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4 09:13:4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爱。

  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饱含的爱。

  教学方法:

  设疑激趣启发讨论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朗读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收集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课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题)

  1、说说你从课文中都知道了什么?

  2、举例说明这两个词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导入:这两个词同时在这里出现,作者想要说明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指名说说(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三、轻声读一读写作者小时侯的事的有关内容。说一说从中你都了解到什么。

  学生叙述,师适时点拨,并板书

  导语:小巴迪在得到母亲“精彩极了”的赞赏之后,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他所敬仰的父亲回来给他更多的鼓励,然而他得到的却是“糟糕了”的批评声,面对这样的情景,难过的小巴迪今后该怎么办呢?请你为他想一想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四、学习长大后的故事

  1、讨论:如果“我”是巴迪,我会:……(放弃,不想诗了,找爸爸谈一谈;继续努力,找找原因,改正。)

  学生自由说一说,陈述自己的想法。

  导语:大家刚才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当事人巴迪是如

  何对待这件事的?他是怎么做,又是怎么想的呢?

  2、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5———17自然段,说一说,想一想,看看有没有自己读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和你周围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解决它。讨论后,指名说说。

  导语:那么,父亲的批评对我有帮助吗?(有,学会了修改)在母亲的鼓励中,我坚持写作,在父亲的批评声中,我学会了修改,不断进步。

  1、请大家再讨论,如果当时只有母亲的鼓励或只有父亲的批评,结果怎样?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事例谈一谈)。

  2、展示课前所收集的资料。

  3、巴迪成功了在后来的回忆中,他对这件事有深刻的.体会。请你读一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怎样理解这段话?

  导语:母亲的鼓励给了我们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时刻提醒我们谨慎小心。

  五、说说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

  1、朗读指导(配乐)

  a、请大家带着爱,带着感情来读读这段文字。(自由读)

  b、指名读,然后评价,找找读重音的字。

  c、集体读一读。

  2、讨论

  既然,这些都是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鼓励和批评?

  六、总结、欣赏

  鼓励和批评都是父母对我们的不同形式的爱,生活中还有很多人都给予我们不同形式的爱,它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老师请大家共同来欣赏一首小诗,愿你们都能在不同形式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长存。

  警告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严谨。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正视自己。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真诚与和谐伴随着孩子,他拥有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同一首诗

  母亲:鼓励父亲:批评

  创作的灵感提醒、警告

  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时间:

  第 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我以这节课进行区“建构课题”的课例研究课。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这节课我力图让学生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所以开课,我便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引导出相通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自读、自悟。但是从整体教学分析,再沉下来看这节课感觉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体会父母对作者的爱和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4、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能力。

  重、难点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引导正确对待家长的评价。

  教法

  指导朗读,引导体会。

  学法

  朗读体味、角色表演、交流感受。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这里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歌,奇怪的是妈妈看了说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是爸爸妈妈的审美观点不同,还是他们的欣赏水平有高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父母的不同评价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引导学习。

  二、自由朗读,熟悉内容

  同桌交流: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朗读指导,体会感情

  妈妈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该怎样读?

  爸爸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引导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小巴迪此时爬在床上会想些什么?(交流、回答)

  你认为巴迪的爸爸妈妈的评价正确?为什么?(交流、回答)

  朗读末三小节(小声自由读)

  在作者看来,爸爸妈妈的'评价谁是谁非,从作者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用线条画出你感兴趣或认为对自己的学习、创作有帮助的语言。

  引导谈话,体会人物感情,完成 板书。

  五、思维拓展

  平时在家中,爸爸妈妈对你的学习、作业方面的评价态度是怎样的?当时的感受怎样?现在呢?

  六、总结谈话

  同学们,受到批评和表扬是我们常遇到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两种爱的评价:遇到表扬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鼓励,应继续努力;遇到批评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应更加发奋。这样,乘着爱的小船,我们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母严父

  鼓励提醒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师板书“爱”)

  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

  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

  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感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个中心句,要细细地品读文章。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感受这两个断言是怎么来的。

  师:(注:与上面一句重复了,删掉:一开始他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务和角色)大家一边听,一边用直线画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用曲线画出听了不同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生读书,圈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母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师指导朗读。

  师:我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兴奋和激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我听后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伤心和痛苦。

  面对母亲的鼓励,巴迪真的以为自己写的是无与伦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以为父亲伤害了自己,悲痛欲绝。你们从中感悟到巴迪当时理解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吗?

  生:没有。

  师:巴迪当时不理解,其实我想我们同学当中,也会有许多人在读这一部分时,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评价和我的不同表现,只是肤浅地感受了当时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读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好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来一齐读一下结尾处的中心句,我从心底里知道,读——

  生读中心句。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凝望这些评价,提出一些问题来加深理解。谁来提些问题?

  生:父母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呀?

  生:巴迪的诗到底是精彩,还是糟糕呢?

  生:这两种评价为什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呀?

  生: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呢?

  师: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接着往下看。此时我们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深入感受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那一段表现了作者理解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呢?下面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1生读第16自然段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再指一生读,

  齐读。

  师:这段话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对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正确认识。作者懂了,你们懂了吗?有不懂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这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教师相机点拨。

  师:此时,你们懂得了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了吗?

  生:……

  师:此时,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了吗?

  生:……。

  师: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

  生:……

  师:把自己的理解放进结尾这句话,再来读一下。

  好,你读!

  好,你读!

  我们一起读。

  师: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这两个极端断言的含义。不错。

  师:作者不只是理解了这两个断言,他还不断受到鼓舞,从中大大受益了呢!你们看出来了吗?

