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1 16:31:5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牧童》教学设计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牧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牧童》教学设计14篇

  《牧童》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中,安排有四次钢琴独奏曲的欣赏,《牧童短笛》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次。该曲属标题性音乐,是典型的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是贺绿汀老先生以“牧童短笛”这一农村中常见的生活现象为题材,采用了民族调式中的五声徽调式和民间竹笛的音调,运用复调的手法创作而成,是一首清新、自然、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小品,它也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上参赛并获奖的钢琴作品,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乐曲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吹奏笛子的基础,对钢琴音乐作品也已有所接触。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听辨乐曲情绪、风格及旋律的进行方式(重复、变化、对比)、区分段落,并初步感受复调音乐的美和作品的.意境美,意在让学生积累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他们的音乐分析力、鉴赏力与想象力;2.技能目标: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了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音乐记忆力,扩大音乐视野,确定了两个主题初步哼唱并吹奏作品;3.情感目标:为了使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得以真正的统一,确定了“学会劳动”的主题,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听辨乐曲的情绪、风格及旋律的进行方式(重复、变化、对比),初步哼唱并吹奏作品。为了使学生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积极状态,根据教学要求的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确定了本课的难点为初步了解体会复调音乐的美和作品的意境美。

  六、课前准备。课件、笛子。

  七、教法、学法及过程。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总分总”的欣赏步骤,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感官欣赏到感情欣赏,再过渡到初步的理性欣赏。

  (一)简介钢琴

  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乐器之王”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你知道它是谁吗?你听!(范奏《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呀,钢琴的声音多优美啊!我请三位同学上来摸一摸、敲一敲钢琴键儿。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从而顺利地向新课推进。

  (二)欣赏

  1.初听、自由想象

  先不告诉学生曲名,让他们闭上眼睛,随优美的音乐遐想。

  2.复听,启发想象

  板书曲名及作者。

  (1)故事激趣。讲述《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的小故事。指导学生了解并朗诵诗歌:“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以了解乐曲背景,激发兴趣。

  (2)启发提问。出示问题: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可分几段?情绪如何?通过聆听,你联想到什么?听后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

  3.细听,深入欣赏

  (1)分析欣赏第一部分

  先出示课件,教师再富有表情地讲解:在山清水秀的田野上,小河边,小牧童们骑在牛背上,吹奏着优美动听的曲子,相互应和着,看,连老牛也被陶醉了。(出示主题一)视听结合,听后师生讨论,最后,教师范唱、范奏,指导学生初步哼唱、吹奏第一部分主题。

  (2)分析欣赏第二部分

  师:“那么,第二段音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跟第一段比一比。(范奏)哦,第二段原来是活泼、跳跃的!(板书)(出示课件)你瞧,小牧童们手拉手儿,唱啊、跳啊,他们还下水打起水仗来,连老牛也跟大家一起玩耍呢,多么快活,多么高兴啊!”(出示主题二)对于第二乐段主题,十六分音符和上波音较难,教师通过范唱、范奏指导学生初步进行哼唱吹奏。

  (3)分析欣赏第三部分

  在欣赏第三部分音乐时,教师先提问:“第三段音乐你觉得耳熟吗?跟前面哪一部分重复,但又有什么变化呢?(出示课件)大家听!”(范奏)学生对于“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感到有困难,教师再通过对比范奏,引导同学们找出一、三两段旋律的细微差别(加花),学生们也很快就说出了第三段音乐比第一段音乐更流畅、更欢快。

  通过以上步骤,就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比较鉴赏、感受复调

  《牧童短笛》属于典型的二声部复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应主要采用对比范奏来分散难点、化整为零,从而让学生容易接受。可分三步进行:请大家感受主调音乐,把第一乐段第二声部改作和声伴奏型;再单独感受复调音乐第二声部;然后,请大家仔细听听音乐中的两个声部的配合,并适时富有感情地解说:“大家听,音乐中两个声部好像红花绿叶,相互映衬,一疏一密,好像小牧童们在青山绿水间吹奏着优美动听的曲子,你一句,我一句,忽高忽低,忽远忽近,配合得多么巧妙动听呀!

