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钟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阳钟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太阳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太阳钟
1、介绍牛顿的故事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
(二)探究日晷原理
1、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2、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探究原理
(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
(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
(三)认识手掌日晷
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
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
三、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四、归纳知识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汇报(都有固定的刻度和标识)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五、巩固新知,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
六、教学反思:
古时常用的太阳钟至今似乎越来越少见,利用太阳钟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后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这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一些计时工具,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一计时器。
课前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特质疑: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接着通过“牛顿钟”的故事初步建立学生对太阳钟认知,学生对于他的举动自然比较感兴趣。正好切入主题,介绍太阳钟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利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实践体验后,再找出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更为深刻。
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介绍手掌日晷,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迅速提高。学生实践验证后谈谈启发,帮助学生正确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最后出示古代一些计时器,让学生找出原理,并说说其它的计时器又是运用了什么原理计时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大自然的规律,从中促使学生思考。同时让学生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把这节课的知识加以延伸。
这节课不受天气的影响下,带学生到室外体验教学效果更佳。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随文借助拼音识字。
2.了解制作太阳钟的方法,知道丁丁就是因为爱动脑爱动手才做成了太阳钟。
3.试着动手制作一个太阳钟。
4.能给大家介绍自己做的太阳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丁丁靠动脑动手才制作出了太阳钟,激发学生做太阳钟的愿望,并动手试着制作。
教具准备:
木板、钉子、彩笔、胶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一)(放录音: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同学们,听出来这是什么声音了吗?对了,是钟表的声音,知道钟表可以做什么吗?(判断时间)
你还可以通过什么判断时间?
(二)咱们学习上的好朋友丁丁是一个爱动手爱动脑的孩子(在黑板上贴彩色打印的丁丁图像),他平时总爱做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有一天呀,他还居然做了一个太阳钟。(出示课题:做太阳钟)
点评:导入新颖,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看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丁丁些什么?
(生:什么是太阳钟?怎么做太阳钟?做太阳钟都需要哪些材料?丁丁怎么想到要做太阳钟?丁丁靠什么做成了太阳钟?太阳钟怎么使用?……)
(二)借助拼音自读
过渡:丁丁让我告诉你们,你们提的问题都特别好,会提问题的同学就是会学习的人。
点评: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使他们敢于大胆发言,敢于思考,敢于提问,从而产生愿意学习的.愿望。
你们想不想尽快知道答案?那赶快打开书P70小声读课文,答案就在里面。注意读课文的时候,认识的字就尽可能不看拼音读,那谁知道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看拼音读、问老师、问同学……)
点评:老师能够注意提醒学生如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三)小组合作学习
1.组内读课文
2.讨论:丁丁什么材料做太阳钟?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的发生变化。
2.“日晷”和“圭表”是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成的计时仪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制作简易的圭表或日晷进行计时。讨论太阳光影是怎样被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古人研究时间的成果产生敬佩之情,感受人类对时间测量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探究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有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发展历史及日晷和圭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日晷和圭表的计时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 “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 “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古人最早利用什么计时?
二、探究新知
(一)用太阳来计时:
1.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生产等等都离不开对时间的准确把握,想一想:我们有哪些时间单位?
提问:想一想,最早出现的两个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讲述:自然界有许多周期现象,如太阳从东升起后又从西边降落,经过一个黑夜之后又从东边升起。古人最早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确定出一天后,慢慢地需要对一天的时间进行划分,那古人又是怎么划分一天的呢?
阅读课本P52资料。
提出问题: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怎么不一样长?
因为古埃及人在确定时间时,是把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确定为白昼,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确定为夜晚,白昼和黑夜各被分为12小时。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昼比夜晚要长,而此时的白昼和夜晚仍然分别被分为12小时,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经常会不一样长。
(二)用光影来计时:
1.师:后来古人又学会了更准确的`计时方法——用光影来计时。
2.引导思考回忆: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会发生变化吗?影子的什么和什么会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有没有规律?
