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板书:童年。
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时因为童年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
(二)板书:发现。
课文中的“我”因什么现象而去探索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7课《童年的发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指名分节读通课文。
(二)小组检查读课文,边读边思: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交流: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
(在我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而且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①随机理解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
②理解“几乎、似乎”在文中的含义,并且试着说一句话。
③指导阅读课文地一节。教师引读。学生自己读,齐读。
④仿照课文样子,找句式先说后写。
我对 是那样 ,只要 ,就
我的 是那样 ,那样 ,似乎 ,就能
(四)交流: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三、回顾小结
课文中我对每天夜里做梦飞翔感到迷惑不解,从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的词语二遍。
3、搜集资料:瓦特、牛顿、爱迪生等几位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有什么?他们是怎么取得这些重大发现的?
童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拓展阅读:《童年的发现》课文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竞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吉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童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拳、调、羹、邦、献、憋、制”,会写6个生字“粒、睡、拳、调、献、制”,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学习生字。
认读字学习字音,理解字义;会写的生字让学生从音、形、义几方面讲一讲。
音的重点:“拳”:三拼音节;“调”:多音字;“制”:整体认读音节。
形的重点:“拳、制、睡”。第一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后两个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板书:玩具小熊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板书:要当不想当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回答,概括本段内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教师引读: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大的是(原来的',玻璃做的);小的是(用一粒纽扣代替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三)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非常亲密)
2、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哪个词语最能感受到“我”和小熊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板书:形影不离
3、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再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和小熊的形影不离,用直线画出来。
5、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齐读,读出“我”和小熊关系亲密的语气。
6、小组讨论:还有哪些词语写出了“我”和小熊之间的亲密关系。
学生汇报。板书:一心一意真正的朋友
7、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些语句的体会。
教师总结:我和小熊就是这样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甚至为了他,把命献出来都舍得。带着这份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四)学习4、5自然段。
齐读第4、5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五、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出示幻灯片):比较句子,哪一句的效果好?好在哪里?
(1)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2)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
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六、布置作业
略
七、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我”形影不离(小熊图)
想当珍惜
不再想当关爱
童年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回味、交流童年哪些影响深刻的往事。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唤起对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追忆和珍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指导学生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条理清晰的说出、写出童年难忘的事情。力求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难忘,要求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材分析:
1、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内容是写童年的故事,题目不限,学生只要写童年生活的内容就可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将教学重点设为通过听歌、观看童年图片,引导学生从记忆的仓库中挖掘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事件加以生动的描绘,学会表达真挚的情感。但中心要突出,并能根据所表达的中心恰当选材条,理清晰表达自己意思。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用多种形式写作,并能修改自己的文章。
2、七年级学生已有了四年的习作基础,在小学四年习作练习中,学生已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积
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小学习作,学生主要通过记叙的方式,来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同时,学生已经养成修改自己习作与他人主动交换修改的习惯。
七年级,学生再写童年故事,应该说是比较熟悉,无论选材还是构思,问题都不应很大。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选材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所写之事都是泛泛而过,不能突出童年往事有趣、难忘;或者学生作文又将小学时所写的诸如“第一次×××”再来一遍,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所以本次写作我将通过16幅童年生活的典型图片,唤起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追忆和珍视,力求学生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童年如一首优美的小诗,童年似一幅美丽的画卷。虽然我们已上七年级,将渐渐远离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漫长而短暂的儿时岁月却永远令我们难忘,它承载着我们永远难以忘却的欢乐与忧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童年,再次回味童年的那些有趣的事儿。(幻灯1出示题目:童年的那些事儿)
(二) 回味童年:用简单的词语说出对童年的印象。
(出示幻灯2): 说到“童年”,你想到哪些词语?
