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5 14:32:5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加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1

  加法的简便运算(1)

  教学内容:P20: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115+132+118+85

  =115+85 + 132+85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5、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6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加法的简便运算

  115+132+118+85

  =115+85 + 132+85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第4时 加法的简便运算(2)

  教学内容:P21: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尝试各种算法 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

  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例4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5、⑴独立列式计算;⑵指名板演

  6、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P21做一做1、2

  小结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加法的简便运算(2)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人手一份数字卡片答题卡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6的加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一、邀请小青蛙:复习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习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五、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

  生:植树节。

  师:对呀,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展示课件)。咱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活动?它们一共要植多少棵树?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展示课件)这是我们学校植树的信息。

  ①这次参加植树活动的男生有36名,女生有22名。

  ②男生要植树60课,女生要植树44棵。

  你能算出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一共要植多少棵树吗?

  [评析:在课的开始,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创设了植树节的情境。这样处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景、条件、问题学生都十分熟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一)体验加法的意义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做完的可以同桌交流)。

  生汇报,师板书。

  ①36+22=58(名)22+36=58(名)

  ②60+44=104(棵)44+60=104(棵)

  师:这两个问题都是用加法计算的,谁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要用加法?

  学生说想法。

  师小结:这两道题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还要用到加法来计算,谁来举一个例子。

  一生举例并例式解答。(师板书)

  师:生活中像这样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多不多?说一个给同桌听听。

  [评析: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体会加法的意义。]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时,让学生结合第一组算式说一说,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6+2222+36)

  师:大家看,这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相等。这两个算式可以怎么样?(板书:=)

  师:第二组算式可以怎样写?

  (生答,师板书:60+44=44+60)

  第三组算式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师:大家看,这几个小组总结出了这几道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以后,它们的和不变。你们小组的结论和它们一样吗?谁能再来说一说。

  师:这三组算式都是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和没有变。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数相加,都有这么一个规律呢?谁能来任意说两个数?

  生:38+56。

  师: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板书:

  师:这两个数相加符合这个规律,其余的数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交流,汇报。师板书。

  师:刚才这么多的小组说出了这么多的'算式,哪个小组还愿意把你们的结论告诉同学们?

  师: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发现了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

  学生齐读一遍。

  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

  [评析: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遵循先观察,再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再举例验证,进而发现总结规律,这样一个思路来教学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氛围和谐、活泼、宽松。]

  (三)学习用喜欢的方法表示

  师:刚才是咱们自己发现了加法的这个重要的规律,你能不能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师: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师板书:

  a+b=b+a(师:你能告诉同学们a、b分别表示什么吗?提示学生这两个字母可以是任意的两个数。)

  甲+乙=乙+甲

  △+○=○+△

  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学生齐读一遍(a+b=b+a)。

  [评析: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四)加法的应用

  师:咱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生:验算加法时。

  三、练习

  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又学会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呢?还有更高兴的事情呢。

  (展示课件)你们看,森林王国里的小鸟和小鸭,想和同学们来交朋友,你们愿意吗?不过他们可是有备而来,先看看大家的真本领。怎么样,敢不敢来试一试?

  (课件)一、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试试看吧。

  766+589=589+()

  300+600=()+()

  257+()=474+257

  ()+55=55+420

  a+15=()+()

  ()+65=()+35

  二、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

  270+380=380+270

  b+800=800+b

  三、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写写试试吧。

  25+49+75=()+()+()

  学生写出算式以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哪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在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一道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说说你的想法。

  师:小鸟和小鸭的问题都解决了,它们高兴得不得了,想请同学们参观它们的家园,高兴吗?(课件展示)

  [评析:通过这些题目,既巩固了今天学的新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总评】

  1.这节课真正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真实地呈现给了学生。

  2.真实地体现了学生的思想过程。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交换律表示出来,在他们得出了加法交换律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猴子表示一个加数,用兔子表示另一个加数,这个过程把学生那种真实的童稚的想法完全地表现了出来,他们决不拘限于用字母表示数,而是用哭脸、笑脸、太阳、月亮、颜色来分别,这是我们大人常想不到的。