  指生读结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

  师:是啊,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师: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强调精彩极了由女同学读,糟糕透了由男同学读;其他的一起读)

  师:当我获得文学大奖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当我事业有成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大家此时再读结尾这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

  师:好了,现在结尾能够背下来了吗?我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预备,齐——

  生读

  (三)回顾整体

  师:刚才,我们围绕中心句品读了全文,现在我们再完整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说。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师:父母之爱我们是通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会出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两个评价是对人物的哪方面描写?

  生:语言。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题目用了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题目,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一部分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

  师:作者用这两个断言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在介绍人物言语时,还注意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写得多生动呀!

  (五)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小练笔:书104页的小练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要求】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2、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领悟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选定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三、总结全文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关爱,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给每一个读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启迪。面对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娇子”,如何让他们从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确实需要教师精心地建构课堂。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

  引发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中“父母对我的两种评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个性张扬。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回顾整个课堂,我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练,提示很到位,凸现文本价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6

  一、引入

  1、上课以前老师来做个调查,在家里时常得到父母表扬的同学有哪些,请举一下手好吗?老师数一下。同时有被父母批评的同学又有哪些呢?请举一下手好吗?老师又数一下。父母在表扬你的时候会怎么说?“适时给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批评你的时候又会说些什么?“提醒学生该注意了。”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9课去认识一个叫巴迪的小朋友,他也和你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去看看他是怎样面对父母的表扬和批评的。

  二、新授课

  1、师:赞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的巴迪自然也希望得到赞美,如他所愿,当妈妈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时,对他说(生接:精彩极了,师板书)。巴迪听到母亲的赞扬时是怎么表现的呢。同学们,用笔勾出相关句子来好吗?

  (教师巡视并表扬和鼓励学生勾画的情况。)

  (勾画得多认真呀,横线多直呀,态度多认真呀。勾画的都是些关键的句子,多好呀。)

  2、有谁把你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读所有勾的句子,如不完整应该请同学补充。)

  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3、通过这段话,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好吗?

  4、师:谁来告诉我呢?

  (抽生回答。)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⑴ 师:很聪明,能从原文中找出答案。那么你知道腼腆是什么意思吗?

  (不好意思,有点害羞的样子。)

  ⑵ 当腼腆和得意扬扬在一起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你能带给大家这种感受吗?

  (生读。)

  ⑶ 师:他读得像吗?大家有感受到他的“既腼腆又得意扬扬”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的心情吧。齐读。

  ⑷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

  师:听到母亲的表扬,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⑴ 师:他也是从课文中找到关键词语来回答的,不错。你能理解一下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急切,希望早点见到父亲。)

  ⑵ 可是此时作者是有点迫不及待,而且还红着脸,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吗?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带给大家这种心情吗?

  ⑶ 大家感受到了吗?(感受到就表扬,感受不到学生就评价)说得真不错,那么你能带给大家这种感受吗?读后,问:你们感受到了吗?齐读。

  师:朗读得真不错。那么听到母亲的赞扬,你还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还体会到他很自豪。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很好,内心欣喜异常,我要把它弄得更美,这诗一定会得到父亲更高的评价。)我是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的。──“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 你能通过朗读带给大家这种心情吗?

  (生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老师注意到了,你在朗读时关注到了一些重点词语,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心理活动:他一定在边装饰边憧憬着,想象着父亲表扬的情景。心里一定很甜蜜,动作:他是刻意地花了一番心思的。)

  师:说得真好。你能再读读这几句话吗?(生读后)你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听到母亲的赞扬,作者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作者还很着急,觉得时间过得十分漫长,我是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师:你能通过朗读带给我们作者当时的感受吗?

  (生再读。)

  师:注意,这是三个句子,作者连用了三个句号。你能感受到点什么呢?再读这几个句子,呆会儿我再请同学起来读。

  生:我体会到他越来越着急。读的时候应该越来越急促。每个句子也应该读得短促些才能感受到他越来越着急。所以应该这样读。生读。

  师:真能干。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你还能体会到点什么呢?

  生:我的心情随着母亲的表扬从“既腼腆又得意”──自豪──自信,我信心倍增,认为父亲肯定也会表扬我的的诗写得太好了。

  师:来,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些文字,体会我内心的变化。

  引读:

  当母亲念着我第一首诗作出了“精彩极了”的评价时,(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我被妈妈都夸得不好意思了,我有点迫不及待,更想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于是,我红着脸问母亲:(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告诉我父亲晚上七点钟回来,于是(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时间过得真慢呀,(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想,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师:我那么迫不及待地想见到父亲,可是我焦急地等待到的确是这么一句话(生接:糟糕透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呢?我们在书中找一找巴迪的反应。自由地勾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生:巴迪听到父亲的评价后的表现是: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你从中体会到巴迪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我非常伤心,象泄气的皮球,斗败的公鸡,简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生:从这句话中连用四个动词,体会到巴迪已经忍受了很久了。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点。

  师:说得真好,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巴迪此时的心情吗?

  师:大家感受到了吗?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巴迪伤心、难过、委屈,心里有许多话都说不出来,只有通过失声痛哭来发泄内心的情感,那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会哭诉什么呢?

  生:真是不近情理的父亲,他一定不爱我,妈妈都表扬我,凭什么这么批评我,如果先批评我的话,我还不会这么伤心。让我从天堂掉到地狱,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以后再也不想理他了!

  师:面对儿子自豪自信的火花,作为父亲怎忍心去扑灭呢?作为父亲,他真是不爱儿子毫不考虑地下达了“糟糕透了”的评价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生:从句子:“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中,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思索后再下的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并不是随意下的定论。

  5、母亲短短的“精彩极了”四个字的评价多么神奇啊,说真心话,儿子七岁时的诗真有那么精彩吗?那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评价吗?

