏”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这不紧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3)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中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5、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1)你可以坐着读、站着读,找你的好伙伴几个一起读,或者去读给后面听课的老师听听,让我们一起从朗读中来感悟美吧!(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师:刚才我看到教室里一片书声朗朗,老师真高兴!希望今后同学们多读书,从朗读中感悟更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打破常规课堂阅读模式,使学生乐读,收获更多。)
(三)拓展延伸
作者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这么多的美,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你们发现了吗?播放课件,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本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发现美,创造美。)
(四)总结
同学们,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和敬老美,还有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爱对待生活,对待他人,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五)、作业设计:
1、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2、小练笔: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六)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设计意图:通过一首感人的歌曲,让学生的情感更高涨,升华这节课的主题。)
搭石教学设计 19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解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作者通过平凡事物反映美的表达方法,并试着练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看老师板课题。(生看师板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2、展示上节内容: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搭石》第一课时——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抄写了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3、(生答什么搭石)教师板书画简笔画搭石。
二、精读课文,感悟品“美”
过渡: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是啊!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美的地方,并且被深深感动了。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出美,比如行为美、心灵美……“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样应该勾一勾,画一画。开始吧!
(学生自读, 3分钟左右。教师巡视。)
读后交流。学生说到哪段就先讲哪段。
(一)通过“搭石”,感受协调美、心灵美
生:协调有序:轻快的音乐、美好的图画
师:咱们继续交流。谁从第三自然段中发现了美?
出示句子(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两句话。第一,体会什么叫“协调有序”。第二,你脑子里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读。)
读后交流——
(1)理解“协调有序”。
师: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
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明白了吗?
(2)脑子里浮现出画面。(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有节奏的“踏踏声”,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好一幅美丽的的图画。)
师: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通过搭石的情景。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老师请同学代表自己与其他同学竞赛读、评——师范读——齐读)
(二)摆放“搭石”,感悟行为美
出示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这儿讲谁摆放搭石?(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为方便乡亲摆放搭石非常细心、一丝不苟。)
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中体会)
师:同学们,“上了点年岁的人”这样做,他当时会怎么想?
生:不把石头搭好,别人经过时摔下去,那多危险啊!
师:孩子,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生:是小心翼翼地“踏”。(师点评:孩子,从你发言时的眼神,我体会到了小心翼翼。)
生:是专心致志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时的神态,我感受到了专心致志。)
生:是全神贯注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的语气,我感受到了全神贯注。)
生:是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师点评:好一个“试了又试,踩了又踩。”)
生:是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师:讲得真好!你觉得这小心翼翼地“踏”、专心致志地“踏”、全神贯注地“踏”、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美在哪里?
生:美在行为,美在心灵。师: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明白了吗?
把你的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吧!(让学生互相提醒怎样读好——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三)走过搭石,体会谦让尊老美
出示句子(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俩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表演一下。
师:谁愿意和老师来演一演?(上台表演)同学们,家乡的乡亲们就是这样以礼相待,热情谦让,行为和心灵真美啊!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本来就应当这样。)
师:这里是说家乡的人们把什么看作理所当然的事?(自觉帮助老人。)
师:“人们”指一个、两个人吗?(所有人,每一个人)
师:现在,你从“理所当然”一词里读懂了什么?(每一个人都把尊老爱老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如果……乡亲们就……”或者“假如……乡亲们就……”,写一句话?(学生写话)
展示交流。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吧。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上了年岁的人为了方便过路的人,精心摆放搭石,年轻人也把扶老携幼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
(四)“搭石”,美的象征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还觉得作者仅仅在写搭石吗?
出示句子(4)——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齐读——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小溪两岸的.路靠搭石联结。)
又为什么说搭石“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乡亲们互相谦让,互相关心,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情感。)
学生联系前文理解,汇报。(教师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友好互助)
(五)读中学写,布置作业
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作者为什么能发现美?(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是的,美从细心观察中来,美从用心体会中来。
同学们,只要你也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出示练习我见到的美
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如有时间,可采用让学生说的方式,抽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师:老师希望能从同学们今天的的家庭作业中,看到你们写下的令人感动的、各种各样的美,好吗?