  3.教给学生探究数学的方法,遵循了这样一条教学主线:那就是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植树生活中发现规律,再引导学生验证这个规律,最后应用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这也是探究数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如果能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那可以说受益终生。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4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本单元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就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重视对口算思路的分析,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2、例题呈现贴近学生生活,设计了坐船出游鸟岛的情境,提出了“两个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和“还能上几人?”等问题,需要学生自己从中寻找条件,列出算式,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由学生在开放的情景图中寻找条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中学习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即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

  3、新教材练习形式多样,活泼有趣。

  二、对学生的分析:

  学生的'基础: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一年级下册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二年级上册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具备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

  口算一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题,实际上是多道口算题的组合,最初学生计算速度会比较慢,而且要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头脑中,再与后面的数相加减,学生容易出错。因此,最初的练习要注意正确,适当的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不强求速度,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让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数学问题,看看大家是否能解决呢?

  1、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8+30= 26+40= 52-10= 37-20=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6+3=

  8+56=

  37-8=

  44-6=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今年春游你们想去那里玩?我们一起看看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准备去哪里?出示主题图认真观察画面,图中提供了那些数学信息?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什么叫“限乘68人”?(不能超过68人)】

  2、有4个班,可以怎样坐船?(学生提出建议,可以两班合乘)如果两个班的同学坐一条船,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3+31 39+32 39+31 39+23 32+31 32+23 【进入第二个环节,在例1的教学中要突出2个要点,一个是利用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口算思路。第二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这么多种方案都合适吗?学生会提出总数不能超过68人,怎样才能知道这些方案是否合适呢?(计算出结果)

  2、独立思考:请你试着口算23+31和32+39的结果,(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小组交流: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全班汇报:

  23+31:

  (1)一个加数先加另一个加数的十位,再加上个位【★】

  ① 23+30=53

  ② 31+20=51

  53+1=54

  51+3=54

  (2)一个加数先加另一个加数的个位,再加上十位

  ①23+1=24

  ② 31+3=34 24+30=54

  34+20=54

  (3)相同数位相加

  ① 3+1=4

  ②20+30=50

  20+30=50

  3+1=4

  50+4=54

  50+4=54 32+39:(口算过程和前面相似,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算法,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2+40=72 72-1=71【★】

  【算法学生能说出几种就是几种,不追求多与全。】

  3、比较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都是加法等。

  不同点:后一道题,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其他几种方案,看看还有哪些方案不合适。(学生根据“限乘68人”以及计算出的得数加以判断。)说说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或者你觉得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渗透择优思想,有★的算法要充分肯定】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通过算式验证,我们的最佳乘船方案通过。可是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并没有听咱们的。他们让二(1)(2)班同乘一条船,板书:23+31=54,指名直接说得数。

  2、出示例2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限乘68人,二(1)(2)班只坐了54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能提出:

  (1)二(3)班还能上多少人?

  (2)二3班还剩多少人?

  3、解决第(1)个问题。

  (1)组织学生列式,板书:68-54=

  (2)同桌互说算法。

  (3)汇报交流,强调对位。

  4、解决第(2)个问题。

  (1)你会列式吗?板书:32-14

  (2)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学生独算,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师板书口算结果32–14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1)竖式

  (2)拆分法,即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如:32-10=22 22-4=18

  (3)拆分凑整。如:32-12=20 20-2=18 。

  5、小结:

  (1)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2)说明:在以后的计算中,可以用你喜欢的算法进行口算。

  6、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口算方法

  (1)今天学的什么?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2)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形式多样

  1、游戏:和小动物交朋友。猜猜小动物后面是几?(猜猜得数的十位上是几?)

