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启示》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钓鱼启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与父亲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学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4、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学习过程:
一、 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猜一猜这本书叫什么——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2、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善于读生活这本书的朋友,詹姆斯·兰费蒂斯。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美好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经历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3、揭示课题:
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的谜语导入,让孩子明白善于读懂生活,就会有所发现,得到启示。介绍作者意在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让孩子从实际的例子中明白生活这本书的意义。)
二、 检查预习,初知内容。
1、学习字词
捕捞操纵乞求启示诱惑告诫鱼饵翕动鲈鱼皎洁沮丧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筋疲力尽 依依不舍 道德抉择 道德实践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理解词语
检查词语的理解。
教师提示“鲈鱼”(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3、了解课文内容
生字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4、快速默读课文,在读书时产生了哪些疑问?
鼓励学生善于提问。
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善于思考,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古人云:学贵在疑。让学生提出初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三、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变化
(一)感受“我”的不舍之情。
1、哪位同学钓过鱼?能说说你钓鱼的感受吗?面对着你好不容易钓起来的鱼,你会舍得把它放走吗?
2、我们文中的小主人公詹姆斯舍得吗?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词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有怎样的体会?
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你体会到了“我”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失望、难过、沮丧……)(板书:沮丧)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板书:依依不舍)
(二)默读课文,说说“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学生交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詹姆斯那么不肯放鱼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想想你有怎样的体会?
1、欣赏大鱼,感受兴奋之心情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指名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学生交流。(高兴、兴奋……)(板书: 得意)
齐读句子。说说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们能用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深深吸引着我,我当然不愿意放。)
2、品析词语,感受钓鱼之不易
这条大鱼非常难钓?读第三自然段,划一划体现大鱼难钓的词。
学生自由读,划、交流、品味。
(原来这条大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难怪我不愿意把它放回去。)
感情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来感受作者不舍得放鱼的心情,学生会感受更深刻。从作者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入手,让学生找找舍不得的理由。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在感受鲈鱼大而美和难钓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钓到的大鲈鱼之难。为下节课在严格的教育中实践道德作铺垫。
四、 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我”好不容易钓到这条大舻鱼,内心是那么兴奋,父亲为什么一定让我把它放了呢? 我从中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板书:?)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钓鱼的启示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该不该放鱼,学生思想上可能有挣扎。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从人物心理活动及变化入手,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第一课时
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1、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请同学们翻开课文57页,认真阅读单元导读,想想要怎样学习这一单元。
2、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①整体把握;②体会关键词句
一、板书课题,理解“启示”(从钓鱼这件事得到的启发)
二、学前阅读,扫清理解障碍
1、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课文,咱们先阅读《为什么要禁捕》和《鲈鱼》两篇文章。
2、知道为什么要禁捕吗?(定时禁捕是对鱼类繁殖、生长进行保护。)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懂的字问同学或查字典。
2、学习生字。(投影出示。读。强调“钩”与“钓”的写法。)
四、品读课文,整体感悟
1、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体会,或者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
3、导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教师重点引导读好以下句子
(1)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导:我们一般什么在时候去钓鱼?作者在什么时候去?晚上钓鱼,这叫刺激,浪漫。我们要把这种夜幕出垂、明月东升、泛舟湖上的情调读出来。你读得老师心里也起了涟漪,知道涟漪的意思吗?不但要读到看到涟漪,还要心里有涟漪。)
(2)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导:看得出你是钓鱼的能手,说说读的时候该注意哪些词?不知有没有钓鱼高手呢?钓鱼专家?)
(3)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通过你的读,让人觉得这条鱼很大,但还不够大,谁能读大一点?谁能读得?)