板书设计: (图粘不上来)
课后反思:通过说课、两次试讲到最后的赛讲,我对《搭石》一课已烂熟于心。虽然第一次面对新同事及那么多的家长,但我没感到一丝紧张,因为我心里只有学生,看到一双双小手使劲向上举着,真想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可一节课的时间太有限了。
由此我想到了,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教学环节设计得好,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又怎么会走神呢?40分钟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性。
虽然本次教学基本是成功的,但我觉得,教学评价是体现教师文化底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我在评价学生时受知识的局限,评价语不够丰富;在教学环节设计时,应该再有所创新。
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多关注教育书籍,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更好得服务于学生。
搭石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瞧,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地方,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风景吗?(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把课文翻到103页,请你快速地读读课文,从文找一找:
什么叫搭石?再想一想,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什么叫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4、那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呢?生:脱鞋绾裤
什么叫脱鞋绾裤?“山洪”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山洪过后,人们就要脱鞋绾裤了呢?
5、山洪过后,小溪的水涨高了,人们出工必须——,收工必须——,赶集必须——,访友也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觉得怎么样?(麻烦、辛苦、不方便)所以过小溪必须得依靠这些搭石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6 那了读了课文,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呀?那我们就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吧。我们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一划课文中写家乡人们怎样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2、自划句子,默读思考。
3、交流。
第一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读一读。
2、老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当时可能想到了些什么呢?
3、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呀?
第二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一行人”变红)“行”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ing”,它还有一种读音念“hang”,句子中的一行人指的是在搭石上行走的一个接着一个的行人。
齐读两遍。
2)你从哪个词中看出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动作很有节奏?
板书:协调有序
什么叫“协调有弃”?怎样的动作才算协调有弃呢?(用书上的句子说说)
3)老师也想和你们来合作一下,看看我们的行动是不是也能做到协调有序?
(师生配合读一读这一段话。)
4)没有人踩脚,没有人摔跤,更没有人落入水中,是不是有人在指挥他们呀?(没有)也没有人在指挥,但他们却配合得那第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5)你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你觉得这两个词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6)呀,真美,这既是一幅优美的画,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我们请全体女孩子来读读这段话。你们的朗读清新、甜美,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让我们真的体会到了这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三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2)齐读这一句,同桌商量,练习表演。
(3)请两个上台表演,品议。
(4)家乡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大山里,每天要过小溪,走搭石,从两人面对面地走搭石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谦让,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我们请男孩子把这幅谦让,友好的画面带给我们。(男孩子读一读)
第四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后事。
1)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伏下身子”变红)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这个动作?(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2)原来是这样,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趴在你背上,轻轻松松地过小溪了。那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板书:理所当然
3)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在想: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一定伏下身子背过老人过河,因为他把这当作是————,而当这位年轻人老了以后,才会有另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河,因为人们都把这看成是——-(指着板书说:理所当然)
4)从伏下身子、理所当然这些词语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身上尊老爱老的美德,确实,这些老实是很值得我去去尊敬的。(读第一句话)
是呀,搭石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但是我们从家乡人们走搭石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看到了家乡人的善良、淳朴,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友好,谦让,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尊老,爱老,这是留给我们最美的风景。所以说,搭石,构成了——————。
5)配乐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1、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友好谦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理所当然,都是一个个美丽的小故事。搭石上发生的故事是不是只有这些,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
2、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写一写。
3、 小练笔:假如
4、交流。
五、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1、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上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人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布置作业: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爷爷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美,我们也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看看谁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
六、课堂延伸,深化提高
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板书设计: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摆 让 背整 走
协调有序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搭石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㈠导入
1、文本导入:出示情景图及潺潺流水声,师声情报并茂介绍画面就是作者的家乡。
2、揭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师板书:21搭石 生齐读
㈡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读课文。
3、检查字词:
⑴检查生字:
①自己读一读,读不准的问问学习伙伴。
②指生读字,组词。
③关于字音字形,你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④请同学们把难写的字在本上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
⑵检查新词:开火车、齐读。
㈢再读课文、理清条理、知道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想好后与同桌交流。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⑴学生汇报一段时说“什么是搭石”,师引导:也可以说是乡亲们摆搭石。板书:摆。
⑵学生汇报二段时,师板书:调。
⑶学生汇报“一行人走搭石。”师板书:走。
⑷学生汇报“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让对方先走。”师板书:让。
⑸学生汇报“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师板书:背……过。
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预设)
⑴生:课文主要讲了乡亲们怎样摆搭石和走搭石。
⑵师:还可以怎样概括?