  23+35= 8 25+38= 3 33+52= 5 67+18= 5 54-15= 9 54-38= 6 52-24= 8 39-26= 3 2、找错误

  34+23=66(看错数位)

  45+33=75(忘加另一个加数的个位)

  26+57=83(正确)

  68+14=72(个位满十,没有进一)

  3、57+36=93 57-36=21

  从图中你能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吗?说一说(培养学生看图理解的能力)

  4、小小商店,分小组,分角色进行实践,让学生体会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的价值。

  (五)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 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交流意识。

  3、 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情境图,磁扣。

  教学过程:

  (一) 在情境中理解合并

  1、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加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好了,同学们说的都不够准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什么叫做加法。

  2、 出示情境图

  教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丑演员,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合起来就是4个气球。)

  教师:让多名学生反复说,说意思完整的同学,全班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3、 在操作中理解合并

  ① 摆一摆

  教师:你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借助磁扣到前面来演一演吗?(黑板上磁扣演示如下图磁扣面贴彩图)

  ○○○●

  ② 画一画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同学的表演气球图,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合并)。

  教师:你能不能画一幅图把它表示清楚,让别人看明白?

  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

  ○○○●

  教师:这幅图能很好地表示出合并的意思。

  (二) 揭示加法,在算式中理解合并

  教师:把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用加法。(语气加重,重复几遍)。算式是:3+1=4

  板书:3+1=4

  教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读一读:3+1=4)。

  教师:3表示什么意思?(3个红气球,3个磁扣)。

  教师:1表示什么意思?(1个蓝气球,1个磁扣)。

  教师:+你认识吗?表示什么意思?(加号,表示合并)。

  教师:你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3+1=4表示什么意思吗?

  (三) 巩固练习

  1、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课本24页做一做)

  教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多名学生反复说,说意思完整的同学,全班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2+2=4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说清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合并的意思。

  (四) 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了?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加 法

  ○○○● ○○○●

  3 + 1 = 4 读作:3加1等于4

  教学反思: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一、创设情境上星期老师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各年级的借书情况,制成了一张表,看:出示“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年级一本数: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边问边板书:加法) 学生提问题 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一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说明你们都很爱动脑筋。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索计算方法:

  师:要求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应该怎样列算式?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说口算的`方法,以及用拨算珠的方法,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通过拨算珠的方法,强调要在对应的数位上拨算珠,也就是数位要对齐。)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一起回忆竖式计算。

  师: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师: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2、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 1 4 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1、72页《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3.00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14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3、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三)巩固练习

  完成P72做一做1、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2、4题。

  板书设计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算起。

  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里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 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复习看图说3句话,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以下的教学。]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的意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图二式,从观察角度的不同,了解列出不同算式的原因,再初步认识算式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及计算方法。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二式,了解列出两个算式的角度,算式的意义,计算方法和相互联系。]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我们看到 4+2=6,能马上想到2+4=6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身经历,既巩固了得数是6的加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题主要目标是巩固看图说两个加法算式,并会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要学生多说。]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 (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 (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得数是7的加法,课本选用了可爱的小辣椒,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出三句话,观察一下哪些学生会说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为有了得数是6的加法为基础,让学生独立写出2道算式,并说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列出2道算式,并说明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 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跟着我的提示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我可以说是完全放手了,做到了教学过程的由引到放。本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彻底感受到一图二式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 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 1+6=7(看见6+1=7就想到1+6=7) 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设计意图:从图上升到没有图,是一个过度。本题要巩固学生的认知,牢记计算小朋友算得真准,现在呀有个小动物要向我们求救了,瞧,小青蛙要回家,可他不知道哪个水池才是自己的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帮帮小青蛙吗?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课上到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大集中了,用可爱的小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帮助青蛙回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爱心,促进教学效率。]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小结: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其实呀,“6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7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请同学们齐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些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这样有序的记忆,我们就不会有遗漏的了。 [设计意图:书上“想想做做”的5,6两题,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序记忆,记住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而我设计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此目的,还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在快乐中学数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五、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法