(学生说出对童年的印象的词语,如:快乐淘气天真 任性顽皮 可笑 无忧无虑 ?? )
童年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 ——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板书设计:
1、 童年的泥巴
总写 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童年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要求学有目标
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生:作者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3、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7、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五、总结交流开放拓展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师: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六、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童年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然后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胚胎、痴迷、绞尽脑汁”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默读、想象、概括小标题等方式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
3.通过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科学家的例子,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俄国作家,他的名字叫:费奥多罗夫。板书:费奥多罗夫。指读。
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天真烂漫、多姿多彩。在他童年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
板书:童年的发现。齐读。
2、看着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小结板书: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
二、初读。学习“我发现了什么”。
1、打开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章挺长的,快速标上自然段序号,共19自然段。
2、这么长的文章怎么读好呢?可以采用默读,也可以轻声地、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后,想想:
(1)我发现了什么?用“——”画出来。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做上记号。
3、交流:
(1)我发现了什么?(指读第一句,板书:胚胎发育的规律。)
读词:胚胎。
你知道什么是胚胎吗?(指读注释)
谁能讲得简单明白些?(其实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2)课文中有一段话比较具体地描述了我所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你能找到吗?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指名读。这就是我的发现。那年我才九岁,所以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自豪。——带着这份高兴和自豪读读我的发现。
(3)关于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其实有位叫达尔文的科学家专门进行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个观点,你能找到这句话吗?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指名读——齐读。
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竟是如此的相似,怪不得我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自豪呢!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瞧,我们已经读懂了“我的发现”是什么了,这个问号应该可以擦去了吧。
三、再读。学习“我是怎样发现的”。
1、那么我又是怎样发现的呢?先快速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3—13)
2、认真默读3—13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非常简单地说说发现的过程吗?
(1)自由说——指名说后,随机板书:梦中飞行老师想
(2)我们能把这个发现的过程读成如“梦中飞行”这样的几个词语吗?
(3)交流,完成板书: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4)谁能看着板书把这个过程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5)这就是“发现的过程”。这个问号也应该可以擦去了吧。
四、精读。读懂“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浮现在了你的脑海里?请你再次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chéng)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一下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2、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好好感受一下。
在梦中我是多么的——自由、开心、高兴、惊奇……
3、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这段话。
4、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出现在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充满幻想)
5、齐读,感受这份奇妙的幻想。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fù),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qǐ)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lǚ)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1、同桌读读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急切,打破沙锅问到底,喜欢刨根问底)
2、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指名板书: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jiǎo)尽脑汁(zhī)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渴望”——非常希望弄明白。
2、、“痴迷”——哪里看出他的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是呀,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在田野里抓到一只青蛙,我就会——
以至于看到猴子,我就会——
3、教师领读:我就这样绞尽脑汁地想,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
4、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五、回文总结。
1、正因为我是一个敢于大胆提问、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大胆想像的孩子,所以——齐读第一自然段。
2、如果我们也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我们也会有新的发现。
3、作者童年的发现有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我总是只在课后感叹:为什么又白白走了一遭?循规蹈矩、一板一眼——不灵动的课;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不深入的课;平均施力,轻描淡写——不出彩的课,这些顽症总在我的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如何克服?“痛定思痛”,暂且先明确以下这一点为努力方向,尽力改正:在目标引领下,务必要有选择地对精彩语断进行重锤敲打,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言训练的层次感。
其实,聆听各位指导老师的点评后,细究文本,《童年的发现》一课还是有许多语言训练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如第13自然段关于发现内容的具体描述:“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目标定位只是“了解‘我的发现’的具体内容,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因此,教学过程极其简单。而细读此段,正如郭老师和周老师所言,抓住“推算”一词,让学生具体说说“我是怎样进行推算的”,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所理解的胚胎发育的过程,而且一个善于思考、敢于大胆想象的小男孩形象也浮于眼前。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刚才同学们的具体描述都写于文中和文本中只用“推算”一词进行高度概括的写法的不同,习得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又如5—11自然段的对话描述,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qǐ)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lǚ)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张老师指出这一对话的特点是“我”的三个问题之间互有联系,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因此只要读好了这段对话,一个“刨根问底”的小男孩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郭老师提及的第3自然段也是值得细细推敲的一个典型语段。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chéng)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鉴老师们的建议,对此环节作一重新设计:
1、轻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飞行”意思的词语画出来。(学生读书,边读边画词语。)
交流画了哪些词语?(轻轻跃起、飞向空中、滑翔、盘旋)读词。
2、把这些表示多姿多彩的飞行方式的词语放入句子中再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抓住“轻盈、运转自如、舒展”等词读出飞行时的随心所欲、自由快乐。
3、老师也来读读这段文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感受那梦中飞行的无拘无束和兴奋惊奇)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4、不仅“我”会在梦中飞行,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画出这个词语,说说飞腾是一种怎样的飞行?小伙伴在梦中飞腾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自由练说——指名说。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5、多么快乐的一群孩子!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我”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充满幻想)
这一设计可能不够完善,但我想努力地试着通过读书、画词、想像、朗读、练说等语言实践,一层一层地进行语言训练,让教学更富有层次感,让言语习得变得更加厚实、有实效。
文本总有其精彩之处,对此进行重锤敲打,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我们的课堂方能有些亮堂。
童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印象深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内容真实,体现个性化。
3.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重点:
把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教学难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说,引出课题。
师:(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师:这首歌好听吗?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生:好听,这首歌的名字叫《童年》(板书)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童年,那你们知道童年是指哪一段时间吗?
