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3 08:36:3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课堂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堂教学设计(合集15篇)

课堂教学设计1

  一、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要全面、准确、合理。

  (二)独创性原则

  所谓独创就是技巧的展示个性,达到当前制高点,它具有无可替代性。

  语文课是最能独创,更能充分展示教学个性的学科。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精神花朵。即使是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也可依据各自的个性上出风格迥异的课来。

  1、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就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更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2、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所长。

  3、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要有个性化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除了应该有一般教师的生动、准确、活泼的特点以外,还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或者词采丰美,富于感情;或者自然流畅,幽默生动;或者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回味;或者自然亲切、启人思维。借助个性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完成语言的享受。

  4、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5、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品位高的个性教学艺术还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语文问题的多样化,语文学科的多极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的原则。

  它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过程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评价,使学生敢想,能想。

  (四)、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基础、能力、生理、心理等不同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其胃口的,对不同层次的需求都能适应的方法性原则。它具有适度性、量力性。

  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授课时,有一个学生没有参与学习,就不能算是优质课。它要求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处理好一般与个别(优生与学困生)学生的关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及其教学广度适时予以弹性调节,充分调动、发挥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出主动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目标导向的原则

  一节课,想面面俱到往往会面面不到。要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包括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

  (六)、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开放性原则与教育的不断适应变化、吸取外部能量、追求持续发展等理想异曲同工;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它要求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习器官的全方位开放。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其自由做。

  开放既有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

  (七)、弹性原则

  弹性,即事物的伸缩性。语言是一门“弹性艺术”,同样的表达对象,表达的形式和风格各不相同;同样的语言表达,理解的角度和程度也会因人而异。语言的这种“变化之妙”,注定了语文教学既不能滴水不漏,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言语表达,都应有一定的“弹性”发展空间。

  弹性原则,不仅在课堂结构的安排和教材处理的价值取向上适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评价原则的确立之中都可应用。

  二、教学思想

  教学的先进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因为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随之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因此,教学结构的改革受教学思想转变的制约。为此,我们要树立如下几种新的教学观念:

  (—)“主体教学观”。

  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切为了学生,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培养健全人格,保护学生个性的前提,就是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发展。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二)“民主教学观”。

  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独断专行,不搞—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一个出色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批判的本领,培养学生开拓新领域、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强调为实际需要学习,也关注从实践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思维教学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分类教学观”。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积极影响,相互促动,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飞的就飞”

课堂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金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片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在教师的引领下,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教师要努力构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章,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的同时,还要超越文本,链接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话题导入,揭题

  1、 话题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吗?

  你认为我们要靠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生交流)

  2、 揭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想象课文中的人们有什么梦想?最后,他们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结果?

  2、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3、 检查生字情况,相机正音。

  4、 交流刚才的问题,并板书两种不同的结果。

  5、 师:淘金者大多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了真金。此时,在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为什么彼得能得到真金,他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三、读悟比较,探究原因

  (一)学习1~3自然段

  1、 指名读1~2段,相机正音

  2、 默读这两段并思考: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师生交流,课件依次出示:

  相同之处:①都想找到金子。②他们都一无所获。③都“蜂拥而至”,相机理解这个词,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④都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理解“河床”一词。⑤都是道听途说,没有根据。

  不同之处:绝大多数人扫兴离去,彼得却不甘心落空。

  4、 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彼得的做法。指名读句。

  5、 从彼得的做法中,你觉得他与其他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

  6、 通过比较,大家都觉得彼得要比其他淘金者有毅力,能吃苦耐劳。然而——(师引读)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彼得几乎——,也没有——,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

  7、 师:刚才大家不是说,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要勤奋。可彼得也这样做了,为什么却失败了呢?(引导学生抓住第一段中“听说”一词去理解感悟)

  8、 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梦想不是空想。6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于是,他——。但课文不是说他找到真金了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接着读课文。

  (二)学习4~5自然段

  1、 指名读段,相机正音

  2、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下起了三天三夜的倾盆大雨。雨停后,彼得发现了什么?

  3、 指名回答

  4、 这样的土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彼得是怎样想的?

  5、 指名读彼得想的话。理解“若有所悟”。

  6、 彼得“悟”到了什么?再次默读彼得的话并思考。

  7、 指导想象彼得当时的心情和表情,有感情朗读。

  8、 从雨后的一块土地中,彼得竟能悟到这么多,你对彼得产生了怎样的看法?

  四、回归话题,小结提升

  1、 彼得的悟就是他的第二个梦想,这一梦想与原先的梦想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认为这个梦想会实现吗?(生自由交流)

  2、 那彼得后来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又能从彼得的故事中明白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讨。

  结束课堂。

课堂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结合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身份证号码,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拓展延伸”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什么信息。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具有准确、简洁、便于检索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编码现象,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含义及方法,探索发现身份证等编码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和获取其编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数字编码的方法,发现身份证等编码信息及基本编码方法,正确、合理、灵活和科学地自主编制一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

  二、达成目标发掘

  《数字与信息》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遵循先“读”(码)后“编”(码)的编写体例,读和编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体现出读编并重的特点。但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若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展开教学,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复杂性可能只会让学生关注到编码的含义,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编码方法。如果无法通过编码方法架起桥梁,那么读和编必然是脱节的,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编码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本课时达成目标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1、通过对生活中数字编码现象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发现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

  2、了解身份证号的编制方法及构成含义,能解析和判断身份证所反映的出生日期、性别等信息。

  课堂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能进行图书“索书号”(二级)的编码,运用所学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将教材的先读后编、重读轻编调整为边编边读、以编为主,以引导学生为图书编制“索书号”为主线,凸显了“数字编码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三、课前准备