⑶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和乡亲们怎样摆搭石。
⑷师:还有其他说法吗?
⑸生:课文主要写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5、小结:(指板书)象这样写事物的文章,我们既可以用把相同段落的意思合并起来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文中重点句子来概括主要内容。
㈣深入读文,提出问题
1、过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都知道“风景”是指很美的景色,课文中的好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美。
2、提出问题:(大屏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⑴围绕搭石,从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美?
⑵画出有关词句,认真品读,体会其中含义,批注你的感受。
⑶有不懂的问题,标记下来,小组内交流,还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
3、学生自主读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小组合作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解决组员提出来的问题,提出小组不懂的问题。
二、整合问题
1、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能按老师的提示边读课文,边圈画重点词句,而且还能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来交流读书收获。
2、我们先看同学们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学生汇报:(预设)
⑴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⑵“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
⑶人们为什么说是“理所当然”的事?
⑷文章中的美是怎样体现的?
⑸为什么说搭石不但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4、通过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出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指大屏幕:围绕搭石,从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美?)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也来解决我们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自然段:
1、生读一自然段第5句话,从“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的间隔”感受到家乡人很细心,为他人着想。
2、师点拨:作者观察很细,语言表达也很准确。
3、生补充说:搭石给家乡人带来了方便,对家乡人很重要。
4、师追问: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读读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5、自由读,齐读。
二自然段:
1、过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还从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到这道风景的美呢?接着汇报。
2、生读“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说感受。
师点:文章二、三、四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其他同学用波浪线把这句话画上,再读读,齐读。继续汇报。
3、生读二自然段的②③两句话,从“早早地”、“谴责”这两个词感受到家乡人勤劳,也善良。
师点:家乡人具有公德意识,这真是一种美德!你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说感受,值得学习。
追问:你能在文中找到“勤劳”的反义词吗?(懒惰)全班齐读这对反义词。
4、生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从“无论”“只要”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生补充:从“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感受到老人很细心。
师追问:老人可能急着去做什么?生想象说话。
师:无论多急,也要放下自己的事把搭石摆放平衡,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无私奉献。
师:多好的'老人,望着老人满意离去的背影,你最想说什么?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
师:多无私的老人,作者抓住了老人的动作特点进行了行动细致的刻画,既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行为美好,又让我们感受到老人——(生齐说)心灵美好。
5、老人走搭石就是——(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板书“。”)
三自然段:
1、生读“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说自己的感受。
2、这句话所描写的画面的确很美。我们先来看这段开头的一句话,谁能读一读?(生读“紧走撘石慢过桥”)
3、谁能说说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生说自己的理解)。文中是怎么说的?(生读课文的②、③、④句话)
4、你觉得撘石好不好走?(生答)可一行人却走得那么美,哪个词可以看出一行人走撘石的美呢?(生答:协调有序)
5、你知道“协调有序”的意思吗?