  (母亲爱孩子,想鼓励巴迪,让他充满信心,让他充满希望。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没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只是赞赏我写诗的行为。)

  6、过渡:

  在妈妈爱的鼓舞下,巴迪对自己的诗充满信心,非常自豪,他殷切地等待着父亲的回来,想得到自己敬仰的父亲的更高的赞扬,然而,他得到的确是(生接:糟糕透了)的评价,此时巴迪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我非常伤心,象泄气的皮球,斗败的公鸡,简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师:巴迪伤心、难过、委屈,心里有许多话都说不出来,只有通过失声痛哭来发泄内心的情感,那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会哭诉什么呢?

  生:真是不近情理的父亲,他一定不爱我,妈妈都表扬我,凭什么这么批评我,如果先批评我的话,我还不会这么伤心。让我从天堂掉到地狱,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以后再也不想理他了!

  师:面对儿子自豪自信的火花,作为父亲怎忍心去扑灭呢?作为父亲,他真是毫不考虑地就对儿子第一首诗下达了“糟糕透了”的评价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从句子:“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中,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思索后再下的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并不是随意下的定论。

  生2: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诗本身的质量而言,他想,母亲已经鼓励得过分了,我应该给孩子一些警告,不能让他骄傲,这才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我要让他面对现实。父亲这是一种激励的手段,也许想用激将法让儿子更好。

  师小结:

  年幼的我对父亲的做法不能理解,可当作者成年后,他却用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儿时有这样的母亲和父亲的感慨,你能找到吗?

  (快速浏览15~17自然段。)

  生: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三、教学最后一部分

  师: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再读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生1:我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生2:我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所以我是幸运的。

  生3:我幸运,因为“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替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想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师:所以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从心地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板书爱)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母亲的赞扬是对我的鼓励,父亲的批评是对我的警告。

  师:试想,要是母亲和父亲都一个劲儿赞扬巴迪,或者批评巴迪那么又会怎样?

  生:巴德就会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已经那么棒了,不用写作都会是最好的。真的这样,又有今天的伟大的作家──巴德·舒格吗?

  假若,父母不停地批评他的作品,那么他就会丧失斗志,没有了写作的自信心。

  师:所以,成年后的我才(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师小结拓展:生活的历练,时间的变迁,知识的丰富程度会让我们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让我知道了爱有两种表现形式,我知道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现实生活中,你们也遇到过这两种爱吗?请写一写。

  (母亲对我们的爱无时不在,早上她为我们准备可口的早点;中午她为我们做香喷喷的午餐,我们着凉了,母亲带我们去看病,买衣服……母亲对儿女的爱,表现的事用千言万语也难以描写。父亲对我们的爱表现在一个字“严”。父亲的严格要求,让我们在学习上不敢松一口气。犯了错误,父亲用严肃的目光看着,接着就说出我错在哪里,耐心地给我分析,总使我不敢抬头望他的眼睛。但我知道这是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爱。母亲和父亲的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出发点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儿女健康成长,这就是爱。父母的爱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世界上处处充满爱,母爱,父爱,是不能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因为爱是伟大的。)

  四、总结

  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像母亲那样鼓励的爱,像父亲那样严厉的爱,但我们要深深明白,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伤心鼓励严厉

  ↘↙↘↙

  感受爱

  在爱的鼓舞下努力向前驶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探究,展现学生理解。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巴迪的一首诗,却得到父母的不同评价,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⑴ 体会父母的评价:

  ① 快速浏览1~14自然段,找出父母的评价,读出父母评价是的语气。

  ② 再读课文,思考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③ 体会父母的评价都出于对自己的爱。

  ④ 指导朗读。

  ⑵ 体会巴迪的心情:

  ① 巴迪年仅七八岁,能理解父母这不同的评价吗?

  ② 从课文中的那些语言中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

  ③ 师引读课文,加深理解。

  2、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⑴ 课件:

  出示句子,理解“不得不”。

  ⑵ 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

  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但从理智上已接受了父亲的评价。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⑴ 自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试提一些问题帮助理解句子。

  ⑵ 学生谈体会,师点拨:

  (出示课件)“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

  母亲的力量会带给我们什么?

  为什么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够的?

  ⑶ 在人生的道路中,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呢?

  出示课件: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⑷ 积累语言:

  背诵这两段精彩的语言。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二、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

  ⑴ 课文主要讲什么?

  ⑵ 读后有什么感受?

  ⑶ 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三、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 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 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 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 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⑴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⑵ 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

  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

  ⑴ 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⑵ 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

  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四、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0

  一、朗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出示文章第一句话: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

  (兴奋,激动,平静,轻松。)

  3、朗读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4、朗读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

  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

  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出示: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父亲不爱我,或我真是不是写诗的料,父亲会怎么说?

  三、深层感悟

  1、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几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

  2、出示: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到段尾。”

  3、讨论: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

  (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4、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

  (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5、如果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但父亲不是作家,又会怎么样?

  (光有批评是不够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导。鼓励加上指导更多好。)

  6、我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是否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我是否真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或才华?