  (一)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我从“达成目标、学习任务、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方面作如下设计:

  达成目标:观察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现象,发现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了解身份证号的'编制方法及构成含义,能解析和判断身份证号所反映出的相关信息。

  学习任务:找一找、查一查、写一写生活中的编码;填一填一家三口的身份证号,分析其构成含义。

  方法建议:查找资料、对比发现。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第一环节: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第二环节:解读身份证号含义。第三环节:设计方案,编制“索书号”;第四环节:展示质疑,全班评价。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使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衔接起来,形成目标管理。

  (二)教学视频设计

  教学视频是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课视频有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感悟数字组合含义,了解数字编码现象,使学生感受数字编码传达信息功能。

  视频展示:由“1”“1”“0”3个数字组成的数,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排列的顺序,还可以是“报警电话”这一特殊的电话号码。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编码传达信息的功能。

  然后,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先写一写自己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及本市固定电话区号,再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编码,举例写出一个具体的编码。

  第二部分:解读身份证,领悟数字编码信息的意义,使学生学会采集数字编码所传递的信息。

  视频中,教师系统讲解身份证号“地址码”“出示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的构成,揭示“合理”“简洁”“唯一”等编码原则。用微视频系统解读身份证号构成含义及相关编制原则,替代了教师原本在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凸显了“微课程教学法”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学习兴趣高,自主性强,自由度大,体现了个体差异性。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学习形式的预告——先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然后解读身份证号构成含义,在掌握编码方法的基础上编制索书号,最后展示质疑,让学生带着个体的思考走入课堂,使得课堂学习深度得以拓展。

  四、课堂教学

  (一)设计思路

  上课伊始,先进行课堂检测,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编码,重温自主学习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解读本班同学代表的身份证号,开展进阶学习;接着,以“我给好书‘身份证’”的探究活动为主线,开展项目学习,为班级图书角的新书编写“合理”“简洁”“唯一”的“索书号”;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编制的“索书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或者质疑,这是要求学生分析、综合梳理探究成果,分享经验,取得成就感的重要环节。而且,有可能有质疑产生,那会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功效。

  (二)教学过程

  1、课堂检测

  请学生从课堂检测纸中找到编码,圈出来,并填空。

  学生独立从课堂检测题中找到火警电话、门牌号码、车牌号码、股票代码、车次、座位号、票号、身份证号等编码。完成后,和组内同学交流,看看大家意见是否一致。

  全班交流,统一认识,针对问题比较集中的火车票上的编码明确:在一张动车火车票上,至少有“车次”、“座位号”、“检票口”、“身份证号”、“票号”等六处编码。

  2、进阶练习:我有“火眼金睛”

  上课前,将每个小组组内其中一位成员的身份证号码写在黑板帖上。请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解读这4位同学的身份证号码信息。

  (1)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

  (2)汇报后,验证:请4位同学依次起立确认。

  (3)引导发言学生问问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有没有补充?

  3、自主探究,质疑展示:我给好书“身份证”

  (1)出示项目学习内容: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为班级“图书馆”内的新书编写索书号;

  (2)鼓励学生质疑:看了要求,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3)介绍“中图法”、“索书号”;

  (4)编写分类号。

  每人一本图书,请给它编一个分类码(二级),即“身份证”。

  第一次展示:报告小组成员协作讨论、探究发现图书基本分类的过程,具体说说本组的书属于哪一类,对应的分类号是多少。

  (5)编写班内流水号

  师:如果说,刚才编写分类码是体现规范的话,那接下来为图书编制班内流水号,就要发挥大家的个性了!

  学生先独立编制班内流水号,然后跟组内成员讨论协商,大家集思广益,完善本组图书的流水号。

  第二次展示:汇报本组制定的方案,展示依此方案编写的流水号。在展示交流过程中,生生互动,质疑讨论“表示年份的`数字用4位数好还是2位数好?”“班级信息放进编码后,该如何处理?”“怎么体现流水号的唯一性?”等问题,不断加深对编码方法的认识。

  4、全班评价

  评价下,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评价下老师呢?冷静思考,哪些地方可能还有不足,或者你还有什么建议?

  5、课后活动,了解其他编码知识。

  (1)研究邮政编码的信息及编制方法。

  (2)了解条形码的有关知识及编制方法。

  五、教学体会

  (一)组织实践活动,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首先,通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产生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接着,借助微视频的学习,结合学生解读自己一家三口身份证号的信息,让学生验证猜想;最后达到完善结论。

  同时,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让学生编写图书索书号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新的知识;在优化索书号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交往互动,达成共识,共同发展。

  (二)创设生活情境,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随着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不断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认识了身份证号码编码的特征,掌握了其编码的结构和意义之后,适时地加入了“我有‘火眼金睛’”——解读身份证号信息、“我给好书‘身份证’”——编制图书索书号这两个环节,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这种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三)进行恰当评价,培养“爱数学”的情感

  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大多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以这样说,实践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形的成果,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中易于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无形的东西,如情感体验等。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是否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能否找出有明显错误的身份证号码等),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如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如知识理解的对或错、完成任务的优或差等),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真正“爱”上数学。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尝试“微课程教学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了广阔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交流中不断碰撞,获得“用数学”的体验;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培养“爱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实现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设计4

  一、激趣入境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穷人》,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生:写得非常感人,成功地表现了桑娜夫妇的高尚人格。

  师:的确,这是一篇世界名著的作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列夫托尔斯泰并未把它写完,事隔多年这位伟大的作家再次诞生了。他,就在我 班教室内。

  生:(纷纷问)是谁?