小结:通过朗读上面两段话,如果让你写“钓鱼”的一个片段,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还要注意周围的环境;自己的心情)
(4)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父亲是用什么语气说这句话的——低沉、斩钉截铁、语重心长、意味深长…这个时候我的心情怎么样?分角色读)
(5)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把鱼放回湖中,我情愿吗?从哪里看出来?再读一遍,把不情愿的感觉读出来。)
(6)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段话写什么?我的启示是什么?)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谁能告诉我,课文围绕“钓鱼的启示”写了哪几个方面内容?谁能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提出疑问。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教师梳理或直接提出待探究的问题:在放与不放这个问题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怎样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怎样学好本组课文?(整体把握;体会关键词句)
2、上节课我们已经基本把握了整体内容,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体会关键词句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二、深入探究,感悟心理变化
1、投影出示问题:在放与不放这个问题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怎样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对爸爸感兴趣的同学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对“我”感兴趣的同学探究“我”的心理变化,自主阅读3——9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学习
3、师生共同探讨。着力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理解。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
(可这样引导:①学生交流“心理变化”,教师板书:得意—急切—委屈—乞求—无可奈②比读3、9自然段,对比钓鱼的喜悦和放鱼的不舍。)
(2)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也经历着道德的考验,但从父亲的话里看出,父亲的态度是坚决的,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可这样引导:父亲的心理又是怎样的?你能从对父亲的描写中发现什么吗?)
4、小结:从父亲和“我”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坚持要我放鱼,而“我”
希望的是不放,你们认为该不该放呢?
5、辩论:该不该放鱼。
5、小结: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至于放与不放,大家想想,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一个重要呢?
三、联系实际,感悟“启示”。
1、导语: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谁来读一读“我”的启示?
2、引导学生感悟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在放与不放之间,作者作出选择容易吗?(联系“我”放鱼心理之挣扎、抉择之艰难、实践之无奈来体会。)
(2)阅读“拓展”中的《举手》《巧克力的诱惑》《冰棍的呼唤》等文章,感受“实践起来却很难”。
(3)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就象那条鲈鱼一样,使我们难以作出抉择。大家想一想,生活中会有怎样的诱惑呢?
五、打写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左右为难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写一个片段。
要求:注意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板书:
整体把握
体会关键词句
13钓鱼的启示
得意——急切——委屈——乞求——无可奈何
实践起来很艰难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4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课文是《钓鱼的启示》,《钓鱼的启示》是鲁教版五年制第八册第四二组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的文章,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本文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根据单元训练要点,本文自身的特色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准课后的16个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2、读顺课文中的语句,理解关键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采用自主提问来梳理文路,理解课文,借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质疑能力。4、运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理解文中的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启示,并受到自觉抵制诱惑的道德教育。我把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品味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得到启示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从而明确:只有从小受到严格自律的教育,才能经得住诱惑,才能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这是我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单元训练要点的探究学习是我本节课设计的重要思想,学生学习的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朗读、默读、体会情绪读等多种形式将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在此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加深了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和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对比题目、揭示 课题、质疑题目—-—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 阅读课文直奔启发 ——— 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 — 创设情境、设身体验 —— 拓展延伸、深入懂得
课中,我先要求学生读一读知识链接,继而揭示本课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题目明白什么样的题目才是恰当的题目,这个教学环节显示了学段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有篇章教学的要求。接着是质疑题目的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老师留心收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没有疑惑哪来的学习动力呢 ?也为教学重点找到了较好的突破口。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预习的能力,因而引入课文后就检查识字情况,并对生字的`正确书写进行指导,因为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扎扎实实练好这项“童子功”,是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基础。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接着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啊,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为切入口,牵动起因、经过、继而层层剖析,感悟放鱼的难,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理解父亲的教育给了“我”
勇气和力量,这种直奔中心,变序教学法,避免逐段讲解,节约了教学时间,突出了抓重点词句,体会“我”从钓到鱼到放鱼的心里变化这个重点,突破了体会从钓鱼中得到的启发这个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创设情境:你要对文中的“我”及 “父亲”说些什么?这样的训练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发生深切体会,最后,我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说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相似的“鱼”吗?你是怎样做的?这样凝聚着作者灵感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绪、思考既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价值观。
《钓鱼的启示》教后感