  (5)终止赏析,体会意境

  对于“初步了解体会作品的意境美”这个难点,已贯穿于重点的解决过程中,最后利用终止赏析加以突破。乐曲的结尾处是渐慢、渐弱,在高音区结束(范奏),小牧童干什么去了呢?我引导学生们再次展开自由想象……虽然乐曲结束了,但学生们还沉浸在乐曲优美的意境中。

  4.再听,加深印象

  教师简介作者及作品获奖情况,结合学校省级课题渗透思想教育,然后复听全曲,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5.总结,感情升华

  在课堂结束前,告诉学生:“贺绿汀爷爷已于1999年4月27日长逝了,我们要永远怀念他,牢记他的作品,我们要向贺爷爷学习,用音乐的眼光、音乐的耳朵去感知生活,学到更多、更美的音乐。”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积极、饱满的情绪,娓娓动听的讲解,优美动人的范唱、范奏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进行积极的思维想象,最终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让音乐真正净化孩子的心灵。

  《牧童》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

  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出示字卡,每组一个词)

  2、生字同学们掌握得很棒,相信课文一定也读得很棒,是吗?老师特别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二、读文品悟

  1、指名分节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们都知道了什么?(读后生自由发表见解)

  2、戴嵩是有名的大画家,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节,看看从哪些地方知道他画的非常好?可以拿出笔勾一勾、画一画。轻声朗读课文。

  生汇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欣赏。(出示)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他的画很受大家的喜欢,画的非常好)

  画的好,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齐读)学生评价、体会出应重读“一”、“就”,你能用句子中的“…一…就…。”说话吗?

  从哪句话能看出戴嵩画画的非常好?(生汇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花着天价购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吗?看画的人都点头称赞,还有人不惜花天价购买,太厉害了!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佩服)指生读。

  3、戴嵩的画不仅画得好,还画得快,你发现了吗?快速阅读第二自然节找一找。

  学生找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完成了。”(出示)

  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引导学生读句子,你能不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呢?

  戴嵩为什么会画的又好又快呢?(生试说)这是因为他平时下得功夫多,所以画画时胸有成竹,因此读时要读得很自信。(指读)

  4、戴嵩的画画的又快又好,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夸他呢?(生自由发挥)

  那看看周围的人是如何夸赞他的吧!请同桌互读3、4自然节,一人做商人,一人做教书先生。还可以加上动作,互相演一演。同桌读后展示读,指导学生读出夸赞的语气。

  5、(1)就在大家赞不绝口的时候,谁来了?(牧童)牧童是做什么的?(放牛、放羊的)请同学们自由阅读5、6自然节。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汇报)

  小牧童是怎么说的?(指导挤、喊)

  (2)这个牧童实在太大胆了,竟敢说有名的画家画错了。以至于人们像听到了炸雷一样,惊呆了。这时大家会怎样想?怎么说呢?

  (引导学生观察图,瞪眼睛表示反对意见的,捋胡须表示赞同的,还有笑,有两种可能)

  (3)戴嵩听了会怎样想?(生想象)那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生找读,指导读出和蔼的.语气)从戴嵩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4)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生找读,牧童是天真的,指导学生读出来)牧童回答的对吗?为什么?如果说画错了的不是牧童,而是你们中的一位,你们会相信吗?为什么牧童的话会使人信服呢?(因为他经常放牛,平时注意观察,对牛的情形非常清楚的)

  (5)如果你发现了大画家的错误,你敢指出吗?为什么?

  (6)戴嵩听完牧童的解释感觉怎样?(理解惭愧)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指导读出惭愧的语气)

  你能学着戴嵩的样子做一做吗?(理解拱手)

  (7)分角色读

  三、深入思考

  (1)现在你能告诉老师你喜欢谁吗?为什么?

  (2)学习伙伴也有意见要发表,读读吧!

  (3)课题这样写合适吗?为什么?

  (4)想对你喜欢的人说点什么吗?

  拓展延伸

  戴嵩由于平时认真观察,刻苦练习,画出《斗牛图》、《归牧图》流传至今,其实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擅画动物的画家,老师收集了几幅题目的作品,想看吗?(展示)

  戴嵩之所以能画出这样传神的作品,都是由于平时认真观察的结果,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像他们一样,细心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说不定将来你们也会出现名扬四海的“大家”呢?有信心吗?

  《牧童》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有一些热情的小词语已经等不及要见你们了,想不想认识他们?