生:三岁、五岁????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其实从你呀呀学语开始,再到你蹒跚走路以至于上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以前,这一段时光都是童年。
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同学的记忆中,你的童年一定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吧,相机为你们记录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还记得那一年的事吗?
预设:生(这是去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流动科技馆的事)不错,还有呢?生(记得这是上学期的一节美术课,美术老师有事没来给我们上课,是老师您带我们上的一节彩泥手工课,我们玩的可开心了!)是这样的,还有呢?这是谁啊,笑得这么灿烂?
生(这是我和王文会,还有张馨玉,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们一起到广场上去玩,看见叔叔阿姨们在跳广场舞,我们便兴致勃勃的跟着跳了起来)看见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谁能说说他们那时的心情如何?
生(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说得对,继续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生(这是去年冬天一个午休的时间,老师带领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的事,我们还一起合影做纪念呢!)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这些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在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中,那《捅了马蜂窝》的鲁莽,《渡河少年》的倔强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也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忆起那些美妙、难忘、好玩的往事!你或许做了一件可笑的傻事;你或许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你或许拥有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你或许克服了一个困难;你或许经历了一段伤心的往事????一串串回忆就像一颗颗珍珠组成了闪亮的童年时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的回忆中去。(板书:回忆)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齐读文题。(生读)通过读文题,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就是童年的回忆。我们看文题中的重点词是什么?(回忆)对!是什么时候的回忆?(童年)没错,现在我们就知道了,这次习作是写童年时候的事!所以它属于什么类作文(记事类)。
师:那这次习作内容到底是什么呢?又有哪些具体要求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6页,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师:谁来说一说,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要求都有哪些呢?(板书)
3)小结:这次习作就是把我们童年值得回味的印象深刻事,经过回忆、整理,选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生动具体的写出来。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构思写作,口头叙述:
师: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习作要求,那么,哪些事是印象深刻的呢?你能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到思路吗?
预设:生(也许那是令人怀念的吧,如《窃读记》中林海音小时候从窃读的滋味中寻得的快乐;也许是令人感动的,如《渡河少年》中少年的倔强与执着;也许那也是令人难忘的,如《捅了马蜂窝》中小作者捅了马蜂窝之后的深刻的教训;也许那也是有趣的,如《做毽子》中作者偷偷地拔了领居家的大公鸡翎毛去做毽子的喜悦。)
师:所以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好事,傻事,蠢事,趣事)。还有伤心的,委屈的等等。现在你的脑海里是否浮现出一幕幕印象深刻的事呢?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童年往事简要地写在手中的选材表格中,再选择一两件令你印象最深的事填在右栏中,并写出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师:看见大家说的非常热闹!谁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说说你的童年往事?让同学们一同分享你的童年。
(预设)
生1:我童年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偷偷地把猫的胡须剪掉了,惹得我家大花猫不高兴了好几天呢!
师:你为什么要剪掉小猫的胡须呢?
生1:因为看见爸爸每天都要刮胡子啊!
师:你可真调皮啊!谁接着说?
生2:我童年里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偷玉米了,为此妈妈狠狠地骂了我和爸爸一顿呢!
师:确实该骂啊,偷别人的东西总归是不好的,不过你勇于把这件事情说出来,说明你已经知道错了,相信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你一定会写出真实的感受的!谁还接着说?
生3:我童年里印象最深的事就是上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做彩泥的事……师:从“铭记于心”这个词,老师感受到了这件事事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四、文中探秘
师:听了同学们说的这些事,也勾起了老师的思绪,让老师想起了自己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范文,请听范文朗读。同学们边听边记,一会我要找你评一评哦!
师: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文章写的符不符合要求?