本文的教学,重点突出单元训练要点的探究学习是我本节课设计的重要思想,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感受,因此首先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也就是课文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语句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其次,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认识活动。默读自学、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进行超文本解读,这些丰富的形式增进了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加深了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和体验。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任务不具体,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都需要教师根据年段目标,单元教学任务、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较为具体、准确的把握,只有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才能进行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比如我制定的1、2项目标是写字读书的能力培养这是贯穿小学学段的教学目标。3、4项目标即是本组课文的主题及情感目标也是中高年级的年段训练目标—学习表达方法。
二、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指导。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简单地说就是“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点课程标准有着明确的表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口语交际)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练习,因为只有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在阅读中就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沟通,他们在表达时就能正确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就形成了,这就是课标提出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和核心。训练指导时我主张应该是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如对学生朗读指导。既要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准确指出学生的不足,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要充费发挥示范的作用,还要相机留给学生足够练习的时间,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获得较大收获。结合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我尽量综合考虑学情和教情,努力把各项训练做到实在,有效,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有这样和那样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心翼翼、操纵、鱼钩、乞求、抉择、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理解其中带点词。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心情变化的过程,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3、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明白每个人从小接受严格教育,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重要。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从放鱼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
二、指导学生略读、复述钓鱼的过程,体会钓到大鱼的“得意”
三、研读4~9自然段。感悟“放鱼”时的复杂心情及“放鱼”的原因
1、心情变化:
得意→急切→伤心→盼望→无奈。
2、指导感情朗读。
3、讨论父亲一定要我“放鱼”的原因:
(父亲)放鱼 (我)不放鱼
对 错
(严格的道德教育 深深的爱)
四、研读10~11自然段,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感悟“放鱼”后的启示,明白每个人从小都要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的重要
1、“启示”的含义:
道德实践
是 非
(难) (易)
(严格训练,获得勇气和力量)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严格教育对我一生的影响。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或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作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 书写难字:溅、皎、沮、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涟渏、皎洁、翕动、乞求、沮丧、诱惑、抉择、告诫、小心翼翼。
2、默读课文,按“钓鱼→放鱼→启示”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主要内容。
3、自读课文1~3自然段。按“景美→钓鱼→心情”复述钓起大鱼的过程。
4、自读课文4~9自然段。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 )→( )→( )→( )
5、讨论:
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一定要“我”这么做。
6、自读课文10~11自然段:
⑴ 我从钓鱼这件事获得了( )启示。“启示”的含义是( )。
⑵ 联系“放鱼”谈谈“我”和父亲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⑶ 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选一个词造句。
2、抄写文中人物行动、心理及环境描写的优美语句。
3、作文:
从( )想到的(括号是填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一种社会现象)。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本组课文为“生活启示”专题,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得到的启示,并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促成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生活体验多种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动”、“沮丧”、“告诫”等词语的意思或表现的情形。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和重点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
五、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六、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1、制作简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
2、学生按统一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强调“钓”与“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2、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导: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起了一条大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里去了,后来我从这件事中悟到了启示,这就是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在本课学习中,我将努力追求“本色语文”的教学观,体现课堂“原汁、原色、原味”的特点。从文章的主旨出发,沿着中心句层层解读文本。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为主线,有目的读,逐层深入的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力求做到“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在人文熏陶时不忘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引导学生在感悟体会文本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得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联系上下问理解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略)
第二课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联系生活,引发讨论,拓展对“规则”的理解,并指导编写“规则”。(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破题,抓文章的主线,走近“启示”
1、解读课题,抓住重点词“启示”
2、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找到“启示”具体内容,出示中心句
正像父亲教诲的那样,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诱惑的时候。
4、初读中心句。重点品读“诱惑”。
二、走近鲈鱼,解读“诱惑”
1、就34年前作者和父亲一同去钓鱼这件事情而言,作者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诱惑”?(一条又大又美的大鲈鱼)
2、找出文中描写鲈鱼的句子,视学情进行品读,体会詹姆斯内心的惊喜。
重点研读句子:
①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鲈鱼。
②他发现,这不是翻车鱼,而是一条大鲈鱼!
3、过渡:这样一条又大又美的大鲈鱼,对于一个喜欢钓鱼的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可是严肃的父亲却不容置疑的要求小作者把到手的鱼放回湖中,小作者情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近詹姆斯和父亲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他们心理历程吧!