  6

  7

  1+5=6 5+1=6 1+6=7 6+1=7

  2+4=6 4+2=6 2+5=7 5+2=7

  3+3=6 3+4=7 4+3=7

  0+6=6 6+0=60+7=7 7+0=7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9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书写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了解加号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强调把两部分和起来用加法。

  教学难点:

  熟练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对暗号)

  5的组成师:我说1,

  生:我对4,1和4合起来是5。

  4、3的组成。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课件)河里有两条小鱼,又游来一条。

  ※1、学生观察,说一说意思(河里有两条小鱼,又游来一条。)一共有几条小鱼?(3条)

  ※2、3条又是怎么来的?(边做手势边说,2条小鱼,又游来1条,合起来是3条。)

  集体做两次指名说自己说同组说。

  3、你能列一个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4、教师讲解:

  像这样把两条鱼和1条鱼合并起来求一共有几条鱼?我们就用加法来计算。

  5、说明加号的写法和读法“+”

  举小手写“—+”

  ※6、说明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提问:2和1分别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学生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出示课件(小猴图)

  1、观察说图意(手势: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合起来求共是多少叫做整体)

  2、列式计算

  3、说算法

  4、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看课件直接说图意列式,说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一)摆小棒(看谁的小手最灵活,和老师一起摆。)

  1、左2右1列一个加法算式

  2+1=3说算式的意思。

  2、左2右2列一个加法算式

  2+2=4说算式的意思。

  3、自己摆,列一个加法算式,说算式的意思。

  (二)课间休息摘苹果游戏。(看谁会举手,趴桌休息。)

  (三)学生独立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51页第一题,看图说清图意(颜色、方位。)部分+部分=整

  体

  2、2+___=5+2+4

  3+____=5+3=4

  3、综合练习(课件展示一幅综合图)

  学生看图说话、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加法

  2+1=3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3、4、5的组成,直接介绍我们要认识新的朋友“加法”。课件中通过两只小花猫在洗脸,(学生用手表示两只小花猫洗脸的动作),课件演示又跑来一只小黑猫和它们一起玩,(学生用手表示一只小黑猫跑来的动作),现在两只手合起来,一共几只猫?(三名学生说图意,其他学生跟着做动作。)学生对于做动作很感兴趣,能够认真听别人答题,还能让自己跟着练习。

  你用什么方法表示把两只小猫与一只小猫和起来呢?(1、手势。2、圈起来。3、括起来。4、用加号。)介绍在2与1中间用加号“+”和起来=3。说说“+”的写法。追问,看看数学家问什么把加号这样写?(横是一部分,竖是另一部分,加号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说说每部分的意思及整个算式的意思,要知道已知放在等号前面,求得问题放在等号后面。练一练中把加法算是的意义进行扩展1、一部分+又来的一部分=整体2、静止的两部分合起来=整体。

  注意点:一年级新生对于理解图意是很困难的,让学生边说图意,边用手势表示合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象记忆,其他学生也做同样的动作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过程。但是学生一同跟做动作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厌烦。学生练习说图意是十分重要的应用题分析练习的开始。一两道题详细分析之后(说图意、列式,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符号的意思,说整个算式的意思。),学生掌握较好就可以说图意、列式,说整个算式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有条理说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算练习

  二、新授

  1、出示图,引导生观察,自己说说图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图意,求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怎样列式?

  2、生边说师边板书:3+2=5

  3、还可以怎样列式?2+3=5

  4、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相同,位置不同相加的结果相同)

  师: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在相加,得数不变。

  5、练习,看谁说的快,说说为什么这么快。

  (1+3=4+1=2+3=1+2=3+1=1+4=3+2=2+1=____)

  6、摆一摆

  左边摆1个图片,右边摆2个图片,请你求出一共有几个图片?