  (七岁写了第一首诗,十二岁写了短篇小说,遗传。)

  四、升华体验

  1、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只有赏识或只有批评,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如果我们心灵脆弱,那么应该选择赞赏,多多得到鼓励。如果我们足够的坚强,那么不妨接受风雨的洗礼。每个人都爱听赞美的话,能从批评的声音中得到收益,是很不容易的。

  2、赠言:

  对于我们的成长,阳光和风雨同等重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本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在教学中从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最终理解不同的评价都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爱在拐弯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是怎样评价小巴迪的诗的?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二、了解父亲对巴迪的评价,体会小巴迪的情感变化。

  1.自由读3—14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父亲是怎样评价小巴迪的诗的?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3.理解父亲的评价,体会巴迪情感变化。

  师:在母亲的赞扬后,巴迪最想把他写的诗给父亲看,他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了诗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生接)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学生交流自已的想法)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心情呢?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已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从巴迪的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巴迪伤心、难过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小巴迪对父母不同的'评价的感受。)

  4。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评价的?辩一辩这两种评价好不好。

  三、合作探究“后来的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的情感。

  1.默读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请把他的体会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学生自读,找出巴迪的体会试着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句意,解决疑问。

  4.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对父母爱的感激。)

  5。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两种评价的语气和对这两种评价的感恩。)

  四、拓展阅读《爱在拐弯处》

  (让学生明白爱的形式有很多种:慈祥的、严厉的、含蓄的等)

  五、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1.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些不同形式的爱了吗?在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生活中的不同形式的爱。)

  2.师:父母长辈们给我们不同形式的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回报爱。)

  六、小练笔:将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从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都饱含着对巴迪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1、直接导入并解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2、反馈生字词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过渡语:那么,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对自己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童年故事部分

  默读。思考:

  当听到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评价后,“我”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要求:用“—”划出听到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用“﹏”划出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1、汇报交流:听了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体会:腼腆、得意洋洋

  出示句子:“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体会:迫不及待

  出示句子: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体会:自豪感

  指导感情朗读: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小结

  过渡语:终于,父亲回来了,可是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们来看看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是怎么表现的?

  2、汇报交流: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体会:伤心、痛苦、失望、受不了

  换词体会“再也受不了”:我走出饭厅,来到自己的房间,扒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想象体会:巴迪当时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用一个词来说说。

  指导感情朗读:带着种对父亲的不理解,带着这种无比悲伤的复杂的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问题:面对同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呢?

  学生:妈妈这样说是在鼓励巴迪,

  爸爸这样说是为了严格要求他

  教师:妈妈的鼓励也好,父亲的批评也罢,这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

  过渡语:可是当时,对于这些,巴迪是不理解的,那么后来当他慢慢长大后,是怎样认识这两种评价的呢?

  (二)、后来的认识部分

  读文,思考:后来对父母不同评价,巴迪是怎样认识的'?

  要求:用“()”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汇报交流:长大后,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母亲一直在鼓励我。

  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理解这个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总是鼓励我,给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不走入歧途。

  这些年来,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理解这个句子: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正确地对待赞赏和批评,对于赞赏,不会因骄傲而不求上进;对于批评,不会因泄气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学了这篇文章,来谈谈: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认识父母、长辈的赞赏和批评的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

  2、再读课文,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意图】

  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设计特色】

  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自己喜爱的名言,因是学生喜爱的话题,所以学生情趣盎然,饱含着情感说着自己喜欢的名言,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读名言、悟名言

  读名言,质疑:

  1、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2、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板贴:

  爱的力量平衡、警告的力量。

  4、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⑴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⑵ 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⑶ 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教学切入口准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层次的学习分为三步:

  ① 出示名言,读好名言。

  ② 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

  ③ 对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质疑。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悟名言、解疑:

  1、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并在中间加个和。

  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读好课题(先读好精彩极了,再读好糟糕透了)。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怎么会得到这样一番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14自然段,好吗?

  生自读。

  指名学生说第1~14自然段的内容。

  师相机板书:七八岁时第一首诗。

  设计意图:由疑而入,回读课文,去探究作者得到这样一番感悟的原因。在这里,让学生通过指名读、师范读、生间比读等方式读好课题,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来体会课题蕴含的情感,再读第1~16节,通过自读,边读边感知语言,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蕴含的情感作初步的感受。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找读。

  (先找读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再找读父亲说糟糕透了的句段。)

  4、我们看写母亲的句段,母亲的话哪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生找读,指导读好写母亲的第一段话(第1自然段)。

  5、真像个母亲在夸儿子,那么儿子听了夸奖以后,除了腼腆和得意洋洋以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读了第2~4自然段,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好吗?

  生自读、交流。

  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感受、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

  6、同学们,母亲的夸奖竞对我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母亲的这种夸奖就是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两句名言呢!

  指导名学生说,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⑴ 夸奖就像是推动器。

  ⑵ 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夸奖就像是力量的源泉。

  ⑶ 爱真是力量的源泉。

  ⑷ 爱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爱是一切的基础。

  7、是啊,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母亲这么夸我,我高兴极了,而父亲却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父亲的话。

  指名学生读。

  8、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指名生读。

  9、父亲的话对孩子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设计意图: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

  10、那么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设计意图: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辩的平台,没有思辩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潜能被开发。

  11、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当他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

  12、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文中的这一番话有了自己的深刻感悟后,再让学生一齐诵读,这样的读是学生情感的渲泄,是由衷而发的。

  三、写名言

  下面老师想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不知同学们喜欢吗?

  同学们已经十几岁了,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能不能写一两句你自己的感悟呢?写好后,你们可以出一期黑板报,供大家欣赏交流好吗?

  由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引发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把读、悟、写结合起来。

  【总评】

  一、教材处理独到

  先切入第16节中重点句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通过质疑,回读全文,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说、读、悟、写名言为线索,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努力唤醒学生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

  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说得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画,让学生进行评价,有感情地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你在这两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3、这两句截然相反的评价怎么会同时出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感受爱意

  对于父母不同的评价,我是怎样看待这样的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1、出示句子: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找出这份幸运,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讨论:

  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3、讨论:

  为什么说“糟糕透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4、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中的“越来越”体会“我”理解的过程。

  联系作者的简介体会“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5、深化爱,朗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外延伸,表达爱意

  写下你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6-0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3-1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范文03-07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3-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04-0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04-0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1-19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案01-2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1-3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爱。

  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饱含的爱。

  教学方法:

  设疑激趣启发讨论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朗读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收集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课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题)

  1、说说你从课文中都知道了什么?