  师:就是你们!(学生欢笑)今天,你想把自己的著作继续写完并公诸于世吗?

  生:(齐)想。

  评析:通过故事未完待续,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创作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也为他们的创作树立起了成功的信念。

  二、放飞思维

  师:能有幸和各位大作家一起学习、探讨,本人深感荣幸。(学生欢笑)下面就请各位追忆往昔。谈一谈当时的社会本质及桑娜一家。

  生(1):当时黑暗社会,穷人命运悲惨。

  生(2):桑娜一家住在海边,以捕鱼为生,生活穷困潦倒,但心地善良。

  生(3):他们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师:在以后的生活中,桑娜一家又会发生哪些事呢?

  生(1):生活越来越艰难,可他们对西蒙的孩子特别关心,总是先让他俩吃饱,自己仅喝一点汤。

  生(2):第二天,庄严地安葬了西蒙。

  生(3):西蒙的孩子病了,桑娜日夜守候,精心照顾。当孩子退烧时,桑娜──一位贤妻,一位慈母终于倒下了------

  生(4):桑娜的五个孩子也非常关心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一起快乐地玩耍。

  生(5):西蒙的

  大儿子捡到一颗大珍珠,卖了好价钱,渔夫开了一间小鱼铺,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评析:善于想象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增强。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为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使想象合理化。

  三、合作研究

  师:续写时除了要把握想象内容的合理化之外,你们认为还应注意什么?

  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使它们能融为一体。

  师:非常感谢您的指导。(学生欢笑)下面请各位大作家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并结合课文,在小组中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

  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师:你们有了什么新发现?

  生(1):我们发现他对人物的心理 刻画得生动细腻,如(略)。

  生(2):我们认为他的语言十分朴实,没有追求华丽的词采,而是用真情来打动读者。

  生(3):作者运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即:利用描写桑娜一家多么的穷苦,还去收留邻居之子,表现桑娜夫妇平凡中的伟大。

  评析: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来认识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学习不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个性创作

  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昔日的《穷人》已经流芳百世,相信今天的续写,一定会风云再起,你们有信心吗?

  生:(齐)有!

  生:(举手)请问作业 可以等到下个星期交吗?

  师:大作家的创作还有时间限制吗?(学生欢笑)只要你认为成功了,不管多久,我都愿意等候拜读。

  学生创作。

  评析:不要求何时完成,开放了创作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消除了紧张的心理 ,更利于学生发挥。

  总评:课堂上学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写出来的作品也具有较高的水准。他们那丰富的想象中闪烁着“祝好人一生平安”的美好心愿,表现出憎恨黑暗社会的品质;在描写方法上,注重了人物心理 的刻画,充分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创作的内容更是长而生动,全班有十三位同学超过四千字。我也怀着激越的情怀收集了八位学生的作品,出了一本《续写穷人》向本校各位同仁推荐,得到一致好评!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我认为其关键在于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坚定了学生的创作信念,唤醒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体现于以下四种教学观:

  一、对话的教学观。教师把学生看作大作家,并虚心向学生学习,师生双方互相承认,互相赋予平等与尊重,共同参与学习的交流,体现了教学的对话观。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在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预先设定的程序被打破,只有情境化的生活存在,没有问答仪式,只有思与思的撞击,心与心的接纳,没有尊卑之分。

  二、探究的教学观。教师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进行研究,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和运用的能力,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语文 素养。

  三、合作的教学观。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合作中探究。使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启发,使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同时,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以培养。四、开放的教学观。预习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讨论时,放飞学生思维,任凭学生自由想象;习作时,不规定完成时间等。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于广阔的天地间。摒弃了课堂的种种“禁令”,教学没有指令性,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求知识,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课堂教学设计5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并说说寓言的特点。(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寄托,包含;则,篇的意思。)

  二、导学《掩耳盗铃》,揭示学法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题眼盗。

  2、,学生字:掩、盗,理解题目的意思。

  3、总结学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题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

  (1)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提出哪些疑问?

  (2)学生讨论,归纳出思考题:a为什么盗?b怎样盗?c盗的结果怎样?

  2、边读边想,理解词句。

  (1)齐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铛、偷,联系插图,了解什么是铃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a齐读第1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结合学习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b齐读第2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这样想对吗?为什么?结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理解1、2句间的关系。(转折)

  c齐读第3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么做的?

  d齐读第4句,回答:偷铃铛的人结果怎样?联系插图,结合理解句式:刚就(刚,表示时间短;就,产生的结果。)

  3、归纳学法:提问题,抓词句,理解内容。

  (三)再读课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思考讨论:a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b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归纳学法:读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

  三、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亡羊补牢》

课堂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投影片(蜘蛛)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平时见过吗?

  简单介绍一下:

  它是一种节肢动物,善织网捕捉昆虫。今天这节课学习20课蜘蛛,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蜘蛛的哪些情况。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熟悉新字生词。

  2.指名读,分段朗读。

  思考:介绍蜘蛛那些事情?共几个自然段?(捉虫、遇险)

  3、学生回答。

  三、深入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常”字可以看出什么?由于作者经常仔细观察,所以才发现了以下的精彩场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

  2、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蜘蛛是怎样捉虫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3)蜘蛛捉飞虫时,动作非常迅速,你们找找哪个词表现出来?捉到飞虫容易吗?哪个词表现出很轻易地捉到?出示投影,演示捉飞虫表现速度快,且捕捉容易。指导学生读捕捉很轻松的语气。

  (4)蜘蛛无论捉什么虫都这么轻易吗?(不是)好,我们看看它是怎么捉甲的。

  7.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画出捉甲虫的语句。

  (2)为什么说甲虫最难捉?

