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9 10:11:2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百姓 父亲 带领

  修筑 才能 制伏 挖洞 水势 辛苦 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 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 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 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 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八、板书: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 千辛万苦 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 千山万水 安定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学习新课求学网网

  1、根据布置预习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

  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习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习

  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

  (二选一)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

  升华主题求学网网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

  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

  拓展延伸

  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

  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习《炮手》。(必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 吃尽苦头 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理洪水

  仔细察看

  挖通

  劈开

  被制服

  非常感激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______?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二、朗读感悟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3)把你看到和想到的这个词语所描绘得情景读出来。相机引导想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会担心什么?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_____,雨天,大雨滂沱,会_____——,刮风,被—————下雪,被—————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千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e朗读: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多么坚定阿,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顽强地和洪水进行斗争,这都是为了什么?齐读这小节,一起来感受禹的这份英雄气概。

  (三)感受“三过家门”的无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多么艰难,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在这十三年里,有一件事特别感人,是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

  2.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来填一填故事里的那些数字。

  3.抓住数字想象体会。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没回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了,这一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二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抬脚就能进去阿,可是他却,齐读“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

  讨论感悟: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过“儿子”深化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难道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小结朗读:禹为了治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顾不上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伟大的“舍己为民”精神。这种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动阿,所以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谈。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按照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配乐背诵第三小节。

  三、总结拓展。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无私献身地一心治理洪水,十三年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乱跑,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看看,人们是怎么感激他的

  称他为“大禹”,代代相传

  舜传王位给了禹。

  人们建立纪念馆,塑像等纪念他。

  3、对照着“英雄”的意思,联系大禹治水的精神,说一说,大禹为什么被称作伟大的英雄?

  像大禹这样,_____就是伟大的英雄,我们为有这么英雄的祖先而无比自豪。齐读这个代代相传的名字_____—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9人,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强,不能用恰当的衔接语把故事连贯地讲述出来,所以为了降低难度采用看图填空的形式。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设计了看图想象画面的环节,让学生们有话可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1.有关洪水的课件。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1、听写生字:

  冲倒

  决心

  带领

  治理

  安定

  伟大

  千辛万苦

  无家可归

  2、展示一位同学的听写情况,其他同学自己批改订正。

  二、走进文本

  (一)、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读出洪水的凶猛、百姓的苦难。

  个别读、齐读。

  6、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2、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3、根据画面,想象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

  场景一:第一次过家门场景二:第二次过家门场景三:第三次过家门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为什么课文开头叫他“禹”,最后却叫他“大禹”?

  5、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读出感激和敬佩之情。

  五、全文总结

  试背全文,按照“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

  六、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前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或文字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分组朗读课文。

  3、根据同学围绕课题进行的质疑,从中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原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结果)

  4、回顾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灾难,无家可归,四处逃荒。只有治理好洪水,才能拯救百姓,造福百姓。)

  5、相机出示小黑板板书:严重灾难,四处逃荒。

  二、学习课文

  1、了解了大禹治水的原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对课文的感受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2、出示小黑板,读题目。

  (1)大禹为什么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他治水的方法与父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好在哪里?]

  (3)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结果怎样?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这几个问题,逐个解决(可打破顺序)

  4、根据表格要求填写大禹和父亲治水的方法、结果,进行比较,说出谁的方法好,画出重点词,感受大禹的聪明才智。

  小组讨论填写后,选一个代表调板填写小黑板进行展示。板书:聪明才智

  5、乘势追问:禹在疏通河道的施工中是怎样做的?这样做辛苦吗?找出重点词句读读,感受大禹不辞辛苦的意志。板书:千辛万苦 不辞辛苦

  6、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不入?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指名简介故事,画出重点词,说出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7、随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

  8、读到这里,在你心中,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聪明才智,不辞辛苦,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人。)

  9、齐读第3、4自然段。

  10、大禹在老百姓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治水英雄)他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根据板书归纳。

  (这种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世代传颂吗?)

  11、齐读第5自然段,画出重点词。板书:终于、因此 治水英雄

  三、总结延伸

  1、学习了课文,你对大禹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根据时间情况进行支动安排)

  2、根据板书:“原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并随机指导“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3、总结谈话

  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公而忘私,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古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今有毛泽东为人民谋幸福;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戴明瑞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捐巨资兴办学校,兴建公益事业等等,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何等的高尚啊!是当今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四、拓展作业

  想象洪水退后,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写下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2、相关链接:大禹是谁?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舜命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难。

  3、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4、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5、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6、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洪:左窄右宽,第二笔点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灾: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

  道:笔顺先里后外,“辶”捺要长,“首”略瘦长。

  业:两个竖在竖中线的左右两边。

  7、练一练:巩固多音字识记。

  四、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重点语句:

  (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朗读本段时,语速要缓慢。尤其读“很久很久以前”时,要放慢速度,给人很久远的`感觉;第二句的几个动词要重读。

  (2)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朗读指导:禹为治洪水不辞劳苦,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十三年”“三次”“一次”要读得重一些。

  五、本课小结

  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示例: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古时候洪水的凶猛,以及大禹治水的艰难。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摘苹果:巩固生字识记。

  2、想一想: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核心问题)

  二、品读释疑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要治水?(串珠问题1)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因为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所以必须治水。

  2、默读2—4自然段,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串珠问题2)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要治水。

  3、阅读方法解密:过渡句。

  4、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串珠问题3)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十三年”说明禹离开家乡很久很久,说明他治水决心大。

  从“到处奔走”一词可以看出禹为了治水到处实地考察地形,一心寻求最佳治水方案,很务实的工作态度。

  “三次路过”而“一次也没有进门”可以看出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5、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禹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

  可以看出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6、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巩固动宾搭配。

  ()田地()房屋()教训()生产

  ()猛兽()河道()百姓()洪水

  7、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串珠问题4)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示例:学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了为国家、人民做贡献。

  三、本课小结

  1、本课主旨: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让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赞美了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2、小结: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再次梳理文意,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三过家门而不入》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第一题。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给爸爸妈妈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习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习,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习,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大家都会将学习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四、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五、拓展练习,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习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教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词语搭架,学习概括。

  作为第二课时,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检测词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检测结束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你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借“检测字词”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感受大禹治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加深对治水困难的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其次,抓住描写治水过程的几个动词,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达到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语言渲染,激发想象,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中,在想象洪水的肆虐与无情时,在感受大禹遇到的困难与坚信时,在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纠结与决绝时,我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将抽象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幻化为活生生的生活场面,诱发情感的形成与生发,使学生真正“动情”,进而“情动辞发”,达到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

  4、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任何一篇课文,都只是学习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蓝本。本课教学中,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贯穿始终。紧紧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能力;体会副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关注“怎么写”;多次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缺憾:

  1、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还不够。如果能够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及沿途地理环境特点,对于体会人物形象会有推波助澜之效。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需要我仔细研究和学习。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8

  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指名读词语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

  二、教师导语过渡:

  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悲惨。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

  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

  男生读。

  1、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2、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价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

  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大禹会遇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

  4、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

  5、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

  6、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习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治水中的困难

  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1、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

  2、9条9座(这儿的9并不是9,而是指很多)

  3、教师画图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起?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90公里,90000米!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如果遇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7、指导读句子,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所以读得这么好!

  8、大禹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这个词。板书:千辛万苦

  9、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四、治水中的感人故事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听老师讲一段,里面有很多数字,想想这些数字的意思。

  1、教师配乐讲(13年,10多岁,三次那一段)出示句子

  2、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呢?

  3、把这一段故事连起来念一念,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质疑

  5、指导读句子

  五、治水成果

  经过这13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示一幅图片(风平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

  2、出示词语:治服

  3、人们还用在树上生活,在山洞里躲藏吗,这样的日子就叫:安定的日子。

  4、如果你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位,你会怎么感谢他?

  5、板书:伟大英雄

  6、大禹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记,有人为他建了一个像。

  7、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8、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把课文最后一节齐声朗诵。

  六、识字检查

  这是本节课出现的词语,你们都能读吗?

  治理洪水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决心地形安定。

  七、课后问题

  课文学完了,老师提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

  不急,想好了,课后告诉你们的语文老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9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出示词卡:“千山万水” 指读、齐读。

  3. 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4.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

  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

  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

  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齐答):九条、九座

  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

  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三、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师配乐讲故事。

  2. 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

  3. 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

  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创造地录音欣赏)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四、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制服

  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1)引读。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 ,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

  (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

  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

  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被 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根据提示讲故事。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

  3、学习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难点

  通过“十三年”、“三次”、“一次”等词语,学习大禹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们都是二年级的学生了,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很多的'故事陪伴着我们:作文吧童话故事像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寓言故事像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等等很多形式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我相信学过以后回家讲给爷爷奶奶听,他们一定很高兴。(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过后说一说你从书中得到哪些信息?(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那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那些话或者情节印象深刻?)

  3、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1)联系下文理解“泛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想象,大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人

  (板书:洪水——泛滥,毒蛇猛兽——到处伤人,人们——痛苦极了!)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抓住“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开头通常用的方法。注意语气。

  4、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1)强调生字词“灾难”,联系上下文,理解灾难的意思。

  (2)学生说一说,谁在治水?用的什么方法?用了多长时间?结果怎么样?