三、走近主人公,解读“道德抉择”
1、小游戏:读词秀
眼珠瞪圆→尽力压抑→大声抗议→小心翼翼→十分悲哀
2、找出词语的特点(都是描写詹姆斯心理的词语,詹姆斯的心理在变化。)
3、找出詹姆斯心理变化的语句,读一读,并做好批注笔记。
4、交流:詹姆斯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惊喜——沮丧———悲哀)
5、通过分角色朗读、对比读、设身处地读,重点品读课文5—11自然段,体会詹姆斯和父亲的心理。理解詹姆斯和父亲对于规则的不同态度。
①合作朗读父子对话部分,体会詹姆斯的沮丧和父亲的理智。
②对比读4和11自然段,体会詹姆斯由惊喜转为沮丧的过程。
③出示“金钥匙”,将课文中重点段中作者该成“我”进行品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探究父亲的心理:父亲喜欢这条大鲈鱼?他为什么必须要自己的孩子放回鲈鱼?你赞同父亲的做法吗?
7、读写训练:假如你是詹姆斯的父亲,此时你是怎么想的?
读写训练:
詹姆斯的父亲面对着这条大鲈鱼和苦苦哀求的儿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再次品读中心句,深入理解“诱惑”(不仅指物质上的“诱惑”,更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该如何实施道德的抉择。)
四、联系生活,走进“启示”,升华文本。
1、读课文第14自然段,理解“鱼”的含义。
2、联系生活中的系列道德问题,探究我们的做法。
3、回归文本:34后的那个委屈的小男孩在回忆起自己当年的那段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如果你是詹姆斯,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5、再次朗读中心句,加深理解。
6、作业: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创作一条道德名言,并展示交流。
7、小结,赠送名言。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8
本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呼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二)、(三)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配合音乐读、体会情感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比较清晰表达出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和“钩”容易混淆
钓钩
我和父亲在鱼xx上放好鱼饵,把xx线抛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家伙上xx了。
师:很多人喜欢钓鱼,因为能从钓鱼中得到许多快乐,而从钓鱼中能得到启示的人并不多,(板书:启示)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弗蒂就是其中一位,(齐读课题)来看看作者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什么终身有益的启示?
二、检查读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再读一遍课文。
出示检查字词
溅起涟漪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鱼腮翕动
沮丧告诫诱惑实践抉择操纵嘴唇
.出示长句子: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好这一段话。
三、整体感知
师:课题是“钓鱼的启示”,一看就知道,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钓鱼,一是“启示”,请通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小时候钓鱼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成年以后得到的启示?
生: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写作者获得的启示。
生:第一到第九自然段是写钓鱼的事情。
师: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生:课文写的是“我”跟着父亲去钓鱼,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我依依不舍的把鱼放掉了。
师:我能给你的答案打80分,其中最主要的漏掉了,会让人产生歧义。这父亲凭什么要让人把鱼放了呀!
生(恍然大悟)是我在鲈鱼开放日前就钓着了鱼,父亲才让我放鱼的。
师:请同学们组织好语言再交流。
生:“我”跟着父亲去钓鱼,在鲈鱼开放日前两小时钓着了一条大鱼,父亲坚决要我把鲈鱼放掉,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到了湖里,这件事情中让我受到了启示。
师:我们这样概括依然会让人产生歧义。我当时就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启示吗?
生:不是的。
师:(出示)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钓到了鲈鱼放回湖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当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后,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经历的事情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你们觉得老师出示的文字值得你学习的在哪里?