  2、举例说明这两个词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导入:这两个词同时在这里出现,作者想要说明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指名说说(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三、轻声读一读写作者小时侯的事的有关内容。说一说从中你都了解到什么。

  学生叙述,师适时点拨,并板书

  导语:小巴迪在得到母亲“精彩极了”的赞赏之后,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他所敬仰的父亲回来给他更多的鼓励,然而他得到的却是“糟糕了”的批评声,面对这样的情景,难过的小巴迪今后该怎么办呢?请你为他想一想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四、学习长大后的故事

  1、讨论:如果“我”是巴迪,我会:……(放弃,不想诗了,找爸爸谈一谈;继续努力,找找原因,改正。)

  学生自由说一说,陈述自己的想法。

  导语:大家刚才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当事人巴迪是如

  何对待这件事的?他是怎么做,又是怎么想的呢?

  2、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5———17自然段,说一说,想一想,看看有没有自己读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和你周围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解决它。讨论后,指名说说。

  导语:那么,父亲的批评对我有帮助吗?(有,学会了修改)在母亲的鼓励中,我坚持写作,在父亲的批评声中,我学会了修改,不断进步。

  1、请大家再讨论,如果当时只有母亲的鼓励或只有父亲的批评,结果怎样?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事例谈一谈)。

  2、展示课前所收集的资料。

  3、巴迪成功了在后来的回忆中,他对这件事有深刻的.体会。请你读一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怎样理解这段话?

  导语:母亲的鼓励给了我们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时刻提醒我们谨慎小心。

  五、说说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

  1、朗读指导(配乐)

  a、请大家带着爱,带着感情来读读这段文字。(自由读)

  b、指名读,然后评价,找找读重音的字。

  c、集体读一读。

  2、讨论

  既然,这些都是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鼓励和批评?

  六、总结、欣赏

  鼓励和批评都是父母对我们的不同形式的爱,生活中还有很多人都给予我们不同形式的爱,它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老师请大家共同来欣赏一首小诗,愿你们都能在不同形式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长存。

  警告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严谨。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正视自己。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真诚与和谐伴随着孩子,他拥有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同一首诗

  母亲:鼓励父亲:批评

  创作的灵感提醒、警告

  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时间:

  第 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我以这节课进行区“建构课题”的课例研究课。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这节课我力图让学生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所以开课,我便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引导出相通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自读、自悟。但是从整体教学分析,再沉下来看这节课感觉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体会父母对作者的爱和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4、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能力。

  重、难点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引导正确对待家长的评价。

  教法

  指导朗读,引导体会。

  学法

  朗读体味、角色表演、交流感受。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这里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歌,奇怪的是妈妈看了说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是爸爸妈妈的审美观点不同,还是他们的欣赏水平有高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父母的不同评价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引导学习。

  二、自由朗读,熟悉内容

  同桌交流: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朗读指导,体会感情

  妈妈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该怎样读?

  爸爸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引导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小巴迪此时爬在床上会想些什么?(交流、回答)

  你认为巴迪的爸爸妈妈的评价正确?为什么?(交流、回答)

  朗读末三小节(小声自由读)

  在作者看来,爸爸妈妈的'评价谁是谁非,从作者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用线条画出你感兴趣或认为对自己的学习、创作有帮助的语言。

  引导谈话,体会人物感情,完成 板书。

  五、思维拓展

  平时在家中,爸爸妈妈对你的学习、作业方面的评价态度是怎样的?当时的感受怎样?现在呢?

  六、总结谈话

  同学们,受到批评和表扬是我们常遇到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两种爱的评价:遇到表扬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鼓励,应继续努力;遇到批评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应更加发奋。这样,乘着爱的小船,我们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母严父

  鼓励提醒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师板书“爱”)

  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

  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

  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感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个中心句,要细细地品读文章。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感受这两个断言是怎么来的。

  师:(注:与上面一句重复了,删掉:一开始他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务和角色)大家一边听,一边用直线画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用曲线画出听了不同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生读书,圈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母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师指导朗读。

  师:我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兴奋和激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我听后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伤心和痛苦。

  面对母亲的鼓励,巴迪真的以为自己写的是无与伦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以为父亲伤害了自己,悲痛欲绝。你们从中感悟到巴迪当时理解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吗?

  生:没有。

  师:巴迪当时不理解,其实我想我们同学当中,也会有许多人在读这一部分时,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评价和我的不同表现,只是肤浅地感受了当时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读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好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来一齐读一下结尾处的中心句,我从心底里知道,读——

  生读中心句。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凝望这些评价,提出一些问题来加深理解。谁来提些问题?

  生:父母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呀?

  生:巴迪的诗到底是精彩,还是糟糕呢?

  生:这两种评价为什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呀?

  生: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呢?

  师: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接着往下看。此时我们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深入感受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那一段表现了作者理解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呢?下面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1生读第16自然段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再指一生读,

  齐读。

  师:这段话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对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正确认识。作者懂了,你们懂了吗?有不懂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这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教师相机点拨。

  师:此时,你们懂得了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了吗?

  生:……

  师:此时,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了吗?

  生:……。

  师: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

  生:……

  师:把自己的理解放进结尾这句话,再来读一下。

  好,你读!

  好,你读!

  我们一起读。

  师: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这两个极端断言的含义。不错。

  师:作者不只是理解了这两个断言,他还不断受到鼓舞,从中大大受益了呢!你们看出来了吗?