(预设)
生1:我认为符合习作要求,这件事体现了印象最深刻之处,并且写得很具体。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认为文章做到了详略得当,略写了事情的起因、结果,详写了事情的经过,也就是印象深刻之处。
师:谁接着说?
生3:我觉得文章用词很生动。例如:无忧无虑,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的天真。
师:因为放假了就没有(作业了),就不用担心(老师会批评了)这让我想起了《童年的泥巴》里有这样一句话:那(风一样的日子哦)。那象这样的词语还有没有,大家找一找。
生:(一臂之力、恍然大悟)
师:嗯,所以呀,要使文章生动,在用词上一定要好好斟酌。谁还想说?生4:我找到了这样一句话(生读:我想……)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心理描写形象的写出了我“帮”小鸡出生的原因,很生动。
师:你说得不错,除了这句话还有哪句话也运用了心理描写呢?(生:我恍然大悟……)
师:不错,那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当我剥蛋时是什么心情?(高兴的、愉快的……)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呢?(兴奋地)那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那你知道这是什么描写吗?(神态描写)说得对!还谁想说?
生5:我觉得在写我剥鸡蛋的过程时,写得很细,我给大家读读。作者想象小鸡会说话了,多生动啊!而且他运用小心翼翼等词语就一下子把句子拉长了,真了不起!
师:你们也觉得这部分写得很细吗?那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描写方法了?(细节描写)师:不错,正如同学们所说,是细节描写,除此之外也是动作描写。
生6:老师我觉得有一处地方还可以更详细一些,具体一些。师:那你来说说是哪里呢?
生7:母鸡把我啄得如何也没写出来。师: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老师要奖励你一个拥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大胆地合理的想象一下,让这件事更加生动、具体吧!
生8(鸡妈妈回来了????)师:同学们想象得很合理,说得也很生动,所以呀,要把文章写生动,写具体,不但要写清记叙文的六要素,还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并合理的发挥想象。(课件)
师:请同学们在读一读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看你发现了什么?生9:我发现在这两段里都有“傻事”这个词。
师:说的没错,老师这件童年的往事的确很傻啊!因此我在开头段用“傻事”——(设置悬念),结尾我用“傻事”——(照应开头),这就是我们写作时总要求大家做到的-----(首尾呼应),说的没错,这样文章在结构上才会更加的完整!五、由说到写,开始习作:
师:感谢你们对老师习作的点评,老师没想到的你们都想到了,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现在我们想一想,要写一件事都应该交待清楚什么?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你觉得这次习作最重要的应该写清楚什么部分?(经过)
师:说得对,所以经过部分要(详写)其他(略写)。在写经过部分时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最后再有一个生动的开头(点题)精彩的结尾(扣题),最
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感受。那结合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拿起笔去描绘你们多彩的童年吧!
师: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在同学们动笔写之前,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把你的这件印象深刻的事加一个优美的,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就更好了。为此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几个开头和结尾,供同学们参考。根据你们的往事需要,如果你觉得好可以参考,如果你觉得不适合也可以写出自己的风格。(幻灯片)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现在就把自己刚才的构思内容写下来吧!要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相信在你们的笔尖下一定会流淌出童年的欢乐和幸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精心构思)
生(写作文)
师:同学们请坐好,时间关系,我们就写到这里,谁愿意把你写的一篇或一段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向他学习也可以给他提点建议。
生(读习作)
六、小结
师:同学们,童年的生活令人留恋,更令人难忘,今天我们回首童年,畅谈童年,我相信课下在你们智慧的笔下一定会描绘出五颜六色、绚丽无比的童年!下课!