  (3)用“继续”造句。

  5、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纠正学生读音,找出“十三年”、“三次”、“一次”,把这些词语重读,学生试着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2)教师提问: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品质。

  (4)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十三年”、“到处奔走”、“三次”、“一次”讲故事。

  6、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结合插图对照课文,你想说什么?说一说,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7、教师范读洪水退了,让学生总结:

  洪水——退了,毒蛇猛兽——驱赶走了,人们——安居乐业

  8、为什么禹被称为大禹?

  我们知道大部分神话故事中的人和事都有虚构成分,但禹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也确实帮助人们脱离了洪水的折磨,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的事迹编写成故事代代相传,这也证明了禹在人们心中的伟大,所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大禹”。

  五、课堂小结

  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滚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长听;推荐阅读《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羿射日》

  七、板书设计

  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难"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本课所学内容,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学讲故事。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出示课题

  1.观看《大禹治水》动画视频,思考:动画片的主人公是谁?他干什么事情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大禹,板书课题,学生理解课题,明白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由故事引出洪字,并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指读生字,相互正音。

  3.小老师领读生字。

  4.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相机指导书写:灾、难)

  ③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

  (2)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查字典理解“驱”的含义。

  (3)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①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习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②指名读,及时正音,并给多音字组词。

  ③指名选合适的多音字词语填入句子。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说说从画而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1)出示"泛滥、淹没、冲毁、伤害",连起来说说洪水泛滥的情景。

  (2)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表现出人们的痛苦。

  (3)再读课文∶展开想象,满怀同情地齐读本段。

  (4)用一句话说说这一段的内容。(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一说∶鲧怎么治水?结果怎样?

  2.指名朗读鲧治水的方法。

  (1)看图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结果怎样。

  (2)练习用"继续"说一句话。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引导∶鲧的儿子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2.出示语段,指名填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年。这()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体会"治水时间之长、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

  (1)创境朗读∶禹治水十三年,没回过一次家,传说禹的儿子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如果你就是那个十三年没有见过父亲的孩子,心中得有多么想念父亲。

  (2)练习朗读∶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明白了。

  (3)教师介绍∶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课文用了一个词——"到处奔走"。

  (4)创设情境,体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有感情朗读,并练习说话:十三年里,禹多次经过家门,难道他就不想念亲人吗?第一次路过家门,他多想回家看一看新婚的妻子,可是……(学生朗读)第二次路过家门,他多想回家看一看刚出生的儿子,可是……(学生朗读)第三次路过家门,孩子在门口拉着他,假如你是大禹,你会说些什么?

  (5)说一说∶读到这里,你最想用哪个词赞美禹?

  六、讲述故事

  过渡∶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1.回顾本节课已学部分,借助板书,学习抓住关键词讲述故事的方法,同桌合作讲述前三段内容。

  2.展示,相机评价。

  七、推荐阅读

  1.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建议课后找来读一读。

  2.小结:题目中包含主人公和做的事情,可见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八、作业

  1.试着讲一讲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完。

  2.再读一个神话故事,并讲给家人听。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3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理解“无家可归、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

  3 、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多份资料的引入,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重点

  第二、三自然段。

  课前准备:

  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之害”、“鲧和禹的治水方法”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授第三小节“三过家门而不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指读课题:大禹治水)谁来读好课题?(两生读)

  评:你读的音很准。你读得很有气势。

  2、师:看,“治”可是一个生字,课文里除了治水,还用它组了哪个词?(生:治理)。谁能用它说一句话?(生:大禹治理洪水。评:对,这就是这篇课文讲的主要内容)记得吗?还有一个生字,也读zhì。出示“制”这是什么制?(生制服的制)你能用制服说一句话吗?(生:洪水被制服了。评:对,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果。)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活学活用的小能手。大禹治水这篇课文就是讲了大禹通过———治理——洪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的故事。)(引导学生一起说)

  3、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听故事,课文的第三小节,就给咱们讲了一个故事,去仔细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快想慢,想高声想轻声,想多读几遍都行。完全读好举起小手。

  4、师:读好了,那赵老师就出个题来考考你,看你有没有用心读。(多媒体出示“填空”)(生做)这位小朋友呀,读得认真,记得也很清楚,谁能给咱们读好这个小故事呢?

  师相机评:嗯,13年多长呀,4千7百多天哪,你的读让我感觉时间还不长。你再试试。哎?是几次路过家门?你再读读。谁能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另一生读)

  5、师:禹的儿子十多岁了,引接读————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是你,一天两天不见爸爸,也许不怎么样,但是十多年呐,谁来读好这一句?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会有哪些疑问?(生谈)对呀,禹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想什么呢?赵老师把这个小故事带给大家,取出第一份资料,静心听————

  (播放配乐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6、师:听了故事,你觉得大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谁?(生:为了百姓,舍小家为大家。)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什么?(生:为了治理洪水)对,因为禹是深知洪水的厉害的呀。去读读课文第一小节,你觉得这洪水怎么样?