  指生读结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

  师:是啊,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师: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强调精彩极了由女同学读,糟糕透了由男同学读;其他的一起读)

  师:当我获得文学大奖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当我事业有成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大家此时再读结尾这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

  师:好了,现在结尾能够背下来了吗?我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预备,齐——

  生读

  (三)回顾整体

  师:刚才,我们围绕中心句品读了全文,现在我们再完整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说。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师:父母之爱我们是通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会出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两个评价是对人物的哪方面描写?

  生:语言。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题目用了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题目,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一部分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

  师:作者用这两个断言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在介绍人物言语时,还注意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写得多生动呀!

  (五)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小练笔:书104页的小练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要求】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2、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领悟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选定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三、总结全文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关爱,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给每一个读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启迪。面对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娇子”,如何让他们从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确实需要教师精心地建构课堂。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

  引发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中“父母对我的两种评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个性张扬。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回顾整个课堂,我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练,提示很到位,凸现文本价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6

  一、引入

  1、上课以前老师来做个调查,在家里时常得到父母表扬的同学有哪些,请举一下手好吗?老师数一下。同时有被父母批评的同学又有哪些呢?请举一下手好吗?老师又数一下。父母在表扬你的时候会怎么说?“适时给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批评你的时候又会说些什么?“提醒学生该注意了。”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9课去认识一个叫巴迪的小朋友,他也和你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去看看他是怎样面对父母的表扬和批评的。

  二、新授课

  1、师:赞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的巴迪自然也希望得到赞美,如他所愿,当妈妈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时,对他说(生接:精彩极了,师板书)。巴迪听到母亲的赞扬时是怎么表现的呢。同学们,用笔勾出相关句子来好吗?

  (教师巡视并表扬和鼓励学生勾画的情况。)

  (勾画得多认真呀,横线多直呀,态度多认真呀。勾画的都是些关键的句子,多好呀。)

  2、有谁把你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读所有勾的句子,如不完整应该请同学补充。)

  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3、通过这段话,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好吗?

  4、师:谁来告诉我呢?

  (抽生回答。)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⑴ 师:很聪明,能从原文中找出答案。那么你知道腼腆是什么意思吗?

  (不好意思,有点害羞的样子。)

  ⑵ 当腼腆和得意扬扬在一起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你能带给大家这种感受吗?

  (生读。)

  ⑶ 师:他读得像吗?大家有感受到他的“既腼腆又得意扬扬”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的心情吧。齐读。

  ⑷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

  师:听到母亲的表扬,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⑴ 师:他也是从课文中找到关键词语来回答的,不错。你能理解一下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急切,希望早点见到父亲。)

  ⑵ 可是此时作者是有点迫不及待,而且还红着脸,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吗?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带给大家这种心情吗?

  ⑶ 大家感受到了吗?(感受到就表扬,感受不到学生就评价)说得真不错,那么你能带给大家这种感受吗?读后,问:你们感受到了吗?齐读。

  师:朗读得真不错。那么听到母亲的赞扬,你还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还体会到他很自豪。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很好,内心欣喜异常,我要把它弄得更美,这诗一定会得到父亲更高的评价。)我是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的。──“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 你能通过朗读带给大家这种心情吗?

  (生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老师注意到了,你在朗读时关注到了一些重点词语,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心理活动:他一定在边装饰边憧憬着,想象着父亲表扬的情景。心里一定很甜蜜,动作:他是刻意地花了一番心思的。)

  师:说得真好。你能再读读这几句话吗?(生读后)你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听到母亲的赞扬,作者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作者还很着急,觉得时间过得十分漫长,我是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师:你能通过朗读带给我们作者当时的感受吗?

  (生再读。)

  师:注意,这是三个句子,作者连用了三个句号。你能感受到点什么呢?再读这几个句子,呆会儿我再请同学起来读。

  生:我体会到他越来越着急。读的时候应该越来越急促。每个句子也应该读得短促些才能感受到他越来越着急。所以应该这样读。生读。

  师:真能干。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你还能体会到点什么呢?

  生:我的心情随着母亲的表扬从“既腼腆又得意”──自豪──自信,我信心倍增,认为父亲肯定也会表扬我的的诗写得太好了。

  师:来,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些文字,体会我内心的变化。

  引读:

  当母亲念着我第一首诗作出了“精彩极了”的评价时,(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我被妈妈都夸得不好意思了,我有点迫不及待,更想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于是,我红着脸问母亲:(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告诉我父亲晚上七点钟回来,于是(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时间过得真慢呀,(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想,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师:我那么迫不及待地想见到父亲,可是我焦急地等待到的确是这么一句话(生接:糟糕透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呢?我们在书中找一找巴迪的反应。自由地勾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生:巴迪听到父亲的评价后的表现是: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你从中体会到巴迪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我非常伤心,象泄气的皮球,斗败的公鸡,简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生:从这句话中连用四个动词,体会到巴迪已经忍受了很久了。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点。

  师:说得真好,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巴迪此时的心情吗?

  师:大家感受到了吗?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巴迪伤心、难过、委屈,心里有许多话都说不出来,只有通过失声痛哭来发泄内心的情感,那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会哭诉什么呢?

  生:真是不近情理的父亲,他一定不爱我,妈妈都表扬我,凭什么这么批评我,如果先批评我的话,我还不会这么伤心。让我从天堂掉到地狱,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以后再也不想理他了!

  师:面对儿子自豪自信的火花,作为父亲怎忍心去扑灭呢?作为父亲,他真是不爱儿子毫不考虑地下达了“糟糕透了”的评价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生:从句子:“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中,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思索后再下的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并不是随意下的定论。

  5、母亲短短的“精彩极了”四个字的评价多么神奇啊,说真心话,儿子七岁时的诗真有那么精彩吗?那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评价吗?