板书设计:
童年的回忆
印象深刻
详略得当
生动具体
写出感受
童年教学设计9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
生:“打乒乓”;“跳绳”;“贴大饼”;“捉迷藏”;“抓人”……
[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听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陀螺》),听完告诉我,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你玩的什么游戏,并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绳,因为音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生2:我认为是在打乒乓,因为音乐比较活跃,打乒乓时要来回走动。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下一首(《骑竹马》),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当然也要说出原因。
生:我认为是骑马,因为音乐像马蹄声。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乐曲(《跳绳》),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说出你的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高,因为音乐一会高一会低。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要逃来逃去,我觉得音乐像。
……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下面我们来听最后一首乐曲(《捉迷藏》),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同样请你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贴大饼”,因为“贴大饼”要跑来跑去,音乐比较快,很象。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也要跑来跑去。
……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复听分析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看着书上的标题和插图,我们再次把刚才的音乐欣赏一遍。
(1)听《陀螺》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陀螺》。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象是在抽陀螺。
师:回答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陀螺,请一位同学玩一玩,体验一下。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模仿玩陀螺。
[在聆听中体验。]
(2)听《骑竹马》
师:这首乐曲你们刚才已经听出,是《骑竹马》。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
师:好的'。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竹马”。(播放《骑竹马》)
[在聆听中体验。]
(3)听《跳绳》
生:这首乐曲是 《跳绳》。
师:对。这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表现小朋友跳绳时的情景。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音乐的节奏也比较紧凑,速度是稍快。
师:你们平时跳绳有几种跳法?
生:有“双飞”、“跳长绳”、“双人跳” ……
师:我请同学们上来示范一下。
师:现在老师分四大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然后老师播放音乐,你们边听边跳绳。
[在聆听中体验。]
(4)听《捉迷藏》
师:这首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 《捉迷藏》。因为音乐忽快忽慢,比较快,好象一个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
师: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节奏很连贯,紧凑,速度较快。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你们藏好了,老师可要来抓你们了!
[新理念提出:应让学生掌握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师生之间应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对话、互动,相互提高。]
4、小结:《跳绳》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许多反映儿童生活、学习的钢琴小品,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国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梦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总听:颠乱乐曲次序,让学生听辨乐曲,并模仿游戏。
[遵循聆听——聆听——再聆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记忆、理解]
三、总结:
这四首乐曲组成了《快乐的童年》的组曲,这几首乐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我们游戏时的情景。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童年教学设计10
一、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关注作者: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苏联天文学家。1827年毕业于杰尔普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1837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1843-1847年任校长。曾创建该校天文台并任第一任台长。1832-1837年测定了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理坐标。曾参加1842年和1851年日全食的观测。
关注主要人物: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10个会认字,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富于想象的精神。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天真可爱的我们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今天我们跟随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探索他童年的奥秘。
(板书课题:童年的发现)
出示课件1
2.教师引导: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作者在童年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2:作者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
预设3:作者的发现是怎么得到证实的?
……
3.认识作者:
教师引导: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是苏联天文学家,也是生物学家,他一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我们的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提出自读课文的要求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音查字典,把课文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课件3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字音。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能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
学生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情不自禁,一本正经,困窘”的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是怎样发现这的秘密,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探索发现,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预设:作者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教师引导: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设:作者当时非常自豪。结合“九岁、就发现、完全、独立”等词语体会这个发现不同凡响,体会作者的认为自己太了不起了。
出示课件4
2.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教师引导: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预设: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板书:梦中飞行)
出示课件5
教师引导:作者飞行的本领怎么样?他飞行时的心情怎样?
预设1:作者特别热爱飞行,从“只要……就……”可以看出他对飞行已经驾轻就熟。
预设2:他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他飞过的地方特别多。
预设3:他在梦中飞行很快乐,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
教师引导:由梦中飞行这件事,他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他发现不仅自己会飞,他的小伙伴们也会飞。
教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这是一个天真可爱,爱幻想的孩子。
3.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教师引导:面对梦中飞行这件事,我们一般人可能只是觉得有趣,但却引发了作者诸多的思考。对于自己的发现问题,作者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板书:引发思考)
预设1:他们一起找到老师,请老师给他们解答问题。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人怎么会是鸟”
出示课件6
教会引导:这三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2: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教师引导:从这一连串的问题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预设3:这是一群想象力丰富,爱观察,爱思考,求知若渴的孩子。(板书:富于幻想)
4.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教师引导:老师并没有给孩子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更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力,他有是怎样寻找答案的?
预设1:我想得是那样痴迷,……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出示课件7
启发思考: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
教师引导:作者为了找到答案,真是绞尽脑汁呀!经过考虑、推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板书:绞尽脑汁 寻求答案)
预设:作者发现“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由此推算出胚胎发育的规律。
出示课件8
教师引导:此时,你对费奥多罗夫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预设:这是一个执着,爱探究的孩子。(板书:执着探索)
师生共同总结: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教师引导感受: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高兴的心情。
5.遭遇挫折,证实发现。
教师引导: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预设1: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他的发现得到证实。
预设2:他“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老师把他轰出了教室。
教师引导:老师为什么这么做?他自己又是怎么想的?
