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
1、教师:歌曲《童年》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教师播放《童年》的音乐。
(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情)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有一个台湾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后来又去了台湾,她把自己在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叫做《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出版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3、生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合作交流
(一)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讨论总结。
(二)1、生自由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开火车,一人读一自然段。教师及时正因。)
3、交流自读成果,体味童年的往事:
(以提问的形式展开)
4、再读课文。
童年的林海音什么都要问一问。刚才大家一起了解了作者童年的往事,大家觉得是不是很有意思?那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5、小结。
第二课时
三、品读体验
上节课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骆驼咀嚼”
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②“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③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④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⑤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想象驼铃用处”
①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②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③“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①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②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追问骆驼去处”
①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②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缠着大人追问却又常被敷衍的经历都不陌生。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当时的“我”还会问什么,在尽情提问中不知不觉地更接近了文中的主人公。)
③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④分角色感情朗读。
四、巩固延伸
(一)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再次响起《童年》)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二)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
课堂作业
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象驼铃用处(5—9)
追问骆驼去处(11—14)
教学反思
教学时,要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充分品读、圈画、想象、体会、交流,笑谈趣事之趣,品无无奈和伤感。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优质、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贪图语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视频文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1、导入,走进童年的记忆:
师: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生答,老师做恰当的评价。
师: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一个人,一个玩具,一件事情,甚至一座房子,都能够唤起我们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有一个台湾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后来又去了台湾,她把在自己在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叫作《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先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解题激趣: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做恰当的评价及引导。
师:这一群小孩子中也许就有文章的作者林海音。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也是林海音女士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响着悦耳的铜铃声。这一幅画面成为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的心头”。那么当作者的脑海中无数次地浮现出这一画面的时候,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章。
二、充分自读,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1、生读文,掌握字词。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3、交流:
体味童年的往事。
师:作者的心头又浮现出哪些童年的往事?
生自由回答。
4、再读课文:
师:是啊,童年的林海音什么都要问一问。刚才大家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大家是不是觉得都很有意思?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生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初步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童年生活,今天,让我们再次走入她的童年,走入她的《城南旧事》,走进她的《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师板书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
生齐读课题。
二、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师:在这篇文章中有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品读句子:
出示课件: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生读。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
师:林海音当时看到的骆驼是怎样咀嚼草料的呢?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现在就站在骆驼的面前,你正在看骆驼是怎样咀嚼草料的。请闭上眼睛,老师把这段文字读一读,你想象骆驼的样子,想象骆驼在咀嚼的时候,牙齿是怎样在动的。
师朗读“我站在骆驼的面前……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一段文字。
交流:
师:同学们,你的牙齿动起来了吗?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答
生观看视频。
师: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
生齐答:骆驼。
师: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那头骆驼,所以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了。这一切让童年的林海音都看得呆了。可是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见过骆驼,老师就觉得看骆驼咀嚼没什么意思,挺平常的事儿嘛!
生答师引导。
师:各种原因使得已是成年的我对这种事情已经不感兴趣了,尽管我也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林海音女士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比老师的年龄还要大十几岁,你觉得她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
生齐答:不会。
师: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写到:“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请读一读这段文字。
出示下列文字,生齐读,课件出示: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讨论铃铛的问题”:
师:童年的往事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还有哪些事你还会觉得有意思?
生答“她和爸爸争论铃铛的用途”。
师: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
师:爸爸的见解是理性的,而童年的林海音想法是天真的,是充满诗意的。现在你们就是林海音,我是爸爸,让我们共同来再现当时父女两人的对话吧!
师生对读这段对话。
师:同学们,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回答?
生回答。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任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话。
教法
情景教学,知道学生品读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组织学生讨论。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想象画面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2.(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谁来读读课题?你发现这课题跟我们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
3.再指名读课题,读着课题,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4.我们一起把这美的画面读出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画面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的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哪些画面和场景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正音。(重点:“嚼”的两种读音,“卸”的字形)
3.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哪几个场景.
4.读了课文,你认为作者拥有怎样的童年?
三、小结,完成作业
1.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生字抄写本。
第二课时
一、导读——回顾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
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二、批注——感悟画面
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批注。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疑问等。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
学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注:看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注:小作者为什么这样?)
(1)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
预想:样子——丑、长、安静;动作——磨来磨去、冒、沾;呆
(2)由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天真幼稚的小傻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谈驼铃
(1)议一议:对于驼铃的作用,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欢哪种看法?