  1、[出示词语](请三位,每人读一排。——齐读词语。)

  2、师:这三个淘气的词语想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敢)戴嵩、称赞、购买。

  师:好样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来介绍一下这位大画家吗?谁能把三个词都用上? 生说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位大画家和一位牧童的故事。板书:画家和牧童(“画家”写得大,“牧童”写得小)。

  师:齐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把“画家”二字写得特别大,“牧童”二字写得特别小呢?

  生:画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

  师:是呀,他们年龄不同。

  生:画家是非常有名的,而牧童只是个普通的放牛小孩。

  师:他们身份不同。

  生:、、、、、、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可就是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却做了一回小牧童的学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5自然段(生读课文)

  2、师:读完了吗?那读出了哪段是写戴嵩正在作画?

  [示句图:戴嵩现场作画图]此时,戴嵩正在画《斗牛图》,只见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看到这情景你想说什么?

  生:戴嵩真不愧是著名的画家。

  师:能你的这种感受送进去,读!

  生:戴嵩画得好快呀!

  师:我注意到了你把“一会儿”重读了,你怎么想到要把它重读了?(生说)

  生:戴嵩真厉害啊!

  师:我听出来了,戴嵩真是一位能干、多才多艺的画家啊!好,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一起读!(齐读)

  3、师:!这幅《斗牛图》很快完成了,围观的人对这幅画是(纷纷夸赞)。现场谁愿意来夸夸它?[活动:扮围观的群众夸这幅画]

  [示句子:“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师:这位商人,你来夸一夸

  生:……

  师:不错。这位大商人,你请!

  生:……(生边读边竖起了大拇指)

  师:果真是绝妙之作啊!(边说也边竖起大拇指)现场有教书先生吗?这位教书先生你来夸一夸吧!

  [示句子:“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生:……

  师:现场还有很多尊贵的客人,还有谁想对戴嵩的画夸赞一番呢?

  生:、、、

  师:你对这画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师:你和教书先生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谁有特别一点的夸奖之词吗?这位你请!

  生:画得太妙了,画得太妙了,不愧是著名的大画家啊!

  师:果然与众不同!这位你来!

  生:画得太好了,简直栩栩如生啊!

  师:你有何高见?

  生:这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啊,画得实在太像了!

  师:这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是课文说的“纷纷夸赞”。

  《牧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够了解大意,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师板书,提问:看板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情?师设疑:“画家和牧童本来没有什么联系,那么在这篇课文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新课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预习情况。要求:看你的同桌课文读熟了吗?生字会认了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字音是否读准确了。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生汇报。

  4、图文对照,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体会他们的语气。

  (师指导朗读人物对话)

  5、图上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对比感悟人物品质(默读思考,再合作交流)生汇报,师板书。

  小结:我们已经体会出了画家非常的谦虚,而牧童又非常的勇敢、实事求是,那么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读的最好。

  7、领悟课文,朗读课文:

  ⑴学习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⑵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人物:画家戴嵩、牧童

  年龄:大人、小孩

  地位:画家、牧童

  生活:画画、放牛

  品质:谦虚、勇敢、实事求是

  《牧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略)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伊索寓言》

  板书,注意“寓”写法。

  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灯片1)

  齐读

  上课之前,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

  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

  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2、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出示幻灯片4)

  hóu 喉 long 咙huāng慌 huǎng 谎guàn贯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 贯”的 笔顺

  (2)指名读生词,正音

  (喉咙 惊慌失措 说谎 一贯

  (3)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3、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

  (二)、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灯片5)——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

  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交流发现。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相机板书:一开始听到牧童的大叫,村民们(板书:闻声赶来),

  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

  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写的精彩。

  交流

  4、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出示幻灯片6)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6、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

  三、迁移学习:

  第十二课还有两则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自由选择一则寓言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7)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抓住重点词,比较狐狸摘葡萄前后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阅读:

  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xx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

  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 村民

  谎话 闻声赶来

  真话 无人前来

  《牧童》教学设计 篇7

  授课时间:

  20xx-5-22

  授课班级:

  二四班

  授课人:

  周春晴

  一、教材分析

  《画家与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排,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本课时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的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十五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去阅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的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收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方法与途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画家的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和牧童的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等实实在在地语文实践活动体会人物品质,让学生有自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五、教学准备

  课件(词句、插图)、《斗牛图》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斗牛图》欣赏图片,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介绍的这幅《斗牛图》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唐朝著名的大画家戴嵩画的。戴嵩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关于这幅《斗牛图》,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板书课题)边板书边提示“牧”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板书:著名)

  (三)、朗读感悟,体会戴嵩的著名

  1、从第一自然段只能怪你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欣赏;

  (2)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称赞;

  (3)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用…一…就…说话)

  2、齐读第一自然段:那他的画技一定高超,课文中有一个描写他现场作画的`句子,赶快找出来读读吧。

  3、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指名读,你为什么读的这么快呀?