  (3)理解问句“抵抗”。

  8.自学第四自然段

  甲虫虽然难捉,蜘蛛却是有惊无险,但这次它可遇到麻烦了。(出示投影)看这是细腰蜂,蜘蛛会怎么样,看第四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细腰蜂是怎样引诱蜘蛛上当的',它为什么会上当?

  (3)理解词语“敏捷”。

  (4)再次出示投影(这是一张破网)

  看到这张破网,同时我们也很同情蜘蛛的遭遇。

  四.总结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同观察了蜘蛛捉虫和被捉的情景,作者写的好不好?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因为作者用心观察了周围的事,才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如果你们也对周围的事多留心,细心去看,也会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来。

  第二课时

  1.复习。

  上节我们学习蜘蛛这篇课文,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出示投影)作者通过四个自然段介绍了蜘蛛是怎样捉虫和被捉的,下面请看投影

  2.学习本课6个生字。

  3.指导学生识记字音。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语。

  (2)轮读,齐读生字词。

  (3)指导识记字形。

  (4)指导书写。

  4.完成课文后练习题3。

  5.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第三题。

  6.总结。

  7.作业:阅读《课外阅读》中的《小壁虎》。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用自己的研究方法来学会13个生字、理解“织网、重新、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理解蜘蛛织网时所碰到的困难,并能赏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描写蜘蛛织网时碰到的困难的句子。

  2、通过赐予的赏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的能力。

  3、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蜘蛛的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

  2、教学“蜘蛛”这两个生字,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它们都是虫字旁)

  3、在你们的印象中,蜘蛛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它有什么本领?

  4、教学“织”,读准音,那么你知道蜘蛛织网是为了什么?你见到过妈妈织毛衣的样子吗?(教师边说边扮演织毛衣的样子。)所以,“织”是绞丝旁的字。

  5、那么,小小的蜘蛛它是怎样织网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三方面问题,教师总结。)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小问号来听老师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听教师朗读。

  3、讨论交流。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层次。

  1、激趣导入:对刚才我们还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答案都藏在课文中,只有当你会正确朗读课文了,你才能真正明白,所以老师想请大家自由的按要求读读课文。

  (1)自己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

  (2)看一看课文有几小节,请标上小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zhèn sī guāduàn chóng pò bīng báo huī zhōng

  一阵大风、丝、刮断、重新、打破、冰雹、灰心、终于、

  自由并大声朗读——指名读,评议——小组合作:组内读议(出示第二组词语)——师生赛读。——师生互评——齐读。

课堂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女、竹”

  2、观察自选商场,初步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方便。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乐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识记14个生字

  教学准备:

  1、与内容相关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与综合运用引导、讨论、合作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揭题,引入新课

  1、看图揭题。

  师:请小朋友看屏幕: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超市图)

  生:这是(超市或商场)。

  师:对,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选商场(点课件出现自选商场四个字并注音,“商场”二字变色)

  师:光标指着“商场”二字:你见过这两个字吗?会读吗?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指名2个学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再请读的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带读“商场”二字。

  2、请大家齐读“自选商场”4个字。

  3、谈话激趣。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收款的.阿姨。

  生:很多商品。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拼读句子。

  过渡:看来大家都喜欢到自选商场去买东西!

  (出示句子“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师:请大家自己把这个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练习读句子.---指名读(评价)----范读-----齐读。

  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会就把句子读通顺了。来,用掌声鼓励自己。

  2、理解“东西”:就是指商场里摆放着的那些商品。注意西的读音。

  三、学习词语

  1、认识商品。

  师:今天,咱们一起去自选商场买一些东西,想知道买什么吗?(课件出示商品。)

  生齐声说。

  师: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确实很多很多,你能用“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有(),有(),还有()。”说话吗?(课件出示说话句子。)

  生自由说--指名说

  2、认读商品名称。

  师过渡:同学们真能干,但是我们不仅要能认识这些商品,还要认识它们的商品名称。

  (课件出示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等不带音节词。)

  师:谁认识其中的一部分商品名称?

  生:我认识面包…….

  师:哟,真厉害,你是怎么认识这些词语的?

  生:我是()认识的.

  师:太棒了。

  师:我发现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举手,不认识这些词语。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生:我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可以查字典。

  生:我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去请教妈妈。

  生:我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去请教同学、老师。

  生:我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通过拼音认。

  师:看来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请大家打开书,翻到92页,借助拼音读读词语。借助拼音还不会认读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生:自由读。

  师:(拍手示意停下)大家自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你学会的读给同桌听,比一比谁读得好。

  生:合作学习、解难。

  3、汇报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不带音节商品名。)

  (指两组读,评议。)

  师:刚才这两组同学学习很认真,读得也很棒。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师:为全班学生鼓掌!恭喜大家顺利地认识了商品名称。

  4、识记生字。

  师:老师现在把生字宝宝一个个请出来,谁愿意把生字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生字。)

  生:商……

  师:读得太准了!能不能告诉我们,你读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哪些字的音呢?

  生:我注意了”商、场”要读翘舌音,“奶”要读鼻音。

  师:谢谢你的提醒。

  师:小朋友,让我们像他那样一起读准这些字。有信心吗?

  生:齐读生字

  师:看来你们都会读这些字了,不过还要把这些字的样子牢牢记在心里。

  师:这么多生字你会记哪个呢??用什么方法记呢?