  (母亲爱孩子,想鼓励巴迪,让他充满信心,让他充满希望。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没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只是赞赏我写诗的行为。)

  6、过渡:

  在妈妈爱的鼓舞下,巴迪对自己的诗充满信心,非常自豪,他殷切地等待着父亲的回来,想得到自己敬仰的父亲的更高的赞扬,然而,他得到的确是(生接:糟糕透了)的评价,此时巴迪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我非常伤心,象泄气的皮球,斗败的公鸡,简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师:巴迪伤心、难过、委屈,心里有许多话都说不出来,只有通过失声痛哭来发泄内心的情感,那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会哭诉什么呢?

  生:真是不近情理的父亲,他一定不爱我,妈妈都表扬我,凭什么这么批评我,如果先批评我的话,我还不会这么伤心。让我从天堂掉到地狱,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以后再也不想理他了!

  师:面对儿子自豪自信的火花,作为父亲怎忍心去扑灭呢?作为父亲,他真是毫不考虑地就对儿子第一首诗下达了“糟糕透了”的评价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从句子:“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中,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思索后再下的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并不是随意下的定论。

  生2: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诗本身的质量而言,他想,母亲已经鼓励得过分了,我应该给孩子一些警告,不能让他骄傲,这才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我要让他面对现实。父亲这是一种激励的手段,也许想用激将法让儿子更好。

  师小结:

  年幼的我对父亲的做法不能理解,可当作者成年后,他却用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儿时有这样的母亲和父亲的感慨,你能找到吗?

  (快速浏览15~17自然段。)

  生: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三、教学最后一部分

  师: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再读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生1:我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生2:我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所以我是幸运的。

  生3:我幸运,因为“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替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想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师:所以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从心地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板书爱)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母亲的赞扬是对我的鼓励,父亲的批评是对我的警告。

  师:试想,要是母亲和父亲都一个劲儿赞扬巴迪,或者批评巴迪那么又会怎样?

  生:巴德就会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已经那么棒了,不用写作都会是最好的。真的这样,又有今天的伟大的作家──巴德·舒格吗?

  假若,父母不停地批评他的作品,那么他就会丧失斗志,没有了写作的自信心。

  师:所以,成年后的我才(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师小结拓展:生活的历练,时间的变迁,知识的丰富程度会让我们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让我知道了爱有两种表现形式,我知道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现实生活中,你们也遇到过这两种爱吗?请写一写。

  (母亲对我们的爱无时不在,早上她为我们准备可口的早点;中午她为我们做香喷喷的午餐,我们着凉了,母亲带我们去看病,买衣服……母亲对儿女的爱,表现的事用千言万语也难以描写。父亲对我们的爱表现在一个字“严”。父亲的严格要求,让我们在学习上不敢松一口气。犯了错误,父亲用严肃的目光看着,接着就说出我错在哪里,耐心地给我分析,总使我不敢抬头望他的眼睛。但我知道这是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爱。母亲和父亲的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出发点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儿女健康成长,这就是爱。父母的爱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世界上处处充满爱,母爱,父爱,是不能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因为爱是伟大的。)

  四、总结

  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像母亲那样鼓励的爱,像父亲那样严厉的爱,但我们要深深明白,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伤心鼓励严厉

  ↘↙↘↙

  感受爱

  在爱的鼓舞下努力向前驶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探究,展现学生理解。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巴迪的一首诗,却得到父母的不同评价,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⑴ 体会父母的评价:

  ① 快速浏览1~14自然段,找出父母的评价,读出父母评价是的语气。

  ② 再读课文,思考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③ 体会父母的评价都出于对自己的爱。

  ④ 指导朗读。

  ⑵ 体会巴迪的心情:

  ① 巴迪年仅七八岁,能理解父母这不同的评价吗?

  ② 从课文中的那些语言中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

  ③ 师引读课文,加深理解。

  2、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⑴ 课件:

  出示句子,理解“不得不”。

  ⑵ 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

  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但从理智上已接受了父亲的评价。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⑴ 自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试提一些问题帮助理解句子。

  ⑵ 学生谈体会,师点拨:

  (出示课件)“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

  母亲的力量会带给我们什么?

  为什么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够的?

  ⑶ 在人生的道路中,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呢?

  出示课件: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⑷ 积累语言:

  背诵这两段精彩的语言。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二、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

  ⑴ 课文主要讲什么?

  ⑵ 读后有什么感受?

  ⑶ 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三、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 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 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 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 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⑴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⑵ 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

  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

  ⑴ 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⑵ 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

  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四、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0

  一、朗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出示文章第一句话: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

  (兴奋,激动,平静,轻松。)

  3、朗读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4、朗读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

  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

  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出示: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父亲不爱我,或我真是不是写诗的料,父亲会怎么说?

  三、深层感悟

  1、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几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

  2、出示: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到段尾。”

  3、讨论: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

  (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4、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

  (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5、如果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但父亲不是作家,又会怎么样?

  (光有批评是不够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导。鼓励加上指导更多好。)

  6、我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是否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我是否真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或才华?