生:你增加了最后一句话,使整个内容概括全面了,不会让人产生误会了。
师:结合老师的提示修改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生修改表达
四、品味心情变化,体会句子含义
师:这件事情,已经三十四年过去了,同学们,很多事情不消一年全都忘记了,三十四还记得。结尾写到。
出示: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
学生朗读,读出“记忆永久”。
师:永远印在我心中的是月光如水的美好景象。
学生朗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能够把一件事情记得这么清楚,一定是这件事情中,让自己的心里触动非常非常大。我们来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钓上了一条鱼非常得意,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时,我的心里非常着急,也非常难受,最后依依不舍把鱼放走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导。
得意→(急切)→(难过)→(不舍)
师:“我”的得意原因是钓着一条大鱼,(板书:鱼很大)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
学生朗读后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多位学生朗读
师:“从来没有”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十一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三十四年过后
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指导朗读,感受鲈鱼的大。
师:让我们一起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相信大家脑海中也一定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怪不得“我”和父亲会这样得意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呢!我急切,我难过,我“不舍”把鱼放掉,仅仅就是因为鱼大吗?默读3---9自然段,找到相关的理由。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
师:介绍有关鲈鱼捕捞开放日的有关知识。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弱,因此在产卵期禁止捕捞。
生:现在是(晚上十点),而这时离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这条大鲈鱼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
生: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没有任何人看见。
生:我能钓起着这条鱼,很有成就感,现在要让我放了鱼,真的难以做到。
师:按照规定,提前钓到鱼,就应该放掉,不放鱼就是错误的行为,
这就叫------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词语默写
沮丧告诫诱惑抉择操纵嘴唇实践
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不容争辩依依不舍
学生默写后订正。
二、品读课文
师:课文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情(结合听写的词语)
生:(读)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筋疲力尽地钓起了一条大鲈鱼,在父亲不容我争辩中,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钓鱼的事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按照规定把鱼放掉是对的,把鱼留下是错的,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太难太难了。
生:(结合板书回答)难在无人知道自己是在鲈鱼开放前两小时钓到的,难在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钓到了,这条鲈鱼太大了。
师:是啊!(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说,晚自习就应该安安静静学习。事实上,我们都做到了吗?
生:没有做到。
师:是非易断,实践难。如果不是父亲,“我”绝对不会把鲈鱼放掉的。父亲做了哪些呢?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老师巡视指导。
生:(读文)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读文)父亲一看时间没有到,就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要我把鲈鱼放回去。
生:(读文)父亲平静地说:“你还会钓到别的鲈鱼的。”
生:(读文)父亲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的。
师:父亲外在的平静,其实内心很不平静,所以“盯”了鲈鱼看了一会儿,才说:“你得把鱼放回去!”这个“得”什么意思?
生:必须。
师:是不容商量的,必须把鱼放回去。父亲想什么呢?
生:父亲心想:虽然这条鲈鱼的确漂亮,但是,现在不是鲈鱼开放日,就要按照规定去做。
师:这个“但是”在这里用得好。是啊!鲈鱼再大,钓鲈鱼再困难,即便an是无人知道,可是……
生:可是,如果我让孩子把鲈鱼留下了,他以后看到什么自己喜欢的都挡不住诱惑,就会犯错误了。
师:人们常说,父母是儿子的老师-----
生:(恍然大悟)我虽然也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是不能让儿子把鱼留下,我要为儿子树立榜样,否则,我以后怎么教育儿子啊!
生:我只有在他小时候严格教育,才能使他长大以后不犯错误。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旁白,男生是小詹姆斯,我读父亲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我虽然万分不舍,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
生:(读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四、读启示,写感受
师引读课文最后第二段: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也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学生读: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这段话含义非常深刻,这些部分已经明白(圈划出“严格教育”和“道德只是个……却很难)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什么呢?
生:小时候是考试只有98分,老师错判100分了。
生: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10元钱。
师:长大以后他做了著名的建筑师。
生:别人给他金钱,让他干违法的事情。
生:名誉、地位都充满诱惑的
师:詹姆斯受到诱惑,犯错误了吗?
生: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读文)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与终生的启示。
师:成为父亲的詹姆斯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带到湖边,把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告诉子女,并拿出自己写的一本书,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出示)《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在扉页上有一句话
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
师:请你们把作者的心声补写完。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面对诱惑的时候,正确判断是非,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生: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面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小时候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10
【教材简说】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分为钓鱼、防鱼、启示三部分,重难点“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课。
【学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十一岁的钓鱼一事讲到三十四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积淀,难度肯定很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引起情感共鸣,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启示”,理解意思。
2、板书“钓鱼的”,展现完整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接触难点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你最难以理解的又是哪部分?
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读这段话,读准,读通。
三、探究难点
1、课文是用什么例子来说明道德抉择这个问题的?
(钓鱼。)
2、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里的“是”指什么?这里的“非”又指什么?