  二、体验学习第一小节,交流洪水资料

  1、师:你读到了怎样的洪水?(生谈:可怕的洪水,凶猛的洪水。)你来读一读。

  评:这洪水还不够凶猛。多么凶猛的洪水呀,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滔滔)还有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评: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这场洪水到底有多可怕,取出第二份学习资料,我们轻声跟着录音去体会。(放录音)

  2、师:听了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谈)

  评:对,洪水使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无处可去,这就叫————“无家可归”太惨了。想象当时的情境,咱们一起读好这一节。(齐读第一小节)

  3、师:所以,禹下决心———引接读。谁来为禹下这个决心?(生读)

  三、读学课文第二小节,拓展两代人治水故事

  1、师:这决心是下了。但制服洪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读故事,老师就再给你们引入一个故事,拿出第三份学习资料,禹的父亲鲧也治理过洪水,结果怎么样了呢?去轻声读读这个故事。(生读故事)

  2、师:这个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谈: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他用的是“堵”的办法。禹反复察看水流和地形,禹用的是“疏”的办法。最后,禹成功了。等)

  3、师:小朋友们,禹的父亲因治水不利而被杀后,他更坚定了自己治水的决心。但治水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其间,他吃了多少苦啊!自己去大声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再告诉老师,禹是如何想出“疏”的办法的?(生自由大声读文)

  4、生交流:他仔细查看水流和地形。师: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第一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禹吃的苦多吗?(多)哪个词读出来?走过的山山水水多吗?(多)哪个词读出来?你还能说出几个吗?(生谈:千言万语、千军万马、千丝万缕、千头万绪_____)

  师:各种各样的苦都尝了,就叫———“吃尽了”,各种各样的路都走了,就叫———“走遍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生读)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儿,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据说,禹戴着草帽,拿着铁锹,亲自察看水流和地形,累得把小腿上的毛都磨光了呢!他吃的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咱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就是这样,禹才通过反复实验,想到了“疏”的办法。于是,他带领———(引接齐读第二句)

  第二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谁想来读?(一生读)评:挖的河还不多,一条两条。挖的河真多,谁还想来试试?(再一生读)老师再讲一个故事:相传,禹在治理洪水时,经常要夜宿山野,他总是和百姓同吃同睡,要挖河劈山时,他总是走在最前面。从这儿,你觉得大禹怎么样?生谈。禹和百姓一起干活。老师送你一个词“身先士卒”,起个带头作用。

  5、禹和父亲两代人治水,一成一败。归根到底是方法的原因。那么,你来看看这两句话能不能互相换一换呢?(投影出示两句话)

  生谈:不能换。要先察看水流和地形,再想到用“疏”的办法,去挖河、劈山。

  6、师:你说得太好了,像大禹一样,是个充满智慧的人。让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小节,再次感受一下禹治理洪水的不易。(生齐读)只有这样,大禹才把这滔滔的洪水给————引说“制服了”。(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引接读最后一节。

  四、体会读文最后一小节,拓展韩国励志故事

  1、师:洪水被制服了,听,老师带来一段音乐(放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谈)百姓在唱呀跳呀。老百姓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人们杀猪宰羊庆祝胜利。人们感谢大禹_____等等。

  师:在大街上邻居遇到一起说—————父亲对儿子说———人们遇到大禹说————

  2、师:人人都敬仰禹,人人都佩服他,所以,他就是我们的“伟大英雄”(板书)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激之情,读好这一句。

  师:于是,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儿子长大了又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这就叫————“代代相传”。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大禹)小朋友们,课文前面都称他为禹,为什么课文最后叫他“大禹”呢?(生谈:因为他伟大,因为他的贡献大———)小朋友们,其实,为治理洪水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是英雄,我们不妨叫他们“无名英雄”。

  3、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听了许多故事,快要结束了,赵老师都有些舍不得离开你们了。最后,再请你们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吧!(放“大长今”的音乐)这就是2006年的热插剧“大长今”,老师也找来了这位韩国姑娘的故事,她就是“长今”,她的名字前也加了个大字。有兴趣的同学去读读她的励志故事。

  4、师:这种能“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人,中国有,外国有,古代有,现代也有。课后,老师推荐小朋友再去读两则“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相信你,同样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治理制服

  伟大英雄

  无名英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习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习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图1、2: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布置作业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6-02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2-01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3-05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8篇03-28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0篇)04-28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02-1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08-2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02-16

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大禹治水》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