  (2)、画得快说明什么?(很熟练)

  (3)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4)这句话里有一组词:一会儿……一会儿,谁能用这组词来说说话?

  4、反复引读这句话。

  戴嵩不愧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所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称赞

  5、人们都称赞什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赶紧找出来读读。

  (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称赞道。

  (3)围观的人都纷纷称赞道。

  (4)找出这三个句子中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夸张、称赞、赞扬)

  (5)一起读这三个词

  (6)一到学生理解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可以重复的感觉。

  6、刚才我们读的是两个人夸戴嵩的,他们是(商人、教书先生),小朋友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一下,现场还会有哪些人?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

  (1)学生自由说

  (2)课文中的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戴嵩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神笔”这样的词来形容这幅画的精美,如果我们也能用上类似的词语,那我们的语言就会更生动。

  7、课件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妙笔生花、出神入化、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指名读词语

  8、选用词语练习说

  9、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这叫?——纷纷夸赞

  (四)、感受戴嵩的虚心,牧童的勇敢

  1、小朋友,面对这活灵活现的画,面对这惟妙惟肖的画,面对这栩栩如生的画,面对这绝妙之作,面对这神来之笔,大家都在不住的啧啧称赞,当人们沉在戴嵩这妙手丹青里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牧童挤进来喊道……

  2、出示句子:“画错了,画错了”指名读

  3、这位先生,听了牧童的话,是怎么想的?这位商人,听了牧童的话,是怎么想的?这位富人,听了牧童的话,又是怎么想的?

  4、正在大家对牧童不屑一顾的时候,戴嵩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大家快速读

  5、6自然段,你想把什么词送给戴嵩?(板书:虚心)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出示句子:

  (1)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的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5、指导朗读

  第一句读完师评价:你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戴嵩;你真虚心呢!你真不愧是大画家,气度不凡呢!

  第二句,理解“拱手,连连拱手”,用动作做一做。

  6、欣赏绝妙之作:(出示斗牛图)配乐

  大画家戴嵩听了牧童的批评后,虚心的接受了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成了这幅名副其实的传世之作——《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皇帝看了这幅画,非常喜欢,同时也被戴嵩的精神所感动在上面题诗一首: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现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7、师小结:

  同学们,一个人能虚心的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正,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更何况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大画家,所以我们说戴嵩非常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小小的牧童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勇敢的指出大画家的错误,(板书:勇敢)我们说,小牧童也同样……了不起。(画箭头)

  8、面对这么了不起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国还有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

  2、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画(课件出示名画)

  3、积累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真实的话永远是最好的。

  同伴研讨发言要点:

  吴芳:周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注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课文时,突出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

  陈思雨: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对于课文中词语的理解,周老师突出重点,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对“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纷纷称赞”、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根据画面进行理解。

  吴遵琴:教师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练,反复体会,达到了教学目的,在让学生观察图画并想象周围人会怎样很到位。

  体会与建议:

  这节课中,周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通过看图片形象感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这个教学环节处理的十分巧妙,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国画的人少之又少,对于这两个专业术语的理解也是个难点,这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巧妙地出示了一幅国画,学生对于画中的“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一目了然,不用老师过多的言语,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理解了这两个词语,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画家戴嵩的技艺高超。此外陈老师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全班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和情感。

  《牧童》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唐代的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画家的从善如流,牧童的大胆率直,是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现的两种品质。而这两种品质都蕴含于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述之中。

  设计理念

  1、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2、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与文本对话。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的内涵,并学会阅读。对于本篇文章,阅读过程让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读带思,以思促读。

  3、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说:“语文课讲得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尤其是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不能作过多的讲解,而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入情悟理。《画家和牧童》是一篇比较容易读懂的课文,所以本节课的整体课堂教学以“读”为主,主要经历“初读—精读—品读—赏读”四个阶段。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蔼、惭、拱”等17个生字,正确书写“抹、商”等12个字。

  2、理解“拱手、绝妙之作、指教”意思。

  3、能熟练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口述这个故事。

  4、体会画家的虚心和牧童的细心。

  教学重点:

  1、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口述这个故事。

  2、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画家的虚心和牧童的细心。

  教学策略:实施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斗牛图的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

  2.学生准备;铅笔字帖,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1、能够正确认读17个生字,会写“抹、商”两个字。

  2、熟练朗读课文。

  3、体会画家的虚心和牧童的细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4课《画家和牧童》(同学们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在黑板上)齐读课题,牧童是干什么的呢?(放牛、放羊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件什么事呢?注意读书的时候,不认识的字对照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检查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抽出准备好的卡片,不是认读的字可以写在黑板上),并指导学生注意停顿。

  3、检查读词语,引导理解“拱手、牛蝇”。(拱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礼节,是左手抱右手。表示感谢的意思。牛蝇是专门叮咬牲畜的苍蝇)

  4、读生字

  提醒学生组词读。读对的跟读。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说一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随学生的发言,板书“斗牛图”“画错啦”)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课件出示《斗牛图》。这就是当时的那幅斗牛图。看看画得怎么样呢?(学生自由发言)请默读,标出人们“称赞”的话。

  看了大画家的斗牛图,围观的人怎么称赞的?把人们称赞的话找出来画上横线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由景生情,这样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效果会更好。】

  2、读出人们“称赞”的话,理解“绝妙之作”。

  (1)读商人的话,体会“绝妙之作”,(“绝妙之作”是说斗牛图画得怎么样?好到什么样呢?看到这样的“绝妙之作”应该怎样称赞?)

  从个别称赞到集体称赞;模仿商人的大腹便便读。

  (师及时表扬读出称赞语气的学生)

  (2)读教书先生的话,理解“画活了”。

  还有谁称赞这幅画了?

  <1>指名读一读。

  <2>读出赞扬的语气,怎么读才能“画活了”?“哎哟,画活了的感觉出来了”“老师听了你读的话感到确实画活了”(个别读得不好的,需加以引导,他读得“画活了吗”谁能读出画活了的感觉?)

  师生共同读书;学生自读;同桌互相学一学教书先生,读一读这句话;大家一起学学教书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

  3、读牧童的话

  就在这时,传来一个炸雷似的声音,是什么声音?谁读一读“炸雷“似的声音?(师适时点拨引导。读出着急的心情。)

  个别读;集体读;加上动作表演读。

  4、读戴嵩的话

  <1>自己读一读,戴嵩这时是怎么说的.?

  <2>大画家是用什么语气说的?课文中是用什么语气说的?(理解“和蔼”)

  个别读;齐读;表演读。读出和蔼的语气。

  5、读牧童的话

  牧童说戴嵩的画哪画错了?(个别读;自读。)

  同桌互相说一说,老师是画家,你是牧童,告诉老师哪儿画错了?(体会牧童急于想把答案告诉画家的心情,所以读得要快。)

  学生自读;加上动作读;指着课件表演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戴嵩的画哪儿画错了?

  【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将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你从牧童指出大画家的错误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板书:细心

  6、读戴嵩的话

  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怎么说的?

  (理解“指教”一般是谁指教谁呢?大人指教小孩),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戴嵩的什么?板书:虚心

  当一下戴嵩,加上动作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

  学生加上动作表演读。同桌互相拱手读一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来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虚心和牧童的细心。】

  四、自由朗读,总结升华

  1、分角色读读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同桌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读书过程中的感受通过表情、动作等有声语言尽情地表达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2、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五、指导写字

  教写“抹、商”(注意写字姿势)

  1、同学们看看“抹”,是什么结构?

  2、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3、和老师一起来书写。

  4、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5、纠正学生写得不规范的或者写错的地方。并让学生再写两遍。

  同样教这个商字,注意:商字应和摘的右边区分开。

  板书设计:

  画家 斗牛图 虚心

  和

  牧童 画错啦 细心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1、复习巩固已经认识的17个生字,完成写字任务。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造句练习。

  4、练习有感情地口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检查读生字(组词读)。

  二、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角色分配:虚心的画家,细心的牧童,围观的人(商人和教书先生),其他的话。

  注意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田字格中12个“我会写”的字并组词。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3、对于书写困难的字,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握笔姿势)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师生评议,老师随机指导。

  5、写得不规范的字,老师加以纠正,并让学生再写两遍。

  五、造句练习。

  1、出示例句:(小黑板)