板书:
是 非
交流后得出结论。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放了就是正确的。)
板书:
放 不放
3、引:
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就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看来道德的确是──(齐读: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放与不放的问题,究竟“难”在哪里呢?
板书:
难
请学生找找,并相机出示。
⑴ 鱼好大:
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从哪看出“大”?
(“从来没有”,感叹句的形式。)
⑵ 鱼难钓:
(从第三自然段中“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的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说明钓这条鱼是经过漫长等待,而且十分不容易。)
你能读读这两个句子吗?读出钓这条鱼的不容易。
(从“像往常一样”“我小心翼翼的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钓到它不容易。看出“我”的动作娴熟,钓过不少条鱼,但是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而且是鲈鱼,这种成就感可想而知,而且后文说“三十四年再也没有钓过那样大的鱼,可见确实很罕见,而且一生只此一次。)
⑶ 无人知:
环境的描写:“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说明只有父子两人,别无他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
4、在这种情况下要放弃鱼,真难啊:
如果钓鱼的人是你,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愿意不愿意放了它?”
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带着自己的观点在书中找理由。孩子们展开读书、对话,领着孩子们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我最终放弃了,只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哪句话?
⑴ 出示这句话: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⑵ 细细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盯、好一会儿,得”。
(父亲也很不舍得放这条鱼,从“盯”、“好一会儿”可以感受到,同时父亲又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放,从“得”可以看出。)
⑶ 正是这样,父亲在“我”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道德的选择,就帮我摆正了标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是与非,如何去选择,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吗?
让我们再来齐读父亲的话。
四、深悟启示
1、是呀在人生旅途中,我会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投影出示这句话。
理解这个“鱼”是什么鱼?
(就是诱惑自己的利益。)
2、在这34年中,“我”会遇到什么样诱惑的“鱼”呢?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
当“我”拿到100分的考卷,却发现老师没有改出我的错题时, 。
当“我”上学快迟到,过马路遇到红灯而没有警察时, 。
当我买东西发现多找了钱时, 。
文中的“我”会怎样做呢?
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这样做呢?
3、出示: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理解“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什么?来自哪里?
五、升华启示
1、小练笔:
34年后的我已成为美国著名建筑师,当我又一次来到湖心小岛钓鱼时,想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写出来。我会写些什么?
2、齐诵:
一次择善而从,在我们的记忆中会永远地留下清香。这是一个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讲给朋友和儿孙听的故事。
──詹姆斯·兰费蒂斯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板书】
13、钓鱼的启示
放──是 鱼好大
难? 鱼难钓
不放──非 无人知
【反思】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充分发展。而《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应该做何选择?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是与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自觉讲道德、守规则的人。
但是本文的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学生也很难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是每一位教者都回避不了的难题。于是我设计的教学从“启示”──“钓鱼”──“启示”。一开始让学生读通这段话,因为这段话由两个长句构成,读来拗口,应要学生读通顺。接着结合具体事件“钓鱼”理解“是非”的具体指代,感受人物矛盾的内心活动,并说说自己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深对启示的感悟,再次把深奥的启示拉近学生身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建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将课堂上的阅读活动化作成了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鲜活的“道德体验”。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11
【课前谈话】
1、学生介绍自己。
2、了解学生学情:
你读了几篇课文?
(大部分学生说6~8遍)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指名读,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质疑,了解学习需求:
(师导:有位人曾说过:有大问题有大的进步,小问题有小的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
你提了什么问题?
4、研读品味,聚焦核心问题:
为何作者记住了34年前的那个夜晚?
(这次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
⑴ 学生默读思考,播放音乐。
⑵ 反馈。
研读重点句: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⑴ 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学生朗读
⑵ 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⑶ 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样?
板书:
遇到鲈鱼,得意洋洋。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⑴ 父亲让我把大鲈鱼放掉,我愿意吗?从哪里看出我不愿意?
⑵ 朗读指导,抓住大声争辩。
⑶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跟父亲说,来留住这条鱼?
⑷ 在作者的大声争辩下,在作者的苦苦乞求下,父亲同意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父亲肯定不同意?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⑴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⑵ 反馈交流,板书:
放回鲈鱼,得到诚实。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中。
⑴ 朗读指导,读出作者的依依不舍。
⑵ 你就是作者,你得到了什么?