(2)文中多处写到驼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这三句话都是写到驼铃声,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
(第二处“更清脆”与第一处的“铛、铛、铛”比较;第三处是作者记忆中的驼铃,由模糊到渐渐清晰,所以是“缓缓”的'。)
②这驼铃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
点评: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作者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
问去处
(1)“谁?”问得莫名其妙,一门心思想着骆驼。
(2)“总是问,总是问”夏天,我还可能问哪些关于骆驼的事?
想剪骆毛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注: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注:多着急呀!)因为太不整齐了。(注:幼稚,在作者心中骆驼象人一样需要理发)
点评:作者的想法多么天真可笑,你的童年里也一定有类似的奇思妙想吧?谁愿意说说?这些事与作者想给骆驼剪毛、理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悟情——留恋画面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贴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骆驼)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代表作者的童年;代表作者的故乡;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引导学习表达眷恋童年,思念故乡的语句。)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1)读一读,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预想: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式节奏感强,突出时间过得快;童年留不住,一去不还,表达对童年的眷恋之情,透着淡淡的伤感。
(2)朗读抒情
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我真想把它永远留住,真希望它能象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它能象骆驼队一样可以再回来,可是它却一去不还啊!我怎能不为之伤感!(引读)
唉!童年一去不还了!就在这叹息声中我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驼铃声,时光虽然逝去,可是故乡依旧在,那是一份绵长的思念啊!(引读)
2.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不是,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出示图片配音乐)
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出示书图片)
3.品悟最后一段(1)齐读——教师范读
(2)你想怀着怎样的情感读这段?(指名读2人)
(怀念、回味、感伤与幸福交织在一起。)
(3)齐读
四、师总结
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会有更多的同学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我们也可以象林海音那样记录童年故事,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课后希望大家读一读林海音的这本《城南旧事》,这是本散发着淡淡温暖的书,英子的坚强面对一切,让我们感动;这是一本以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大千世界里的悲欢离合,并没有加上几十年后的林海音的感受;这本书只是讲述了老北京所发生的一件件小事,虽然朴素,却震撼人心。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
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想象驼铃的用处
想替骆驼剪毛(回忆——难忘)
追问骆驼的去处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歌曲《送别》
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A.“学骆驼咀嚼”
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②“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③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④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⑤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想象驼铃用处”
①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②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③“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体会感情。
领悟作者围绕骆驼回忆童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体会感情。
领悟作者围绕骆驼回忆童年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和《城南旧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回忆课文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
二、品读课文,回忆童年。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体会学骆驼咀嚼和骆驼系铃铛的美好想象。用笔画出给自己印象深的词语和句子,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学骆驼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预设1: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作者是怎样描写骆驼的?她为什么能把骆驼写的那么传神?
观察仔细,描写生动。呆字我看得很投入。感受作者的天真幼稚。
感情朗读,出示视频学生看骆驼咀嚼,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
填空朗读,练习背诵。
预设2:交流骆驼系铃铛的美好想象一部分。
同学们,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回答?
抓我的'问题和爸爸的回答,体会爸爸的笑。
从爸爸的笑中你体会到什么?
练习想象说话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5、自学后两件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为什么会有想帮骆驼剪毛的想法?
从我追问骆驼的去向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练习填空。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作业,课件出示。
1.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2.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骆驼系铃铛的想象淡淡的伤感
想帮骆驼剪毛浓浓的怀念
追问骆驼去向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篇6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设计理念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歌曲《送别》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
(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三.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
提问上节课内容。结合板书
看、骆、驼、咀、嚼
关、于、铃、铛
替、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队
二、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1.作者是怎样描写骆驼咀嚼的?
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画出最有意思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1,观察仔细
2,我喜欢骆驼
3,看得很投入
请个别学生带这种喜欢的感情阅读本段。
2.总结学法:板书
读--画,写--朗读
3,请大家依照这种方法,分组学习下面的部分(提生说,读句子,品感情,朗读
三、学习最后两段课文,体会怀念之情
师过度句: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着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过度句:是啊!不光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做了”当作者已是人到中年,当她已是人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在一起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在这一段文字的后面。
师总结:所有从前做的傻事都不会做了,所有童年时非常幼稚的想法都不会再有了,那满脑子的问题现在也不会再问了。现在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心里掠过一丝淡淡的感伤。在这淡淡的感伤的背后,我们更多的感受到了什么?
对童年的留恋,怀念(板书)
四、老师范读,学生品读。
五、感受作者的忧伤,欣赏歌曲《送别》
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作者那对童年的怀之情吧!请欣赏《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01-22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5篇04-02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8篇01-22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04-08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12-30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03-09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09-19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14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