3.认识日晷
(1)大家可真厉害,古人也是像我们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日影的变化规律,利用这个规律就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日晷,其他人就可以利用日晷来判断准确的时间。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日晷(学生阅读67页资料):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呈南高北低,倾斜地安放于石台上,使晷针指向北极星。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一直沿用了几千年。
(2)那么该怎样使用日晷来判断时间呢?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方法,重点介绍水平式日晷的使用方法。
课件出示方法: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移动。人们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在中国古代,人们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圭表的计时原理是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小结:无论圭表、还是日晷,它们都是利用了太阳光影来计时,所以把它们统称为太阳钟。(板书课题)
四、制作太阳钟
1.学习了那么多关于太阳钟的知识,那么大家想自己来制作一个太阳钟吗?
2.课件演示制作方法:利用锤子,将钉子垂直钉于圆心处。
3.确定刻度
利用指南针找到正北方向,将太阳钟钟面上的字母“N”正对北方,平放于地面。这时,在钟面上就会出现小竹棒的影子,将影子与圆心连上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处记录下此刻的准确时间。
4.课外活动
利用相同的方法,确定一天中每个整点时小竹棒影子的位置,继续完成日晷的制作。
四、延伸:
1.在白天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
2.讨论交流
阴天又怎么知道时间?晚上有怎么知道时间?
五、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 )小时,其中夜晚( )小时,白昼( )小时。我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 )时辰。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和(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二、判断题:
1、太阳自西向东的位置移动造成了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3、只有在阳光下物体才有影子。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
5、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响影子的变化。
【板书设计】
2. 太阳钟
日晷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圭表
【教学反思】古时常用的太阳钟至今似乎越来越少见,利用太阳钟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后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这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一些计时工具,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一计时器。课前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特质疑: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初步建立学生对太阳钟认知,切入主题,介绍太阳钟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利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实践体验后,再找出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更为深刻。
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介绍手掌日晷,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迅速提高。学生实践验证后谈谈启发,帮助学生正确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后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
1 、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
2 、小结;
二、自主学习: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
( 6 )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 3 )教师讲解、演示;
( 4 )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
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3.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过渡: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下面咱们一块来看看丁丁到底是怎么做的太阳钟,看看和你理解的一样吗?
.课件1:出示一块圆圆的木板。
.课件2:木板中心钉进一根大钉子。
.课件3;圆形木板的边缘刻上刻度。
师:谁知道一共有多少刻度?
刚才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丁丁怎么看太阳钟知道时间?有谁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请你把它读一读。(指名读第3自然段中丁丁的话。)咱们一块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太阳钟是怎么记录时间的吧!
出示.课件4:随着天空中太阳的移动,圆板上钉子的影子也跟着移动。
点评: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脑中的制作方法一下子就具体形象化了。这对于下面的制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制作太阳钟
(一)激发学生做太阳钟的愿望
师:你们觉得这个太阳钟怎么样?(太神奇了、太奇妙了、真有意思……)
丁丁靠什么做成的太阳钟?(丁丁爱动手爱动脑)
