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1 19:07:1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一样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一样的,可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供给了经验基础。课前,为了让课堂上拨钟的时候不至于太乱,也为了了解学生在这块的认识,我先让孩子拨出四时,巡视了一下,发现大多数孩子明白分针长,时针短,明白把针指着四,但不是所以孩子都能拨对,有了这样的了解,在课的安排上,我将重点是介绍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难点放在认识大约几时上头,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在课的最终,我用动画制作了一个小故事,两个小动物分别在几时的时候做什么事情,

  1、复习了时钟的认识,

  2、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

  3,经过故事中两个八时,小动物做的事情不一样,比较明白一天中有两个八时。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趣味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仅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并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构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坚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经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可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学整时还是不错的,后面在教学大约几时的时候,语言不够规范,上的过快,导致部分学生对于什么叫大约几时,不是很了解,最终全部课上完还多几分钟,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2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带给了经验基础。课前,为了让课堂上拨钟的时候不至于太乱,也为了了解学生在这块的.认识,我先让孩子拨出四时,巡视了一下,发现大多数孩子明白分针长,时针短,明白把针指着四,但不是所以孩子都能拨对,有了这样的了解,在课的安排上,我将重点是介绍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难点放在认识大约几时上面,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在课的最后,我用动画制作了一个小故事,两个小动物分别在几时的时候做什么事情,1.复习了时钟的认识,2.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3,透过故事中两个八时,小动物做的事情不一样,比较明白一天中有两个八时。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搞笑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仅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心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构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持续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透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学整时还是不错的,后面在教学大约几时的时候,语言不够规范,上的过快,导致部分学生对于什么叫大约几时,不是很了解,最后全部课上完还多几分钟,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3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十单元的资料。这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以后学习时分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经验只是粗浅的、感性的,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

  钟表在学生生活中就应是随处可见,十分熟悉的东西。因此,抓住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从一开始的谜语导入,到你明白钟面上有些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并逐渐规范数学用语,比如学生交流的长针、短针,生活中常说的几点钟等。在认识几时后,请学生根据画面及所示的时间用完整的话说说“在什么时候的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使学生掌握比较严谨、规范的数学语言,逐渐提升学生的认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认钟表》的设计着力体现了这一理念。个性是学习大约几时时,透过小明和妈妈看电影这一事情,明白“快到7时”和“7时刚过”都能够说成是“大约7时”。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学生感觉十分亲切自然,学得也个性认真和投入。最后的“钟表修理匠”练习,既搞笑味性,又很好地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还使数学有了鲜活的生活味。

  二、注重动口、动手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和大约几时,并能根据相应的时间在钟面上拨出来。因此,在教学时个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动口说一说。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如老师说学生拨,老说拨学生说,同桌合作一人说一人拨等。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并能归纳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三、巧设儿歌点题

  在新课结束时,我把整课的资料概括提炼成了一首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们很是喜欢。

  叮铃铃,叮铃铃,时钟叫我早早起。

  滴答滴,滴答滴,时钟催我上学去。

  分针指在十二上,时针指几读几时。

  快到几时刚过几时,都可说成大约几时。

  认识时钟真搞笑,珍惜时间寸光阴。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有些学生会认读,并掌握本单元所要求的内容,有些同学对钟表的知识不会,在课堂中学生是第一次认识钟表与时间。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认识钟面时,让学生认识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有哪些数字,怎样排列,然后利用课件闪动,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视觉去感知,让学生形成表象是不够的。我在教学时希望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让同学们每人课前准备一个钟面的学具,学生在看一看,亲手摸一摸、拨一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同学们通过观察钟面、拨动转钮会发现:秒针走得最快、分针走得比较快、时针走得最慢;分针比较长、时针最短;秒针最细、分针比较粗、时针最粗;小朋友还知道了三根针走的方向。