  生:我是这样记“奶”字的,记住一个“女”加“乃”

  师:这个办法很好!你知道还有哪些字也是女字旁吗?

  生:我知道妈妈的“妈”字有女字旁。

  生:我知道姓名的“姓”字有女字旁。

  师:恩,知道的真多!你能给“奶”字找个朋友吗?

  生:牛奶

  生:奶油

  生:奶酪

  师:瞧,热心的小朋友给“奶”找了这么多的朋友,它一定乐坏了哦!

  师:你还可以记哪个字呢?

  生:我可以记住“笔”,上面是个竹字头,下面加个“毛”。

  师:这个办法也很好。

  师:你知道一些什么笔?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要交流,请找你最要好的学习伙伴说说。

  同桌的同学交流。

  四、游戏--摘苹果

  1、课件出示

  师:瞧,苹果树上的苹果都成熟了,哪些小朋友愿意把它们摘下来呢?

  开火车摘苹果。

  2、课件出示儿歌

  自 选 商 场 东 西 多。

  面包牛奶火腿肠,

  牙膏毛巾洗衣粉,

  铅笔尺子作业本,

  lèilèi bǎi zhěngqí

  一类一 类 摆整齐,

  gòubiàn

  自 由 选 购 真 方 便!

  五、课外拓展

  课外搜集一些商品包装,并能把它们分类。举行展示评比活动。

课堂教学设计8

  一、设计思想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本块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序数和基数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1)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等实践活动中,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2、本课时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序数和基数。

  3、本课时内容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块内容紧密联系,但又有区别。本课时的数学乐园,是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块内容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能够和实践相结合,学会用数学。

  三、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活动,是在学生基本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之后再来进行的,可以说在知识点上,基本没有什么难点。本课时的难点、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要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只有对各种活动严密地组织,让学生乐与参加、喜欢思考。

  四、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每一个游戏都是用故事的形式连接,让学生在课中,犹如置身与童话王国之中。

  七、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信箱、纸框。

  学具准备:

  空白卡片、彩色笔、乒乓球。

  教学环境布置:

  把教室中的桌子全都搬到教室外面,让教室里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则:共有20个球,男队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9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奇思妙想

  一、课题:《奇思妙想》

  二、教材: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

  三、教学时间:40分钟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是一节充满奇思妙想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线描造型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画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能根据写

  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表现能力及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

  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七、学习材料

  教师:影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生: 彩笔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展示斧子局部)现在你看到的是一幅画的局部,根据这个局部画面你能想象一下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吗?(学生猜想)

  2)、(展示原画)看到这幅作品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谈感受)

  3)、(展示一幅风景画并与斧子对比),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

  4)、这幅画有斧子、树干,艺术家是在真实事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这也是一种奇思妙想。

  今天,让我们都来奇思妙想,设计出有趣而新奇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新授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奇特的作品,同学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比利牛斯山之城》、《会飞的羊》、《大象》、《苹果》,《树》。)

  小结:看了这些奇特的画面,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画中妙趣横生的

  创意,给我们惊喜,给我们美的享受,也带我们走进了奇思妙想的世界。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作品,你们发现画面的奇妙之处了吗?(学生讨论,可举例子说)

  原来,将几种不相关的物体重新组合,也是一种妙想。

  (设计意图: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些形象,请你们想一想用这些物品能够组成一幅怎样的画?

  (将艺术大师奇思妙想的作品分割成独立的形状分发给各组引导学生拼摆)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作品向学生渗透超常规式的构思。了解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小组交流能力和想象力,为创作作铺垫。)

  3、各组介绍自己拼摆的作品,教师展示原作。

  4、这些毫无关联的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你觉得画面和谐吗?

  你能总结艺术家在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不同造型物象的巧妙结合,色彩与纹理的巧妙结合)

  5、画家把自己异想天开的创意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作品不仅奇妙而且有趣。要想设计出这样的作品,除了丰富的想象之外,方法也很重要。

  * 展示图片:这幅画奇怪在哪呢?

  (画家把一座山的上半部切掉,又增添了一个透明的球形建筑;大象的鼻子变成了圆号)

  板书:

  *展示图片:《蒲公英上的'城堡》,这幅画奇怪在哪呢?

  *展示图片:《梅维斯头像》

  小结:原来,运用移位、切割、添加、夸张等方法能够设计出这么神奇的作品。

  但是奇思妙想没有太多固定的方法,关键要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它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植物、动物、人物、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甚至文字都可以成为想象的源泉!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6、老师又要考考你们了,(展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你们看这些物品之间有联系吗?从中选取你们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的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表现出你们的奇思妙想。(学生画简单组合草图。)

  (设计意图:寻奇之妙处,体验另一种思维角度,感受其带来的奇特效果。体会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尝试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7、小组汇报,展示介绍自己的创作。(教师评价指导)

  8、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同学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吧。

  (*分析学生作品,你觉得那个作品想象力丰富,组合的让你觉得巧妙?