  生动手操作,列式:1+33+1

  7、说一说

  出示图片,同桌相互说图意后独立列式。

  三、游戏:比比谁聪明

  (1)直接写出得数

  2+1=3+2=1+3=1+2=2+3=3+1=______

  (2)看图列式

  生独立列式,个别纠正

  (3)0+5=1+0=4+=4

  (4)说一说,算一算。

  (5)猜一猜,算一算

  小组合作完成,看哪组列出的算式多。

  四、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理解较好,所以加法交换率自然理解。对于说图意,学生理解较好,很少出错。

  第三课时

  设计思想: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减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减法是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并让学生能够根据数的组成进行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几种表达形式(动态飞走,静态划掉等)

  教学重点:

  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教学难点:

  找准原有的总数,即被减数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一)对暗号(数的组成)

  1、4的组成:师“我出2”生:我对2,2和2组成4

  师“我出3”生:我对1,3和1组成4

  2、5的组成

  (二)加法复习(海里有三条鱼,游来了一条鱼,求一共有多少条小鱼)

  1、说图意、列式。

  2、理解一部分+一部分=整体(与减法形成知识逆向迁移)

  二、创设情景:

  1、课件演示:让学生叙述情境(海里有四条鱼,游走了一条鱼)

  2、引导学生提问题:还剩几条鱼?

  3、解决问题

  问:该怎样列式?4—1

  学生答后电脑出示4-1,得几呢?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说一说)

  4、引导:如果没有图,也没有学具你怎样算?(用组成)

  4可以分成1和3,4-1=3

  5、课件:小鸟图

  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算法

  6、书中图: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划一划,算一算

  5-3=4-2=5-4=_____

  2、计算

  比一比,看谁计算最快

  3-2=4-3=5-4=2-1=5-2=4-2=_____

  3、抢答:

  4-1=5-2=_____

  4-3=5-3=____(找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4、开放练习

  3-=14-=3-1=1-1=4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书中题54页

  板书设计:

  减法

  4-1=3

  课后反思:

  从加法的意义进行逆向迁移,学生里可能对比出,现在从整体中又走了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就用减法。进行说图意练习理解减法的意义,效果较好。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10

  学习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习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学习准备:

  主题图挂图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情景图导入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预习提纲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有几种方法。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组同学展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达标测评

  1、填空

  (69+172)+

  ○69+(

  +28)

  300+

  =600+

  A+B=

  +

  +36=25+

  2、P28/做一做

  P31/4、1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11

  设计说明

  由于学生已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及一次进位加法计算的经验基础,因此,本节课采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体现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复习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及一次进位加法引入新课,进而为学生创造探究新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借助298这一加数接近整百数的特殊性,引导学生探索除笔算以外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并通过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关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

  连续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虽然算理不难理解,但计算时还是很容易出错。因此,本节课教学时,关注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设计针对性练习,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验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醒学生计算之后及时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说一说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及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情检测卡中第2题有哪些计算方法。

  方法一笔算。

  方法二口算,先算120+100=220,再算6+1=7,最后算220+7=227。

  方法三笔算时可以不列竖式,因为101接近100,可以写成100+1的形式再进行计算。

  列式:126+101

  =126+100+1

  =226+1

  =227

  3.通过比较以上三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计算题中数的特殊性选择不同算法。

  4.导入新课:通过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及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将要迎接新的挑战,大家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利用旧知引出新知,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这个环节的旧知复习很到位,旧知对新知的牵引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呈现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弄清条件和所求问题。

  (2)根据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出算式:445+298。

  2.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究算法。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各组汇报计算方法。

  方法一笔算。

  方法二利用凑整的方法简算。

  445+298

  =445+300-2

  =745-2

  =743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然后回答问题:①为什么可以用凑整的方法简算?②笔算过程中,你发现这道题和前面我们学过的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①这道加法算式中的298接近300,所以可以用凑整的方法进行简算。