预设1:老师认为这件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严肃的,所以老师误以为他是在嘲笑这件在他们看来十分神秘的事。
预设2:站在教室外面,他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板书:遭遇挫折 悟出道理)
教师引导: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等人的遭遇,举例说明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小结: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很多科学家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自我安慰的理由,充满着童趣。(板书:幽默风趣)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谈感受,通过运用品词析句的方法,深入课文理解,充分感受人物特点)
(四)再读课文,感知人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1:他是一个富于幻想、天真可爱的孩子。
预设2:他是一个执着探究的孩子。
预设3: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自然段,体会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抓重点段落总结人物的特点,对人物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引发学生感受主要人物带给自己的启发)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等。
教师小结: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六)板书设计: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富于幻想
童年的发现,绞尽脑汁,惊人发现——执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风趣
七、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并精心设计了五个环节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分别是:探索发现,体会情感——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师生对话,求解疑问——绞尽脑汁,惊人发现——遭遇挫折,悟出哲理。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对于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收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读起来感到有些突兀,在这里,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并适时给学生补充世界上有关的科学家为了坚持自己的真理甚至被绞死的事例,学生对于这句话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难点。
童年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小语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以童年为主题进行编排。《古诗词三首》展示古代儿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生活。《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描写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反映了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的生活。《儿童诗两首》写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而《童年的发现》则写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的发现。
通过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儿童的生活经历,共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胚”“祸”等14个生字,会认“澄”“窘”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痴迷”等词语,读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全文结构,了解发现过程,明白发现原因,认识人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激发探究兴趣。
(2)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3)展开想象,联系实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执著探索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2)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共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初读文章,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理清层次。品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明白作者童年的发现,体会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我们眼中,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一首明丽的诗。而在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心中,童年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这是因为他童年的发现。
板题,齐读。重读“发现”一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概述童年的发现;具体叙述发现的经过;几年后这个发现得到证实。
二、了解经过,认识人物。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一个如此重大的科学问题,是怎样被一个九岁的孩童发现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快速读课文3至13自然段,了解发现的过程。自由速读。
2.指名大概叙述发现经过。这项发现的过程大体经历了那些阶段呢?(梦中飞行;请教原因;观察思考)
3.请大家再来默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细细体会,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4.全班交流。
(1)交流“梦中飞行”部分。
①围绕“迷恋”一词,结合“只要……就……”“甚至”体会梦境的神奇。
②围绕“轻盈”,结合“随心所欲”,想象梦中“我”的动作自如和飞行自由,感受梦中飞行的美妙。
③分别指导朗读。配乐齐读。
(2)交流“请教原因”部分。
①联系“奇妙”和“万分惊讶”,感受“我”强烈的好奇心。
②联系“我”的四个问题,认识后一个都是对前一个的追问。体会“我”强烈的求知欲。
③同桌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3)交流“观察思考”部分。
①围绕“痴迷”,想象“我”翻来覆去地看什么?想什么?还看过哪些?感受“我”执著探索的精神。
②出示“我”想象的内容,联系老师的讲解,理清人类进化的过程,体会“我”大胆的想象力。感受“我”发现后的自豪、兴奋心情。
5.这个发现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
通过了解这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大胆想象、执著探索、求知若渴)
三、感受结果,体会情感。
1.当这个了不起的发现在几年后得到证实时,却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自由读文章14至19自然段。交流。
2.围绕“误”一词,理解:课堂上“我”想到自己在几年前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心花怒放,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而这位年轻的一本正经板着面孔的女教师,在讲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时,却希望学生老实、安静。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3.出示:“我明白了……”课文最后一句
(1)辨析“发明”与“发现”,“驱逐”和“迫害”的词义。
(2)举例交流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爱迪生等科学家的资料,了解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3)“太阳中心说”,这是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由于当时的人们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可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跟他有什么关系?(自我安慰。语言的幽默。)
本来是一段引以为荣的童年往事,现在却有了不愉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愤懑)指导读。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大胆想象、执著探索、求知若渴的费奥多罗夫在九岁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长大后,学识渊博,极富创见,精通欧洲、亚洲多国的语言,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百科全书”。由此,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呢?交流。
3.也许童年的发现是幼稚可笑的,但因为是自己思考、探索、想象的结果,因而又是那么可爱、令人自豪。生活处处又发现,发现处处皆学问。坚持下去,下一个伟大的发现者就是你!