  *哪件作品线条丰富,而且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回忆《精细的描写》展示几张作品,引导学生注意细节的刻画,精细的描绘。

  (设计意图:进一步为作画铺垫,解决难点,培养小组交流能力,想象力,即对作品的分析能力。)

  三、学生创作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表现你的奇思妙想吧。

  作业要求;运用线描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象巧妙的组合,创作一幅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展评

  展示作业,欣赏,并请作者介绍。教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语言表达能力。)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

课堂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田园诗及其代表作家的知识;

  (二)体会“陶诗两首”的意境和思想意义;

  (三)领会“陶诗两首”的风格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字词释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年少,从小。适,适应。俗,世俗。韵,气质、性格、情趣。性,本性,性格。本,本来。丘山,这里指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大自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得自由。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荫,这里作动词,遮蔽。罗,排列。在“后檐”和“堂前”的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户庭,门庭,家里。尘杂,灰尘杂物,这里比喻做官时乱糟糟的繁杂之审。虚室,空室,静室。余闲,空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建房子。人境,人居住的地方。车马,这里泛指人世间的繁杂之事。喧,喧闹,干扰。

  (二)难句注译。

  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被束缚于笼中的鸟。池鱼,被养于池中的鱼。这里是诗人以羁鸟和池鱼来比喻自己过去仕途生活的不自在。旧林、故渊,比喻诗人向往的田园,即下文的“自然”。全句可译为;被(从树林里抓回来)关在笼子里的鸟想回到原来的林子里去,被(从大河里捕回来)养在池塘里的鱼想回到原来的大河里去。

  (三)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诗歌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分析:从这两首诗看,陶渊明的诗歌最明显的艺术风格就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的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的心境。在《归园田居》中,诗人笔下的田园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摄取的全是日常生活中习见习闻的再平常不过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的,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

  (四)《归园田居》和《饮酒》在.写作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首先,在选取角度上,《归园田居》着重描绘客观环境,借客观来表现主观;而《饮酒》则着重写诗人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感受。其次,在表现手法上,《归园田居》主要用反衬、对比的方法,显得质朴而坦露;而《饮酒》多用比兴之法,显得婉曲含蓄。

  (五)《陶渊明诗两首》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分析:

  (1)《归园田居》全诗20句,可分三层。

  1~6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形象地表达了陶渊明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归农的急迫心境。

  7~18句:描写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表现了作者鄙视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

  19~20句:写诗人回答人们的疑问,说明官场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只有冲破它,回归自然,才会乐趣无穷。

  (2)《饮酒》全诗10句,共分两层。

  1~4句:第一层,.写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第二层,说明美丽自然的景物欣赏,能获得无限意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

  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诗歌古体诗中最优秀的几篇代表作。古体诗指唐朝以前包括春秋战国、秦汉、魏晋这一历史阶段的诗歌作品,其体裁主要包括四言、五言、杂言、乐府、民歌、楚辞、七言诗等。其发展的轨迹主要是由民间创作到文人创作,其中又包括了《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作→陶诗等田园诗一类的明显足迹。

  我国的古体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成就辉煌,群芳斗艳,绚丽灿烂。如果按题材分类,它有田园诗、山水诗、政治诗;如果按情节分类,它有叙事诗和抒情诗;如果按创作分类,它有文人创作和非文人创作(民间收集)等等。

课堂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及网站资源分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第六册的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以生动有趣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等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本课可采用网络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它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地理、环保、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过程与方法: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完成学习报告,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搜集、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小组协作的形成性评价,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在网络环境的作用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网络,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3.网站资源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但仅仅从语言文字上了解,显得是那么苍白,因此,我从Internet上搜集了有关资料,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了这个主题网站。

  《海底世界》是根据人教版课文《海底世界》制作的专题网站。该网站试图以人性化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利用网站开展学习活动的需求、方式、效果,来开辟出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新阵地。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主要指导,充分利用主题网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

  三、学法指导:

  1.学生状况分析:

  知识水平:能读懂文本并能依据特点情景展开合理想象。

  学习能力:基本能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新知。

  信息素养:基本能作普通的电脑操作和上网搜找资料。

  2.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小组协作利用专题网站进行关于海底植物、海底动物、海底矿产、海洋乐园等方面的探究,解决感兴趣或想要了解的问题,完成学习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课题

  激情谈话,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引出课题。针对课题提问,自主初步浏览网站。

  (二)自由读文正字音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教师点评。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第2、3自然段。

  A.提出任务:你认为海底世界“奇异”在哪里?把有关的语句粘贴下来。

  你最喜欢哪几句话?粘贴下来,并读一读。

  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B.师生交流

  (1)交流“奇异”的语句。

  (2)交流最喜欢的语句。

  指导朗读:

  你认为如何读?

  C.教师小结。

  过渡:海底不单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不信我们又去看一看。

  2.合作学习4—6自然段:

  A.提出合作任务

  4—5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出海底世界物产丰富的特点?

  你们小组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并想一想为什么?

  小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B.学生3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C.师生交流:

  交流问题。(指名回答)

  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交流问题。请小组朗读。

  交流第4自然段: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哪些语句体现动物的多?(三万种)

  作者重点抓住哪方面写?(活动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你们还知道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多媒体展示动物的'活动方式,通过丰富的视听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D.教师小结。

  3.回归整体。

  围绕板书,引读最后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网络探究我能行

  1.教师介绍网站相关内容

  2.提出探究方向。

  3.介绍学习报告和评价标准。

  4.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感兴趣的问题。

  5.交流汇报。

  6.教师小结。

  五、设计思路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协作、探究,最终分享信息的能力。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明朗、欢快的节奏。

  2、理解诗歌的画面,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动词:爬、笑、跳、亮。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幅(画有太阳、小溪、窗户、花朵、妈妈)、录音磁带《阳光》

  知识准备:知道阳光是什么。

  重点:理解诗歌的画面,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难点: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动词:爬、笑、跳、亮。

  教学过程:

  (一)、观察背景图引入,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1、出示背景图,引出诗歌名称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图上面有什么啊?