  (七岁写了第一首诗,十二岁写了短篇小说,遗传。)

  四、升华体验

  1、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只有赏识或只有批评,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如果我们心灵脆弱,那么应该选择赞赏,多多得到鼓励。如果我们足够的坚强,那么不妨接受风雨的洗礼。每个人都爱听赞美的话,能从批评的声音中得到收益,是很不容易的。

  2、赠言:

  对于我们的成长,阳光和风雨同等重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本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在教学中从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最终理解不同的评价都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爱在拐弯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是怎样评价小巴迪的诗的?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二、了解父亲对巴迪的评价,体会小巴迪的情感变化。

  1.自由读3—14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父亲是怎样评价小巴迪的诗的?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3.理解父亲的评价,体会巴迪情感变化。

  师:在母亲的赞扬后,巴迪最想把他写的诗给父亲看,他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了诗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生接)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学生交流自已的想法)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心情呢?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已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从巴迪的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巴迪伤心、难过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小巴迪对父母不同的'评价的感受。)

  4。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评价的?辩一辩这两种评价好不好。

  三、合作探究“后来的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的情感。

  1.默读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请把他的体会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学生自读,找出巴迪的体会试着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句意,解决疑问。

  4.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对父母爱的感激。)

  5。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两种评价的语气和对这两种评价的感恩。)

  四、拓展阅读《爱在拐弯处》

  (让学生明白爱的形式有很多种:慈祥的、严厉的、含蓄的等)

  五、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1.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些不同形式的爱了吗?在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生活中的不同形式的爱。)

  2.师:父母长辈们给我们不同形式的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回报爱。)

  六、小练笔:将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从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都饱含着对巴迪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1、直接导入并解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2、反馈生字词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过渡语:那么,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对自己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童年故事部分

  默读。思考:

  当听到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评价后,“我”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要求:用“—”划出听到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用“﹏”划出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1、汇报交流:听了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体会:腼腆、得意洋洋

  出示句子:“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体会:迫不及待

  出示句子: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体会:自豪感

  指导感情朗读: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小结

  过渡语:终于,父亲回来了,可是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们来看看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是怎么表现的?

  2、汇报交流: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体会:伤心、痛苦、失望、受不了

  换词体会“再也受不了”:我走出饭厅,来到自己的房间,扒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想象体会:巴迪当时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用一个词来说说。

  指导感情朗读:带着种对父亲的不理解,带着这种无比悲伤的复杂的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问题:面对同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呢?

  学生:妈妈这样说是在鼓励巴迪,

  爸爸这样说是为了严格要求他

  教师:妈妈的鼓励也好,父亲的批评也罢,这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

  过渡语:可是当时,对于这些,巴迪是不理解的,那么后来当他慢慢长大后,是怎样认识这两种评价的呢?

  (二)、后来的认识部分

  读文,思考:后来对父母不同评价,巴迪是怎样认识的'?

  要求:用“()”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汇报交流:长大后,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母亲一直在鼓励我。

  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理解这个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总是鼓励我,给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不走入歧途。

  这些年来,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理解这个句子: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正确地对待赞赏和批评,对于赞赏,不会因骄傲而不求上进;对于批评,不会因泄气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学了这篇文章,来谈谈: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认识父母、长辈的赞赏和批评的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

  2、再读课文,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意图】

  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设计特色】

  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自己喜爱的名言,因是学生喜爱的话题,所以学生情趣盎然,饱含着情感说着自己喜欢的名言,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读名言、悟名言

  读名言,质疑:

  1、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2、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板贴:

  爱的力量平衡、警告的力量。

  4、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⑴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⑵ 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⑶ 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教学切入口准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层次的学习分为三步:

  ① 出示名言,读好名言。

  ② 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

  ③ 对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质疑。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悟名言、解疑:

  1、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并在中间加个和。

  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读好课题(先读好精彩极了,再读好糟糕透了)。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怎么会得到这样一番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14自然段,好吗?

  生自读。

  指名学生说第1~14自然段的内容。

  师相机板书:七八岁时第一首诗。

  设计意图:由疑而入,回读课文,去探究作者得到这样一番感悟的原因。在这里,让学生通过指名读、师范读、生间比读等方式读好课题,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来体会课题蕴含的情感,再读第1~16节,通过自读,边读边感知语言,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蕴含的情感作初步的感受。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找读。

  (先找读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再找读父亲说糟糕透了的句段。)

  4、我们看写母亲的句段,母亲的话哪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生找读,指导读好写母亲的第一段话(第1自然段)。

  5、真像个母亲在夸儿子,那么儿子听了夸奖以后,除了腼腆和得意洋洋以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读了第2~4自然段,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好吗?

  生自读、交流。

  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感受、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

  6、同学们,母亲的夸奖竞对我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母亲的这种夸奖就是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两句名言呢!

  指导名学生说,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⑴ 夸奖就像是推动器。

  ⑵ 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夸奖就像是力量的源泉。

  ⑶ 爱真是力量的源泉。

  ⑷ 爱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爱是一切的基础。

  7、是啊,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母亲这么夸我,我高兴极了,而父亲却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父亲的话。

  指名学生读。

  8、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指名生读。

  9、父亲的话对孩子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设计意图: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

  10、那么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设计意图: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辩的平台,没有思辩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潜能被开发。

  11、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当他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

  12、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文中的这一番话有了自己的深刻感悟后,再让学生一齐诵读,这样的读是学生情感的渲泄,是由衷而发的。

  三、写名言

  下面老师想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不知同学们喜欢吗?

  同学们已经十几岁了,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能不能写一两句你自己的感悟呢?写好后,你们可以出一期黑板报,供大家欣赏交流好吗?

  由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引发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把读、悟、写结合起来。

  【总评】

  一、教材处理独到

  先切入第16节中重点句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通过质疑,回读全文,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说、读、悟、写名言为线索,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努力唤醒学生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

  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说得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画,让学生进行评价,有感情地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你在这两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3、这两句截然相反的评价怎么会同时出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感受爱意

  对于父母不同的评价,我是怎样看待这样的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1、出示句子: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找出这份幸运,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讨论:

  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3、讨论:

  为什么说“糟糕透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4、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中的“越来越”体会“我”理解的过程。

  联系作者的简介体会“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5、深化爱,朗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外延伸,表达爱意

  写下你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