童年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课前准备:
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查阅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第三课时
一、写本课生字
二、写本课《小状元》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追逐迫害
课后反思:
童年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
衰、绢、侨、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发现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童年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能认识本课的6个认读字,能正确在田格中书写“染”“爽”等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染”“爽”,指导“爽”的笔顺。
教学难点
联系诗句理解难懂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关联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浏览单元导读页,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为一组儿童诗。
3.初读三首小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范读课文。
3.读词语
水墨画 染绿 碎了 钓竿 扑腾 拨动
葫芦 蘑菇 溅起浪花 清清爽爽
三、品读诗歌,感受童年美好
1.分别阅读三首小诗,读懂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结合上下诗句,理解难懂的词句。
——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中的`“给”是“被”的意思。
——理解是上钩的鱼儿把人影打碎了。
——结合诗句的关联,理解蘑菇像斗笠,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
(2)结合插图和画面,理解难懂的词句。
——结合图片认识水葫芦、斗笠。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理解孩子们像鸭群一样欢乐。
四、品味语言,感受画面美
1.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组诗的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
——学习“墨”字,了解什么是水墨画。
2.品读诗歌语言,感受语言美
——学习“碎”字,感受这个动词的运用,能感受到当时孩子们垂钓时的欢乐场面。
——关联《小儿垂钓》,理解溪边孩子垂钓的画面。
——从“水葫芦”的特点,联想到在水中钻上钻下的孩子。
——通过“抖落”一词,关联《所见》,通过想象感受孩子们在林中的欢乐场景。
3.小结诗歌中的欢乐画面
溪边——垂钓之乐
江上——戏水之乐
林中——雨后之乐
4.体会自然中童年生活
——朗读并想象画面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品味“染”字
——通过理解“爽”字的字形、字义,感受松树在雨后的“清清爽爽”。
5.朗读课文
五、指导生字书写
1.指导认读生字,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
2.指导书写“染”“爽”。
六、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
2.积累词语。
3.背诵《溪边》,抄写喜欢的诗句。
童年教学设计15
课时:1课时
媒体运用:多媒体图片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特色。
2.能口头或用简短语言描述出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
3.让学生喜欢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设计思路:
一.学习评述的方法。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和板书的解释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
二.运用评述的方法来欣赏作品。用学过的评述方法描述出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评述的水平。
三.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体验成功的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一.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童年话题
1. 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
2. 师:八、九岁的`你们,正处在美好的童年的美好时期。
3. 让学生说说童年的趣事。
二. 看自己的照片感受童年,回忆童年
三. 欣赏书中图片,认识其他人的童年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1. 出示《艰苦岁月》的图片
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
2.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作品,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
表情什么样?衣服什么样?他们的姿势呢?
小结:潘鹤用了红军生活的一个小细节,它以小见大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它动人的形象激起了观者的共鸣,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艺术感染。我们在观察一件作品时,不仅要看整体,还要看细节,这才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的地方。我们刚才介绍作品的
2. 这件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铜雕
雕塑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材料体现了作者对作品的不同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百子图》
构图挺满
百子图》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经常表现的题材,百子有百福的意义,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整幅画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百子图》的形式很多,表现的方法也很多,这幅只是其中的一种。”
4.《又一个二分》
画家画的非常像,表情也很逼真
前苏联画家列歇特尼夫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孩子又得了一个二分后内心的愧疚,以及母亲的担忧,姐姐的不满和弟弟的嘲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4. 总结:我们欣赏了三幅表现童年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角度,感人的画面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传递出自己对童年独特的感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些童年的作品吧!
二. 学生欣赏多媒体图片-童年
这些作品让他们感到亲切,也让他们感动,更容易打动他们,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童年是风车,童年是花朵,童年是爷爷胡子里的故事,童年是妈妈背上的歌谣。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表现童年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对童年有了更深的认识,课后你们可以把对童年以及对这些作品的看法用笔记录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在不同的年龄段体味到人生不同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随着童年的歌声来结束这节课吧!
【童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2-20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4-09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3-30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03-05
童年教学设计15篇03-13
儿歌《快乐的童年》教学设计12-24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03-07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5篇04-09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