  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这单元教学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4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资料。这个资料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经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境,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向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能立即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课件,制作了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学生十分感兴趣。课件声音一停,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课的开始营造了一种进取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资料清晰趣味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学具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并说一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认一认整时,拨一拨整时,写一写整时,为学生供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本事。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3、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新颖,首先是基础练习,进一步巩固全班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其次出示书上情景图,请小朋友说一说小明愉快的一天,他什么时刻在做什么?待所有时刻都说完,随机提出一个问题激发矛盾,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汇报结果。为什么小明7时才起床,6时却在看电视?随后教师说一个时刻让小朋友用动作表演此时自我在干什么?让小朋友对自我一天的活动有个大致的了解,最终再让他们自我回去设计周日一天的活动和时间安排,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课的结尾,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十分感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平常操作实践的活动较少,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教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个别学生无所适从。课堂教学组织本事有待加强。

  2、板书和语言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及时,如请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整时,学生写得很漂亮,教师应及时做出评价激励学生。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本事、观察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同时自我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有效课堂,这样才会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5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有部分小朋友能说出整时,但由于孩子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孩子: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学生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学生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借助学生好奇的心理以猜谜语吸引学生,导入新课,接着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发现、突出主体

  在新课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

  3、有12个大格子。这样,学生基本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整个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学生对于“早睡早起”、“看电视”、“睡懒觉”等情节都有切身体会,通过“你想对小明说什么?”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把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不足与提高

  整堂课下来感觉练习的形式过于单一,一直采取了一种教师出示时间学生读、写的形式,试着变换一种角度——教师读时刻,学生拨时刻的形式。我想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会看不会拨的情况出现,更能有效的增强教学效率。另外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定的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活跃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言也是一种吸引他们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还是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努力使自己更好地成长起来。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6

  周四下午上了学校的同课异构,本次上课的题目是《认识钟表》,虽然以前新教师汇报课已经有所经历,但那时的自己不懂如何去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紧张之情也是无以言表。这次是旧题新上。感受自己不同,体会也深刻。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在教学中我做到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应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白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学生喜爱的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拨时间并且说说是几点,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到学校,几时放学等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时间就在我们的身边,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7

  《认识钟表》一课是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结合“小胖的一天”的生活情景,这些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每天你是几时到学校?你知道下午我们几时放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当时针指在几,分针指在12时我们就读几时;当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我们就读几时半。通过教学使学生还了解到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钟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

  不足之处: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因此个别学生在认识几时和几时半时会有混淆。还有就是我请学生拨钟时,让他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楚,还有的同学会说,但是动手就好像有困难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8

  《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这部分知识时,课前预设很充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也不错,能积极探讨,总结规律,但是在实践练习时,虽然大多数同学都作对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做的不准确,看半时不准确,画半时知道分针指向6,不知道时针到底应指向哪里。

  下课后,我及时的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在让同学探究看半时,画半时时过于重视分针指向哪里,对时针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够明确,没有把这部分的探究当做难点来突破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设计了一堂延伸课,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它们产生错误的共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半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准确的画出半时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可以让第一节课就画的比较准确的'同学用它们的方法,它们的语言来来进一步阐述,一帮一交流,沟通。

  设计富有层次的习题及时检验并加以巩固,按照这个思路,第二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技巧和检查方法,扎实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方法,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9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资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必须要珍惜。(谜底:钟表)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紧之后,透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

  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资料。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潜力的培养,透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用心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决定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进一步认识钟面。

  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能够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

  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潜力。

  课后,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思考:

  如果课堂上的学具不用“钟点学习器“,而改用真正的钟表(小闹钟),效果会怎样?当孩子们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时,是不是就自然地观察到了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更利于半时的认识?

  但同时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实的钟,时针、分针运动时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是否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2、孩子们本来动手潜力就差,在钟上拨整时、半时是否更难?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会在钟面上拨出整时,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和家庭教育,大部分的认识方式不规范,缺少系统性。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提升和总结。因为班级基础较好,教者对教学目标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会在钟面上拨出大约几时,教学难度有所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整时,会在钟面上拨出整时。

  2、使学生初步认识大约几时,会在钟面上拨出大约几时。 3、通过学习,学生对钟表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几时教学难点:认识大约几时教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学具准备: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老师今天邀请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瞧,它来了。小猫kitty第一次和我们大家见面,它还带了些神秘的礼物呢!谁来猜猜它的神秘礼物是什么?