  2、读一读例句。(注意重读,读中领会)。

  3、口头造句。

  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练习口头说一句话。

  (1)从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中造句,如我一放学就出去站队。

  (2)变换人称造句(这里不需要对学生讲出人称这个概念)。如妈妈一起床就做饭。

  (3)放眼观察,引向大自然。如风筝一飞起来就很高。春天一来到,小草就发芽了。

  【通过口语表达训练,学生将文字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通俗易懂,

  并且通过层层递进式的练习,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为说一大段话积累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做到新课堂上(第四题)。

  5、交流自己造的句子。

  六、练习口述这个故事。

  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表演口述这个故事。(注意:学生说不出来的地方教师可稍做提示)

  【设计意图:课文小节清楚,结构明快,反复地朗读,学生早已琅琅上口,这时要求学生试着口述,学生会非常踊跃地尝试,口述得声情并茂,这时的口述就是对领悟的一种检验。给学生一个舞台,展示自己,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七、语文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身边的小朋友听听。

  《牧童》教学设计 篇9

  一、喜欢画画吗?都知道哪些著名的画家?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描写著名画家戴嵩的故事的课文。

  1、齐读课题:发现了什么?想向老师提个什么问题?(画家和牧童)

  2、是啊,为什么老师要将“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而把“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呢?猜猜看?

  3、究竟老师该不该这样写呢?让我们一起研究完课文,也许我们就找到答案了。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巩固生字书写。(考虑课件)

  四、讲读理解课文。

  1、整体感知,初识人物。

  (1) 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课文再读一遍。要求:把文中出现的人物用 框出来。

  (2)都写了哪些人?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能简单说说为什么吗?

  2、深入探究,研析人物。

  (1)出示戴嵩《斗牛图》:仔细看看图片:你能从图上感觉出什么?

  其实,戴嵩在画这幅《斗牛图》之前还画过一幅呢。那么,他是怎样画第一幅图的呢?读读课文,把描写戴嵩画第一幅《斗牛图》的句子用“ ”勾出来。

  (2)研读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A、练读句子:读出了什么?

  B、怎样读才能突出戴嵩的画技高超?

  C、完成课后说话练习:“一会儿……一会儿……”

  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常常可以说明速度快,做的事儿多。D、再读句子。

  (3)你还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感受到戴嵩的高超画技呢?

  “著名”、“一挂出来就……”“没有不……”“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此时此刻,你想对戴嵩说点什么?

  (4)所以,当《斗牛图》一画成,人们纷纷称赞。

  A、读读三四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些人夸赞这幅画?

  B、选一个人的话反复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这个人要表达的感情?

  C、抽读——评价——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练读。

  (抓“赞扬”“称赞”,突出商人、教书先生的不同身份)

  D、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赞扬?这么多人都在称赞,用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称赞——赞扬——纷纷夸赞)给自己选个角色,“纷纷夸赞”一下吧!

  (5)在此起彼伏的夸赞声中,突然响起了一个“炸雷”般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

  A、自读第五自然段。

  B、这段话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戴嵩:谦虚、和气 牧童:勇敢、细心

  C、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的人物的这些特点的?

  D、选择一个人的`语言,试读:能不能读出他说话时的语气来?

  练读:牧童——“炸雷”:声音洪亮、刺耳、理直气壮;

  戴嵩——和蔼、惭愧。

  练读程序: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练读

  (6)课件出示牧童的第二段话:(以句为单位出现)

  A、牧童说了几句话?标出句序:1、2、3、4

  B、他是怎样一层一层把意思说清楚,让大家口服心服的?

  画错了——为什么——指出错处——反问

  C、你能不能改变这些句子顺序,但要让自己的意思跟牧童的意思一样。

  可能有:4——2——3——1

  1——4——2——3

  2——3——4——1

  2——3——1——4

  3——2——4——1

  ……

  D、小结:从前面的句子练习我们发现,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把它说得清清楚楚。多有意思呀,这就是语文!语言和文字!

  (7)表演读2——6段。

  3、回首拓展,升华主题。

  (1)再出示戴嵩《斗牛图》:听了牧童的话,戴嵩从此认真观察,苦练绘画本领,终于成了画牛大师。看,他画的牛多形象啊!也许,他的成功还得感谢牧童呢?替戴嵩向牧童说几句话。

  (2)向戴嵩说几句心里话。

  (3)课文学完了,我才发现,把“牧童”二字写得小是不对的,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老师应该把“牧童”二字写得跟“画家”一样高大呢?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或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板书: 画 家 和 牧 童

  画技高超 观察仔细

  谦虚 大胆直言

  了不起!