  ②笔算过程中发现这道题不仅个位要向十位进1,十位也要向百位进1,以前我们学过的题中只有一次进位。

  (4)揭示课题: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发现这道题与以前学过的题的不同之处是:个位要向十位进1,十位也要向百位进1。这样的加法,我们叫做连续进位加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5)组织学生讨论: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生:计算连续进位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6)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讨论、比较和总结,我们学会了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学会了可以根据算式中数的特殊性选择其他的计算方法。

  3.加法的验算。

  (1)课件出示:方方学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以后,做了下面两道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做得对吗?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259+68=939597+373=960

  (2)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生1:方方把259+68这道题做错了,因为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方方列竖式时,把百位和十位对齐了,把十位和个位对齐了,所以做错了。

  生2:方方的第二道题也做错了,这是一道连续进位的加法题,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计算9+7时,应该把进位的1加上,方方没有加上进位的1,所以做错了。

  (3)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方方做错的。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45~46页及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45页情境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1= l+2= 3+1= l+3=

  4+l=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 1+5=

  教师: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

  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5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1根小棒,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1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l+5”。

  教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 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5)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7-1=;然后再从7个小圆片中去掉6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7-6=。

  让学生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7-1=6和7-6=1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学习第 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l)屏幕上出示“摆一摆”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摆小棒、摆花、摆三角形的活动。

  教师:图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加法和减法。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①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加法算式的联系。

  ④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师:根据5+2=7和7-2=5,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7-2=5和5+2=7两个算式有联系,如果不摆小棒,想5+2=7可以算出7-2=5。

  3、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3)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的得数吗?怎样算?

  学生:如果不摆学具,我们可以想6的组成:3和3组成6,所以3+3=6。

  教师: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6-3的得数?

  学生:可以去想加法3+3=6算出6-3=3。

  教师:4+2和5+2是不是也可以想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回答后再说一说想数的组成计算这两个算式的过程。

  教师:可以想加法算出6-2、6-4、7-2、7-5的得数吗?

  学生:可以。

  让学生试着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算一算。

  4、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46页“做一做”的练习。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有的学生计算有困难,让他们边摆边算。

  2。 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做第6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3、做第7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交流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小结时注意突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的客观事实,并强调用多种方法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水小数同样适用,并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生: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说,教师板书)生: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师:我们学这些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

  生:学这些运算定律是为了帮助我们进行简便计算。

  师:下面的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3.2+0.5○0.5+3.2(4.7+2.6)+7.4○4.7+(2.6+.4)生:相等,两个小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小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小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的运算定律页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些、我们今天就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4.计算0.6+7.91+3.4+0.09

  师:上面的算式属于什么算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上面是连加算式。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计算出的小数如果末尾有0要去掉。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板演)0.6+7.91+3.4+0.09=8.51+3.4+0.09=11.91+0.09=12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想到其他的计算方法吗?生:整体观察算式发现,如果交换7.91和3.4的位置,这样0.6与3.4、7.91与0.09都可以凑整计算,也就是说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后,再继续使用加法结合律就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些。

  师:你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展示)0.6+7.91+3.4+0.09

  =(0.6+3.4)+7.91+0.09)=4+8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生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得计算简便些。

  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根据算式的特征,灵活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时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在计算时,我们要先观察算式中的数据,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简便算法。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口算进位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愿望,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澄溪小学大队部昨天派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到黄沙调查关于《殡葬改革》问题,四年级去了19人,五年级去了26人,大队辅导员从公交公司包来了一辆48座的大客车,你觉得这些小朋友能坐下吗?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电脑显示大客车,座位数,上车各组人数)

  2、只要算出19+26=?就可以了(教师板书:19+26=)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19+26=?可以怎样计算?有几种不同的算法?请四人小组一起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各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生1:10+20=30 9+6=15 30+15=45

  生2:19+20=39 39+6=45

  生3:9+6=1510+20=30 15+30=45

  生4:19+1=20 20+26=46 46-1=45

  生5:26+10=36 36+9=45

  生6:26+4=30 30+19=45 49-4=45..