  小结:"在蓝蓝的天空上有一轮金色的太阳,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有小溪流、有房子、有花儿,还有一个妈妈。其实这幅画里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阳光》"(二)教师用富有激情的声音朗诵,让幼儿感受诗歌明朗、欢快的节奏,并理解诗歌的`画面1、听录音磁带,让幼儿感受诗歌的节奏。

  提问:"听完这首诗歌,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样?

  2、借助教具,教师有感情朗诵诗歌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画面。

  提问:"阳光先照在什么地方呢?""接着阳光又照在什么地方?""阳光再照到什么地方呢?""最后阳光照在什么地方?"小结:"阳光先照在了窗上,接着照在了花上,又照在了溪上,最后啊,照在了妈妈的眼里。"3、教师第三遍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掌握诗歌中的几个动词。

  提问:"阳光,在什么上爬着?""阳光,在什么上笑着?""阳光,在小溪上怎么样?""阳光在妈妈的眼里又是怎么样?"(教师逐一提问个别幼儿,要求幼儿用诗歌的原句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幼儿回答后,请全班幼儿一起念一遍原诗句。)提问:"为什么说阳光在窗上爬着?在花上笑着?在溪上跳着?在妈妈的眼里闪着?"(三)幼儿学习朗诵诗歌1、借助挂图,幼儿尝试完整地朗读诗歌。

  2、幼儿第二遍完整地朗诵诗歌。

  3、有感情地跟老师朗诵4、请个别幼儿朗诵诗歌。

  (四)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阳光,找找阳光都照在了那里。

  活动延伸幼儿把寻找到的"阳光"画下来,至少要四样,为下次活动的仿编"阳光" 的诗歌做准备。

课堂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课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按珍珠泉所在的位置,潭水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进行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课文选择了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富于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大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自读自悟,乐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羊八井热泉附近雪山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泉中沸水翻滚,热气升腾;杭州虎跑泉泉水甘甜,又有神奇的传说而闻名天下。(出示制作的关于泉水的课件,播放的同时教师做介绍,学生欣赏。)

  2.在作者的家乡也有一眼泉水,家乡人称之为珍珠泉。让我们去欣赏珍珠泉的倩影吧!(板书课题:4*、珍珠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出示带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自学自悟

  1.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那么你是喜欢珍珠泉的绿、清,还是水泡的晶莹、闪亮?请你再细读课文,划出句子,用句式来说一说:

  “我喜欢珍珠泉的( ),因为( )

  ① 感悟“绿”

  引导学生划出文本中表示绿的词语,并展开想象。在头脑里想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想到的情景互相说一说。

  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背一背积累。

  ② 感悟“清”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水里还看见了什么?

  ③感悟“深”

  引导大家读出一种赞叹,而不仅仅只有惋惜。

  ④感悟冒水泡的“有趣”

  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水泡的有趣?

  在作者眼里,这些水泡还仅仅是水泡吗?

  多么可爱的水泡!多么天真的孩子!谁愿意来读一读。

  多么富有生命力的调皮的小水泡呀!让我们一起读。

  4.讨论:

  在知道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5、教师出示思考问题:

  珍珠泉周围的景物怎样?

  潭水是什么样的?

  6.学生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

  四、课后拓展

  1、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还可以把一些优美的语句抄写下来。

  2、“我们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让我们课后回忆回忆,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可以随时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出两点阅读要求:1.交流读后的感受;2.讨论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可以同桌间互相交流,共同提炼出泉水绿、深、清和水泡晶莹、闪亮的特点。

  我喜欢珍珠泉的'清绿,因为绿得像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一嘟噜一嘟噜”把泉水声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从“摇晃着、绽开、扑哧一笑”一系列的动词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已经把他们当作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布置学生课后回忆.观察,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将图文结合,声情并貌地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加了阅读兴趣。

  正确认读生字词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要在有需要的时候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词语。

  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有效的结合交流合作的方式,由学生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自己提出关键问题“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再由学生自己在自学和讨论中完成。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

  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描写得细腻和观察得仔细,和融入其中的喜爱之情。指导读出喜悦的心情,语气要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家乡景物的可爱与美丽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设计特色: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进行课后延伸。

  1、本课的资料袋介绍了有关泉的内容:羊八井泉、河北的喷鱼泉、台湾的水火泉。我将资料袋的内容在播放课件时作为介绍由老师揭示出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目的是丰富学生知识,增加阅读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从生字、词到课文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有效的结合交流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读懂,提高阅读能力。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自己提出关键问题“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再由学生自己在自学和讨论中完成。

  3、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在头脑里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还可以把想象到的情景互相说一说。还可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描写得细腻和观察得仔细。比如,读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时,“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从中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指导读的时候,要着重体会这种感情,语气要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指导朗读课文时,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和大家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感情。比如,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要强调重音和停顿,读出自豪感。

  4、适时背诵,积累语言,课后延伸。本课语言优美,虽然是略读课文,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有选择地背诵,还可以把一些优美的语句抄写下来。这里可不做统一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优美语言,培养积累的习惯。文中的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在课文学习后,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家乡景物的可爱与美丽之处。这里只布置学生去想,去回忆,去观察,为口语交际课做准备。

课堂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素材。调动学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拟题到构思,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合作探究,有序地说和写。

  重点难点:如何有序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及细节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完整。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欲望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玩个游戏[板书:打手背]齐读。

  2.从同学们的声音中,老师了解了你们的心情,谁来说说听到老师说要玩游戏时,感觉怎么样?