  《牧童》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 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如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

  师:你能背诵一下吗?

  生:能(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袁枚的《所见》 。

  师:你真聪明,你能为我们再背诵一下《所见》吗? (学生朗诵,其余同学会背诵的可以同时背诵)

  师:你背诵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解一下诗意?

  生:能(学生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三、学习歌曲《牧童》

  1.引入新课。

  师:你们朗诵的有关牧童的古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把歌曲唱给你们听,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师用有感情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跳跃,是一首带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学习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师用黄色标记的节奏。

  学生先练习切分节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2.学习歌曲旋律。

  师:首先来学习高声部的旋律(教师指导学生唱高声部的旋律,特别提示要唱准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学习低声部。

  《牧童》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如“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纷纷夸赞、绝妙之作”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仿照课文练习“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画家的有名与牧童的敢于直言、挑战权威。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由画入手,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画,看完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欣赏名家擅长的画)交流自己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家戴嵩在画画时发生的一件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戴”这个字不仅可以作为姓,还当动词用,如:戴眼镜,戴红领巾,戴帽子。在字典中戴是这样解释的(出示字典解释)当我们不知道字的意思是要学会请教字典这个贴身的小老师。

  3、我们还学过这个“带”,这个带在用作动词时很容易和今天学的这个字混淆,这个带可以是:带电脑,带书包,带雨伞。同样都是动词,这个带在字典中的意思是……

  4、选词填空,看看掌握了没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几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想想戴嵩是一个怎样的画家。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理解

  三、由画入手,感受著名

  1、从哪里看出戴嵩非常著名?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抓住“一……就……,没有不,争着,大价钱”等词语体会著名。练习用“一……就……”说句子。

  2、既然是个著名的画家,画画就一定非常好,下面我们欣赏戴嵩的一幅画《斗牛图》。学习“斗”多音字。

  3、你知道这幅画是怎样画的吗?指名读第二段中描写画画过程的句子。“一会儿……一会儿……”练习造句。这里还提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法,是什么呢?“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在图上指出什么是浓墨涂抹,什么是轻笔细描。

  4、这幅画一画成,有些人忍不住要夸夸了,出示商人说的话,指导朗读。你平时有没有称赞过别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5、学习“商”,观察汉字的演变规律学写“商”字。渗透商字的趣味故事,观察汉字书写,教师范写,学生练习,评价交流。

  6、了解了商人的特点,我们再来读读商人称赞戴嵩的话。教书先生是怎么说的呢?出示教书先生的话,指名读。你想不想夸夸这幅画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词,谁能试着用上这些好词来夸夸戴嵩的画。(出示词语,练习说话)

  7、像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称赞,就叫做“纷纷夸赞”,大家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近义词,我们祖国的汉字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们来来读读这三个词。

  四、感受特点

  1、就在大家纷纷夸赞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炸雷一样的声音,“画错啦,画错啦!”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面请快速读一遍第五自然段然后同桌两个分角色读读画家和牧童的话。你同意牧童的观点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2、下面我们就去真正的斗牛场上看看两牛相斗的情形(出示图片)

  3、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学习“惭愧”,指的是心里活动,所以是竖心旁。一个大画家竟然感谢小牧童,看得出戴嵩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虚心的)“拱手”这个动作其实是一个礼节。(简介拱手礼)让我们一起学学戴嵩说说这句话吧!

  五、巩固作业

  1、《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真可谓是

  唐朝有位大画家,

  名叫戴嵩人称赞。

  涂抹细描画技高,

  人们争相来抢购。

  画得斗牛尾巴翘,

  惹得牧童来批评。

  戴嵩听后很惭愧,

  连连拱手谢牧童。

  牧童勇敢了不起,

  戴嵩虚心人佩服!

  2、真是因为这件事,戴嵩又重新观察了两牛相斗的情形,重新画了一幅《斗牛图》,课下用上我们本节课积累的词语,再来夸夸戴嵩的这幅话画。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著名勇敢

  虚心

  《牧童》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认识“戴、价”等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斗牛图》

  2.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生答)这幅图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在他画成这幅图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想知道吗?(想)好,让我们一起走进21课来了解这个小故事。(板题;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一)读文

  1.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多字也不丢字。

  2.检查读文:指名读文,看谁读得准,其余同学跟着默读。

  (二)识字

  过渡:同学们课文读得不错,老师想看看你们对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1.课件出示带音节词语认读:

  ①借助拼音自己在下面练习读一读。

  ②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

  2.去掉音节你们还认识吗?