生1:“协调有序”就是很有顺序,很有规律。
师:你能从字面理解词义,这可需要读书积累。
生2:“协调有序”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省上去,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这是好方法,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6、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撘石的队伍中。师生合作读这句话体会“协调有序”的意思。
7、你还从哪个词感受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答:清波荡漾、人影绰绰)。
8、出示“绰”的三种解释,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9、那么“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1:我好像看见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荡起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极了。(师点评:你是在用想象理解词语,值得大家学习。)
生2:我仿佛看见清澈的溪水荡起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导语:水波在轻轻荡漾,人影随着波纹在悄悄移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个词。谁想读?(指生读)其他生闭眼睛想象画面内容。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有如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课件出示这段文字诗的样式,配乐)。
师动情讲述: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指生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一道道地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课件变回原文形式,齐读)。
10、师小结: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真是————(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啊!师板书“!”)。
四自然段:
1、过渡:我们已经置身于这首风景中了,快看看,在这道风景中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2、生读:“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两个人很谦让。
3、齐读这句话。
4、生读“假如遇上老人……理所当然的事。”从“伏”字看出年轻人尊敬老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5、(点击课出示这段话)追问:“这”是的是什么?(生答:年轻人背老人过小溪。)
再追问:仅仅是“背”老人过小溪这件事吗?文中还有哪些?(生答①摆搭石②调搭石③以及一行人走搭石④两个人面对面让搭石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6、好一个“理所当然”!理所当然什么意思?(生答:应该做,必须做)
7、是啊!这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已经积淀成山村一种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人更美。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怎能不是——(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师板书“?”)
8、想象一下,在搭石上还会发生哪些理所当然的事呢?
9、假如……谁会怎么做……,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大屏出示:假如——,——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你心中的假如。
10、生汇报:(预设)
①假如遇上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有力的大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的确是一道难忘的风景)
②假如遇到扛着行李的外乡人走搭石,年轻人总会接过他们行李,扛在自己的肩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③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人总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1、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儿虽小,情却浓。搭石联着小路,乡音系着乡情,水绕山环,一路欢歌,一路情。
12、我们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13、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生说自己的理解。
14、师小结:不错,这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不但让我们知道了作者是借搭石赞美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家乡人们,而且也使一股暖流悄悄地流入我们的心里。
四、归纳概括
1、请同学们捧起书,再读读课文,想想:
⑴《搭石》这课让你感悟到有什么?
⑵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想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归纳。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
⑴读了《搭石》这课,你感悟到了什么?生自由答。
⑵这篇文章让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悟,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呢?
⑶生汇报:
生1:作者之所以写得这样感人,是因为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十三年,用心观察生活,抓住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动作来描写。
师点:作者发现平凡的搭石上所蕴含的美,通过家乡人走搭石的动作细节刻画,表现了美。(板书:平凡、细节)
生2、作者借搭石,赞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家乡人。
生3、作者对家乡人有深厚的感情,才把他们写得那么好。
师点:正如作者所说“半生体验,一日写成,是生活的赐予。”这篇文章饱含了作者对乡亲们浓浓的情。
5、小结:看来,好的文章,不仅靠华丽的语言,更能打动人的往往是真情流露,用心抒写。
五、拓展应用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2、谁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生成创新
1、过渡:听着,读着这朴实无华的语言,感受着家乡人的一份真情,我们心中也泛起层层涟漪。
2、同学们,学习了《搭石》这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3、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美,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每一处动人的细节里,只要你抓住这平凡事物中的一个个细节,你的笔下也会写出感人的故事。
4、请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景、物,把你发现的美,及时记录下来,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完成课后小练笔。
七、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放下书,看黑板。课文字里行间无处不流淌着的这些美,其实就是什么?(生答:爱。师板书)
2、是呀!爱,就是为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课件播《爱的奉献》乐曲)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同学们,只要我们将美撒播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这个世界就会因我们的爱而充满温暖。
【搭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搭石》教学设计03-10
《搭石》的教学设计03-16
搭石教学设计01-31
《搭石》教学设计04-03
搭石教学设计06-02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03-09
《搭石》教学设计模板05-19
《搭石》教学设计 15篇03-12
《搭石》教学设计 (15篇)03-12
《搭石》教学设计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