  小猫kitty想给你们一点提示:(播放课件:谜语)这下,你们猜是

  (播放课件出示多种钟表)小猫kitty带来了钟和表,这节课它会带着我们去钟表世界走一走,领略其中的奥秘与神奇。(回到课题:认钟表)【设计意图:熟悉的卡通形象——小猫kitty,作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人物首度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的猜谜语,拉近了情境人物与本节课的距离,突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多种钟表的展示,辨证地体现了钟表的表示时间的共性,拓宽了学生了的视野,也为“了解历史”部分埋下伏笔。】

  二、探索新知

  1、观察钟面

  看,这儿有一个钟,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问:有哪12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哪根针是分针,哪根是时针。老师发现了它们的样子不一样,你发现了吗?)

  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两根针,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老师也带了一只钟,你看看老师的钟比小朋友刚认识的钟面多了什么?伸出你的手指跟着秒针一起出发吧。它是怎么走的呀?

  这个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我们的时针和分针也是按这样的方向走的。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时针和分针,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看时针和分针就能知道大概的时间了。

  【设计意图:教材中所出现的钟面都是只有时针和分针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积累有一定的冲突,教者给秒针一分钟的展示机会,既解释了冲突又为后面的认识大约几时的“几时不到一点”和“几时刚过一点”做了铺垫。】

  2、初步认识整时

  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吗?(2时的钟面学生很可能会说成2点)2点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2时。

  谁来说说2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我们就说是2时。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试一试:1时、5时、11时)观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我们把这样的几时又叫做整时。

  有了钟表,我们就能够知道,那你能根据每幅图中钟表上表示的时间说一说,这些小朋友是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事情吗?(播放课件:想想做做2)提问:这时候钟面上的针怎么只剩下一根了?(第2幅图:12时)说的真不错,象这些时间都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老师这里有一个钟,我想自己拨一个9时,你能告诉我该怎么拨吗?那请你来给我示范一下好吗?

  我们小朋友在心里想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然后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来。指名全班交流:拨出了几时,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请小朋友将自己拨出的时间向同桌说一说,说说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我们小朋友都能自己拨时间,可小猫kitty在一旁可发愁了,它想拨一个6时,一不小心把钟拨坏了,你们瞧,只剩下一根针了,你能帮它修一修吗?老师这里准备了几根针,请你选一根,修好小闹钟。(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你为什么选这根针?

  那你为什么要把分针放在这里呀?

  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我也想请你们帮忙修修这个钟,愿意帮忙吗?4时:你为什么选这根针?那你为什么要把时针指着4呀?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教学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在观察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帮助小猫kitty修钟是教者对“想想做做”的部分习题的出现顺序及出现方式做了些许调整,注重动手操作,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小朋友,你知道小猫kitty为什么喜欢6时吗?6时央视动画城频道要播放《大风车》。小猫kitty可喜欢看了!小猫kitty想在钟表世界里继续走一走,看一看,等下我们一起去提醒她好不好?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到了这时,你想提醒小猫kitty什么呀?(出示6时不到的钟面)你为什么说6时还差一点呢?

  小朋友真热心,提醒小猫kitty,6时不到一点点,动画就要开始了。时间过得真快,6时到了,动画准时开始了。(显示随着时间推移,6时播放动画,学生跟着歌声一起唱一唱)

  看了会动画,现在钟面上6时已经?是呀,6时刚过了一点点。

  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6时不到一点或刚过6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6时。(出示:大约6时)那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出示想想做做3)第一个,为什么是大约8时?第二个,为什么是大约9时?

  小结:对呀,几时不到一点或几时刚过一点,我们都说成是大约几时。你能在钟面上播出大约5时吗?(两种情况)全班交流:他们俩拨的不一样,你觉得谁拨对了呢?