  3、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悄悄的和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种方法好?

  4、学生反馈

  5、第二种方法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

  生1:19+26=45想:19+20=39 39+6=45

  6、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下面这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7+2756+3864+28

  (1)学生自己算一算

  (2)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反馈

  (4)抽做得快的学生说说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帮学生导向计算时选择步骤少的计算较快一些。

  7、小结、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怎样口算。

  8、针对练习

  54+38 37+46 68+32 76+18

  28+43 19+75 27+73 44+39

  刚才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学习就学会了好方法解题,这道题会吗?1900+2600=

  (1)自己算一算,再与同桌小朋友交流算法

  (2)反馈

  生1:1900+2600=4500想:19+36=45然后在得数后面加两个0就可以了。

  生2:1900+2600=4500想:19个百加26个百等于45个百,也就是4500。

  生3:1900+2600=4500想:只要算19+26=45后面加两个0就好了。

  (3)为什么加两个0就可以了呢?老师不明白能帮忙解释一下吗?

  生:后面加两个0也就是把这个数看成了整百数,所以是对的。

  10、巩固练习:

  29+5756+3818+36

  290+570 560+380 180+360

  2900+57005600+38001800+3600

  (1)学生先独立计算

  (2)反馈校对

  (3)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生1:第一组题都有数字29、57

  生2:只要算出29+27=86,整百数相加在后面加一个0,整千相加在后面加两个0

  生3:29+57=86想:9+7=16;20+50=70;16+70=86。后面两道题只在86后面加0就行了。

  生4: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也有整百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的加法。

  生5: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想: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整百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的加法想:先把前面的数相加,然后整十数在后面加一个0,整百数在后面加两个0。

  11、归纳、小结。

  三、巩固提高、知识内化

  1、综合练习

  37+28 45+17 3400+3900 56+21

  230+480 67+27 480+20035+75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探索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被减数减小数需要补0的计算方法,应用小数的性质可将计算结果简化(去0)。

  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出示情景图)

  (1)提出加法问题。复习整数加法的要求: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数位上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2)提出减法问题。复习整数减法的要求: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数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 2.揭示新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新内容讲授

  1.认识小数(正确的读小数)。

  2.认识小数各数位名称和计数单位。

  3.课堂探索

  (1)教学例1,出示情景图。

  a.读已知条件,它提了什么问题?

  b.写出算式,想想怎样列竖式计算?(先学生说,再课件展示):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也就对齐了。从最低位算起,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分位前一位是个位)c.带单位写答语。

  (2)教学例2,出示情景图。

  a.读已知条件,它提了什么问题?

  b.写出算式,想想怎样列竖式计算?(先学生说,再课件展示):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也就对齐了。从最低位算起,数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进行计算。 c.带单位写答语。

  (3)师生小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整数的加减法计算非常的相似:

  a.小数点要对齐,也是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b.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c.从最低位算起,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或数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

  (4)试一试

  a.做试一试两道题:

  b.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c.展示学生做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讲怎么做的`。

  d.老师订正,课件展示。

  (5)议一议: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整数的加减法计算非常的相似:

  小数点要对齐,也是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或数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

  4.课堂练习(找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算)

  (1)学生独自计算。

  (2)师生共同订正。

  5.完成数学医院判断题

  6.游戏:准备:同桌两个人,每人在自己本子上写一个比10小的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

  规则:(1)写大数的同学算两数的差,写小数的人算两数的和。并各自把得数记在练习本上。

  (2)玩2次后,再将自己的2次得数相加,总数大的一方获胜。

  三、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加减请注意:小数点.要对齐,加减符号要注意,计算要从低位起,满10进1别大意,借1作10别忘记,小数末尾可添0,得数末尾0舍弃。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加法的教学设计01-18

加法教学设计12-06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3-19

加法教学设计(15篇)04-14

加法教学设计15篇03-31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05-12

5以内加法的教学设计04-27

5以内加法教学设计03-08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