  二、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指导学生学会自拟题目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先两人一组自由的玩一玩。你们觉得开心吗?这节课就把你的快乐写下来吧!在写之前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题目。(板书:拟题)

  (2)教师小结。记事类文章拟题的一般规律,既可以按时间或地点拟题,也可按中心事件拟题。还要注意拟题新奇。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拟题?

  (3)教师小结。幻灯片出示:《一次有意义的游戏》 《这次游戏真开心》 《难忘的拔河背比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赢了》 《那一次,我输了》《忘不了那个时间》 《今天是个好日子》 《热闹的课堂》……

  (4)让学生根据习作素材自拟题目。

  2、学生报题

  有创意的题目奖给耕耘奖。

  三、巧妙引导交给方法

  1、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

  (1)文章拟好了题目,我们先写开头。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篇文章如果有好的开头,能产生“开门红”的效果。因为读者看文章总是从开头读起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写好文章的开头。(板书:开头)

  (2)教师归纳小结。常见的开头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星期五,我们五乙班在学校南面的水泥路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活动。(在开头就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2、 操场中间的水泥路上,躺着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绳子两头各站着十几个精神抖擞的男同学,个个摩拳擦掌。路两边,坐满了全校同学,大家有的挥舞着红领巾,有的甚至跳上了凳子,不停地呼喊着。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全校的拔河比赛呢!(可以运用“场面描写法”,以烘托热烈的气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那天,班主任徐老师让我们进行一次吹鸡毛比赛。同学们听了,不禁瞪大了眼睛,迷惑地看着老师,小声嘀咕着,谁都知道鸡毛轻飘飘的,怎么吹呢?(采用设问开头)

  2、帮助学生掌握“有序”的表达方法

  (1)启发谈话:刚才老师说玩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看到周围同学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2)明确规则。

  a.从你们的语言中,老师感受到你们是迫不及待地想玩这游戏了。那老师先来说下游戏的规则,我只说一遍,你们要认真听,比赛规则是这样的:比赛双方面对面站立,左手背回背后,右手伸出来,两手相对,一个人的手心向下,一个人的手心向上。当老师发出口令“一、二、三,开始打,打住者获胜,没打住者翻过来让对方打。(注意只打住就好,注意力度)

  听清楚了吗?谁来说一说呢?(指名一生交流)

  说的真棒,记忆力可真好,你们能像他一样吗?

  b.写比赛规则 [板书:比赛规则](书写3分钟,要求:不说话,不抬头,不停笔。)

  c.再指名一生交流比赛规则。

  3、 备战气氛。

  (1)请前后桌同学面对面站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游戏了,老师要提醒你们:一定要听好老师的口令。

  (2)喊口令“1!2!暂停!”刚才老师是考考你们的反应能力呢!瞧瞧怎么样啊?老师现在来采访你们下:a、刚才教室里静悄悄的,你的心跳得快吗?像什么呢?b、你的眼睛在干什么?心里想什么?c、你看到你对手的`表现了吗,怎么样的?

  (3)这就是我们在备战时的一个情景,[板书:备战体验]请把你的体验写一写。(时间3分钟,要求:不说话,不抬头,不停笔。)

  (4).指名两生交流。

  4、 记录自我。

  (1)比赛正式开始,“1!2!3!开始!”

  (2)刚才老师口令一发完,教室里爆发出怎样的声音呢?胜利的同学请举手,你来说说为什么会取胜啊!

  (3)写一写:记录真实的比赛过程。[比赛过程:经过 结果] (时间4分钟,要求:不说话,不抬头,不停笔。)

  (4)指名两生交流。

  5、 观察他人。

  (1)刚才同学们留心观察了自己的体验,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他人的表现。注意他的动作、表情、语言等。

  (2)分两组进行比赛。

  (3)写一写刚才观察到的情况。(时间3分钟,要求:不说话,不抬头,不停笔。)

  6、小结

  咱们班的同学观察力较好,希望你们今后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四、布置作业

  下一节课咱们继续写作

课堂教学设计15

  1、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说出“一……一……”格式的成语,比如“一心一意”,课堂里面的爆笑。

  画家的儿子:“一笔一画。”

  船长的儿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房地产商的儿子:“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2、上语文课时,老师让同学用新学的`成语“愁眉苦脸”和“笑逐颜开”造一个句子。豆豆抢答道:“每个月发工资时,爸爸总是愁眉苦脸地把钱交给妈妈,妈妈笑逐颜开地数钱,教育文摘《课堂里面的爆笑》。”

  3、一男生暗恋一女生许久。一天自习课上,男生终于鼓足勇气写了张字条给那个女生,上面写着:其实我注意你很久了。不一会儿,字条又传回来,上面写着:拜托别告诉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上课嗑瓜子了!

  4、老师:“你这篇作文怎么前后风格、语调完全不同呢?”

  学生:“我爸爸和我妈妈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

  5、家长会上,老师向我介绍儿子的学习情况时说:“这学期他抄过王红、抄过刘畅,也抄过张磊,你应该好好管管了。”

  我问:“他都超过班长王红了,我管什么呢?”

  老师说:“我说的是,他抄人家作业。”

  6、电脑迷老师正在抽查背诵。一个学生靠惯性往下背着,背到一小段,没惯性,便打住了,实在想不起来,只好问:“老师,我从头背起行吗?”

  只听见老师回答:“行,我先存盘,你再重启吧!”

【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设计08-25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04-04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03-17

学生课堂教学设计04-06

白鹭的课堂教学设计范文03-30

课堂教学设计15篇01-26

课堂教学设计(15篇)01-26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03-20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03-25

《啄木鸟》课堂教学设计03-19