  【设计意图:《大风车》是学生最喜欢的`儿童节目,学生对其播放时间十分了解,教者抓住这一教学资源对教材做了些许改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跟着歌声唱一唱,寓教于乐。有了前面秒针的简单认识及这里环环相扣的提问,学生能够很好地自己的语言解释大约几时。动手拨一拨,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了大约几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4、24时拓展

  小猫kitty和我们一起学习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可她却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播放课件:出示想想做做6)

  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

  介绍: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 【设计意图:知识的初步渗透,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辨证地认识时间。】

  5、电子表

  老师平时还见我们有的小朋友戴过电子表,你能读出这个时间吗?(播放课件:出示想想做做7)你怎么知道是5时的?

  电子表直接用数字来表示时间,数字是几,就是几时。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形式?(电视、手机、)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说一说,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数学”的思想。】

  三、了解历史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小朋友已经学到了很多钟表的知识,小猫kitty还想带我们去一下钟表博物馆。(播放课件)在博物馆里小猫kitty见到了这样两个特殊的钟表,你能看出钟面上的时间吗?(只有4个数字的钟面和没有数字的钟面)

  【设计意图: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对钟表历史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总结

  钟表世界里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要想知道得更多,我们小朋友就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总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做到情感化、生活化、趣味化和开放化,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摆正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关系。通过看、拨、比、想、说、修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应用。既注重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又有效地进行了珍惜时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整堂课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的自身特点,根据课标精神,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联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具体的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事物的存在总是有其两面性的,就教材而言,它体现了编者的匠心,但是它有其局限性,一线的教师都知道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并不是完全适合自己的班级。就本课教材的教学要求而言是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会在钟面上拨出整时,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教材是我组织课堂的蓝本,就本班学生基础而言,我稍微增加了教学了难度,我要求学生能在钟面上拨出“大约几时”,通过自己动手拨一拨,学生能进一步认识表示大约几时有两种表示方法,这样的提升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思维了开放性。

  教材以“大约7时”为例来教学大约几时,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本篇教学设计中,教者将这一例题做了些许的改变。就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6时”更关注,因为这时有他们关注的儿童节目《大风车》,“大约6时”与《大风车》相联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重视动手操作实践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学生每人一个学具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帮助小猫kitty修一修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三、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的课堂,单调枯燥的数学符号代替不了数学课堂的全部。从沙漏到原子钟,钟表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结晶,对钟表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无形中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1

  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最后的公开课,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感触,总结如下。

  首先,是对于教学常规方面的觉悟。我一直认为,教师的激情是整个课堂的总动力,因为激情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上课”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状态去迎接和面对。但是再好的观点也都有其适用范围,不是绝对正确的,我只看到了它闪闪发光的一面,却没有发现光亮背后的阴影。没错,激情却是能够不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但当习惯慢慢养成后,教师如果不适当的降低自己的“态数”,便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当有一天没有了教师的激情,学生可能就无法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听课,甚至就对学习失去兴趣。适当的激情刺激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连续作用下的刺激,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抑制学生学习动力的'可持续生成,同时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所以,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可以适时地调动自己的激情,让课堂变得更活泼。同理可得教师音量的教学效果。适当的高声调可以抓住学生的耳朵和思想,连续的高音调作用,会让彼此都觉得疲惫。我以后会学要慢慢的调度自己的音量,脱掉小蜜蜂。另外,要继续加强板书的练习。

  其次,是教学语言艺术方面。可能是生活中的习惯,让我的话语总是不精简:一句话可以说的事情,我总是得说三五句。以至于把这个坏习惯也带入了我的数学课堂。这样无疑在拖泥带水的同时还很浪费时间(怪不得,我的课总是上不完)。所以应该要从生活入手,学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尽量少说废话。同时,我还发现,在教学知识方面,教师的话越多,越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比如说此次教学中“认识钟面”的时候,我的“多嘴”总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而没有让他们的思维呈发散式的发展,课是上得顺利了,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变“笨”,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越来越窄。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明方向,但切不可把路变得太小,影响了孩子们对沿途风景的观赏。