这个单元咱们学习了几篇动手动脑的文章,大家都特别喜欢,你们都非常聪明,你们愿不愿意向丁丁学习,也动手做个太阳钟呢?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二)制作太阳钟
1.确定制作材料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做太阳钟呢?(学生充分讨论)
钟面:铁片、硬纸板、硬塑料、泡沫塑料、铝板……
指针;钉子、牙签、一头带尖的竹棍、一头削尖的木棍……
刻度:可以用彩笔直接在钟面上画,可以用纸剪成大小相同的刻度条,还可以用一些细长的卡通画充当刻度……
点评:通过充分讨论,使学生思维不局限在丁丁的选料上,从而进行创新。
2.动手试一试
(1)过渡:丁丁做的太阳钟很好,我想你们一定做的比他还棒!看看哪位同学在制作过程中能大胆创新,做出的太阳钟与众不同。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两人一组开始制作,老师巡视,帮助解答问题。
六、制作展评
同学们把做好的太阳钟摆在讲台上,先分组介绍制作过程,再由大家评价。
例如A、B同学的作品:用硬纸板做钟面,彩色电光纸剪成细长条做刻度,竹签做指针,钟面上还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熊,又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底座。)
大家评价:态度认真,制作很精美,尤其是钟面上既有好看的.电光纸做刻度,又配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熊,想法独特、巧妙。
七、实践活动
组织全班同学拿着制作好的太阳钟到操场进行实践活动,把太阳钟放在花坛边,定点去观察指针的移动,并且进行记录,从而了解太阳钟的功能。
点评:把学生带到课堂之外,给他们很广泛的空间去探索,充分地进行实践。
八、本课小结及课外知识的延伸
(一)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动手动脑,做出了一个个可爱的太阳钟,你们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还希望你们也像今天一样勤动手勤动脑,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二)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古人同样也特别善于动手动脑,他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来判断时间,一步步试验、改进,最后做出钟表,准确的把一天24小时报告给人们。
(老师介绍一些有关钟表演变的历史及日晷的知识。)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2.从多角度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二)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制作日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让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
( 6 )碟片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 3 )教师讲解、演示;
( 4 )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
(三)、归纳本课教学知识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汇报。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
课题: 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
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7
活动目的:
1、使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初步学会朗诵儿歌。学习新词:升、落。
2、通过学习儿歌,理解时间和一日生活的联系。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幅:兔子做操、吃萝卜、背书包、睡觉图(其中太阳是插入的)。
2、背景图一幅,钟表一只,小兔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出示一只钟表)提问:
①这是什么?
②几点了?(表调到8点)
“8点了,我们该上课了”,“怎么小白兔还没来”?(一名幼儿戴小兔头饰走进教室)师问:小白兔你怎么又迟到了,你看看钟表,现在都几点了?
小兔:我们家没有钟表。
2、讨论:
小兔家没有钟表,我们帮它想个什么办法,让它能知道时间呢?
幼儿讨论。
“小朋友帮小兔想了许多好办法,小兔自己也想了个好办法,那么小兔想的.办法和我们想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听老师朗诵一首儿歌就知道了。儿歌的名字叫《太阳公公和钟表》……”。
二、示范朗诵并分段理解儿歌(边演示教具)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儿歌。提问:
①刚才老师朗诵的儿歌名字是什么?
②小兔家里没有钟表,请谁来帮忙?
2、太阳刚露脸是什么时候?(早上)
早上太阳刚露脸――幼儿跟念
小兔在做什么?(小兔起床做早操)
集体跟读这两句。
3、太阳升到头顶是什么时候?(中午――通过演示教具,帮幼儿理解“升”的含义)小兔在做什么?
太阳升到头顶上,小兔吃午饭,萝卜味道好。――幼儿跟念。
4、太阳落在半山腰是什么时候?(傍晚)小兔在做什么?(演示教具,帮幼儿理解“落”的含义)。
太阳落在半山腰,小兔放学回家了――幼儿跟念。
5、太阳下山不见了,是什么时候?(晚上)小兔做什么?
太阳下山不见了,小兔上床去睡觉。――幼儿跟念。
6、幼儿看图整首跟读两遍,提醒幼儿发准字音。
三、通过游戏,巩固学习儿歌。
1、教师做太阳公公,躲在画板后面(表演露脸,升到头顶上,落下、不见等动作),幼儿做小兔集体念儿歌。
2、师生一起创编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
3、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把儿歌内容画出来,做成一本小画册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并给他们表演。
附儿歌:太阳公公和钟表
小兔家没有钟表,请太阳公公来帮忙。
早上太阳刚露脸,小兔起床做早操。
太阳升到头顶上,小兔吃午饭,萝卜味道好。
太阳落在半山腰,小兔放学回家了。
太阳下山不见了,小兔上床去睡觉。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太阳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3-30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7篇03-18
《太阳钟》教学反思04-16
《太阳钟》教学反思04-12
《太阳》教学设计01-21
太阳教学设计12-31
《太阳》教学设计02-22
有关《太阳》教学设计04-09
《太阳》教学设计范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