  ①我们来开火车读字再读词。

  ②男女生接读词语,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3.看,本课的生字宝宝向我们飞来了,快和他们认识一下吧。

  ①我们来分排领读。

  ②小队之间比一比,看谁是最棒的。

  4.这些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老师觉得“戴、翘”两个字记起来有些困难,你有什么好方法吗?(指导用熟字换部件、根据字形来识字),其余的字跟同位说一说。

  5.巩固识字: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师手拿鸭梨图片)每个鸭梨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如果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并且组个词或说句话,那么大鸭梨就归你啦!(生分两批到前面认读,领取鸭梨)

  过渡: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不错,相信再读课文一定会更加流利。

  三、再读感悟

  1.指名读文,看谁读得准确、流利,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课文主要写了画家戴嵩画了一幅画,牧童指出了他的错误,戴嵩接受了。意思对即可)

  3.文中的人物很多,你最喜欢谁?

  课文的哪些句子让你喜欢上了他,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班级交流,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谁?

  ①喜欢牧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勇敢、实事求是)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喜欢画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虚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教师小结:一位是著名的画家,可面对小牧童的指点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恳地向牧童道谢,虚心的美德令人感动;而一位身份贫凡的小牧童面对著名的大画家却能勇敢地指出错误并根据事实加以说明,他的胆量着实让人敬佩。戴嵩也正是接受了牧童的指点才画出了闻名于世的《斗牛图》。

  6.出示《斗牛图》,观察这幅图与书上的图有什么不一样?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围观的人会说些什么?(生答)同学们真有想象力!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反顾整体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不用读旁白,只读人物的话。(教师参与小组指导)

  2.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表演(引导评价)

  五、拓展

  在我国现代的画家中,有不少画家以画动物而闻名,你还知道哪些大画家?他们擅长画什么动物?(生答,出示课件)你们知道得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课下去收集他们的其他作品,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

  《牧童》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材分析及说明】

  1、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形象作用,激发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自然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本堂课我选择用之前学习过的歌曲《牧童》进行导入,引导同学们演唱歌曲牧童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

  2、新课教学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我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再听一遍乐曲)

  (六)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我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的水平。

  《牧童》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信息资料

  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

  (板书:画家牧童)

  2、齐读:

  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

  (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

  (板书:大人,小孩,画画,放牛)

  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回答交流。

  3、教师小结:

  大画家画了《斗牛图》后,小牧童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指出他的错误。大家都呆住了,然而,画家却把小牧童叫到跟前,虚心听取牧童的意见。

  4、认识画家:

  ⑴你了解戴嵩吗?

  ⑵从哪些句子看出他很著名?将句子画下来。

  ⑶(课件出示句子)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⑷练习用一就说话。

  ⑸课件出示我知道中有关戴嵩的内容。

  5、过渡: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斗牛图》是怎样画的呢?

  三、对比感知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画家画画的句子。

  ⑴课件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突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指名读,老师评,学生互评。

  (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⑵边表演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⑶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2、思考:

  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⑴出示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用称赞、赞扬的语气)

  范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生互评。

  ⑵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图上还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谁的眼睛亮:课文里有三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找找看?

  4、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⑴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⑵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练读牧童的话。

  ⑶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

  人们的表情怎样?又会说什么?

  ⑷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5、指导:

  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

  此时,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戴嵩的画错在哪里?

  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老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相机板书:谦虚、勇敢、实事求是)

  2、对比感悟:

  戴嵩和牧童有什么不同?

  3、小结:

  他们年龄不一样,地位不一样,生活不一样,,但是他们具有的优秀品质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那,课题这样写合适吗?

  (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4、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五、拓展延伸: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六、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向我们展示了大画家的谦虚、崇高与伟大,展示了小牧童的率真,敢于挑战权威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牧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牧童》教学设计02-20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03-31

《牧童》教学设计15篇03-03

《牧童》教学设计3篇02-21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模板04-26

《牧童》教学反思05-31

《牧童》教学反思03-06

牧童教学反思04-20

聪明的牧童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