  再者,关于教学设计方面。

  1、缺少“合作交流”。

  师生问答互动形式的教学比较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却是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认识整时”教学中,“3时”的钟面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交流“这是几时”“分针时针的指向如何”,然后再请几组代表汇报。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诉说和倾听“3时”的情况,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时长超出预定时间,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认识整时”花费的力气过大。在7时这个整时讲透以后,可以适当的加快8时和3时的节奏,为后面的内容争取时间;在课间操强化3时、6时、9时、12时这四个常见的时刻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快速度,逐渐减少中间停顿的时间;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口头上说时间怎么宝贵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关键还是将其赋予到具体的事例中,所以“小明的一天”之前的关于“时间宝贵”的说辞可适当减少,将之渗入“小明的一天”中。

  3、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

  本节课不仅要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还要初步触及“一小时之前”、“再过一小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儿”这样的知识点。对于前两者,本节课有所涉猎;但对于后两点却是丝毫没有提及。对于有些非重点的知识点,不一定要拎出来单独讲,这不仅会让知识点脱节,也会让教学显得零散。教师可以将之穿插在合适的位置,顺手带过,给学生留下印象后,等遇到具体的问题也就有据可依、顺理成章。比如将上面提及的后两个知识点放入学生拨钟环节,教师可收集不是整时的钟面质疑,比如“这是3时吗”,学生马上就会说“还不到3时”或“3时过了一点点”,此时教师就可顺手规范说辞“快3时了”或“3时过一点儿”。

  在“小明的一天”中,教学“两个9时”的时候,可以结合钟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钟表转了一圈后晚上的9时,此时随即抛出“你知道钟表一天转几圈吗”这样的问题,可以马上在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记:钟表一天转2圈。

  4、变化非本质的特征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抓住本质,在完成教学时针分针以后,可变化针的非本质特征,如针的颜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时针分针。

  5、数学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一个公式化的过程,但同时也是程序化的过程。

  关于“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这句话,在之前的上课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套用这句话完美的说出如何认钟表的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解决不了“不容易”问题,我还可以扔掉这句话,换个角度,换个方式:看来我们要看整时必须得分两步,第一……第二……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2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周我们学校进行了“师徒同课”展示。我讲解的是《认识钟表》这一节课,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去认钟面、认时间、写时间,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把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分寸把握的不够,没有做到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新知,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节奏有些快,容易导致学生对重难点掌握不全面。应该把孩子作为教学的主体,多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总结知识点。

  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评价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平时在自己班级里的上课,对每个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做到一些相应的课堂评价,表扬激励他们,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在其他班级上课这方面我还是有所欠缺的,说明平时并没有把课堂评价真正的形成自己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语言比较匮乏,今后要加强表扬的方式和语言的.总结能力。

  3、钟表和时间一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接触,这节课应该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认识时间的有关知识,在巩固练习中《小明的一天》中,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完整的形容图意,再书写时间,并且让学生明白合理时间的重要。

  4、小组合作可以更丰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结合生活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3

  理解钟表这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资料。这些数据是学生首次尝试建立时间概念。这本教科书介绍了一种挂钟,它描绘了学生放学后通过电话向老师报告回家时间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挂钟上不同时间的直观理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正确读写整个时间,初步树立时间观念,形成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们一年级组的三位老师不仅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案例,而且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教学。经过实践教学,我有如下感触和反思:

  1。创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在想,如何从一开始就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所以我用课件欣赏了各种各样的手表和音乐,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当学生们看到各种各样的钟表时,他们会发出惊喜的叫声,表现出他们的喜悦。他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进入钟表世界,激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密感,营造进取、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

  2.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全班以游戏为主线,教材编排清晰有趣。充分利用学习辅助工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己拨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并与实践紧密结合。它表明数学来自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自由发言。这样,学生们也有机会互相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伴随着声音和颜色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钟面:1&mdash—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视觉演示。仔细观察钟后,学生们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正方形、长针和短针。因此,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伴随着声音和颜色的变化,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1&mdash—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该课件还演示了分针的旋转如何导致时针的旋转。学生们初步了解,时针每天必须转动两次,以区分几分钟内可以做什么。