⑶ 作者的选择题有没有做完?
学生板书:
面对选择,进退两难。
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5、写读结合,内化学生行为:
⑴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做?
⑵ 出示父亲曾告诫我的话,学生朗读。
6、课堂延伸:
⑴ 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⑵ 什么叫启示呢?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学习一事一议文章中铺垫这种写作手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学习一事一议文章中铺垫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单元习作的题目与此相同,出示(灯片2)(指名读)今天我们将以这课为例,来学习怎样写“生活中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板书课题)注意“钓”的写法。与“钩”区分:一点鱼饵便是“钓”,撇折则在“钩”中藏。
2、师:孩子们,一齐读课题——《钓鱼的启示》
师: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拿起书,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二点。(灯片3)
(1)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得到了一个什么启示?
3、学生自读课文
4、师: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我来检查一下。(灯片4、)
鲈(lú)鱼鱼鳃(sāi)翕(xī)动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
学生开火车读,如果正确,全体跟读一遍。
5、(介绍鲈鱼和禁捕期)师:课文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你懂了吗?
6、什么是“翕动”“沮丧”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要"我"把它放掉,"我"开始不答应,后来还是把鱼放了。
师:还没有说到启示呢!
生: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了“启示”。
师:按照“钓鱼—放鱼—启示”的顺序,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
(同桌之间相互讲述主要内容)
3、师:(指板书)通过一件事情,总结一个道理,这种写法叫作“一事一议”,这是本文在写法上的第一个特点。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在写事的过程中蕴含道理的呢?(板书“事”“理”)下面我们就就让我们从“理”开始走进文本吧。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过度:我们先从启示开始
1、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灯片5)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谁发现了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板书:是非)
师: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呢?我们还是结合课文中钓鱼这件事来说说,怎么做是“是”,怎么做是“非”?
生:把鱼留下就是错的,把鱼放了就是对的。(板书:留放)
师:是留还是放,道理非常简单,可是真的要放的时候,作者可是有一大堆不放的理由啊,让我们走进课文找一找吧。
2、请同学们细读2-9自然段,从文中找找什么原因让作者不愿意放鱼呢?(灯片6)
预设一、体会鲈鱼大美
生:大。
师:有何凭证?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请你读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这条鲈鱼大的?
师:我发现这个感叹号放的位置好像不对呀!
生:这是在突出鱼的大。
师:你能读出鱼的大吗?
预设二、来之不易
师:这么大的鱼钓起来容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师:从作者钓鱼的细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作者是个钓鱼“高手”。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个钓鱼“高手”的呢?
师:钓鱼“高手”眼中的鱼能有多大呢?用手势比画一下。
师:这条鱼确实大得让人吃惊,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条鱼大得让人吃惊吗。(指导朗读:带着惊喜的感受再读,齐读)
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预设三、漂亮
师:看来这条大鲈鱼确实很有魅力呀!它就这一点魅力吗?
生:漂亮
师:从哪里看出它漂亮的呢?
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谁能读出这条大鲈鱼的漂亮?(指导朗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也感觉这条鱼是那样的美。
师:联系上文我们知道了作者虽然年纪小却已经是个钓鱼高手,此时看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一条大鲈鱼,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兴奋、高兴、得意。
师:是啊,他的兴奋和得意真是无以言表。你能用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试试看!指名读,得意吗?谁再来读?
师:如果是你钓到如此大,如此漂亮的鱼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再来读。
师:著名诗人范仲淹有一首诗《江上渔者》,诗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xxx里。古人都爱鲈鱼,更何况刚满十一岁的小作者垂钓到这么大,这样漂亮的鲈鱼,他当然是希望把这条大鲈鱼——生:留下
师:作者还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预设四、体会钓鱼辛苦
生:我钓到这条鱼很不易。
师:多细心的孩子呀,你读得很到位。不易也可以理解为挺辛苦,是吗?
师:怎么不容易?出示: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作者钓鱼辛苦的?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作者钓鱼的辛苦,看来,为钓到这条鱼,作者是等了很久,而且颇费了一番功夫呀,的确不易。还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预设五、体会无人知道
生:无外人知道。
师:文中怎么说的?出示: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无人知道的?你能读出这种静悄悄吗?指名读。
预设六、父亲也很喜欢
师: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不仅诱惑着作者,还诱惑着你们,父亲有没有被它诱惑住呢?
生:父亲让我把这条大鲈鱼放回湖中去。
师:难道是父亲不喜欢这条大鲈鱼吗?
生:父亲也喜欢。
师:何以见得?你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父亲喜欢这条鱼的呢?
生:“得意”“欣赏”都能看出父亲的喜爱之情。
5、小结
师:当时四周围静悄悄的,没有别的人和船的影子,无人知道,而我面对的又是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你喜欢吗?你想留下吗?
你们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所以,当父亲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急切,我大声的与父亲争辩,我哭出了声。正如作者在启示中说的那样——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板书:实践难)大家看,在叙事之中就已经蕴含了这个启示。这是本文另一个写作特点——事中寓理。
作者又是怎样悄悄地把启示藏在故事之中的呢这里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铺垫。
刚才我们找的这些理由都是为感悟道德实践之难所做的铺垫。因为鱼越大,父亲让我放掉时我越恋恋不舍,鱼越美,越爱不释手,越来之不易,越格外珍惜,越没人看见,越不忍放弃。这就是铺垫。(板书:铺垫)正是作者成功的铺垫才让我们切实体会到道德实践之难。
四、铺垫的运用
1、《中彩那天》中的铺垫
A、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铺垫是很常见的一种手法,大家回忆《中彩那天》,两篇课文有相似性,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写出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B、为了突出父亲的品质,作者做了一些细节的铺垫。读读句子,体会铺垫对突出人物品质有什么帮助。(出示灯片7)
C、读句子。
D、交流
2、学以致用
A、同学们,我们学是为了用,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铺垫这种手法?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出示灯片8)指名读。
B、如果你是作者,为了体现坚持就是胜利这个启示,在描写我骑车回姥姥家这件事的过程中,你会做哪些铺垫呢?
C、小组讨论
D、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初步感受到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还学习了一事一议文章中铺垫这种写作手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在体现作者抉择之难的描写中,也蕴含着一个巧妙地写作手法,你们想学吗,下节课再见。
六、板书:
一事一议是(放)实践非(留)
寓事于理遵守规定难
铺垫
文章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13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钓鱼的启示》一课,通过记叙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启示”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因为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那么,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3课,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2、(板书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启示”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整体感知,初识“启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随机释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指名交流。
4、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请你用“( )”画出作者在钓鱼中收获了一个什么启示。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启示”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提问,学生随机回答。体会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做过高要求。)
2、深入体验“我”的情感变化:
⑴ 自读:
在钓鱼的过程中,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一直变化着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边读边体会,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
⑵ 指导交流:
① 出示语句:
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A、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B、“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C、“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
D、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E、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②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
③ 把鱼放回湖里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我”在这一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高兴、得意→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3、深入体验父亲的情感:
⑴ 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这一系列情感变化,那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⑵ 指导交流: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出示相关语句:
①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②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⑶ 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4、感悟“启示”:
⑴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没有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
⑵ 学生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出示文中的重点语句:“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① 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②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③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⑶ 指导朗读这段话。
四、引起共鸣,升华“启示”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
五、课外拓展,延伸“启示”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同学们,请记住: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得意、高兴
放鱼回湖: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受到启示: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
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 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四、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⑴ 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⑵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⑶ 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五、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板书:
不容争辩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
(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七、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启示 抛(出去) 剧烈 小心翼翼 操纵 跳跃 挣扎
沮丧 纽约 抉择 曾经 实践 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2、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
⑴ 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
⑵ 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1、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2、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
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四、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设计说明】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
⑴ 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
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⑵ 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⑶ 学生的真实起点:
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
⑴ 降低起点层层突破:(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⑵ 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⑶ 引导思维,问题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
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2、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
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钓鱼启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3-09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4-05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3-20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5篇04-06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5篇)04-10
《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设计04-18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5篇05-13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集锦15篇04-16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