  本课程也存在许多不足: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要让学生对钟面、时针、分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在钟表和电子表上读写整个时间,初步树立时间观念,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是简单地再现和积累学生的经验。

  2.由于学生不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活动,在操作过程中不太听从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学生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从动手操作到独立探索再到语言和文学表达。例如,当知道哪一个是时针,哪一个是分针时,学生没有足够的深度来区分,学生没有自由发言的地方,老师也没有代表他人发言的地方。另一个例子:你如何理解现在是8点,命名和拨时钟的方法等等。学生的语言组织存在问题。

  3.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独立探索。让学生猜猜现在几点了。虽然也邀请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但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学生们渴望与小组中的同学交谈,有些甚至在玩耍。结果观察不清楚,沟通效果不好。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们都不能;拔出树苗并鼓励。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将使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4

  《认识钟表》一课是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结合“小胖的一天”的生活情景,这些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供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本事。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每一天你是几时到学校?你明白午时我们几时放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本事。同时也能较好地帮忙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经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当时针指在几,分针指在12时我们就读几时;当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我们就读几时半。经过教学使学生还了解到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能够开时、定时的;钟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

  不足之处: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所以个别学生在认识几时和几时半时会有混淆。还有就是我请学生拨钟时,让他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楚,还有的同学会说,可是动手就好像有困难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本事,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

  钟表是学生每天都有可能会接触的生活必备物,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认整时和半时了,只是有的学生方法很生活化,不够科学,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时间教交给了学生,引领他们去观察钟面的特点,从而总结出认整时的方法,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并且具有一定操作实践性。因此,特别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活动化情境,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好动以及学习的注意力,自觉性差,具体现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并且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如:在新课开始,我用播学生喜欢的歌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歌曲猜一猜:歌中唱的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让学生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认识钟面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钟(课件),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主题图小红早晨7:00起床这一学生熟知的情境,让学生看图,初步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上的时刻。然后在教学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再写出相应的时刻,使学生体会有早上7:00,也有晚上7:00,初步了解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走两圈。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活动化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知识的技能和思想方法,必须在学生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设计活动化情境,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实践,使学生在动口说,动手做,用耳听,用眼看,动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对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是十分有利的,如在认识钟面这一教学活动中,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做钟面模型就积累了一定感性经验,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实物钟面上有些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指一指。再此基础上观察比较,分针、时针形状上由什么区别,最后概括总结,使学生切实认识钟表。

  在认识整时这一环节中,首先设计观察整时钟面的认知活动,观察整钟面时针、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讨论怎么认识整时,并进行归纳整理。随后设计拨钟的活动,通过一系列拨钟活动,如老师拨,学生说;老师说,学生拨;学生说,学生拨。在这些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整个过程学生都主动参与。在活动化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实践,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成为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三、创设游戏化情境,有利于巩固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最佳状态不超过30分。在紧张的新知识学习后,安排巩固练习,教师要在“趣”字上下功夫。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其学习兴趣、爱好得以延伸,整节课都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开火车”,“找朋友”,“猜一猜”,“摘苹果”,“小动物找家”等形式创设游戏化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如本节课练习设计,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分层练习。数学课本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我们应更多地让学生直面数学课本,如:教学小明快乐的一天,重点让同桌互相说说:小明在什么时刻在干什么?学生直面课本做练习,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可及时反馈学习活动的成果。在完成“小明快乐一天”的练习后,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对于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突出练习的优化,除安排单一的训练外,设计了“找朋友”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并体验到参与的乐趣。

  面对新课程,新目标,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愿学,会问,学活,学深,进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应用,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5-24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2-12

《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范文05-11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01-10

《认识钟表》数学教学反思03-24

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02-21

《认识钟表》数学教学反思03-02

关于《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范文05-11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13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